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

时间:2024-04-09 07:40: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锦集10篇)由网友“wangyonglin061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

篇1: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

湛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碧绿,圆盘似的荷叶间是一朵朵娇艳的粉红色荷花。清澈的湖水里,一只小木船在荷花丛中慢慢地穿行。那是看箔回来的父亲。船舱里装载着一天的收获,神气活现的草鱼,在船舱里使劲地跳跃着,阳光下熠熠发光;穿着金黄色外衣的鲇鱼,舞动着细细地长须,仿佛不甘被一网打尽。船到岸后,早就在此等候的鱼贩子蜂拥而上,批走了新鲜的刚出船的鱼儿。父亲看着一叠的钞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是这一幕永远定格在30年前。

30年前的农村还不是很富裕,家家户户靠着几亩稻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在土堆圈成的猪圈里一头小黑猪在快乐地吃着食。那可是孩子年底的学费呀。初中毕业的父亲,觉得仅靠几亩地,生活是越来越拮据。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便贷款买了三塘大箔,到骆马湖捕鱼。

时间是块试金石。

父亲早出晚归,每天看箔卖鱼,一年时间,家里不仅还完了欠款,还盖起了六间大平房。我们姐弟五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终于可以在夏夜躺在平房顶上数星星。不善言辞的父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夏夜的天空总是格外迷人,星星在遥远的空中闪烁着,仿佛在眨着明亮的眼睛。风儿轻轻吹着,带来一股夹竹桃的芬芳。诺大的院子里到处都是金黄的晒的半干的玉米。我们坐在院子里,一边剥着玉米,一边听父亲讲述古老的历史和神话故事。

《罗成寻父》的故事,时隔几十年仍然历历在目。罗成的父亲罗艺武艺高强,拥兵自重,雄霸一方,后来屡建奇功。他的儿子罗成千里迢迢去寻找父亲,而父亲却出兵在外,和儿子擦肩而过。

小时候的我,听了故事,不仅对勤学武功,苦练本事的罗成产生了佩服之情,同时,为他和父亲的擦肩而过而难过。《隋唐英雄传》里许多的故事,都在父亲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印在了心灵深处。干农活也不觉得累,在父亲一晚一晚的精彩故事中,黄黄的玉米粒同绵延不息的古老传说纷纷散落在静谧的夏夜,为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热爱读书的父亲如百宝匣,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了的传说。精彩的故事,为孩子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开阔了孩子的眼界。

告别了简陋的乡村小学,我步入了王楼中学的大门。在美丽的中学校园里,我认真读书,每天要步行一个小时的路程。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天当我像往常一样,推开家门的时候,一辆半新的自行车放在小院里。黑黑的车篮,高高的车架,当母亲告诉我,这是父亲到县城特意买来为我上学用的,我的心高兴地仿佛要蹦出来。

因为姐妹五人都在读书,都要交学费,家里的经济一直都是很拮据的。后来,母亲告诉我,为了买车,家里的一头还没有长大的小猪被父亲卖了。同时,母亲很平淡地告诉我,父亲吸了几十年的烟也戒掉了。听了母亲的话,我感觉有一种湿湿的东西在眼里打转。父亲,看我每天都要步行很远的路上学,很是着急。为了我有车子骑,连烟都戒了。

日夜的操劳,让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他还坚持着干农活,捕鱼,没有一刻的清闲。学校又要交学费了,一百元不多,但对于家中人口众多,并不富裕的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时刻。班主任点了几次没有交钱的孩子站起来。我都是其中一个。“你爸找你。”一个同学领着父亲来到我的面前。父亲苍老、蜡黄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孩子,这是你的学费,你妈在校门口等着我呢。”接过父亲带着体温的钞票,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那年冬季,父亲的病情加重了,漫长的冬夜,总是从父亲房里传来痛苦的咳嗽声,后来,咳出了血。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在刚开春的时候父亲就走了,带着对儿女无限的牵挂。

二十八载过去了,父亲慈祥的脸庞,亲切的话语却仿佛如同昨日。作为第一届窑湾中学的毕业生,父亲知识渊博,为人耿直,用自己的勤劳善良为五个子女托起幸福的童年。

父亲一生中长河一般的话语,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在梦中都怀着这悲哀的苦痛,

献给我最亲爱的父亲!

公众号:乡村教育家

篇2:回忆我的父亲-伤感随笔

回忆我的父亲-伤感随笔

父亲走了近十年了,十年来,我不敢提笔写父亲,失去父亲是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父亲自幼体弱,一颗残破的心脏伴他走过六十载的风风雨雨,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文文弱弱的一介书生。

父亲生性善良,对每个人都抱着一种宽容、感恩的心。对老师,对同仁,对学生,无论谁给了他怎样的帮助,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对恩师孙犁,我切切实实感到父亲的惦念、感激之情。父亲的老师刘艺亭、张庆田、徐光耀等等我都不曾谋面,但这些名字与他们的作品我却能如数家珍,因为听父亲念叨了三十年。

