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时间:2023-05-05 08:20:1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整理20篇)由网友“Dionysu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篇1:体育课分层教学策略与案例评析论文

体育课分层教学策略与案例评析论文

体育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因素基本相同进行组合,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尽相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并制定不同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和体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到共同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1、发展策略

我们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是很突出,总认为升学无望,体育再好也白搭,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给我们体育新课程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我们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尤其是个性特长要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展示。如在长跑训练中,对于耐力较差的女生,只要能坚持跑完全程就是好,就要受到表扬。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全面发展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虽然将学生分层,但不限定学生,更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这种组织形式创设了教育小组,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存在而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组织形式兼顾了学生个别发展和共同发展,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衡量标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2、组织策略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首先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作为小组长,各小组学生总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相同;此类分组可以消除一些负面影响,不会造成“标签效应”,不仅不会使得那些所谓的“差生”对学习失去自信,而且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培养等都带来了极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便于推行合作学习。(见案例一)

案例一:耐力跑与自信心

(1)教学目标:通过长跑活动学生将既发展心肺耐力,又提高自信水平。

(2)教学内容:耐力跑

(3)教学步骤:

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对成功的判断标准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出对成功评价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胜人”标准与“胜己”标准。

②帮助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原因作出分析:他们对长跑的信心不足,可能是因为总落后于其他同学,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太胖、体质较弱而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能是因为长跑项目枯燥乏味等等。

③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长跑成绩作出评价。例如,白己的长跑成绩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自己对长跑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等。

④鼓励学生根据新确定的成功标准对自己的长跑能力作出新的解释,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3、目标策略

一般意义上讲,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掌握好知识;二是要培养能力;三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样去定这些标准,怎样在这些标准E去分层,则要视不同的教育对象具体分析。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认识”。要求C层和B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感性的、初步的了解;而要求A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不仅有感性的而且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识别它,而且能掌握练习它的方法。

(2)“理解”。对于C层学生的要求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一些初步的表象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作用和意义;而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的要求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练习的内容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练习的方法,能够判别跟健康的联系等。

(3)“运用”。运用是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的综合性思维活动。我们要求C层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用,B层学生进行复杂的运用,A层学生进行高级运用。(见案例二)

案例二:

(1)教学目标:学生将初步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力跑的信心。

(2)教学内容:途中跑与毅意志品质

(3)教学步骤:

①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②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谈体会。

③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4)评析:本案例以耐力跑中的“途中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努力使学生不但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4、反馈策略

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的施教的原则是:对C层学生采用低起点,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尽力使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达到及格水平;对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抓反馈,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并使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般方法有:

(1)、任务反馈。课堂提出的目标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目标要处与学生体育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目标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斗心,还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铺垫。练习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简单的,机会让给由C层学生,难度大的则由B层学生或A层学生解决,特别难的在组.匕讨论,FA层学生做老师的帮手辅导C层学生练习,进行一帮一的或二帮一的学习。

(2)、目标反馈。在进入新内容教学时,为C层学生设计坡度目标,并利用课后的“小灶”进行补缺补差。在进行新内容教学过程中,鼓励A层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对B层学生和C层学生可利用观摩、模仿等手段进行练习,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利用小组协作,使得B层学生和C层学生能够顺利达到目标。

(3)、练习反馈。根据我们的实际,我们首先把练习进行分层,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基础练习;第二类,技能练习;第三类,综合练习;要求C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B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A层学生完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综合练习”。

5、评价策略

分层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练习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见案例三)

案例三:

(1)教学目标: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内容:篮球运球

(3)教学步骤:

①欣赏篮球比赛精片断:绝妙的传球;魔术般的运球。

②篮球游戏:成纵队头顶与跨下传接球接力;四人一组“抢断球”游戏。

③运球比赛:直线运球比赛;曲线运球比赛。

(多学生畅谈运球比赛的感受:取得成功的奥秘,个人技术与集体配合。

⑤老师小结:运球比赛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⑥两人一组,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爱的运球方式进行练习。两人交换练习,相互协作,互相勉励。老师巡回辅导。

⑦展示练习成果,相互评价。

⑧小结。

(4)评析:本案例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并展示练习成果,根据不同的层次和运动水平分组进行练习和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6、矫正策略

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对未达标的学生采用课外互帮互学进行补救;老师、家长对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案会诊,制订具体的教育方法。

(2)教师重新合理调整教学要求,改进教法,开展新一轮分层教学。(3)重视教师的自我调节,根据前一阶段的分层教学,适当地调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及目标实施方法。(4)慎重处理学生的升层和降层。我们以学生的成绩为基本依据,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再思考

以上论述只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针对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2、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科学地设置学习小组很关键。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为好。

4、应有长期的计划。实施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篇2: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在教学难度以及深度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提升,这就意味着相关教育者应当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根据相关实践表明,化学分层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化学分层法教学方式,不但促使教学难度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不但需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而且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讲,分层教学本质上就是认识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性,并且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分层次、分步骤实施。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素质差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比较难的内容进行分解,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一、分层教学含义以及特点分析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班级优生、差生以及中等生采取不同的深度以及广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要求。分层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学应当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化学教师需要开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重点班以及普通班教学存在差异,重点班和普通班一般采取考试选拔策略,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等,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若干层。

