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集锦12篇)由网友“爱吃肉肉肉肉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报告文学,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报告文学征文启事
为宣传和展示全国军民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活动的精神风貌和丰硕成果,宣传和展示全军和武警部队以及预备役人员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不凡业绩,宣传和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宣传和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长征”副刊从即日起举办“‘和谐之歌’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征文”。
故事不分大小,皆可入文。
其中诗歌不要超过40行,散文一般不要超过1500字,报告文学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
要求:诗歌语言要高度形象、明快、凝练、完整,切忌艰涩和直白;散文要求主题鲜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阳刚阴柔皆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报告文学要注重时效性与文学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曲折、故事感人。
征稿时间:11月27日至11月30日。
届时请军内外作家、评论家和有关领导组成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金和证书。
来稿请寄: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社文化部“长征”副刊组,邮政编码:100832。
电子信箱:czfk@jfjb.com.cn,传真电话:010-66816951,66817035。
篇2:报告文学征文启事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为了及时、生动地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重大成就和感人事迹,我们将在中国作协的统一部署下,实施“:中国报告”中短篇报告文学专项工程,特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相关主题的选题及作品。
本工程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专项之一。
除特殊约定外,遵照《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工作条例》(2月17日修订)执行。
一、组织机构
本工程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文艺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
二、征集主题和体裁
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在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气象,讴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凡有关上述主题和题材的.短篇和中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选题及作品,均可提出申报。
字数不超过2万字。
内容真实,文责自负。
三、征集对象
作者个人可直接提出申报,汉族作家参加征集的,作品内容要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
四、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沿大翔凤胡同3号民族文学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09
电话:010-66180356
邮箱:tcpuyuan@163.com
民族文学杂志社
20XX年3月1日
篇3:报告文学征文启事
为激发和鼓励广大作者的创作热情,展现本省作家的精神风貌,浙江省文学内刊联盟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活动,以推介省内作家的最新文学创作成果。
继成功举办主题为“我的中国梦”的征文活动之后,今年浙江省文学内刊联盟将举办主题为“和平与梦想”。
一、要求
1、内容: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征文以“和平与梦想”为主题。
围绕几十年来中国人民为和平、为梦想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用文字记录和讲述亲历亲见的“和平与梦想”,阐释“和平与梦想”的感悟,追逐梦想信念,高扬爱国情怀,展现浙江人民在“和平与梦想”前进道路上的坚定足迹,反映浙江人民实现和平与梦想的伟大实践。
2.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歌词)、报告文学、戏剧小品均可。
小说字数控制在15000字以内,其他体裁字数控制在8000字以内。
3.时间:截止于20XX年7月31日。
4.刊发:参评作品必须于20XX年到20XX年年底已在或将在全省各地市文学内刊上首发。
5.出版:优秀作品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和省文学内刊联盟结集出版。
二、投稿方式
请各地市作协推荐8至10篇作品,并注明已发表或将发表的内刊期数,图文请传:zjzuojia@163.com,并请在邮件主题词上写明“和平与梦想”征稿。
联系电话:0571-87055914。
联系人:魏丽敏
浙江省文学内刊联盟
2XXX年12月8日
篇4:开题报告文学
开题报告模板文学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 目:《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
姓 名:自己名字
指导老师:老师名字
专 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系 别:中文
年 级:自己年级
1 课题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的两大世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
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学术热点。
被称为中国第1奇书的《金瓶梅》从106世纪末问世后,研究者1开始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学术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随着小说价值观念的变革与更新。
对《金瓶梅》的研究渐渐的由微入深,被学术界称为“金学”。
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现如今的外文译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兰、俄、日、朝、越、蒙等10几多种文种。
对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称其为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史上1个伟大的创新。
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并对其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会矛盾和小说中所剖视扭曲的人性、悲剧性,性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并对其形成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
《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着10分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红楼梦》是《金瓶梅》的1个重大的突破。
引起了众多的人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了1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红楼梦》在国外有多种的译本:英、法、日等10几种语种的译本。
并且国内外众多的评论者对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爱情悲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浑融1体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
然而,贾宝玉与西门庆作为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两位男主人公。
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都对其2人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现实原型,性格内涵,性的体验,个人悲剧等都做出了归纳和探究。
《红楼梦》作为是《金瓶梅》的1个延续、1个发展,它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有着1定的联系,对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应趋向于2人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的诠释及分析。
(2)现实意义
《金瓶梅》作为是中国的第1奇书,自问世以后,就为中国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描摹世态的及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的黑暗的两大派系。
而《红楼梦》在批判的继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
成为了世情小说最伟大的作品。
在“54”文学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评价,鲁迅等阐述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
直到现在,《红楼梦》、《金瓶梅》仍是许多作家永远读不完、永远值得读的好书。
成为中国作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鉴品。
然而,探讨两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可以对两大名著中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鉴。
从而启发后世的世情小说的创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悲剧性达到1个更高的巅峰。
2 方案设计
(1)总论
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从《红楼梦》与《金瓶梅》题材类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论点。
(2)分论
全文分3个部分
第1部分:阐述西门庆的悲剧性
西门庆1个市井无赖、流氓、淫棍,1个精明的商人,靠着他对金钱的占有肆意的挥霍、放纵,以自我为中心来实现他对欲望放纵,及其通过金钱获得了强大的权利,随意的鄙弃人间,在此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的黑暗。
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的悲剧。
第2部分:阐述贾宝玉的悲剧性
贾宝玉1块晶莹剔透的宝玉1个显耀的贵族,他的个性、他的自我、他对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与封建传统相背道。
他作为荣国府的唯1继承人,他肩负着荣国府的全部希望。
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3部分:论证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与贾宝玉、西门庆的悲剧性
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在贾宝玉与西门庆的行为中被肆意的践踏,新兴的与传统的极大的对立,但是封建的旧势力是无比强大的,最终,贾宝玉是失败的,西门庆是失败的,形成1个永恒的悲剧。
【二】论文题目:《美丽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一、选题的意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
《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
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
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
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
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
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
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
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
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
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
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
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
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
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
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
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
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
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
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四、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
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
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
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五、参考书目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选》.北京:中国年出版社,1997.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三】新春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xx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
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
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
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篇5:报告文学探源
报告文学探源
中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报告文学起源于近代、起源于海外.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观点的.错误,又从史实上,即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报告性质和文学性质上,论证了报告文学诞生在七世纪时的中国,唐・玄奘和《大唐西域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告文学作者和作品.