父亲酷爱文学,从幼年时就喜欢读书,书读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父亲视文学创作为生命,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读书写作。父亲写作从不用书桌,抱一个大纸盒子,每张300字的稿纸上面能写上千字,字很小,也没有规矩,所以父亲的草稿不整理的话,能看懂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人。父亲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我无法计算。父亲走后,母亲把父亲密密麻麻的草稿纸整理成捆,一张大床下面全部是父亲的遗作,每一张稿纸上都铺满了父亲的心血。父亲热爱文学创作,很想将自己的作品都变为铅字,每当有作品发表时,他都很兴奋,这个兴奋情绪能持续很多天。父亲一生也出版了许多专着与集子,父亲的作品如他的心一样,看什么都是美的。读父亲的散文,就如同在夏日的.荷花淀中穿游,处处是清新,让人的心灵也得到净化。读父亲的诗,就如同在秋季的乡村小路上行走,处处是朴实的乡味,同时让你感到硕果累累。读父亲的小说,就如倾听一个长者娓娓道来,通俗的言语中告诉你许多哲理。女儿爱父亲,同时也爱读父亲的作品,不论是否成书、成册,它都凝聚着父亲的心血。

父亲是一个很重情感的人,但不善表达,尤其对我们姐弟三人。在我的记忆中,5岁以前对父亲几乎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那时,父亲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过二十天左右,但父亲却能说出那么多我幼儿时的趣闻。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父爱如山,当我懂得去爱父亲时,他却走了,留给我许许多多的悔恨和心痛。

父亲很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我们能读好书。我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读书,所以很得父亲偏爱。大学毕业后,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一些,父亲常常给我讲书,讲他读过的每一本书。长大成家以后,父亲经常给我选书,让我读书中精华。在后来的工作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的的确确感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书使我具备了许多能力,有了许多思想,同时也交到许多朋友。

父亲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一颗残破的心脏支撑着他那只有40多公斤的身体,有时看到父亲病痛的样子,心如刀绞。父亲很坚强,他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关口。他善待着每一个家人,祖辈、父辈、子辈、孙辈。每个人都被父亲记在心上,一个孱弱的病体要为一大家人的生活去奔波劳累。长大后的我,刚刚能替父亲分担一些忧愁,父亲却永远走了,留给我的是永远的思念与不尽的泪水。

篇3:关于父亲的回忆故事:我的父亲

从记事时开始就记得父亲爱抽旱烟。

父亲的烟筒就是一根普通的水竹杆,有大姆指粗细,连着根部一起大概一尺多长。竹节是用烧红的铁丝通过的;根部打磨的仔细,修成类似瓢状,做个烟锅,弯头朝上;挖一个黄豆大小的眼,连通竹节,一根烟筒就基本完工。再用细砂纸打磨打磨,如果做工考究的,再请匠人装个烟嘴,根部包上铜片。

记得纪大烟袋那杆是乾隆皇帝御赐的金烟杆,那可是顶级的好东西。还有《大宅门》里白七爷那杆长枪都是一等一的好货。各人所爱,因人而异,父亲的这根烟筒,用了好些年,包浆也越来越红润起来,就是根部有点敲烂了。

肩扛一把锄头,腰上系把镰刀,一根烟筒斜插在腰间,这是父亲常见的妆束。

劳动之余,父亲喜欢搬个小椅子坐在门边抽烟。左手拿着烟杆,还夹着一个烟盒。先用火柴点着纸媒,纸媒夹在右手指间根部,再用指尖在烟盒里轻轻一拈,将一小撮烟丝往烟锅里装上,纸媒往嘴上一凑,“呼”的一声,纸媒瞬间就发出明火,点着烟丝后,迅速摇摇手,熄了明火,烟嘴往嘴里一送,一抽一吸,烟就溜进了口腔,又从鼻孔里慢慢钻出两道烟。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紧不慢,看起来很惬意。时而夹着几声咳嗽。一天的劳累,似乎随着这一番吞云吐雾,烟消云散。

吧嗒,吧嗒,吸完一锅,又装上一锅,烟丝忽明忽暗地燃着,黄豆大小,一撮撮“烟屎”在抽吐之间,带着烟雾,划落着地。有时“烟屎”出不来,就将烟筒老往地上敲敲。

这里还要说一说纸媒,纸媒是专门用来点旱烟的,将草纸(毛常纸)裁成长条,卷搓成细细的条状。不可搓得太紧,太紧了,吹不着明火;也不能搓的太松,松了不经点。吹纸媒,吹的气要短促而有力,舌尖往上,往外一顶,收住,发出“呼”的一声,才能吹出明火。不信,你试试,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常来卖旱烟的是一个广丰人,戴着一顶小斗笠,尖头,斗顶高高的,笠(帽)沿很小,比我们家乡的斗笠要小很多。挎着一个大包,里面都是旱烟,一斤一包,用报纸包好。走街窜巷。一个村子哪些人抽旱烟,烂熟于心,一摸一个准,及时送货上门,从来不会让这些忠实的烟民断粮。这个广丰人生意做的真棒。

上等烟丝,色泽金黄,粗细均匀,烟味醇厚,温润平和,有弹性。中等烟丝,粗细不匀,稍显褐色,有少量筋梗,干燥,没什么油分,呛口,劲大,辣味十足,但价格便宜,实惠。

因为手头拮据,父亲都是买中等烟丝。用小铁盒装上一盒,洒上几滴菜油,再放一小片菜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可能是好抽一点。其余的原样包好,套个塑料袋,放在大衣厨顶部,以免受潮发霉。

父亲除了劳动,业余时间也没有什么爱好,不打牌,也很少喝酒,就是喜欢抽两口烟,一生节俭,凡事敬人三分,很少和别人争长论短,乐于助人,林场里哪家有事,只要帮得上,随叫随到。

尽心尽力抚养七个孩子长大成人,平平淡淡中有刚毅和隐忍,具有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份勤劳,朴实,孝顺,更多的则是任劳任怨!

