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时间:2023-12-26 07:49: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共7篇)由网友“xiaohu11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篇1: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总结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邯郸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20至20,共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工作先进个人和业主。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总结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年5个、29个,2个、31个,3个、37个,年8个、37个,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邯郸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邯郸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邯郸,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邯郸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工作。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总结邯郸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工作,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篇2: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2001年至2004年,共

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先进个人和业主。2005年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001年5个、29个,202个、31个,203个、37个,2004年8个、37个,2005年10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__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2005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__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__,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__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__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政协__市委员会

2005年10月28日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4HT

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先进个人和业主。2005年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001年5个、29个,年2个、31个,年3个、37个,2004年8个、37个,2005年10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__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2005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__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__,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__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__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政协__市委员会

2005年10月28日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4HT

篇3: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

篇4: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XX年至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XX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总结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通过不断改进、探索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篇5: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庆增任组长,财经委主任委员刘建平,部分财经委员会委员和工作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今年3月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九原区、东河区、土右旗、固阳县听取了区旗县政府关于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包头铝业园区、土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固阳县初级产品加工基地,深入到驻园区内的丰达石油机械公司、苠仁药业、吉泰铝业、蓝光齿轮、成基电子、一阳轮毂、天津电建、首峰铝合金轧钢等企业就生产和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市经济委关于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总体汇报并交换了意见。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工业园区发展起步于1990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标志着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的起点跨入国家级水平。市政府启动区旗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使全市工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来,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要求,对我市36个开发区(园区)进行了调整和整顿。目前,国家已经认定和公告保留的国家级工业园区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有: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和内蒙古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还有部分园区正在报批认定过程中。各旗县区立足自身产业实际,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在调整中也积极规范了一些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比如:昆区依托小包钢破产重组规划建设的包头市不锈钢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青山区围绕一机集团、北方重工等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了包头装备制造业项目区等。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发展、整顿和提高,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五个工业园区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全市工业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末,工业园区累计入区企业达902户,投资总额483.48亿元,销售收入579.7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1.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5%,园区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副地级,编制为200人。位于市区南部,现共管理3片地区:一是规划区,面积15.53平方公里;二是希望工业园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三是万水泉镇,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近几年,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紧紧围绕稀土及其深加工、装备制造、铝铜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大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壮大经济实力。20开发区引进南京联强集团投资20亿元的特种精密板带等15个项目,投资额达33.44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90亿元。年,按在地的`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35.0%;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同比增长23.0%;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7.5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利税14.1亿元,同比增长111.3%;2006年,财政收入13.38亿元,支出6.19亿元。

包头铝业生态工业园区于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副县级,编制13人。位于东河区东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通过国土资源部对园区规划用地的审核,核定园区面积为公顷,园区四至范围为“东至毛其来村,南到黄河二道坝,西至河北村,北至丹拉高速公路”。2006年,成立了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园区开发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步伐。先后完成了核心区2.35公里东西主干道工程,开工建设了包铝三期南北道路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园区供暖配套设施。加速推进11OKV变电站建设,并已开始为园区供电。2006年,园区成功引进了凯普松电子科技(包头)有限公司等6户铝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了铝产业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8亿元。截止2006年底,园区累计投资97亿元。园区共有企业35家,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工业增加值19.36亿元,上缴税金2.7亿元。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成立于20,规划面积为14.63平方公里,于2006年正式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境内l1O国道753公里处,东起稀土高科,南临包钢尾矿库,西至南绕城公路,北接丹拉高速公路。园区管理结构的副县级建制正在报批中。目前已累计投资1亿元,初步具备了“七通一平”的投资环境。主要基础设施有:17公里长的园区道路,7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占地600亩的货场和110KV变电站一座,投资258万元的电缆沟工程,同时计划兴建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的供水工程,日处理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并为企业免费接入宽带,提供各项通讯服务。钢铁、稀土是园区两大主导产业,钢铁产业产值占园区全部产业的50%,稀土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全部产业的30%。2006年底,园区共有企业92家,实现销售收入41.85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成立于年5月,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正科级,编制为7人。园区分两个区域:一园区位于石拐区杨窑沟内,二园区位于福永居后坝村。2006年7月,石拐工业园区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式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33公顷,已开发面积184公顷。近几年来,园区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多元,建设了11OKV、220KV变电站2座,总容量达70万千伏安;铺设园区公路5.7公里,供水管网4.5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目前,工业园区先后引进47户企业,拥有8000KVA以上的矿热炉58台。通过近两年的整合、重组,现有企业30户,电力总负荷达到46万千伏安,具备了年生产硅铁、硅锰、工业硅等产品30万吨、电石15万吨、粗铜3万吨、金属镁0.5万吨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工业增加值12亿元,完成税金0.7亿元。

