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4-01-02 07:56:4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推荐17篇)由网友“danhu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1: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张 敏

(河北省任丘市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井下学校)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教育口号给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地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每一位教师内心盼望解决的问题。为此学习了几所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一年来效果明显,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高效;主体;自主探究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和管理者,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索者,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想学、乐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3.教学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长此以往,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阻碍,学习热情被打消,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了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降低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才会换来学生的爱。其次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方面吸引孩子,让他们从内心敬佩自己。任何一个机智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都会为学生所喜爱的。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学起来费时费力不出成效。试想这样的科目让他们45分钟规规矩矩的学好容易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幽默诙谐,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一个好的课堂,犹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不放佐料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佐料放多了,失去了菜原有的味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把控课堂气氛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高效地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实践多改进,这就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着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真正的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进一步促进整个教学改革迈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进程。

参考文献:

赵春玲。初中英语和谐课堂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篇2:构建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发院附中       陈国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适合了现代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教师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模式进程中,积极打破传统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采用合作学习,增加讨论环节,以学定教,力求学生自主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因此,我们初二语文备课组老师深信: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为宗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全面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重新建构崭新的、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一.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二是结合我校实际,经过筛选,我们积极学习山东杜郎口,南京溧水东庐中学的课改经验,尝试并体验返璞归真的以人为本的人性教学。如今我们已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现在我们组的语文课堂教学已实现了几个转变:不是老师的主讲堂而是学生的主学堂,不是一言之堂而是百家争鸣,不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而是靠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不是被动的接受式而是主动地探究式。也改变了一种评价:不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以学定教;实现和谐自由的课堂,真正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体验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如:目标的着力点、内容的重难点、资源的开发点、落实的知识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等。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如: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对知识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领会;有利于学生运用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等。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初二语文组运用东庐中学的“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学前给学生下发讲学稿。 我们的课堂模式是:1.揭示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认准学习的重难点;3.学生小组研讨,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4.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5.拓展训练;6.归纳综合。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讲学稿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优劣,为此,我们一方面努力强化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强调备课组的职责,实行三级备课制。主备人拿出草稿后,全组老师根据单子自己先备,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时讨论修改定稿,由组长交教研组长审核后付印。集体备课还备展示形式、预见性问题、预见性措施、点评语等。

在强化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建设。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蔚然成风,给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具体作了以下尝试。一是选定好组长并对其进行培训;二是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三是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见解的习惯、会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四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五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四、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自觉践行课改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我们明确了在课堂的角色,接受了课改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实践,并有自己的思考。

4.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我们初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讲学稿的引导下,充分重视学生的预习--展示--反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收获快乐;在交流合作中解决疑难,互相促进;在展示反馈中提升了各种能力;在相互融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带来了创新与活力,教师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收获着、享受着快乐。

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一步探索,更需要信心和勇气。一年多来,初二年级组语文教师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就目前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离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科学地构建初中语文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当前我们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而且还将是一项长期、光荣、艰巨的任务。

11月

参考文献:

[1].尹承浩;初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弋树戈;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05期

[3].宗桂红;“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 (11)

[4].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5].朱建军;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陈国安

[构建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3: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的张扬,需要我们赋予生命,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她要求我们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是: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满足每一个学生合理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

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

从改善与学生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

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从改善临场机智开始,

从改善对人的敏感、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时下,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很多学校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新课程倡导的主动、探索、合作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有些教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以一张试卷定高低。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是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技能;重接受,轻创造;重讲授,轻自学;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它的缺陷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贮存式的仓库。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学生总感觉枯燥无味。在他们的心目中,思想政治课就是“催眠课”,仅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我们的教师应该好好地自我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把学生原本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变成他们喜爱、受欢迎的课呢?

