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范文

时间:2024-01-09 07:54: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闻作品范文(共5篇)由网友“now0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新闻作品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闻作品范文

篇1:新闻作品获奖感言

《新闻与正义——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的“必读书”,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不是官方评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意识形态标准,没有宣传任务,不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己评自己。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社会良心的人,如果做新闻报道的人是无耻的人,人民就会整天听到无耻的语言,就像在电视上与课堂上某些被灌输的语言那样,那么,长期以往,人民不但同样可以是没有良知的、无知的,更有甚者,也可以是腐败的。

一时性急,没有把话说清楚,回到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当我说他不是官方评出来的',是一句带有“中国特色”的判断,而且,怎么能说不是官方评出来的新闻作品,就是好作品呢?其中包含的意思太多,我一时还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我们单位新近调来了一个留学美国的博士,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经常与我们几个“国内民主派人士”面红耳赤地争论,看来他是受尽了“美帝国主义”的残酷迫害,他的意思是,没有在资本主义真正长期生活的人,不知道那里有多么“罪恶”,像我们这样的“国内民主派人士”的想法太乌托邦了。

但是,我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事后,这位留美博士也是点头称许的,我说,也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坏的!我说的这句话,是一句不对称的判断,是用心说出来的,而且有点说不清道理——既然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凭什么就知道什么是坏的呢?逻辑上不通,但这不要紧,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去请您查看本站【获奖感言】频道

篇2:论新闻作品的意境

论新闻作品的意境

本文从新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角度,分别对新闻作品意境的表象、新闻作品的创造、新闻作品的审美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探讨。阐述了新闻作品的意境在各种新闻文体中的`表现;论述了新闻作品意境创造的变化及其散文式艺术手法,证明了新闻作品意境的审美价值。

作 者:余镇邦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南昌,330013 刊 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 “”(1) 分类号:A212.2 关键词:新闻作品   意境  

篇3:经济管理系新闻作品比赛活动总结

经济管理系新闻作品比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介绍:

(一) 活动目的:给我系热衷于新闻采访写作的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励他们在做好本系、本校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提高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 活动时间:征稿时间:XX年4月5日至11日

评比时间:初评:XX年4月14日至4月16日

复评:XX年4月17日至20日

颁奖时间:XX年4月24日

(三) 活动地点:教学楼 bt32

(四) 嘉宾评委:

(五) 参加人员:xx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全体学生

(六)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xx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协办单位: 文秘教研室

经济管理系学生会

承办单位:经济管理系文秘专业(媒体传播方向)xx班

二、活动安排:

比赛评比分为初评和复评。

(一)活动步骤:

宣传准备--收稿审稿初评--复评--颁奖典礼--在校园公示栏公布获奖名单

(二)活动流程:

a.4月5日—11日为投稿时间。

b.4月14日—4月16日初评,确定入围篇目(初评评出二十篇新闻作品)。

c.4月17日—20日复评,参赛作品我们将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行政楼经管系邀请老师审稿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同学将成为经管系团总支学生会网络部新闻小组成员。)。

d.选定一个下午举行颁奖典礼,为获奖人员颁奖,以资鼓励。

三、活动工作总结:

(一)好的一面:

本次活动中,每个组的组长都有在活动前就已安排好每个成员应做的事。成员们服从各组组长的安排,都秉着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精神,认真积极做好本分工作。成员之间也都互相帮助,在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不挑轻怕重,秉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各项工作,表现算积极。

1、在策划组方面:

a、事先拟定好比赛活动方案

b、活动中召集各组组长开会讨论

c、协调各组工作

d、监督收稿

2、在资料组方面:

a、资料员高度认真负责,第一时间发布比赛启事(海报),贴在各栋宿舍楼下

b、出好展板,摆放在食堂门口

c、征稿,整理稿件

d、第一时间撰写领导讲话

3、在活动组方面:

a、制定比赛评比标准

b、邀请评委

c、组织初评、复评、颁奖典礼

d、根据评委意见,针对作品的优缺点做深刻的评析

4、在后勤组方面:

a、活动场地的联系,组员积极配合组长工作。提前打扫课室,会场布置,会后又不辞辛苦地清理会场

b、奖状、奖品的购置及其他物品的购置

c、在包装礼物时,全组成员也是积极主动动手,说干就干,认真仔细的将礼物包装好

d、预算、申请经费,结算

5、在联络接待组方面:

a、事先草拟参加活动的领导,老师,及参加人员的名单或人数

b、及时邀请、通知相关人员

c、事先撰写主持词并安排了人员主持

d、寻找并安排了6位礼仪小姐

6、在新闻组方面:

a、新闻大赛颁奖结束后,新闻组组员成功采访了本次活动的评委老师及参赛选手

b、及时写了新闻稿

c、在颁奖典礼上,认真地拍摄照片,活动结束后又仔细地筛选照片

(二)美中不足:

本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在于大家不够团结,不够努力,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于是造成一些细节做得不是很好。

1、在策划组方面:

a、与师兄师姐老师沟通不够,过于放任,没有安排彩排以检查漏洞

b、颁奖典礼却没有具体的策划方案

2、在资料组方面:

a、撰写启事、展板时没有弄清楚时间地点,事后才进行修改

b、本组组员没有第一时间赶过去会场帮忙布置

3、在活动组方面:

a、本组组员没有第一时间赶过去会场帮忙布置

b、在组织颁奖典礼上,准备得不够充分

4、在后勤组方面:

a、现场出现一系列物品的欠缺,比如:托盘没有准备,茶叶不符合规格,奖品备份不够。主要问题是没有及时对物品进行核对核查,才导致现场出现漏洞。

b、申请的场地是有人上课的,导致布置会场时间仓促。主要问题出现在后勤组成员第一次接触后勤工作,经验不足,并且疏忽大意

c、前期工作虽然经过具体分工,但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少,一个人要分担多种任务,显得手忙脚乱,布置会场的时间也拿捏得不好,导致匆忙而没有秩序

5、在联络接待组方面:

a、安排主持人时,原本是一男一女,结果因为某些原因,男生无法到达颁奖现场,就临时推荐了本班一个女同学代替,没有事先排练,导致在主持时不够熟练

b、没有事先安排礼仪小姐,等到颁奖典礼的前一晚才确定,在颁奖开始之前,本小组人员也没有及时通知所有礼仪小姐提前到达现场

6、在新闻组方面:

a、新闻稿没有及时发表

b、安排采访人员太少。由于要采访的人员较多,事先安排去采访的人员太少,导致在采访现场有点慌乱

c、拍照技术不好。由于本组是第一次负责新闻工作,加上借不到相机,还有对拍照的方法、角度掌握得不好,最后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不清晰

四、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

整体来看,这次活动完成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大家不够团结,不够努力,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一些细节做得不是很好。所以,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大家应该深深地反省我们的不是,吸取教训,总结其中的经验,积极改进。

1、在策划组方面:

在办任何活动前,应懂得制作好方案,积极与与师兄师姐老师沟通

2、在资料组方面:

应事先了解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事项

3、在活动组方面:

在组织方面,要多学习,多锻炼组织能力。该准备的材料得齐全

4、在后勤组方面:

要懂得在准备物品时,多备份,以防万一,及时检查,懂得什么样的场景,布置什么样的会场

5、在联络接待组方面:

应吸取教训,事先安排并通知相关人员

6、在新闻组方面:

要懂得撰写新闻稿不仅要了解整个活动的过程,还要到现场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带上眼睛细心地观察,耳朵去聆听,嘴巴去提问,主动了解相关信息,做好新闻采访,用手去记,时刻思考,灵活应变,会议记录要做到点滴不漏,完整记录整个活动的实况。新闻撰写好了,要及时地发表,掌握些拍摄的技巧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积累,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大家能够团结互助,积极参与,让活动办得更出色。

五、获奖名单:

篇4:新闻作品欣赏与文化浸透论文

新闻作品欣赏与文化浸透论文

摘要:在新闻作品的写作与创作过程中,文学欣赏能力的培育与文化浸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只能培育创作者的言语写作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协助创作者塑造共同个性、培育文化宽容肉体并能创作出既贴近生活又能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优秀新闻作品。文化素质的培育与教育需求一个过程。即对文学作品的长期研读与熏陶有助于培育新闻工作者的优秀质量、儒雅作风、高雅气质,提高鉴赏能力、思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全珠化的机遇和应战,顺应时期开展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需求。这在当今时期对新闻事业的开展无疑具有严重的理论与理想意义。