作 者:王春春 王洪祥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政法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刊 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4) 分类号:B223.1 关键词:报告文学 起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篇6:擎天(报告文学)
擎天(报告文学)
5月12日,地震后两小时,一辆成K35801牌号的军车飞驰在从德阳到绵竹的路上,车上坐着一个五十开外,双眉紧锁,表情严肃的'军人,他就是德阳军分区司令员李木生.他是刚开完德阳市委常委会,又在军分区召开了紧急会议后赶过来的.
作 者:张嘉慧 作者单位: 刊 名:四川文学 英文刊名:SICHUAN LITERATURE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篇7: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
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写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么写出这种议论呢?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判断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必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第三节 报告文学模式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写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可以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突出表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来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择、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二、报告文学写作技巧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是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题材。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将报告文学称为它是介于调查报告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是有其题材和内容来说的。大家知道,新闻讲究时效,报告文学也要求必须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配合当前的现实斗争,它和新闻通讯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递给读者。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及时向读者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前方战士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战斗信息,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文学的轻骑兵”。同时,报告文学新闻性除了表现在“快”上之外,还表现在“真”上。小说创造人物时,可以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拼凑起来的角色”,但报告文学不能,它所写的人物必须是生活中实有的,有通讯地址的,它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拼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报告文学。
第二,文学性。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可以对生活作简单的摹写,或允许粗制滥造,它应该具有文学性,寓报告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却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通过精心选材、剪裁、提炼主题,合理布局,并运用人物刻划、景物描写、气氛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再现事件。做到既具体,又形象,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活生生的反映出来,使读者受到教育和感染。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除了形象性外,还体现在它的艺术构思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艺术构思的任务就是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描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来。同时报告文学对语言的要求更形象,更个性化,更富于感情色彩,作者必须对真人真事所包含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概括,使它既真实又富有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道”,它是服务于当前的形势,这就对其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情。在报告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热情歌颂新事物的诞生,以促使它迅速成长、壮大,也可以看到作者无情地鞭挞旧事物,以加速它的灭亡。作者的这种鲜明的战斗风格,使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另外,报告文学的作者,本身就是报告员,根据报告的内容,作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可在一定的场合报告出自己的认识同读者进行交流,或者把作者自己受到的情绪感染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这样,就使报告文学带上了强烈的政论性。
总之,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辨证统一。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必须有机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好报告文学。
二、报告文学的题材与选取
(一)、报告文学的题材要求
报告文学要求写真人真事,但并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能写成报告文学,这就涉及到一个报告文学选取题材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题材才能写成报告文学呢?笔者认为,能写成报告文学的题材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第一、时代性,报告文学的题材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与风貌,揭示时代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一篇好的报告文学,它能及时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充分表达出人民的情绪、声音,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作者要从时代的洪流中去汲取题材,通过生活的浪花映出时代的光辉,报告文学不像史传文学那样以记载历史事实为主,它要求在作品中处处洋溢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服务于现实的革命斗争。
第二,典型性。报告文学选择的题材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意义。小说、戏剧可以通过虚构手段来塑造典型,而报告文学不能虚构,它的典型意义完全靠真人真事的本身来表现,这就要求作者在选取题材时应选择具有独立完整典型意义的题材。
第三,生动性。报告文学要求材料生动鲜明,能够构成文学形象,这就要求作者选取形象比较鲜明、素材比较生动的题材,为报告文学作品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讲究时效与把握本质的问题。报告文学要求迅速及时反映生活,题材就要讲究时效性,特别时报告某些突发性的事件、战争生活、体育比赛等的题材,时间性很强,发表不及时,就会削弱它们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用。报告文学所谓及时,是指作者是否及时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地抓住现实生活中最新的东西,及时答复读者的要求。有些事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大家并不知道它,而现在读者仍感兴趣,因此,这些题材仍具有新闻性,仍有新闻价值。当然,如果大部分报告文学都去写过去的事情,必然会削弱它的轻骑兵作用。
第二,名人与普通人的问题。当前大多数报告文学都写名人名家,但名人名家毕竟是少数,而普通人则占大多数,报告文学要及时传达千百万人民的心声,就要多写反映人民群众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的生动事迹。实际上,普通人的事迹并不普通,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我们的国家不正是由这些普通人坚强的骨干支撑着社会主义的金碧辉煌的大厦吗?我们的历史脉搏也正是随着这些普通人的一呼一吸在跳动吗?
第三,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无可非议,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是主要面,我们报告文学应该以歌颂光明为主,给前进中的`人民以鼓舞和信心;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有阴暗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绊脚石,把这些揭露出来,让人们清醒起来并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也是报告文学的重要任务。
第四,人物与事件的问题。报告文学不但可以反映时代新人,而且还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事件,也可以专门以研究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主的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题材的发掘途径
报告文学的作者要获取有时代意义的题材,必须深入到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去,自觉得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要求报告文学的作者应明确自己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鼓动员。要用活生生的事实来反映时代的风云,传达时代的召唤。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了解人民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鲜而动人的事迹。当然,光深入生活发掘报告文学题材是不够的,作者还必须具有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否则,就看不出生活的变化和动向,看不出事物特有的价值和典型意义,看不出生活中的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提高作者的洞察力呢?报告文学作者在选择一个典型时,要洞悉国内、国际形势和全国宣传动向,以了解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要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以了解这个典型的特殊意义;要洞悉这一典型有关的反面教材,以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的。
发掘报告文学题材的具体线索,可以来自作者自己的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平时做有心人,能够敏锐地发现自己周围有意义的人和事。也可以来自于报纸,电台的新闻消息,领导和编辑部门。因为新闻消息比较广泛,作者选择范围大,又加上新闻消息比较概括、简单、将它用于报告文学的手段与形式表现出来,更大有可为的。
三、报告文学的采访艺术
报告文学在题材确定以后,常常需要进行采访。因此,有的同志讲: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应该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采访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进行采访呢?