一、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还要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良策。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例: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录音,随后给出问题: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他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而且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以灌输、塑造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思想教育方法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我想:很多教师都想过这个问题,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课堂应该像一个大舞台一样,教师要成为导演,学生应该成为主角,师生共同合作,表演出精彩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地显示出来。

二、创设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

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紧跟形势,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本人认为首先应转变观念,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其次才是结合本校实际,学习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同时进行改造、创新,形成符合本校、本人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有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

篇4: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良好科学教学的保证。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新的科学教师行为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收获着学习科学,使科学课堂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美妙有趣的小天地。形成一整套新型科学课堂教学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教师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照本宣科。

教师首先要创新,在教学中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在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改动创新。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来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对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要敢于否认、勇于否认。一切的现存事物都是不完善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二、要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统一约束和整齐划一的要求。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各个同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提倡多方位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允许程度不同的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得出程度不一的结果,作为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亲历各个科学探究活动,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才能自主地思考,提出问题的假设,才能毫无顾忌的发表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蹲下来”的方法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鼓励想象,提倡大胆的置疑大胆的提问。

教师要勤于回答学生的问题,避免不答学生的问题或者简单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的提出问题和推理。在教学中注意尽量分解难点,通过学习能看得懂,学得会,并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首先要解放学生的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

科学课中教师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加深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孩子的思维与成人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别,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眼光评价学生,更不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约束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表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培养人文精神,渗透合作意识。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时期,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人与自然情感的培养更是作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中之重。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索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色美、生态美、沧桑美和协调美,去保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六、在课堂教学中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大胆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错误。

及时评价、适时引导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而受到冷眼,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

七、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向孩子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就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把一切外部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

科学课是提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是众多教学中一朵奇葩,我们教师应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展现的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让每株希望之苗都茁壮成长,让每片绚丽的花瓣去散发出他们特有的芳香吧!

篇5: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文/李佰娜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实用性等方面的启发和培养,同时强化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借此来促使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应用历史知识。对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来创新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开展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展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篇6: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就学生这一主体来说,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等,其旨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程目标方面,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评价如何实现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笔者结合这一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渗透。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针对“钓鱼岛”事件、我国抗日系列的影片、日本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来启发学生的民族感,确定“铭记苦难,不断咀嚼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其次,结合我国就“钓鱼岛”事件我国部分群众砸日货商店、打砸日本出厂的车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现象,制订正确纪念苦难、反思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最后,直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主题:“宁战死不为亡国奴”“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正视历史,展望未来”等,围绕情感教学目标来逐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端正对历史的学习。

二、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就课堂教学指出:“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激情和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性的教学不仅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于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有利于自我个性思维、自我内在力量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活动等来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将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者不懂之处记录下来;其次,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最后,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主收集信息的途径、学习和思维方法等,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充实展示自我。

三、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主要都依据教材,新课改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却不是唯一的。对此,倡导教师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来开发、挖掘相关的乡土历史资源,借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实用性的体验和感受。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笔者在此认知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借以来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历史知识范畴,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实现素养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如,在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现在的生活和前的生活做比较,即:收秋:传统的人工工作――机器作业;联络:书信、BB机、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让学生通过比较,真正地感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高中历史教学。

总的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倡导以生为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情感、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历史资源的整合等。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的促使自我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吻合、统一。

参考文献: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高级中学)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自然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自然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后小学自然课将改为科学课,由于黑龙江省将在正式推行科学课教材,这就存在着小学自然教师如何用新理念来使用旧教材的问题。

我省现行的自然教材是在“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等传统观念下编写的,教材中存在偏重知识点,偏重按教师教学意图设计教学等缺点,并且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完全照搬现行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难于完成由“自然课”向以探究为中心、以科学方法为主

一、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开放课堂教学,就要以儿童为中心,尽量要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与成人不同,儿童生来就好奇、好动,有求知欲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有丰富的材料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去摆弄、去探究;只要有收获,他们就会有信心继续学下去。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也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设计者。