二、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或者智力因素等差异性,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等,促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升。一般来讲,分层教学中,分层的形式包括隐形分层、显性分层以及自主定层等,其中,显性分层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处理得当,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此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容易伤害学生的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为了避免分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产生标签效应等,应当对学生的'教学采取隐形分层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

(二)目标分层

学生经过特定阶段学习之后,在技能、情感、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目标具有稳定、导向、激活等功能。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适度性、阶段性以及层次性。换句话说,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并且学生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学生无法完成,以及影响学生积极性,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一方面,定位过低,学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应当对目标进行调整,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等,对于优等生应当增加其独立思考以及学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地提供其更多课外研究机会。对于中等学生,采取竞争策略,促使其不断超越。对于差生,应当加以关心以及鼓励,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分层

首先,分层摸底。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出几道学习题或者测试给学生们,要求学生们自主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其次,导入课题,教师通实验或者游戏等方式设置相关情境,促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学习《乙醇》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瓶酒到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等。再次,定向自学,导入课题之后没应当要求学生们自学,并且做测试题,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选择不同的题目。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看,可以辅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最后,讨论探讨,课堂智商进行小组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以及建议等给予鼓励以及肯定,促使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得到激发以及提高。

(四)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化学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需要设计课后习题。一般来讲,习题主要分为三种。首先,基础题,题目难度较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其次,提高题,稍微具有一定难度以及深度。最后,拓展题,难度很大,不但综合性强,而且具有技巧性,优等生也需要认真思考才能作答,主要在于培养优等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自己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层教学方式,不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上广泛以及深入应用分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的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化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以及作业分层等。

作者:黄朋寿 单位: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鲁兵.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01:79-80.

[2]张秋亚,葛青,范焕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06:47-49.

[3]贾智丰.试析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策略下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04:116-117.

[4]王超.分层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41-142.

篇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生写作文有畏难的情绪。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本身涵盖了很多语文知识点,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笔者的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中有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本身词汇积累不够,知晓并能使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造句方面的能力也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不感兴趣。

2.小学生作文欠缺情感的抒发。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其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塑造。小学生们的感受很直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身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作文过于平白如话,作文语言过于口水话。有时不能清楚明了的描述一件事情,不能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情。很多小学生写的日记就是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发生的 什么事情,语言过于平淡化,很多时候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实抒发。

3.小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都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一些人和物的感受,再通过柔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借助相关的语言、词汇、文字等来渲染表达。多数作文都是源于现实,生于现实,作文的写作源泉就是现实生活。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学生写作的想象力,通过拼凑语文书本上的词汇来指导写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1.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才能要厚积而薄发。要做到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使得好多小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字当头当然做不好,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教师可以一对一进行辅导,通过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产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激情,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或者在班上组建写作小组,每个班有怕写作文的,就一定也有不怕的学生,那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沟通交流,向朋友一样去探索写作的奥秘,老师再适时的点拨,效果一定事半功倍。例如:中秋节过后,老师组织班会活动,让各个写作小组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谈论自己过中秋的见闻和感受,然后找擅长写作的同学临时发挥写个小段落,再让其他同学用类似的方式来表达,那同学们就会从身边事实说起,慢慢的转变为文章。

2.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要灵活创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兴趣,不能过于呆板。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观察能力和很多事物他们都不太了解,很多事物他们没有办法用匮乏的词语表达出来,更何况很多小学生想象力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很多事物想办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已有的事情通过想象的能力去描述事物,从而能很快很好的写出作文。

在训练学习写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准备相关道具,给学生观看相关的写作素材,如图画、视频、歌曲等,这些素材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的写作灵感。在一堂写景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景色的图片和视频,把作文素材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的写作激情。例如:老师要同学们写黄河的气势磅礴,就可以通过播放黄河声势浩大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感受那股宏伟的气势,还可以通过黄河的一些相关数据来感知。

3.引导学生把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实践是作文源源不断的源泉。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写作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作文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感受,并通过相关的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爸爸妈妈的作文。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去观察爸爸妈妈,在小事中去感受爸爸妈妈的性格、做事习惯,观察爸爸妈妈为自己的付出等等,通过这些观察,相信学生写作文更容易了,表达感情也会更真实,不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学生只要学会主动观察日常生活,知道把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那么作文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难事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潜能和引导小学生把作文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篇4:初中语文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语文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明显地,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自主与有效参与.

那吗,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标”要求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目标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激起参与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循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的教学,在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感受时,就可以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出的分目标: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2、身临其境,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3、将心比心,通过第三者的内心揣摩和人物所处的环境,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内心活动,进而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基础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分解了学生悟“内心”的难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出,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满足优等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二、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机会

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能同一标准,则势必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激发兴趣,提高整体水平.

