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间的贝壳散文(整理7篇)由网友“woshihuang8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网间的贝壳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网间的贝壳散文
网间的贝壳散文
继续在回忆里前行,越走越豪迈。引来独上月楼留言:“网络写作最美丽的风景,其实就是来自于作者和读者之间心灵的互动和温暖,人生,也因了这样的沟通和守望,衍化为我们持久写作的动力。在你所列举的网友名录中,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已经走散,有的依然在巢里坚守,感谢有了这些文字,留住了读者的灵魂之印,让我们有了重温的可能。那里,感谢你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让许许多多的网络文友活在了你的文字里,永恒,并,永生!”
咖啡半温,窗外的灯火被夜色淹没,俨然旷野。依然窗前独立,依然音乐漂浮,这是我的午夜,无比自由的时分。
一沓洁白的稿纸足以让我感觉充实。许多夜晚我在纸上自言自语,我听到一种低沉的男声在缓缓朗读,贴着土地,贴着野草,时而流淌,时而空白。
流淌的是时光,空白的,也是。
在办公室已经充分享受到电脑、网络,无纸办公的快捷和便利。可是在自说自话时仍情愿面对一张白纸,不舍得完全丢弃这种传统的劳作方式。书写的速度和思想的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于是,写字就有了一种流淌的感觉,把日子留给文字,把文字还给日子。
若干年前,诗人北岛仅仅用一个“网”字完成了一首叫做《生活》的诗作。想象一下,他简直是个先知。网络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人在冲浪,有人在欣赏,有人在歌唱,有人在漫步,还有人在诉说,更多的人在岸边从别人的故事中发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同样的平凡――从欲望号街车回到洁净的家里,在一位盲人歌手细细碎碎的吟唱中,摊开一张洁白的纸,飞翔。
在网上流连很久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逐渐有了真实的朋友。相投的性情,相似的`文字气质,使我们接近。我们也许不清楚彼此的城市,也不太清楚各自的成长经历,但是当那些可以标注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的元素悄然淡化之后,却显现出更加纯粹的心性。
去年,我在天涯注册了一个Blog域名,偶有闲暇就将家里的文字批量运输到这个寂寥而安静的地方。开始并不期待有读者或朋友来此探望。那不是我的日记,而且以后也不安会有耐心去记录日子的枝枝叶叶,那只是一间偌大至虚无的仓库,以此寄存文字的点点滴滴。
常去的网站,大都比较冷清,即使隔一星期再去,也没有太多更新,时间于此放慢了脚步。热闹的地方没有景色,而这些网站也在漫无边际的网际浮沉。我的Blog大约只有几十篇文字,一边写一边删除,大都是路过的地方,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在不堪遗忘的情况下,变成了文字,一种类似固体的存在方式。时常庆幸还有表述的能力和愿望,甚至在一个漫长的冬天里,竟成了为我取暖的“朋友”。我从来没有寄望过文字能有此功效,也算是意外的得到吧。
阅读的视线是逐渐拓宽还是逐渐狭窄呢?对我现今来说,却是后者。不如从前那么杂学旁收,看似挑剔,实则懂得了一种明晰的取舍。对于那些励志的、感悟的文字属于慢慢剔除的范围,更珍重一种沉稳的叙述,从中体会心与心的节拍。
此刻,耳边是罗莉.莱伯曼(LoriLiebeman)的《一千个梦》,听得心醉。家中收藏的女声CD将近几十碟,但翻来覆去听得不过几碟。记得初次听见诺拉.琼丝(NoranJones)的歌声,几乎惊为天人。有一个下午,听遍了她的三张专辑,悦耳、流畅、完美无缺,但总像少了一点什么。我的结论是,始于好听,也止于好听。就如同文字一般,耐读的文字不限于只是顺畅委婉的。