如《昆虫》《益虫和害虫》两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室里运用标本、图片或是模型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根据课堂的开放性特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开放了课堂的空间与教学内容,把两课合并在一起,并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让学生在各小组组长的带动下,先到操场上捉虫子,把自己小组捉到的虫子都放到昆虫盒中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哪些虫子是昆虫?把昆虫从中挑出来,各小组之间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的理论依据、观察结果,探究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最后再让各小组成员给昆虫分类,再次进行汇报交流。

二、把“齐步走”的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

在我省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实验课都是限定实验,教材中的实验一、实验二等已经为学生规定好了,学生只需在教师的指挥下“一二一”齐步走。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并有所突破,变“齐步走”为自行探究,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体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进行的,如某些课侧重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制定计划和收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例如:教材第六册《花》一课,我改变了教材中只限定观察花的构造的实验,而是先把学生带出教室,去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并且将一些鲜花带回教室。其次让各小组制定探究计划:打算怎样研究花?研究花的哪些方面?小组同学根据计划进行分工,收集信息与资料,制定观察步骤,然后进行探究观察活动,各组观察、分析、整理,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三、把限定实验材料改变为“多样性”的实验材料

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限定了学生的实验材料,这样也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以改变分组实验中各组材料相同的老做法,给每组提供多样的有结构材料,进行设计实验。如:把玻璃杯罩上保鲜膜,密封后放进冰箱;把瘪了的易拉罐放入热水中等。这样处理教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还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求异性”教学内容

“求异性”教学内容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选取新奇、独特的角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力求其答案不是惟一的,是一种多元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追求结果的丰富性,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毛细现象》一课,教师为各小组提供了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创设了思维的空间,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组1:把手纸、毛巾、海绵、吸管、毛笔等材料依次放入水中,分别测出同一时间内不同物体吸水所需的时间;组2:把砖块、木块、土壤、吸管等材料同时放入相同高度的水中,10分钟后看水在物体上的高度;组3:把四种规格的吸管,同时放入水中,在相同时间内用格尺量出水的升高数据等。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不同,探究的过程就会不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也就不同,从而思维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领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师改革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在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以师生双方都能拓展求异思维为出发点,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既给学生,也给了教师一个探索的机会。

五、使课堂的评价多元化,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由于它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喜欢评价自己的优点,很少评价自己的缺点,口气都是“我们组的方案如何如何好”等,听不进别人的方案。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地引导,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方案,并且给会倾听的小组适当的奖励,比如一朵红花。接下来让学生在各小组的方案中找出认为最科学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别人想到而你没有想到的,你最佩服哪个组的方案等等。经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将逐步学会评价别人与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就会对所探究的知识形成一个反思的再认识过程。

逐步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做评判。也可以让生活实践来评判,比如《毛细现象》一课中,让学生设计假期给花浇水的方案,并且评价其科学性。个别学生的设计非常精细,材料也很讲究,评价时引起了大家的争议:这种设计费时、费力、费钱,是否值得大家研究,有没有经济价值,对于即将外出旅游的人来说是否更喜欢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做生活调查,让生活实践来评判。

现在的自然课究竟该怎样教,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大胆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尝试改变旧教材,还可以根据需要自编教材,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篇8: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自然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自然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后小学自然课将改为科学课,由于黑龙江省将在20正式推行科学课教材,这就存在着小学自然教师如何用新理念来使用旧教材的问题。

我省现行的自然教材是在“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等传统观念下编写的,教材中存在偏重知识点,偏重按教师教学意图设计教学等缺点,并且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完全照搬现行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难于完成由“自然课”向以探究为中心、以科学方法为主

一、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开放课堂教学,就要以儿童为中心,尽量要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与成人不同,儿童生来就好奇、好动,有求知欲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有丰富的材料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去摆弄、去探究;只要有收获,他们就会有信心继续学下去。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也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设计者。