父亲念过几年私熟,毛笔字写得不错,一手楷书写得颇有功底。除了过年㝍写对联,帮别人家红白喜事写写大字,平时也没什么机会写的。父亲就喜欢在家里的箩筐上,方凳下面,竹晒簟背面,圆桌面背面……写上几个大字:公元某年某月,某某某置办。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墨宝。

统购统销,计划经济那些年,大岭林场职工粮食定量供应,男的正劳力每月36斤,女的31斤,家属小孩26斤,米价是早米一毛三分八,杂优米一毛四分二,父母干的都是体力活,上山砍木头,挖山造林,开荒种茶,体力消耗很大。

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四男三女,大哥和二哥都已参加工作,都在大岭林场修地球(大哥成家早,另立门户)全家就靠三个劳动力养活八口人,三个人加在一起,一个月的工资不到六十元,生活的压力难以想象。

钱不够用,可以省;吃不饱,可是天大的事,这可愁坏了父母。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我有个表姑从严田带信来,说严田生产队有少量红薯不公开,暗里出售,这可真是一根救命稻草。从那以后,父亲就隔三差五的去严田买红薯,用箩筐挑,每次都有70-80斤。

大岭林场去严田的路,走南元水库进,再走很长一段石板路,翻过一座山岭,就到了严田,大概30里路。远路无轻担,特别是挑担上岭,要爬很多台阶。

我看到父亲爬十几级台阶,就气喘吁吁,上岭特别吃力,小腿很酸的,爬一段就休息一下,用担柱往身前一放,撑住篇担,后箩筐着地,再往塝边靠,就可以停下来抽旱烟。稍作休息,立马上肩,继续前行。

挑过担的人都知道,手里那根担柱能帮上大忙。抓在手里,边走边撑,类似拐仗。下岭也是一样,要撑住,还可防止脚滑,保持平衡。平路还好一些,左肩挑累了,就把担子一转,滑到右肩,继续前行,动作很娴熟。父亲挑担的基本功还是相当扎实的。

累是肯定的,这么重的担子,只能父亲一个人挑,没有任何办法。这就是毅力,这就是坚持,千斤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腰,但压不垮父亲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小孩吃口也吃好,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剔,也没得挑剔。我们放学早,就去附近的田里捡稻穗,积少成多,一季下来,也能攒个几十斤大米。

一家老小,都尽心尽力,为一个目的[吃饱]努力!

又过了些年,政策有点小松动,允许各家种点自留地。那个年代的人做事特别认真,每家每户可以种几棵南瓜,必须准确计数。现在听起来都是奇闻。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次母亲向别人要了一把南瓜秧,自己开荒,在山边挖出一长条菜地,种了二十几棵。秧小的时候没有被发现,过了一段时间,藤长大了,爬上了架子,眼看就要开花长南瓜的时候,被发现了。

我记得那个叫施某华的书记,到我家来通知,超额的瓜藤必须铲除。按林场当时的标准,每家一个吃口允许种两棵,我家定额十六棵,超了,任由处置。

我真的无法描述那个场面,第二天中午,多种的几棵南瓜藤被这位施书记连根拔掉。这是一个农民家庭对生活最基本的,生存追求,不危害国家,不伤害他人。我至今想不明白,也找不到答案。

只看见父亲一个人蹲在竹片墙边(一种简易平房:竹片编成篱笆,两边糊上泥巴,再粉上层石灰,篱笆中间有木头撑着)长长的叹气,只是一个劲的抽旱烟。抗争只能招致更大的麻烦,一家老小,何以为计?

学会隐忍,比什么都重要,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再后来,政策又放松了些,父母就在十亩丘的山边,开荒种上一大片红薯,父亲再也不用去严田买红薯,还养了两头猪,最艰难的时期终于熬过去了。

由于常年抽旱烟,那些年常听到父亲咳嗽,有时半夜也咳。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就越抽越少,再后来就一个人住到山上去了。

每年清明去看他的时候,就点上一枝烟放在父亲的坟前,也不知道父亲是否抽得惯! 呜呼,哀哉!

【本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听听故事看看书》,看原创情小说连载,欢迎扫描其二维码。(下面附二维码图片)】

篇4:关于父亲的作文:回忆我的父亲

6月15日(农历5月21日)8点05分,这一时刻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就在那一刻,父亲不曾和我们作最后的告别,永远地走了。从此,我们再也不能喂他一口饭,再也不能喂他一口水了。

转眼百天过去。这些天来,每天都有一种思念簇拥着我,有一种痛楚在吞噬着我。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在父亲离开百天之际,点点滴滴的思念,丝丝缕缕的情感,溶成以下的文字,以纪念我亲爱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正直善良、勤奋努力、乐于助人的人。他出生于1932年农历10月17日,出生在河南襄城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由于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于上世纪40年代,来到许昌,跟别人当学徒,学习打烟叶、卷烟以及卖烟等手艺。在50年代初期,他参加过扫盲班,认识了字并学会了简单的算术。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由于文化程度低,许多理论知识理解不了,他就虚心向别人求教。

