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06 21:37:16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语文试卷((共12篇))由网友“uuan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试卷,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高考语文试卷

篇1:高考语文试卷(节选)

高考语文试卷(节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

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评分标准及答案仅供参考)

第1小题正确答案

D

第2小题正确答案

D

第3小题正确答案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①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 ③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分值: 6分

正确答案(评分标准及答案仅供参考)

(1)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

(3)压力产生的时间点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分值: 5分

正确答案(评分标准及答案仅供参考)

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的研究,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答案解析: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值: 60分

正确答案(评分标准及答案仅供参考)

【权威专家解析】

此题是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也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倡导。在立意上,注意突出“劳动”这个主题。写作形式上,考生要注意突出演讲稿的文本特征,即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文本整体构思时,首先要对文本“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热爱劳动这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及目前有的人对劳动消极看法进行评述,引出劳动的概念性的阐述。

而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这一部分可供选用的素材较为宽泛,诸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中华民族由千千万万劳动者组成,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力量”、“幸福都是奋头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再者,材料中有对劳动的消极说法和认识,可以结合这些现象,做一些分析,比如可结合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以及“职业教育”来探讨,进而论述我们该“怎么做”。同时还要注意试题要求写作对象是中学生,所以应有呼告、倡议的要素。此处有一个隐性的素材必须关注—— “复兴中学”,因而可以把劳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既切题又是对写作主旨的升华。

最有用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高分窍门

1分类归纳,语文学习前的准备要做好

高中语文无非就是文言文,古诗词鉴赏,成语的运用,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等这几项,所以想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就要能够把这些知识分块整理,这是学习高中语文的窍门。

只有方便自己的语文学习,才能得高分。所以前期的投资如果做好的话,在语文的学习上就会更加便捷,也会更有效。

而不是自己下定决心想要学好语文,就非常刻苦的翻书又看又背,这样是非常不利于自己的记忆的,没有好的程序规范着自己,怎么才能有效率。

只会一边浪费着时间,一边又在抱怨自己的语文成绩为什么没有提升。而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拿出一点时间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所以小编认为,得不偿失。

2学习语文要吃透,不能模棱两可

很多学生学习高中语文就是这样,大概的解题思路掌握了,就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下面的内容了。

但往往再次遇到这样的题型时,还是一样的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回答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没有完全的掌握,无形之中只会耽误自己的学习进度。

因此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古诗,背诵了就不要再忘记,以免以后还得再做二遍功,这样一来,语文高分只会离自己越来越远。

还有就是回答问题的窍门,一般老师都会告诉大家固定的话术,因此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回答就行了。

但还是要勤加练习,模棱两可换来的短暂轻松会是以后加倍努力学会来的前奏,所以为了以后不那么来累,语文得高分,这些经验和窍门一定要掌握。

高考语文试卷(节选)

篇2: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语文是高考首考科目,也是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学科。高考语文命题主动适应使用全国卷省份调整,全国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份自主命制6套。这9套试卷折射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哪些趋势?

为此,中国教育报特邀请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学者,请他们对今年高考语文题进行点评。

引领学生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卷古诗词试题考查了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表现了陆游对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强调古为今用。曾公亮的为百姓兴利除弊,陈登云的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傅的守正不阿清廉为官,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为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迪。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20高考语文命题通过对材料的细致甄选、试题设计的明确指向、答案构拟和评分收束等多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在引导考生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苏贤明认为,全国Ⅰ、Ⅱ卷两套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对学生积累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积极作用。

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代通儒顾炎武”最后一道试题谈到,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就此谈自己的看法。这一问题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今天,有着特殊意义。

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涂洁看来,今年北京卷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精选时代题材,激发考生锐意进取

全国Ⅰ卷的文学阅读试题选取作家李锐的一篇小说《锄》,传达出乡土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上海卷文学阅读试题选取的《湖殇》一文,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严峻现实进行了反思。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无论是《锄》还是《湖殇》,都不仅反映了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心理诉求。

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计静晨看来,北京卷阅读试题所选材料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呼应了国家创新创业精神的提倡,强化了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选取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激发考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侧重考查运用能力

全国Ⅰ卷第17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思维导图,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江苏卷第3题给出四项引用诗词的语句,要求找出引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第4题要求判断给文章集子的命名是否恰当。

江苏南通金沙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认为,全国Ⅰ卷引入的“思维导图”颇具创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这道题无疑会对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带来影响。

北京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采用了多文本阅读方式。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副校长袁卫星认为,这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多材料信息的筛选加工能力以及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试题设问上,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探索出更加丰富的设问角度和更加简洁的设问技巧,鼓励学生探讨不同问题,提出自己见解。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认为,试题设问更侧重对所有学科学习基础的逻辑思维等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的命制思路都倾向于将答案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更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风采。

篇3: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学生需放更多精力

主持人: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节目之中。上午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考题一出,网络上大家呼声还是一片的,作为一个专家,我们特别想请马老师为我们说一下,20语文考试试卷的考题特点是什么样的?

马昕: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今天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作文了。今年各省作文题拿过来之后,跟往年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材料作文可以说真正的奠定了在全国各省中的地位,这已经是我们近几年来所观察到的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材料作文之所以被各省命题人采纳,今年占到绝大多数,几乎是一统天下的格局,主要原因是要处理两个问题的一个中和,一个问题就是你作为作文题要有一个左右性,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聊,但是也要有一个方向,对他们有限制性,不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套用到题目当中去。这几年各省命题时做的努力就是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让大家有话可说,又稍微有所限制,不会出现大家全都有话可说,造成没有区分度。说了话之后说不出好话来,这样无法形成一类文,无法发挥出大家的才华,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分度,一方面要激励好文章,这样能够把我们考生的档次拉开,能够体现考试本身的意义。材料作文首先这里面有很多发散点,可以去比较自由的选取,按照你自己的习惯,你自己的积累的素材,你的能力点,可以去选取,这是有自由性。同时,这个材料不允许泛化主题,要围绕这个前提说法,有一定的限制性,比之前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要强,成为我们各省出题人比较亲睐的一个考题,也是希望以后的考生可以更多的精力放在材料作文方面。

精华学校语文主讲教师 马昕

没有时代性也可以是“好考题” 押题是投机心理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了,我们各省作文是属于考题的亮点了,我们特别想知道,您对于我们年高考作文的考题来说,您认为出题是比较新颖的吗?

马昕:考题好与坏,我们到底看什么标准,刚才说到新颖,其实也会是公众或者是媒体在评价考题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新颖如果只是材料里所涉及的东西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现象,比如说山东卷的莫言,北京卷的手机改变我们生活,贴近现实的这套题新颖,从考试意义来讲这个标准不太重要。因为很多考题可能考的是一些特别老的材料,故事讲的没有时代性。未必不是一个好题,完全可以是好题。

另外一种标准,大家比较关注的是这个题目会不会让大家有话可说,结果是都有话可说,但是没有区分度。我们在的时候,话题作文涌现,那时候口号就是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验之后发现,这不是命题的一个标准。其结果就是大量的套作,现在题目判断好坏标准,就是比较技术性的问题,是否能够拉开分差,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能让低分考生有话可说,终端考生有理可讲,高端考生有亮点可赚,这是我们说一定这道题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效果,才是一道好题,所以不光看表面,要看最后考场上试下来,考生体现出的情况才能评判。

主持人:马老师给我们特别精准的解析了一下,如何评判作文的新颖以及题目的好与坏。很多老师特别有这个习惯,高考前喜欢押题,比如说今年可能会出什么类型,针对于今年各省作文题目,跟您事先,或者您在一些学生那儿听到,跟他们老师给他们押的题有偏差吗?还是比较一致,还是比较贴近他们?