如《昆虫》《益虫和害虫》两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室里运用标本、图片或是模型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根据课堂的开放性特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开放了课堂的空间与教学内容,把两课合并在一起,并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让学生在各小组组长的带动下,先到操场上捉虫子,把自己小组捉到的虫子都放到昆虫盒中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哪些虫子是昆虫?把昆虫从中挑出来,各小组之间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的理论依据、观察结果,探究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最后再让各小组成员给昆虫分类,再次进行汇报交流。

二、把“齐步走”的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

在我省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实验课都是限定实验,教材中的实验一、实验二等已经为学生规定好了,学生只需在教师的指挥下“一二一”齐步走。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并有所突破,变“齐步走”为自行探究,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体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进行的,如某些课侧重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制定计划和收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例如:教材第六册《花》一课,我改变了教材中只限定观察花的构造的实验,而是先把学生带出教室,去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并且将一些鲜花带回教室。其次让各小组制定探究计划:打算怎样研究花?研究花的哪些方面?小组同学根据计划进行分工,收集信息与资料,制定观察步骤,然后进行探究观察活动,各组观察、分析、整理,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三、把限定实验材料改变为“多样性”的实验材料

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限定了学生的实验材料,这样也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以改变分组实验中各组材料相同的老做法,给每组提供多样的有结构材料,进行设计实验。如:把玻璃杯罩上保鲜膜,密封后放进冰箱;把瘪了的易拉罐放入热水中等。这样处理教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还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求异

[1] [2]

篇9:新课程改革下如何组织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组织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

李玉成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杨郎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效课堂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这个基础上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转变工作,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组织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概述,以确保学生语文素养获得提高。

一、组织好导入环节,走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第一步

着名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课的第一锤是指哪个环节呢?是导入环节,导入作为课堂授课的第一步,起作用就是要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组织好导入环节,要走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以“问题导入”和“视频导入”两种导入形式为例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本节课我选择了“问题导入”方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你认为,石拱桥应该是怎样的?(2)你知道中国的哪些桥是石拱桥吗?(3)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有什么特点?(4)哪些特点是赵州桥独有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思考,而且赵州桥这个名字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引导学生探究赵州桥的特点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所以,这样的问题导入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又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为了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视频导入”。由于本节课是《水浒传》中的第十六回,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片段,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样直观的展示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形象的播放中更好地掌握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组织好教学过程,迈好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性一步

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也是精彩课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而,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工作。本文以“小组学习模式”“先学后教模式”两种方法为例进行概述。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接着,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杨修和曹操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和探究杨修的死因。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培养以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选择的是先学后教模式,目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先学: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等等。鼓励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接着,后教:我根据学生先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最后,当堂练环节:我引导学生练习了下面几个试题:

(1)鲍西娅劝夏洛克发慈悲,指的是什么?

(2)夏洛克一开始讨好鲍西娅的目的是什么?

(3)鲍西娅是怎样智斗夏洛克的?

组织该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学生先学过程的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大幅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好教学反思,走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最后一步

一般认为,一节课的结束是随着铃声而结束的,其实并不是,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课堂并不是完整的课堂。也就是说,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才能确保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精彩。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及时进行反思,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课堂目标是否实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上是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总之,教师要不断反思,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走好最后一步。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做好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在课改下构建的高效语文活动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颜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广西教育,(22)。

篇10: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论文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得刻板,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形成了情境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角色进行不断转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机械性地完成知识灌输,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遏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学生形成平等的课堂关系,让学生对于教师不再只有尊敬和害怕,还可以是平等关系,快乐地相处,将教师作为朋友,这样就会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加强沟通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会主动去思考课文内容,一旦遇到问题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和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由此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教学中心的教学认识。

三、教学课堂特性的转变

课堂要素逐渐从二元性转变成为多元性,同时课堂管理也开始依靠学生的自律实现,将阅读教学这个封闭性的课堂形成开放性课堂更有助于高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行转变,只有发展和改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把玉庆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中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学生知识的领悟、学习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培养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