新闻作品欣赏能力的培育来源于本身的文化素质,而文化素质的培育并不同等于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而文学教学则是一项详细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经过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使学习者在人文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从理性的层面来看,文学是一个美好绝伦的童话世界。身临其中,人们会沉醉、会恋恋不舍。文学的魅力令人自我陶醉。一首诗、一篇漂亮的散文、一部精彩的小说都能震动人的心灵、熏陶人的情操。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文学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娇女》里所表达的黑人激烈盼望讲述本人故事的愿望:剥夺讲述故事的权益就等于剥夺生命,以至比剥夺生命更糟糕。讲述人类本人的故事自人类降生之日起就成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需求和根本权益,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文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我们健全人格的一局部,更是新闻工作者生命和为之斗争的一局部。

关于有目的培育本身文化素质的学习者,承受文学教育应是既不同于言语教育,又与言语教育遥相照应、互为依托的两个重要方面。言语教育具有极强的工具性特征,它赋予学习者“生存”、“营生”之身手,它的“工具性”特征十分明显,因而遭到学习者的普遍认可。而文学的学习旨在培育学习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文学教育本身的特性决议了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即便发挥作用,也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浸润”与“浸透”。另外,由于当今社会人们“急功近利”、“稳扎稳打”的普遍心理,致使文学教育遭到无视。以至饱受冷落。但是,就个人的久远开展和民族的久远利益来看,文学教育的价值是怎样估量也不会过高,是一项费时、费力、不易见效果的、极端艰辛卓绝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一项意义深远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人文工程,也是优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根本素质。

首先,文学教育不只能培育学习者的思想能力。包括区分剖析能力、批判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且能培育学习者的想象能力。包括触类旁通的能力、从有限推知无限的能力以及从可见事物想象不可见事物的能力。培育学习者的发明能力,包括富有发明性地、灵敏地处理问题。这应该是新闻创作所努力于到达的终极目的。

其次,文学教育能够培育学习者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品位与健全的人格。优秀文学作品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滋养,必然会提高学习者的总体素养和审美情味,使学习者逐步生长为“有品位”、“有情味”、“有鉴赏力”的人。正如余秋雨所指出的:“只要艺术涵养在社会上的升值,才会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肉体素质,谐和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在的人格形象,从而在基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德。”文学艺术的涵养关于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人生就会相形见绌,而关于具有良好文学艺术涵养的人来说,他的人生则愈加丰厚多彩,文学艺术的永久性和深远性能够贯串人类历史,而且还将穿越漫长的将来岁月。可见文学艺术关于个人与社会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具有终极性的目的之特性。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先从语义层面,即根底的层面。过渡到语篇层面,是从欣赏开端阶段慢慢进入佳境,这只能是个过渡,真正的主体局部是审美层面。只要到了这一层面。才到达了文学欣赏的极致,才干说是真正的文学欣赏者,能力够“登堂入室”,到达审美境地。审美层面应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由于言语之美就是开放的,具有无限性。

再次,文学教育还能培育学习者的文化宽容肉体。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文化的差别,所以在文学文本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育学习者本身的“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胸襟、加强他们的想象力、增加对别人的了解。经过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从而到达开阔视野、培育文化宽容肉体的目的。

总之,文学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浸透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持久的按部就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只要精心选材,使本身的文化学问和阅读程度有所提高,而且还取得了美的享用,培育了本身的审美能力。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丰厚的文化背景学问及文化的差别有所理解,并培育本身的“整体阅读”认识和习气,使得文学的学习和文化的浸透有机地联络在一同,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只领略到了多样文化的多彩与绚烂,而且更好地拓展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加强了本身的思辨能力、作品创作能力和入手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打下了良好的坚实根底。

篇5:全国4月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通讯《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的外国记者是()

a.爱伦堡b.西蒙诺夫

c.李普曼d.索尔兹伯里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名句。

这篇新闻作品是()

a.《中原我军占领南阳》b.《桌上的表》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华阳礁上补给忙》