网际的文字漫漫漶漶,难得一份契合,相知和会心,因此我更珍惜这种文字之缘。世界逐渐开朗,我相信这类文字会有许多,只不过藏在波峰和浪谷之间,我也不奢望一网打尽,就好像早晚会枯竭的生存能源一般,每天得省着用,没发现的也不急于发现。遇到这样的文字,有一种――“噢,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恍然――我把这样的文字看作“网间的贝壳”。
《网间的贝壳》是一直想写的一个题目。如同每次发现一些欣赏的文字,如同在潮来潮往的海边又捡到一个有重量,有光泽的贝壳,体会朝花夕拾的欣喜。
时常把这样的文字下载打印出来,聚攒到适当的页码。汇编成册。捧读自己编辑的书,潮来潮往已在耳边淡去,心底一片古井无波。
不知不觉间,我的Blog文字已有次的点击数了,看着那一串微小的数字,有陌生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人来了读了。2000次点击,肯定不会是2000个人,很可能是200个人来了10次,或者,是20个人100次的累积吧。
我宁愿相信,是后者,是为数不多的朋友前来探望,探望一个不太喜欢回信的人,在纸上叙说路过的一些时光。
在网上流连的两年间,写了不少文字。往往在某网站或论坛一发,也就到此为止了。说真的有时连留言都忘了看,就像是随手往地里洒了一颗种子,是发芽了还是腐烂了都是后话了。更少在自己的文字后面回复,总觉得该说的都写在文字里了,读懂了也就懂了,不懂的也不需要解释。是这样吗?
这几天,认真读了许多文友给我的留言,几乎是这两年的所有,大约有上千条,这些细细碎碎,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留言”,突然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个词汇几乎在我的字典里不曾现身,所以它还保存着本来的能量和力度。
是的,震撼。
我不曾期望过我的文字给谁带来怎样的感怀和感伤,也不曾在文字中强加励志或宽慰的功用,因此文字之后的种种搁浅或抵达,已经和作者无关了。阅读别人的文字,同时也是阅读自己。阅读,往往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今天,在源于你们,属于你们的留言中,我能读出这种共同拥有的――完成。
网络,当然是浪潮,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可是浪潮中不仅有泡沫和泥沙,还有席卷其间的贝壳,有质地,有份量,放在内心的天平中,你们两年前的留言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温度。因为汇聚,因为真诚,它们甚至具有直指我心的力量。
浪奔浪涌,难得一种遇见。阅读文字,原来也是阅读与己相似的性情,也是阅读一种心存向往或牢靠把握的生活,是一种释然的叹息,也是一种明了的告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你知道这个简简单单的“原来”是多么可贵吗?
这里,或那里。不同的方向,共同的归途。
山在那里,是当初随意给自己起的一个名字。那时正在给《辽宁青年》这本年少时每期必读的杂志写一篇约稿,题目就叫做《因为,山在那里》。现在无比喜爱这四个字,大抵可以看作文字的走向,以及属于我的远方。
远方,有更深远的江湖――薇风薇雨,泥儿,玫瑰,挽秋,相公,点鸿,碎玉,万之,灵湘,沙扬,贾山,梦峰,熊大夫,慕蓉诗茵,独上月楼,现代印象,长弓牧野,大慰,指尖,海蓝蓝,雪轻旋,谢悟空,淡淡舒眉,浅浅是我,独上月楼,清影悠悠,酸枣小孩,动态童话,冰火激遇,渚清沙白,风中的云儿,散去的烟尘,哭泣的键盘,一窗月色,红梅傲雪,黑人阿明,月光无雨,碎红如绣,失心稻城,后知后觉,高乐山人,蓝色月光紫色夜……
还是略去那些诸如“感激”或“感动”的话了吧。你们给我的期待、祝愿、鼓舞,哪怕只有目光,我也一样珍惜。
九月的夜里,默念着这些名字,眼前仿若浮现出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心想在这些意象纷呈的名字背后,该有怎样悠远的故事呢?仅仅以这些美丽的名字为题,又该有怎样的知心文字呢?网间的贝壳,随着时光的潮汐浮浮沉沉,想必在一样的长路或深夜里,都在苦苦孕育各自的希望。偶然有那么一天,打开贝壳,是不期而遇的珍珠。
