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教材电子版((共8篇))由网友“木木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英语教材电子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人教版英语)
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来,初中的英语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变化,除了知识的加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交际互动等活动,这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不少的学习的障碍。就多年的教与学,我想对现阶段的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教材特点。
1.教材认真贯彻了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思想情感教育,着眼于提高民族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2.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比较好地处理了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以及获得技能与运用技能之间的关系。语言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技能,是交际工具。语言应在用中教,用中学,学中用。教科书按语言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虽然学得少一些,但学生能积极地运用。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明显提高,打破了过去不能讲英语的哑巴局面。
3.教材内容切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适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征。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复现率高;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启发思维,培养观察、分析、判断、想象等能力。教师觉得内容好,爱教;学生有兴趣,爱学。
4.教材“配套成龙”,方便教学。教材系列化利教利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要求都有一定的弹性。有了视听教材的配合使人感到身在祖国,照样能看到、听到、学到地道的英语。教师使用教学用书,对教什么,怎么教,解决什么问题,教学方法、步骤都比较清楚,而且还可以学习教学用语。有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教了这本教科书才体会到自己是英语教师,学生也真正在学英语了。
5.具有改革精神的教材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改革。新教材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因此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一些教学方法,例如,语言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教师需要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进行四项技能的全面训练;增加口试和听力测验,促进了外语测试方法的改革,等等。许多教师说,使用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必须要加强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二、教材理念
1.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功能法主张以交际功能为主要线索安排教学,同时考虑意念、情景、话题、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语体等。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3.教学过程交际化。功能法把外语教学过程变成言语交际的过程,在适当的语言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使得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愉快,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4.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特别是真实的语言材料允许他们反复使用语言,经过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中继语言阶段,逐步做到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5.功能法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单独一本教科书已难以全面反映语言的功能,需要用教学包,其中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辅助读物,以及录音、录像、幻灯、图片等视听材料
三、教材发现
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肯定教材的同时,对教材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如:内容有偏多的现象,生词率高。由于教材体现的语言能力较高,要求又不分层次,学生学得吃力,兴趣不易保持。课文的教学很难和考试融合。听力训练和考试的听力题型也有所偏差。用英语写的教学用书对教师提供的帮助不够等。
篇2:关于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
1月20日,我们就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了三所高中的四位高一英语教师(三位在省一级重点中学任教,一位在省二级重点中学任教),他们的反应如下:
教师一
新教材成功之处:
1.话题内容广泛,且贴近现实生活,高一模块(1)和(2)共有10个单元;分别为:Friendship,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ravel journal ,Earthquake, Nelson Mandela, Cultural Relics, The Olympic Games, Computers, Wildlife protection ,Music.很有时代气息,例如:Computers 和Music这两单元,对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主题,学生往往比较投入,上课效果也较好。
2.每个单元都有相对应的情感目标和德育渗透。例如:Cultural Relics Wildlife protection涉及到保护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Nelson Mandela 则教育学生如何做个受人尊敬的人。
3.Warming up Pre-reading 内容丰富,多以开放型问题为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同时也给了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学习时更有主动权。例如:模块1 第五单元在Warming up中就有这样的问题“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在 Pre-reading 中又有“Which of them are great men and which are just important men ?” 不同的同学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回答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往往这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4.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反复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对单词的英语释义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语法项目相对集中,模块1和2 用了四个单元来练习定语从句,而且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容易接受。
5.单元中的听、说、读、写都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功能为主线,并在Using language 和Workbook 中都让学生得以锻炼。
不足之处
1.每单元词汇量过大。以模块2第三单元为例,单词表中就有36个单词(不带三角符号)和12 个词组,且单词较长,学生记忆的确有困难。
2.阅读后的Comprehending内容不是十分与文章内容对应。例如:模块1第一单元Page3 Exercise 2No.5,我们不能从已有的材料中得出答案。模块1第三单元Page 19
Exercise 2 若教师不做另外补充,学生根本不知the Mekong River流经的国家,这样让阅读的目的就体现不出,学生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3.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中有一个练习是对文中的重要单词和词组的活用,总觉得这个练习不自然,有些牵强。模块2第五单元Page 36Exercise 2.其实以单词拼写的方式就可,每必要出现那么不自然的短文,反而模糊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4.听力太难。虽然听力部分形式丰富,有填空,对或错,排列顺序等,但材料那么难,对学生要求太高。例如:模块2第一单元Page 5 Using language 中的Listening要完成的内容太多,学生根本不知怎样下手。
困惑:
我们普遍认为新教材内容太杂,虽然它让老师自由重组,但我们也不敢将自己认为太难,或者不重要的东西删去,因为我们不知道高考会侧重什么,对高考我们谁也没底,我们也不知浙江省高考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结合到什么程度,而且,平时的练习还是与以前没多大变化,所以,在平时教学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不敢放得太开。
教师二
1.初高中教学缺乏衔接,导致教学困难.
