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

时间:2023-02-25 08:08: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锦集10篇)由网友“何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

篇1: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

别董大的意思: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作品原文

别董大二首(1)

【其一】

千里黄云(2)白日曛(3),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4),天下谁人(5)不识君(6)。

【其二】

六翮飘飖(7)私自怜,一离京洛(8)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词语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7)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翮(hé):鸟的羽毛。飘飖(yáo):飘动。

(8)京洛:本意京城洛阳,后泛指京师。

白话译文

【其一】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其二】

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作品鉴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篇2:别董大的意思及原文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天上的乌云遮得天日昏暗,

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请不要担心前面路途遥远没有朋友,

普天之下有哪个人会不认识你呢?

赏析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篇3:别董大古诗的意思

1、别董大原文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2、别董大译文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篇4:别董大古诗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篇5:《别董大》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高适,这是诗人与董大重逢又别时的送别之作,全诗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怀。

教学要求:

1. 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 用。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

1.同学们,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离别的诗句 ?(学生交流)

2.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是韵味悠长的诗,离别是不想说再见的歌,离别是难分难舍的情。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4.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

1.出示探究提示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4.轻声读全诗,在脑海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5.结合想象的画面,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出示探究提示二

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全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

1.谈谈自己从诗句中的体会,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预设: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后两句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练习朗读。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全诗?

小结: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六、拓展练习,升华认识

1.自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认为这首诗和《别董大》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同样是写送别的诗,可是表现方法却不一相同。《别董大》刻画诗人在寒冷、空旷、凄凉的环境中用开朗、乐观的语言劝慰朋友。后一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赞美,曲折表达出对友人的眷恋,刻画了一个明朗,轻松的送别环境。

七、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 齐声读古诗。

2. 古诗学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诗人表达的情感明白了吗?自己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提出来。

八、自主编题,拓展运用

你想设计什么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结课:

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情!在今天的课堂留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会更多了解董大是谁,高适是谁,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篇6:《别董大》教案

一、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原本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溢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规范强调:“语文教学不只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同学人文思想的培养。”“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同学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测,让同学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同学完美人格,提升同学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测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经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身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发明一种新的生活。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同学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豪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4)我记得这样的称谓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徘岢尽…”)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同学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同学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失意流落,好友分别,自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局部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身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同学说)

(是啊!这假如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只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身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示出了抚慰与鼓励?

(5)假如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同学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让我们祝福他吧。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板书:豪情高昂)

(同学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同学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身考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小结: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荒寒 凄凉 真挚 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 高昂

篇7:《别董大》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教学理念】

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4)是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此情此景,你注意到那奋力高飞的大雁了吗?它又有何感受呢?

5、品读后两句。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这句话有何神奇的的力量,竟然能让处于抑郁悲伤之中的董大精神抖擞地踏上别途呢?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学生自由表达,充实后两句诗的内涵。)

(4)说得多好,说得多轻松啊!同学们,可是你们毕竟不是高适,很难体会到他的苦衷阿!(师生补充:好友董大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这时也正是诗人自己失意落魄的时候啊!高适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这时的高适也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别董大》共有两首,他在第一首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一个穷困潦倒到连买酒的钱都没有的人,在困境面前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他在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5)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充满深情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满怀豪气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生试背,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生配乐深情诵读)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我想,主题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意境,一种文化。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我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近这种文化,感受这种文化。今后还要借助教材,尝试望月诗、登高诗、伤春诗、临水诗、悲秋诗等主题诗歌的教学。

古诗教学尤其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同是送别之诗,《赠汪伦》是一曲李白汪伦友谊的赞歌,诗风激情浪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多了一些绵长与悠远,比起李汪的情意,更显深情;《渭城曲》则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质朴而优美;《别董大》则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别具一格的美,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灿烂文化的熔炉之中,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篇8:《别董大》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

2.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3.师指导学习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

4.齐读这首诗。

5.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生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7、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8.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 “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师导,利用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7.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谈)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8.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9.(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0.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再读这两句诗。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6.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

3.生再有感情齐读。

4.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自己练习背一背这首诗。(指2-3人背。)

6.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   景

莫愁  情

篇9:《别董大》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跟同伴交流等等。品悟诗的感情,怎样品悟诗的感情?多读,用心去悟)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2.“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3.自由读。

4.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5.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师配乐范读)

6.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

(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8.“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9.你怎样理解“前路”、“知己”?

10.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画出“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或者是替高适来劝慰朋友几句。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黄云白日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配乐读)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有许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让人感人至深,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其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这豪放派的佳篇。与此类似的还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乐观豁达

莫愁前路无知己,   友情真挚

天下谁人不识君。

篇10:《别董大》教案设计

《别董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

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 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

3、齐读全诗

(二)知诗人

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

《别董大》的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诗人。

(三)解诗题

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

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个人学习:

(1)读全诗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

合作学习:

(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

(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

A、读诗句 B、解字义讲句意 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

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指导:

千里黄云白日曛:

(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

(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

(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读 。

(3)你听,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再读 。

(4)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孤单、悲伤)

(5)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哪组同学来讲讲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你从哪个字中能看出?

(2)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你知道吗?此时的董大因失意而离京,而此时的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却不气馁,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天下人赏识的。

(3)如果你就是高适,你会如何劝慰身边的董大呢?(指读、分组读)

(4)识 :认识 赏识

(五)拓展积累

1、《送别》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古往今来的送别诗还有很多,老师和大家共同找了几首,同学们三人一组,共同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总结得方法自己学一学,一会儿共同给大家读一读。

2、介绍读其他送别诗

对照读《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两句。

3、作业: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送别诗的诗境用语言描绘下来,写成现代白话的小短文。

《别董大》诗歌教学教案

《别董大》的教学反思

别董大-古诗

《别母》教案

高适《别董大》译文及赏析

别董大古诗

董宣执法 教案教学设计

分别作文-扩写《别董大》

《别长安》古诗赏识

《别董大》改写350字作文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别董大的意思是什么(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容易别的全文翻译赏析2023-09-20

古诗两首《别董大》 导学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2023-10-03

别董大小学生必背古诗2022-06-14

高适的送别诗有哪些2022-08-26

描写冬天的诗句——《别董大-六翮飘飖私自怜》2022-05-26

高适别董大诗词赏析2023-02-19

人教第九册《古诗》教学设计2023-07-16

送董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4-30

天鹅的故事 导学案(西师版四年级下册)2022-04-29

高适的诗词全集高适的诗词有哪些?2023-07-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