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

时间:2023-12-27 07:32: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推荐5篇)由网友“佩仟湘”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

篇1: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

回家过大年

张文利(辽宁) 南粤作家

等到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从去年回来时就开始准备,想把所有老家里没有的东西都带回去一样,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儿子回来了,是他们儿子带回来的。这种漫长的等待,越是到这个时候越叫人心神不定。听到的,看到的,到处都是回家过年的信息,这种滋味让人无法去形容。

想到明天就要回老家了,可我总也睡不着。妻说:都这么大岁数了,有什么呀,一提回老家就这么不淡定。是呀,纵然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已到中年,可一提起回老家,我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是如此的兴奋,有着说不出的感受。

每次回老家大多都是在春节,而每一次都是回去过大年,虽有千里之遥。最初的几年里坐火车,都是绿皮车,买不到座号,站一晚上。上车也是力气活,车门根本上不去,只能从窗户上钻进去,车厢里挤不进去,就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或是厕所里。什么也不用扶,你也不会倒,站着睡着了那是常有的事。那年儿子小,几个月,妻不同意回去。我硬是找票贩子买了张卧铺,那是我今生第一次进入卧铺车厢。有了儿子,挤火车怕他太小,就改坐汽车。早晨天不亮就出发,到省城换长途客车,到市里再倒小客车,再坐出租车。回到老家时已近半夜,那“咣咣…”地砸门声响彻整个小村庄,“爸、妈,我回来了”。

为了不受那种挤车的痛苦,征得妻的同意,花点银子,就租或借车回家。后来,就干脆买了一辆车。这让我着实美得不行了。临行前说好了,不着急,慢点开,用大红纸写上“回家过大年”贴在后风挡玻璃上。可一上了高速,速度表针就指向了下午两点。妻生气了,你总不能飞回去吧。是呀,可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我那朝思暮想的家。

家乡的山还是那座山,家乡的路还是那条路,与二十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可是家乡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些年,出去打工的还能回来过年,可今年都说不回来了。建筑工地冬天也要赶工期;饭店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城里的公交车要正常运行;节日期间城市道路清扫要加班;网上购物的人太多,物流公司不放假;城市里节日市场保障供应,商场得开业;节日期间消防、保安要加强,不能休息;节日期间城市里水、电、煤气不能断;雇主家要去外地过年,孩子没有人看护,也得一起去;……;所以就不回家过年了。老人叹了口气,都忙吧,不知啥时候是个头。孩子撅了撅嘴,各自玩去了。

今年这个年里,小村里没有见到一个年青人,只有老人那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一下子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失落。我只能坐在家里听母亲叨咕着村里一年来发生的变化。

想起小的时候,过年是最热闹的时候。村里老老少少,欢声笑语,年味那个浓呀。当然,对于小孩子来讲,鞭炮是主角。每年我们都缠着父亲买好几圈(一圈为100个)双响(一种爆竹),母亲不让他买,他就偷着买。可今年父亲只买了20个,却买了很多礼炮,他说这样省事。

在老家,除夕当日的午饭是最重要的,意味着团圆。母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绿色”佳肴。这一年中只有回家才能吃到这样的饭菜。那肉香、菜香、米香,简直了。每次从老家回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爱吃饭,只觉得肉、菜像是在水里泡过的一样,没有味道。

开饭了,父亲拿上来一瓶红酒,这是你舅家小二从什么酒厂打工带回来的,据说是没有放某某东西的酒;这青菜是某某大棚里种的自己吃的,没上化肥的;这茶叶是你姑家老大从南方某某地打工带回来的,是没有放某某东西的;这猪肉是自己家的;这鸡肉……;这粉条是……;这……;妻拿着筷子愣在了那里,原来城里人天天在吃这些东西。我连忙安慰她,城里吃的也是健康的,官方不都说了吗,检验是合格的。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挂钱。小的时候,春联是自己写,挂钱是自己刻,现在都是买了,再也找不到那种年味了。

