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锦集20篇)由网友“okokok67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知道液体具有流动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让学生能用液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动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流体的压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加强爱科学和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机翼升力的讨论,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用的学习方法应是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学具的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六、教学步骤
(一)新课讲授
提问:液体和气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可以流动)E板书)一、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
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先让我们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
提问:什么叫连通器?
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不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子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 .
装有同种流体的连通器液面是否一定相平?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注意观察并思考:
看到什么现象?跟第一次相比实验条件有何变化?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各管内液面跟第一次相比有无变化?为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R中的
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分析:
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各管各处压强的大小,由于一定时间里流过各处的水肯定是相等
的,而水管较细处的流速一定比粗处的流速大,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管子粗的部分的流速小、流体压强大,管子细的部分的流速大、流体压强小.
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提问思考]
当气体在流动时,请思考一下流动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特点?
[实验]做一个小实验,取两块长方形的纸片,并排地悬挂在两根细棒上,如果在两纸片之间从上方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见图2)
吹气时两块纸片就要相互靠拢.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提问]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也适用于气体。
即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
二、流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根据我们学习的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谁能解释下面的实验?
[实验]:取一张5―6cm见方的硬纸片,在适当位置剪两个长约1cm的缝,通过纸缝垂直插人横杆的两端,当用嘴向纸面平行吹气,纸片不仅不离开气流,反而会靠近气流,继续吹气,横杆便连续转动.(见图3)
(如果用带尖嘴的管子贴近纸面平行吹气效果更好.)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回答]
这是因为气流有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的性质,所以靠近纸面的气流流速较大压强就较小,而纸面的另一面压强仍为大气压,所以转架就随之转动.
[学生实验并让学生讨论]
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呢?(见图4(a))
把细长纸条的一端贴于下嘴唇,然后用嘴向外吹气,结果纸条会向上飘起来.当纸的上方的空气流动起来之后,纸也随之漂浮起来,这是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大的压强把纸片“举”起来了。如果吹出的气越快,纸条会向上飘得越高,由此说明气流越快则压强越小.(出示投影片并让学生讨论) ’
飞机的机翼有何特点?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试分析机翼的升力又是怎样产生的?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见图4(b))
(出示投影片并引导学生总结:
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右图表示机翼周围空气的流向。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乏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
(板书)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
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总结、扩展
组织分析讨论:
出示投影片(列出以下问题1、2、3、4)
1.喷雾器为什么能喷水?(见图5)
答案:常用的喷雾器,当压人活塞时,圆筒里的空气就从圆筒末端的小孔A以很大的速度流出,因此小孔附近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于是容器E内的药液面上的空气压强近使药液从小孔,下方的B管内上升,到小孔A附近时,被空气流冲散成雾状喷出.
2.简易淋浴器为什么能把热水“吸”上去
答案:有些家庭用的简易淋浴器,把吸水管放进热水桶内,打开水龙头,当自采水从导管里流过时,热水就会被“吸”上来,与冷水混合,再从喷头喷出.此时,热水为什么会自动上升呢?流动的液体里存在着压强.压强的大小跟液体流速有关.液体的流速越大,它的压强就越小.当导管内没有自来水流过的时候,吸水管内外气体的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强.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吸水管里热水与桶里的热水相平.当导管里有自来水流过时,吸水管内热水上方气体的压强变小.管内外产生了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热水在吸水管内上升,与冷水混合后,从喷头喷出.;冷水流速越大,管内气压越低,管内外压强差越大,热水流进导管中越多,它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就越高.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自来水的流速,以调节喷出的水温高低.(见图6)
3.机翼升力跟掀房顶的风力
答案:气流的压强差对房顶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房屋内空气对房顶下表面作用的压强是静止空气的压强,而刮飓风时,沿房顶上表面的高速气流对房顶作用的压强比房屋内的气压小,结果在房顶内外就形成了气压差,方向是自下向上的,它可能会把整个房顶掀开,或者把房顶的瓦掀翻.为了减少狂风对房顶的损害,尖顶房屋的山墙上常安装百叶窗,这可以使刮大风时,通过百叶窗在房顶的下表面也产生气流,以减少房顶上下表面的气压差.
4.轮船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秋天,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着,同时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疾驰着.当两艘船到了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七、布置作业
小实验:水管喷枪(见图8)
喷雾器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装置.把管子的一端放入水中,横吹开口端可迫使管中的液面上升,你用力一吹会发生什么现象?