内蒙古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筹建于2001年6月,2006年经国土资源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其管理结构的副县级建制正在报批中。开发区位于110国道南侧724—726公里处,总规划面积232.44公顷。开发区机构由管委会和开发有限公司组成。截至2006年底,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三横三纵水泥路面,并与210国道、110国道及建设路相连。通过中心动力站实现了集中供气和供暖,全面实现了“七通一平”。兴胜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制药业、现代制造业、机械加工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2006年,兴胜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1.3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37.3%,完成税收0.8亿元,同比增长92.3%。

包头不锈钢产业基地于月经昆区政府批准成立,规划范围为:东至昆都仑河、西至包钢厂前路,南至团结大街、北至包白铁路,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华业特钢2300亩土地为核心区,资金投入1000万元。主要是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基础建设。包头不锈钢产业园区是以华业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利用包钢、二冶的存量资产进行优化整合,拓展不锈钢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现引入华业公司年产60万吨不锈钢项目、华禹铬业公司年产3万吨铬铁项目、华灵公司年产lO万吨不锈钢冷轧中宽带项目、华盛公司年产12万吨不锈钢流体管材项目、二冶昕隆钢材市场项目、包头北方创业钢结构有限公司项目。2006年底,园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创利税3亿元。

包头装备制造业项目区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厂前路以北、建华路以西、丹拉高速公路以南、民族东路以东。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已建成区,二是规划区,三是核心区。自20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用于项目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核心区已征用的1400亩土地实现了“七通一平”。主导产业重点是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以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为主,共有涉及北方奔驰公司、北方创业公司、北方实业公司、一机集团综企路通弹簧公司、一机林峰特铸厂、一机大地石油机械公司、北方创业专用汽车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北方铸钢公司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60余户入驻,全年可实现总产值近120亿元。核心区项目进展情况:目前,项目核心区共有7家企业入驻,总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额达3.71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12.1亿元,年税收达到1.5亿元。这7家企业中,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有1家,为包头市冠工贸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阿特拉斯工程机械项目,其余6家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上半年将全部投产。规划区项目进展情况:以汽车整车制造、风力发电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在谈项目有晶牛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微晶研发基地项目,其项目选址已初步确定。

土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正科级。现有正科级领导2人,副科级领导4人,工作人员11人。内设3 个职能股室,下设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园区位于国家物资储备局137处铁路专用线以东、美岱桥村以西、110国道以南、京包铁路以北,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2.7公里,分为近期规划18平方公里,中期规划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按功能区分为:电力能源循环经济区、冶化工业区、农牧业产业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26个,已建成旺旺食品、明旺乳业、天喔食品、生技铜业、海亮塑胶管材、低温煤焦油分类提纯项目;在建项目有:山晟煤焦、山晟煤气掺烧煤矸石2×5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玉米深加工、铜治炼、多晶硅循环经济、华电土右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即将兴建的有:京科新材。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煤矿、农畜产品深加工、电力、制药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12亿元,园区基本实现“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迅、土地平整)。2006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44万元,工业销售收入2.48亿元,企业利润746.46万元,工业企业税金1900万元,就业人数达250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园区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是报批难。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从严从紧的影响,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的审批还没有解冻。二是入园项目不够大。如多数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力度不大,产业关联度小、链条不够长,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不够明显。三是技术改造力度不大。个别园区内的有些企业仍然延用陈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产品结构单一、质量难以保证。

(二)园区内科技创新型产业较少,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

一是优势项目少。多数入园项目技术附加值小,产品性价比较低。二是研发能力较低。多数入园项目在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上投入不足。三是人才较少。多数入园项目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高层管理者不多,现有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园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工业园区规范化水平还不够高