学生普遍反映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尤其在听力、语法、词汇上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这些变化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教学,往往赶上教学进度却不能达到核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如词汇方面,班上有一个英语中考106分的学生单词总是重默,问他原因,他说初中老师把词汇的用法在课文前讲得十分详尽,高中的词汇太多,老师说的不仔细,还有默写的方法不同,初中老师是读单词让学生听音默写的,而我是给句子缺词填空.阅读理解的速度和难度要求也有大的飞跃,学生感觉较吃力.
2.教学内容多、任务重与课时不够的矛盾突出,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是否过高? 最直接的问题是英语教材单元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学任务重,而课时又少,不足以完成教材所给定的任务,从而造成教学困惑甚至焦虑,别是对教材的取舍上心里没底.如新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比较真实,语速,连读,吞音都接近native speaker的正常说话水平,上using language 部分的时候教材较难处理,听力的台阶很难放到学生的水平上,精读完成的较好,但泛读材料略过的很多。
3.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
必修1、2中有大量的任务型教学,特别是在warming-up, pre-reading,和post-reading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很值得商榷,往往演变成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如何提高中下面学生的英语活动积极性,如何对小组活动有效监督和评价都很困惑。
4.教辅质量差或与教材不配套,影响了教学效度.
有的教辅虽然,封面设计新颖,然而内容却是陈旧的或练习高于教学目标要求,甚至是取自高考模拟题,造成学生解题困难和时间精力的浪费。
5.学习方式问题:
教材所提倡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的英语活动需要课前的准备,当堂完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口语教学推进的很慢。
教师三
1. 与初中教材衔接问题(词汇量太大),建议在新高一开学初学习《初高中英语衔接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听力难:
对策:重新编写一些简单的题目或文章挖空,叫学生填写
3. 写作任务较重,难以完成
对策:采用书本的话题和形式,但是题目改得简单些
4. 录音磁带制作欠佳
对策:使用MP3
5. 阅读教材有些文章不好
对策:简单疏理,补充“TEENS”中的文章(理科实验班)
困惑:
1教材整合过程中重点难点如何把握?如:删减法、扩充法、简化、调整、替换等。
2平时做大量的语法题吗?
3、课时不够
教师四
新教材的使用有些感触,但说不好,也没认真总结。但总的说来,两点感触。
1. 语法的教学还是比较传统。如定语从句。基本还是介绍语法点, 加例句的做法。这一点我个人觉得牛津英语做得比较好。它会在对话或小故事中呈现一个语法知识。
2.每个单元后的summing up 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说行同虚设,无法有效的把这部分利用起来。
(-1-28)
篇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
《牧场之国》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德育目标: 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a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b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过渡: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c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d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e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过渡: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F、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总结: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篇4: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
《乡下人家》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4.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纯绰穑拷裉炀腿梦颐且黄鹄囱暗?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篇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
《竹影》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官庄中学 门晓艳 -4-15
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
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板书:竹影 丰子恺)
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
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文学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三.出示目标。
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 )热 弥( )漫 qiâ( )意 水门汀( ) ...