八、板书设计
篇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
一、什么是流体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乒乓球比赛中常听说“弧旋球”;足球场上足球队员也常踢出“香蕉球”。这里球的运动不仅有移动而且还有旋转.与此相应的气流也有两种:一种是跟球运动方向相反的气流和随球一起旋转的气流,它们叠加以后就会出现球的上下气流速度不一样,如图所示.在此基础上,你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上述球的运动路线作出探索性的解释吗?由此你会进一步体会到物理知识有用,从而产生更浓的兴趣
篇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既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又是课标“内容标准”下“科学探究”的好素材。学生是在已经对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教材正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节目的表演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③能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通过探究,获得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初步规律。
③通过体验,理解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④通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感受物理学的魅力,获得对物理现象的亲近感,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身边现象关注的习惯和对科学的热爱。
②透过飞机对本节知识的运用,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③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用具:
1. 教师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软管、泡沫(自制新课导入实验)、飞机升力演示器,水泵、玻璃管、红墨水,软管等
2. 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两支、水、纸杯、白纸两张、漏斗一个、小木块两个等。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班级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节目表演: “小小泡沫爬上来”(师生合作)
提问:小泡沫能被吸入管子,说明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么,管内压强为什么变小了呢?
学生分析:因为管内空气有流动,可能引起压强变化。
气体和液体这类可以流动的物质统称为流体(板书),常见的水和空气都是流体。那流体的流速与压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看到的“小小泡沫爬上来”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做出猜想。
提问:大家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分小组设计并完成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并准备汇报。在实验之前,请阅读温馨提示。
(课件投影温馨提示和汇报要点,避免学生盲目动手而忽视这次探究的目的) 我的温馨提示在你动手实验之前请思考。
1、采用你所选定的器材,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改变流体的速度?
2、如果压强发生变化你能通过什么现象观察出来?
汇报要点
1、实验器材和步骤(着重说明,你的实验中,你如何使流体流速发生变化?)
2、实验现象(着重说明,你的实验中,什么现象反映了压强的变化?压强如何变化?)
3、你们得到的结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论)
我发现刚才同学们的实验都是关于气体的,那么液体的压强和流速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教师演示液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实验,共同探究)
请学生说明,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综合大家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到结论。教师板书结论;流体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板书)
同学们,物理来自于生活,又解决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利用上述结论,我们又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
(课件投影:飞机和鸟的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飞机的机翼和鸟的翅膀的侧截面是什么形状的?
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机翼侧截面的图形。
机翼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的?
教师用飞机升力演示器演示机翼上升,请学生观察再次机翼的形状。
(课件投影 ,飞机起飞的视频和动画对流速的提示,请学生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板书)
(当飞机高速行使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迎面而来的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曲线路程较长,机翼下方气流通过的直线路程较短,这就造成机翼上部气流的速度比机翼下部气流的速度大,由于流速高的地方压强小,流速低的地方压强大,因此,机翼上部的压强要小于机翼下部的压强,巨大的机翼就是靠上下气流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上升。)
同学们,刚才解释得很好,那么再来试试这个问题吧。
(小组讨论,准备回答)
(课件投影:问题:为什么在地铁站或火车站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 (小组汇报交流,并互相补充、评价。)
三、拓展总结
提问: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总结并补充板书)
同学们还有哪些和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吗?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较复杂的、也涉及到压强和流速关系的问题,今天也许我们还不能解决,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网络进一步学习。我也有几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
(课件投影:希望你能用网络自学的问题:
1、质量流量计
2、燃气热水器点火的原理
3、跑车尾翼的形状与性能的关系
4、其他你感兴趣的流体知识)
四、探究性作业
1、硬币跳高比赛
2、会拐弯的球——香蕉球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一、流体
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结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篇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气体和液体都能够流动,称为流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对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拓展。本节内容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点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教学时尽量选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直观且生动有趣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把压力、压强跟流速联系起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飞机的升力,可以通过制作小小的机翼模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原理的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角硬币、直尺、两个乒乓球、细线、蜡烛、火柴、两根塑料吸管、两张纸、机翼模型。
篇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动手、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介绍流体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当液体和气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压强会怎么样呢?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做硬币“跳高”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硬币“跳”了起来呢?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吹气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了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所以很可能是流体的流速改变后压强也改变了。
通过以上实验和猜想引出课题。
环节2:新课教学
为了验证猜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个小实验并进行分析:
(一)气体:
1.实验一:如图甲,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进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张纸应该如何运动?”