50年代中期,父亲到许昌市运输公司(现河南万里运业集团)工作。当时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到许昌周围的平顶山、周口等县市来回搬运煤、石子等货物。由于交通不便,来回拉一趟就要十天半月。他把我和两个哥哥留在家中由母亲照看。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经常饿着肚子坚持拉车,因工作积极努力,很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0年代后期,父亲到运输公司所辖的运输机械厂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努力钻研,又善于向人虚心求教,成长很快。他不但看懂了机械图纸,还能画出简单的机械图,因此被任命为生产组组长,负责全厂的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等工作。在工作中,他经常不论白天黑夜与他人一起研究图纸、完善图纸,然后反复去试验如何高效生产出某一机械零件。有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会不辞辛苦地跑向其他单位,请教专业人士。由于父亲的刻苦钻研,其修理技术日益提高,深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1980年,因工作需要他去运输公司所辖四车队担任副队长。在此期间,我曾亲眼看见有人到家里送“礼”,但每次都被父亲严词拒绝了。

在上世纪70、80年代,老家的一部分亲戚买了农业机械,有时候这些机械出现故障时,就来人请父亲回去修理。父亲总是爽快答应,从不推辞,因此父亲虽然离开老家几十年了,但大家提起他,没有不称赞的。

父亲对乡里乡亲是这样,对其兄弟更是照顾有加。50年代末期,父亲在一次拉煤途中偶然遇见求学在外的四叔,看他面黄肌瘦,毫不犹豫地把口袋里仅剩的两元钱给了他,让他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后来,四叔经常对我们讲起这件事,每次提及总是感激涕零。父亲对五叔也是如此。在70年代五叔任生产队长时,每次遇到队上有什么比较麻烦的事情,总是来许昌和父亲商量,征求他的意见。两人每次商量事情总是到深夜。我时常半夜醒来,两人仍在商量。当时,全国农村家庭生活都非常贫穷,五叔离开时,父亲总要塞给他一些家用物品。几十年的风雨同舟,他们兄弟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每次父亲生病,四叔、五叔以及老家的其他亲戚邻居都要来看望他。

80年代后期,父亲调到运输公司技术科后,以精湛的修理技术多次完成复杂的汽车修理任务。有几次在修理汽车时,公司的某领导说应该怎么怎么修,而我父亲提出了不同的修理方案。当时这位领导没有采纳,就让修理人员按照他说的方法去修,结果没有修好。后来采用父亲提出的方案才把汽车修好。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在后来修车时,公司领导每次都采纳父亲提出的建议,都能最快地修好,不耽误生产。曾有人劝过我父亲要按照公司领导的意见办,父亲说,公司领导的意见对的一定听,不对的就不能听。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畏权势的人。他的品行也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教育着我们。我时刻以他老人家为榜样,在做人、处事、工作等方面向他老人家看齐。

在他老人家病重的最后几个月里,我除了上班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陪伴、照顾他。但令我唯一感到内疚的是在206月15日早上,在他老人家临走的最后时刻,我因工作晚去5分钟而未和他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内疚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但我后来想到:我也正是遵循我父亲的“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做人”的风格才未和他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我想他老人家一定会原谅我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他老人家走后,我们兄妹无数次在心中念着这句话,无数次任悲泪长流。而今我们再怎么呼唤父亲,他也不能回应了!

父亲啊,您太累了。退休前,您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中一遇到问题,便随叫随到。退休后仍然忙里忙外,别人一有什么修理方面的问题,您就跑前跑后。八十四年了,您从未休息过一天,从现在开始,您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请您老人家放心吧:我和哥哥、姐姐会很好的照顾好我们的母亲!

“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是您一生做人的准则。亲爱的父亲,我们会永远永远地想念您,我们也将会遵循您的做事待人的准则,发扬您的美德,做一个正直、善良、勤恳的人。

篇5:我和父亲生活随笔

我和父亲生活随笔

“我出去骑车。”我简短地对父亲说。他走了过来,站在我的面前,表情有些凝重地望着我:“出去就出去,骑车干吗!”

我的眼睛似乎瞬间模糊了,像是即将失明的前兆,一层薄薄的像是打了磨砂的膜出现在我和他之间,像是分离又像是隔绝。

“骑车怎么了?”

“你到底是骑车出去,还是出去骑车?”

我顿时茫然且愕然,怒火瞬间就要喷发:“这有什么不同吗?您不是存心找碴吗!您明知道我在说什么……”但在极短的时间里,我就意识到它们似乎确实有些不同。

我吃惊于父亲对语言的敏感。其实这句话听起来真的很熟悉,抑或是在哪篇作文里见过,或者在哪儿听过。

父亲是位语文教师,病句修改是常见的教学内容,他经常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我甚至怀疑他和别人交流就像是在研究那些病句,对于父亲这样一位让人捉摸不透的人,这些废话不算什么。

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我也知道。

听别人说,父亲是个不笑的人,但在小时候,父亲只对我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但中考期间,我一度认为这层膜要化了。

中考前夕,我很是紧张,但父亲看起来比我更紧张。他以平常所没有的温和,细言细语地和我说话,我心中也格外舒坦,他坐在书桌前耐心地对我讲中考的种种注意事项,我很认真地听着。

中考两天半的时间里,每次在我进考场前,他都站在警戒线旁给我递来一杯淡茶,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我感到我们之间的那层膜在渐渐褪去。

中考结束的那天中午,饭菜很丰盛,父亲很有兴致地喝了酒,说了很多话,他要求我坐下多陪他一会儿。我静静地坐着,手中把玩着那双吃饭用的筷子,耳中听着父亲讲的话——语重心长,露着沧桑。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对我挥手让我离开。我进了房间,关上了门,躺下来,心中想着父亲刚说的话,脑海中掠过种种往事的画面,心里清亮了不少,我与他之间那层柔而韧的膜,似乎已到了消融的临界点。

中考那突然而至的温存,让我感到了些许不适,我以为这会是永恒,没想到它只不过是颗流星,只绽放刹那的光芒。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或许贬义很重,却很实在地解剖了人性。