上弦月快变成下弦月时,“一千个梦”唱完了,这篇文字也接近尾声,不想再修改充实了,也不再刻意梳理出整齐的章节,就保持书写过程中的本来面目吧。想,如果只是自己无论如何也凑不起来一千个梦,但是我们可以编织起一个大梦,关于文字,关于阅读,关于性情,关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一个值得握在手里的梦想,一个值得放在心间的朋友。
篇2:贝壳小记散文
贝壳小记散文
一枚贝壳是一件小东西,我把它拖回到沙滩上。然后我抓一把沙子,在这些沙子从我的指缝里几乎漏光了的时候,观察留在我手里的那一点点。我看到几粒沙,然后每一粒沙,那时,再也没有一粒沙对我来说是一件小东西了,而那具有形式的贝壳,那牡蛎或是赝造的冠冕或是竹蛏的壳,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既巨大又珍贵,有如吴哥的庙宇、圣马克罗或是金字塔,而且比这些过于明显的人类创造物具有奇特得多的意义。
我想:要是这枚贝壳中(一阵海浪无疑会重新把它淹没)有一只动物在蜗居,并想象它被放回到几厘米深的水下,我的印象将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同于此刻我用想象描绘的最出众的纪念碑所能引起的印象。
人类的纪念碑类似他的巨大的无肉的骨骼:它们不能使人想起适合于它们的寓居者。最巨大的教堂只是听任一群蝼蚁出来,即使是为一个人建造的别墅或是最豪华的府邸,与其说可与有着众多小室的蜂窝或蚁巢相比拟,不如说可与一枚贝壳相比拟。主人离开住宅时他所造成的印象一定不如寄居蟹中并将它奇异的钳露出壮丽的角口时所造成的印象。
我乐于把罗马或尼姆看作是散在的骨骼――这儿是胫骨,那儿是头骨――一个古代的热闹的城市的骨骼,一个古代人的骨骼,然而这样我就得想象出一个巨大的庞然大物,有肉有骨,它确实并不符合于我们从教给我们的事物中能够合理地推想出的任何东西,即使借助于表达力的宽容使之成为像罗马人或普罗旺斯民众那样非凡之物。
我会多么喜欢有一天我能稍稍明白: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确实是存在的,我使之成形的,这幽灵般的、纯然一抽一象的、难以置信的幻象,应该以某种方式来喂养它!开始捉摸它的面颊,它的手臂的形状,以及它怎样沿着躯体放置它的手臂。我们有这贝壳便有了那一切:我们有具有肉一体的贝壳,我们并未离开自然: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就在那儿。从那里,一种焦虑不安使我们的快乐增氏十倍。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祝愿那个人,祝愿那些巨大的.纪念碑,它们仅仅证明那个人的想象和他的躯体之间的可笑的不相称(或者证明他在社会或群体中的卑劣的习性),那些纪念碑并不是一些和他大小相仿或稍稍大些的雕像(我想到的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人类应该雕刻各种洞穴、适合于他自己的甲壳(从这个观点看来,黑人的棚屋完全使我感到满意),他应该把他的才华用于调整,而不是用于不相称,至少,才华应该识别维持它的躯体的界限。
我甚至不赞赏那些人,像埃及的法老,他们使大众为一个人去建造纪念碑。我希望他让这些大众去从事一项不大于或不太大于他自己的躯体的工程,或者更值得加以赞美的是,他用自己的工作的特色来证明他比别人优越。
从这一观点看来,我首先赞美某些有节制的作家和音乐家:巴赫、拉摩、马莱卜、贺拉斯、马拉美――这些作家超过所有其他的人,因为他们的纪念碑是用软体动物的真正平凡的分一泌物,是用和他的躯体最相称最适合的东西造成的,我想说的是言词。
啊,图书的卢浮宫,在我们的种族灭绝之后,在地球居住的可能是另一些客人,例如一些猴子,或是一些鸟类,或是一些优越的生物,如同甲壳动物在赝造的冠冕中代替软体动物。然后,在整个动物界灭绝之后,空气和微粒的沙子仍将在地面上闪耀着和磨灭着,并得在光彩中分解,啊,不一孕的微尘,啊,闪耀的残屑,虽则无穷无尽地在空气和海的轧机中搅拌和研磨,然而最后!人们不再在那儿,用沙子再也不能组成什么,连一棵草也没有,而这就是结束!