(一)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毛泽东同志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打仗是这样,采访也是这样,如果事先对采访对象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一切都是胸中无数,这样在采访时提不出中肯的问题,还会使采访事倍功半。反之,准备工作越充分,采访时就越省力,越容易见效。那么,采访之前做那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 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的主要任务。这是为了掌握采访的方向和指针,只有这样,才能站的高、看的远。
第二, 搜集查阅与报告文学内容有关的书面资料。这样作者就能对所要采访的对象有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报告文学人物的情况,熟悉北京,掌握线索,采访时就能有的放矢。另外,有些情况,人家已经报道过了,自己写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重复,要换个角度,写出个新意,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 熟悉与报告文学内容有关的专业知识。报告文学要接触一个新人物,就要设计一个新领域,一门新的专业。要使自己写什么象什么,并且有所见地,就必须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精通,也要争取粗通,虽然写的时候主要是写人,但是不弄懂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能了解人物的作为,有时会说外行话,闹出常识性的笑话,使报告文学失去价值。
第四, 确定采访的重点、角度,甚至对报告文学的主题可以有个初步设想,对报告文学主题事先要做个初步设想,这个初步设想,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动甚至推翻它,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主题。因此在采访的时候应该一边采访一边思索,脑子好像磨盘一样,转个不停。
第五, 制定采访计划,列出访问提纲。角度、重点大体确定了,就可以着手制定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了。采访计划包括采访目的、要求、对象、时间、步骤、顺序、内容等。采访提纲是作者在采访时准备提问的内容,它是引导双方谈话的路标,有了提纲、一边采访,一边查对,还可以避免遗漏,保证获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材料。
这里请大家注意:报告文学的采访与新闻角度的采访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其真实性和严肃性;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新闻通讯往往从事件着眼,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则更多的从人着眼,以人带事。因此,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从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去寻找故事。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其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研究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通过采访,从这许多组人物关系中找到一组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的人物关系,这组任务关系所构成的链条的中心环节,往往是报告文学中的故事脊梁骨。为了真正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应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脾气、爱好、经历、特长、动作特征、习惯性语言,喜怒哀乐的表现方式等,要从文学的角度去选择最有表现力的材料。但是东西虽然不一定写进报告文学,但对理解作品中主人公性格有一定的好处,就是要去了解,就要列入采访提纲。而这些内容,对新闻通讯的采访来说,就不一定都要去了解。
(二)、从外围入手进行采访
所谓报告文学的“打外围”是指在正式采访对象之前,首先要访问报告文学主人公周围的人,通过他周围的人去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
报告文学的主人公的“打外围”工作的确定,一般可以找与主人公有关系的领导、群众,找与主人公周围熟悉了解他的人,如他的同学、朋友、师傅、徒弟甚至爱人、父母、兄弟姐妹等。
报告文学外围采访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问和座谈会等。开座谈会的好处是作者能与与会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材料,是一种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其缺点是参加座谈会的人有时不容易把心理话往外掏,特别是对采访对象有不同意见时,这就要求作者要把开座谈会与个别采访结合起来。同时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3至5人就够了。多了常常因时间匆促,谈不透。作者在开座谈会之前要把开座谈会的目的告诉与会人员,好让与会人员做准备。作者自己也要列个座谈会的提纲,开座谈会时,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气氛。座谈会要使用漫谈式的方法,让与会人员不至于受拘束。在漫谈中,要巧妙的穿插各种问题,引导与会人员深入反映主人公的情况,当与会人员发言时,作者不要随意打断,不要为了追求一个细节而丢掉了重要事例。作者可以记下线索与要点,会后进行补充采访。
报告文学作者在“打外围”时,除了要听外围人员的正面意见外,也要听反面意见,这样,有利于作者更好地全面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更能实事求是的反映一个人或一件事。
(三)、向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
作者找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的任务是听取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从中了解某些事件的细节、场景和本人当时的感受,验证并核实第三者所提供的材料,同时还要从主人公本身发现和挖掘一些新材料来对作品内容的丰富。那么,怎样对主人公进行采访呢?
第一, 要与主人公以心相交,建立感情,向作品主人公采访时,要千方百计地消除主人公的忧虑,与主人公建立起感情,使主人公与你在感情上进行交流与共鸣,这样能使主人公毫无拘束地作到无话不谈。
第二, 对主人公要作到启发诱导,善于提问。采访一些比较谦虚或不善言辞的主人公时,一定要关心他的事业,理解他的心理,善于启发诱导他,使他在兴奋中将话谈出来。在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对主人公启发诱导,发问要巧妙、得当,这样你才能得到重要的材料、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思想。
(四)、采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报告文学作品采访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采访时要看采访对象。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时一定要看采访对象,对不同身份、经历、文化程度和个性特点的人,要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如对于健谈的人,你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中心问题,有对方畅谈;面对那些不肯谈或不善于谈的对象,作者就要从对方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从思想感情上与对方打成一片,消除对方对你的隔阂与戒心。以利于采访。
第二, 对采访对象提问的角度要小。如果对采访对象提问的题目很大、很笼统,对方是很难一下子讲清楚的。这就要求作者应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提得简要,使采访对象便于回答,一个小问题采访完再转到另一个。只要你掌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对方将一连串的小问题谈清楚了,你的大问题也就明确了。同时,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得到细节的描述,又可以得到事物的概貌。
第三, 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当采访对象在漫无边际地与你谈话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急躁,不要粗暴的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而要善于从中寻找契机,巧妙地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引导采访正题上来。
第四, 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与神态。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和神态,从表情、神态上观察出采访对象对所谈的人物事物的态度,揣摩他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等。对采访对象感兴趣的事情,作者应该表示关心,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看法,以便与采访对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采访对象谈出自己思想深处的东西。