“朋友约打球,我出去玩会儿。”我期待地望着父亲。

“跟谁一起,在哪玩?”他表情平静。我说出了同学的名字和打球的地点。

他总是这样问。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一个学生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变坏,只需跟某个人玩一次,或去过某种场所——就这么简单,我很清楚他在担心这个。但我也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我跟谁在一起。说什么我都明白,但他总是担心。就连出去骑车,我也知道他是在担心我的安全。或许真的是那层膜太厚了,他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他,一如他爱我,我也爱他,却又彼此隔膜。

他又接着问:“那个同学学习怎么样?”我犹豫了,紧接着是一阵沉默,但总得有人说话。“学习不好,名次倒数。”我直截了当、不加掩饰地说。

沉默,又是一阵紧张的沉默,看得出他的`克制,他是个理性的人,结果还是说了一些“人以类聚”之类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话。我想辩解,但是常人在青春期少有的忍耐及理性阻止了我,我什么也没说。

“难道一个好学生就不能和一个差学生在一起玩吗?况且这只是成绩上的好坏,一个人的优缺点是一个老师能看完全的吗?老师在课堂能与学生说几句话?对这个人本身又有多少了解呢……”怒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是青春期叛逆,但我想,似乎并不是。以前我在作文中从没写过自己的父亲,虽然我也有好多话想跟他说,却不知从何下笔。我们缺少交流,对于我的父亲,我其实并不了解。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的距离,虽然身为父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仿佛咫尺天涯。

篇6:我的父亲随笔

我的父亲随笔

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父亲前期的职业,直到长大后了解到“赤脚医生”这个词,才觉得这个词适合概括父亲那几年的职业。印象中,父亲总是外出治病,家里也总是有人来看病。那时候觉得家里像店铺一样热闹,每天都有人来。只是,赤脚医生终于告别了医生的职业。

父亲曾经明确表示希望我们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当医生,那时我以满足父亲的愿望而答应,却对父亲那句希望是男孩而失望。敏感倔强的我就此说再也不想当一个医生,即使那时看到《初中生之友》上关于林巧稚的医学梦而热情高涨,我也暗自决定绝不当一个医生。后来怕针扎的场景,这颗做医生的心彻底死了。

一直到现在,父亲都想做医生,每次去药店,他都对我说想自己开个药店,可在外七八年,这个梦始终没有实现。暑假时去父亲那里,偶然发现他的电动车箱里放了一本书,用早餐袋子装着,破旧不堪,还有些泛黄。那是一本本厚厚的医学方面的书,在家他经常在睡前翻看。我想,是不是在那窄小的工厂,趁着休息的间隙,他会坐在一堆工厂原料上翻看那本书,想着他的梦。他是一位还用着按键手机,喜欢阅读的父亲。曾经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梦想。翻看他从前装书的箱子,他的奖状、书本、作文都还在,所有的.东西父亲都能保存完好,那是他的细腻。

我生病从来不是去医院,而是咨询父亲,这成了一种习惯,我信任他。记得小时候经常生病,喝药就会吐,打针就会大吵大闹,那时我很任性。父亲总是安慰我说:“是爸爸给你打针,爸爸会很轻很轻的。”说着说着就完成了。后来父亲不做医生了,我去别的地方治病,因为手上血管细,扎了五次都没有成功,都出血了。强忍着痛没说话,因为明白这里没有父亲的温柔。人大概就是这样长大的。今年问父亲关于一些病该吃什么药,父亲说你自己去查查。我说你不是医生吗,他轻轻的说,这么多年都快忘记了,很多不记得了。我听后特别心酸。

童年的记忆,就是在各种药水的味道中度过,活在药水充斥的空气中,形成了一种免疫力。所以在父母去往外地的第一年,在伯伯家住,手上就突然长了很多极大的脓包,一夜醒来就出现了。双手近乎溃烂,到现在都记得治愈双手打了45针。手上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却记得清晰。后来各种环境的生活,我反而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别强,常常比喻自己是棵野草,在哪都能生长。这也算是另一种成长。

在我眼里,父亲一直是个医生,一个令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都敬佩的医生。充满药水味的童年,五彩缤纷。所以,对于医院的各种味道会觉得安心。可惜我们这两个任性的孩子从来都是自由选择生长。父亲不会强求,但他会叹息。

少年变成大叔,在深夜,父亲是否也为自己的梦想叹息?我不敢想象。

篇7:随笔 父亲和我

随笔 父亲和我

说这是写实,又不纯粹,说是杜撰,却那么真实。

风雪里,一个高大的男人迎面走来,你只能看见他魁梧的轮廓,没戴帽子,头发就在风雪中飞扬。

门开了,随着一股冷风扑面,那个男人就站在你眼前了。身上一股机油的味道,头发浓密而在风中吹得粘成毛毡。

他的眼镜儿马上着满了哈气,结上白霜。他摘下眼镜,拿手指转一下镜片,戴好,把大衣挂在门后面的挂衣钩上,然后找到遥控器,打开电视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忙得不亦乐乎。

童年里记忆的父亲就是这样,寡言,大咧,我们很少谈心,但妈说,你爸最疼你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也许是真的。我小的时候,9 个月就会说话,11个月会走,爸爸非常引以为荣。他经常让我骑在肩膀上,老爸很高,我居高临下,拽着老爸的头发看这世界。

