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时间:2022-05-07 12:47: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共18篇))由网友“废话机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篇1: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立足于中国国内的学情和中国自己的教育理念,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自身本性和特色开展教育研究,走教研之路,而非只是满足于教书。

在古代的先贤和教育家中,就已有对如何教育有过详细的阐述。在《易经》中就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强调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求知,而非教师的主动,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

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是要让学生主动求知,只有在学生有学习和求知的渴望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那时才是最有效的。其实中国人在教育子女的思维上,出现一种惯性思维,比如一旦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家长立马就去帮助解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动手,但是早在孟子就提出过“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里就是一种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一种符合学习特点和事实规律,从现代的科学探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何一项发明或是一点进步的改变,都不是一次能够成功的,而是经过反复的尝试,只是最后一次成功了罢了。

但是现在的功利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没有尊重人的个体发展,而是在学校,社会,家长和老师的成人化和利益化的压逼之下,扭曲发展,畸形发展,儿童和少年接受的不是净化心灵和提升道德的教育,而是追求名利的狭隘的教育。

按照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篇2: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学习心得 “三字十二条”

“三字”: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境界,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十二条: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  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就是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置,怎能主动起来呢!

学生尝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

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

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学生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把我置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  “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以后可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

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担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相反会使学生厌烦。学生课堂纪委焕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只有从教师嘴巴上省下时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

1.当堂巡回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2.学生自我校对。

3.学生互批自纠。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学生能够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

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新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世纪数学教育中心将广泛应用。

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刀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学仍坚持“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差生跟不上,只能过着挨骂的日子。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等,其中主要是分层练习。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差”。

以上十二条是互相联系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

篇3: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我刚参加工作,就学习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学习之后,给了我在教学工作的许多启发。作为一个初站上讲台的新老师来说,学习尝试教学法,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学习的方向。

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育法体现了三个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在整堂课中要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令学生对所学新知更加清晰地掌握,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其对学习充满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也从中感受颇深。

1.教师要改变思想上的传统观念,从以前固定思维的“先讲后练”,改为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不仅仅是教会他们学会某些方面的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引导。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就算有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也要让他们能够在小组的讨论之中说出自己的思考,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5. 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其基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

6.尝试教学法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错误和失败。也正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人们才学会了学习。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尝试中去纠正错误。真正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还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只要体验过失败,才会反思为什么不成功,进而寻找成功的途径。

叶圣陶也曾经这样描述过“老师讲,目的就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在教育观实际上可表示为:教师帮学生→学生大胆尝试→学生独立学习,中间一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当代教育最有效的一步。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让我深刻认识到没有尝试学习,学生就永远不会独立学习,要想让学生尝试成功,就要扶着他走,而不能你讲我听。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以此为鉴,改变思想上的传统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以前固定思维的“先讲后练”,去尝试尝试教学法的“先练后讲”, 按照我们自身和所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加以适当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尝试,以此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篇4: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淮南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经常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于20xx年3月21日和22日在淮南十九中举办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做为教师参会、听课和观摩深感荣幸。

尝试教学法是先做,再讲解。“以学生为主体”到现在学生还是“主”不起来,毛病出在哪里?就是因为现在还在用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是先讲后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出题,生做题。生始终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而尝试教学法是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呢!首先让学生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然后主动向别人请教,最后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

尝试教学法是在80年代初由邱学华老师首先提出并付诸应用,后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这种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体现出其优越性。

现今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这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及条件,学生通过尝试而知不足,知不足方能自反,去寻求解决途径,以体现其在教学的主体作用;而教师通过尝试而知困,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然后针对问题精讲精练,以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步骤是: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即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由准备题过渡到与例

题相仿的尝试题,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从例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方法及书写格式得到启示,解决尝试题后进行尝试练习,以检验尝试结果,教师则根据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使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就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言,我认为尝试教学的五步法中自学课本这一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让学生学会看书,并从自学课本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联系新旧知识,理清知识系统的脉络,这就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我在这学期的尝试法教学中就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自学课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扶、领、放”三步走,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扶”—学会看书:

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养成了重“听”不重“书”的学习习惯,要运用尝试法教学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和学生一起看书,并做详细指导。

2、“领”—学会思考:

在“扶”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看书自学的步骤,此时即可在自学时的思考题上下功夫。

3、“放”—学会解答:

经过“扶”、“领”这两步教学,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初步掌握了自学方法,此时学生自学课本这一环节是按照:⑴阅读大概内容;⑵仔细阅读知识点;⑶勾划批点重要内容;⑷思考问题;⑸解决问题几个步骤来完成的。

以上几点,是我学习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一些体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尝试教学法的宝贵经验,将会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借鉴。

篇5:《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读后感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读后感