徘徊( ) 口头chán( ) 芥( )子园画谱 ...
乱撇( ) zhàn( )朱砂 参差( )不齐 倘( ) ....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
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
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
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喜欢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童真童趣。
【友情提示】本文描写的句子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景物的描写,另一类是对人物的描写。描写景物的句子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法、内容、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描写人物的句子可抓住其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形象。
例句:“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不可挽救”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夕阳渐渐陷去天空暗下来时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守定西天”“一跳一跳”等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儿童善于观察、好奇心强的特点。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这句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突出华阳的活泼、可爱,充满童趣。
„„„„
学生勾画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及时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笔下的景、人、事都折射出童真童趣,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六.在刚才的语言赏析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的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从孩子们和丰子恺父亲的问答中,你发现没发现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区别?
明确:中国画:像符号,重写意(神);西洋画:像照像,重写实(形) 展示两组图画,让学生辨别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具体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2.你认为丰子恺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教育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丰子恺曾经说过:“父亲对我有阒重要的影响,在那个夜晚他让我多了一份成熟,添了一分思考,增强了对美的认识。作者后来之所以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跟他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学生回忆童年的趣事)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男孩的地上撒尿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拍照片(摄影)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
七、小结:由此可见儿童的游戏中,不仅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也蕴含着艺术和美。
篇6:浅议中职英语教材
浅议中职英语教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已成为必备的技能之一.中职英语教材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作 者:杨敏 作者单位: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江苏,无锡,214062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1) 分类号:H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材 现状 文化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篇7: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人教版英语)
2预决性
所谓预决性就是指可以从不同的起始状态,用不同的方法,最后达到同样的目标。机械性结构遵循固定的路径,起始状态或路径的改变都会改变终止状态。而有机体即使从不同的起点和路径都可以达到同一目标。在外语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同等预决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既然所有的学习者不管起点如何,最后都能学好英语,那么教材作为学材,应该如何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路径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设置不同的刺激?
比如,加德纳指出人人都具有以下七种或更多种智力,包括言语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等(霍华德加德纳,)。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所倾向的信息,也都有自己最突出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因此,教材的编制人员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应思考如何使相同的知识内容在信息表达时以多种方式展现,包括语言、逻辑、视觉、听觉、动觉或情感的形式,让不同的信息传播形式共同体现在教材的设计中(汤仙月,),以此促进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学习并最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因为看到的与听到的语言是同一的,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耳朵学习,对听、说练习兴趣更浓,听、说能力的发展也更快。而汉语是拼写语言,文字本身并不提示发音,是靠另一套拼音系统来给文字注音。那么,可不可以假设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他们在学英语时,会倾向于用眼睛学习,长于读、写,而弱于听、说呢?根据这样的假设,英语教材应如何利用眼睛的优势,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耳朵呢?
