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赠别赏析

时间:2024-04-01 07:18: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广陵赠别赏析(整理9篇)由网友“wind”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广陵赠别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广陵赠别赏析

篇1:广陵赠别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写金陵子弟们劝酒相送作者的情谊,同时也表示了诗人的豪迈之气,此诗作者是李白,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广陵赠别原文: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广陵赠别思想主题:

诗中描写了金陵子弟劝酒相送的情谊。

广陵赠别翻译:

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广陵赠别字词解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

沽:买。

垂杨:即垂柳。

渌水:清澈的绿水。

袂:衣袖;分袂,指离别。

广陵赠别背景:

折柳送别与饮酒饯别。折柳送别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见于汉代,汉乐府民歌中就有《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煞行客儿。”到了唐代,折柳送别的习俗十分盛行。长安城东有座灞桥,桥两边广植杨柳。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

饮酒饯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这种以酒饯别在唐代达到了高潮,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唐诗中常常出现饮酒饯别的场面,酒也就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又一意象。

李白酷爱饮酒,他的诗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春,当时李白二十六岁,首次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拟赴广陵(今江苏扬州)。

篇2:广陵赠别赏析

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这种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确:“数里送君还”,送君数里,可见为了送别朋友走了很长的.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送别诗中常见柳色依依。系马于垂柳之下,举杯于大道之间,作者通过两个前后相承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开阔畅达的意境,暗示出这并非是一次黯然销魂的伤情之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两句语言虽舒缓平易,却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垂杨、大道、系马、举杯,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柳阴送别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扬州地处内陆,并不靠海,也没有十分广阔的水域,所以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当是作者与友人谈话的内容,而非眼前实景。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即将离别,相知的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两句是对朋友说:此去一行,你将会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欣赏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广阔的海面上见到缥缈的青山。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着对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见勉励之辞而暗含勉励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结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有了颈联两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铺垫,最后一联的豁达结尾也就水到渠成了:“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将这次离别当成一个美好旅程的开始,将来重逢再细叙别后种种……

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作者资料:

李白(701-762),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记(今甘肃天水)。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篇3:广陵赠别原文及赏析

广陵赠别原文及赏析

原文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译文

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

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

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

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

沽:买。

垂杨:即垂柳。

渌水:清澈的绿水。

袂:衣袖;分袂,指离别。

赏析

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这种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确:“数里送君还”,送君数里,可见为了送别朋友走了很长的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送别诗中常见柳色依依。系马于垂柳之下,举杯于大道之间,作者通过两个前后相承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开阔畅达的意境,暗示出这并非是一次黯然销魂的伤情之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两句语言虽舒缓平易,却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垂杨、大道、系马、举杯,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柳阴送别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扬州地处内陆,并不靠海,也没有十分广阔的水域,所以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当是作者与友人谈话的内容,而非眼前实景。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即将离别,相知的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两句是对朋友说:此去一行,你将会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欣赏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广阔的海面上见到缥缈的青山。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着对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见勉励之辞而暗含勉励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结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有了颈联两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铺垫,最后一联的豁达结尾也就水到渠成了:“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将这次离别当成一个美好旅程的开始,将来重逢再细叙别后种种……

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创作背景

李白酷爱饮酒,他的诗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春,当时李白二十六岁,首次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拟赴广陵(今江苏扬州)。

李白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篇4:广陵赠别,广陵赠别李白,广陵赠别的意思,广陵赠别赏析

广陵赠别,广陵赠别李白,广陵赠别的意思,广陵赠别赏析 -诗词大全

广陵赠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篇5:《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翻译赏析

《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翻译赏析

《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前言】

《广陵赠别》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四年(726)创作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写了金陵子弟劝酒相送的情谊,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最后两句以流水的具体形象,比喻抽象的离别之情,耐人寻味,乃此诗的妙处。

【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

沽:买

垂杨:即垂柳

渌水:清澈的绿水

袂:衣袖;分袂,指离别

【翻译】

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赏析】

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这种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确:“数里送君还”,送君数里,可见为了送别朋友走了很长的`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送别诗中常见柳色依依。系马于垂柳之下,举杯于大道之间,作者通过两个前后相承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开阔畅达的意境,暗示出这并非是一次黯然销魂的伤情之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两句语言虽舒缓平易,却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垂杨、大道、系马、举杯,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柳阴送别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扬州地处内陆,并不靠海,也没有十分广阔的水域,所以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当是作者与友人谈话的内容,而非眼前实景。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即将离别,相知的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两句是对朋友说:此去一行,你将会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欣赏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广阔的海面上见到缥缈的青山。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着对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见勉励之辞而暗含勉励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结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有了颈联两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铺垫,最后一联的豁达结尾也就水到渠成了:“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将这次离别当成一个美好旅程的开始,将来重逢再细叙别后种种……