2.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提问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生汇报现象及小组讨论结果,一起分析原因,教师进行提问:“在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吹气改变的是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可以发现改变了空气的流速。由此引导学生从力的角度进行分析,速度的改变就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运动状态改变的实质是收到了力的作用,空气所受到的力的作用是由于大气压力,而产生大气压力的实质即存在压强差,进一步产生压力差,从而体现出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液体
在分析了气体实验后,学生对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液体实验这里,可以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如图所示进行安装,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分析讨论,汇报结论。 把吸管插入水中向两只小船中间吹气,两只小船会向中间靠拢,表明两只小船之间的压强变小了,而小船外部压强不变,产生压强差,进而产生压力差,从而使小船向中间靠拢。
由此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环节3:巩固提高
让学生用今天的结论解释硬币“跳”了起来的原因。
环节4: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点。
2.学生课下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现象。
四、板书设计
篇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阅读新闻“法国航空公司一架A380型空中客车实现首次跨越大西洋的飞行任务”,思考:如此的庞然大物到底是怎样飞起来的呢?
二、进行新课
任务一:认识流体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流水和风的共同点,进而给出流体的'概念,同时,也认识到液体和气体都是流体。】
1、因液体和气体都具有 性,所以统称为流体。
任务二: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人小实验:硬币“跳高”比赛(如图14.4-1所示)
思考:是什么力是硬币向上飞起来的?
二、同学合作实验: 吹纸片实验(如图14.4-2所示)
猜想:向两纸片之间吹气时,两纸片会相互分开,还相互靠近?
分析: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是(静止)的,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结论: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反之,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我学习,我应用:(如图14.4-3所示)
三、联系实际:汽车尾翼的特殊作用。
任务三:探究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由“漏斗吹乒乓球”实验推想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体现了联想在物理学习及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异想天开:“漏斗吹乒乓球”( 如图14.4-4所示)
思考:
(1).如果气流的速度再大一些,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2).你能解释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蓝天吗?
仔细观察飞机,并思考下列问题:
(1)飞机的机翼有何特点?
(2)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空气流速是否相同?
(3)试分析机翼的升力又是怎样产生的?
(4)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
分析:机翼上方的气流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的气流流速小,压强大。正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给飞机提供了向上的升力。
应用:水翼船的原理。
练习:
1、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请你分析诗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2、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3、这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实际上,两个洞口的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因此,地面上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请在图中标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任务四: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运用类比的思想,由此及彼推导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同样也适用于液体.即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反之,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事例:“奥林匹克”号和“豪克”号海难事件。
练习:1、分析下列问题:
达标练习:
1.在地铁或火车站台上等候车辆时,要求乘客要离开站台一米以上,其主要原因是( )
A.车辆过来时风太大
B.车辆过来时,带来好多飞尘
C.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带动空气流速加快,使人易“吸”向车辆造成危险
D.车辆驶过站台车速快,使人与车之间空气流速加快,易将人吹向后倒地
2.秋天树叶落在路面,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时,路旁的树叶( )
A.从路旁吸向汽车B.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C.不受影响D.只向上飞扬
3.一艘很大的轮船以很高的速度,从一只小木船旁很近处开过时,小船则( )
A.很易被大船的气流和海浪推向远离大船处
B.很易被大船吸过去,而与大船相撞
C.小木船与大船距离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4.刮大风的天气,我们在上学的路上如果迎风走路或骑车,一阵大风刮来时,我们无法用嘴或鼻子吸进空气,但可以向外吐气,当一阵风过去又恢复了正常呼吸,其原因是( )
A.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大,压得人难以吸气
B.风大时,脸上空气压强变小,使人难以吸气
C.与气压没关系,是人缺乏锻炼
D.风大时,脸前气压小,所以容易向外吐气
5.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_ 体,当流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 流速越小的位置其压强_
6.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当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__ _,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_ 而压强_ ,这一压强差,就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我的收获--------学生讨论,交流>
(1)两船并行——不靠近;
(2)火车站台——安全线。
(3)汽车疾驶——叶随迁;
(4)水翼船儿——跑得欢。
(5)龙卷风旋——水上天;
(6)台风过后——屋顶翻。
(7)气水顶球——空中悬;
(8)弧圈香蕉——能转弯。
(9)非洲鼠洞——空调鲜;
(10)烟囱风起——顺排烟。
小结:
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固体和液体。
2、流体压强:流体对物体压力的作用效果。
3、流体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流体压强越小。
4、飞机的升力:
上表面气流通过的距离长,流速大,压强小;
下表面气流通过的距离短,流速小,压强大。
篇7: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中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得到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获得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例虽较为常见,但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1、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存在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一条主线“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来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而教师以引导为主,适时地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2个)、乒乓球(2个)、铝质硬币、黑板擦
每组学生:白纸(2张)、蜡烛(2支)、火柴、笔管、水槽或脸盆、适量水、注射器、带大头针的泡沫块(2块)、机翼模型(自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
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
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
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教师:据此同学们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猜想: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几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如图2)在两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如果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呢?学生:两张纸应该会向一块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加以分析。
实验二:两只蜡烛点燃,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中间用笔管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按照我们的猜想,两支蜡烛的火焰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火焰向中间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实验二,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分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我们的结论,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漏斗不论向上吹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通过课件图片详细讲解。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液体流动时是否与气体的性质一样呢?