这个除夕夜过的异常的静,当街没有了欢笑打闹声,都猫(方言,躲的意思)在家里看春晚。记得小时候,很少有电视看,都是让大人帮助糊灯笼。用高粱杆做骨架,大白纸做衫,用红纸剪几个窗花贴上,里面插上一根蜡烛。每人一个,各种形状的都有,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看谁的最好。每人提个灯笼前村、后村满大街跑,忘记了除夕夜的严寒,星光下灯光摇曳,满是欢笑。

一阵鞭炮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快起来吧,来拜年的啦”,人们互至新春的问候,祝福新的一年。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又一年开始了。

说句实话,这些年不比往年了,对老家冬天的环境有点不太适应了。原因是春节期间天气是最冷的,老家的房子取暖靠木柴,炕上热,屋里冷,在屋里得穿棉衣。上厕所直冻屁股。只是晚上睡觉时舒服,把腰眼烙的倍爽。

这个春节,村里很少听到鞭炮声,只是冬日里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好,静静的山林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块山坡上的林地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前走过的小路都被一人高的杂草拦住了。让我惊喜的是,小时候种的小树苗居然长成了大树。看着它高大威武的样子,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这里天高云淡,这里空气新鲜,没有污染,这里偏安一隅,这里是如此之心静。想我当初不走这条路,可能这个春节也不会回来,也看不到这一切。但我的心里却如此的纠结。冷风一阵阵的吹过,所有的一切都在寻找着春天的气息。

呆的时间再长,总也有离开的时候,这里不再是我常居之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只是说——快,有时间就回来,可这个时间太不确定了,是半年还是一年我也不知道。

每一样东西都要拿一点,总怕少了什么。反复的叮嘱,不停地提醒。我似乎有些麻木,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装一瓶水吧,难得能喝到这样的水了。

就在这个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又一次踏上了离家的征途。一脚油门,浓烈的尘土挡住了父母瘦小的身影。我在心默默地说:我还会回来的。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2:关于春运回家的情感故事随笔

我家“座落”在铁路旁

唐锦荣(湖南) 南粤作家

当年,往返上海和昆明的79次和80次的客运列车要在广西宜州停靠,宜州通用机械厂座落在距离宜州火车站不过两三百米远的地方,爸妈在这家工厂工作,我家“座落”在铁路旁。1969年,大哥二哥结伴从宜州回湖南老家衡南县州市公社幸福大队顺利生产队当知青。从此,每当春节临近,我们常又兴奋又紧张地站在窗口注视着这趟客运列车缓缓驶入宜州火车站,因为搭乘这列火车回家过年的大哥二哥会在这个时候,打开车窗,不停地朝着家摇摆着手,看到这动人一幕,我和弟妹立马兴奋万分地朝火车站奔去,迎接大哥二哥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的大哥二哥带回的年货,是大哥二哥当知青的劳动果实,有炒熟的红薯片,有烘干的泥鳅黄鳝等,从大哥二哥手里接过这些在宜州难得一见的年货,我和弟妹喜上眉梢,大哥二哥也乐滋滋的,兄妹五人兴高彩烈地由火车站往家走去,这时我“关心”大哥二哥坐火车是不是很辛苦?大哥二哥说,回家过年高兴得那还晓得辛苦,何况火车上沒什么人,可以把座位当床睡上一觉,不知不觉就到了宜州,从没坐过火车的我半信半疑:火车这样好坐?

转眼到了1976年,这年,我和四弟在爸妈的安排下,步两位哥哥的后尘回衡阳老家当知青,才相信了。1977年岁未,当了一年知青的我和四弟回家过年,来到火车站,广场上人儿稀少,进站一眼看过去,月台上亦是人儿不多,往事如昨:上了火车,车厢里或坐着或躺着一些客人,有个戴眼镜的客人犯了烟瘾又沒带上火柴,找我“借火”,不会抽烟的我让他很失望。这一年,““””刚结束,外出打工还叫“倒流城市”,做生意还叫“投机倒把”,加之还有不少地方在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外出的人少,座位自然成了我们的“卧铺”。

