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精选9篇))由网友“tina3232”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
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
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篇2:散文写作方法
散文写作方法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 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八、散文的写法
散文是一种最随意的文体,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从来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在同一位作家的笔下,这一篇往往绝不同于另一篇。再者,散文从来都是论“篇”的,一篇一个主题,一篇一个立意,一篇一种结构。最后出集子时,往往也是把近年所写的一批都拿来,仔细比较一下,同时也筛选一下,从中梳理成几大组,最后拟定一个书?名——?也就定稿和出版了。——不错,上述就多是以往的做法。读者阅读时也同样随意,可以从头读起,也可以从中间任何一篇开始阅读。
近年又出现了一种姑且可以称之为“大散文”的文体。首先取材要大,其次开掘要深,篇幅当然也就比较长了。一本这样的大散文集,通常有十来(几)篇大散文也就“撑”得很“满”。但大散文却不那么好写,因为写作前的准备要艰苦,要调查和研究有关的历史资料,写作中也要引经据典,煽情或辩理更要洋洋洒洒……写好了固然赢得大效果,一旦写不好,读者就会说作者是无病呻吟。
篇3: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4:高考记叙文写作方法
记叙文写作方法
首先,要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每一篇记叙文都要有这六要素,只是六要素在运用上要灵活很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用结果引出原因,有的是在经过中插入原因。在人物的创作上更可操作性空间更大,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一种想象。如果能够将六要素运用好,记叙文就不再是流水账了。
第二,要采用多种叙述手法来讲故事。
很多同学写出来的作文像“白开水”,没有任何的味道,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将叙述手法改为“倒叙”或者“插叙”,就能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例如:
“毛毛”是我从垃圾堆捡来的一条流浪狗,如今它在我家生活的非常快乐,不仅“衣食无忧”,每天还能享受到“按摩”的服务。
每提起“毛毛”就让我想起了一年前,我路过垃圾堆,听到里面有小狗欺凌的惨叫,我就奔了过去,果然一条受伤的小狗被绳子缠住了脑袋……
这类倒叙的方法,要比平铺直叙更吸引读者,也能为作文发挥拓展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好作文要有生动的描写。
如果把“他伤心的吃着米饭”和“他含着泪吃着米饭”相比较,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含着泪吃着米饭”更加的生动,所以记叙文要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刻画事物,才能让读者沉醉其中。通常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用到比较多的就是形象的刻画、心理的描述和情感的表达。
在形象刻画上我们可以练习写某一个物品,也可以写同桌、老师,或者是偶遇的路人,心理描述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表达是对于某事、某人、某物的看法。把这几个方面做重点练习好了,记叙文写作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下面举例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悠悠情思》)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悬念导入,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故事先行,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举例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举例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高考作文开篇技巧之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题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篇5: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常用论证方法:一阵见血,以理服人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事例论证
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
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
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
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
(二)引用论证
1、要准确、贴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
(三)比喻论证
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
(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
1、对比要鲜明
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
(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
3、要有分析!
二、常用的说理方法:分析
1、因果分析
2、意义分析
3、揭示实质
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
5、假设分析
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
7、正反分析
【例文分析】
20xx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谈,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第一段是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段写的是“虚拟生活”加入现实生活的未来前景。第三段才是作文题的关键所在。“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里列出了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的看法。所谓“拥抱新世界”,就是说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投入其中。所谓“远离”,就是说人们拒绝这种虚拟生活,不介入这种生活。所谓“保持适当距离”,就是说人们不走极端,既不拒绝,也不全身心投入。
题目中的“VR”,指的是虚拟现实,它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在写作时,无需对这种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虚拟世界”,只是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言,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网络生活,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网络生活。文题中的“虚拟”一词不能单独拿来做文章,否则视为离题或部分离题。
之所以特别强调“论述类”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考生具有突出的理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高考作文而言,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述严谨,体现思辨性、逻辑性、客观性的思维论述特点。
审题误区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20xx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法尔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究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们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语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点评】
1、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之所以要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应当被超越”,“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2、论证过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从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起,指出虚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接着作者提醒,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拟,否则,我们就将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的出路何在?即,“人”要借助虚拟,使自己成为超越虚拟,成为“超人”。
3、引用得当,恰到好处。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恰好论证了沉迷于虚拟的危害。而引用尼采的话,则又恰好论证了“人”借助虚拟的目的所在。
4、语言简洁精炼,概括性强。
篇6: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务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2、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包括:
a、具体的事例;
b、概括的事实;
c、统计数字;
d、亲身经历、感受。
②理论的材料,包括:
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