1、分层次“训”,异步参与在阅读教学中,“训”要有价值,课堂提问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问得“合时宜”能燃起每个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其思维的流程,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例如: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让学生画出“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意图,更好地、更直观地理解新闻的主体内容.交流示意图时,教师有意识先请中等生到黑板画图,他画出渡江的示意图.然后又请优等生补充修改.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照示意图进行解说.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有侧重“练”,同步参与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设计“练”时有所侧重,可以采取“分食制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例如:教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时,设置这样几个爬坡似的练习题:①、(巩固题)要求学有困难的学生找出这篇新闻的结构五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想一想,它们一般位于新闻的什么位置;②、(提高题)要求中等生想一想这篇新闻是怎样以简洁的语言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壮阔的场面的,进而体会新闻的特点;③、(发展题)要求优等生根据所学的新闻知识,以“新学期新面貌”为标题,写一篇报道开学第一天情况的新闻.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

3、搭阶梯“训练”,全程参与例如:

分段教学、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是小学时阅读能力要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单元教学对此有涉及、复习,教学《背影》一课的分段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引思: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各种分段结果,延时评价.

(2)促思:要求学生各抒已见说出分段依据,每个学生用心听,认真思考各种意见的理由,准备谈看法.

(3)深思: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分段,学到了哪些关于分段的知识和方法.

(4)运用:在学生初步掌握按地点和根据课题意思分段这两种方法后,让学生从第一单元课文中各找一篇,分别作两种分段法的例证.

老师在此巧妙地架设语言训练阶梯,活化训练过程,有效地促使了每个学生都回忆并进入经历学习分段的全过程,老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三、评论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参与的乐趣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新课标”指出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难看出,评价的功利性是“新课标”所反对的.而事实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考试结果为主,以教师的.讲课评价为辅,学生很少参与.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都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成功感为前提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

金矿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照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1、评价分层与目标分层相结合分层评价与分目标相适应,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但达到分目标的要求,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会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又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对平时少发言的,只要有说(不管对或错),就给以掌声鼓励;对发言中的同学,只要有一两句自己听了觉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或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相互讨论切磋.

2、评价分层与相互学习相结合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教《东郭先生和狼》一课时,当教师让学生们谈谈对老农的认识时,有一个学生说:

“我以为光说老农聪明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老农善恶分明.如果说老农聪明,东郭先生是个读书人,应该更聪明.他所以糊涂,根本原因是善恶不分.

”这段回答很有水平,按常理教师应该大加赞扬.然而这位教师不露声、色的地说:

“大家认为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

“回答得好,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的说:

“他能把东郭先生和老农对比着分析.

”这时,教师笑着说: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精彩,这说明不少同学已经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书方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这种相互评价,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篇5:手指甲分层的原因与食疗方法

1、水分损失过多

通常的情况下,指甲分层是由于指甲的水分损失过多,这样过分的干燥而导致的。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长年的涂指甲油,或者是用手接触一些烫发水而导致的。所以平常要注意不要过多的接触这些东西。

2、灰指甲造成的

指甲的分层也有可能是灰指甲造成的,得了灰指甲后指甲会有变厚的现象和分层的现象发生。要想正确的判断,可以用剪刀把指甲斜着剪开,把表面的指甲挑开一层,没有疼痛的感觉的话,就说明是灰指甲。

3、多吃水果

如果是由于缺乏水或相对良好的待遇,通常在家里添加一些水果的水,你可以吃更多的梨,或苹果,将是好的指甲。如果是由灰指甲造成的,则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篇6:手指甲分层的原因与食疗方法

如何从饮食中改善开始的指甲是错误的,记得要立即去看医生,找出早期治疗的原因。在平日,指甲更健康,更从饮食上。

⒈足够蛋白质

指甲由蛋白质组成,若平日指甲底部出现白色横纹,有可能是蛋白质不足,宜多吃豆、种子、果仁、蛋或肉类等食物。

⒉钙质巩固指甲

缺钙可引致指甲易干易脆,宜多吃乳酪、奶或豆类食品。

⒊维他命防幼线

维生素B还能促进我们的指甲的生长,保持健康的颜色,如果吸收不足,指甲会出现幼纹。

⒋矿物质防白点

指甲出现白点有可能是身体有严重疾病,亦可能是缺乏锌或铁,宜先请教医生。锌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海产、蛋及肉类。

篇7: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数学教学策略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 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策略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 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 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平行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互动交流目标是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样的目标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这就导致互动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使学生的互动交流有足够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平行的事例,同时利用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数学教学策略

1.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平等、真挚等情感。只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与体现等方法。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纽带,是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利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2.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和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这个建构活动,总是受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并体现建构的社会性质。当前很多教育界专家均认为,教育的有序展开,不能从学生的硬性概念着手,应注意教学情境的配合,毕竟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

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拘束于现有的知识、书本、公式等,而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现实状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培养其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建构。

篇8: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方法

一、汉语拼音教学

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单纯的说教和死记硬背教学,把拼音教学带入到学生喜爱的故事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识字教学

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和小游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有趣的识字方法,自发的开展与教材相关的词语积累,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三、阅读教学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采用“读、思、议、导”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如在学习《丑小鸭》之后,同学们都能主动找来童话故事进行阅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四、口语交际教学

进行此部分教学时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五、习作教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降低对他们的习作要求,鼓励学生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乐事、趣事,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下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做到家校配合,明理导行。