然而,“好景不常”,随着““””结束,随着知青运动偃旗息鼓,随着成千上万的知青返城,随着做生意的“个体户”开始出现,随着外出打工的人日益增多,坐火车回宜州这时不再容易,回到爸妈身边过年成了一件难事。到了1980年代,我和四弟在衡阳市有了工作。

1982年这年春节,我们相约回宜州和爸妈过年,上海至昆明的79次上不去,我和四弟上其他车到柳州,再转乘加班车一一也就是那种在闷罐车里钉上一圈木板做成“椅子”,当客车车厢用的加班车。闷罐车里人声嘈杂不说,空气也不新鲜,好在柳州到宜州不远,这点苦与在当知青吃的苦比算得了什么? 我和四弟心想:站在窗口观望的爸妈不知道我们正坐在刚从他们眼前经过的闷罐车里,此时此刻,想到很快就回到爸妈身边过年,我们累并快乐着。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3:春节回家路的情感故事随笔

有一扇门在等你归来

幼时读书,喜极了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想象着诗人裹一身风雪,在犬吠声中推开柴门,温馨的灯光迎面扑来的情景,感觉很动人。

等到渐渐长大,真的风雪夜归,却发现这并不浪漫。

那年,我读初二。为了维持家用,母亲学会了做冰糖葫芦。不忍心看着母亲独自辛苦,于是,寒假里,我自告奋勇帮母亲去卖冰糖葫芦。为了多卖一些,我常常骑自行车,赶十多里山路去集市。

那天,卖完最后一根糖葫芦,已是傍晚。天阴沉沉地,昭示着一场风雪即将到来。果然,行至半路,凛冽的风裹挟着雪花,铺天盖地而来。顿时,天地茫茫。雪掩埋了道路,看不清了方向。我推着自行车,跌跌撞撞地,凭着感觉摸索前进。除了风声,大地一片沉寂。仿佛天地间,只剩我一人。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突如其来,刹那间攫住我的心。——比起寒冷与恐惧来,这是更让我不能忍受的。

赶到家门口时,并没有看到母亲来迎接。立在院门口,我将自行车扔倒在雪地里,心中的委屈瞬时爆发出来,突然间嚎啕大哭起来。过了一会,母亲从外面回来,看到了我,高兴地喊起来,原来她走另一条道路去迎我,结果扑了空。

那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风雪夜归。

后来,我读大学。每年放寒假,转火车,倒汽车,辗转几千里回家。踏上家乡的土地时,每次都已是夜晚,往往又逢风雪天。下了车,还要走半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我背着行李,寂寂一人,蹒跚在风雪中。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亦不再有当年的孤独感。因为,这飘在脸上的,一朵朵,都是家乡的雪啊。在村口,母亲打着手电筒,早已等候在那里,早已望眼欲穿。她站的地方,因为来回跺脚取暖,已踏得平平整整。

随了母亲回家,临近院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此时,感受的不是唐诗的浪漫,而是家的温暖。

参加工作已多年,每年年底,依然是辗转几千里,回家过年。

如今,又近年关,又该踏上回家的路了,又将奔波一路,历尽艰辛,也许又将是风雪夜归,但这一切比起回到家的幸福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中记着,在路的那一头,有一盏灯为你而燃亮,有一扇门在等待你归来。

作者:曹春雷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4:描写回家路的情感故事随笔

唐海林:月色弯腰

很早以前,在更为久远的时间里,我对陈子昂这位开一代诗风的初唐诗人就极为着迷,由衷敬仰。这位深刻影响李白、杜甫的“诗骨”,他所处的环境,与大工业化冲击之语境下,我们的现代诗所处的环境何其相似?

千年以前,当陈子昂写下《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千古绝唱时,那时候, 一些诗人走向世俗,走向物化的坚冰。和身处互联网时代,一些刊物、一些媒体,一大批文化人在物欲中丧失本性,用回车键迷失初心……古往今来,我们这个诗的国度,才越来越离不开真正的诗人。怀念陈子昂,所有这些,更坚定了我书写好诗歌的信念!