实验三:(如图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泡沫块中间喷水,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各组同学认真操作完成实验三,请各组代表发言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两个泡沫块互相靠近。原因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使两泡沫块向中间靠近。说明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发生在19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身上的撞船事件。(课件出示详细经过)
学生:看完后结合刚得出的结论“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讨论分析。
教师:介绍航海规则其中一条规定是“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教师:(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请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并加以简单解释。教师从中引导补充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等。
4、飞机的升力
教师:几十吨重的飞机之所以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机翼。大家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飞机和机翼截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机翼模型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四:两同学从两边拉平绷紧机翼模型的细线,固定机翼模型,另一同学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线位置用力水平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操作实验,观察到机翼向上翘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图所示),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相同时间内,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空气对飞机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教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机翼反着安装使用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跑车的尾翼,防止飘起来。
三、作业(课件出示)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上端。(如图4)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准备器材做实验并解释现象。
2、通过查资料了解乒乓球和足球中的弧圈球与香蕉球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整节课以“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
2、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合作实验、讨论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3、创设的情景、设计的实验、列举的实例、布置的作业都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4、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使相关现象的解释直观明了。
二、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与实验内容要有机结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实验要注意其有效性和可参与性;而同时知识又为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要注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完后,还要回头想一想,“尝试对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揭开科学神秘的棉纱,又可以让学生具有成就感。
2、活动与实验要有选择性。活动不必过多,也不必过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完成几个有趣的可操作性大一点的实验,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这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篇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十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 “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2、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7个小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先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图12、将一张纸折成∩形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4、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5、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6、把一根长10 c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7、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两只塑料泡沫小船并列放入水中,加快中间水的流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生活应用:热水器中冷热水的混合(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管内压强减小,热水会沿竖直管上升与横管中的冷水混合。
图8
五、拓展创造
1、阅读教科书80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3、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图9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布置学生书面写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在哪儿,有什么启发。
篇9: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为中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得到最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获得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例虽较为常见,但学生很难解释其中的奥妙,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1.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相关现象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存在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
【方法运用】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一条主线“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来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而教师以引导为主,适时地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⑵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⑵培养学生愿意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获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2个)、乒乓球(2个)、铝质硬币、黑板擦
每组学生:白纸(2张)、蜡烛(2支)、火柴、笔管、水槽或脸盆、适量水、注射器、带大头针的泡沫块(2块)、机翼模型(自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小实验,引入新课
一上课分别让两位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图1)。
吹前先让其他同学猜,哪位同学的球会被吹走,哪位同学的球不会掉下来,然后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会有很大差距,鼓励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再亲自做一下,此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介绍流体和流体压强。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
二、进行新课
1.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空气流动时流速时刻变化,气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
教师:在猜想前我们先来个“吹硬币”的比赛。(课件出示吹硬币的相关情况)每组派一个选手上讲台参赛,对吹过栏杆的选手进行表扬。
根据实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做出合理的猜想。
教师:根据力学知识硬币能飞起,说明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受向上的力。
教师:硬币飞起时谁跟它接触,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
学生:空气。
教师:也就是说硬币受到大气压力,上下表面的大气压力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小,可以说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小。那么吹气使硬币上下表面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学生: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
教师:据此同学们猜想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猜想: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几个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一:(如图2)在两纸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的运动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如果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呢?