篇9:幼儿园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1、“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

“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西周少儿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徐西周教授在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技术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三维立体幼儿教育模式”通过行为调节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有序的逻辑思维、传授符合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拥有超常知识;侧重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学法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这些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镇瑞吉欧 。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兴趣来发展一系列的活动或方案。老师的工作是透过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来发现其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孩子去做资料的研究、查询和相关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来进行活动。它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学习。

4、学习区教学

学习区教学一般将教室区分成不同的学习区域,如语文区、益智区、科学区、积木美劳区、装扮区、沙水区等等。它提倡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并经由玩耍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概念。

5、其他幼儿教育法

贝尔教学法是以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设计的教具─恩物为教材来进行教学;皮亚杰教学法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进行幼儿的心理实验中所记录的幼儿认知发展,来做为其教学的理论基础。高瞻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其教学理念是以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能力做决定并解决问题为指导原则。

二、在组织幼儿集体活动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获得什么,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制定符合幼儿实际的教学目标。

情景一:这是小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给小动物喂饼干》,目标是让幼儿能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三种图形,并进行给小动物喂饼干的游戏。孩子们一开始很兴奋,游戏进行很顺利,但是很快有几个孩子顾自己玩别的了。因为这三种形状幼儿在课前早就熟悉,游戏没有难度,幼儿很快失去兴趣。

情景二: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的体育活动《玩沙包》,孩子们在平时户外活动中经常自己玩沙包,会做简单的抛、丢等动作,因此在体育课中,教师没有停留在抛丢的动作技能上,而是让幼儿在抛沙包的基础上尝试接住,并学习了很多花样玩法,如头顶沙包走、腿夹沙包走等,幼儿整堂课兴致很高。

如何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师没有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把目标定得过低,局限在幼儿已知的三种形状,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几种形状,更符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情景二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知识经验来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运用幼儿已有的抛丢沙包经验参与学习,解决接沙包的难题,还掌握了新学的“头顶沙包”等技能。

“一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来制定目标才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

情景一:大班有《制作清明饺》一课,老师请来了几位家长助教和老师一起帮忙教幼儿制作清明饺,幼儿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学做了各种形状的饺子,并马上烹饪和家长一起分享了劳动果实。他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像老师一样出现在课堂上非常开心,当然也学得特别认真。

情景二:宝宝班歌曲教学《春天好》,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草地上,请幼儿感受阳光的温暖,找找蝴蝶,摸摸小草,并且教师嘴巴里哼唱《春天好》这首歌,10分钟里教师一直带领幼儿观察周围,没有要求幼儿学唱歌曲。回到活动室,教师用钢琴边弹边唱《春天好》,幼儿跟唱。随后教师请幼儿来扮演歌曲里面的角色,很快大部分幼儿学会了歌曲。巧妙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所授内容。

情景一中的家长助教是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邀请具有某种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育活动,以家长进课堂的形式,协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家长助教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幼儿的教学资源,有效弥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缺陷,这种形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有效教学。

传统的歌唱教学总是坐在教室里,老师唱幼儿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复学习,幼儿没兴趣,老师也教得累,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新,如情景二中的这位宝宝班的老师利用幼儿的无意识记忆,在游玩中轻松让幼儿学会这首歌曲。教学形式的创新对有效教学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提问引导的设计

情景一:小班语言《是谁住在皮球里?》,老师:小皮球会一跳一跳的,我猜里面可能住着小白兔,请你猜猜还可能住着谁呢?幼儿:袋鼠、青蛙、跳蚤等。

教师通过提供信息:小兔-跳,让幼儿根据这个关系去猜猜其他可能是谁,这样给幼儿一个思维和推理的过程,这样不仅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参与学习,有效促进幼儿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

情景二:小班美术活动《快乐的小鸡》,老师讲解示范画了一只小鸡后让幼儿自己作画,点点很快画了一只小鸡,没事干就开始讲话,老师走过去发现点点只画了一只小鸡就说:“你再画几只小鸡吧!”可是点点就是不再画画。

绘画活动老师巡视指导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教师在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的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如果老师这样说:“点点,一只小鸡多孤单啊,你看我们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鸡也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兴,我们再给小鸡画几个好朋友吧!”利用具体的情感参照,容易唤起幼儿再度创造的欲望。

四、教具的设计和使用

情景一:宝宝班社会活动《一个跟着一个走》,教师制作了很多小蚂蚁挂件,为了让幼儿有具体的情感体验,老师让每个幼儿脖子上戴上蚂蚁挂件学小蚂蚁在地上一个跟着一个爬的游戏, 结果挂件要么拖到地上被小手压住,要么被小腿压住弄断,时不时的有幼儿把破损的挂件拿到老师这里,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情景二:大班语言《落叶》,教师自制了很多图片教具,蚂蚁、花瓣、小河、小树等,在示范朗读散文的时候同时操作图片教具,可是由于图片太多,不但来不及根据散文内容展示,还手忙脚乱不时有图片掉地上,再捡起来贴上去,幼儿的注意力都被这些突发状况吸引了,还有孩子跑上来帮忙捡。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目的明确、指示规律。情景一中教师使用的蚂蚁教具,其实完全可以做成图片贴在胸前。每一种教具在使用前,教师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备,自己先练习操作一遍,以免教学活动时手忙脚乱,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情景二中教师由于事先没有操作过教具,而且把教具设计的过于琐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现了差错,效果适得其反。教具的应用以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为核心,这样教学才能有效。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幼儿有所收获。