3.在西方,通常把题材较为严肃、较为重要、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称为()

a.软新闻b.硬新闻

c.特稿d.解释性报道

4.延安时期,穆青采写了当时一位有名的劳动英雄,这位劳动英雄是()

a.吴吉昌b.孟泰

c.王进喜d.赵占魁

5.在下列新闻作品中,描写一群台胞返乡探亲的动人事例,表现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b.《好啊!诚实永存》

c.《师魂》d.《春夜》

6.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较为深入、系统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西方称之为()

a.特稿b.调查性报道

c.解释性报道d.述评性报道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的作者是()

a.魏巍b.华山

c.郭超人d.范长江

8.下列诗句中,被《写在绢帕上的诗》一文引用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

9.《经济学家赶集》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a.1950年b.1960年

c.1980年d.1990年

10.《夜宿车马店》所报道的生动事实,是发生在()

a.内蒙古b.陕西

c.山西d.黑龙江

11.《春夜》这篇特写,着重表现了()

a.人物b.场面

c.景物d.事件

12.《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这篇新闻述评,是由一位名记者写的,他是()

a.穆青b.邓拓

c.范敬宜d.柏生

13.一名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当地经济的建议。这个典型细节出自下列新闻作品中的()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b.《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师魂》

14.下列新闻作品中,通过三个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是()

a.《别了,“不列颠尼亚”》b.《华美窗帷的后面》

c.《水城威尼斯》d.《世界最佳急诊室》

15.《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中通篇叙述的一件事是()

a.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法门寺听钟声

b.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寒山寺听钟声

c.日本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少林寺听钟声

d.韩国旅游者于除夕之夜在金山寺听钟声

16.新闻主题通常是指一篇新闻作品是()

a.题材内容b.采写动机

c.中心思想d.社会效果

17.普利策新闻奖是以著名报人普利策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这位著名报人是()

a.英国人b.法国人

c.意大利人d.美国人

18.1978年,编发《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一重大新闻的新闻机构是()

a.新发社b.人民日报

c.中国青年报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的方向。提出这十二个字要求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丁关根

20.“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下列一篇新闻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是()

a.《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b.《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c.《核弹元勋的“三子”》d.《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就其内容而言,有()

a.真实b.新鲜

c.迅速及时d.体裁的多样性

e.具有重要性

2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有()

a.《经济学家赶集》b.《访“葡萄常”》

c.《写在绢帕上的诗》d.《“飞天”凌空》

e.《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23.《“一厘钱”精神》是一篇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的工作通讯。为了深化主题,揭示传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一真理,文中精选了几个典型事例,这些事例是()

a.一厘钱b.一分钟

c.一滴水d.一粒米

e.一根火柴

24.下列新闻作品中,以人物语言或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是()

a.《好啊!诚实永存》b.《抢菜记》

c.《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d.《从邮局看变化》

e.《上海严寒》

25.分析新闻作品的主题,应注意()

a.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b.主题是否鲜明集中

c.联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d.作品的体裁样式

e.主题寓于一定事实之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27.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28.简析《太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拟人化手法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9.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30.结合外国新闻作品,论述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五、分析题(本大题20分)

31.分析《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一文的写作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短文,自拟标题。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美]a·m·罗森塔尔

波兰布热津卡——不知为什么,最可怕的事情竟是布热津卡那明媚和温煦的阳光,一行行令人赏心悦目的白杨和在大门口附近的茵茵碧草上玩耍的孩子们。

这好像不正常得令人吃惊,如同一场恶梦一样。在市热津卡,应该永远有阳光照耀,或者说,那里应该是光明的,那里应该是一片碧绿,应该有年轻人的笑声。但是,如果说布热津卡从来不见阳光,草地枯萎衰败了,这才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恐怖地方。

然而,现在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到布热津卡来,这地方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他们来这里游览的原因很多-想来看一看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地方,或者只是看一看人们受害的地方来向死去的人表示悼念。