篇1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不管是新颖的还是陈旧的,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表现出来,都可以说是一种教学实践?这一切都不是完全剥离开的,与教师的理念是紧密相连的。新课程理念中,教师要真正转变角色,放手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帮助者,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成为快乐的、自主的学习者,激发学生主动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索意识。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共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一、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完成基本目标任务

很多教师并不看好预习这一环节,认为学生提前把内容都看熟悉了,上课就没有新鲜感,学生也就对新课程提不起兴趣。其实并不如此,预习时让学生在课前运用工具书或查询有关资料,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热”,解决课文中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解决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在预习中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想更深入了解的内容,以便于在课堂上提出,和教师一起共同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课文中内容。预习,不要求学生解决太难的问题,可以按照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预习一般只要解决以下问题就行了。(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2)哪些重点段和关键词语能够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哪些问题可以解决,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想更进一步了解什么?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掌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二、加强学生课内读书,汲取知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读书是快速获取知识,直接汲取知识的最快、最有用的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课堂内读书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就有可能主题跑偏,与阅读的要求背道而驰。看读书质量如何,主要是看阅读中能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问题。因此,在课堂阅读中,作为教师就要刻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是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课文中讲述“车夫已经让开道”,这说明车夫本身是做到位的,也就没有责任,况且由于几乎没有行人,“又没有别人看见”,他完全可以不管,但车夫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主动向前询问伊,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车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时,课文也细致地描写了“我”的语言和心理,这又可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对比车夫与“我”的过程中,又表达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探索,研究文章内容,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整篇课文的目标任务也就基本上算完成了。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不仅是让学生会读课文,还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在阅读课文中学会质疑,学会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引导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有交流才有提高,有争论才有进步。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争议,并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让课文学习更加全面、透彻和深入,就能够有效避免一个人的思维带来的模糊的、片面的课文认识。教师在指导中,不仅要注意让学生乐于讨论,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敢于质疑、勇于反驳,提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在争论中求同存异,自觉统一思想认识,从而真正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仍以《一件小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析,课文中明明写道:车夫越走越远,影子越来越小,按道理后面的结局应该是“直不到看不见了”,可文章里说的却是“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作者写错了?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也就迅速活跃起来,大家讨论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环环紧扣、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的。在这些环节中,都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秦训刚。初中语文课标教材教学的若干观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03)。

篇1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分析繁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丰富课堂内容、变化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作 者:彭欣欣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中学,江苏,吴江,215228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灵活  

篇14: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误区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师进修学校 姚静妤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线教师感受颇多。经历了从一个盲从、困惑到最终领悟的学习思考过程。这期间我们努力学习新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取得了相应的实效。课改让我们进步,课改也让我们反思。下面,笔者就以数学学科为例,就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略谈见解。

误区一:课堂体现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通常把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整合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还有就是承受质量检测的压力,为了急于求成,教师们往往只关注了双基教学目标的落实,而淡化了其它两个目标的落实,课上仍然是一味地讲解,只要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学会了,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会多少体现其它两个目标,致使数学课上起来平平淡淡,没有活力,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

教师:1.思想守旧,只关注知识目标,教学方式单一。

2.在“开放”理念“指导”下,教学方式多样,但不求实效。

学生:1.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不灵活,不会思考。

2.没有获得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学习。

3.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误区二:情境创设“变味”“走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上课就一定要创设生活情境,尤其是在平时上观摩课或各级赛课时,往往把设计的重心放在创设情境上,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与他人不同的情境,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一些精美的课件,认为这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时为了追求趣味化而牵强附会,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误区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是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小,合作探究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课上仍以教师讲解或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交流为主。二是开展合作学习缺乏平时细致的指导,形式化较为严重。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合作学习开展了三四次,往往老师口令一发,四五个同学便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缺乏细致的调控与组织,这样的合作往往只有优等生的参与,其他学生只是做为旁观者,合作学习成为个别学生表演和发展的舞台。

误区四:学习活动重结果,轻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数学活动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知识体验、生活积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差异,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只重视学生活动得到的正确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学习过程。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有的教师没有关注这样或那样的细节,但做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想过,假如你是学生A或学生B,忽略了学生的`真正参与,是否对你课上学习有影响呢?