马昕:押题的事情,历来都是我们老师所乐忠的一件事,押题这件事情本身不具备科学性,今年比较热门的方向叫做中国梦,总书记提出了这个,媒体关注度也比较高,大家谈的比较多。很多我的班上的学生,因为我是辅导机构,班上学生会有很多来源于他们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都在问,王老师,今年会考中国梦吗?我说你哪来的,他说老师说的。我说不要听他的,语文考是语文的失败,一般都是政治考。专家在那里,他们要有原创性,不能随大流,真正体现出考试本身的严肃性。所以,我有时候也苦口婆心跟学生讲,不要猜题,但是学生也是相信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要准备,每年都会讲白准备了,每年都讲这样的事情,还是抱着猜题的想法,猜题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懒惰,不想通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希望默写下来,之前写好了,或者找别人帮你写范文,然后考场直接套就行了,实际上我们说是很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不是迂腐,而是高考到了什么程度呢?不是白痴在出题,当然知道你有这样的习惯,人们都有这样的趋利性。

主持人:双方是一种侦查与反侦查的感觉。

马昕:对。

主持人:老师出题可能经验,学生多了一些懒惰性。

马昕:老师猜题当然猜不中则已,猜中了更好,也是一种投机的心态。有什么意义呢?我经常跟学生讲,你猜中了题反而不是好事,因为不可能把北京卷这个题,那么多话,很多表述在里面,就算是猜到了这个作用,但是猜不到科学家这个角色,即便猜到了,今年这个题目根据莫言和杨振宁的谈话来了,我关注到了这个点,你猜不到他们谈话的点具体又能引发出什么,如果你之前做准备了话,你不可能把里面丰富的发散点都考虑进去,只能攻其一端,就算是你猜中了,考场上兴奋之余去写,多半是跑题的问题,不要猜题,猜中了真不怎么样。

主持人:不要去猜,要凭自己的实历,平时多积累。针对北京卷今年的题目,是针对一个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话,引发了如果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包括各个省的作文题目,我也是今年看到了网友进行的评判,其中有一个人说到,这个题目自身应该是一个病句,因为爱迪生是一个19世纪或者20世纪的人,根本没有回在21世纪,应该用回来,应该是来到,有一点咬文嚼字的意思。针对各个省有特色的作文题目,给同学进行详细分析,怎么样让低分同学真的达到有话可说,让中分的同学提高一个档次,让高分的同学知道自己作文抓什么样的点能得多少分。

马昕:拿北京卷来说话,我也是多年在北京教学。北京卷这个题大家已经通过媒体看到了一些,原表很多同学不是很清楚,说的是假设爱迪生回到了21世纪,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两个人探讨,爱迪生因为什么感到惊奇呢?科学家说,一定看到手机觉得惊奇,因为手机像是一个掌中电脑一样,功能丰富,我们生活中都要依赖它。文学家说,也可能是因为手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观念意识,这样他感到很惊奇。针对这样一个探讨,科学家、文学家不同的思路,我们怎么看,这个题目所谓低端考生有话可说,实际上我们有话可说,说出来这种话,多半分也不会太高,也就是把800字凑齐了,不至于交一个白卷进去,盯50分钟,盯不出来,不至于这么惨。只要能说一下手机对于我们现实真的是很有用处的。至少是最不济,写一个记叙文,所谓有话可说,不能指望多高的一个评价,你怎么看待手机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可以宽泛说,也可以讲一个故事,都可以。所谓终端考生有理可讲,这时候要关注到什么样的理呢?科学家、文学家,谈论手机这个问题的时候,思维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这里面关注点当然有异也有同,很多人会发现他们不同点,你光发现功能多样了,那边发现我们的观念意识那种的。发现他们的区别,你可以谈,这里头文艺青年和理科青年,理工青年之间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我吐一下槽,千万不要离开手机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论手机牵出来的所给我们带来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千万不要离开这个手机,只要它是一个由头,不然就跑题了,手机这个东西还很重要。

接下来高端考生要有亮点可抓,这时候大家可以探讨一些大问题。最近考生都比较关注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叫做法国高考这件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

主持人:这我还真没有听过。

“法国高考”大谈哲学问题 思维和人不能分开

马昕:法国人高考,法国在近代的时候,17世纪的时候涌现出很多了不起的哲学家,影响到欧洲哲学进步,法国人很有哲学范,他们出高考题,作文都是类似于我是谁,我去哪儿,往哪儿去,谈这种哲学问题,大家觉得法国人很深刻,其实我们这个题也可以往深了挖,背后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思维,其实真的是那么的水火不容吗?是不是代表人类社会代表的方式呢?爱迪生只是科学家,没有说别的人,没有说路易十六来到了21世纪,没有说这些,说的是一个科学家来到21世纪,看到了手机,当然首先会想作为发明家,他也发明很多东西,他发现到了21世纪的人,他发明了这个东西,他会有什么感受,太厉害了,后人比前人厉害,这是当然的一个感觉。当然也可能会发现,手机改变的生活,其实你想想他发明灯泡,也改变了生活。其实他的思维,我们要谈的就是思维可以由不同,但是人是一个,思维可以分科学性思维,人文性思维,但是人不能劈开两半,爱迪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两种思维兼备,如果发现到两种思维和两种人是不同的。刚才我说的那个吐槽旁边,把思维和人分开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亮点可以挖。

每年高考考生的聪明才智胜于老师,在这里讲半天,有什么亮点可挖,如果我们判卷,会发现亮点多了去了。

主持人:特别有惊喜。

马昕:我们学生非常有才华。今年的题目,北京卷这样的,比较具体,不是那种特别浮泛大的词汇,比如具体这种题目,特别容易涌现出一类卷子,特别容易涌现出好文章,与他做对比,去年我们北京卷那个老记,铁路巡道工,每天在深山独自巡视铁路,这么一个材料,因为审题难度比较大,很多同学关注到老记的奉献、坚守、牺牲,都是束缚了,题材束缚你,但是思想不束缚你,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小的角度引发出大问题,可以真正让你能够谈到一些你觉得这个世界,你所看到大的问题,宏大的主题,这样由小见大,才是能够出现一些好文章的。所以我也是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非常欣喜,北京卷的题目,我觉得应该是比较好的区分度,去年高估很多考生的考题能力,把题目发散点做的太淫秽,很丰富,如果会审题的人挖掘出很好的亮点,但是同学们达到这个要求,去年区分度不高,以前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区分度也不高,无论特难还是特简单,都不好,还是像这个题一样比较适中,这个题出的不错的。

主持人:比较贴近学生。

马昕:搜索范围能够扩散出来,能够收回去。

阅卷老师关注“阐发性”的文章 强调具体实在

主持人:刚才聊这么多,包括举例的作文,高考作文其实一分值的题,60分,所以在这里我想替学生们问您,如果在短时间内帮助一个孩子快速的提高作文的成绩,就像您说到,让我们低端一点的同学有话可说,怎么让有话变得有理可讲呢?

