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周转率(精选7篇)由网友“davo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付职工薪酬周转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应付职工薪酬周转率
作为北京市统计系统的一名执法人员,笔者在今年的执法检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在“应付职工薪酬”指标上出现了问题。例如:某商业企业该指标上报数与检查数相差1338千元,差错率为24.7%;某建筑业企业该指标上报数与检查数相差1497千元,差错率为23%;某服务业企业该指标上报数与检查数相差2116千元,差错率为17.2%;某工业企业该指标上报数与检查数相差1790千元,差错率为10.5%??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都在这个指标上“栽跟头”呢?在此,笔者特别想提示企业的统计人员们,“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看似容易,填报起来却不简单。下面笔者将通过四个方面对这个指标的填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牢记“应付职工薪酬”所含内容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细心的统计人员会发现,以前年度有个指标叫“应付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看似差不多,都与工资报酬有关。“应付职工薪酬”是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而增加的指标,与被取消的“应付工资总额”指标相比,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旧会计准则的科目,一个是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二者涵盖的内容不同。如果不仔细研读指标解释,特别是对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统计人员会直接将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填报在此,那么这样填报,问题出在哪儿呢?
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是准确填报的前提。先让我们看一下“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解释: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请注意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都包括在内。执行20《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通过上述指标解释可以看出,统计人员直接填报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包括的内容不全。
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惯性思维要不得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应包括财务账中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还要包括成本、费用科目中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借方发生额。
对于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多数会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和不认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每年的指标都差不多,上年就是用应付工资的贷方数填报该指标,今年一定也是如此,殊不知,统计报表制度已经进行了调整,上年如此今年未必还如此。因为不认真,填报报表前不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直接在报表平台上录入数据,不提前在草表上试填数据,经过审核后再上报。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认真参加每年的统计年定报布置会,要特别关注制度的变化。
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切莫大意
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的含义和口径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是一致的。
对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有部分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也是不认真。企业虽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内容都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统计人员如果不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照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发生额,表面上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包括的内容就少了一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要求: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未按规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该科目下的所有内容,如未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指标解释包括的内容,从成本、费用中摘取相关项目计入该指标。
三种填报方式:不重不漏是关键
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对该指标的填报方式包含在以下三种情况之列:第一,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且其中包括的项目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将其贷方累计发生额作为填报依据。第二,不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设置“应付工资”科目,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集,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第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该科目只核算工资,未包括其他内容,或者未包括外方员工的人力成本,要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都要注意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计入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数据要统计,未计入但符合上述内容的也要统计;数据出自什么会计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重不漏,只要在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之外还有属于上述内容的项目,就要统计进来。
[应付职工薪酬周转率]
篇2:应付职工薪酬包含
1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版《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财会[]8号),并规定自20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同时废止。
新旧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准则首次提出了离职后福利的概念。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1)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新准则,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需在“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中核算,而原准则下是在“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中核算。
(2)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社会统筹外补充退休金。旧准则没有对此项业务做明确的处理规定,而在新准则中规范了处理方法。设定受益计划的实施比较麻烦,可能需要精算师确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精算师精算的结果计算确定企业每期的年金费用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确认和列报。这一变动可能会对很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新准则相比于旧准则的主要变动之处还有:
(1)对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做了更全面的阐述;
(2)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定义和处理方法由指南和讲解移入准则正文;
(3)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和核算方法。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符合提存条件的,适用设定提存计划的准则规定,否则按设定受益计划的规定处理。
[应付职工薪酬包含]
篇3:应付职工薪酬年末余额
贷:银行存款 18900元
然而,在2月份的时候有员工辞职,所以计提2月份工资时也就减少了,此时作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7000元
篇4: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科目,
贷方登记按职工工作岗位当期计提的应付的职工福利增加数,
借方登记当期已支付的职工福利,期末应没有余额。
2、应付福利费的核算内容
会计核算依据:
会计财企[]242号
税前扣除依据:
国税函[2009]3号
企便函[2009]33号
2、应付福利费的会计核算内容
财企[2009]242号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医、食、住、行” 四大类:
1)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
2)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
3)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职工福利费里会出现餐饮业发票,这应当准扣,不能就全认为是业务招待费
*统一供应午餐支出是实物支出,纳个人所得税时不计入工资,发放的现金补贴就要计入工资纳个税了.
4)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
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5)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6)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7)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上述三项也不纳个税.
