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时间:2022-05-07 13:26:5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合集16篇))由网友“有一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篇1: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福禄贝尔在1840年创设了第一所幼稚园,世称“幼儿教育之父”。他不但给幼稚园以外在的形式与名称,而且给幼稚园以精神。福禄贝尔视儿童为一种自我活动的存在,他倡导活动教学,观察儿童生活,设计游戏的种类及玩具,注重手工作业,企图发展儿童内部的创造力。有关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可以说是所有人类教化的普遍原理。

贰・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 一) 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

关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的思想是福禄贝尔整个教育活动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他在《人的教育》第一章开宗明义写道:“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条法则,无论在外部,即在自然中,或在内部,即在精神中,或在两者的结合中,即在生活中,都始终同样地明晰和确定这条支配一切的法则必然以一个万能的、不言而喻的、富有生命的、自觉的、因而是永恒的统一体为基础;这条法则,又按照与统一体本身同样的方式,被人们通过信仰或观察,同样活生生地,同样明晰和全面地认识到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

( 二) 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劳动与其他活动的教育意义

福禄贝尔在关于劳动等各种活动的表述中,强调了劳动等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给以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家庭里的共同劳动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是家庭共同生活的基础。并认为,做事、劳动等各种活动是人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他写道,人进行创造,原来仅仅是为了使存在于他身上的精神的东西,上帝的本质,在他自身以外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他可以认识他自身的精神,认识体现在他自己身上的上帝的本质。这里,反映了福禄贝尔关于他的通过活动达到“生命统一”的哲学思想。

( 三) 遵循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福禄贝尔强调人的发展应是循序渐进的, 在发展的过程中,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教育应当按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去辅导儿童学习,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不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 盲目地促成儿童早熟, 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反会从根本上危害、妨碍甚至破坏儿童的持续发展, 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可言。

然而, 肯定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其阶段性。他把受教育者划分为婴儿、幼儿、少年、青年等时期。福禄贝尔以前的教育家们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来划分教育阶段。但他认为, 教育者不能仅仅根据年龄来划分教育阶段, 在划分教育阶段时, 还要考虑其智力、情感和身体等因素, 即应该根据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划分教育时期。

( 四)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适应自然,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是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福禄贝尔从这一原则出发,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的情况下,人类的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和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而丧失的这一切,正是上帝精神在人身上并通过人的生活所表现的自由和自决,这自由和自决便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和追求,也是人的唯一的命运。”

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贝尔也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他强调, 教育应该是来自儿童个人的兴趣动机, 并以儿童个人的力量、经验和活动为基础的活动。与重视儿童的创造教育相一致, 福禄贝尔也非常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他认为, 人是积极能动的生灵, 有自己的思想, 教育应当引导儿童按照自己的思想富有个性地发展。“因为, 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着并体现着整个人性, 但它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 并且应当在每一个人身上以这种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 借此人们能够感知人类和上帝的无限而永恒的、丰富多样的本质。”

叁・对福禄贝尔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议

福禄贝尔思想中的象征主义,实含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福禄贝尔认为教育是内在本质继续向统一开展的历程,原来他重视儿童的发展,注重藉

自然以开展儿童的内在本性,此种见解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后来却认为儿童的重要是要达到神性,又把儿童视为一种过渡阶段,教育是人类的事务,应以人类为一切教育的重心,在人类自身以外设立一个可想而不可及的目的,以支配或控制人类,实在不大合理。不过想到福禄贝尔所受宗教气氛浓郁的时代背景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亦应给予适度的同情。

肆・总结

无论如何,今日我们看到幼稚园里,儿童自由自在地活动着,天真活泼地游戏着,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则不禁要由衷敬佩这位幼教之父DD福禄贝尔的功劳。

参考文献:

[1]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石筠| 《学前教育课程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朱敬先 《幼儿教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赵祥麟主编 《外国教育家评传》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 Wan Mey Hong《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新加坡,