邱学华老师用他的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育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尝试教育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是我们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 邱老师16岁时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但因家庭经济原因而缀学。但他没有被命运折服,而是积极地面对人生,抛开自己的梦想,到常州郑陆桥的一所中心小学当教师。单单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他。很多人面对困难时只会自怨自艾,不肯面对现实,不懂得迎难而上,因而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的。我们应该象邱老师一样,能屈能伸、直面人生。 虽是学历不高,但邱老师为人勤恳,想了很多方法教学生:模仿其他教师;听老教师讲课;有问题请教其他教师;到书店寻找各种有用的参考书……通过种种努力,邱老师工作不久就获得学生的欢迎,且教学效果显著,因而很快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四年后,在他二十岁时,被提升为中心小学的校长。邱老师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功,为了深入钻研教育,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邱老师决定考大学,以便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通过努力备考,邱老师考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系,走进了研究教育的大门,也走进了成为教育家的大门。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是在“学生能在常识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的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有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邱老师在书中不仅对尝试教学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特征和实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对人们对尝试教学的顾虑予以解答。如顾虑之一:应用尝试教学法,中差生能适应吗?邱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最初实验尝试教学时,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顾虑。总以为教师还没有教,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对优秀的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差生就难适应了。教学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差生更喜欢尝试教学,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 邱老师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还有几种变式,以及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的整合模式。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等等。我对目标尝试教学法比较感兴趣。目标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以起点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目标针对性的讲解,然后通过目标练习,目标检查,在及时反馈、矫正中达到终点目标。一上课学生就很清楚今天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一来,他们就直奔目标,学习活动就能紧扣目标进行,指向明确,提高效率。 其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邱老师本身,他从尝试当小学教师、尝试当大学生、尝试当大学教师、尝试当中学教师、尝试当师范学校校长、尝试当教科所研究人员到尝试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就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邱老师在他的尝试人生的感悟中说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远大理想;执著追求,勤奋刻苦地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不怕逆境困难,受得住非议,经得起磨练。这些感悟使邱老师走向成功,希望我们也能从邱老师的身上获得感悟,激励自己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篇6:邱学华老师的心得

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小学中、高年级的有些同学做数学计算题还在数手指头,数了老半天才战战兢兢的说出答案来。可见其计算功底着实不怎么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和算法,准确、迅速的计算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另外从学习的序列性来说,100以内的口算是整个四则计算的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是100以内口算中的重点,也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是整个四则计算重点中的重点,所以认真读和体会邱老师在书中对此部分教学的描述,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书中对学生解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整理了四种算法:

1.数数法。用数手指或画点子逐一记数。

2.接数法。基本上仍是数数法,只不过是在第一个数的基础上再逐一记数。8+5,第一个8不数,接上去数8+1+1+1+1+1。

3.凑十法。8+5=8+2+3 =13,把第二个加数分解,与第一个加数凑十再算。

4.口诀法。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再熟记加法口诀,直接报出结果8+5=13(八五13)

这四种方法是表示学生口算能力的四种水平。第1、2种方法是计算的初级阶段,严格讲起来不能说是计算,仅是记数而已。学生停留在这两种水平上,只能依赖手指、数小棒、画点子,不利于计算能力的发展。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使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在这个基础上用“凑十法”教20以内进位加法,再过渡到口诀法。如果停留在凑十法水平,思维负担重,会影响计算速度。

记住加法口诀,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提高口算能力水平。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算法。数数法: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数手指头。接数法:在第一个数的基础上再逐一计数,如4+3,第一个4不用数,接上去数4+1+1+1.凑十法:把一个数分解,与另一个数凑足十再算,如7+6=7+3+3,但在实际的考试中这样的方法效率比较低下,当计算题目较多或数字较大时学生不免用笔算,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变慢,准确率也不高。.现在的学生口算能力大致就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假如学生记住加法口诀,就可以产生另外一种方法,口诀法,它就像乘法口诀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提高计算效率。

加法口诀记忆简单,对学生具有启发作用。有些人当心加法口诀的记忆容易给学生造成与乘法口诀的混淆,其实这不必担心,因为他们的形式不同,加法口诀,大数在前,乘法口诀,小数在前,况且两者的学习时隔半年,不会造成混淆。另外加法口诀中蕴含着数列的知识,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列创造一种启发条件。

加法口诀对减法计算也有很大的帮助。记住了加法口诀,在进行减法计算时可以用逆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效果非常理想。如11-3=8想3+(8)=12.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上升期,熟记20句加法口诀并没有困难,不会加重学生负担。一年级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随教学进度逐步学会和应用加法口诀。加法口诀只有20句,对低年儿童来说不是难事。背会了不但能提高计算速度,防止差错,更重要的是能够受用一生,何乐而不为呢。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好比鸟的两个翅膀,原来只有一个,现在有了一双,就能飞的更高更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认为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法都可以使用,让它们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篇7:邱学华老师的心得

邱学华老师用他的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育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尝试教育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是我们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