篇10: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方法有哪些

数学教学策略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 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总结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 (2×0.1) ×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技巧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 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 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平行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互动交流目标是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样的目标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这就导致互动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使学生的互动交流有足够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平行的事例,同时利用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数学教学方法

1.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平等、真挚等情感。只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与体现等方法。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纽带,是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利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2.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和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这个建构活动,总是受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并体现建构的社会性质。当前很多教育界专家均认为,教育的有序展开,不能从学生的硬性概念着手,应注意教学情境的配合,毕竟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

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拘束于现有的知识、书本、公式等,而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现实状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培养其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建构。

高中数学教师心得

一个学期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高中数学知识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不等式证明、圆锥曲线等,对高中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我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我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我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我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三)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我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老教师请教,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数学教师计划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陕西省也加入了这次改革之中,也快走过了两个年头。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材作了哪些改变,作为新课标理念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又要在课堂教学中作出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现就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切身的教学体会和对改革的一些看法。

我想对于新教材我们首先要整体把握,解放思想,舍得放弃。整体把握课标与教材,旨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更大胆,更开放,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立足课标与教材,超越课标与教材,做课程的主人!多一些自主的行为,少一些无奈的叹息。倡放开手脚,打破禁锢,大胆超越,超越考试,超越常规(“教师”所必需的态度)。

其次我们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学理念。要学会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更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影响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理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再次,教师要做一名导演,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要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通过学习我明白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篇11: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

一、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社会学永恒的话题 在所有的社会中,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即缺少平等的途径以得到社会所提供的满足欲望的.物品(戴维・波普诺,:239).因此,在所有的社会中,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存在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即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

作 者:童星 张海波 Tong,Xing Zhang,Haibo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刊 名:社会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ETY 年,卷(期): ”"(6) 分类号:C91 关键词: 

篇12:探讨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李建龙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受到影响非常大的时期,学好高中数学对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各个高中生个体之间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又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变。为了真正做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对这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实行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尚未深刻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巨大个体差异。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只能是满足一小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需求,而优等生及差等生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不利于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进步和数学知识的积累,而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程度的针对性教学,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2.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实现可行目标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3.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则成为消极的参与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而在采用分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订不同的属于各个学生的学习战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

二、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分层教学的实施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当的分层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打击一部分学生。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

1.科学的划分小组

分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合理的分层。那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如何分层呢?我们可以在进行分层时,采用难度适宜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验,依据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依次划分为A、B、C三组,同时,为了考虑到学生的尊严及积极性,在分组的过程中,不应体现出差等生的概念。当然,所划分的小组也不会一成不变,可以通过定期的考试来重新分组。

2.采用分层的授课体系

分层的.授课是分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小组的状况,准备不同的授课安排。例如,对于C组学生,教师讲授应更注重基本数学原理及公式的讲解,配备较为基础的练习题,对于B组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是教师应讲解的重点,所以,应该多为B组学生准备偏难拔高的练习题,而对于A组学生,他们对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习题都已经熟练掌握,教师应该注重疑难问题的解答。

3.分层的激励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我们的分层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评价和激励。对于对数学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也会不尽相同,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共同进步。

4.合理的分层辅导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统一布置作业,统一讲解,而在分层教学指导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布置难度不一的作业,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理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层教学法的逐步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戚新林。实施分层教学 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失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11)。

[2]邵锋。浅析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

(作者单位 山西省左权中学校)