[6]网址: blog.sina.com.cn/s/blog_4558878b0100p9ip.html

篇2: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摘要】:儿童,是一个自然人,应该得到和人一样的待遇。应该得到像成人一样的尊重。不应该变成家长向外界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家长老师向其灌输知识的瓶子。同时,儿童他不是成人。从心理身理上讲他都还不满足一个成人的条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儿童也一样。只是成人与儿童的快乐来源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给予他们希望得到的快乐。遵循他们成长的规律,真正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儿童、儿童观、教育观、小学化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一个自然人,应该得到和人一样的待遇。应该得到向成人一样的尊重。不应该变成家长向外界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家长老师向其灌输知识的瓶子。同时,儿童他不是成人。从心理身理上讲他都还不满足一个成人的条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儿童也一样。只是成人与儿童的快乐来源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给予他们希望得到的快乐。遵循他们成长的规律,真正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不可急于求成的,这样会适得其反的。

而作为儿童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在正确认识儿童之后,我们同时也明白自己的使命。我们肩上担负的是教育儿童的重任,我们是为了孩子这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服务的。儿童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呵护。

而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

有记者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一个学龄前儿童,一个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的儿童身上。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但没有帮助儿童成长,反而给孩子在心理和身体上增加负担。如果你能挑上100斤,别人硬叫你挑上200斤,你愿意吗?你有想过孩子的想法吗?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获得知识和经验就是在游戏中来的,不是你老师或者家长灌输给他的。如果你给一个从未接受过烫的孩子说那个烫,他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反之,如果你让一个4、5岁的孩子整天做作业,他痛苦吗?以后这样的事情他还想做吗?

在市内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工3年多的某某老师在今年秋季开学时又失业了。这是这个毕业于某幼师学校、学幼儿教育专业的女孩3年来的第5次失业了。“没有办法,我学的是幼儿教育专业,没学过小学教育,不能给孩子们教小学课程,所以呆不久。”该老师告诉记者,几次失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在幼儿园不会教孩子们小学的课程。

幼儿时期是奠定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的时期。如果孩子比较懂事,对人有礼貌,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谦让、合作、向他人学习,这些好的品质,就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果在幼儿阶段没有形成好的品质和习惯,以后花费再多工夫,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人的很多经验的获得都是在幼儿时期。

再说,儿童,是一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的自然的成长,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规规矩矩的听老师讲课,专专心心的做作业。长时间的坐,孩子的如果一旦坐姿不正确造成孩子脊柱歪曲,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帮助孩子生长发育,健康成长。同时,他们的

身体机能需要锻炼,各种能力需要发展。肌肉骨骼需要发育。坐在教室,这些能好吗?

就算你的孩子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威逼利诱下学会几个英语、几首唐诗、几个中文、几个拼音。那他在小学就不愁了吗?也许是,他在一年级时不用努力就会取得优越的成绩,那他就会想,学习也不是什么难事,产生懒惰心理,养成不好的习惯,对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这不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班吗?

社会的竞争压力,家长的迫切心态,教育体制的某些缺陷,给某些早教机构以可乘之机。他们打着“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幌子,进行知识传授和强化训练。大大加强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和幼儿园对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认识不足导致的现象。 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不能忽视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不光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专业主导性,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确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家庭教育,帮助和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应以儿童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借助家长会、家庭开放日、家长论坛等平台,开办系列专业教育知识得讲座,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教育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记得6月,我院举办了一次讲座,当时很多家长参与了这里讲座,当张芬园长向大家介绍《指南》中一些目标时,一位家长就说了,“原来教小孩还有那么多门道哦”。当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2、合理安排幼儿教育教学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幼儿的思维发展归结为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材料以表象为主其思维形式还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只有当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的'思维才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能够完成对概念的较为复杂的思维操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的学习活动应以游戏教学为主。一方面,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游戏”,“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另一方面,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了幼儿的一日活动密切相关,其时间安排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要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要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能满足大部分孩子的需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3、积极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综合素养。

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光是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不足的。现代社会的神速进步,是我们不可估量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不敢说成为时代的引领,最起码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未来。关注幼儿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更是一个迫于解决的问题。希望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做

贡献。还孩子一片蓝天,给孩子一个自由。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分析及整改措施》

篇3: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所以对儿童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就是儿童,他们不是小大大,亦不属于较小的成人,他们就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与需要,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觉得儿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才能正确的教育儿童。