误区五:关注主体,忽略主导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有时过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无论什么课例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教师不敢多讲,认为说多了便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误区六: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认为方法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越体现创新,就越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于一道计算题,出现了10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给予鼓励,直到下课时,只简单说了一句: “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其结果是班上的一些“学困生”却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样定位,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制约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误区七:评价方式单一,滥用失真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称赞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听到的全都是表扬,不管答的对与错都可以得到老师的评价“不错”,给全体学生造成模糊的概念;而只要学生一答对问题,不管难易程度如何,都会受到老师“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称赞话语。为调节气氛,教师常常用一些与时俱进的小彩贴当作奖品,鼓励学生。课改中的课堂我们看到的都是奖励,很少听到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听不到批评的声音。

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课改中的课堂应少一些花哨的装饰,在体现新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还要注重它的实效性。我们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只要能处理好学习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实践,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篇1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文 刘晓梅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的自主水平、素质水平及能力水平等都获得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将“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转变成“以生为本”的课堂,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为高效英语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学《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平时上学需要用到的工具,之后,我问其中的一个学生: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生回答:By bike、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之后,我开始将学生引入到正文的学习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时,我采取的生活情境创设法,首先,我让学生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让两人用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对话,如:A:Good morning,doctor.

B:Good morning.What’s the matter?

A:I don’t feel vey well.I coughed last night and my nose is running.

B:Have you taken your temperature?

……

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刘静兰。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01)。

(作者单位 湖北省竹山县上庸镇中心学校)

篇16: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文/陈志华

摘 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然而,英语教学的效果却令我们担忧,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学的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只会在各种级别的试卷上选择A、B、C、D,虽然英语各个等级的考试都能取得高分,但是,社会仅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吗?不是的。社会需要的是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学习能力、素质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打造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呢?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活动;学用渠道;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采用活动途径,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初中生来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精力充沛可以说是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然而,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逐渐被磨平,学生看不到学习英语的价值,看不到学习英语的用途,看到的仅是应对考试,取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活动途径,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为了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要做好预习,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another,concert,lesson,baseball game等等,并选择学生在正式上课的时候领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英语课堂。最后,在课程结束之后,我又布置了课后作业,让每个学生利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ure,I’d love to./I’m sorry,I can’t.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I’m sorry.I’m playing soccer on Sunday.自编对话。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有助于将全体学生都拉回课堂当中,使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前置和后置性作业中逐渐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为高效英语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学用渠道,体现灵活开放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换言之,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堂形象化,创设学生的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拓展学生学用英语的渠道。

例如,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英文歌词,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填空,如,Proud of You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感恩歌曲,它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写得非常好。所以,在听歌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该歌词进行完形填空,如,____of you;Love in your eyes;____silent by my side;Going on____hands;Walking_____the nights;Hold me____hold me tight…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些单词,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对拓展学生视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三、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逐步找到学习英语的方向。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都作出正确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于英语教材,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齐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J]。中外教学研究,(07)。

(作者单位 江西省石城县坝口初中)

篇17: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河北省永年县职教中心霍建蔚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气息,对教师教学观念、能力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来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53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16-01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观念必须改变

1.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2.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3.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4.新课程改革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能力结构必须改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以“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育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同时,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无疑必须构建全新的能力结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必须提升

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

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

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

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 一律。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

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活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

构建思想品德有效课堂初探论文

如何拟写教学论文标题

公共关系毕业论文选题

高校行政管理初探行政管理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推荐17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教育论文2023-04-23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024-01-21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初探2023-01-18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2023-02-12

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2023-09-09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2024-04-29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及思路的转变2022-10-14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2022-07-28

毕业论文选题背景范文2022-08-12

建立“服务教学??反哺课堂”有效教研初探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