一是特色不鲜明。一些重点园区尚未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低水平竞争、争抢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定位不明确。园区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园区建设的规划定位、区位指向与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相脱节。三是集约化程度低。一些高耗能低效益项目的引进,不但与园区现有产业集群和总体规划背道而弛,而且也没有经过环保评价。

(四)部分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财政对园区建设的投资不足,一些市区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二是园区建设融资渠道单一。多数园区普遍通过土地运作或BT等方式支持园区建设。在土地使用权证难办或办不下来的情况下依靠优惠土地价格的方式引资,将会带来严重的遗留问题,如给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土地价格补贴负担和土地产权纠纷等问题。

(五)园区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尽管园区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还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如一些园区人员、机构、制度、目标、技术、管理等要素不健全,导致效率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考评体系,提高服务工业园区的工作效率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要成立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有关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建设规划、土地审批、利益分配、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矛盾仲裁等有关问题。二要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各旗县区领导对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防止互相攀比,争抢政策优惠,损害地区长期利益。三要建立健全园区企业服务体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简化手续,完善一站式服务,着力营造法治、诚信的氛围。四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设施服务体系。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发展支持力度,全部实现“七通一平”;拓展投融资平台,挖掘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要进一步加强五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五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五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在土地、政策和组织上的优势,不断吸引重大工业项目和支柱产业项目进驻园区,逐步形成园区优势产业集群。二要给各园区定位。按照地域区位、产业分工和产品的特点,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按定位要求引项目、引资金,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三要节约、清洁、安全生产。在项目选择和引进上要科学分析资源、环境容量和市场,切实使工业园区走新形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科学规划,提高统筹发展能力

一要把工业园区规划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将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相结合。二要制定工业园区标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出台我市工业园区标准,以此查检指导我市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工作,规范各种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行为。

(四)要进一步强化产业分工,坚持产业集聚原则,提高构建特色工业园区的能力

一要建设特色园区。按照全市有关工业园区产业分工的要求,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坚持按产业集聚原则招商引资,防止工业园区产业混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乏产业定位的现象发生,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园区。二要形成集群优势。注意发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和为龙头企业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五)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品,坚持实施名牌战略

要在科技研发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创业园区的主力军作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创造条件,建立并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抓住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搞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开发建设新型工业园区的工作中,要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值率的提升,以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提升新的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科技含量,培育优势产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用高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在全市乃至自治区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

名词解释:

工业园区:是指有明确的土地界限,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某些优惠政策,以母城、交通、市场和智力等资源条件为依托,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前提,以招商引资、聚集开发为手段,以推动区域发展为目的,经国务院或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它是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资的现实需要。能否高标准建成一个工业园区,关键在于融资、招商和管理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只有投入到位,把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好,同时又通过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才能对投资者、企业产生吸引力,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工业园区才有发展后劲。招商项目进园区,有利于合理聚集生产要素,优化项目布局,构筑低成本的经济运行环境;有利于避免处处点火冒烟的无序状况,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有利于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七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暖、通气、通排污、场地平。

篇6:民政局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调研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与市场联结,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在县民政局正式登记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已达42家,正在筹备运作还未正式登记的近30家。最近,笔者对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有关情况谈谈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村灌区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农民用水者协会是非经营营利性质的农民、农业灌溉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户参与,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自治性农民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农业。我县按照上级要求,顺应农村社会发展,大力推广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溉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对支斗渠下小型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的管理、维护和养护责任与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到具体的各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全县约7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全县815条引水堰渠灌区的管理体制顺利实行改革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增改、增效发挥了作用。一是,近几年,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小农水民办公助项目资金320多万元,末级渠改造建设项目资金近310万元,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全部得到维修改造,使我县农民直接收益。二是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有效,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47万亩,灌区灌溉保证率由过去的60%上升到现在80%以上,粮食亩产由过去的48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00公斤。三是水费征收标准由原来平均的28元/亩下降到现在平均18元/亩,农民用水成本下降1/3。

(三)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自从灌系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后,协会选派责任心强的管水员对灌区农民用水实行有序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用水纠纷问题,原来经常发生的村民为水相互械斗的事件现已基本杜绝,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秩序良好,农民安居乐业。