马昕:其实好多同学能力都很强,但是把能力用错了地方,所以你总是使劲了全身力气打到了棉花团里,关键明白我们高考作文期待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很多考生会以为,一类文是不是都是文才斐然的那种啊,或者一类文是不是各种例子堆出来的啊?必须用文言文,或者搞一个新奇的形式,文言文,甲骨文,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要不要写一个剧本上去,老师要不要写一个日记,我也不反对,我也不能扼杀他,我说需要的`话就写,不需要就不写。就是这样的,我们很多考生着力点错了,因为文采这个东西,说实话真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北京卷,就是尤其我们这种是考生比较少,判卷老师管够,这种省份,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你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文采的价值就会很小,甚至我们说你的文采如果不是那种靠你多年的素质养成,靠你的积累,你确实是文笔老道,那可以,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还去假装,说我弄几个排比句,特别棒,第二段就露出狐狸尾巴了,没有必要。我们关注点还是文章能不能有稍微具体一点的阐发。

刚才讲老记的材料,如果只发现他是奉献精神的人,但是不要来一个观点是,我们要牺牲奉献,牺牲奉献好,不能类似于喊口号,威胁恐吓式,有一个小朋友不奉献,不坚守,第二天他死了,就是这种,他没有用。你写成口号式的,这种观念写的再好的例子,是不可能打动老师的。

主持人:比较空,听起来。

马昕:对,一定要讲具体的,要么是观点真的走具体了,在奉献的过程中是什么对他的打击最大,他战胜什么是最难的,老记是普通劳动者、奉献者,咱们大楼里的清洁工,咱们的保洁大妈,也是奉献者,但是老记和保洁大妈的区别是什么?

主持人:是大妈不给火车敬礼吗?

马昕:区别是大妈干累了,可以聊天。

主持人:老记是一个人。

马昕:他是在深山里一个考生巡视铁路,去年一个考生写的很好,老记需要克服深山中的孤独感,他把孤独感做了很好的描述,帮他做了一个刻画,看文章仿佛就是被孤独感笼罩着,这样才能够感同身受,知道他这样付出多么不容易。

主持人:这个孩子抓到了这个亮点。

马昕:你说孤独感这个词多么深刻吗?没有。就是具体,具体就很好了,不要喊口号,你至少结合到老记这个人物,拿老记跟清洁工大妈一比较,有区别,老记更惨,在于他的孤独感,这就很好。

还有一种方式,你的角度好,你谈的是一个,你的观点还是喊口号,但是用一个具体的领域、问题说话,比如说以前有一个题叫做世乒赛材料作文,中国队世乒赛老是拿第一,没有意思,要让出金牌,这样一个材料。有一篇文章全篇文章都是讲的电影,中国电影一定要突破垄断,促进竞争,中国的电影一定要有新鲜的血液涌现,不要总是看到老面孔,那些导演,那些演员,总是老面孔,要有新鲜血液涌入。一篇文章一个乒字都没有,很扣题,观点没有深入,但是角度很好。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还比较专业的电影行业的一个分析,这就很好。

主持人:很出彩。

马昕:同样很具体,建议考生甭管什么水平,都要努力去把文章写的更具体,或者是观点的具体,或者角度的具体,来日方长,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即便是新高三,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到这个,就是思维稍微能够具体一点就可以。

千万别当“文艺青年” 作文写实质存在的东西

主持人:马老师给我们意见就是说,具体缥缈空,千万不要当文艺青年,写一些实质存在的东西,给我们一些具体属于观点。

马昕:你这话文艺青年不爱听了。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

马昕:幸好我不是。

主持人:我觉得您今天中午肯定特别忙,很多学生考试完了以后,第一时间给您打了电话,今年考题什么形式比较新颖的,比较有亮点的,通过这些考题和学生对您的反馈,您可以给这些老师和孩子一些意见,接下来复习中,这些孩子需要注重,或者这些考题考到了哪些知识的储备,以及自身素质要求?

马昕:今年很多考题还没有能够拿到,我们只是就着北京卷当一个例子,其实北京卷情况,往年来讲,北京卷也是代表的,包括全国卷,全国大纲或者是新课标卷,我认为是比较妥当的一个命题的趋向。比如说今年北京卷在大阅读这方面,就是文学文本阅读这方面,他考了几道题,都是概括性质的,这篇文章讲的是浙江绍兴这么一个分散,从这个具体的地方切入,讲这个地方的特点,然后讲到了绍兴鲁迅的文章,接下来又说他要回到这个地方,80年代曾经来到这儿,现在要回到这个地方,通过他要回来,然后想到,我特别想去西湖,这个事情有没有什么样的启发。

下面问的三道题真的就是问这三个点,说请问绍兴这个地方,他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文章怎么写的,鲁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文中怎么写的,第二个题是问对西湖有没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个题一看就是有一个很强的结构意识,也是对我们考生一个提醒,刚才说很多都是作文的。其实现在想说阅读,也是我们一个大部分,阅读这方面提醒考生的就是,这道北京的题,其实去年也是,我们北京的题还有全国卷的阅读题都有这样一个取向,就是更加偏向于考结构阅读,结构阅读区别于什么呢?我们过去叫做微观的一种着重点,微观阅读。微观阅读,可能同学们都有印象,老师会告诉你,哪些长的像重点,哪些肯定不是重点,会告诉你说,文章里面画吧,拿起你的笔画吧,画出的重点,你就看了题,说这么回事。

这种找重点,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你如果想把分打满的话,你就面对两个困境了,一个困境就是你的阅读题,你经常发现有很多点不是你原文能够抄出来的,必须要自己的语言概括的。

另外有一种问题,第二个困境就是,你经常发现所有话都在原文里面能够抄,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个话在哪儿,不是在一个地方,是全部全文的,怎么可以一个一个摘出来,如果你能够走出这两个困境,那就必须得有一个宏观的结构分析的意识。你要看出这篇文章真正讲什么,这篇文章层次结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又说什么,大块要有。我们甚至说,你微观进去,大块要有,一个宏观的角度能够看这篇文章,这样才是真看懂了。

为什么现在有这样的趋势?因为过去找重点的方式,其结果往往是考生看完这篇文章,重点画满了,答题也还行,但是问文章讲什么,不知道。

主持人:成了机械答题。

马昕:对,很机械,如果宏观考察你,说这段讲什么,那段讲什么,你能够说出这一些,并且以这些灵活运用,能够答题的话,那么才说明你真看懂这文章作者的思维脉络是什么,所以这是相对于作文我们要反对套做,阅读反对简单机械找重点的方式。

主持人:一篇短短的阅读文章,不仅透露出学生答题方向,同时透露出老师给孩子们支招的时候,要教他们一些新方法了。

马昕:对。

考完千万别对答案 应平复心态明天继续应考

主持人:我给马老师出一道作文题吧,关于孩子们的,很多孩子们今天下午的时候看到这样一篇微博,交完卷之后我们做什么,我特别想问问马老师,今天第一天考完了,交完卷晚上应该做什么?