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篇6:广陵赠别

唐代 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译文

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

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

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

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注释

广陵:今江苏扬州。

沽:买。

垂杨:即垂柳。

渌水:清澈的绿水。

袂:衣袖;分袂,指离别。

赏析

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这种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确:“数里送君还”,送君数里,可见为了送别朋友走了很长的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送别诗中常见柳色依依。系马于垂柳之下,举杯于大道之间,作者通过两个前后相承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开阔畅达的意境,暗示出这并非是一次黯然销魂的伤情之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两句语言虽舒缓平易,却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垂杨、大道、系马、举杯,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柳阴送别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扬州地处内陆,并不靠海,也没有十分广阔的水域,所以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当是作者与友人谈话的内容,而非眼前实景。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即将离别,相知的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两句是对朋友说:此去一行,你将会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欣赏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广阔的海面上见到缥缈的青山。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着对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见勉励之辞而暗含勉励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结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有了颈联两句展望美好前景所作的情感铺垫,最后一联的豁达结尾也就水到渠成了:“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将这次离别当成一个美好旅程的开始,将来重逢再细叙别后种种……

李白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创作背景

李白酷爱饮酒,他的诗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春,当时李白二十六岁,首次游金陵(今江苏南京),拟赴广陵(今江苏扬州)。

篇7:赠别唐诗赏析

赠别唐诗赏析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他年蓬岛音尘绝,留取尊前旧舞衣。

「豆蔻注」

韩续姬,中华书局点断本《全唐诗》改为严续姬。

韩续姬,晚唐诗人(中华书局断本《全唐诗》里将“韩续姬”改为“严续姬”),《全唐诗》卷800收录其创作的一首诗,名为《赠别》,但有传该诗为南唐名臣韩熙载所作。

《赠别》这首诗最早见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下:称严续以“位高寡学,为时所鄙”,因赠珍货美姬,邀韩熙载为其父撰神道碑,欲其美言而取誉。韩仅述其“谱裔品秩及薨葬褒赠之典”,严封还,韩拒改,“亟以向所赠及歌姬悉还之。临登车,止写一阙于泥金双带曰:‘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樽前旧舞衣。’”是诗作者为韩熙载,如《诗话总龟》卷一七引《古今诗话》、《诗人玉屑》卷七皆以为韩作。至《名媛诗归》卷一五改写为“姬因题诗于泥金双带”,遂以韩仆射姬为作者,《全唐诗》沿其误。

篇8:赠别古诗赏析

赠别两首古诗赏析

【原文】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文解释】

本来多情却好像无情,只觉得在离别的酒杯前笑不起来。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人流泪直到天明。

【词语解释】

樽前:指别宴上。

简析:

这首七绝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一向情深意厚,相聚欢乐是何等多情,而今就要分别,却像全然无情,在这告别酒宴上想强颜欢笑,却笑不出来;那善解人意的'蜡烛,露出了依依惜别之情,默默流泪直到大天明。无情是假,情深是真,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深沉真挚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

【诗文赏析】

诗人与心爱的歌女离别,难舍难分。以蜡烛作比喻,烘托人物间离别的痛苦。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全诗深沉含蓄,缠绵悱恻,流畅清爽,耐人寻味。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篇9:赠别原文及赏析

赠别二首原文及赏析

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注释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

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

“春风二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李白赠汪伦的诗赏析

李白千古名篇送别诗《赠汪伦》原文赏析

李白《赠汪伦》古诗词赏析

《赠汪伦》的教学片断赏析

李白《白鹭鸶白鹭下秋水》翻译赏析

对李白《赠汪伦》的两种鉴赏赏析

离别的诗句赏析

李白《赠汪伦》翻译及简析

李白赠汪伦的古诗解释

李白《赠汪伦》送别

广陵赠别赏析
《广陵赠别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广陵赠别赏析(整理9篇)】相关文章:

李白《赠汪伦》注音版古诗2022-06-23

读李白的《赠汪伦》有感2023-12-11

扬州慢教案2023-04-08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2023-02-25

李白《赠汪伦》教学设计2022-07-24

《赠汪伦》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12-09

《赠汪伦》古诗教学反思2023-03-15

描写经典的送别诗2022-12-01

人教版扬州慢教学设计2023-11-17

《写情》诗句赏析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