我是他的女儿,我完全遗传了他的身架和五官,老爸年轻的时候应该算很英俊的,那是一种男人的英俊,但是他的眼睛在我的脸上显示出的倔犟的神气却不是女孩子所应有的。老爸也许真的没有注意到他的`溺爱和娇宠对我的性格形成有什么影响,他只不过拿我当作一个小小的活物,“两脚”的小动物,可是他不知道我完全遗传了他的倔犟,同时又加上属于我自己的不认输的固执,甚至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注定了以后会成为对头。

老爸教我游泳,从河岸上把我扔下去,求生的本能让我不断挣扎,老爸再下河把我拎上来,如此往复几次,竟然学会了。不久,我就像小鸭子一样再河里穿梭自如。脾气里有了老爸的强势,我爬树,拍画片,弹玻璃球,到农村玩的时候掏鸟蛋,跳坟包,养野狗,淘得异乎寻常,老爸更加以我为荣,4岁不到就把经常把我放在高头大马上炫耀,我黑得像焦炭,灵巧得像猴子,头发短得像假小子,从来不穿裙子,也没有学会温柔。

就像许多小说里,时光流转,站在芦苇从中倔犟的假小子往往在日升日落中出落成楚楚的野性四射却又魅力天成的女子,人生本没有那么多传奇,我仍然是我,只不过,磕磕绊绊的成长了,可悲的是,既不野性四射也不魅力天成,自从迷上看书之后,我的灵性增加了,山野性却慢慢泯灭了,老爸经常说:越大越没种了。他忘记了我本来就“没种”。我只按照我希望的样子成长。

他很开明,不是只希望我功课好,他希望我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希望我能闯荡江湖。

如果说老爸的希望多少有点豪侠气和不切实际,在我,却真心真意希望老爸以我为荣。

我在全校的竞选大会上演讲,在杂志社发稿子,在电视台录节目,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外也在满足着老爸的虚荣心,那个不善于言谈的男子,在我身上寄托了他所有成功的热望,包括出人头地,领袖才能,甚至我的倔犟和固执他都是欣赏的,作为他的一部分,我也的确没有让他失望过,但是我们交流很少。

我19岁那年,有一次和老爸因为看电视吵了起来,那次真的是让我终身难忘。

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小事,老爸在打电视机旁的电话,我在看电视,他把我的电视机关上了。

我就再打开,他再关上,我再打开,如此往复多次,谁也不退让,他拿起家长的作风骂我长这么大越长越混蛋了。我火气往上冒,和老爸顶牛起来。跟他对骂。

气得老爸抄起棍子就往我身上打来,我也不躲,一下子打在身上,我踉跄着把玻璃门都撞破了,头上开始流血。

19岁的人被打得伤痕累累,我又气又怒,失去了理智,拉开窗子就要往下跳,当时家里是六楼,这一下就一了百了。老妈手快一把把我拉住,哭到:你这孩子脾气怎么那么大!老爸的棍子也扔掉了,我一个月没有从床上起来。

自从那次被打之后,我半年没有和老爸说一句话,他回家来我视而不见,我们吃饭我一言不发,我在用冷淡来折磨这个最爱我的男人,我在用任性和固执逼迫他低头。

半年后的一天,老爸终于找我谈,他说:爸爸错了,好闺女。以后不会了。你那脾气也真得改改,以后在社会上混不开,知道吧。

我知道自己很不懂事。可是我就是不肯服软。我开始掉眼泪。每滴都有五分硬币那么大。

经过这件事,我和老爸又和好如初。

他在社会上好像越来越不适应了,人情世故他都不懂,工作中就有好多人给他气受,给他哑巴亏吃,气的他没办法,可是也真的没有办法,这时候他就开始和我说。

我工作5 年多了,书也读了不少,经常跟老爸分析当今的世事,分析时局,也分析人生。

慢慢的,当做什么决定的时候,老爸总是说,我听我闺女的。我发现老爸开始依赖我。

3 月,我跳了槽,离开家,到北京工作。

5 月,老爸带人手远下云南去干工程。他经常给我打手机,诉说种种的不公,他人生地不熟,他开始抱怨南方的雨,抱怨南方人的阴晴不定的脾气,抱怨他合作的工程师就是不明不白的给他小鞋穿,永远不给他的工程验收合格,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一样一一讲给我听。

我安慰他,没事,大不了马上回家。不用担心,一切有我。

他就真的不担心了,因为他相信一切有我。

前天妈打电话来说:辉辉,你爸非要不去上班了,你劝劝他,让他去上班吧。

我说:妈,他不想去就不要让他去了。

妈说:他还非要到北京去看你。

我含着眼泪说:哦。

我的老爸老了,以前对我的管教已经慢慢化成了依赖。

泪眼模糊中,那个在风雪中孑孓独行的汉子,已经满头银发……

.COM社区・抒晏

篇8:我与我的父亲随笔

我与我的父亲随笔

对于父亲,是那样地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原来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总认为他的严厉就是一种束缚;他的给的意见就是一种反驳;他教你为人处事你却觉得是一种啰嗦;给你指明道路却埋怨他安排你的人生;给你讲人生道理,你却说他和你有代沟…

当你真正在现实道路上 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却总是给你勇气,不允许你有放弃的话语出现。或许又是一副比你还着急你的前途,生怕你不知道那个细节错过了的模样出现。可他那语气又总是那么的尖锐,又没有责备。

很庆幸有这样的一父亲,我渐渐的觉得你的位置已慢慢的显现其作用。

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要把自己的生命个父母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

前方的路,有你们伴着会畅通的,我坚信!!