邱老师16岁时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但因家庭经济原因而缀学。但他没有被命运折服,而是积极地面对人生,抛开自己的梦想,到常州郑陆桥的一所中心小学当教师。单单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他。很多人面对困难时只会自怨自艾,不肯面对现实,不懂得迎难而上,因而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应该象邱老师一样,能屈能伸、直面人生。虽是学历不高,但邱老师为人勤恳,想了很多方法教学生:模仿其他教师;听老教师讲课;有问题请教其他教师;到书店寻找各种有用的参考书……通过种种努力,邱老师工作不久就获得学生的欢迎,且教学效果显著,因而很快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四年后,在他二十岁时,被提升为中心小学的校长。邱老师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功,为了深入钻研教育,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邱老师决定考大学,以便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通过努力备考,邱老师考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系,走进了研究教育的大门,也走进了成为教育家的大门。

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是在“学生能在常识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的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有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邱老师在书中不仅对尝试教学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特征和实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对人们对尝试教学的顾虑予以解答。如顾虑之一:应用尝试教学法,中差生能适应吗?邱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最初实验尝试教学时,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总以为教师还没有教,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对优秀的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差生就难适应了。教学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差生更喜欢尝试教学,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邱老师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还有几种变式,以及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的整合模式。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等等。我对目标尝试教学法比较感兴趣。目标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以起点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目标针对性的讲解,然后通过目标练习,目标检查,在及时反馈、矫正中达到终点目标。一上课学生就很清楚今天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一来,他们就直奔目标,学习活动就能紧扣目标进行,指向明确,提高效率。

其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邱老师本身,他从尝试当小学教师、尝试当大学生、尝试当大学教师、尝试当中学教师、尝试当师范学校校长、尝试当教科所研究人员到尝试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就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邱老师在他的尝试人生的感悟中说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远大理想;执著追求,勤奋刻苦地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不怕逆境困难,受得住非议,经得起磨练。这些感悟使邱老师走向成功,希望我们也能从邱老师的身上获得感悟,激励自己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篇8: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格言

01.小学数学,一姓“小”,二姓“数”。

小学数学的特征本来就是一“小”、二“数”,不过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

首先说“小”,这是小学生的,适合年龄在6岁到12岁的孩子学习。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学习的最佳年龄段,不能逾越。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小学数学的难度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再加码、渗透,为什么要我们的孩子身上承受太多的东西?

其次说“数”,数学课学数学难道还有疑问吗?不可否认,现在数学教学中有“去数学化”的倾向,数学课上大谈情境导入、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领悟等。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情景、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了。

所以真正掌握“小”和“数”的含义,才是对小学数学的本质掌握。

02.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许多青年教师经常问我:“数学教师怎样才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数学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数学课,甚至见到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我记得有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

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讲得再好,作用也是不大的。数学教师的本事,就看你能否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03.小学生学习数学两件宝:一是趣味题,二是思考题。

这句话,我是学习苏步青教授的题词后领悟到的。原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小学生数学报》题词:“要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掌握两条:一条是配合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的地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使少年学起数学津津有趣;一条是根据少年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为将来独立思考打基础。”他的题词,含义深刻又通俗易懂。一是通过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思考题,发展学生思维,而且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来实现。他说得清清楚楚,值得数学教师认真领悟和实施。

04.上课三字经:趣、实、活。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主要是能做到三个字“趣、实、活”。

上课首先上得有趣,才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其次,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评价一堂课,教学效果应该放在第一位;第三,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

“趣、实、活”三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才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只要潜心研究、努力工作,是能够达到的。

05.教学、教学,教学生自己学;学问、学问,引学生自己问。

前一句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后一句是我补上去的。

前一句,陶行知先生道出了“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不是交给学生,而是教学生自己学,简单明了,清清楚楚。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的习惯。

学问两字是由“学”和“问”两字组成的。有学有问才能有学问,有“学”无“问”,不能成学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惜过去没有看出来。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把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和提出多少问题作为评课的指标之一。

06.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我从16岁当农村小学教师,18岁就发明了口算表。后来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后继续研究,对口算教学的研究长达30多年。

我首先探明: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最终都能划归为百以内数的基本口算,因此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所谓“基本口算”,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简单计算,这是口算内容中的基础。

通过基本口算与笔算相关的研究,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四则计算(笔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熟练程度所制约。因而必须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07.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

我主张提“应用题”,“问题解决”或“解决问题”概念比较模糊。应用题仅是一种提醒,有什么不能提的,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育中的难点。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解答应用题有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对题意不理解。因而提出“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的观点,并认为“审题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计算是目的,验算是保证”。理解题意涉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因素”。理解了题意,解答题目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审题教学是关键的一步。

08.算法多样化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算法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算法,这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分寸,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想怎么算就怎么算。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选择最简便、最合理的算法。其实,学会“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会“选择”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但“喜欢”不能作为选择的标准,“简便、合理”才应该是选择算法的标准。因此,教师千万不能说“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

09.“数学问题生活化”,不如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容易造成庸俗化、去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抓住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把生活问题概括成数学问题,这种概括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主张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10.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不要追求练习的数量,而要讲究练习的质量。马马虎虎做十道题,表面上看起来题目做得不少,可是会养成学生马虎潦草、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坏习惯,得不偿失。学生家庭作业虽多,质量并不高,学习习惯却搞坏了,这不是明证吗?