学生:两张纸应该会向一块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加以分析。
实验二:两只蜡烛点燃,间隔一定的距离,从中间用笔管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教师:按照我们的猜想,两支蜡烛的火焰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火焰向中间靠拢。
教师:各组实际来做一做,看看还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实验二,教师边巡视边与同学们交流。各组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简单分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我们的结论,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用漏斗不论向上吹还是向下吹乒乓球都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通过课件图片详细讲解。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液体流动时是否与气体的性质一样呢?
实验三:(如图3)让穿有大头针的两个泡沫块漂浮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注射器向两个泡沫块中间喷水,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各组同学认真操作完成实验三,请各组代表发言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两个泡沫块互相靠近。原因中间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度小压强大,使两泡沫块向中间靠近。说明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
教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发生在19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身上的撞船事件。(课件出示详细经过)
学生:看完后结合刚得出的结论“液体流速越大产生的压强也越小”讨论分析。
教师:介绍航海规则其中一条规定是“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教师:(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课件出示)
3.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请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并加以简单解释。教师从中引导补充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总是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风尚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等。
4.飞机的升力
教师:几十吨重的飞机之所以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机翼。大家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飞机和机翼截面图)
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用自己制作的机翼模型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四:两同学从两边拉平绷紧机翼模型的细线,固定机翼模型,另一同学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线位置用力水平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操作实验,观察到机翼向上翘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图所示),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可知,其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相同时间内,由于上方的空气比下方的空气走的距离要长,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强差造成了空气对飞机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教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把机翼反着安装使用会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跑车的尾翼,防止飘起来。
三、作业(课件出示)
1.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上端。(如图4)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己准备器材做实验并解释现象。
2.通过查资料了解乒乓球和足球中的弧圈球与香蕉球中的物理道理。
篇10: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该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但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引入和实验过程中的疏理点拨要有艺术技巧,尤其是让学生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且给学生机会,到前面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说明现象表明的结论。我认为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把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学生能做,能讲的,老师就不能代替。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前播放美国电影《龙卷风》片段,让学生见到龙卷风产生的危害,将“父亲”从地下室内“吸”上了天空,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引入新课,采用了演示实验方法,晃动塑料管,泡沫小球从塑料管中飞出,象天女散花,使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现象的神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篇11: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用“奥林匹克”号和“豪克”号相撞的故事引入课题,对海事法庭的判处提出质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通过先猜想,再分组探究,并展示交流、分析论证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加以巩固。通过比赛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规律,理解规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整体状态不错,课堂进行的比较顺利,通过当堂检测发现,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合作探究的小实验,应该加强指导,多做几次,使效果比较明显一些;不要把自己的猜想加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分组探究要求没有细化,应该再强调细一些,便于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应该从各个角度展示,充分体现其成果。针对以上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篇12: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接受效果不会很好,对知识也没有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过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遵循以下设计思路:选取哪些器材?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改变的实验条件引起研究对象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篇13:《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如:乒乓弧圈球、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等学生迷惑而感兴趣的事例,以疑生趣,以趣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漏斗口处,用手托住,然后用力在漏斗口的上端吹气,此时将手从漏斗口处移开,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乒乓球并没有被吹出来,而是在漏斗口高速旋转而不掉下来。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以学生常规思维不能解决的现象出现在他们面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入新课。
然后让学生进行想想做做“硬币跳高”的实验,让学生探究,由于效果的差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自认为吹得高的学生做给大家看,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硬币上方空气流动时压强变小了。布置课后实验:怎样能把硬币吹得更高、1元的硬币能否也吹过铅笔等。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进行“吹纸片”的实验,先猜测纸片会怎样?然后进行实验,发现纸片向中间靠拢,于是得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让学生课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时纸片靠拢的区别,纸张大小不同时的区别等。再接再厉教师紧接着给学生做“天女散花”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兴趣达到了极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直升飞机靠顶部的螺旋桨升空,固定翼的飞机顶部没有螺旋桨,它又是怎样升空的呢?秘密在机翼上。指导学生制作机翼模型并比赛谁做的精美、谁能演示让机翼尾部升起来,最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完成机翼获得升力的道理:空气对机翼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
最后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进行安全教育,题2进行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甚至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制作。