2.2学习论
2.2.1有意义学习研究概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己知的内容”(施良方,2001)。这是奥苏贝尔所有教育思想
的中心,也是他有关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点。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把要学习的新材料和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白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奥苏贝尔还进一步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并不包括发现,他们只需要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而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在奥苏贝尔看来,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起来是缺乏依据的;把发现学习看作是意义学习的同义词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同样,他认为教师通过言语讲授来传授知识未必一定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奥苏贝尔用同化理论,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对此作了论证。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己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这种同化过程是学生内部从事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努力只能影响到这一过程,但无法参与这一过程。
因此他认为,在学校的许多学习中,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即使是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对于已经掌握了母语,了解人类言语行为的基本运作模式的初中学生,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是在全然地接受教师的规则讲解,而他们的己有语言认知结构没有参与对英语语法新规则的理解和发现。
而且,由于学校教育的规模性、计划性和高效率的特征,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比,往往占的比例更人。因为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而且,虽然纯粹言语讲授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在理解方面带来一些问题,但只要在讲授教学中提供各种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取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这一点,对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学的理念,无疑是具有重大的警醒意义的。
意义学习的条件
关于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认知维度上,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必须具有潜在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可以在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与相应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这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表象、符号、概念和命题的联系。学习者不仅理解了学习材料的表面意义,而且能用理解了的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和重新组织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才是系统而牢固的,从而也是有意义的。其次,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
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是否具有与新知识相匹配的知识(卢家媚,)。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只有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又具有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的基础知识,即两者之间有同化或相互作用的可能时,这种学习材料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于学习者来说才可能构成潜在意义。
语言学习与其他任何科目的学习一样,从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表征可能是结构性的,但知识的获得却一定是建构性的。语言教材的编制和呈现考虑认知和有意义学习,就是要通过知识的选择和呈现让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建立实质性、非人为性的联系。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学生语言学习主要凭借的英语教材本身,就必须满足能建立实质性、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有意义,英语教材的内容必须提供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缺乏逻辑意义的材料,如教材中作为附录出现的英语词类列表和不规则动词表之类,同任何人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都不能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因而这种材料的呈现无法导致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所以,它们的功能只能是方便学生查找,而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
材料。
相反,有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但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太可能导致学生的意义学习。比如教材的“慈善活动”主题,介绍全球各种救助穷困者的慈善活动组织和捐赠方式。
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人类相互救助的意识,这样的内容当然是有逻辑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但是,对大多数自己仍然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中国学生而言,教材选文中针对非洲等国的慈善活动,远不如中国某地孤儿院和美国某地孤儿院的孩子如何度周末、如何过生日、如何料理日常生活、如何获得零花钱、要不要参加劳动等等,这样一些往往需要涉及父母和家人的生活细节的对比和了解更有现实意义,也更能联接上学生已有的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结构。
同样,不管教材内容看起来多么不切实际,但只要这样的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同样可以导致意义学习。比如介绍古埃及的木乃伊的话题和语篇,虽然看来完全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如果学生在历史科目上正在学习古埃及的辉煌文明,其中毫无例外地提及金字塔和木乃伊,历史老师甚至还可能给学生看过有关金字塔、木乃伊的影视节目片断。
所以,出现在英语教材中的关于木乃伊的讨论和对话、短文,毫无疑问能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因而也属意义学习的范畴。
第二,在情感维度上,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这往往跟学生的需要相联系。只有当这种学习材料能激发起学生的某种良好的情绪情感,能够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他们才可能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
2.23意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材的启示
在认知心理学之前,外语教材编制的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以行为主义为主导思想所编制设计的外语教材对每一单元或每一课内容和练习的设计,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具有能够被量化的特点,即能够被观察到或者能够被确认。例如,在培养目标方面,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要求通过借助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体现出来。因此,在教材编制设计时,对每一课或每一单元的结构体系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针对这些知识而设计的练习。其中语法知识主要包含在句型操幼、和!课文中。因此,在选择课文内容时,教材编者主要不是依循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和
学习兴趣的需要而确定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单元中所涉及到的语言知识的需要而确定语言材料。
这样,教语言知识和学语言知识成为教材编制设计的主要目的。教材编者希望教师通过教给学生知识而使学生在各个阶段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
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这样的教材为蓝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看懂英语,却不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语言本身的功能也被异化为一种知识,而非交际工具了。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反对学习是“刺激一反应”联结,认为学习是学生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产生的有意义学习。而要促进这种联系,从教材组织、呈现学习内容的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
1)尽可能先安排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
内容加以组织和整合。
2)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强调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如果教材过T.强调各单元的独立性,或在学生没有掌握某些相关概念时,就呈现新内容,将很难
产生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奥苏贝尔就如何促进有意义学习,对学习材料进行“整合”和“分化”,
而提出的具体应用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从组织者一词演化而来的。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
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组织者。由
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如有些教材的单元导语,或每单元的“热身活动”
(warm一叩),其目的就是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在教材中的运用可以在三个方面有助于学习和信息保持:
l)如果设计恰当,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
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
2)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起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
一种脚手架;
3)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snejbeeker,1974)
2.3外语教学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2.3.1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
进入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它们对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提出
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观,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外语教学模式和外语教材的
编制模式。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不同的语言观运用于英语语言教育,又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曾全程参与
《标准》研制过程的专家,对《标准》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和语言学习观是这样解释的(程晓
堂,):
“就语言的本质而言,《标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言观;就语言学习的意义而言,《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学习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既有牙.J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
“语言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通过语言学习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标准》体现的语言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三个`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基于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应该考虑的问题是:
首先,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高度统一是不是一回事?在初中阶段具体统一到什么样的程度?掌握什么样的比例和权重?