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符合规范,书写的数字、符号、算式或方程的格式,都要符合规定,教师应有严格要求。教师批改作业的符号和字迹也要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学校可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览,充分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

11.课堂作业做到“四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当堂完成,要求教师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当堂完成,不拖到课后;当堂校对,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也就是做到“效果回授”;当堂订正,当堂发现错误后,立即订正错误,采用小组互批、互教的办法,这种纠错办法效果好。做到上面三个“当堂”,也就能做到当堂解决,做到“堂堂清”。

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这种当堂做作业,当堂发现错误,当堂就订正错误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最快。符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原则。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证明这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12.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大家学数学都有一个体会:听教师讲还是模模糊糊的,只有亲自做过题目以后,才真正懂了。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所以,当教师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这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多练,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一般教师讲话控制在10分钟,留30分钟给学生练习和活动。当然,一堂没有练习的数学课不能算是好课。

13.准备练习很重要,为新旧知识铺路架桥。

中国数学教师大都知道,新课教学前先做准备练习(也叫铺垫练习),然后再引到新课。这种准备练习,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这种准备练习,是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被张奠宙教授称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优良传统之一。上海的顾泠沅先生到美国介绍这种做法,美国人大为惊奇,连说“现在才知道中国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原来有这个法宝”。

我们有这么好的法宝,千万不能丢。一定要把准备练习设计好,让学生从准备练习自然过渡到新课,减少学生学习新课的困难。

14.当堂检测不能少,都考一百下课了。

每堂课最后留10分钟进行当堂检查,也叫达标检测。按照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编制一张“小测验”,每道题都有分值,合起来是100分,也可增加一道加分题20分。

检测后,可在小组内互批,然后交还本人订正,订正后再交小组长审查,小组长要保证全组同学都考一百分。

实践表明,这种当堂检测的办法能够做到“堂堂清”,把错误消灭在当堂,不拖到下一堂课。学生在当堂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转化差生有利。所以,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5.备课、备课,主要备练习设计。

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一般一堂课有五个层次的练习:基本训练题、准备题、尝试题、延伸尝试练习题、当堂检测题等。这五个层次练习,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精心设计。

练习设计的原则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等。特别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要注意“以旧引新”,当堂检测时要注意“引新带旧”。

练习设计好了,就能基本确定一堂课的框架。一堂课的骨架有了,其他的就好办了。

篇9: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格言

16.不管口号怎样变,加强“双基”不能丢。

60多年,我经历了各次教学改革,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纵观60多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时候加强“双基”,什么时候教育质量就提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什么时候教学质量就下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充分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他说:“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得心应手地广泛应用。”

17.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话,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瓜。

我赞成这句话。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是相互依存的。创新必须有扎实的知识体为条件,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只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如果没有创新思想,堆砌一大堆死记硬背的知识,只会把人变成傻瓜。

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上。要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借助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双基。我们要在“同时”两个字上做文章。所谓“务实求新,夯实基础,才能创新”。

18.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

差生是贬义词,应改成后进生或学困生,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仍用差生这个词。1980年,我随江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去日本爱知县考察,看到一本《新教师手册》,其中告诫新教师,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这个回答是有理论根据的。

差生的问题,不仅在知识上差,更重要的在于心理上差,差就差在缺乏自信心。因而差生最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赞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使他树立自信心,哪怕教师用友善的、赞许的眼光看他一眼也是好的。

我当小学教师时最怕差生,用尽各种方法,最后还是“表扬他”能解决问题。

19.差生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解决在课内。

差生问题,除了“千方百计地表扬他”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外,对知识上的缺漏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课内解决。过去是靠课外补课,实践结果并不见效。

我主张“三靠”:一靠课本,二靠同学,三靠自己在课内解决。首先要使差生逐渐学会自学课本,这是根本的措施;其次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堂作业要在小组内互批、互帮,立即订正,特别是当堂检测,也要做到互批、互帮,差生在同学帮助下自己订正后做到全对,每堂课都清了,差生将会逐步转化。

过去,差生在课后做作业,遇到困难没人帮,做错了没人指正,到第二天教师批改时发现错误,已经来不及了。这样旧债没有还清,新债又来了,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差生始终在泥潭里拔不出来。

20.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这句话现在已成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语。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学专辑“(7月合刊)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

这句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点明了尝试教学的本质特征,又说清了尝试教学的操作方法。尝试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试一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尝试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了师与生的关系。

21.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

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育专辑”(第15期)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面对需要解决的困难,是左右徘徊,等待观望,还是下定决心、大胆尝试?如何选择,主要受精神所支配。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就是一种精神。对于“做到做不到”的疑问,不能等待观望,而应大胆去试。试一试才能知道,是能做到,还是不能做到。所以尝试精神是一种勇于实践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精神,乐于探究未来的科学精神。

