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答案(共11篇)由网友“维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记承天寺夜游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 (3)相与..步于庭中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用原文填空。(4分)
(1)“欣然起行”的原因是:
(2)张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表现在:
21.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怀,联系我们学过的其他古文,说说你对古代文人这种情怀的认识。(4分)
答案:
18. (1)考虑、想到(2)于是、就(3)共同、一起
19. (1)月光照进屋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户外。(2)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如我们两个啊。
20. (1)月色入户;(2)怀民亦未寝。
21.提示:古代文人常常以物喜以己悲。联系略。
篇2: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3分)
能表现友情的.句子:(1) (2)
理由:
答案:
1.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篇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一、做客联想吧
《记承天寺夜游》同样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它与《答谢中书书》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写的是月夜小景,那么,你能否再想出一句写月下景色的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速配(连线搭配加粗字词的正确释义)
欣然起行 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 共同,一起
遂至承天寺 高兴的样子
怀民亦未寝 于是
相与步于中庭 入睡
三、来,做个小翻译(加油干!)
①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四、试以作者的感情来体会和解答下列问题(你能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2、填补原文空白语句。
3、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二、
三、①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②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
四、1、东坡志林 苏轼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3、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篇4: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2.小题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
参考答案:
1.(1).共同、一起 。(2).形容水的澄澈 。
试题分析:“相”“与”是复合义,都是“一起”的意思。“空”为“清澈而无杂物”,有“透”的意思,明为“亮”。
2.(1).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2).只不过少了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试题分析:“念”为古今异义,古义为“想”,“乐”当动词,意为“同乐”;“但”也是古今异义,古义为“只”。第二句是倒装句,应为“如吾两人闲人者”。
3. 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多种情感。
试题分析:“闲人”有“赋闲之人”的意思,而不是清闲的意思,“赋闲”多指不得志,怀才不遇,废业在家,无职无位。从“闲人”一词不难理解作者的心境。
篇5:《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念:____________
②但:____________
2.“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相似点是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__________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__________之人的不满。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B
3.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4.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篇6:《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一】1、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盖/竹柏影也
3、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4、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三】1、高兴地 。想 。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篇7: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参考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答案: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篇8:《记承天寺夜游》课堂练习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练习及答案
【课时速达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2.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选D。A项停顿应在“遂”后;B项“步”后无停顿;C项停顿应在“人”后。
4.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________,本文三段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澄澈透明 记叙 描写 抒情
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无与乐者 (思念)
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D.盖竹柏影也 (表推测)
【解析】选A。“念”的意思是“想”。
6.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境界。
答案:庭下……竹柏影也 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念无与乐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1)(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2)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近于流放的境况下所写。请你认真品读,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联系当时的背景、作者的处境作答。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
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颇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延伸提能力】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
(3)明年春,水落 ______________
(4)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同,共同 (2)只 (3)第二年 (4)早晨
10.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中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这些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遇到)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及“怀民亦未寝”两句,体现了作者在贬官黄州期间朋友甚少,惟张怀民与自己心境相同,可以同乐。
B.【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作者以丰富的想像,虚写夏夜月光,于平常事物中味常人不能味之情趣。
C.【乙】文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D.从【乙】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解析】选C。【乙】文主要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未具体描写其特点。
12.你如何理解【甲】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闲情雅趣的人(表现了作者醉心自然之趣,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②怀才不用的人(仕途失意的落寞)。
篇9:《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篇10: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月色入户: 。
⑵念无与为乐者: 。
⑶遂至承天寺: 。
⑷怀民亦未寝: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填空。(5分)
⑴本文描写景色的句子主要是第 句,此处描写的景色可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其特点。(3分)⑵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 的心境。(2分)
(小题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⑴门 ⑵考虑、想到 ⑶于是(就) ⑷睡觉
(小题1)⑴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小题1)⑴ ④ (2分) 示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1分) 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1分) 旷达(豁达、乐观;贬谪悲凉、人生感慨、赏月喜悦、漫步悠闲。) (1分)
(小题1)示例:不是(1分),①这里的“闲”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内心郁闷、自嘲自解的心态)(1分) 是(1分),他具有闲情逸致的心态(1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第4句的内容来概括景色的特点,根据第5句的内容来分析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心境。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内容来理解即可。
篇11:《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解: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廷 步: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着重号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的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脱掉(2)散步
2.院子被明月照得就像一池清水,明净空阔,还好像长满了纵横交错的水草,这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两个句子都表现出二人的默契。
4.“略”。要点: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失意和对当局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与答案2024-01-08
记承天寺夜游试题2023-08-18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2022-12-13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2022-04-30
《世说新语》《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2022-06-05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2023-06-14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2022-09-11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2023-04-26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02-11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