其次,这样的语言观所应采取的听、说、读、写取向是什么?相应的教材目标应如何规范?
需要用什么去教才能实现这样的取向?
再次,核心知识的选择和呈现如何突出过程性、突出语言练习的社会活动性、交际性和思维训练功能?
2.3.2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2盘2.1教材选材的科目导向
Widdowson(1978)对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有独到的见解:
“What1amsuggesting15thatweshouldthinkofanarea(orareas)ofuserightfromthe
beginningandbaseourseleetion,gradingandPresentationonthat.onlyinthisway,itseemsto
me,eanweensurethatweare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eationandnotasastoekofusage
whiehmayneverberealizedinaetualuseatall.,,(H.G.Widdowson,1978,P.15)
“我认为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一个或多个语言使用的领域,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分
级和呈现。在我看来,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保证我们教的是把用于交际的语言,而不是传
授的一套在实际生活中永远不会涉及的用法规则。”
那么,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合适的语言运用领域莫过于学校同时开设的其他科目所涉及的内容。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生活化,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结。可从已有的英语教材的话题和《标准》附录4“话题项目表”所提供的24项话题,却不难看到这样一种趋势:我们理解的学生日常生活似乎总是教室外的情景和概念,如家庭、日常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活动、兴趣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文娱与体育、旅游与
交通、食物、天气等等。我们似乎忘了,学校和教室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
要的一部分。在教室和学校的环境中,学生的那些熟悉的经验才得以组织起来,形成新的概念。
历史、地理、物理、生物、艺术等科目都利用了学生的经验,为什么外语课程不可以通过与这些
科目的间接联系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成学生的意义学习呢?
英语教材的话题或主题、选材与学校其他科目的内容相联系,至少有这样一些好处:
首先,有利于促进英语课堂所接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并为他们提供
一个语言实际运用的最好的语境: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验、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地图绘制、基
本地质、气候、物产特征的描述、历史事件的描述等等。这样的话题还能为教学中非言语手段(如
各种实用的图表和流程图)的使用提供充分的机会。同时,这些话题的呈现方式与它们在各自科
目中的呈现方式也保持高度的一致。比如,英语教材中关于一项物理实验的呈现方式,与这类实
验在物理试验室的早.现方式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选择教材话题,可以在很
人程度上解决英语学习中所学与所用脱节的难题。
当然,这样的选材方式也同时意味着英语教师必须熟悉其他科目的内容,而这对英语教师可
能会是一种无形的挑战。教师们不仅需要熟悉选入语言教材的其他科目的话题,而且也须了解教
授那些科目常用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挑战并不必然地会增加英语教师的负担和困难。因为英语
课程从来是学校各科中综合性最强的课程之一,英语教师从来都得了解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很多
领域的内容。一门外语课程如果不想上成语言学课程或者文学课程,就免不了需要从别的主题领
域选材。
其次,有利于学生看到所学外语与实际生活的即刻相关性。很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不能一直
保持高昂的热情,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门课程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动力,一个可以印
证的目标。比如,以上提及的关于外语学习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专家的论述是国家政策层
面的,是纲领性的,高屋建领的。教材的编制者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专
家陈述的反复强调。而应该通过教材知识的选择和呈现,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切实感受到外语