丘陵地带的乐桥镇,这座塑风温暖的城不仅是我可爱的故乡,也是“桐城派”发源地之一。这片文化沃土,这方美丽家园,不仅熏陶了我文学的兴趣,也拨正着我诗歌的良心和精神走向。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让我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最终没有退出“文字的江湖”,为诗歌“守节”。且行且吟,用情透纸背的各类文字,坚守自己的梦想,赤脚南来北往,一往无前“反季节”地“绝地”开放,像一束焰火,时间煮雨、略有所成,终开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

一直以来,我所以把程子昂当做世俗之外一个醒目的标志——中国诗人群中能够成为一个最海拔象征。因为,像他这样诗文合一,人格、风骨、独立、自律、智慧、坚守、孤傲遗世与独立苍茫的大诗人,真的找不出几个。我经常怀念那些个已经逝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诗人”, 这个曾经置身于社会声望之巅峰、引领时代之潮流、尊严而荣光的辉煌之词汇,曾深深地吸引着我。少年时期的敬仰,青年时代的追求,人到中年隐忍与坚守,这一切,就像一场梦境。

今天,文学犹如美人迟暮之黯淡的现实中,我之所以重提程子昂,无非是想给中国诗歌,特别是中国的现代诗,注入了一剂强烈的催化剂和清醒剂!

诗何为?诗人何为?民族需要真正的诗人,国家需要“诗人气质”,领航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不喜欢假大空的“国学”,因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命运,很多就是所谓“国学”带来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垃圾里,许多掺杂着所谓“国学”,其实是一个没有信仰作奠基石的空中楼阁,它是伪善者的附庸与伪文化的根源。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初心”、“中国梦”等,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声,就是历史给当代中国人最忠实、最良好、最富诗意的表述。

一个有梦想、有生机的国度,必然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国度!

新时代文化大舞台上,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打工诗人”。光阴荏苒,弹指间我已在国企工作近。这其间,最令人难忘的不是一直不离不弃伴随我成长的3年专业新闻写作路,而是从庐江到安庆,从安庆到合肥,从合肥到江苏这些兼职打工的日子。这些年,不论岗位如何变化、职务如何变迁,“我手写我心,秉笔书万物”的创作梦始终如一。多少次绞尽脑汁的挑灯夜战,多少个春夏秋冬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从田间地头“长”出来的新闻,从钢筋水泥建筑物“筑”起来的诗篇,那些有筋骨、有道德、有硬度的文字,使我在新闻宣传与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韧前行,最美的年华里,实现了写作与人生价值的双丰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聚文化自信的万抔累土,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诗人所匮乏的品质,实在是有很多很多。比如写作的信仰,写作的理念,写作的承担,写作的独立等。要找,沿着浩瀚的史诗就到程子昂身上去找。程子昂身上散发诗人独有的味道,这种风骨,那种能为古今读者提供一片心灵的家园和皈依的净土,营造出可以穿越,可以信赖、可以追随、类似宗教式的心灵归属。红尘中,安放好“诗骨”和肉身,这类诗人的作品,既有坚定的方向感,也有强烈的可比性。这样坚硬且柔软的文字,唯有这类诗人,展己所长、孜孜不倦,扮靓中国诗歌的百花园,才能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我哭我笑,活在这个伪诗歌泥沙俱下,伪诗人日益飞扬跋扈的岁月里,能够像程子昂一样,从贫瘠的精神里发出一声巨响,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担当?

今天,我所以坚定地认为:中国诗歌史上,许多诗人可以代替,程子昂绝对不能代替!这一颗伟大的灵魂,打破了中国诗歌原有的平缓。一颗卓然而立的灵魂,他改变中国诗歌版图的质量。正如诗人于坚所说:今天,诗歌的声音已经降到最低点。人们必须弯下来,跪下来,爬下来,才能听到诗歌微弱的声音。抵达文明之冠,特别是这样一个缺少骨头和“钙”的时代,高质量的文化符号,那种开疆拓土的精神意象,就像埋在内心的野兽,仰望星空——唯有传承先贤的气节,才有可能让中国诗歌、中国新诗,重新发出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的声响。