第五, 要思想敏锐,边问边思考。报告文学采访工作是一项十分紧张的脑力劳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思想精力集中,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方面,要随时注意谈话中生动地细节和适合于文字表现的材料;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对得到的新情况进行思考,抓住一些新的线索,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要使采访对象始终觉得有话可谈,不至于冷场,出现尴尬局面。
第六, 对采访重点要当场弄清楚。对采访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姓名、数字等都要记准确;对不清楚的问题,要尽量当场问,听不懂的地方,可请采访对象写一下,直至弄清楚为止。
第七, 采访气氛要融洽、自然。在采访中,如果采访对象一时回答不上或不愿意谈的问题。不要三番五次的追问,要善于转换话题,缓和气氛,或用商量的办法与采访对象讨论,在讨论中弄清楚情况。非要掌握而采访对象又不愿意谈的问题,可以用打外围的方式来解决,也可寻找新机会,运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从侧面向采访对象了解,达到采访的目的。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不让采访对象厌倦,使采访对象沉醉在回忆的乐趣中。若实在采访不下去,而采访目的又未达到,可以先休息以下,或改日再采访,给采访对象一个思考的机会,或拉拉家常,说说笑笑,使采访对象无拘无束,心情愉快,愿意与你合作
第八, 必要时,可以反复采访。由于第一次采访,采访对象对你不熟悉,思想上又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许多情况又一时回忆不起来,这就要求你进行反复采访,以达到采访的目的。
第九, 认真记录好采访笔记。在采访中,要一边采访,一边要记好笔记。采访笔记记录的越详细越具体越好,对原始材料一定要忠实地去整理搜集,不要随意区分“有用”和“无用”。这样会使你疏漏了真正有用的采访材料。同时,也不要私自对采访材料进行加工,要以采访对象的原话作采访笔记为好 。
(五)、采访中要细心观察现场
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光靠问、听,还要用眼、用心来细心观察采访现场。只要你到了现场,并能认真观察,就一定能获取生动、具体、形象的材料来丰富你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时,对当时采访现场的场景,气氛也得到了解,从而受其感染,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观察的越深越细致,就越能使你的报告文学作品越有思想性、越精确、生动,越具有亲切的现场感等。
对采访现场观察的内容很多,如对现场环境的观察,有利于你作品的环境描写;对采访对象的谈吐、风度神态、情绪以及手势、表情的观察,有利于你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里。在观察中,要注意扑捉细节,这样得到的细节往往是活生生的,饱含着作者自己的感受,是传神和生动的。
四、报告文学的结构安排
对报告文学作品的结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严格筛选其材料
严格对报告文学作品材料的筛选,要作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精于取。报告文学不能虚构,它只能在生活本身提供的真实材料中进行选择,因此,这就要求作者要精选材料,要选那些以一当十的典型材料。精选和取舍一定要围绕报告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中心事件来进行。
第二, 要善于砍。为了突出报告文学作品的主题,作者必须砍去枝蔓,才能使你的作品更有魅力。报告文学作者一定要记住:有所失,才有所得。
(二)、寻找主要线索
报告文学的材料有时是片段、零碎、不完整、不连贯,甚至会出现几个互不相关的故事或互不相关的人物,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者一定要寻找出贯穿于整个作品的线索来贯穿这些堆砌的材料。
(三)、报告文学作品层次结构安排
报告文学作品线索找到后,作者要根据题材内容的特点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结构,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一些立传式、日记体的报告文学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如《敢立军令状》,写的是一位普通工人毛遂自荐当厂长,立志在半年内改变厂的落后面貌的故事,作品就写了他上任以后的“编月史”。
第二, 按空间转换来安排层次。访问记形式的报告文学,往往是按照访问地点的转换来写的,如韦君宜的《两村行》。
第三, 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办法来安排层次。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就是这样,它以时间的推移作为开展情节的“经线”;同时,又以空间方位的变换作为“纬线”,将同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生的种种事情十分巧妙而紧凑地“交织”到文章当中,既从“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穿插自然,交错而不乱。
第四, 以作者认识发展的变化来安排层次。
第五,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安排层次。有些抒情性较浓的报告文学,作者既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也不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而是采用写意的手法,人物时间常常随着作者感情波涛的起伏而或往或来,或断或续,如同云朵随风舒卷。
第六, 以材料的性质分类安排层次。既把表现主题的众多材料,按照他们的性质加以分类,相同的归在一起,写到一个层次里,使他们能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显示主题。
第七, 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报告文学允许在不违反真实性的前提下,对一些场面、环境、事件及人物的活动进行相对集中和必要的调和。这不能说是虚构。但在调动集中前,必须找到这些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东拼西凑,生搬硬套,就会变成一盘大杂烩。
(四) 报告文学中点、面|、线的统一
一篇报告文学我们将其内容解剖的话,可分为点、面、线三个有机部分组成。所谓“点”,就是报告文学中表现主题,刻划人物最关键的重头材料。作者在写这些“点”的材料时,都把它放到最显著的地位,重笔浓彩,加以突出描绘。所谓“面”,就是作品中的背景材料。一篇报告文学光有“点”还不行,红花还需绿叶扶,“面”对于“点”来说,能起到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联结过渡的作用。所谓“线”,就是把上面讲到的点和面贯串联结起来的线索。线索有虚线和实线。用主题思想直接的是虚线;用人物活动、事件过程或事件贯串的是实线。
对于一篇报告文学,没有“点”就会平平泛泛,重点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没有“面”就会光有骨头,没有血肉,人物不可信,内容不丰满;没有“线”,材料就象散在玉盘里的珍珠一样,七零八落变不成美丽的项链,因此,作者在构思中,一定要注意“点”、“面”、“线”的有机结合,使三者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
(五)、报告文学允许有起伏节奏
报告文学在组织材料时,要注意将材料安排的有起伏,有节奏,尽量使作品作到波澜曲折,张弛结合,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虽然报告文学要求真实,不能用虚构来制造波澜,但作品的起伏,完全靠剪裁和组接的 功夫。
五、报告文学中的想象与议论
(一) 报告文学中想象的种类
报告文学中想象的种类主要有:
第一,追忆想象。报告文学的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不可能全面经历,亲见或亲闻。有一些细节,如人物曾经说过的某些话,曾经发生过的某些心理活动,在事过境迁以后,本人也未必能很具体、很准确的复述出来。作者采访本上记录的往往是粗糙的、简单的、断裂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有权借助于想象,使素材丰满起来。为了丰富细节的描写,作者还可以根据调查采访包括阅读一些文字材料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对所描写人物、事件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加以渲染,可以在事实的基础上作些推想,进行追忆。
第二, 评价想象。报告文学的评价想象,可以把此事物与彼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想象的本质,引申出它的深刻意义。同时它也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是作者对所写事物意义上的引申,因此,周立波将这种想象称为“抒情诗的幻想”。
