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时间:2023-12-31 07:28: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共10篇)由网友“怡翔Flye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国学经典名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篇1: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周易》

译说:孔子说周易语。本句可谓是道出了周易的主旨,同时又涵盖了佛教的”因果论”。而”因果论”其实也是一种预测说,因为凡事都有它的来由。都是遵循事物规律、人性定律、自然法则来运行的。都是有轨迹可寻的,懂得人情世故,懂得了这些规律,就可以预知祸福了。懂了这段话,也就懂了半部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篇2:每日一语: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每日一语: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玉如果不雕琢便不可能成为美丽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便不可能知道世间道理。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修练才可以变得美好,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走向成功!

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儿的,还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

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止:达到。敬:恭敬。慈:慈爱。信: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

《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毋:不要。恶: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好: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

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润:润泽,润饰。广:宽平。胖:安舒。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

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7.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贤:前一个贤是尊敬,后一个,所尊敬的贤人。亲:前一个亲近,后一个所亲近的亲族。乐:前一个以此为乐,享受之义,后一个喜乐,快乐。利:前一个以此为利益,得到之义,后一个利益。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

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能忘怀。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后代君子继承前王的宏德基业,自然怀念感激,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快乐,所以才终生不忘前代圣王。说理充分,证明了“止于至善”的巨大作用。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一章。不恕:不能推己及人。喻:使人明了,使人接受。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

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事,所以《大学》里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一国兴”。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才能要求别人。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二章。上:国君。老老:第一个老指敬重,后一个老指老人。长长:第一个长指尊重,第二个长指长辈。弟:悌,孝悌。恤:怜惜,救助。孤:没有父亲。倍:即背,违背,背弃。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

言传不如身教。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10.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

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11.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注释】先自《大学》第十四章。

【译文】财富积聚了,民众就会离散,财富分散了,民众就会集聚。

【赏析】

治理国家,财用之源来自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君若能从爱民出发,节约用度,使人民能生活充裕,以达到爱民、善民、富民的目的,人民自然而然会人心归向,辛勤耕作,贡献国家。如果国君只求自己聚敛财物,满足奢侈荒淫的享乐,那么,所属臣下就会争财逐利,中饱私囊,造成内乱四起。既然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当然不会努力耕作,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见利轻义,上下都会陷于祸乱,最后招致国家败亡。所以,《大学》强调为上者要修养道德,公正无私,廉洁自律,与民同乐,拥有了人民,才是真正的拥有财富。

1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必逮夫身。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拂:违反的意思。:古“灾”字。逮:及至。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赏析】

荀子在《哀公》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舟水比喻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把君比做舟,把民比做水,水可载舟达到彼岸,亦可将舟掀翻沉没。可谓精辟至极。所以说:若为君者为一己的私欲,他的好恶有悖人民的好恶,以至失去民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必将是引祸至身,自取灭亡。由此可见,为君者要亲贤臣,远小人,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便做,以民为本,此可谓为治国之道。使人人各得其所,以此获得民心。

1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六章。君子:指为君上者。道:修已治人之术。忠信:尽已之心而不违物。骄恭:骄横放纵。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采用忠诚信义来争得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赏析】

在儒家的德政思想中,立信于民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在《论语子路》里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即为君上者讲信用,人民就会以实情相告。为上者做到言出即行,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人民,得到人民的信服,就会得到民心,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政权也因此而得到巩固。所以说,治国的大原则就是必须忠诚守信来争取人民的拥戴,骄横放纵,奢侈荒淫就会失去民心,危害国家。

1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七章。道:规律。生:生产。食之者:坐食俸禄不干活的人。为:创造。疾:迅速。舒;舒缓。财:物资货财。恒:时常,长久。

【译文】增殖财富有个大原则,就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

【赏析】

这段看似论述蓄积财富的道理。实则以蓄积财富的普遍规律说明治国之理和修养个人仁德。在上者有仁德修养,能谨慎持守,不受私欲诱惑,推己及人,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保有土地,拥有土地,人民又乐于耕作,不言而喻,财物必然富足。加之为君上者能知人善任,摒弃只会坐食俸禄、不会办事的鄙薄小人。这样,有贤德的人大公无私,能造福人民,创造财富迅速,用度节约,财富就会蓄积国库。当然,为了财富于道德廉耻而不顾,那便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来得容易,失得快。

篇3:国学经典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1、立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2、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渔夫》

渔夫

作者:屈原 年代:战国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f其r?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ざ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对渔夫的理解 在文言文里面,夫通甫是读三声,含义是年老的男子,在现在的研究看来,渔夫已经成为一种隐士的代名词,这种人,应该是知识渊博,但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选择“独善其身”在污浊的世界里,保持生命的纯洁。

3、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龟虽寿

作者:曹操 年代: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4、名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余囚北庭,坐一土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e,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赏析: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m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21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朝廷临危授命临安知府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5、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年代: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赏析: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4:国学经典名句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8. 满招损,谦受益。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2. 多行不义必自毙。

2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篇5: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YZX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

篇6:国学经典名句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YZX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

篇7:国学经典名句精选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精选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篇8:国学名句

国学名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1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3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5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篇9: 国学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能够引出好的结果。

8、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5、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译文】发奋去做的人常常能够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能够到达目的。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7、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能够使人变好,接近坏人能够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译文】了解自我,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状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文】我的性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文】尊敬自我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我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3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3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3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8、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励志名言)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41、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2、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4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4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4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5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5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6、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5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5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好太苛刻,看问题不好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6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6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6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6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6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7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7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73、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74、功不能够虚成,名不能够伪立《答宾戏》【译文】不能够骗取功名,不就应虚假名声。

7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译文】理解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此刻人们通常指礼物。

7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77、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剩余的时刻和精力,就就应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7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0、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8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8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6、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8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9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9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9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9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9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味道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96、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9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名人名言cgw)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10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0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0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10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07、子曰:道不一样,不相为谋。《论语》【译文】孔子说:主张不一样,不能在一齐相互谋事。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1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1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1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1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1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2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12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2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2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1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2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28、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13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3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13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3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13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3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3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4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4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4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46、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1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4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4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50、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5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中,也必须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思考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5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5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5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5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唐刘希夷)

1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5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6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6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6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6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6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16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6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7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7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7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7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7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7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7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7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7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篇10:国学经典名句文明

国学经典名句文明

1、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

2、大惑者,终身不解。

3、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

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9、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10、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

11、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

1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8、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

19、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21、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22、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

23、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24、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6、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27、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28、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

29、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30、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自见而已。

31、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

3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34、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其天。

35、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36、人之于知也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

37、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

3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0、不累不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

41、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42、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4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44、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4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9、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5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1、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52、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53、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

5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5、放于利而行,多怨。

56、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57、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

58、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59、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0、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61、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63、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6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65、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66、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67、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6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9、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70、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71、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72、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

7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4、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75、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

7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77、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7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9、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8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1、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82、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8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85、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86、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

87、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88、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89、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9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91、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92、谋稽乎t,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93、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94、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95、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96、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9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8、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9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0、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国学经典名句文明]

国学经典诗经励志名句赏析

国学励志名句有哪些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诵读活动总结

难忘的经典诵读活动作文

经典诵读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诵红色经典活动总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巩固练习

国学经典励志名言鉴赏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共10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2023-07-04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为话题小学作文2024-01-0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价2023-06-22

诵读《诗经》个人观后感300字2022-12-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详细介绍2023-01-01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总结2023-01-04

关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022-12-26

国学教学论文2022-06-0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后感2022-04-30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课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