22.从尝试着手,从练习开始。

这是尝试课堂教学的开端,正是尝试教学的巧妙之处。从尝试着手,就是用尝试题引路,从疑问开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疑问(尝试题)就像一盏引路的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学习策略,自己去解决问题。

从练习开始,说明这个尝试过程不是空谈,而是要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它以尝试题为中心,形成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系列,在不断尝试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

23.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

这四句话,是用尝试教学法上课的特征。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精髓,先练就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尝试练习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练在当堂,把需要做的作业在当堂做完。先练后讲和练在当堂是互相联系的,先练后讲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才能腾出时间做到练在当堂。

边练边讲,是指练后再讲有几个回合,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的题目,都要求“订正在课堂”。这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30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24.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这三句话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第一句话,首先要相信学生是能够尝试的,一开始大家都有顾虑。教师还没有教,学生能尝试吗?

由于教师还没有教,学生的尝试做错了怎么办?我又花了8年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等,学生的尝试是能够成功的。此后,又花了8年时间,证明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尝试过程就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尝试成功以后能够培养出创新精神。学生可以这样试,为创新留下空间。

这三句话首尾相连,既道出了“尝试、成功、创新”这三个关键词的关联,又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2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承认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机械搬用。这两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在肯定“有法”的前提下,然后提出“无定法”,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照搬照套,不能误释为“不要方法”。

一堂课必须完成多种教育教学任务,因此一堂完整的课,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可能只用一种教法唱独角戏。我一向主张:各种教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融合的。尝试教学法主要解决一堂课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主体,还需目标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相配合。

2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发展个体、发展特长。

我主张对学生要“两严格、两发展”,即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应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不等于严厉,要严而有格。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的人才不能千人一面,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因而需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

“两严格”代表东方教育的特征,“两发展”代表西方教育的特征。如果能够把东方和西方的教育结合起来,乃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27.一课三问:今天学什么?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一堂课开始,就问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首先问:“今天学什么?”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要兜圈子。其次问:“已经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这个问题。最后问:“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还没有弄清楚的疑问,这堂课真正的教学就从这里开始。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

这三问,不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吗?学生上课就是为了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已经学会了什么,二是还有什么疑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不需要教师讲,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才需要教师“解惑”,这样教师就能讲在刀刃上,讲到点子上。当然困惑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指点迷津。

28.教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实验研究。

从当小学算术教师算起,我搞小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已有60多年了。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调查和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口算与笔算的相关问题,我在全国39所学校的158个班级,7134名学生进行调查测验,统计分析;为了编制我国第一套口算量表,在16个省、市、自治区130多所学校,有7多人次(学生)参加调查测验和实验研究;为了研究要不要背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我在相隔30年前后做了两次实验。

当然写一篇文章发表议论比较方便,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比较复杂、麻烦。我们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希望大家不怕困难,不甘寂寞,沉下去多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共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而努力!

29.不要看旁人的白眼,走自己的路。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但丁的一句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经常受到冷嘲热讽,听到流言蜚语。这些非议的确使人难过,辛辛苦苦努力工作还要受冤枉气,有时委屈得也会流泪。但是,我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回答说:“受了挫折,有了气,不要往心里去,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精神上保持乐观最重要。”遭遇非议打击并不是一件坏事,逆境出人才,正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30.热爱+理想+勤奋=成功。

我用60多年的亲身经历悟出了一个人达到事业成功的公式。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爱,当然不会有成功;其次,要有理想,立下远大的抱负,不断为自己面前树立新的目标,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逐步逼近,才能达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年轻的朋友们,努力吧,成功在向你招手!

看过“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格言汇总 ”的还看了:

篇10:读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

读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

邱学华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硕成果,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与教法》一书,集中反映了邱学华老师小学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而在书中提出的《尝试教学法》我尤为赞赏,这一方法集中反映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应用了几课时,效果较好。他的基本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再尝试练习。   他的每一过程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我把他这一模式理解为“先学后教,当堂练习,以学生为主”,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他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种课上都可以使用。比如:在新课中,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再练习,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并作必要的点拨,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体现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   再如:复习课也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如复习每一单元就可以这样安排:第一课时让学生看书,复习,质疑问难。第二课时,让学生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问题,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更好地达到训练复习目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质上是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教”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在学生自主中完成提疑、解疑,教师只作评定,在整个教学中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作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会更好地领悟他的教学思路,并加以应用。

篇11: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我开始思考如何高效复习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曾经仔细学习过的尝试教学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的基本操作模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对解答尝试题充满信心。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再根据情况教师讲解。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申阶段。

这样的教学方法讲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适应实际教学情况复杂多变的情况,无需生搬硬套,只要选择适合的。用好了,复习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篇12:《尝试》教学设计

《尝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从来不曾引人注意的小蜘蛛带给我们的启示却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大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认读生词、生字。

4.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生共同归纳出提纲:兵败逃走---观察蜘蛛----受到鼓舞----赢得胜利。

结合提纲,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潜心品读,体悟哲理。

1.学生自学。你认为布鲁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再读课文,勾画有关的语句并做批注,边读课文边写感受和体会

2.小组合作。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1)布鲁斯躺在一个破旧的小茅屋里,疲倦地听着雨滴的声音,他感到灰心丧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2)布鲁斯轻轻地叹口气,悲观地摇了摇头。

(3)布鲁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猛地站起来,喊道:“我也要试第七次!”