篇13: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苟玉尊

【摘要】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它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篇14:多元智能 与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 与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了各种智能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化学教学的新理念。同时,文章结合作者具体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重点介绍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矛盾  多元智能  教学策略  自主性  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必然存在着各种智能差异。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化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理念 从智能结构看,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那么,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哪些智能呢? (一)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 化学概念、原理、符号、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核外电子、离子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与还原、酯化与水解、质量守恒定律;萃取、分液、鉴别、量筒、烧杯、酒精灯、催化剂等等。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1.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2.熟练掌握;3.准确、恰当的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那么,如何设计教学以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复杂的化学符号、概念和原理呢?这就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例如:初三化学关于“化学式”的教学,就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和化合价知识的基础上,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分子H2O入手,在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之后,进行引导:为什么水分子不是H3O 或HO,而是H2O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与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有关。再问: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几价?暗示学生关注化学式的书写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可以多写几个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如:CO2、NaCl、MnO2等进行逐个分析,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为零。然后按照这一结论,让学生写几个化学式,其中穿插书写正误的判断,这一段学生活动结束以后,再提出令学生深思的问题:一个化学式能表示什么意义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辨析,每组将他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都记下来,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发言、讨论,师生一起对每组的结论进行逐一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补充,充分挖掘化学式所能表达的六种涵义。至此,关于化学式概念的教学并没有结束。学生是否真正深刻理解了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①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②实验测得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占70%,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③多少克KMnO4与12.25克KCl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等等。通过上述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明确了化学式符号所表示的丰富的化学意义,又能够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定量计算,既教给了学生辨析、计算的策略,同时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化学学科中的空间智能 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智能的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的内容,还包括在化学实验中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等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这一潜能的论述中,突出的是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想象。例如,在有机化学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教学,当我们在黑板上写出甲烷分子的电子式以后,许多学生就会将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想象为一个平面正方形。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于甲烷分子空间构型的正确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找甲烷分子的键长、键角和键能等参数,经过计算和想象,从而得出甲烷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的正确结论。这时,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立体几何的知识绘出甲烷的分子形状,或者利用计算机软件,动画模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那就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依据这一结论,学生就不难理解像甲苯分子中最多可能共平面的原子个数是多少这类的问题了。同样的道理,在有关化学实验问题的考试中,学生在不可能做实验的情况下,就要凭借平时学习中自己对实验方面智能的积累,进行想象和推理。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不仅有利于他们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三)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在化学学科中的表现方式就是计算和逻辑推理,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任何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一项智能是学生所有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当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智能。需要说明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并不只是简单的依靠习题训练和测试就能够真正做到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不仅指的是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还包括对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以及对抽象的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空间构型的观察与理解。我们知道,学习者对研究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的源泉。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激励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即使是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先充分观察,再设问,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评价中达成共识,获得知识。 (五)化学学科中的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模仿能力。比如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首先就是一个模仿过程,其次才是思维过程。从模仿的对象来看,可以是模仿教师,也可以是模仿周围的同学;从模仿的内容来看,可以是对化学概念、符号、术语、原理等的读、说、写、练;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动作和技术的模仿;等等。开始的模仿是为了以后不再模仿;模仿也是为了形成习惯性的、规范的动作。总之,模仿是为了深刻的理解。 (六)化学学科中的音乐/节奏智能 化学学科中音乐/节奏智能的核心是指对声音的敏感力。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中,一会发出“咝咝”的响声,一会发出爆鸣声,同时伴随着着火燃烧的现象。这个实验,之所以让做过这一实验的人都难以忘怀,其原因就在于它给实验者以强烈的感官上的刺激,其中就有声音、节奏的贡献。其实,化学教学中不乏体现节奏的例证: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列的周期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聚合物中结构单元重复出现的现象、晶体结构中最小结构单元(晶胞)的重显、化学实验中的声、光、电(能量)现象、仪器组装的顺序、取用药品的先后、滴加试剂的顺序以及课堂上老师、同学说话的语气和节奏,等等。这一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在于能够将化学的知识和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感受,以音乐、诗歌、谜语、歇后语、身体游戏等等方式表达出来。 (七)化学学科中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与同伴或者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内容方面,可以就化学概念、原理理解方面的讨论;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辩论等。教师在讨论中的角色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评判者,时而是引导者。 (八)化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其核心就是留心、反思与重建。化学学科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学习化学的状态,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化学的潜能(或者自己将来是否能够胜任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方法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偏差,并激励学生欣然改进;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如一题多解等;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失误;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表扬和恰当的修改意见等等。 我们在上面逐个分析了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在化学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指出了每一种智能的核心能力。在分析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教学的每一个具体内容,都蕴涵着培养这八种智能的素材,只不过不同的内容在培养八种智能时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所从事的化学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理念方面给我们以新的启迪: ▲任何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至少有八种智能可以得到开发,而不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现,以便于教师充分地把握每一个学生在八种智能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不再简单地用考试成绩这一维度去衡量学生; ▲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而教。