学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试想,如果可以让学生看到,他在课堂接触到的外语,居然可以
用于处理他所关心的其他科目的话题,帮助他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那么他才可能意
识到外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的真实相关性。
当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需要借助外语来学习其他科目。但是英语教材呈现给他的材料并
不是深奥而冷僻的知识,而是有确定的使用价值的东西。这不仅对将来要进大学深造的学生有帮
助,即使对于大量的没有机会读大学的学生,这种方法也能保证让学生体验到语言在真实语境的
适用性,并保证他们获得表述与交流某种专门领域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二经获得,还可以迁移到
其他领域。一般来说,把一种语言使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拓展到新的情景或其他类型的语篇,
与把关于语言的知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这种知识在交际中的使用能力(程序性知识)相比,
前者显然更容易一些。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三,有利于能力的迁移。,语言能力的迁移问题是语言教学中另一个普遍的问题。过分专注
语言知识的教学,常常会导致把正在学习的外语与学生自己的母语以及己有的外语语言经验隔
离。因为正常的交际是在语言使用层面展开的。交际过程中,我们通常并不会意识到我们所使用
的语言知识。因此,如果英语教师过分专注于语言知识,无异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语言行为
中那些正常情形下往往要求他忽略的特征上。其结果就是,外语语言在课堂上的呈现和处理方式
与学生自己在课堂之外的语言使用经验相矛盾,也与学生在其他科目课堂上的语言实际使用相矛
盾。可想而知,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学习外语的方式,与他所熟悉的语言学习方式是矛盾的,无异
于割断了学生与他自己己有经验的联系,这不仅阻碍了任何可能的语言技能的迁移,实际上还会
增加学生学习外语的难度。
相反,如果英语教材所选择的话题,在其他科目也会通过母语遇到,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就可
以用到翻译手段。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很多研究人员和教师都对把翻译用作英语学习的手段
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使用母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专注于外语的表达方式。如
果我们所说的是母语与外语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即语言知识层面的翻译,直译,这确实是不利的。
但是,我们这里所谈的是结合了其他科目内容的外语教材的主题和选文,翻译并不会用在语言知
识层面,而是在语言使用的层面进行,是意译。也就是说,学生会意识到他接触的是一种交际行
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与识别、描述、指示的行为一样,用外语是一种表达方式,而
用母语则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因此,他只会根据两个句子在交际中的实际功能来给它们划等号。
而这将极大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外语句子的交际意义的印)象,这不正是英语课程希望达到的目
标吗?
第四,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自己己有语言经验的机会。当一个学生,尤其是智力发展
到了一定程度的初中学生,在学一种语言时,他同时也在学习语言的使用。他不可能只学了一种
形式系统,只掌握了它的语言知识,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知识的使用方式。与他所学的语言的形式
成分混合在一起学到的,还有一种意识:这些语言的形式是如何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使用的。比
如,他会意识到怎么做才是提出要求、进行描述、找借口,以及寻求解释等等。他更会在无意识
中学习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其中之一就是说话人或作者的所说、所讲一定是有信息价值的,且
是前后连贯的;之二,句子的意义并不都是明白无误表达出来的,很多时候需要读者和听众进行
推断;之三,他会注意到某些语言成分在他的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以及某些常见的语篇的拓展模
式。
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的适切感,来自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感受到、教师并不一定明示的
语言交际规则。对于学生的后续语言学习,这些规则就成为常识性的知识,表征于学生的认知结
构之中。
而这些常识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是学生自己关于语言使用的经验。遗憾的是,大量的外语