抱着希望的枕头,丢弃城区的喧闹,只身来到这个到处是虫鸣鸟叫,鸡犬相闻,陌不熟悉的“宝地”。半个月,不长不短,却让人看透,明白许多。(家人,请允许我来这这么长时间,不给你们电话,除了不想让你们担心,不让自己有退缩的理由,我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待我整理好身心及工作,再给你们……)毕业一年多,自认为成熟不少,而今才发现这思想总还是那么单纯,经不起现实的摧残,触不起现实的权益!

一味的相信世间存在公平的称杆,可社会就是那样的现实,那样的残酷,醒醒吧!你的努力也许在权利的位置旁边就是个隐形东西,纵使付出再多的汗水终将一无所有!

罢了,罢了!自己的选择,自己加大筹码,努力走下去!努力后,起码可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篇9:我的父亲随笔散文

我的父亲随笔散文

父亲是农民。中国的农民,哪一个不是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的劳作,省吃俭用的过活。他们在艰难困苦中走完自己的一生后,能给子女留下的,除了几间破得不能再破的茅草屋之外,就是无数苦涩得不能再苦涩的记忆了。

刚刚从连续三年天灾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我,又侥幸地考入了佳木斯师范。农村孩子能进城里读书,我当时只顾高兴得胡思乱想,可父亲却犯了难:打点行装,买火车票,至少也得10块钱哪。在那种用鸡蛋换盐吃的日子里,上哪去弄这些钱呢。眼看报到的日子迫近了,父亲叹了口气,不得不慢腾腾地到邻居家求借。不知走了几家,看他回到屋里,一声不吭,吧嗒旱烟的样子,我断定他没借着。就垂头丧气地说:“借不着就算了,我不去念了!”

“什么,你想一辈子在地垅沟找豆包吃吗?”说完,爸爸敲了敲烟管,急冲冲地走了。两天后,我还是背着行李,踏上了北上进城的火车。从妈妈那里,我才知道,我有了去城里上学的路费,爸爸却没有了存在仓房里的的烟叶了。

在师范读书时,学校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十年寒窗苦,三十一元五,难娶上媳妇,养不起父母。”毕业以后,娶妻生子。虽然妻子也和我一样地教书,虽然我们吃的是皇粮,不用和父辈一样“在地垅沟里找豆包吃”了,可是,过的也是入不敷出的紧日子。不用说供养父母,就是逢年过节想尽一点孝心,也都是十分犯难的事情。

那年夏天,父亲已是耳顺之年。生产队照顾他,让他做牛车老板,每天挣6分工,如果自己放牛,再外加2分。为了能多挣这2分工。秋后每天能多得那4角钱,爸爸得天天在拂晓前就把牛赶到野外吃草,两三个小时之后,才能回家吃饭,然后再套车开始一天的劳作。这一切,是在我回家探亲时才亲眼看到的。

那一天,我住在家里的老房子。后半夜起来解手,看见爸爸坐在灶台前,一只手摇着风轮,一只手在翻动火上烧烤的苞米面大饼子。锅台上放着酒壶、酒盅,一碟大酱、几棵大葱、几片酸菜叶子。看到如此寒酸的场面,我疑惑不解地问:

“爸,这深更半夜的,你起来干什么,饿了?”

爸爸咽下一口苞米面饼子,又呷下一口酒,说:“我一会儿放牛去,早晨天凉,不吃点喝点不行啊!”

“那您就吃这个?”

爸爸苦涩地笑了笑,十分满足地说:”庄稼人,吃饱饭还能喝上酒,这不挺好吗?”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就暗下决心,回去后,跟妻子说说,一定得给爸爸寄点钱回来。

可是,回到我的小家庭后,妻子看病要花钱,孩子零用要花钱,以前借人家的'钱也该偿还了,还是没有能够给爸爸寄回一分钱。但是,爸爸坐在锅台边就着苞米面饼子喝酒的情景,却定格在我的大脑中,永远也淡忘不掉了。

七年后,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的弟弟突然来信说,爸爸得了胃癌,已经不久于人世了。我从五百里以外的农场急三火四地赶回家。一年不见,爸爸已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弱不禁风了。除了他自己,亲人们都知道他的不治之症。我服侍他下床,走到门前的菜园里。爸爸看了看后面的三间茅草房,又看了看房前的这片菜园,对我说:“等我把这场病躲过去后,再干几年,帮你弟弟两口子在前园盖一所砖瓦房,不能总让他们住这破破烂烂的茅草房啊。”

我嘴上说“行”,心里却在想:”爸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再干几年,您真的感觉不出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立刻地,爸爸坐在锅台前就着苞米面大饼子喝酒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爸爸如果不是没日没夜地劳作,如果不是就着那样粗劣的饭食喝酒,怎么能得胃癌这种不治之症呢?”

把父亲安葬在山坳里后,陪伴父亲与死神鏖战了好几个月败下阵来的儿女们,都精疲力尽,狼狈不堪了。我一头倒在火炕的角落里,带着丧父的悲痛,进入了远离现实的梦境:贪吃的我站在村口守望着爸爸。旷野的小路,爸爸骑着车子,从我身边走过,扔给我一个包子,又飞快地向远方驶去。我在后面边跑边喊:“爸爸……”几个小孩拦住了我;“别撵了,你爸爸已经死了!”