二、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策略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目前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我们以为,应该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落实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设疑的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起点,设疑是激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设疑之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设疑时机的把握和所提问题的质量。设疑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是说,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方法设疑,都必须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核心来进行。那么,在什么时候设疑,针对什么设疑?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但也有一般遵循的原则: 1.依据设疑的内容来看,有:   ▲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   ▲针对知识间的联系设疑 2.依据设疑的手段来看,有:   ▲化学实验设疑   ▲热点话题设疑   ▲社会、生活问题设疑   ▲知识应用型设疑 3.依据问题的提出者看,有:   ▲学生设疑   ▲教师设疑 4.依据设疑的时机来看,有: ▲在上课开始时设疑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倾向设疑   ▲在下课时设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疑的归纳,往往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着交替使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一点从下面的例子中也可以体会到。 例如,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固液加热制取有毒气体的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制气装置,可设计如下问题: (1)请问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都学过哪些制气装置? (2)选择气体制备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3)实验室使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能不能用上述装置?为什么? (4)制氯气时应该如何连接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如何依次加入药品? (5)你认为应该怎样收集氯气?如何检验氯气是否集满了? (6)怎样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 (7)多余的氯气应该怎样处理?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回忆,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总结出制备气体的四个环节: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 化学实验在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 ▲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着多元智能的所有方面; ▲化学实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全面的素材; ▲化学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容易吸引学生,有利于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化学实验活动过程中,师生最容易共同创设公平、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以为,以下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课题研究 就是将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或设计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动手实验,同时可以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实验课题,继续探索,直至得出科学的答案或解释。例如,在实验室做“乙醛性质的实验”时,有一位学生根据氧化性强弱的推理,做了乙醛与溴水的反应。以下就是他的思维发展过程的报告: 根据学习我们知道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根据醛基的特点,可有两种断键方式: Br2水在研究原来许多不饱和的物质时,经常充当“加成剂”,而溴水又是一个较强的氧化剂,所以,我想验证乙醛与溴水的反应体现了醛基的以上两条中哪条性质。 我第一次把溴水加入乙醛中,振荡后褪色。由于受以前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影响,我开始以为是碳氧双键发生了加成,但也没有什么具体证据。 第二次我再把Br2水滴入乙醛中,想证明乙醛生成了CH3COOH ,乙酸有一定酸性,我想用石蕊证明其有一定酸性,后用PH试纸,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我想,原因可能是乙酸酸性本身就很弱,再由于产物浓度较低,所以,很难验出PH值的变化。我的实验陷入了困境。 这时,我想到了硝酸银溶液。猜想:如果为加成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基本无溴离子,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溴化银的量应较少。如果发生了氧化反应,则会发生反应CH3CHO + Br2 + H2O === CH3COOH +2HBr就会有溴化氢生成,滴入硝酸银溶液,则会生成大量黄色沉淀。于是,我往有乙醛和溴水反应的试管中滴入了硝酸银溶液,又取了另一试管装有反应所用的溴水做对比实验。结果装有乙醛与溴水的试管所产生沉淀量明显多于单纯装有溴水试管的沉淀量。 由此得出结论:乙醛与溴水反应发生了氧化而不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但是,氧化的机理是什么?还需要查资料或问老师来弄明白了。 很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唤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实验意识,提高了实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化学实验能力构成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教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迈上这一台阶并非十分困难。实验设计的题目有时是教师有意的安排,有的则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例如,对于Na2O2的性质教学,师生先从O2的实用性角度引入,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O2?学生会有许多种方案,教师要善于抓住共性和个性――共性:物理方法;个性:Na2O2与H2O的反应可作为获得O2的来源,提出“实验探索Na2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的问题,活动过程如下: 思考:学生要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对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并设计实验方法。 探索: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并解释现象,如下表: 再探索:教师提出新问题――预测漂白性物质为何物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活动:学生先做理性分析,再设计实验。在实验方案中,教师会发现他们很多思维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分析说,“对于化合物的研究,除了关注其氧化还原性,还应该注意到其物质分类角度的性质,这一漂白性物质是否就是它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结果呢?如果是,则产物是H2O2,H2O2是具有漂白性的,符合上述现象。”在实验设计中,教师会更惊讶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严谨性和独创性。下面是两组学生的实验设计: 反思:整个实验设计的过程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的。所不同的是学生的反思更感性化一些,而教师要在学生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之理性化。这一过程不但能够理清脉络,而且使学生将来能够举一反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使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这一过程,并非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但这种学习活动并不是具体的,而是一个个学习目标,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并不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教师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注重“通过一个或

[1] [2] 下一页

几个研究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觉地去探索新的未知”。研究表明: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会学得更好。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制造挑战机会的人,营造和维持一个积极的心理氛围。

上一页  [1] [2]

篇15: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只注重培育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可以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那些要求,下面着重谈一下这些问题。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 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以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超重概念为基础的失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还比如说总结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去做,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 例如,让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再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验修订本的必修教材中共有14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了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来达到物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右面一幅大象的图片,冷眼一看,就是一只普通的大象;仔细观察,才发现大象的腿画得不对。事实上,能发现图画的错误,就是经过了提取、重现、比较、鉴别等复杂的大脑活动,正是伴随这些大脑活动,学生的学习才得以进行。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引发学生思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观察同样物体的运动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二者观察的深度不同。那么教师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做的事情呢?

1.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 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是听?是看?是感受?在看、听和操作时想到了什么?),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

2.要求学生多用图示展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通过观察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看清线的头和尾,应该能够在纸上做出绕线图。高中学生更应该在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上加强训练。类似的还有光学中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螺线管绕线图和磁场分布图等。

3.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 高中物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章节中涉及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教师在讲解上述方位词时应辅以必要的实物,以便学生在大脑中能存储形象化的语义编码。有些学生将“上”、“下”和“里”、“外”相混淆,就是缺乏空间智能的体现。教师可以将下面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些方位名词的含义。

篇16: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2-0070-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只注重培育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可以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那些要求,下面着重谈一下这些问题。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 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还比如说总结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去做,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再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验修订本的必修教材中共有14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了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来达到物理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教学起点就比较高了。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比如右面一幅大象的图片,冷眼一看,就是一只普通的大象;仔细观察,才发现大象的腿画得不对。事实上,能发现图画的错误,就是经过了提取、重现、比较、鉴别等复杂的大脑活动,正是伴随这些大脑活动,学生的学习才得以进行。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引发学生思考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的科学家伽利略观察同样物体的运动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二者观察的深度不同。那么教师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做的事情呢?