……

四、联系自我,深化主题。

(1)让学生说说从文中受到哪些启发,说完之后把说的内容记到小本本上。

(2)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3)说说自己曾经“尝试”的经历与感受。

五、学习生字,完成作业。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加强比较,加强反馈矫正,提高巩固率。

(2)完成书写作业。

设下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

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勾画、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朗读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所感所想。

开发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

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也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优势,省时高效。

人生的两个机会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

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

爷爷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唯唯诺诺躲在后面却不幸遇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有什么好担心的。”

是啊,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际遇,都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好机会,一个是坏机会。好机会中,藏匿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隐含着好机会。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如果用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那么坏机会也会成为好机会。如果用消极颓废、悲观沮丧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好机会也会看成是坏机会。

温馨提示:人生的际遇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机会。对那些乐观旷达、心态积极的人而言,两个都是好机会。对那些悲观沮丧、心态消极的人而言,则两个都是坏机会。

(一)看拼音写词语。

ōu  zhōu qīn  lüè  wán  qiáng  xiōng  è

(  )  (  )  (  )  (  )

zhī  zhū  shāo  wēi  chéng  gōng  yǐn

(  )  (  )  (  )  (  ) 蔽

(二)填空。

阴雨(  )(  )  寂静的(  )  英勇的(  )

灰心(  )气  破旧的(  )  闪亮的(  )

寡不  敌  (  )  莫大的(  )  激烈的(  )

(三)阅读理解。

1.小蜘蛛一次次顽强的面对(  ),终于在第七次(  )地把闪亮的丝挂到了对面的墙上。心灰意懒的布鲁斯正是因此受到(  ),重振军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赢得了最后的(  )。

2.《尝试》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正视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不向逆境屈服)。

篇13:尝试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法统治着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教学效率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如此困境,出路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尝试教学法,其“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教学观念与策略,目标明确,容易操作。上学期我市正式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研究,我校也被密山市教育局确定为实验试点学校,开始了尝试教学法的推广与实验。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1、成立“尝试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杨光辉

副组长:程炳辉

组员:杨晓露高春菊刘学成张冬梅张祖梅林立王莹莹

2、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实验研究的组织筹备会,对研究的各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布置,协调各部门,一切为课改服务,学校文化班级布置增添“尝试教育”内容,为课改营造氛围。使实验活动开展有序、顺利。

二、全面动员,认真组织,扎实实施。

学校根据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扎实实施、开展了各项动员学习活动。为了方便教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提前准备好了学习材料,人手一份,学习时采用讲座互动、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保证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反思体会。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写一篇学习反思心得体会,相互听课、按尝试教学法标准评课。把学习尝试教学法的收获切实落到实处。

三、试点尝试,课堂不再枯爆。

我校首先倡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相关理论,《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著作成为教师的案头必读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成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周安排一天作为尝试教学法专题教研活动时间,采取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课后集中评课的程序,开展人人上课、人人说课、人人评课的教研活动。这样扎扎实实抓了一段时间后,我校教学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能较熟练地掌握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起课来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课堂不再沉闷,学生被推到了学习的`前台,他们能自学,而且效果良好。

实践让教师们受益匪浅,纷纷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尝试教学法,并且加以研究改进。我校举办了两次“尝试教学法讲课赛”,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应。大家对“六段式课堂结构、五步尝试教学法”领会很深,认为尝试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如今,我们学校尝试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学校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尝试教学法公开课,做到上公开课前,先由本人写好教案,然后集体备课,上课后集体评课。通过这种“备课——上课——集中评课”的课堂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四、推广运用,教学质量明显挺高

尝试教学法在我校各学科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它的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自

学能力,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角度开展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尝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从本学期开始,尝试教学法在我校进入了推广阶段。在推广应用尝试教

学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几个过程。推广初期,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更重,对这一教学法的内涵和魅力了解不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校领导层面重视也不够,只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提些要求,并未认真抓落实,因此课堂教学变化不明显。

面对这一情况,我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尝试教学理论,探讨尝试教学法的现实意义,了解尝试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反思我们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实践中没有掌握其精髓。

开学初我校将骨干教师集中起来成立了“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小组”,采取“试点研究-+形成模式_+推广运用_深化拓展”的工作流程,逐步推广尝试教学法。要求全体教师用尝试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接着召开现场研讨会,组织学校教师先观摩课堂教学,然后采用自评,再由尝试教学法成员点评,最后集中教师智慧,提炼出各学科尝试教学的一般模式在我校推广。语文学科总结出了“自主预习一+尝试练习_+自学课文_+小组讨论一教师讲解_+课堂练习一评价拓展”七步阅读教学模式,后英语、数学、思品等科也分别总结出了各具特色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又以改进,产生了许多变式。