“胡说!你爸爸才死了呢。爸――”我嚎陶大哭起来。弟妹们把我从哭喊的梦境中推醒,我并没有向他们讲述梦境,只是在心里想,爸爸骑车远行,再也不必为供养儿女发愁,再也不必过那就着苞米面饼子喝酒的日子,再也不必在病魔的折磨中痛苦地呻吟了。这,也许是父亲,以及和父亲过着同样苦日子的中国农民最好的解脱方式了。

父亲永远地离去了,父亲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永远地离去了。但是,父亲与那个时代的苦涩,却永不磨灭地留在了儿女们的记忆之中。

篇10:我的父亲-大学随笔

我的父亲-大学随笔

从记事起,父亲对于我的教育永远是拳头和皮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我读高中。那个时候父亲还保持着每年揍我两次的习惯,直到那个午后才有所改变。

那天的下午气候还算不错,知了在窗外的榆树上恣情的吟唱。我和父亲在床上看书,我突然说道:“爸,我发现古人有句话说错了。”他一愣,目光里已经有了愠色,他这种暴脾气我已经见识的多了,继续说道:“古人讲‘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如果你一直打我,将来我怎会去孝敬你?”

父亲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着天花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东西。有时候一点点小事情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从那时候起父亲已经不再打我。曾又一次我和他开着玩笑:“最近是不是打不动我了,为什么不动手打打我?”母亲在一旁笑着,父亲只是笑笑将接近两百斤的米缸搬出去。我伸伸舌头,没有言语。

父亲为人极是小气,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己用钱没有计划,还充面子借给一个朋友。到了约定的时间,朋友没钱还我,我只好朝家里张口。那个时候家里的钱正是父亲管着,一听我要钱,他便开始从我入学那一天算起,到最后只有一句话:没有。虽然已经二十岁了,眼泪还是不自禁的留下来。

晚上母亲打电话给来,告诉我钱已经打到我的账号上,希望我在外地多保护自己。我问起父亲,母亲告诉我,他还在工地加班。我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无谓去和别人攀比,然而读大学的费用实在有点高昂,只好辛苦父母。

暑假的时候,我来上海,天天呆在加重甚是无趣。便私自找了一个工作,早上五点到菜场帮别人下货,这本来不算什么重活。前一日晚上还说好,翌日父亲四点起床为我做好早饭,等我要走的时候,他却将我留下来,不允许我去。少年脾气,哪有这般,这引发了我们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争吵,等我赶到菜场的时候,却看到父亲已经在那里和别人交谈。老板笑笑没有说什么,第一次找工作就这样不了了之。

其后的一个多星期,我和父亲没有一句话,看电视的时候,他也任由我看喜欢的篮球。我知道其实他看那个电视剧已经很多天了,这个时候正是要结局。

大二,所有人都开始买电脑。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每次母亲和我打电话问起,我都会说现在不需要,还和母亲算一笔账,买电脑是不划算的事情。寒假回家,舅舅递给我一台笔记本,母亲打电话说要到除夕夜才能回家。我知道他们是想再年底的时候再挣一点钱,一台电脑已经让他们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花光殆尽,所以我从来不用电脑去玩游戏。

近二年来,父亲到了更年期,晚上睡到半夜也会坐起,打开电视,早晨更是早早醒来。母亲经常对我诉苦,等我回家的时候,父亲却无比安静。其实我知道,他这种性格的人控制自己不说话不动弹是无比难受的`事情。

母亲节那天,我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父亲问道母亲:“你知道什么是母亲节吗?”母亲有点炫耀的样子,说道:“母亲节是给妈过的日子。”父亲又问:“那有没有父亲节?”母亲也不知道,趁父亲不在的时候打电话给我,问道我什么时候是父亲节,让我给父亲发条信息。我听了笑笑,没有说话。

父亲节那天,我打了电话。他却和我说不到一起,父子之间也没有什么要聊的,一分钟左右挂了电话。

我读初中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里知道我早恋的消息,将我狠狠的揍了一顿,其实那是别人造谣;高中的时候,父亲千万叮嘱:“高中的女孩子都不知道打扮,不要被一点点的花草迷了眼睛,到了大学有几万个姑娘任你挑。”等我大学的时候,父亲再次叮嘱:“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不要耽误别人家的姑娘,还是好好读书为妙。”

一晃,已经到了大四,父亲开始着急。和母亲商量买房,四处打探别人家姑娘的事情,总要找到一个和我的学历性格匹配的。往往被我一句话推掉,他就开始呢哝:“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把你生下来了,你连个女朋友都没有,真不嫌丢人。”

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借口来反驳他,有一天我出去打球,回家的时候发现父亲偷看我的手机,然后垂头丧气看着我。

如今父亲临近半百,却还在外面来回奔波。他少年时候家境极好,后来家道中落

童年随笔作文

躲在面具后哭泣杂文随笔

白天鹅生活随笔

《父亲》为题的随笔写作

难忘时光难忘情散文随笔

初中作文随笔

随笔作文初中

关于老家的随笔:老家,父亲灵魂的栖息地

夜默殇随笔

随笔写作:春天里的忧郁症

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
《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关于父亲的随笔:回忆我的父亲(锦集10篇)】相关文章:

腊八情怀随笔2023-02-28

尖子生生活随笔精选2023-01-18

清明泪,清明雨散文随笔2023-06-29

谢谢善待那些女孩的时光散文随笔2022-10-06

思念,是一种清净散文随笔2022-07-17

生活随笔《幸福的闹铃声》2022-05-16

一次活动-随笔写作2022-05-22

关于作文精选随笔2022-05-07

流星带走我深深的祝福生活随笔2022-06-13

老屋的石榴树随笔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