1.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增加演示实验或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手做、眼看、耳听、脑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是听?是看?是感受?在看、听和操作时想到了什么?),培养正确有序的科学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

2.要求学生多用图示展示物理过程。初中学生通过观察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看清线的头和尾,应该能够在纸上做出绕线图。高中学生更应该在物体受力图、运动过程分析图上加强训练。类似的还有光学中规范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螺线管绕线图和磁场分布图等。

3.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高中物理“磁场”和“电磁感应”章节中涉及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都是以“上”、“下”、“里”、“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基础的。教师在讲解上述方位词时应辅以必要的实物,以便学生在大脑中能存储形象化的语义编码。有些学生将“上”、“下”和“里”、“外”相混淆,就是缺乏空间智能的体现。教师可以将下面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些方位名词的含义。

篇17:多元智能 与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 与 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了各种智能在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化学教学的新理念。同时,文章结合作者具体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重点介绍了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矛盾  多元智能  教学策略  自主性  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必然存在着各种智能差异。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化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等内容的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理念

从智能结构看,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那么,化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哪些智能呢?

(一)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

化学概念、原理、符号、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核外电子、离子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氧化与还原、酯化与水解、质量守恒定律;萃取、分液、鉴别、量筒、烧杯、酒精灯、催化剂等等。化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的.开发目标体现在:1.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2.熟练掌握;3.准确、恰当的应用,为其他智能的有效发展做准备。那么,如何设计教学以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复杂的化学符号、概念和原理呢?这就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例如:初三化学关于“化学式”的教学,就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和化合价知识的基础上,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水分子H2O入手,在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之后,进行引导:为什么水分子不是H3O 或HO,而是H2O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与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有关。再问:H2O中H、O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几价?暗示学生关注化学式的书写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可以多写几个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如:CO2、NaCl、MnO2等进行逐个分析,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这样的结论: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必为零。然后按照这一结论,让学生写几个化学式,其中穿插书写正误的判断,这一段学生活动结束以后,再提出令学生深思的问题:一个化学式能表示什么意义呢?让学生分组讨论,辨析,每组将他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都记下来,然后组织全班学生发言、讨论,师生一起对每组的结论进行逐一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补充,充分挖掘化学式所能表达的六种涵义。至此,关于化学式概念的教学并没有结束。学生是否真正深刻理解了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①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②实验测得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占70%,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③多少克KMnO4与12.25克KClO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等等。通过上述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明确了化学式符号所表示的丰富的化学意义,又能够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定量计算,既教给了学生辨析、计算的策略,同时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化学学科中的空间智能

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智能的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等化学物质结构的内容,还包括在化学实验中仪器的组装、试剂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除杂等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这一潜能的论述中,突出的是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与想象。例如,在有机化学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教学,当我们在黑板上写出甲烷分子的电子式以后,许多学生就会将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想象为一个平面正方形。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于甲烷分子空间构型的正确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查找甲烷分子的键长、键角和键能等参数,经过计算和想象,从而得出甲烷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的正确结论。这时,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立体几何的知识绘出甲烷的分子形状,或者利用

[1] [2] [3]

篇18: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北师大二附中 韩立新

【摘 要】

物理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也是其它相关学科所需要的。但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几乎成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界公认的事实。为使物理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策略。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在学习物理中,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篇19:多元智能与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它研究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对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同等的注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只注重培育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教学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可以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又能体现物理教学的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提出那些要求,下面着重谈一下这些问题。

一、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物理名词方面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例如高一学生在说(写)“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误为“均变速直线运动”,高二学生将“干涉”、“衍射”错写成“干射”、“衍涉”。这种在物理课上出现的语言问题,多属于笔误,并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给学生纠正几次就能解决了。但在语误的背后,是否反映理解问题呢?如果是理解问题,就属于语言智能范畴,应当在“纠错” 的过程中,既发展其语言智能,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在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时,往往简单地说成F=ma(正确表述: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和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而不是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的相关因素去说明,这就是语言智能有所缺陷的表现。

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阐明概念、叙述规律、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时必须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例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不能还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以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超重概念为基础的失重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还比如说总结一些简单规律,像“磁场”一章中有实验基础的“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都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去做,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 例如,让学生放学后回家乘坐电梯,体会电梯运动方向不同时的感受,并记录下来。这种“做中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总出击,手脑并用。再如,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验修订本的必修教材中共有14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成读书笔记。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了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来达到物理

[1] [2]

篇20:小学语文阅读分层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 、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 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顺 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 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 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 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分段方法

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 两段。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2.按时间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哪种文章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 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

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 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凡此种.种都要按 时间顺序来分段。

3.按方位顺序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 分段。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的方法。 适用于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

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层

一、适用于什么文章

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这样就可以按 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5.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分段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 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

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 分结构的方法分段。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总结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

对高中数学三大教学策略的探讨教育论文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思考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加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及合作学习的思考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总结

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整理2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2022-05-02

初中数学具体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7

体育教学策略总结2022-09-23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2023-08-01

高中秋期物理教研计划2023-09-30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2023-01-04

数学两级分化开题报告2023-12-08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2022-05-06

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认识2023-10-02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2023-04-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