五、创新发展,助推新课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除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思维的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质疑、好问的习惯与创新的精神。

尝试教学理论注重在尝试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具体到学科教学中,教师

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他们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尝试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把尝试教学的研究同新课程结合起来,对深入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发展,始终把推广尝试教学法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尝试教学研究”课题实验,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尝试教学基本理论包括尝试教学法的理念、思想、特点和结构。要求教师在构建运用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超越模式,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兼容并收多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使之更加丰富,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们还逐步感悟到,“尝试”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学科教学,也适用于学校各项工作,并能很好地服务于当今的课程改革。实践之路让我们更加认清了尝试教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它凸显了人本理念,教师群体掌握了它,不仅改变了自身的教学方式,而且走上了终身学习的道路,推进了县域内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篇14:寻找游戏教学反思邱薇

寻找游戏教学反思邱薇

在校巡回课活动中,我做的一节课的名字叫《寻找游戏》,是人文与社会学科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下面就此课作一下课后的反思:

我设计此课的主旨是让学生了解我省民间的一些传统小游戏,并尝试玩一玩这些小游戏,在玩中体会传统民间游戏的魅力。在课学教学中,此课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部分进行,室外让学生们玩几种民间的小游戏,让他们体会玩游戏的乐趣,从而为室内所讲授的新知作好铺垫,在室内课上,通过讲解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民间传统游戏的起源、发展等进行简单的了解,最后通过嘎拉哈游戏使学生体验传统游戏蕴含着的智慧和乐趣,使本节课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1、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环节清晰、环环相扣。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言大胆、积极。

3、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并且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学习效率高,效果良好。

不足:

1、评价性语言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用不够,只有多多激励他们,学生们才会做得更好,自信心才会更强。

2、在备课时,对学生的情况预想的不全面,以后在备课时应做到更细致、更全面。

篇15: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在教学中我们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学生好似沉默于课本的操作中,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束后,大部分的学生总感觉到一无所获;学生总是对今天所学知识明天再说起时总忘却的太多。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试一试:

(1)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是因为,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的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的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无形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一些所谓的重点,在这里就可以放弃了。

(2) 学无定法,教无定式。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是达到学生所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上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而某一固定的教法和学法往往有一定框架结构,于是教师常常提醒学生进入相应的“目标”,而为实现教师所谓的目标,课堂就会一下子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45分钟短暂的时间就会一下被教师占用完。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以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例如:某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上机操作,然后将两节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专门的一节课中解决,学生操作了,有了许多发言的权力,教师则成了其学习的顾问,当第四节课学生上机操作时,学生就会及时的对教师的解答进行验证。当powerpoint学完之后,回头我让该学生替作了一节课的课件,学生能够运用自如,而且有些方面,是我使用常规教学法所教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的。

篇16:一年级识字教学尝试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后,他内容新颖、全面、特别是利用儿歌教学,琅琅上口,孩子们很感兴趣,但在识字教学中,我觉得它存在一些难度:新课程的识字教学又从一道难的顺序出现,第二课就出现了“红、花、我、起”等比较难写的字,孩子们学起来比较困难,一节课也就学习一个生字,有的还学不会笔顺。重要的是影响了教学进度,又挫伤了学习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先教与生字有关的独体字,先记住独体字的音、形,然后再结合起来,如:“起”这个字,先教“走”的写法,再教“己”的写法,最后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起”,这样,孩子们在记住“起”的同时又记住了“走”和“己”,可谓一举两得。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尝试,对于它的效果,成功与否还在于下一步的努力探讨。

篇17: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

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马香华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究性学习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高二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前一天,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归纳出了以下几个要点:①注意材料的易得性:还原性糖和脂肪从植物中获得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而蛋白质在动植物中都有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②注意材料的可取性: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双子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而淀粉不具备还原性,因此最好不要用双子叶植物。有一些单子叶植物的'叶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所以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因此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糖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③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卵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习科学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而且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问题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爱因斯但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基于这些原因,我十分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到现

[1] [2] [3]

篇18:微分几何教学尝试

摘 要:微分几何是运用微积分的理论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的数学分支学科。

文中基于微分几何教学实践,倡导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促进微分几何教学理解,尝试、期盼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努力进行敏捷的全要素配合,力求更好地传递出正能量。

通过“简化”微分几何的知识结构,“美化”微分几何教学,加强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类比与对照,以期在为学生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微分几何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微分几何是微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

求曲线在一点的切线,相当于求函数在一点的微分,而要给出闭曲线所围区域的面积,就归结为求积分,但是物理世界的曲线、曲面是异常复杂的,反过来又向整个数学提出许多重大问题。