篇3:席慕蓉散文《贝壳》理解
席慕蓉散文《贝壳》理解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3、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篇4:潮涌贝壳堤散文
潮涌贝壳堤散文
去山东莱芜参观学习,回返途中,有人提议去海边看看贝壳堤。
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人们大多是抱着要观赏贝壳化石的心理去贝壳堤参观的。小时候,手里就一颗贝壳还玩赏不已,何况这十里长堤皆是万年贝壳呢!
贝壳堤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北部,渤海西南岸。
路尽车停,已是海边。下车缓行,顺着金沙滩,趟着蓝海水,来到贝壳堤前的海滩上。远远望去,只见金光艳艳一长堤,五光十色的皆贝壳。不同形态,不同长相的贝壳散落堆积在堤坝上,一堆堆,一片片,绵延到天与海相连的地方。据导游说,这贝壳层厚3-5米,属裸露开敞型,形成于距今1左右的全新世晚期。
经得允许,人们蜂拥着踏上贝壳堤,小心翼翼地在一堆堆贝壳间穿行,有的还脱鞋赤足走在沙滩上,去捡拾海水浸泡着的贝壳,这些贝壳新鲜华美,形态各异,有的尖长若牛角状,有的敞开如扇面状,有的如海螺似斧凿似壶盖,使人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不时有稀奇的鸟从头顶盘旋而过,不时有奇怪的鸟声在耳畔萦绕。人们都兴奋地找寻着心中最美的那颗贝壳,找到一个晶莹剔透的,找到一个形态别致的,人们都欢呼雀跃,都欣喜若狂。
海滩安静,阳光柔美,合着这贝壳滩贝壳生发出来的缕缕交叉辉映的奇光,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有的躺在沙滩上静听海水哗哗响;有的涉入浅水,找寻小五彩鱼儿和小寄居蟹,人人乐得是心花怒放。
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涨潮了啊,游客们赶快上岸啊!
起初觉得像是有人在搞恶作剧,海水平静无波,怎么就涨潮了呢?
正犹豫着,只见人们蜂拥着往海滩跑。我也跑过去,这才看到,适才能绕到贝壳堤的那个海滩上,不知什么时候已浸满了海水。泛泡的海水,正一步步包围着柔软平展的海滩。一艘渔船在远处隐隐约约的飘荡着。起风了,海风裹挟着鱼腥味儿扑面而来,沙滩过不去了,浑浊的海水一浪推着一浪滚了过来,洁白的浪花涌上了海堤。
有个导游大声引导人们从海堤豁口处爬上岸。仰望这海堤,足有三米高,怎么爬啊!这时,忽然有一队人站上了海堤顶,齐刷刷地伸出了援手,人们就被这一个个有力的大手拉着逃上了岸。一位诚惶诚恐的美女,虽然在大手的.拉拽下,人起风摧,撩起了她的裙子,但她还是不管不顾地脚蹬手刨地上了大堤,人们看到,她的腿上擦出了渗血的浅痕。
继而,海潮随风而至,一波又一波,哗哗而来,瞬时涨至大堤顶部,像要溢出来似的。适才还是那么平静的海面,霎时风起潮涌,变化激荡。
人们站在堤上,沉默着,也许在感喟波涛如怒,也许在感叹潮涨潮落,也许在感叹大自然的伟大。潮水扑面打来,人们惊恐地躲闪着,也许谁也会觉得,在大自然面前人太渺小了。这时,我远远看到,刚才如叶的那艘小舟越来越近,舟头有一渔民背着双手站立着,没有摇橹,只是让它随波逐流。原来,它是被海潮推搡着来的,它像一个大海的精灵从远海而来。快到海边了,小舟偏离了航向,渔民就下到水里推。就这样,小舟离我们越来越近。水浅了,不好掌握了,渔民就跳下深水用预先系好的绳子开始拉牵,纤绳荡荡,船儿悠悠,小渔舟随着纤绳的一起一伏,一点点、一点点地向我们这些游人靠近。
“喂!你辛苦了!”有人招呼着。
“喂!不辛苦,为您服务!”