首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教育方式对儿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家庭能够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时一个充满压抑的家庭,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必须有着榜样的作用,对待自己的要求要和对待孩子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在我看来,家庭的教育对一个儿童性格,品行,心理素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父母,我认为,一方面要对孩子给予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具体来说,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不扼制儿童的特长取向,也不强加给儿童他们所不愿意的兴趣培养。任何一个儿童都有着好奇心,他们会对这个全新的、陌生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会使他们对这一世界形成属于他们的不成熟的看法,家长应该给他们发表看法的机会,即使他们的想法会幼稚,天真,但却是给了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机会,长期以来也让他们能够分析与判断事情。同样地,在他们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偏爱,也就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就强制他们按照自己所认为有用的来学习,从小送到各个补习班,培训班,觉得如果不学这些,就会觉得不如其他的孩子。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儿童他有自己的爱好,暂不考虑对将来的影响,既然他有这方面的爱好,那么他就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它能够在这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信

心,家长不应该制止,而是鼓励。至于所谓的严格要求,例如,在初期的认字,学习,习惯等要严格。一个孩子,他好动,或许在做事,学习的时候容易分神,这很正常,但适当的给他们指导,引导他们,我相信他们会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品格,习惯,礼节等事情上要严格,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修养。对于家庭教育,我认为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应该说,儿童的知识和能力都从经验中获得,有间接经验,也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直接经验也不容忽视。只有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印象才最深刻。有句俗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空洞的讲解,不如让孩子亲自动手。例如,吃饭,穿衣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儿童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自己替他完成,告诉他要如何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完成的,就要他自己做。”而且,儿童天性好动,迫切希望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父母应该满足他们,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而儿童也会在客观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事情越做兴趣越浓,能力也越做越强。而不是像有的父母,心疼孩子,怕在游戏中受伤,就对他们多方保护,不给他们独立动手做事的机会。

其次,是学校教育。我觉得现在的学校的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很多的儿童带着好奇心,疑问走进学校,而等到毕业之时,都变成了一群没有兴趣,没有激情的孩子。学校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多设一些课程,以适应儿童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同一课程的内容也可深浅不一,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活动, “爱护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自由”、“注重儿童的创作”,由此而引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再者,学校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空洞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正如家庭教育中提到的,给他们自己实践,对于他们掌握知识更加容易。我觉得,大自然,大社会更是儿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好机会,儿童本就喜爱野外生活,如果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

会,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会被勾起,而自然、社会这广阔的课堂,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的、生动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儿童的知识宝库,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是儿童的生活宝库。所以,学校的教育不该只是课本,更应该与自然、社会连接。另外,对儿童来说,刚进入学校,他们一开始都只会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模仿老师,以老师的话为“真理”,所以,就要求老师不仅教学突出,品格修养上更要担得起为人师表。

最后是社会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孟母三迁”也很好地说明了着一点,所以,在对儿童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周围的社会风气,为儿童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不仅对儿童的学习有益,对儿童身心健康也有助。 我认为,对儿童的教育,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要考虑到社会环境。父母,学校在对孩子寄予美好期望的时候,也在为孩子选好了未来的道路。愿望是美好的,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那样一条路。与其生硬的将一切往孩子身上套,不如贯彻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理念,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为孩子量身订造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篇4:《儿童与发明》优秀教学反思

《儿童与发明》优秀教学反思

最近正在进行第五单元的教学,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走进科学单元。也许是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层次都十分清晰,也许是关于科学的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孩子们,因此,无论是从茅以生的《桥梁远景图》,还是《黄河象》,还是《儿童与发明》,每一课的教学效果都很好。而我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课上主要通过自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老师简单进行启发。尤其是《儿童与发明》这一课,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其实发明创造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成为一个小发明家。”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开始议论纷纷。