第三, 组合想象。生活中得到的材料是零碎的、片段的,怎么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呢?报告文学创作不能没有艺术构思,不可能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升华。报告文学中的想象,与其他文学题材的想象还有所不同,它是具有一定的限制和限度的,它是建立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是对原始素材的形象再现,是对描写对象的联想引申,是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升华,而绝不是离开了生活中的人和事去凭空乱想,它是处处要受到真实性的制约。
(二) 报告文学中想象的方法
报告文学想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形象还原。报告文学中的想象还原过程,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作者先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使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有深刻的了解。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作者的思维要逐步深化,舍弃掉一些非本质的、偶然的、无意义的材料中,借助想象,把那些有意义的本质的材料进行集中和巧妙的连接,予以丰富和补充,从而还原描绘成一副鲜明的图画,刻画出一个个动人的形象来。但是报告文学中的还原不是消极被动的,在还原的过程中,作者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作者只要不是脱离真人真事的范围,不损害其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想象的。
第二, 抒情幻想。抒情幻想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来表现一些抽象的概念,作者通过抒情的幻想,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形象,以此描绘人物,抒发感情。如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一文。
第三, 由此及彼的联想。这种想象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作品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彼和此之间要有某种必然联系,在本质上是相连的;二是和政论相结合,带有强烈的辩论性。如《大雁情》一文。
(三)报告文学中议论的作用
报告文学其战斗性、鼓动性不仅仅反映在作者从生活中选取尖锐的题材,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而且还体现在它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上。作者往往在形象的描绘客观事物的同时,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发表议论,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那么,报告文学中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具有揭示本质,帮助读者认识事物意义的作用。
第二,具有直抒胸臆,表明作者对事物态度的作用;
第三, 具有点明题意,阐发作品主题的作用;
第四, 具有开拓视野,深化作品思想的作用;
第五, 具有穿针引线,串联衔接整个作品的作用。
(四)报告文学中对议论的要求
事实、形象和议论之间,既有它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一面,问题就在于作者是否选用得正确与否,倘若作品的议论与形象的内涵无关,作品自然会显得累赘多余,但如果作品的议论是发自形象的内部,那么就扩大了作品形象的含义,使事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报告文学对议论是有一定要求的,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议论要深刻。报告文学中的议论,往往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它是作者对社会本质的透视,对人生道路的洞察灼见,是生活激流中淘洗出来的金子,是作品主题思想的结晶,它帮助读者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因此,报告文学议论,一定要深刻,这样才能揭示本质。
第二, 议论要精练。报告文学的议论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不在议论长短,而在于精。报告文学的议论不像论文那样在提出论点后要展开论证,而往往就所描述的事实做出论断。
第三, 议论要有浓情。报告文学的议论应该以情动人。它是作者思想感情撞击时迸发出来的火花,也是作者强烈爱憎的主观陈述,它往往是作者在叙述事实时,为它所感动,其感情不能自抑而发出的,所以带有浓厚的抒情性。
第四, 议论要结合具体形象。报告文学的议论是文艺性的议论,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因此,它所做的论断,往往带有形象性,是形象化的议论。这样可以使读者容易领悟作品的论断,同时又能使读者在议论中获得较高的艺术享受,使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者在议论中,最好要借助形象发议论,议论不能脱离形象,两者只有水乳交融,才能使读者得到较高的艺术享受。
第五, 议论要在关键时刻出现。报告文学中的议论应该出现在叙事写人的高潮地方,作者写到这里,感情再也不能抑制,情不自禁的站出来议论。同时读者读到这里,感情也非常激动,读者看到了作者替自己说出了心理话,因此,读者会拍案叫绝。所以,报告文学的议论一定要出现在作品的节骨眼上,绝不能随便滥用,如果读者的感情还没有诱发,作者用了,就不可能引起共鸣,达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
篇8:报告文学应该怎么写
(1)报告文学的分类
报告文学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写人的报告文学,一类是写事的报告文学。写人的报告文学要以写人物为主,通过写人来写事,它或者是写一个人的一生,如苏方学的《日魂——王淦昌教授,一个杰出的中国人》,或者是写人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如胡思升的《“修氏理论”和它的女主人》,或者只写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片断,如翟禹钟等写的《彭大将军回故乡》等。写事情为主的报告文学是通过写事来写人,它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事件为中心,表现该事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让人们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有的是写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重大事件,如尹卫星的《千秋胜负》,写的就是第十一届亚运会大赛上中华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事;也有的写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通过揭露丑恶,鞭挞黑暗,来弘扬社会正气,让人们辨别美丑善恶,如魏延亨等写的《东北三省赌风透视》即属此类。
(2)报告文学的特点
①时代性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鼓手。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是时代精神的闪光,是时代风貌的写照,是时代主旋律的艺术体现。如赵冬苓写的报告文学《走近孔繁森》就是通过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品鼓励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都应当在精神上走近孔繁森。“孔繁森精神”成了时代的最强音。
②新闻性
报告文学新闻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题材要新,作者写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二是事实要真,它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三是反映要快,要讲求时效性。
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被称作“艺术文告”,这是因为除了在内容上不允许虚构以外,在写法上报告文学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和技巧。正因为这样,许多诗人、小说家都加盟报告文学,写出了许多文学味极浓的报告文学。如诗人徐迟就长于运用诗歌创作中书写意境和展开丰富想像等手法来写报告文学,使自己的报告文学充满诗情画意。黄宗英则善于用电影分镜头手法,加强作品的节奏感和立体感。理由的报告文学注意将戏剧中的悬念手法运用到报告文学中,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而茹志鹃、柯岩的报告文学作品中那细腻的描绘,散文般抒情的笔调,清泉般明丽朴实的语言,使作品意态纷呈,别有风味。
④政论性
报告文学是“战斗的轻骑”、“时代的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深刻的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根本标志。譬如《走近孔繁森》中的结束语:我们也许永远做不到像孔繁森一样活着,但是通过孔繁森,我们知道了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怎样活着,我们可以努力地走近孔繁森。我想,这就是孔繁森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当然,报告文学的议论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架空式的说理,而是建立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之上的,其思想意义和政治倾向性要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选择典型的题材