他革命的声音合着海水一起拂动着我们的耳鼓,很有目的和力度,听起来是那么有堂音,那么有磁性。
近了,我们发现,渔舟上散落着一堆蹦蹦跳跳的鱼儿,拔叉着几只新鲜的螃蟹。我们知道了,这远海来的渔民是卖鱼来了。
真不简单啊,你从海底龙宫出来的吗?你分明就是从人们目之不击的海的深处来的啊!
人们纷纷买鱼,觉得不是在买实际的鱼而是在买一种心情,一种什么神灵的庇护似的。
我也买了几条,小心地放进挎包里,然后心安理得地坐在暖暖的海堤上,闭着眼听那海潮涌来退去的声音,感觉心潮共鸣了海潮。
我想,生活中也有平静如水,也有随波逐流,更有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心海里也有那么多美丽的鱼儿在游动,也有那么多心灵的贝壳在闪光,或有拔叉的螃蟹在横行,更有那么多无数次的潮起潮涌。
心海,心海!人心又何尝不是一方大海啊!
篇5:贝壳与童年的散文
贝壳与童年的散文
拾贝壳——童年的心事!
这对于在海边成长的来说似乎是一件很平素的记忆,可是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我来说,却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我记忆的空白!
前些天,和儿时的朋友聊起,谈到我祖母家东边的那一条河,朋友说这条河在几年前就干涸了,偶尔在夏天雨季的时候,这河里才流过一些溪流,听了朋友的话之后,我的心里突然不知所措!
这条河可以说是我心里的母亲河,虽然许多年没有亲见这条河流,可是在梦里却时常从我的思念里流过!
伫立在这条河的河床上,时刻都能勾起我们童年许多记忆,尤其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这条小河便成为了最快乐的地方,大人在洗衣服,小孩子在绿绿的草地上玩耍,尤其是那老牛与山羊,低着头,默默地在品尝着和床边青草的醇香,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总会让不自觉地引的我们玩耍的孩子去舔指头,现在想起遗落在河边的记忆,一个个仿佛像我们在沙滩里捡起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记忆。由于我们家离我祖母家有二十多里远,于是每每我要去河边的时候,跟在我后边的往往就只是我的祖母了!
祖母不高,驼着背,满脸都是深深的褶纹,性格直率的祖母,对我却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里,祖母从没有打过我一下!
然而,到河滩上玩,捡贝壳,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对于大人来说要操多少心?
在那时,望着在河滩上捡起一个个贝壳的大哥哥与大姐姐们,我心里不住地在告诫自己,快快长大吧?