马昕:今天还不是狂欢的时候,其实明天也不是,今天考生们回来以后,还是应该平复心态,参加明天的考试。今天提醒大家学科之间两天之间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对答案,甚至我刚才在讲的时候,我也不是说哪一个答案,具体答案我也不说,我怕今年考生听到的,啊?我错了!完啦!然后开始患得患失了。其实可能就是一个3分的选择题,他想完了,连这题我都说,别说那题,别说所有题,我完啦。

主持人:造成这种心理负担。

马昕:越想越复杂,我们作为老师,给考生叮咛的就是不要对答案,对答案也是考完之后的事情,我以前高考就是自己鲜活的教训,我高考的时候,我现在教语文,其实我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最好,我文科生,文科生都能理解我的意思,得数学就得文科天下,数学成绩很好,全年级都知道我数学成绩好,结果考完试,数学刚刚考完,我前面有一个女同学,转过头来,交完卷,他知道我数学好,他就跟我问,马昕,最后一道押轴题是不是得2啊?我得一个几百几十分消不下去,谁对谁错很明显了,我正纳闷呢?怎么弄这么一个数,我还安慰自己,没有问题,肯定就是这个数。结果人家得一个2,我肯定崩溃了,幸好我的情商比较高,没有崩溃,尽管不要对答案,他马上要张嘴,看你眼神不对,要对答案的时候,别理他,千万不要对答案。回到家之后,踏踏实实的,昨天怎么做的,今天晚上还怎么做,不要一下子恶补做题,昨天有综合考试,还有英语考试,都是记忆量比较大的,可以看平时哪些最容易忘记,包括英文作文的表达,我也外行,只能以大学长的身份给大家介绍经验,我也是高考前一天晚上还在看地理的图。

主持人:也是给自己押了一个题。

马昕:就是求安慰,有时候看不看这个。昨天晚上有一个学生给我发微信,马老师我要不要看哪一个范文,我说别看了,他说其实我也不想看,幸好你告诉我,不用看,我心里就踏实了。我也是给他一个安慰,确实也不用看,大家不用临时抱佛脚,平和的心态,今天还是好吃好睡,明天起床,带好准考证。

主持人:刚才马老师给解释了,今天晚上不要对答案。第二,就是看一下自己易忘的考点,其它不要恶劣的补题,做题了,已经没有这种必要,给自己造成这么大的压力。我特别想让您送给我们的准考生们,给他们一些语文复习上的一些小意见。

马昕:20就是新高三的同学,首先跟大家讲,就是你意识、观念,就是身份定位,自我认定,什么时候你是高三,很多人是2013年9月1日,不是的。有人告诉我说,是暑假补课的那一天,7月份的尾巴,8月份的前奏嘛,也不是。应该就是2013年6月8日下午夕阳西下的那一刻。

主持人:从明天开始。

马昕:对,就是你们学长走出考场,他们解放那一刻,是你们成为高三学生的开始。一定要有这样一个预先身份的认定,不然一个暑假稀里糊涂就过去了。

主持人:真的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时光是飞速的,我们说高考高考,说了很久,今天突然间来了,觉得时间很快,由于节目时长跟大家说再见,但是在这儿之前希望马老师为我们明天继续考试的考生和家长们送上一些小祝福。

马昕:希望考生能够保持今天良好的状态,如果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希望能够改善这个状态,甭管你哪科考的不好,但是要相信,高考是没有完美的事情,高考一定会有遗憾,今天遗憾,用明天的行动来弥补,所以也是期望各位考生能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不辜负自己这一年来所付出的努力。还有一句话也是要跟大家讲的,跟我们高三的同学讲的,就是我刚才说了,即便是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人生的路很漫长,我们用一个宏大的主题来讲,人类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明天18岁,就算你走入大学,你的苦难会接着来的,我们知道还要考四级,要考六级,考资格证,考GRE,考托福,无论什么出路的同学都要接着考试,即便不考试,还要有婚姻,生孩子,生了孩子,你的孩子还要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一样的,所以明天也不是狂欢的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就踏踏实实的看你的学弟学妹如何能够紧张的进入他们的高三吧。

篇4: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程鸣

(本卷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赖大仁

文艺批评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更重要的还在于,站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价值立场上,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审美评判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个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给予规范与引导。当前的问题是文艺批评界自身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这种责任,由此造成了当今文艺批评的某些缺失,这种缺失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真正的文艺批评不能只就文艺现象谈论文艺现象,而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在对当前文艺现象的观照中,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趋向性的问题,对此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新世纪以来文艺现象显得更为复杂多样:一方面,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蓬勃兴起,与当代文学艺术相互影响渗透,并且在市场消费主义的作用下,文艺现象极为芜杂,乃至存在种种“乱象”,让人眼花缭乱迷茫莫辨;而另一方面,理论界一些人又不管现实情况如何,不断把西方流行的所谓“文学消亡论”、“艺术终结论”等各种时髦理论引进来大加炒作,把文艺界搞得莫名惊慌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现实,当今的文艺批评有责任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二是缺少对文艺价值观的认真探讨和积极引导。当今文艺已经充分开放多元发展,从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都已经不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文艺究竟表现和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究竟形成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导向?毋庸讳言,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消费化、娱乐化、游戏化现象的影响下,一些文艺创作一味迁就满足这种现实需求,放弃了应有的价值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价值观的迷乱;而文艺中这种迷乱的价值观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公众,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更大混乱。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理应担负起价值引领的责任。

三是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和批判精神。文艺批评的本质是评判,其中既包括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更包括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教案大全 本网网 )评,从后一个方面而言,文艺批评不能没有批判精神,否则就丧失了它应有的品格和功能。实际上当今文艺界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媚俗之风比较盛行,然而文艺批评似乎并没有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批判精神不断弱化。另一方面也还有批评人格上的问题,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缺少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对于真正的文艺批评来说,包容不能没有原则,宽容不能没有底线,一切都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应当说,当今文艺批评所缺失的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值得我们文艺批评界反思。

(选自9月3日《上海文艺》,略有删改)

1.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不仅对文艺现象进行描述与阐释,还规范与引导对当代文艺现象进行的审美评判与分析。

B.它要从时代需要出发,对在当前文艺现象观照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评析讨论,辨明是非。

C.真正的文艺批评可以有“包容”与“宽容”,应以保证文艺的健康繁荣发展为价值诉求。

D.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等现象的影响下,当下文艺批评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2.对于“文艺”与“文艺批评”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现象复杂多样,当今的文艺批评对这样的现实有责任认真研究与分析。

B.文艺批评中的批判精神是保证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C.当今文艺现象中的媚俗之风较盛行,文艺批评应该起到纠偏救弊的作用。

D.文艺批评最应担负起引领文艺创作题材到创作方法、文艺形式的创新责任。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文艺现象的种种“乱象”。

B.缺少抵制媚俗之风的勇气、作为批评家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是批评人格上的问题。

C.在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及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中,体现了文艺批评的批判精神。

D.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可以形成与建构正确的文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师孟传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倾,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趾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日:“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趟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③之,至剿绝乃止。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选自《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释】①浃日:十日。 ②裒(p6u):汇集,编辑。 ③惩艾(yi):惩罚,惩戒。“艾”通“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建:建立

B.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劝:勉励

C.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行:政绩

D.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更:改变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程师孟“为政简而严”的一组是( ) ①即矫发他储,不俟报②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③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④罪非死者不以属吏⑤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⑥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歉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面西而坐,迎客的人面南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盂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哉?