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咱们班曹源就爱动手制作,他把捡到的废电机改造一下,就变成了小电扇了。”原来早就有学生捷足先登进行小发明了。相信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必定会激起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篇5:《儿童与发明》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电话的发明》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提问,一名学生站起来问:第二幅插图,哪一个是亚历山大贝尔,哪一个是电器技师沃特森?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显然,学生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太没价值了。然而,我停了一下,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呀,哪个是贝尔呢?”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这时,我继续说道:“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学生一个个提起笔边读边批画,有的.还小声议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陆续举起。答案出来了:同学们一致认为那个发色较深,穿着咖啡色背心的是贝尔,另外一个是沃特森。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没有像学生那样一笑了之,更没有说出“这还用问吗”“你应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类的话来,而是首先鼓励那位学生,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这不仅让那个提问的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给全班学生提供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敢提问。

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呢?促使我不断地探索,反思。因为,每个孩子受遗传、外界环境、后天教育等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问题。

篇6: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

在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时,王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分析,让我对其领域内容、发展目标、教育方法等有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再通过暑假时的细细学习与揣摩,领悟到了《指南》的作用与内涵。现进行简单的梳理,以对将来的工作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一、《指南》领域内容全面,体现教育价值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与《纲要》精神相一致,不过《指南》每个领域里的内容划分更为全面,如健康领域的内容包括: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领域的内容包括: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领域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数学认知;艺术领域的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些内容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心中必须牢记这些内容,不仅要牢牢把握好每个领域内容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体现教育价值。

二、《指南》目标制定合理,符合年龄特点

《指南》中说: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过细细看来与学习,发现目标制定的确非常细致而明确,且小、中、大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是呈阶梯式的逐层提高,非常合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牢记每个领域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因为它是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的支撑点,学习了《指南》中的发展目标,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会逐渐消失。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目标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指南》教育建议有效,实现指导意义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是针对每个领域内容中的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它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针对性非常强,对于每位教师和家长都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引领作用。从教育建议中我领悟到了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体验与学习等,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要根据本班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指南》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几年幼儿教育的方向,是我们良好的工作伴侣和助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了解、领会其内涵,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化理论为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篇7: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由哲学观反思所引起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上,这是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的标志.哲学观反思破除了以前附加在哲学上的`种种僭越和虚妄,使哲学回归其爱智求真的本性,对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重建适应时代生活需要的新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杨学功 Yang Xuego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刊 名:天津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5) 分类号:B0 关键词:哲学观   哲学范式   反思   转换  

篇8: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直非常地关注,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幼儿园的园本培训活动、网上的解读信息、阅读解读等,但都还有很多地方理解不够通透,通过这次培训中两位幼教专家的讲解,很多细节之处都得到了提点,更甚是有些理解上的错误也都得以纠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是方向性的引领,是告诉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了解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是该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汪老师指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

首先我们不要忽略《指南》的“说明”部分,要细细研读这部分,理解《指南》的精神。我非常赞同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王芳老师表示她非常理解我们一线教师在面对不同孩子时的心情,但我们不能期望把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一个样子,一个只会乖乖听老师话的样子。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样,都按照自己的路径发展,我们的任务就是促进他们在自己的路径上往前。我们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量变”过程决不可压缩,否则得不到真正的“质变”,即使得到也一定是畸形的。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时,要有等待的心态。

只有我们理解了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搭建一些支架让孩子们提高。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意味着我们要让孩子们多体验,不管是设计的游戏还是日常的生活活动组织都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另外,孩子们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品质的培养会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未来的主人翁。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幼儿教育的意义,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怎么才能更好地领会《指南》的要领,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

篇9: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的各年龄段的详细规划,教师对各年龄段的能力和水平有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教师更快的成长。

教师在实施《指南》时首先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集体教育时,我们应注意各领域知识的整合和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次,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比较好,有的幼儿肢体运动发展比较好,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进程中的差异,不能着急,要给幼儿做纵向比较,幼儿在原有的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不能一把尺子衡量幼儿。再次,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学习是比较直观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所以,我园合理安排了幼儿一日生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如:我园创设了区域活动,在医院中,孩子们学会了生病了应该怎么办,怎样关心他人,怎样保护好自己等等,各领域相互渗透。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最后,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中,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幼儿,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指南》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未来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实践。明确自己的目标,要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表扬和肯定,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篇10: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通过学习《指南》的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1、教育的方向有点偏,有时为了生源违心的去顺应家长的要求,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总是以这个为理由。通过研修我终于领悟到真正的原因在自己,我们是教育者,应坚持自己正确的教学理念。