8)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以实物形式发生的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以货币按月按标准发放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扣除一定标准后应纳个税;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计算个税。
3、企业应付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1)企业当期发生职工福利费但以前年度职工福利费有余额的,应先冲减以前年度余额:
借:应付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库存商品(将企业资产用于职工福利)
注意:一定要查明福利费动用的用途,改变用途的纳税调增
2)企业将职工福利费余额直接转到利润账户或其他用途的
借:应付福利费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银行存款(业务招待等纳税应调增的支出)
纳税调增
3)企业当期发生的福利费,期初无余额的,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确认职工福利时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篇5:应付职工薪酬如何核算
设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本账户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非货币性福利按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篇6: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②计提五险一金:
借:管理费用 930(*46.5%)
营业费用1395(3000*46.5%)
生产成本23250(50000*46.5%)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19250(55000*35%)
-住房公积金4400(55000*8%)
-工会经费1100(55000*2%)
-职工教育经费825(55000*1.5%)
③实际支付上述五险一金两费时,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作如下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二)没有规定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企业应该根据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数,应该补提;实际发生额大于预计数,应冲回。
(三)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选择恰当的折现率,按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折现前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不折现。
(四)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例2:好老婆厨具公司有职工22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销售人员10人,管理人员10人。3月将自产的电磁炉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电磁炉每台成本700元,含税售价1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200000(200*1000)
销售费用 10000(10*1000)
管理费用10000(10*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754.7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45.28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4000(700*220)
贷:库存商品 154000
(五)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车辆等资产提供给职工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其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例:鑫鑫公司为2名副总每人提供一辆奥迪轿车免费使用,每辆车的月折旧额为6000元;另为其每人提供一套公司自有住房免费使用,每套住房的月折旧额为5000元;由于公司没有宿舍,于是租用了一栋宿舍楼为生产工人休息使用,月租金30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22000(6000*2+5000*2)
制造费用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2000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
贷:累计折旧 2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3、辞退福利
(一)概念: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确认为辞退福利,并计入当期损益: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二)具体包括两种情况:①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职工没有选择的权利。②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或继续在职。
(三)确认与计量:符合确认条件的辞退福利,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为职工薪酬。
①职工无选择权的辞退计划,根据辞退计划规定的数量和标准,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②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建议,要合理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数量和辞退补偿标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计提职工薪酬。
③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应选择合理的折现率,用折现后的金额计量。
计提时: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4、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计提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计提时:借: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篇7:长期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明确了职工范围,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充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非货币性福利特定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计量,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整合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薪酬,对企业报表将产生重大影响。
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本次职工薪酬准则的更新也是紧随国际会计准则的大趋势,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体系趋同的方向。新修订的准则有六大亮点。
◆明确了职工范围。除了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外,职工范围还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此外,针对此前颇具争议的劳务派遣问题,新准则明确了那些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都属于职工的范畴,而不管其是否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由其正式任命,这样的情况涵盖了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充实了“离职后福利”内容。这是新准则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并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原职工薪酬准则中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便属于离职后福利中的设定提存计划范畴。
原准则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应按国家规定,借记“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账户。
新准则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等,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账户。
◆非货币性福利计量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这主要是解决原准则中非货币性福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并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例1.某公司为化妆品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人,其中生产工人170人,行政管理人员30人。本月以每套成本为200元的化妆品发放职工元旦福利,市场售价为每套300元,增值税率17%。
借:生产成本 59670
管理费用 1053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02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70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
◆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在常见的3类职工薪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有助于囊括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以完整规范与职工薪酬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
◆整合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薪酬。这些薪酬规定以前分布在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这次借新准则颁布之际,登堂入室新准则体系。
例2.惠民公司2014年10月有2名销售人员放弃15天的婚假,假设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200元,月工资为6000元。
①假设该公司未实行非累积带薪缺勤货币补偿制度,会计处理为:
借:销售费用 1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②假设该公司实行非累积带薪缺勤货币补偿制度,补偿金额为放弃带薪休假期间平均日工资的2倍,会计处理为:
借:销售费用 2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应付职工薪酬――非累计带薪休假 12000(2×15×200×2)
实际补偿时一般随工资同时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2000
应付职工薪酬――非累计带薪休假 12000
贷:库存现金 24000
例3.2014年10月1日,A企业集团主业改造、辅业分流过程,拟解除与一部分职工的劳动关系,因此一次性支付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但未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共计金额1000000元。
借:管理费用 1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000000
例4.续上例,2014年12月31日,A企业集团支付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修订后将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新修订准则对实务的最大影响可能体现在:以前准则没有明确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在实务中仅在国有企业改制等特定情况下,按照财务和国资管理方面的规定对统筹外离退休福利等予以预提,并未建立起确认此类职工福利的常态化机制。现在新准则将这些内容纳入,也就是建立了确认和计量这些事项的常态化机制,因此原先很多没有予以确认和计量的表外职工福利负债将纳入表内,对不少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报表将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根据《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规定,在预计负债核算的一些人员费用需要转移至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其中离退休人员的费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核算,内退人员的费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进行核算。同时对于精算利得或损失变动,属于离退休人员的部分记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属于内退人员的部分记入“当期损益”。以上账户的变动,将会影响报表的主要指标分析。
[长期应付职工薪酬]
★ 初级会计实务试题

【应付职工薪酬周转率(精选7篇)】相关文章:
财务年度决算报告模版2022-04-29
会计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带答案2023-11-01
公司财务的规章制度2022-11-24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2023-04-28
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预习要点2022-04-30
新准则会计科目应交税费2023-10-04
财务报告附注范文2023-07-17
财务决算报告包括哪些内容2023-01-18
银行年度财务决算报告范文2022-12-18
新旧准则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对比探讨论文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