作为微分几何学入门的本科微分几何课程,充分展示着数与形的奇妙结合,成为学生了解近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学习更高级知识的桥梁, 其在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以及后续高级课程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微分几何的教学质量,努力进行全要素配合,力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挖掘、整合微分几何的知识内涵,“简化”微分几何的知识结构,多角度、多形式、多层面地梳理微分几何的知识框架,突出其间的几何与分析特征,加强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类比与对照;“美化”微分几何教学,把相关知识进行深层加工和梳理,以易于被学生认识与接受的审美信息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体会美,唤起学生的灵动感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数学审美意识,巧妙降低课程的枯燥程度,提高学生对微分几何的认识,以提升微分几何的教学效果。

1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学过程中力求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交替或转换。

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如,国庆临放假前的那次课,设计一堂复习课,实现全覆盖新学期以来的知识点,稍稍重视一下趣味性,同时采用互动的形式完成课堂内的练习,可以说足以让愿意投入其中的学生们在小长假之后对那时课程的主要内容绝对留有较深的印象。

又如,活动标架的建立往往需要铺垫的时间多一点,教师需要做的也要耐心细致点。

但在学习基本三棱形之后,伏雷内公式的导出完全可以交由学生来做。

虽然学生们对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和混合积等算不上熟练,但只要加以引导,自己推导的效果比教师推理的好很多,而且正好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运用向量的运算和导出的公式,随后欣赏起其间的反对称美来也更具自豪感。

作为愉快教学方式的拥戴者,我们也进行了相关尝试。

一般选择轻音乐,播放时间则往往是课间或者音乐伴随图片展示飘出。

几何自然是与图形不分离的。

大自然中攀缘植物的形态、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梯等让我们学习起圆柱螺线来更觉得踏实。

凭着信息社会的优越,依靠网络,我们不仅能欣赏生物化学的DNA双螺线图形;而且还能全方位感受与DNA结构相似的世界上首座曲线桥,新加坡的螺旋人行天桥,那充溢着未来感的设计无疑让观者感受到几何的生命力。

微分几何无时无处不在向人们展示着其巨大的魅力。

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光滑曲线和曲面,以及众多的赏心悦目的艺术几何造型。

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它们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曲面,结合线上线下实际,我们展示了一些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其中涉及迪拜大厦、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上海的中心大厦与金茂大厦、深圳的帝王大厦;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双子塔、在建的武汉CBD双子塔、正在兴建的厦门双子塔的设计图、珠江新城中带有遗憾的建筑――中轴线上不对称的广州“双子塔”、毁于“911”的纽约双子星。

对于重要的概念,如曲率,正常教学之外,我们提及了激光近视手术。

或许因为班上近视的同学不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远超出想象,比起讲述那是研究静电场中某些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吸引力大多了。

又如,关于切触这个概念,我们谈起鞋的磨脚问题,聊起了后跟贴等。

原来,微分几何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

体会“数”与“形”的巧妙结合,“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自然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逻辑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当然,正常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也是不能忘的。

简单而言,教学内容就是如下两个基本问题。

正问题: 曲线/曲面特征指标内蕴量;

反问题: 基本不变量曲线/曲面的设计与构造曲线/曲面基本定理。

问题、知识都是由人发现的。

相关科学家自然也不能被忽略。

欧拉、蒙日、高斯、黎曼、克莱因、嘉当;苏步青、陈省身、谷超豪、胡和生、李安民……微分几何无疑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也注重学科发展简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进程的简介。

介绍知识点结合与之相关的数学家及其成就,以及有关理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微分几何学以及微分几何学者们的成长与发展;开阔知识面、增加学习的兴趣、体会各知识点所传递的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

而且,许多数学家曲折的人生经历、孜孜以求的科研奋斗精神,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人格影响。

因此,若联系新常态,这必然会促进学生们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力求实现学科间的横向沟通与纵向联系,实现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因而努力抓常、抓细,力求持久地抓住知识信息间的联系。

鼓励学生运用Matlab、Maple等软件进行学习,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孙和军,赵培标,陈大广.微分几何的教学地位与方法[J].高等数学研究,2011,14(1):101-103.

[2] 王韶丽.《微分几何》的愉快教学方式探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2):168-169,172.

[3] 符和满.浅谈《微分几何》的教学方法[J].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66-68.

[4] 梅向明,黄敬之.微分几何[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赵宝明,李培廉.静电场理论中微分几何方法的一个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16):199-202.

[6] 李大潜,华宣积.苏步青与中国微分几何学派[J].高等数学研究,2013,16(2):1-6.

[7] 陈维桓.关于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几何教学的几点意义[J].高等数学研究,2002,5(4):5-8.

数学专业学生学习微分几何的困因及教学策略【2】

摘 要:微分几何是数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对于逐步提高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计算证明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学习微分几何存在学习困惑。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

尝试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激励教学法”尝试

学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

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校长教学管理的策略探析论文

学校教育科研的工作计划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

课堂教学与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共18篇)】相关文章:

大班艺术活动:插花2024-01-10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后感2023-11-19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2022-12-15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2023-02-08

特色校本培训总结2024-01-06

初二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7

初二下学期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4-01-19

大班说课稿:艺术活动《欢乐中国年》2022-05-08

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2022-06-24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2022-08-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