2、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不能只是片面或者具体指向某方面,同时也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就算是同龄段的幼儿也会有个体差异。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会由于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看法,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3、我们要以生活经验来教育幼儿,那样会使幼儿可以直接获得知识。应当多从幼儿的角度去想事情,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

改变:

通过学习,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孩子在老师科学、正确的引导下,学习到更多有利于他们身心及个性的发展;同时,把《指南》中一些利于家长育儿方面的信息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他们,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篇11:《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有感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有感

阅读了《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指南》深入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并进行了归纳。《指南》中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了五个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并给每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建议,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这些建议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现通过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学到的。

一、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中,有一条教育建议是这样的,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我们幼儿园有一个课题正是研究体育的,由于这个原因,对于幼儿在各种技能的培养方面也较重视,曾经我们班有个宝贝叫煜煜,煜煜长得胖乎乎的,很可爱,但是却不爱运动,每次早上晨间锻炼的时候,煜煜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锻炼,坐在花坛边。我几次过去邀请煜煜一起玩游戏,他都不愿意。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不能横向比较,于是我并没有放弃煜煜,每次都用好玩的游戏区吸引他,最终,煜煜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也愿意参加跑跳、钻爬等活动,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小班幼儿刚进园的时候,由于环境陌生,很容易哭闹,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拿出十分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对这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产生好感,多表扬不哭泣的孩子,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例如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愿与别人交流,我们应该以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将他放大化,鼓励幼儿多与别人交流。

二、语言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的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鼓励幼儿多与别人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而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是很重要的,很多孩子都愿意自己表达,但是却不愿意去倾听别人,在别人讲话时却容易开小差。《指南》中提到了如何养成孩子的倾听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出表率作用,幼儿在和你说话时你要认真倾听,积极做出回应,并且告诉幼儿老师有认真的在听你说话,你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听老师说话呢。有时候幼儿不愿意倾听,也许是因为幼儿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与幼儿交流时应该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这样幼儿就会比较愿意去倾听。对于一些容易开小差的孩子,可以采取多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注意倾听。在《指南》中我学到了很多,这只是语言的一方面,还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只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交往,回家还会告诉父母,小朋友不喜欢我,欺负我。对于这样的孩子,《指南》中也提到了解决的策略,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多带着孩子去朋友家或者亲戚家做客,鼓励幼儿多与别人交流。让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同龄孩子在一起比较容易接触,容易相处,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也可以让孩子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家里玩,多交一些朋友,也会变得开朗外向起来。幼儿园也应该多提供一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玩伴进行游戏,并通过角色游戏,让孩子们主动交流与交往。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很多幼儿在探究科学时都不愿意去动脑筋,总是依赖于老师,到自己操作时就是一句老师我不会。面对这样的现象,《指南》中也提到了该如何去解决,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例如某个现象,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这个问题要让孩子们感兴趣,并且愿意大胆的去猜测,而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们的猜测,就算是错误的,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孩子在寻找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或者方向错误时,教师应该进行适量的引导,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自己寻找出来的答案会远比你告诉他来的有意义的多。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在艺术创作时,应该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设计师,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用适宜自己的表现方式去模仿和创作,不应给予太多的要求。对于幼儿创造出来的作品,教师应给予相对的肯定,鼓励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足,可以婉转的告诉幼儿,如果可以这样,那就更完美了,而不是否定幼儿的作品。

《指南》中很多的教学建议对于我的启发很大很大,和孩子相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教师的这条路上,我会不断的学习,努力做好《指南》中的建议,争取做一个好老师。

篇12: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幼儿入园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指导,将直接关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为此,我认为必须认真贯彻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下面我谈个人的体会与经验:

一、“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但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规化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意义的童年。

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的旗帜

伟大先哲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学记》提出了教师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儿童的尊重,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感性共情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体现在依据来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之中。教是为了学而存在的,学的存在规定了教的存在。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三、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纵象