(二)吉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上阕是如何表现海棠花“百种千般巧”中的“巧”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昧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2)

,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3)羁鸟恋旧林,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狼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

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喧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交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要求后便开始淮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憷。”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选自《狼性》,东方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米兰・昆德拉把小说家分为三类:叙述式,描写式,思考故事式。尹全生的这篇小说,属于描写式,这篇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人胜,做到小说和故事有机结合,让读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

B.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与狼很相近。“狼心”这味药下得好,的确是给各种欲火旺盛的人的一味良药。小说中陶医生说:“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这句话可谓点睛之笔,可见作者对小说特性把握准确。

C.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了振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的方向。

D.“利令智昏”是当人性被物欲所消释取代,疯狂地鲸吞原不属于自己的猎物,甚至达到贪婪忘我“境界”而成狼性。作者充分捕捉到狼性在特定情境中的充分暴露,意在表明人要比狼聪明和精警得多。

E.本文正如作者说的那样“从小我角度认识事物只能是鸡零狗碎,虽洋洋万言不能称其大。如果从大我即一个社会阶层或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视角去发现挖掘揭示社会复杂生活的境遇再小也是大”。

(2)根据病人陈述的内容和陶大夫的观察,请你替陶大夫给病人写一张“诊断性”的文字。(6分)

诊断症状:

治疗办法:

(3)本文写的是“狼性”,却在文中三次提到谈论药的处方情节,请联系内容说说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4)打狼是帮助病人做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试简要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卞毓方

最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得时间长些罢了。”

,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术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台湾海峡两岸如果发生战争,亚洲将被打回石器时代,美国也将被卷进与中国作战的边缘,应该避免这种玉石俱焚的下场。

B.为挽救他人生命于危难,哪怕牺牲自己生命也义无反顾。这是舍生取义的精神,我们应备加呵护,却更应避免无谓的牺牲。

C.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抗灾抢险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D.一些学校不在尽力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而是因噎废食,采取消极措施,大搞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

14.下列各句中,含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创作的长篇随笔作品《幸福了吗》讲述了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试图探讨人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B.北大、中科大、清大三所高校进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世界大学百强排行榜,而进入前2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数量首次超过日本。

C.甘肃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区的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集中进行了报道,肯定了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D.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学历和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不要那些无聊的你在耳边絮语。你尽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我的执著吧。____。你是怯懦,是恐惧,是懒惰,是空虚,是乏味,是一切丑恶的东西。即使你曾经暂时的统治,炫耀,我也不会向你屈腰。挣扎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决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或许你不比别人出色,____一;或许你不比别人富有,但你要比别人快乐;或许你不比别人美丽,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生命不会有第二次,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奇迹。现在的我,心里澎湃着感动。

①生活不能让我妥协,什么都不能②但你要比别人高尚③但你要比别人有气质④让那些阻碍我人生的东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16.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要说出坚持的理由。(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17.请就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闻评论。(7分)

(1)《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2)《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请以“看得见与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解析】A项见第一段第一句,“规范与引导”的是“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B项见第二段第一句,应是“在观照中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在观照中出现的问题”。D项见第三段,“在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享乐化等现象的影响下”文艺创作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非直接导致“当下文艺批评批判精神不断弱化”。

2.D【解析】此项表述文中无据,正确表述是“文艺批评理应担负起价值引领的责任”。

3.B【解析】A项“网络文化、图像文化以及其他各种新媒体文化的蓬勃兴起”不是文艺乱象的直接原因。具体内容见第二段。C项原文表述为“其中既包括对好作品的肯定性评价,更包括对不良文艺现象的严肃批评,从后一个方面而言,文艺批评不能没有批判精神”。D项此种表述文中无据。“对当今文艺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属于第一方面的内容,“文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属于第二方面的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解析】“建”意思为“建议”。

5.B【解析】②句说程为处政方便请求建粮仓。③句说程广泛传授自己的经验。⑥句说程不辱使命。

6.A【解析】“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7.(1)老百姓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2)难道大王要发动战争,使将士臣受到危害,跟诸侯各国结下怨仇,然后才能使心里痛快吗?

【参考译文】

程师孟,字公辟,吴(江苏)人。考中进士甲科。历任知南康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沪地的戎人多次侵犯渝州边界,提点刑狱使的治所在万州,与渝州相距遥远,每次边境有警报,大概过十天才能传到.,程师孟奏请把治所移到渝州。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师孟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盂立即违制开放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告诉他不可如此,师孟说:“假如一定要等到上报后才能开放,饥民们早死光了!”终于将这些储粮分发下去。

移任河东路。山西地区土山很多,旁边连接山谷中的河流,春、夏之际,天下大雨,水流像黄河一样浑浊,俗称“天河”,可以用来灌溉。程师孟说服当地人民出钱开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万八千顷良田,并把这些事情聚集起来写了一本《水利图经》,向州县颁发。

出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出现盗贼,州中官吏充当内应,所以很长时间抓不到盗贼,程师孟把几名奸吏绑起来送进监狱,盗贼立即被擒。加直昭文馆的头衔,任福州知州,修筑内城,兴建学校,政绩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移任广州,州城被贼寇毁坏,一旦有警报,老百姓们恐怖逃窜,风水先生接踵而至,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在广州六年,建造了西城。等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守备十分坚固,不敢再向东。

受命前去祝贺契丹皇帝的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设宴,迎接的人居正南方向,涿州官向西,宋朝使节面向东。程师孟说:“这是藐视我们宋朝。”不肯就列,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呵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改方向,于是改为跟迎接者东西相向。第二天,涿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程师孟多次主管情况复杂的重镇,治理政务简明严肃,处理不够死罪的犯人都不通过属下狱吏。揭露阴谋有如神明,抓到惯于隐藏的首恶必定痛加惩治,直到剿灭干净方才罢休,所辖地区肃然听命。洪、福、广、越四州都为他立了祠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姣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