程子昂走了,海子、骆一禾等真正的诗人走了。天才们走得太快、太远了,后来的人们明显跟不上他们,但这些不是他们该被遗忘和非议的理由。一个不尊重自己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敬畏历史,纪念程子昂,重新审视中国的现代诗歌,重树中国诗歌强国应有的尊严——我想每位诗者,必须怀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胸襟,承受太多苦难和欢愉的同时,弘扬真善美,释放正能量。在自己纯洁的内心,安放好新世纪“美好诗意”的引擎。文字的力量:它的光速,就是太阳的速度;它的明媚,是一千个加速度燃烧的太阳,奔涌的动力,催开了花朵和万物……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词传承无止境,层楼更上领风骚。中国诗歌阵营,由一个个分散在农村、城市的诗词爱好者组成。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他们或在田间边劳作边交流,或在城市中边谋生边构思……因为热爱,他们力所能及、用情透纸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倡导文明新风。经得起折腾,活得出内涵,每一个小小的我笔耕不辍,才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春天!

互联网时代——目送多少纯文学期刊夭折,我们扼腕叹息世界上有多少停刊的媒体不再归来?致敬与告别的同时,最让人心冷的不是这些刊发平台轰然倒下,而是少数媒体掌门人争名逐利、自甘堕落,浑身沾满铜臭,把持所谓官方发表渠道,利用手中资源,为一己私利,穿梭在人群中为“特定”对象服务。这不禁让我想起程子昂摔琴的典故,千年以前就有人视金钱如粪土,立誓横扫骈俪浮华、纤弱萎靡的诗风,丰富“风雅”内涵,尖锐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并承前启后地提出“兴寄论”和“风骨论”。陈子昂用丰富的诗歌实践,高超的诗歌理论,顺应时代潮流,自觉竖起诗歌改革与创新的旗帜,为唐代诗歌发展,为中国诗歌架起一道正直的‘脊梁’!今天,融媒体异军突起。面对低门槛、高数量与低质量的文学作品,我既不想猛烈抨击,更不会欣喜若狂;只想给貌似“繁荣”的中国文艺界一个最诚恳的建议:文学创作是崇高的事业,只有作家诗人“减数量”,文艺作品“增质量”,中国诗歌、中国文学才有可能走向辉煌!

阅读和点赞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文化春天,因为万众装点而更加绚丽;文艺高峰,因为万众共筑而更加雄伟;文明之林,因为万众培育而更加枝繁叶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次次心灵的颂经和洗礼,一次次带有天意的皈依和朝圣,每一名平凡的写作者匆匆忙忙淹没人群中,就像弯腰的月色。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璀璨着中国文化绚烂的星空。

每一位作家、诗人都有自己崇敬的偶像与奋力追赶和抵达的目标。融景于情,自始至终我最仰慕的诗人只有程子昂。这位在初唐诗“”新中起到至为关键作用“大哥大”级的诗人,这位浪漫豪侠、才华横溢的诗人,无疑就是一座纪念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位中国诗歌史上最醒目的标志,这位影响其后无数著名诗人的“诗骨”,才是人活一世写得精彩、活出气度的典范啊!

天妒英才,幸与不幸?以一首诗歌傲立千年,在中国和世界诗歌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符号,古往今来,也只有程子昂这样的诗人能够做到!

感谢时代,感谢生活。人们常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红尘中,衣衫褴褛、容颜易老的生存状态,怎抵得上诗和远方的灿烂?不炫耀、不自卑,作为诗歌路上的追梦人,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种铮铮风骨的理想信念:如果说每一首诗歌写的是“小我”之情;那么一个个“小我”之情澎湃外泄,汇聚到一起,就是一首惊天动地大写的我的中国心!