蹲坐在河边草坪上我不时地陷入沉思,祖母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被拖着,蹒跚着走到一个梳着辫子的女子面前,在耳旁低语几声,中午我在祖母院子杏树下吃饭的时候,那个大辫子女子来到祖母家,手里还拿着一个黑黑的塑料袋子,直到晚上,祖母才拿出那个袋子,里面装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贝壳,我十分的开心,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祖母分给我贝壳的情景:这个是你两个妹妹的,那个是你读小学哥哥的,而这个最好的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我拿着祖母分给我的那个贝壳,放在自己的枕头下,我梦见一个甜甜的梦,一个驼着背的老人,一个扎着辫子的女子……
贝壳,就像是童年的文字,装饰了我的童年的心情,也成为了我生命里一份不舍,说起贝壳的故事,我就会想起这条我心里流淌的母亲之河与河滩上上那一个个挽着裤筒捡贝壳的影子!
回眸,这儿时的梦已经渐渐离我而去,可是,这个曾经装饰过我童年心情的贝壳,依然成为了我人生里一段快乐的文字!
这可能是我人生经历中一段特殊的文字,可是想想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心里谁不想去用手握住有着和贝壳一样美丽的心情!
放牛儿——少年的情怀!
对于放牛放羊来说,在今天的农村而言,渐渐地成为了一段历史,也成为我生命里一段熟睡的记忆!
放学回家,或者是过星期,我们农村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挖野菜、放牛放马,踏着早晨的露水,牵着牛马,拿着自己爱看的书,把牛马拴在一棵大树上,借着几分明媚的阳光,确实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只可惜我不是一个画手,要是能把当时的情景收藏在自己的`画集里人生或许会更有几分情调,因为有些记忆就和我们身边流走的时光一样,再也无法挽回,这也许是我今天要写这篇文字的原因之一!
放牛放马的事情,对于城市里人而言是脏活、累活,可对于那些善于捕捉生活心情的画家、诗人与文学家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个最真实,最朴素的素材呀?
随着科技的发展,村里的铁牛(拖拉机)渐渐替代了牛马,于是牛马也渐渐退出了几千年来耕田的舞台,成为了人们记忆里的文字!
浏览着过往的记忆,人们喜欢收藏珠宝、古玩,而我却偏偏喜欢在文字里收藏记忆,这也是喜欢文字者共同的心愿,用文字将记忆变成一种永恒,有些东西虽然已经成为怀念,可在印痕深处留下的一段段佳话,至今让人们传送,一如神话传说里放牛娃牛郎遇到仙女,戏曲中屠夫成了状元郎等等故事,优美、婉转、悲凉!
人生总会有太多的不舍,那些让我们记起的事物,虽然有的与我们无关,可是,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不能承认这些给我们人生留下的记忆!
翻阅从身边流走的人,远去的物,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事物,来与去都是一定缘由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收藏它,我们就会走好自己现在的路!
雪来了,冬也来了,那春的脚步也离我们不远啦!
篇6:一个贝壳的故事现代散文
一个关于贝壳的故事现代散文
高一时,认识了毛毛的名字和毛毛的那双笑意盈盈的眼睛。毛毛却说他早就知道了我。
早就知道了我那么我们就算好朋友了,那么他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了,我的朋友也是他的朋友,他的朋友和我的朋友也是朋友了。
然而,这么一大堆朋友中,对我最不够朋友的却是毛毛。当我偷看他的'周记被他知道时,他大有一种非毒打我一顿不可的念头,吓得我心惊胆寒对同桌说:他温柔不足粗暴有余。毛毛知道后哼哼一句:“那要看看是对谁温柔?”