写报告文学首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题材。而报告文学应该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有社会人生价值的题材。作者应站在时代的前沿,选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生活题材。当然,题材有大小之分,大的题材可以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而小的题材如果能进行深入地艺术发掘,同样能以小见大,表现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所以,一篇报告文学价值的大小,并不在于所选题材的大小,而在于作者如何去表现它。不过,无论是大的题材,还是小的题材,都必须是典型的题材,有积极意义的题材。作为报告文学的作者,应当记住鲁迅的话,做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②捕捉典型细节
真实、深刻、新颖、富有特征的细节,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因而,写报告文学一定要注意捕捉生活细节,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作者应该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特别是对所写的对象,更要作精细的观察和了解,从细节上把握其个性和特征。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栩栩如生,真切感人。
③精心设计艺术结构
报告文学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仍然要讲究艺术结构的完善和精美。一篇报告文学用什么样的艺术结构,往往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定。一般说来,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纵贯式,即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时,就是运用的这种结构方式。
二是横断式,即把一个人的生平或一件事情的过程横向切断,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加以艺术的表现。
三是集锦式,即将表现对象身上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几件事件集中起来,组成集锦式的结构形式。如柯岩写的报告文学《船长》就是用的这种结构。作品选用了船长贝汉廷经历中的8个生活片断,然后用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人公责任感把它们编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彼此联系的集锦式艺术整体。
篇9: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
各种类型的散文作品的蓬勃发展,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急遽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给作家的刺激和感触特别频繁和直接,“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注: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由于杂文适合于短兵相接的战斗需要,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便于“对有害的事物,立即给以反响或抗争”(注: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这种文学形式在“左联”的提倡和鲁迅的鼓励支持下,冲破了反动政权的迫害与帮闲文人的“围剿”,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有了比较强烈的抗日要求,一向以保守出名的《申报》也实行改革,开始接受进步作家的稿子。以鲁迅为首的不少左翼作者,相率为它的副刊《自由谈》写作千字左右的短文。其它报纸继起仿效。《太白》、《新语林》、《芒种》、《杂文》(后改名《质文》)等期刊接着出版,都以登载这样的短文为主。它们或者叫做小品,或者称为杂感,题材广泛开阔,形式多样灵活,春兰秋菊,各极其妍,在三十年代上半期形成了一种蓬蓬勃勃的局面。由于杂文在文坛上风行,登载杂文的刊物众多,以致有人把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三四年,分别称为“小品文年”和“杂志年(指专登小品杂感的小刊物)。
本时期的杂文作者,除鲁迅外,应当提到的是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初,瞿秋白以杂文为武器对旧社会进行斗争。无论社会批评或文艺杂感,都反映出他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突出的敏感。《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等文对新军阀统治进行了有力的挞伐。他联系世界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死亡,说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已经没有什么“真本事”,他们只能靠“特殊本事”--赌、打、骗、吓、抵赖、罚咒等“流氓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揭露了中国的“财神”们(地主、资本家)在其主子--外国“大财神”的指使下进行内战、屠杀人民的罪行。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深的时候,瞿秋白的《拉块司令》、《苦闷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经》等文,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戳穿了他们的无耻欺骗伎俩。他抓住敌人言行之间的矛盾,把他们不能见人的“后台戏搬到前台来演”,使他们对外屈膝求降、对内残酷镇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瞿秋白也把他的笔锋指向那些参加反革命文化“围剿”以配合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各种反动文艺流派,揭穿了他们的丑恶嘴脸:《王道诗话》指出“新月派”高唱的“人权”其实是在粉饰反动政府的统治权;《出卖灵魂的秘诀》指出胡适向日本帝国主义者“上条陈”,主张“征服中华民族的心”,正是他“出卖灵魂的唯一秘决”;他画出了“新月派”诗人的猫样的嘴脸(《猫样的诗人》)和“民族主义文学家”的法西期面貌(《狗样的英雄》);他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掩盖其反动本质的“自由人”不过是一种“皮红”而“肉白”的“红萝卜”,提醒人们多加警惕(《红萝卜》)。瞿秋白的这些文章,有时带有某种“左”的情绪,但它们大多剥露了敌人的反动本质,倾注了愤怒和憎恶的感情,犀利泼剌,是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
除了以猛烈的火力扫射旧的世界之外,瞿秋白还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颂“中国真正群众的彻底的新英雄”,呼唤着新世界的诞生。《一种云》、《暴风雨之前》、《〈铁流〉在巴黎》等,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在阴云密布的中国,他号召群众“自己去做雷公公电闪娘娘”,用“惊天动地的霹雳”打开层层的“乌云”,创造“光华灿烂的宇宙”。这类文章为数不多,却是当时一般杂文中少有的新的主题。瞿秋白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对一些上层人物言行的白描,运用恰当而富有概括性的比喻,创造出某种社会典型。他有时也用象征的手法来把他所要说明的问题形象化(例如《一种云》),有时又通过对社会习俗的描绘来引起人们的联想(例如《民族的灵魂》)。他适应文章内容的特点和战斗的需要,采用政论、短评、随感录、书评、抒情散文、杂剧、短曲、寓言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战斗,都能写得深入浅,明白晓畅。瞿秋白的杂文在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左联”时期,茅盾、郁达夫、陈望着、阿英(钱杏村)等作家,也都在从事小说创作或文艺批评的同时,运用杂文的形式进行了战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鲁迅的影响下,青年作者大量涌现,各各以杂文为武器,或则抨击政治的黑暗,或则揭露社会的矛盾,或则针砭时事,或则漫谈文艺,内容广泛,风格各殊,然而莫不短小精悍,锋利有力,表现了虎虎的生气。徐懋庸(1910-1977)写了《不惊人集》、《打杂集》等,批评时事,泼剌有力,写来从容自如,不事雕砌,鲁迅为他的《打杂集》撰写序文,在文坛有较大影响。唐涛的《推背集》、《海天集》等杂文,揭发时弊、抗争现实,时复带着散文笔调,含有抒情气氛,在艺术风格上受有鲁迅的影响。徐诗荃得到鲁迅的帮助,变换多种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不少反抗束缚、批评时政的短评,题材广泛,笔致娴熟。此外如聂绀弩的酣畅淋漓,周林斋的严谨缜密,柯灵的潇洒清丽,各具特点,自成一格。王任叔(巴人)著有《常识以下》,夏征农著有《野火集》,都是于小说、评论之余兼写杂文的作家。还有陈子展的考证,孔另境的随笔,也为读者所欢迎。这些文章的出现,正如鲁迅所说:“第一是使中国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注:《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三十年代的抒情散文创作,较“五四”时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二十年代步入文坛的老作家继续撰写,本时期涌现的一些新作家,也在创作小说、诗歌、戏剧的同时,写了大量抒情散文,并且还出现了以创作抒情散文为主的作家。他们或则揭露丑恶的黑暗现实,或则赞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或则描绘祖国或世界的壮丽山河,或则抒写个人的胸臆,使这类散文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