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同行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红又大,却不香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苹果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苹果生长是这样,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更是有规律的,更不能随便去改变它。如果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是孩子不可能理解科学的丰富内容;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的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从小被灌输那么多知识,结果会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这种思想为大脑接受而不加以利用,从而使思想也便得僵化。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指南》的要求教给儿童使幼儿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知识。

篇13: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反思

四、严禁“拔苗助长”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学前儿童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孩子因为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被迫学会了欺骗和伪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岂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亦然。

今天,重要的问题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五、《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六¸重视家园共育,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任务。

我在20多年幼教工作中体会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尚属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主观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基本是三个四个或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造成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新要求互相矛盾,相互冲突,老人的过分溺爱与父母的正确对待相互矛盾,造成孩子的两面性,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不一样,造成家庭教育中的互相抵制;另一方面,从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市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不利因素,不良作风的影响,在幼儿发展关键时期已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是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抱负¸团结¸尊重别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给幼儿造成了教育障碍。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教育使教师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作为幼儿最接触的家庭教育,我认为:

1¸教师,家长都应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幼儿身上。应该扩展到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尊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3¸教师要主动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的时间,利用家园联系册,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活动成果与汇报会,便条或校讯通联系家长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向家长提出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

4¸家长要自觉学习育儿知识,提高家教质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天真¸好奇¸好问,家长要把握住对孩子的启发诱导,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家教水平主动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除了和教师经常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外,还应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全过程,让家长都具有“我也是孩子的一个重要教育者”的意识,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视为己任,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教育儿童的工作。

5¸让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孩子的模仿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及生活,学习习惯,孩子都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并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要让孩子充分的活动,愉快的成长。

6¸让家长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观点逐渐形成,有时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分析前因后果,正面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孩子容易接受,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处处考虑到孩子的位置,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在家庭中团结融洽¸互相关心¸民主商量,根据孩子的特点,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游戏¸散步¸参观¸旅行等活动中,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社会¸与人交往,从而让孩子或得更多的机会锻炼。

因此,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教质量,让每个家庭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时期,科学育儿,是孩子受到良好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篇14:小学六年级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篇15:小学六年级语文《儿童与发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近正在进行第五单元的教学,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走进科学单元。也许是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的层次都十分清晰,也许是关于科学的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孩子们,因此,无论是从茅以生的《桥梁远景图》,还是《黄河象》,还是《儿童与发明》,每一课的教学效果都很好。而我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上主要通过自读来理解课文内容,老师简单进行启发。尤其是《儿童与发明》这一课,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其实发明创造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成为一个小发明家。”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开始议论纷纷。有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咱们班曹源就爱动手制作,他把捡到的废电机改造一下,就变成了小电扇了。”原来早就有学生捷足先登进行小发明了。相信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必定会激起学生发明与创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篇1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总结反思

上学期及假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切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而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多年来,我们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在一开始我都不明白《纲要》已经很全面了,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做什么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吗?读了这本解读才了解到,原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是两个独立、平行的文件,一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个是课程指南。两个文件在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其中,我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社会部分,让我了解了3-6岁儿童在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指南》的社会部分提到5~6岁的目标是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想办法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由此我想到了,中班时的玩具分享活动正是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享。在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有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从哪里来,其实自信从实践中来。教师应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最后我们还应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要告诉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总之,我们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非常重视,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最正确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我们对他们的赋予,而最终变成为他自己的交际技巧。

教育学幼儿教案范文

读《人的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专著心得体会

幼儿园个人教育实习总结

教育教学专著读后感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总结

小学语文儿童与发明的教案说稿优秀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观摩课《谈礼貌》学习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论福禄培尔的创造教育思想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评析与反思福禄贝尔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单数双数2023-03-13

把时间踩在脚下演讲稿2022-09-28

经典广告广播公司广告词 32023-01-15

把困难踩在脚下的范文2023-10-08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2022-04-30

《祝寿》教学反思2023-06-21

蒙特梭利个人工作计划2023-03-16

教师国培培训总结2023-04-04

蒙特梭利幼儿园评语2022-06-04

教师国培数学培训总结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