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木202009”为你分享9篇“《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参考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的时候,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比出郭 (4)是夕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1.读【乙】文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
从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12.【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9.(1)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及,等到 (4)这
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11.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
12.示例一: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
示例二: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三: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
篇2:秦观龙井题名记
秦观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1]。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 ,(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释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将近黄昏。
航:渡。普宁:寺庙名。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
天宇开霁(jì):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杖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支径:小路。
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谒(yè):拜见。
篇3:《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④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小题1: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2分)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出郭 (2)是夕
(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 (4)谒辨才于朝音堂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以不时至,去矣。(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小题4: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
从雷峰塔出发……在 洗脚……在 休息……终点是
小题5: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2分,一处1分)
小题2:(1)及,等到 (2)这(3)总共,总计(4)拜见,晋见
小题3:(1)(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小题4:惠因涧 龙井亭朝音堂
小题5: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能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比”“ 谒”等字的释义,常考。
小题3: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至”“ 去”的意思。2句中“可数”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阅读,填上合适的地名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根据文中所描写景色分析即可。
篇4:《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意思对即可。)
篇5:《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
秦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篇6:《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篇7:《龙井题名记》阅读答案
1.(1)书:信。(2)比:等到。(3)濯:洗、洗涤。(4)谒: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意思对即可。)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意思对即可。)
篇8: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篇9: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景点名 文字依据
例听水径 闻水声 如鸣佩环
9.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4)皆若空游无所依
10.第二段中写的是游鱼,实际上也是在写潭水。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潭水和游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把这段文字中表明作者心情愉快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可:大约(2)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凄:使……凄凉(4)以:因。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记之而去”
4.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5.(1)缠绕(2)水中高地(3)直射(4)深
6.从潭的西南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7.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
8.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观鱼台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
9.(1)向下,往下(2)表示约数(3)呆呆的样子(4)依靠
10.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12.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依据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 学记原文以及译文
★ 秦观诗
★ 秦观的诗
【《小石潭记》秦观《龙井题名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合集9篇)】相关文章:
姚合闲适诗新探2023-07-21
导游词的格式该怎么写2022-05-08
导游词该如何写好2023-09-25
鉴赏江城子 秦观2022-12-02
古代文学常识介绍2023-07-16
包公祠导游词2023-06-14
江城子阅读答案及赏析2022-05-08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及常考默写填空练习2023-02-08
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05-08
秦观的生平简介及作品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