9.上阕“道是”句是扬,下阕“道是”句是仰,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哀民生之多艰 (2)山不厌高(3)池鱼思故渊 (4)仰观宇宙之大 (5)哀吾生之须臾(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A、D【解析】A项应为“思考故事式”,本文给读者带来深深的思考和启迪,留下了思考的空间。D项表述“意在表明人要比狼聪明和精警得多”错误.应是“人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像狼性一样的话,必然具有天然的弱点及必然的命运”。

(2)诊断症状:①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②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憔悴不堪。

治疗办法:①自行减压,缓解精神高度紧张状态。②家人辅助以精神上的安慰帮助,便会痊愈,但必须遵“医嘱”。(意思接近即可)

(3)①第一次:侄儿回顾老中医开处方的表情这个细节描写暗示病人得的是心痛――狼心痛,为下文抓药打狼作铺垫。第二次:陶大夫看药方后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细节描写,表现出陶大夫认同老中医的处方,在情节上起到留有悬念及为下文的抓药打狼再次铺垫。第三次:小说结尾处的打猎现场,陶大夫“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这番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出小说的艺术魅力。

②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发生过程中层层预设和铺垫,神龙见首不见尾,制造悬念,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使小说的主旨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下水到渠成,自然地流露出来。(意思接近即可)

(4)示例:①从小说的内容看,狼心并不是做药引的材料――良药,陶大夫想借打狼的机会,让陶局长看看打狼的过程。②让他知道狼表面看是很聪明的,但是贪婪成性、贪得无厌、迷失自我,必然导致灭亡的悲剧结局。③让陶局长见证饿狼悲剧的全过程,以狼喻人剖示狼性的弱点与悲剧命运,就是剖析狼人的弱点与悲剧命运。目的是警示陶局长从悲剧的噩梦中警醒。④因此狼心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应将狼心换成良心,从现实中清醒并得到警示。(意思接近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E【解析】A项更主要的是“平凡”:C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

(2)①(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②(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著;③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意思接近即可)

c3)①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②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③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4)示例:①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令,学识渊博,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都涉及了;②季羡林先生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③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④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季羡林先生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意思接近即可)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解析】望文生义。“从善如流”意思是“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14.D【解析】语序不当,根据上下文意.应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及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

15.B【解析】④句为中心句,所以放在句首;①句后内容是对④句内容的展开,所以①紧接着④;而“出色与高尚相对,美丽与气质相对”,所以(②在③之前。

16.示例1:老师婉拒说:谢谢!不用了。一来我身体还好,再说负重也是锻炼,学生坚持说:老师,您不负重已经是锻炼了:我年轻,不替您背我心里不安。

示例2:老师婉拒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要做示范,不能只说不做。学生坚持说:老师指导就行,学生应该多加训练。

17.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等等。

六、写作(60分)

18.略。参照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篇5: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脾腉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效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在都市的喧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白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

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粗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喧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

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领略繁杂B.幽美领略繁复

C.幽美领悟繁复D.优美领悟繁复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木雕、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分值:15分查看题目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

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

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

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张)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率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②

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是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篇6: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

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

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

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呼!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译文: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只答出四个且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四、句名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⑵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⑶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⑷中通外直,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⑸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⑹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⑺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_。(《论语·泰伯》)

⑻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来自::语文高考试卷)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篇7: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参考试卷

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参考试卷

20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 雕阑玉砌应有在,             。(李煜《虞羹人》)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官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目: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4分)

译文:                   &n

篇8: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在迟校长的正确指导下,在周主任的有效管理下,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在同学的密切协作下,我们语文学科顺利 20xx年高考文言文难度等级中等,但对于同学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文言文翻译部分,原 20xx年高考文言文难度等级中等,但对于同学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文言文翻译部分,原题如下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第一个翻译难点在于龃龉两个字上,第二个在于矢和囊

当同学们面对这样的难点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将之解决,

1.字形推断法 龃龉,齿字旁一定和牙齿有关系,其本身意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为意见不合,再代入语境中,自然能推断出来是格格不入的意思。

2.语音推断法 矢在这里为通假字通屎所以泽中的民众吃雁屎自然就不难翻译了。

3.语法推断法 囊本身是名词,示为动词,所以囊必为词类活用做状语使用,如果这样分析,囊则译为把....装入袋中。

这样本次所有的翻译难点便迎刃而解,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那么语文文言文翻译自然会得高分 20xx年高考的复习工作,现用多个关键词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稳中有变”

试卷的总体特征:整体稳健,整体框架没变,对考生来讲,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等版块的设置,还是具体题目的设问形式,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复习备考思路,这样做较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也能体现出高考改革的连续性,这种稳步的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1、第一个小阅读,选材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试题的设计还是三个选择都是选非上,偏重比较鉴别。

2、文言文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常规选材,延续了去年新增的断句和文化常识的考察,这一点不仅要在备考时注意,平时的常规文言教学也要侧重。

3、诗歌阅读难度较大,设问的方式也比较委婉含蓄。

4、名句默写,与去年形式一致,仍然是“两高一初”。

5、文学类文本还是外国小说——战争【美】迈尔尼,实用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还是人物传记,选材老生常谈,没有特色。设题总体难度不大。

6、语言文字运用上,今年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成语和虚词的使用上,成语由原来的考察四个到六个,加大了考察,但又变相降低些难度。原本考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题变成关联词的考察,难度不大,其他题型基本稳定。

二、20xx高三语文备考做法:

1、“有条不紊”

我们这届学生有一年半的时间没上晚自习,复习时间稍显紧张。考虑的这一点,我们在5月12日考试进入总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学期末复习课本,主要是古诗文的复习,为高考的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主要是高三上学期复习所有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以作业形式集中训练,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的时效性,同时穿插综合训练题,最好是近两年的高考题,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三阶段高三下学期利用假期作业把所有复习过的知识点简单回顾,做好知识的衔接过渡,在4月20日之后集中做综合训练题,基本做到一周至少两套,两周至少五套,及时批改,就答题规范性和分点作答上等呈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有效借助网络资源,特别是迟校长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各校模拟题做到为我所用。但在时间安排上,还是稍显不够合理。

2、“厚积薄发”

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在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易混易错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一要常备工具书,随时查阅;二要准备积累本,将常见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高考语言表达考查的题型比较灵活,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近两年各地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从理性角度吃透各种题型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特别注意新题型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语言表达题进行全面训练。今年在成语和虚词的使用上,成语由原来的考察四个到六个,加大了考察,原本考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题变成关联词的考察,难度不大,不过,之前的复习训练模式完全按照去年的模式,这类题型没有训练到,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试题还在有小的变化,不可小觑。

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紧扣《考试大纲》,主要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因此,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以文言文翻译为重点。文言实词的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义。要对18个虚词进行系统整理,从课文例句入手,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巩固知识,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解读内蕴,确切表达。复习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标题,明确类别;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关注信息;四看意象,把握意境;五看题设,分步答题。

今年的古诗文依然沿袭去年形式考察断句,文化常识和文意的理解。但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题不太容易得分,主要在问题的设置上,让有些学生有些发懵,之前的训练在问题设置的变化上留心不足,容易导致失分。