毛毛是不够温柔的了,但毛毛的风趣还值得一谈。他的幽默诙谐常令同学们开怀一笑。而我偏不,我骂他哗众取宠,口不择言。
朋友中,东才温柔呢。东是一个好客之人,每当周末或节假日,他都会邀约上三五知己小聚畅谈。东和毛毛最死党。东赞赏毛毛时问了我一句喜不喜欢毛毛,我一笑不置可否;毛毛大侃东的优点时问我喜不喜欢东,我亦一笑。只是不明白,每一次毛毛怎都会把我喝剩下的奶茶、咖啡或橙汁或啤酒一饮而干。
毛毛的家乡在一个很远很远的海边,他每次回家时总要捎来一些洁白的贝壳,说是大海的馈赠。我顺手一放,那些贝壳便在家的角落里蒙尘,慢慢到了后来,竟有满满的一大箱。
日子就在毛毛的哗众取宠中、东的客聚中和我的贝壳中一晃而过,到了另一年的春天,树叶还未吐绿。一天,我在书页里发现一张小纸条:总有一天我会对你很好很好的!认出是毛毛的字迹便奇怪,想问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喜欢你。”毛毛红着脸却直认不讳。
……
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毛毛总爱喝我喝过的东西;终于明白毛毛对我最不够朋友的原因。原来,毛毛一直都在掩藏他的心。
于是,此后便避着毛毛,毛毛却万般温柔地每周给我一信。那此信写得缠绵缱绻、惆怅万分。
年少不言情,不知不觉间,我与毛毛逐渐疏远成陌路。其实,我很怀念那些有如贝壳般洁白的日子,也痛心。
后来,每每朋友看到我珍藏起的贝壳,都忍不住说:“哗,真漂亮!怎会有的?是不是有一个关于贝壳的故事。”
后记:那一年,要到远方的一所大城市里读书,临行前收拾东西,发觉静躺在角落里那一箱满满的贝壳,贝壳中有一个裹了几层纸的小包。一层一层打开一看,是一打精致得比指甲还要小的漂亮小贝壳及一封信。顿时,往事如潮,泪水模糊我的双眸,那天,整整哭了一个下午。依彤说:“要是在两年前你看到这些,你一定会感动得以后嫁给他的,嫁给那个说‘总有一天我会对你很好很好’的人。”
篇7:余秋雨散文《贝壳未碎》
余秋雨散文《贝壳未碎》
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得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
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了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构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角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
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得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
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迹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的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适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
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的巨大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我连忙拉住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就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
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暗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人了一个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白,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大厅有二楼,是长长的回廊,那里倒是泛出一些光来,使我还能在大厅古柱间辨别物象、轻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灯光,越近越亮,也开始有人,终于走进了一间有现代设施的厅室,看那文字标牌,原来是到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公共图书馆。伸头一望,有不少学生在书库翻阅,至此我才明白过来,刚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贝壳屋,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门廊。
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实在太排场了。
哥伦布当年一定会来到这里。萨拉曼卡大学不大,贝壳屋当时新建,他没有不来的道理。这个航海迷一见满墙的贝壳一定笑逐颜开了吧?
五百多年来贝壳未碎、古柱未倒本是一个奇迹,更大的奇迹是五百多年后它们仍不以自身的资格让人供奉,只是默默地支撑在一起做了大学图书馆的门廊,就像一代元勋已经须发皓然还乐呵呵地为孩子们看家护院。
我猜想大学当局作这番设计是要让所有的青年学生每天走一走这道门廊,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象征。今天图书馆里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墙上贝壳的年岁,而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因此,灯光明亮的现代书库只是白沫一闪,人类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无灯的恐怖,老墙上对水的渴念。等着吧,当今天自以为是的学者们全部退出历史,这满墙的贝壳仍不会破碎。
欧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纸页间。
★ 散文赏析
★ 未来的网络作文
★ 运维述职报告
★ 描写祭安作文
★ 交换记叙文
★ 未来网络
【网间的贝壳散文(整理7篇)】相关文章:
运维部述职报告2022-11-09
岗位述职报告2022-05-07
加快建立我国邮电经济的新体制论文2022-11-15
管理岗位述职报告2023-02-19
有关星星的精美散文诗歌2022-05-04
一种基于七号信令的局间话单采集系统研究与应用2023-07-28
新《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修改了什么内容2023-06-18
IP网络存储?什么是IP SAN支持2022-10-10
清明节思念短信2022-07-28
清明时节泪纷纷的作文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