教材内容的皇现方式,都割裂了语言与其所存在于其中的、有着真实交际目的的语境,而仅仅作
为学习材料而出现。也就是说,外语是作为与学生的母语完全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而展示的,是
34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种脱离了语言正常使用目的的、人为的作品。那样的作品己经不是语篇,而只是语言的陈列。
学生等于失去了利用他自己的语言经验的的机会。如果说,语言的学习意味着获得处理语篇的能
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取主要取决于掌握常识性的规则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说,外语学习必须与某种形式的真实使用语境相联系。很自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最重要的
此类语境,就是学校课程所提供的其他科目。作为正规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课程,这些科目的非学
科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扩展学生关于母语交际规则的知识,增强学生识别语篇连贯性的能力。比
如,我们不能不说物理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认识科学解释的表达方式、试验结论的解
释方式,,等等。在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中,这些表达方式和解释方式都要求地道的、真实的语言交
际情景。
当然,其他科目的老师可能并不把自己看成是语言教师,但那是因为他们是从语言知识的角
度看待语言。毫无疑问,非语言科目的老师也是在教语言使用,只是他们是从母语的角度教授语
言的使用而己。
第五,有利于让学生看到语言交际规则的迁移可能。语言交际规则并不仅仅适用于某一种语
言。比如,一篇描述性语篇,不论将其文本化为哪种语言,其遵守的规则都是一样的。也因此才
有不同语言之间相互翻译的可能性。作为学习其他科目的必然结果,学生其实已经了解了一些语
篇规则。外语教师的任务只是让学生看到,这些语篇规则在另外一种语言系统中是如何实现的。
也就是说,学生己经掌握了很多我们想要教给他的东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利用他们己
有知识的方法。通过把外语学习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相联系,语言教师可以拉近外语学习与母
语学习的距离,让学生看到相同内容的不同语言实现手段,真正做到把外语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
己有语言经验之上。
2.3.2.2语法教学的三维模式
加rsen一Freeman(2001)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语法观迥异的广义的语法观,即在传统的形式
与结构之外,还大胆地把结构的意义与语用包含在语法之中,构成一个由结构、意义、语用组合
而成的三维语法框架。
她认为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语法和交际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契合,我们就不应该
把语法看成是缺乏意义、脱离语境、静态的结构,或关于语言形式的指令性规则。语法结构不仅
有词一句形式,这些形式也被用于在合适的语境中表达一定的意义。由此,她给出了由形式、意
义和语用二要素构成的饼图。这样的图形有助于凸显这样一种观念:在处理语法的复杂性时,我
们应该关注语法的三个维度:结构或形式;语义或意义;控制语言使用的语用条件。而且,由于
这二个维度是构成同一个饼图的要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与传统语法对它们的层级描述不同,
它们之间不是上下层级的关系。图中的箭头表示三个维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维度的变化不可
避免地会对其他两个维度带来冲击。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图3.1语法的三维结构(Dianeursen一Freeman,2001:252)
三维中的结构维由有明确形式的词汇构成,告诉学生某种特定的语法结构如何构成,以及它
们在句子和文本中与其他结构的顺序关系。有些结构可能还包括语音和拼写模式,比如名词的所
有格结构。语义维解决的是语法结构的意义。这里的意义可以是词汇意义,比如,某个单词的词
典解释意义,也可以是语法意义,比如,条件句既规定了条件也限定了结果。语用维对语用的工
作定义取自址vinson(1983):研究语言与语境之间的语法化的、或进行了语言结构编码的种种
关系。这里的语境指广泛意义上的语境:可以是社会语境,如交谈双方所构成的语境、他们之间
的关系、谈话的场所等;可以是语篇上下文,如出现在语篇中某个结构之前或之后的语言,或语
篇的域register或文体genre如何影响某个结构的使用:甚至可以是我们对语境的假设。语用的
影响可以通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来确定:
第一、在表达同样的意义或达成同样的目的的结构中,说话人或作者在什么时候、或者为什
么会选择其中的某一个结构而不是其他?比如,学校环境中的什么因素让一个人在同等交际价值
的结构中,选择一般疑问句而不是祈使句来获取信息?如:选择Doyouhavethetime?而不是
Pleasetellmethetime.