3、“势在必得”

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及名句名篇的默写目前,新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背诵。这两年考察的形式都是情境式默写,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准确地默写出来。所以,对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要加强识记。

复习要点:①落实高中必背篇目的背诵和默写。②收集常见名句,适度扩大学生的积累范围。(2)复习措施:①挖空填写,做到篇篇落实。②挑选重要名句,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③收集学生常错句子,反复练习,人人过关。④利用早读和自习课,强化过手练习。

4、“分点规范”

在选考题上,在讲解了各类题型和作用之后,无论选择文学类还是实用类,我要求学生选择题要保证全对,后面的三道主观题是有梯度的,前两道应该争取拿满分,特别是第二道,分点作答和规范作答很关键,我们孩子答题很容易不够规范或不全面,在后期的综合训练时,虽然一再强调,但失分率还是有的。

5、“审题立意”

如今高考语文很多学生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因此审题立意很关键,得立意者得作文。作文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但因为复习时间的问题,作文训练强度不够。

篇9: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新强

20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迎来了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使用人教社实验修订版教材的第一届毕业生。与课程改革这种新形势相一致,高考试卷也体现了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与课程改革同步。如果说的高考试卷加大了主观题比例,并增加了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等三种新题型,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手,为课程改革预留空间的话,那么年的高考试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新课程的联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与课程改革相呼应。

试题--新课程特征随处可寻

材料选择更具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是新课程着意加强的方面。实验修订版教材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教条化”的面孔,变得更加富有人性。今年的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温室效应》,依然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改变了以往高新科技材料的“冷面孔”,减少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抒情性很强,民族特色鲜明。语言应用题以人为本,改写题(25题)仿造已提供的“温情警示”新写提示语,既是仿写也是改写,既有语气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改变往年修辞格仿写时冷冰冰、硬梆梆的命令式话。

文言文阅读颇有新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版教科书和读本上的文言文在旧版本教材基础上成倍增加,粗线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大致轮廓,其中涉及的不少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来衡量。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裴矩在隋时工于心计、笼络人心,对炀帝更是“但悦媚取容而已”,而在唐太宗面前却敢于“廷折”(当庭辩驳,直言进谏),使太宗收回成命。以往所考的文言文选段都出自同一篇文章,今年首次出现将不同史书上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说合二为一,这既有利于考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同一个人物,同时也体现了今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变化,即增加“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富有思辩色彩,体现了“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导向。而且,这个话题作文与实验修订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关联:实验修订版教材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美我”的现象以及邹忌对其原因的分析,第二册《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第三册“写作、口语交际”中关于“讨论”、“辩论”和“作点辩证分析”的内容,第五册中一些思辨色彩浓厚的哲学论文,都对写好今年的话题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答题--考生仍未适应试题变化

1.古代诗文阅读:不适应症依然存在。

文言句子翻译平均得分只有50%左右。题目不难,但错处不少。“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的问题主要出在廷折(当廷辩驳、进谏)、面从(当面顺从、服从)上,“面”译成表面,“折”译成奏折(注:评卷老师一致认为“折”的这一义项有“超纲”之嫌)。“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一句,考生的答题错误集中在不能正确理解“恶”、“过”、“忠”、“佞”这些词,相当多的考生竟不知道“恶”字应解作“厌恶”,令阅卷教师大惑不解。

古诗鉴赏得分率只有40%左右。“诗眼”一般都找准了,和去年一样,问题还是出在赏析上。关键在于学生没能把握分析的思路--从字表到字里。大部分学生是直接答出“幽静”的环境,或拟人修辞格,或字的活用,或句式,或心理,七零八落,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名言名句第一小题形同虚设,能答出的学生只有万分之几。后两题学生大多能背诵出来,却因错别字而失分,有的考生甚至四句全写出了,却还是一分未得。典型的错别字有:期--积、激;功--工、攻、公;渚--嘱、诸、堵;回--还;萧--潇、箫、悄。还有的考生将“外”与“内”调换,“五尺”变成了“三尺”、“八尺”、“五丈”,“落木”变成了“落日”、“落叶”。

2.文学作品阅读:方法不当依然是症结。

今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只有极个别考生得了满分,得分在14分以上的也为数寥寥,少数学生甚至得了零分。问题主要出在方法不当。

一是想当然。不少考生用自己的想象代替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想当然的'结论代替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将“故乡的山水草木”变成“故乡的风景”,将“父母的关爱”变成“父母的怀抱”,将“悲欢离合的家史”变成“祖母讲的故事”。不抓关键词语,反而把次要成分当成了主要信息。

二是要求不明。不少学生在答第20题和21题时,没有看清楚题干上规定的段落,将20题的第3段看成第4段,而将21题的第4段看成了第3段,犯了“低级错误”。

三是泛泛而谈。21题的回答,将“深化主题”、“前后呼应”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贴上去,而不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到底是如何深化主题,如何做到前后呼应。

3.话题作文:思维品质决定水平高下。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限制较多,难度较大,但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平时训练有素,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且善于思考的考生,还是能够吃透话题隐含的种种“关系”,“大题小做”,并且能够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写出了有情有理、有声有色的佳作。

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中所包括的“感情”、“亲疏”、“认知”三要素中,只有少数考生能够全面认识到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大多数考生只看到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甚至还有部分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到了感情或认知中的一个方面,就匆匆下笔,造成偏题。还有一个现象可能是命题者始料未及的,即使人们公认今年的作文话题为历年来最严密、限制最多的,可还是没有杜绝抄袭现象。

对策--以课改精神应对高考

从去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就为课程改革预留了空间,今年则与课程改革完全同步了。但是,我们的高三师生显然还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应对高考,“穿新鞋走老路”是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1.古诗文阅读: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学生缺少积累,是古诗文阅读失分的根本原因。一是缺少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二是缺少名言名句的积累;三是缺少古代诗歌常识和鉴赏方法的积累。一些教高中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高考意识淡薄,一定要等到高三复习的时候,才由接任的教师来“收拾残局”。这样“急时抱佛脚”,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运用起来自然捉襟见肘了。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们不妨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找来,将其中要求掌握的实词和虚词一一落实到各册课文中,在教材中一一找到“着陆点”,最好能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熟记成诵。有了这些积累,考试时我们就可以“摸着石头过河”。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时,也可以此作“参照”,“按图索骥”了。名句名篇不妨从高一起就采用“一日一句”或“一周一篇”的做法,将其抄于黑板一角,还可以全班同学轮流在课前3分钟进行简短的评析。诗歌鉴赏要举一反三,特别是在第三册集中学习诗歌(6个单元中有3个单元是诗歌)的时候,将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风格流派、炼字(如今年高考《过香积寺》中的诗眼即属此类)、一般表述程式等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学生一起寻找诗歌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文学作品阅读:明确要求,练好表达。

近年来高考语文的题量比较适中,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是,一些考生还是将题目粗看一遍就匆匆作答,结果“答非所问”。正确的程序应该是: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对应的范围,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