何其芳(1912-1977)和李广田(1906-1968),是这类散文的代表作家。他们与卞之琳合出过诗集《汉园集》,因而有“汉园三诗人”之称。那些诗作,从个人忧悒情怀的歌唱里显示对现实的不满,并注意诗的意境的优美与完整。何其芳的诗以清新柔婉见长;李广田的诗比较朴质浑厚;卞之琳则注重想象的微妙和表现的经济,有些诗比较晦涩难懂。何其芳和李广田后来都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散文的写作。
《画梦录》是何其芳苦心经营之作,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一九三七年,该书与曹禺的《日出》、芦焚的《谷》一起,获得《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奖金评选委员会认为:“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肯定的正是它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新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作者“喜欢想象着一些辽远的东西。一些不存在的人物。和许多在人类的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国土。”(注:《画梦录》代序:《扇上的烟云》)《画梦录》和随后的《刻意集》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丑恶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寂寞、哀愁、徘徊与探索的感情,带有梦幻与憧憬的色彩。何其芳善于使用浓丽精致的语言,优美新奇的比喻,写出具有诗意的散文。作者说:“我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我心灵里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注:《刻意集梦中的道路》)而那些“颜色”和“图案”,也确实成为他的散文中首先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部分。他当时的艺术方法带有曾经流行于西欧的印象主义的明显影响。写作较迟的《还乡杂记》,说明作者经过生活鞭子的打击,开始从幻想转向了现实世界。他通过自己的见闻和回忆,描写家乡四川一角的悲惨景角。“这在地理上被称为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的统治,无声的倾向灭亡。”(《树阴下的默想》)《还乡杂记》是何其芳的思想和创作一个新的起点,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情感粗起来了,它们和《画梦录》中那些雕饰幻想的东西是多么不同啊。”(注:《还乡杂记》代序:《我和散文》)这时,代替了原先好种“颜色”和“图案”,打动读者的已经是作家对于黑暗现实的谴责和鞭挞了。
李广田著有《画廊集》、《银狐集》,他大多“写了一些在旧社会受折磨和没有出路的人”(注:《〈散文三十篇〉序》)。我们从中看到处处受人欺侮和捉弄的问渠君,因曾谈起过“关于革命的意见”,而终于“送掉了性命”(《记问渠君》);满身驮负重载的老渡船,在各种屈辱中渡过自己的人生历程(《老渡船》);在山涧采花出卖的哑巴,为了生活,并不因为父兄都死亡山涧而不断承父兄的事业,仍需把自己的生命挂在万丈高崖之上(《山之子》)。作者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注:《〈画廊集〉题记》)这使他以很多笔墨描写故乡山东的风物和自己早年的生活,并在字里行间蕴藏着真挚的爱憎。作者长于刻划人物,笔下一些平凡其至卑微的人物,都有个性的特征。文风自然浑厚,于亲切中略带忧郁。和何其芳一样,他的创作趋势,“渐渐地由主观抒写变向客观的描写一方面”(注:《〈银狐集〉题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的日益困苦,把他们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卷进了斗争的漩涡。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又为他们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以写作抒情散文著称的,还有陆蠡(?-1942)和丽尼等人。陆蠡在抗战前写有《海星》、《竹刀》二集,文字清新委宛,对不合理的旧世界时时提出直接的控诉。《水碓》(《海星》)一文描叙被水碓捣成肉酱的童养媳的悲惨故事;《哑子》(《海星》)勾画了一个“天生的不具者”,一个受人剥削、践踏而诉告无门的劳动者的遭际;在愤激的语调里,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正直心灵。一九四∧瓿霭娴摹肚袈碳恰罚写在“异族的侵凌,祖国蒙极大的耻辱”(《池影》)的时候,而作者那时又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字里行间更是洋溢着“寂寞”和“激怒”的感情。文笔朴素,而清婉动人。陆蠡于一九四二年被日本法西斯强盗杀害。丽尼的散文集《黄昏之献》、《鹰之歌》、《白夜》,抒发了阴暗的时代给作者带来的苦闷,其中充满了“个人的眼泪,与向着虚空的愤恨”(注:《〈黄昏之献〉后记》),于低徊忧悒的笔调中回荡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如《鹰之歌》等篇),文字清丽,但缺乏具体描绘,有时不免给人以空泛与雕砌之感。
这一时期发表散文较多的另一位作家,是丰子恺(1898-1875)。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何其芳等人的作品受有较明显的外来影响,丰子恺的散文则更多的继承了我国传统散文的一些长处。他在一九三一年出版了《缘缘堂随笔》,以后又有《缘缘堂再笔》和《车厢社会》等问世。他的早期散文,或则赞美儿童的天真和歌颂人格的完整,想“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缘缘堂随笔从孩子得到的启示》);或则怅叹宇宙的无穷和时光的流逝,将“宇宙间人的生灭”比作“犹如大海中的波涛的起伏”(《缘缘堂随笔阿难》)。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对虚伪骄矜的社会风习的不满,状物写神,娓娓动听,但又往往只能引导读者避开现实,在幻想的空中楼阁中暂时忘却身边的尘垢和荆棘。稍后的散文具有较多的社会内容,描画了一些可喜可悲的人物和事件,如《三娘娘》(《车厢社会》)一篇,对城市底层人民艰苦的劳动生活寄寓了深厚的同情。于朴实平淡之中,写出一些耐人咀嚼的情景和事件,是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报告文学是在我国人民抗日救亡斗争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不同于杂感的偏于说理,也不同于散文的侧重抒情,它是文艺性的记事,用对事件的描述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它以素描的手段将剧变中的社会生活迅速展示在读者面前,有助于人们及时认识现实。
“左联”对报告文学大力提倡。在一九三∧臧嗽隆白罅”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和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提出了参考和采用“西欧的报告文学”形式“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的任务。“九一八”后,在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短小的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报告性作品,《文艺新闻》刊载了《给在厂的兄弟--关于工厂通讯的任务与内容》、《报告文学论》等提倡和介绍报告文学的文章。《北斗》上也发表了有关报告文学理论的译文。这可以说是我国报告文学的萌芽时期。“一二八”战争发生,很多进步作家到前线去,写了不少反映战争情况的报告,刊载于《烽火》(《文艺新闻》战时特刊)和《北斗》等杂志上,执笔者有郑伯奇、适夷等和一些业余的文艺青年。还有一些报导收在《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一九三二年四月出版)一书里。随着反帝运动的开展,报告文学与“文艺通讯员运动”结合,作者和题材范围更加扩大,参加写作的有工人、农民、兵士、学生、店员;人民大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灾难和反抗成了描写的主要内容。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活的记录》一书,就是各地较好的报告文学作品的选辑。在本时期最后两年内,由于抗日运动的高涨和“国防文学”的倡导,加之捷克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秘密的中国》和墨西哥人爱密勒《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中译本先后发表,进一步促进了报告文学的发展。一九三六年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和稍后由梅雨主编的《上海的一日》,所收辑的文章都是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写成的。茅盾在《中国的一日》的《序》里指出:“在这丑恶与圣洁,光明与黑暗交织着的‘横断面’上,我们看出了乐观,看出了希望,看出了人民大众的觉醒;因为一面固然是荒淫与无耻,然而又一面是严肃的工作!”这些作品,确实相当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