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授主要内容后,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实验,如:用水管的水冲乒乓球的实验等,可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篇1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尤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如:乒乓弧圈球、足球香蕉球、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等学生迷惑而感兴趣的事例,以疑生趣,以趣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先复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告诉学生液体和气体能流动,统称为流体,并提出问题:流体流动时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然后让学生进行想想做做“硬币跳高”的实验,先教师演示,再学生探究,由于效果的差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自认为吹得高的学生做给大家看,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硬币上方空气流动时压强变小了。布置课后实验:怎样能把硬币吹得更高、1元的硬币能否也吹过铅笔等。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进行“吹纸片”的实验,先猜测纸片会怎样?然后进行实验,发现纸片向中间靠拢,于是得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让学生课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时纸片靠拢的区别,纸张大小不同时的区别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直升飞机靠顶部的螺旋桨升空,固定翼的飞机顶部没有螺旋桨,它又是怎样升空的呢?秘密在机翼上。指导学生制作机翼模型并比赛谁做的精美、谁能演示让机翼尾部升起来,最后讲解(或用课件)介绍机翼升力的道理:空气对机翼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
最后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题进行安全教育,题2进行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甚至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制作。
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授主要内容后,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实验,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用水管的水冲乒乓球的实验等,可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篇15:《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在沪粤版初中物理《9.4神奇的升力》这一节中,安排了三个“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实验活动:实验A(a)吹气时,互相平行的两张纸条相互靠拢;实验A(b)吹气时下垂的纸条向上飘动;实验B通过漏斗向下吹气,乒乓球在漏斗内不会掉下来;实验C用一根塑料吸管做个简易喷雾器。这些实验现象,新奇明显,通过亲身体验,可让学生感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并可尝试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A,一方面实验简单易行,有些学生已作课前预习,已有体验,课堂上重复实验已不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个班准备那么多的纸条,从某种角度说,随意撕纸条是一种资源浪费,同时制造了“垃圾”。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实验B,受条件限制,一般只是演示一下,但乒乓球在漏斗内不会掉下来,有时可能是因为球和漏斗是湿的,被水“粘”住了。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对于实验A来说,我们可以借用人教版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硬币、笔——“栏杆”,一般学生都随身带有,取材更容易,现象更新奇有趣,极具吸引力,若以比比谁的硬币“跳”得更高的方式进行,更富挑战性。人人都可实验,参与者广。再者,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对于实验B,应确保球和漏斗是干爽的,应该先将乒乓球在漏斗内但不吹气,松开手试一下,表明乒乓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是会掉下来的。可请几个学生进行查验并完成实验,以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篇16:《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在引入课题时,我用电影中的一个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吹杯子的实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实验多。为了防止实验过多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我将实验分成几个层次,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学生层次的需要,我通过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上充分挖掘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体现了中考的理念。
本节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两艘轮船并排同向行驶容易发生相撞事故的例子,可以在学生展示两个泡沫相靠近的实验后直接引出,这样可以使知识与应用衔接得更紧密一些。
2、学生在展示分组实验的时候,如果能用实物投影,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篇17: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发展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课内和课外的交流互助,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在引入课题时,我用电影中的一个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吹杯子的实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实验多。为了防止实验过多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我将实验分成几个层次,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学生层次的需要,我通过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上充分挖掘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例,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体现了中考的理念。。
本节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两艘轮船并排同向行驶容易发生相撞事故的例子,可以在学生展示两个泡沫相靠近的实验后直接引出,这样可以使知识与应用衔接得更紧密一些。
2、学生在展示分组实验的时候,如果能用实物投影,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篇18: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接受效果不会很好,对知识也没有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过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遵循以下设计思路:选取哪些器材?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改变的实验条件引起研究对象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
篇19: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
一、情景引入
教师叙述几个生活场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1)。
2. 将一张纸折成∩形(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资源库资源库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资源库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拓展创造
1. 阅读教科书上“飞机的升力”,根据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 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篇2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这节探究活动课主要由“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如何产生”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本节活动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制作、实践等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过观察、体验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演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飞机为什么能够上天,动画效果可以模仿飞机上天的过程,真正让学生了解其本质,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能用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交流意识。
在引入课题时,我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再找学生上台演示,由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不一致、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出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处理实验探究时,先分好小组,学生讨论后,指定出合适的实验方案,再分组分类别实验,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又提高课堂效率,效果挺好的。
★ 初中物理说课稿
★ 压强说课稿
★ 物理优秀说课稿
★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设(锦集20篇)】相关文章: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2023-03-23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23-11-18
初三物理复习体会2023-11-17
八下物理学习与评价2023-03-28
大气压强教案示例之一2024-04-21
初二物理液压、压强专项训练2022-05-0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设计2024-01-09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2023-01-08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案示例之二2022-05-27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