月色弯腰——光阴匆匆,逝水留香,人不能白活一世。在路上,我愿意像天边弯腰的那一轮皓月,温暖地前行,被别人照亮的同时也照亮着别人……

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5:回家是最好的礼物情感故事随笔

回家是最好的礼物

陈爱莲(四川)

最近读到毕淑敏的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深为动容。

在这世界已经活了二十年,我越长大越发现家的好。前几天打电话给我妈,说我快放假了,她答应着,说明天就给我做腊肠,我一回家就有得吃了。细想想这事儿,还是前段时间跟她提到在同学那里吃到的腊肠好吃,不论多么小的事,哪怕只是顺嘴一提,她总是放在心上。

我一直疑心自己感情淡漠,因为我从小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我记得那时候我才上初一吧,有好些年他们都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很久很久才有一个电话打来,而我已经生疏到不会叫“妈”,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妈”这个词很奇怪。那时候他们远在浙江,而我在四川的家乡。如今我远在广西,他们在家里。大概真是换位的生活,我独自在异地求学,识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但我起码生活无忧,他们当初却是背负着重大的压力离家。浙江喜吃甜,不爱辣,最开始妈妈也抱怨说吃不惯,而我现在待在不喜辣喜吃酸的广西,她曾经的在我看来无法理解只是随便听听的苦恼,我一分一分全部感觉到了。

为了帮助家里经济的分忧,我周末也在做兼职,不记得谁说过一句话,倒是字字珠玑:“第一份工作的意义,往往在于让你知道你不能以哪种方式谋生。”餐厅有些同事总是难以相处,几位上司也是难以伺候,大概这在所难免,毕竟那不是理想构筑的世界。我悟到太多人情世故,如果这也算成长,那我大概也有所受益。我渐渐意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会无条件包容你、接纳你,那就是家。我想起来每年春运时火车站汽车站永远人山人海,那里都是等待着回家的人。所以说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比喻很是贴切,家就是一个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的地方。

很多人离家时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抱负,想要在远方大展拳脚,末了终归是要回家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体体面面回家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生来接受到的文化教育把家的理念深深植入我们的骨髓,那是我们最终的归属。现在居高不下的房价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在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土观念,从经济的角度讲,租房比买房便宜,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租来的房不是家,买来的写上自己名字的才是。有家的人是自豪的,心有所依,所以更衬得无家可归的人无所依傍,因为有个地方是我们最不起眼但却最重要的砝码。

常有人感慨年轻时候不懂家的好,为什么年轻时候不懂?因为那时候我们心里装着的都是远方,都是梦想,等到后来遭遇了现实的打击,明白了很多的冷酷世情,回头却发现总有一个地方,总有那个地方的那么几个人在等我们,不管我们成功与否,那里永远欢迎我们,永远期待着我们。天地再大,人生再长,能让你说出“回”这个字的,寥寥无几,有些东西是一定要去捍卫的。常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说是这么说,但能懂得珍惜的人太少,我们懂得那个道理,但多少人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最好的人生大概是活在当下,既能心怀远方又能兼顾脚下,两全其美岂不乐哉?

一直觉得,对一个地方的怀念和念念不舍,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因为某些人。对我来说,家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妈妈,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的家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我突然发现我一句“我爱你”都没有跟父母讲过,而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这是中国人的通病,觉得显得难为情,糟糕的是,我现在完全继承了这个难为情。又或许还有一种解释,人一生当中,非要说得明明白白的话,并不是那么多。有一些人,十分的话他们一定

会说到十分,而另一些人,他们宁可一分也不表达。

春节将近,回家吧,回家是最好的礼物。

公众号:南粤作家

关于年三十的回家故事随笔

心痛伤感散文随笔

记忆中的年味故事随笔

过年的初中作文随笔

和府何福随笔

童年随笔作文

春节随笔

关于春节的随笔:赶趟儿

逗鱼-随笔日记

随笔作文写关于过年

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
《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回家过大年的情感故事随笔(推荐5篇)】相关文章:

过年随笔散文2022-09-14

不曾遗忘的年味的心情随笔2022-11-18

关于过年的随笔600字2023-11-14

春节随笔散文2022-08-08

过年的随笔散文2022-09-22

新年随笔作文600字2022-09-24

春节的随笔作文2023-08-22

有些事女孩应该早知道-随笔散文2023-09-10

大年初一随笔2023-09-18

过年的随笔作文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