(四)协会管理日趋规范。各协会制定了协会的章程,大部分协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工程维修用工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等较为完善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运行管理制度,协会服务农民的内容具体运作方式较为民主透明、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二、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建立以后,为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制度的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协会运行管理逐步规范,协会活力日益增强,但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协会组织建设目前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重发展、轻指导管理现象较严重。一是有的乡镇、村为了当时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匆忙组建用水者协会,临时搭建协会班子,事过之后管理工作以后没有跟上来。二是有的为急着改革丢下包袱,匆忙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改革过后相关单位对其放松了管理。三是有些单位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各用水者协会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农民社团组织,不便干预管理,有些业务主管单位没有实施有效指导管理。

(二)协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已登记的42家分布情况看,最多的'1个乡镇已登记成立13家,有的乡镇刚刚登记成立1家。二是协会与协会之间相比发展不平衡。有的用水者协会为农民服务的措施较多、管理较规范,水费收取率较高,协会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水者协会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资料缺乏,组织管理松散。同时,协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水平不高,一事一议的决策程序不能长期坚持,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有的协会负责人不知道协会做什么,等待村支部、村委会来给其安排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和协会自主意识。三是用水会员观念较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家庭单干思想较浓,合作意识较缺乏,对公益设施管护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参与协会的积极性不高,有“我参不参与村自然会为我搞好服务”的思想,等靠思想较重。

(三)资金缺乏,政策滞后,协会发展缺乏保障。资金不足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县有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刚成立时,上级水利管理部门有少量项目资金扶持灌渠维修,办公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交纳的水费,按规定水费还要上交,过后协会经费所剩无几。农民本身就是低收入人群,对协会缴纳会费水费非常有限。遇到较大一点的自然灾害水

篇7:民政局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调研建议

毁工程时,协会将无力承担维修。同时,国家现行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这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的发展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扶持机制,其组织目前大部分处于一种缺乏资金,依附村委会,靠村干部带动开展工作的局势,没有真正形成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独立工作格局。

三、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议

(一)分工负责,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宏观管理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服务农民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工作发展主体靠自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将其视同直接服务农民的水利公益设施管护组织来对待,将国家对相关公益设施的投入重点向农民用水者协会倾斜扶持。民政部门依法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按社团进行登记管理,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社会组织。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协会的业务指导,对群众收益面大,协会运作规范、信誉度高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适当扶持奖励,对水毁工程维修项目在政策条件许可范围内向协会倾斜发包,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增加协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信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水利公益设施的财力投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对本区域内的用水者协会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运行好的协会组织进行表彰。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本村用水者协会直接提供基层组织保障,教育村民,提高村民素质,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为其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推介,使社会进一步了解协会、认识协会,努力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协会,支持协会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协会真正融入社会,增强协会和会员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建立用水者协会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协会实施有效管理。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离不开上一级组织的监督管理、扶持指导,否则,它将处于无政府状态或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这样对农村公益服务组织的发展是很不负责任的。笔者认为,县政府有必要授权水利管理部门对用水者协会的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设施维护、诚信服务、工作绩效等方面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考核评估,对运作管理好的用水者协会给予必要的奖励性扶持。如枝江市在前两年就是采取的对搞的好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按20xx―500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奖励扶持的,我们县也有必要采取奖励性扶持政策,激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协会工作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具备为农民会员服务的技术本领。一是加强对协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

(五)加强工作联络,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各协会组织在为会员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汇报工作,特别是反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存在面临的困难,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协会工作的汇报和困难反映,使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协会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该支持什么,从而达到上下信息畅通、情况清楚、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公益设施管护和有效使用的目的。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什么是调研报告

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商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办事工作情况处调研报告

环境污染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格式以及

对司法所建设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建议(共7篇)】相关文章:

市委书记政协会议发言提纲2023-05-02

我市新型城市化建设情况报告2022-05-06

加强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调研报告2024-04-21

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11-06

人大范文2023-02-13

关于xx市小学生入学年龄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04-29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23-04-03

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2022-10-01

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2-09-21

市工业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的个人调研报告2022-06-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