布热津卡距著名的南部城镇奥斯威辛只有几英里之遥。奥斯威辛有居民12 000名,位于距华沙171英里的地方,地处狭隘通道东端被称为摩拉维亚门的潮湿和沼泽地区。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组成了精心建立起来的酷刑和死亡工厂的一部分。纳粹称这个地方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现在,距离最后一批囚犯裸着身子,被成群地赶到由哨兵和警犬守卫的毒气室处死,已有14年了。人们频繁地谈论着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传说。某些幸存者已经写了一些即便是头脑健全的人也难以想象的回忆录。集中营的主要负责人鲁道夫·弗朗兹·费迪南德·霍斯在被处决以前,在他写的回忆录里详尽描写了大规模屠杀和对囚犯进行的活体试验。在这里有400万人死亡了。

现在,关于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仅仅是由于有着不可抗拒的冲动,才想写一些有关集中营的事。这种冲动是因为出自一种不平静的感情,到集中营参观后,如果对那里的情况不置一言,不写一字,就这么离开了,那将是对在那里死去的人们极为痛心的不敬。

现在,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很平静,再也听不到恐怖的尖叫声了,旅游者在最初只是默默地、匆匆地走过去,后来想起了牢房、毒气屋、地牢和鞭笞犯人的地方,于是,他们的脚步变得沉重了。导游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向游客指点了地方以后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对每一个旅游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点独特的恐怖感,而这点恐怖感,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某些人看见在奥斯威辛重建的一个毒气室,人们告诉他们这还是个小的毒气室。其他人竟看到这样的事实,在布热津卡,在几个毒气室的废墟上,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焚尸炉上,竟盛开着雏菊。

有些旅游者呆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简直不能接受这些。目睹钢玻璃窗后边象小山堆似的人头发,一堆堆死去的婴儿留下的鞋,或者在进毒气室之前用来关押犯人的砖瓦结构的监狱,他们站在那里浑身发抖,毛骨悚然。

一位参观者惊叫了一声,因为他看见女牢房竟是3排大木头箱子,这些木头箱子约有6英尺宽、3英尺高,每晚有5到10个人在木头箱子里过夜。导游带着游客很快穿过了牢房。在这里没有更多的东西要看了。

有一座砖瓦结构的建筑用来对女囚犯进行使之失去生育能力的试验。导游想把门打开,但门却是锁着的。游客们暗自庆幸他们没有去看,然后就羞得脸红了。

在一条长长的走廊里,一排排面孔从墙壁上向人们凝视着,那是几千张囚犯的照片。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死去了,男女囚犯们站在照相机前面心里都明白他们将走向死亡。

从这些死者的照片上看他(她)们脸上木无表情,但是在众多的照片中间,有一张照片吸引了游客的注意,令人不忍卒睹。这是一张22岁女孩的照片,她体态丰满、金发碧眼、容貌漂亮,她温柔地微笑着,好象头脑里掠过什么甜蜜的、值得珍爱的事情。当时在她年轻的头脑里想些什么呢?现在在奥斯威辛的死亡纪念墙上她又想些什么呢?

在进入令人窒息的地牢时,一位旅游者被带出来休息了一会,因为他感到憋得喘不上气来。另外一位旅游者进去了,又跌跌撞撞地出来了,他划起十字来。在奥斯威辛没有什么可祈祷的地方。

旅游者们相互恳求地对望着,他们对导游说:“够了。”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鲜事可以报道。那里还是阳光明媚一片碧绿,孩子们在大门口玩耍。

连云港市国资系统logo征集启事

国家重点实验室形象标志LOGO征集启事

3G业务影响人际传播论文

对结构主义方法的考察

新闻传媒庆祝记者节活动策划方案

包身工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包身工

庆祝第十七个记者日活动方案

新闻摄影技巧谈

摄影大赛策划书

新闻作品范文
《新闻作品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闻作品范文(共5篇)】相关文章:

小记者美术教案2023-09-16

美术小记者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2023-01-29

庆祝记者节活动方案2023-03-13

大学暑期报刊杂志电视台实习报告2023-06-20

报社编辑个人年终总结2024-05-15

跨文化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论文2022-05-06

飞天圆梦教学设计2023-02-13

社会实践摄影总结2023-09-21

新闻采编中的心理学运用论文2023-04-08

参加摄影培训心得体会的格式2022-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