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

时间:2024-02-05 07:31: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共5篇)由网友“无敌SheR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

篇1: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

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原文扩展:

篇2: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名句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后人也称其为游仙诗。作者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写了自己“梦游天姥”时的梦幻意境、所展现出的是满满的恢宏气魄和豪放的激情。字里行间无不讲述着诗人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对权贵势力的漠视,讲述着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苟合于世的悲声。发出了流传千古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警世名言!

李白一生热爱山水,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如醉如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就是在他现实游览基础上所加工虚托的,是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体,以梦游的形式展示天姥奇景,超越了现实,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界,梦幻飘渺,无处可寻,天姥山则是临近剡溪,与天山相对,峰峦叠嶂,峭壁绝崖,诗的开头便从海客和越人的话语中,描摹出瀛洲的“烟涛微茫”、天姥的“云霞明灭”,曼妙而神秘。这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瀛洲“信难求”,而天姥则是“或可睹”,虚虚实实之中就给天姥山披上了一层美轮美奂的神秘面纱,从而勾起了诗人想神游天姥的念头。进而着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尽夸张,用“五岳”、“赤城”、“天台”来映衬,“四万八千丈”的天台是何等的巍峨,面对着它却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对天姥山的敬畏油然而生。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赏析

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从而憧憬能够“到此一游”。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一幅又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追逐着诗人的梦一同入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欲”字表达出诗人李白本无此“梦”,“梦”,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得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处去了。

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在这里,层巅在战栗,深林在悸动,青云、烟、水皆阴霾,世界瞬间恐怖阴森起来,要下雨了!浪漫抒情意蕴深远。继而——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通往神仙洞府之门打开了,多么的灿烂辉煌,金银楼阁金碧辉煌!如此美景,诗人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更加壮观的场景接踵而至——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热烈与盛大!群仙都来列队欢迎诗人的光临,金台、银台可比日月,交相辉映,这不就是诗人在朝中做官时的场景吗?只是这样的处所与诗人毫无关联,自己在朝中只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除了粉饰太平、吟诵风月,还能做什么呢?他的理政才华、他的安邦治国之策派不上一点用场……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诗人写梦游,不是平平常常的仙游,游历中有深沉的感慨,也有激烈的抗争。于虚幻之中着眼于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醒了!梦境破灭了,美好的一切化为乌有,刚刚还在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梦幻中呢,一下子就躺卧在了实实在在的枕席之上了。世间之事不过过眼烟云而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万事“东流水”,这其中包含着李白多少的失意和感慨啊!天姥山啊,天姥山,你不是我向往的圣地!诗人终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放白鹿”、“访名山”,将自己寄身于山水之间,岂不快哉!流连于山山水水的李白并没有被消极的情绪所困惑,向世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于权贵的抗争,是对于郁郁不得志人心声的倾吐,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怀才不遇,有多少人屈身权贵,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李白大胆地向封建帝王说“不”——“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

篇3:《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7.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E.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8.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9.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

7.A.

8.B

9.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0.答案]: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

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

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

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

解析:A.“漂”读piǎo,“刨”读bào;B.“吓”读hè;C.“哄”读hònɡ。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解析:C.因:依据。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解析:A.“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状态”包括“声音”;D.句式杂糅,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答案:C

阅读下列诗段,回答4~5题。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且放白鹿青崖间……开心颜?”一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案: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

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案:消极的思想情绪。

篇5:《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天姥(mǔ) 天台(tāi)

觉时(jiào) 暝色(mínɡ)

B.脚著(zhuó) 訇然(hōnɡ)

澹澹(dàn) 渌水(lù)

C.剡溪(shàn) 殷雷(yǐn)

层巅(diān) 战栗(lì)

D.木屐(jī) 鸾鸟(luán)

魂魄(pò) 霓裳(ní)

提示:A项觉时jué。

答案:A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提示:D.暝:天黑、夜晚。

答案:D

3.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提示:D.或:有时。

答案:D

4.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提示:B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B

5.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提示:B项语气副词“怎么”。

答案:B

6.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提示:A、C、D三句为比喻。

答案:B

7.《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参考答案: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8.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提示: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答案:D

9.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提示: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答案:D

10.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提示:A项,喜爱之情。

答案:A

1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提示: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答案:D

1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参考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名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与创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改写作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共5篇)】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设计2024-04-27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2023-08-31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2022-04-30

《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二语文教案2023-03-05

梦游天姥吟留别感情2023-06-21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22-05-06

《梦游天姥吟留别》背景赏析2022-04-29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22-05-23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原文2023-11-2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2023-02-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