除了明确要求外,文字表达还要具体、准确、全面。针对问题来分析判断文章的内容,并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是练好表达的第一步。其次,要分析作者表现情感的方式是直白,还是含蓄,或是前后有变,以及该种情感产生的缘由,并寻找作者寄托这种感情的载体(物),还要考查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方法。同时,还要善于根据题干要求,尽可能寻找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或整合原文的相关信息作答。如果没有,则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转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语言表达要完整周密,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3.话题作文:关注社会,理性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情况不太理想,与考生眼界不宽、思辨能力不强有直接的联系。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平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实验修订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为“治标”提供了有效的训练途径,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利用,以做到“标本兼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中国教育报》

篇10: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大批判(网友来稿)

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大批判(网友来稿)

四川成都 巴山夜雨

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一度神秘莫测的四川高考试卷终于揭秘。说实话,我对这份所谓的自主命题试卷很失望,对频频在报纸上露脸、对试卷叫好的成都七中语文老师刘朝纲老师的看法颇不以为然。也许刘老师是想给试卷命题人一些脸面,或者说给四川人一些脸面,所以,就说了些冠冕堂皇而言不由衷的话。

我认为,从语文命卷上看,这次的自主命题只反映了一个结果,就是让其他人认为四川没水平,真应了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我想,那些命题的人果真是四川人的话,确实,该换下来,如鲁迅所言“让他们各自走散。”

我们可以结合试卷分析一下。先说试卷结构。06版四川试卷与05版四川使用的全国卷没有什么差别。可以说,今年的四川卷是照搬去年的卷样。这反映四川的命题组缺乏命题的底气。大家可以看看近年来也刚自主命题的重庆市,他们的试卷结构灵活多样,在考点的覆盖上十分合理,不象四川卷,坐拥丰富的历史人文财富,内容和形式都老套干瘪得乏味。

再说取材上,泱泱古蜀文明,现代人文天府,但试卷却丝毫没有提及。近年来的热点更是没有反映。比如,现代文学泰斗巴金的相关知识,中国人都没有理由回避,更何况四川人?命题人是有意回避热点,防止猜题,还是眼里根本就缺乏语文的文化意识?

落实到具体的题目,选择题部分,第1、2小题分别考查语音、字形,1小题应该是今年试卷中最新的一道题了。去年没有涉及的`考点,今年增加了语音的测试。但是先前呼声很高的文学常识还是没有出现。成语和病句的考查继续的老掉牙的节目。

在小阅读中,我们期盼的新变化最终没有出现。上海卷、北京卷已经把小阅读放到二卷中作为主观题考查。文言文更是旧模式。后面的诗歌鉴赏,提问模糊,并没有触及诗歌鉴赏的根本性问题,只是把考生引向了情景结合诗歌技艺的公式化答案中。这里,还要顺便说一句,“诗无达诂”,而现在的诗歌鉴赏却冠上了标准答案,真不该对此说什么。诗歌鉴赏本身是开放性的活动,凭什么要求一律呢?

现代文选材很有生气,但陈腐的题型让这道题最终暗淡下去。

语言运用方面,没有创新,基本无法诊断到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作文“问”,表面上很灵活。但话题一统天下的美丽神话还被四川延续着,而我统计了一下,已经有三分之二的省市都不再考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了。

末了,我很想借作文中的“问”问一问命题人:四川什么时候才不亦步亦趋?

四川的自主特色到底给怎样体现?四川凭什么是四川?四川的实际到底是一种什么实际?

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四川命不出好题,还不如把自主命题的权利还给全国命题组,那样,丢的不是四川的脸,而是全国的脸呀。

请允许我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四川试卷的特点吧:老套、陈腐、呆板、丢脸!

6月8日夜愤笔于停云轩

作者邮箱: l.g.donne@163.com

篇11:高考全真模拟题语文试卷

高考全真模拟题语文试卷

(用时:45分钟 满分:44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1)信誓旦旦 (2)积善成德 (3)误落尘网中 (4)歌以咏志 (5)谈笑有鸿儒 (6)负箧曳屣

二、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元素,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显得更大,层次也更分明。因此,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①________(liǎn)、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一卷中国画,画面次第展开,让人②______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填入②处(2分)( )

A.如沐春风 B.神清气爽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

答案 (1)敛 (2)C

解析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确辨识汉字就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据义定形。

(2)如沐春风:比喻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其主语不能是人,只能是物。

3.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你倘若在餐桌上向人问起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谈对于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看法,多半会引发莫名的眼神。②人们甚至耻于提及一些词汇。③在王蒙高声说“躲避崇高”十多年之后,人们不仅践踏它,讥讽它,还躲避它。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③ 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躲避它,讥讽它,还践踏它”。

解析 考生应先逐句根据语感感受,然后再进行语法分析。可看出③句中一些词语语序不当,从程度由浅入深上说,应是“躲避”“讥讽”“践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

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

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

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

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

A.⑤②④③① B.⑤④③①②

C.④③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又到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如期而至,相关报道也在这一天达到高潮,一些商家以雷锋为噱头的各种“秀”也层出不穷,很是热闹。这些高调、密集的“学雷锋”活动,固然能掀起一股助人为乐的旋风,但想让雷锋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单靠一些已经程式化的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

对“传统的慰问、义诊等‘规定动作’”的“学雷锋”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 (示例)我不赞同这样的活动。一阵风似的“学雷锋”活动难以持久,还会让人有作秀的怀疑,从而影响其社会效果。学雷锋重在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贵在内心持久的善念,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善举。经过多年积淀,雷锋精神被赋予了众多内涵,如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等。雷锋并不“高大全”,英雄也不需“伟光正”,只要存善念,行善举,人人皆可成“雷锋”,“学习雷锋日”不应单纯是纪念某个人的节日,而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节日。

解析 材料主要在评述“学雷锋纪念日”的程式化活动,一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又不能使雷锋精神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题目要求对“学雷锋”活动发表看法,考生可以赞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反对;答题时应注意充分阐述理由,注意字数限制。

[20高考全真模拟题语文试卷]

篇12: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2010-06-20 15:33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

(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

(2)前后几天久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A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BE(B项“黛玉”应该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查理”应为“拿侬”。)

8.(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打赢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临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6个要点中的任意4点。)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这6个要点中的任意4点。)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D 11.C 12.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思考(选考)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13.AC 14.北国的春天很短,风很大,使作者怀念轻柔的江南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15.用另一种角度写难过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情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转化为怀念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13.BD 14.依据《内径》“天人合一”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一:

《内径》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新的生命林。

示例二:

《内径》这样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2)B 17.(1)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队节日的看法与过去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五、写作(70分)

18.略

高考试卷将分省命题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专家解析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高三教师语文工作计划

高考语文试题评价与建议

高三语文工作总结精选

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语文试卷(共12篇)】相关文章:

高三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11-01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新高考语文试卷2023-10-27

成人高考范文 叙事2022-04-30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8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2022-11-11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2023-10-28

当智慧走进高考试卷……(网友来稿)2023-01-09

高考语文作文新疆范文2022-04-30

从化学高考命题看中学教学走向 论文2023-09-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