第二、什么时候、或为什么讲话人或作者会改变某个语言结构的形式?比如,是语篇中的什
么因素让我们选择把间接宾语放在直接宾语之前?如选择JennygaveHankabrand一neweomb.而
不是Jermygaveabrand一neweombtoHank?第二部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图3一2语法教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nianeursen一Freeman,2001:253)
助rsen一Freeman认为根据这个饼图,任何一个语法点的教学或呈现都可以通过解答与三个维
度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比如,初中阶段的一个语法现象是's的名词所有格形式。如果采用三维语
法的提问模式,我们的教材呈现应该包含以下的内容。
所有格的形式:
名词的所有格有词形的曲折变化,即规则的单数名词和不以s结尾的不规则复数名词,词末
加's:或在以s结尾的规则复数名词后加'。这种所有格形式有三种发音方法,即[zl、卜1和【z],
其限定条件是:浊辅音或元音字母的词尾,发lzl;清辅音的词尾发[sl,哩音后发〔z卜
所有格的意义:
除了表示所有、所属关系,所有格还可以表示性质描述,如adebtor'sprison(债务人的监狱);
表示数量,如amonth'5holiday(一个月的假期):表示关系,如Ja比,5wife(杰克的太太);表
示部分与整体,如mybrother'5hand(我哥哥的手);表示origin/agent,如ShakesPeare'5tr略edies
(莎士比亚的悲剧)。
同时,在此处,教材还应告诉学生,虽然所有的语言都有对所属关系的表达方式,但对于什
么东两是可以拥有的,却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比如。学生应该了解英语所有格的语义范畴。
所有格的使用:
如前所述,分析所有格的使用,可以通过回答两个问题来完成。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我
们用's而不用其他的形式来表达同样的所有或所属概念。比如,在英语中,可以选用的还有形容
词性的物主代词,如his,her,their,或者用ofthe的形式,如thelegsofthetable。物主代词通
常用于从上下文可以清楚判断拥有者的所指对象的时候。而ofthe的形式多用于所有者为有生命
的名词。最后,教材还应让学生知道在有些上下文里,用复合名词,如tableleg比's或ofthe两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种形式更合适。
图3一3名词所有格教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Dianeursen一Freeman,:253)
2.3.2.3文化比较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文化意识作为英语课程五大目标之一,因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
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教
育部,2001)。
对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是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意义的。首先,是社会对文
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对话越来越频繁、双向开放越来越多的时代。其次,
大量的人文、社会学科对文化研究的蓬勃热情。在文学批评、心理学、哲学、思想领域,以及语
用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国情学等领域的的研究,都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视野己经成了
这些领域进行突破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最后,对文化的重视也是外语学习者的实际个人需要。越
来越多的学生希望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无论是处于“归附性”动机,对异国文化深感兴趣,还是
出于“工具性”动机,想谋求学位或理想的工作,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都成为必要。即使是国
内的工作也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
篇8:职称英语教材简介
日前,2012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教材正式出炉,与2011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堪称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次,职称英语辅导名师李玉技认为,教材的大幅度调整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因此,考生应提前“热身”,在春节前就要打好冲刺复习的基础,以保证顺利通关。
李玉技老师表示,综合、理工、卫生三个类别的新版教材中,阅读理解题型的文章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是综合类考试变化最大。通常情况下,职称英语考试中,约有30分的考题来自教材原题。而六大题型中,阅读理解要占到45分。因此,新增阅读理解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新东方在线已经更新了新增内容的视频分析和文字指导,考生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提早展开第一轮复习。
“考生在考前复习练习的过程中,就要培养一本跟自己有‘感情’的字典,习惯其编排规律,以有效节约考试做题时间。”李玉技老师建议,不熟悉英汉词典用法的考生,可以在新东方在线的网络课堂上学习专门的`课程,掌握查阅词典的方法。另外,面对新教材内容大幅度调整的状况,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应尽早选择适合的辅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攻克重点、难点、考点。
相关信息请访问应届毕业生职称英语
★ 部编版是人教版吗
★ 初中的学习总结
【人教版英语教材电子版(共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04-30
初中学习总结2022-12-08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电子版2024-01-26
人教版九年级化合价教学设计2023-03-18
个人学习初中情况总结2022-06-16
高中化学教教学随笔2024-01-09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2022-05-06
新教材英语的策略与困惑2022-11-07
人教版工业的教学设计2023-07-27
信息技术个人教学计划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