本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优秀的作品。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包身工》(注:载《光明》半月刊创刊号)发表。这是一篇真实地反映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工们的非人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这里“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烂熟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务着的十五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作者着重地描写了其中一个外号“芦柴棒”的青年女工惨绝人寰的遭遇,有力地控诉了日本资本家及其帮凶--工头们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还警告喝血自肥的殖民主义者要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预言黑暗的日子必将消逝,“黎明的到来还是没法可推拒的”。这篇作品是经过社会调查写出的,因为题材的现实性,作家的笔端又饱含着愤怒的感情,所以能在生动具体的描画里唤起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烈仇恨。
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以辛辣的讽刺和浓郁的抒情笔调,逼真地写出了山西反动统治者在“防共”措施下所造成的“流言所播,草木皆兵”的情景。人们在春天里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周围布满了“恐怖的氛围”。作品对反动军阀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也是本时期一篇较好的报告文学。它同《包身工》一样,克服了过去报告文学只偏重于报导事实而不注意艺术加工的缺点,标志着我国年轻的报告文学的显著进步。报告文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更大的发展。
[杂文、散文和报告文学]
篇10: 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是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题材。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将报告文学称为它是介于调查报告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是有其题材和资料来说的。大家明白,新闻讲究时效,报告文学也要求务必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以配合当前的现实斗争,它和新闻通讯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递给读者。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及时向读者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前方战士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战斗信息,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文学的轻骑兵”。同时,报告文学新闻性除了表此刻“快”上之外,还表此刻“真”上。小说创造人物时,能够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拼凑起来的主角”,但报告文学不能,它所写的人物务必是生活中实有的,有通讯地址的,它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拼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报告文学。
第二,文学性。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够对生活作简单的摹写,或允许粗制滥造,它就应具有文学性,寓报告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却能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透过精心选材、剪裁、提炼主题,合理布局,并运用人物刻划、景物描述、气氛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再现事件。做到既具体,又形象,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活生生的反映出来,使读者受到教育和感染。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除了形象性外,还体此刻它的艺术构思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艺术构思的任务就是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描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来。同时报告文学对语言的要求更形象,更个性化,更富于感情色彩,作者务必对真人真事所包含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概括,使它既真实又富有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道”,它是服务于当前的形势,这就对其题材的选取和主题的提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报告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热情歌颂新事物的诞生,以促使它迅速成长、壮大,也能够看到作者无情地鞭挞旧事物,以加速它的灭亡。作者的这种鲜明的战斗风格,使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另外,报告文学的作者,本身就是报告员,根据报告的资料,作者能够随时发表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可在务必的场合报告出自己的认识同读者进行交流,或者把作者自己受到的情绪感染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这样,就使报告文学带上了强烈的政论性。
总之,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革命的政治资料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辨证统一。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有机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好报告文学。
篇11: 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能够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述、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能够采取的文学手段。
(二)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能够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之后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能够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贴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
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好处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篇12: 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资料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述,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证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
★ 报告与请示
★ 报告和请示的区别
★ 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 比较文学试题
【报告文学(集锦12篇)】相关文章:
文学批评写作范文2022-11-13
审计报告查询2022-08-18
文学社学期活动计划2022-09-15
浅谈汉语言文学与人的修养2023-01-16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2022-07-21
大学文学社工作报告2024-01-12
文学社度工作调整计划2022-10-06
文学场与澳门文学批评话语介绍2022-11-27
用文学理论分析作品2023-03-19
文学社活动计划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