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
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3、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注意: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立论文章,论点就是文章的中心。)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
①反驳论点;
②反驳论据;
③反驳论证。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因此,它具有说服性。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议论文是以说服他人为成功的。”
2、它的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议论文的一般模式: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论证)——解决问题(结论)。
3、它的语言以议论为主,也有记叙、说明、抒情等,但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根据以上特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阅读议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抓住了“牛鼻子”。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多数放在文章开头,但因文而异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论点放在文中的那种文章,观点的提出往往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的文章,常采取此种方法。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种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读者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的段落、层次结构,是可以找到它的。
2、分析论据,体会文章围绕论点选取论据材料的精妙。
论据的作用,或用来证明观点正确,或用来批驳错误的观点,因此,我们阅读议论文的时候,在把握了论点之后,就要分析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分列几个小论点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那些分论点、小论点也是中心论点的论据。认识了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就了解了作者选材的妙处所在。
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
前面说到,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摆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总之,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后可以归纳形成一个结构系统图。
4、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议论文语言虽以议论为主,但也要运用其他表现手段,也有一些非议论成分,特别是杂文一类。如某些例证要用到描写,讲清事实要用到叙述,讲明写作缘由和一些事物的特点等要用到说明,而爱憎喜恶等感情的抒发,则要用到抒情。注意阅读这些成分,可帮助你更确切、更具体地了解所论证问题的实质。
上述所说是一般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议论文是一大类,其中又包括若干不同类别,如政论文、驳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它们又各有特点。因此,阅读时应在掌握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章类别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篇7: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8: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事例论证
1、注意材料真实与确切
2、注意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丰富性: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数字
3、注意叙事简介,概述重要主要情节
4、注意顺序:时间、空间、说理逻辑层次
5、切忌以叙代议,一定有议论!
(二)引用论证
1、要准确、贴切、自然
2、要精辟
3、切忌以引代议,一定有议论!结合引和议
(三)比喻论证
1、本体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
2、用来比喻的事物使人们所熟知的
3、一定要有分析
4、用故事作比喻要概述故事内容
(四)对比论证:分纵横两类
1、对比要鲜明
2、正反对比应有主次
(五)引申类比: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1、类比论证是同一类事物或问题的相比,不同于比喻
2、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
3、要有分析!
篇9: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1、因果分析
2、意义分析
3、揭示实质
4、点面分析:有代表性的论据——概括性一般性结论
5、假设分析
6、条件分析:多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
7、正反分析
【例文分析】
2016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谈,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第一段是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段写的是“虚拟生活”加入现实生活的未来前景。第三段才是作文题的关键所在。“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里列出了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的看法。所谓“拥抱新世界”,就是说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投入其中。所谓“远离”,就是说人们拒绝这种虚拟生活,不介入这种生活。所谓“保持适当距离”,就是说人们不走极端,既不拒绝,也不全身心投入。
题目中的“VR”,指的是虚拟现实,它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在写作时,无需对这种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虚拟世界”,只是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言,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网络生活,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网络生活。文题中的“虚拟”一词不能单独拿来做文章,否则视为离题或部分离题。
之所以特别强调“论述类”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考生具有突出的理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高考作文而言,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述严谨,体现思辨性、逻辑性、客观性的思维论述特点。
审题误区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法尔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究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们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语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点评】
1、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之所以要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应当被超越”,“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2、论证过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从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起,指出虚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接着作者提醒,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拟,否则,我们就将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的出路何在?即,“人”要借助虚拟,使自己成为超越虚拟,成为“超人”。
3、引用得当,恰到好处。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恰好论证了沉迷于虚拟的危害。而引用尼采的话,则又恰好论证了“人”借助虚拟的目的所在。
4、语言简洁精炼,概括性强。
★ 散文写作方法
★ 散文的写作方法
★ 迷失在暗夜里散文
★ 阿房宫赋 教案
【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精选9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课程教学计划2024-01-19
高二语文下学期计划2023-01-13
《阿房宫赋》教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3-12-05
成人高考各科目快速备考方法2023-01-15
记叙文考点2022-11-15
五上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10-22
2022年高三语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3-09-18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资料2023-12-13
高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1
丁立梅读后感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