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时间:2022-05-08 12:22: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合集10篇)由网友“北京道落雪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欢迎参阅。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篇1:送元二使安西古诗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注解】:

一作《渭城曲》

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瓯北诗话》云:“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诗后被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传唱不衰。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篇2: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细雨润湿了渭城轻扬灰尘,旅店旁杨柳显得更加青翠。奉劝您再喝尽这斟得满满杯中酒,要知道西行过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字词解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雨。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要道。

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安西都护府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友人是奉朝廷使命前往安西。唐代从长安往西去,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篇3: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早晨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浥”字是湿润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伴侣;杨柳,更是离别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天宇,到洁净道路,从青青客舍,到翠绿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这句似乎脱口而出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惜别之情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阳关,和它北面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跋涉,备尝独行穷荒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一杯浓郁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方式。诗人没有说出比已经说出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虽然只是一刹那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离别。它没有特殊背景,而自有深挚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歌曲。

后世评价:

1,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2,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篇4: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不仅有依依惜别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细心体察,包含一路珍重殷殷祝福。

2,王维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答: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图景。

篇5: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注释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译文:

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篇6: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全文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然后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然后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

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然后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然后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然后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

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

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

篇7: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改编

清晨,渭城下了一场小雨。雨丝儿在空中飘啊飘,好像一根根牛毛,笼罩着整个大地,十分迷蒙,犹如人间仙境。

旅店旁的棵棵柳树是那么柔软,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地上的花儿密密麻麻,都十分艳丽。迎春花欣然怒放,粉红色的桃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丛中,露出一点儿涂了胭脂的小脸蛋。绿油油的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它那尖尖的头。小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飞回来了,它是那么活泼可爱。

“王兄,请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元二端着这杯酒对王维说。

王维说:“好,仁兄,请你也喝尽 这杯酒。”

元二喝下了这杯酒。

这是,旅店外的马中蹄声响起了。

王维含着泪水对元二依依不舍地说:“再喝一杯吧,仁兄,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元二说:“没办法,谁让这是皇帝的命令呢?再见了。”

王维说:“再见了,仁兄,一路保重啊!”

他们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篇8:送元二使安西

早上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湿润了尘土。灯从夜幕降临一直开到清晨,我和元二在那个小客栈里谈了整整一夜。客栈的墙壁被雨水打湿了,客栈前的柳树让雨水冲刷得更翠绿了!空气清新了!深呼一口气,啊!真是沁人心脾。人们也许都还沉浸在雨后的喜悦里。

但是我和元二却很伤心,因为元二就要和我分别了,我最亲爱的朋友就要出使安西。“元二啊,你这次出使安西,一去可能就得三年五载,什么时候回来,一定通知我啊!也许出了阳关,就没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不过,我相信像你这样的君子,一定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一杯酒!不!这不仅仅是一杯酒,这里面有我的心意、情谊。让所有的祝福都化作这杯酒,饮下吧,我的老朋友!”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元二也泪洒前襟,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我会惦记着你的,到了那边,一切事安顿好了,我就给你写信,你放心吧!”

这时雨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细长的柳条在细雨中摇曳,好像在极力地挽留这位友人。暂别了,朋友!保重!

篇9:送元二使安西

又是一年春来到,细雨如丝,我看着天上的明月,想起了老友元二。

在元二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他带到了一家胡人开的酒馆,要来烧酒和牛肉。和他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场,喝到酒馆要打烊。一想到以后可能就再也无法相见了,不禁有些心酸。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凉。春寒的料峭冰冷入骨,让人瑟瑟发抖。我俩对着月亮,和着冷风,一杯酒接着一杯酒的灌下去,仿佛这样可以减轻分别的痛楚。东边的天泛起了鱼肚白,我们就这样喝了一夜,聊了一夜。

外面还留着昨天的潮气,并且下着小雨。大地复苏,旁边的柳树弯下腰,她那翠绿的头发微微抖动着,好像在与元二告别。太阳缓缓升起,人们也都拿着农具、赶着牛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我和元二静静的站在那里,接元二的人终于来了。一切都是那么悲凉。

只见元二缓缓的从口中说出来一句:“我走了。”我呆愣在那。正打他要起步时,我跟他说了一句话:“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见不到故友了!”

我俩举杯一饮而尽,喝完仰天大笑。他终于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发呆。

一直到拐弯处,我看不到他的背影。保重,我的好朋友――元二!

月亮渐渐露出半边脸,我心中感怀,不知道我的好友元二在安西过可好?可看见这只露半边脸的月亮?我提笔赋诗一首: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篇10: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悟诗情诗意,学写作方法,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3、读王维其他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怀。

课前交流:谈话入手,了解诗人背景信息。

教学过程:

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1)今天我们要学习王维所作的一首古诗,来,齐读诗题。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谁来说说,透过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再看诗题,你觉得这首诗里会写什么内容?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过渡】这是同学们的猜想,古诗的内容真的如你们所想吗?快拿起课文纸来读读这首诗,先看看能不能把它读正确。

指名读,相机理解:“浥”。

(1)这里面有一个字,“浥”,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首诗里有一些多音字,也要读准确。当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时,可以通过字义来判断。

(3)古诗只读正确流利是不够的,谁来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

3.解决问题,体会送别之情。

过渡:读了这么几遍,大家觉得诗里描写的跟你先前想的一致吗?有没有王维送别元二的环境描写?哪两句诗呢?有没有写他们送别时的情景?(生答)

接下来看你们能不能结合注释,把对诗句的理解变成一幅画面。

(出示学习提示,指名读)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先读古诗和注释,边读边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跟同桌交流一下。(三分钟)

(1)刚才看同学们学得很投入,一定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真好!先来看看他们送别时的环境,谁把自己读出的画面讲给大家听?

【客舍】【朝雨】客舍洁净,杨柳鲜亮,驿道清尘不扬……这美丽的景色都融入了作者的诗句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还有谁愿意分享你读出的画面?

【柳色新】说到柳,老师想到了古代折柳送行的习俗。【生读: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情。请看:【课件】

这柳,在张籍的诗里出现过:【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这柳,在白居易的诗里出现过:【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这柳,出现在李白的诗句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柳,自然也出现在王维的诗句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几千年来,这柳不知见证了多少次离别,可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巧借杨柳诉心声”啊!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在古诗中很常见,叫做寓情于景。

(2) 我们接着交流,从后两句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送别画面呢?

【相机理解“更尽”】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两位朋友频频举杯共饮,不忍分离的画面。多少留恋与不舍,都化作这醉人的美酒之中!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渺无人烟,满目的凄凉。岑参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在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后两句引读)

渭城这里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是——风沙漫天;

渭城这里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是——满目荒凉;

渭城这里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到了安西却是——举目无亲,难觅乡音。

(3) 从繁华的渭城到荒凉的安西,要走3000多公里,2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路的辛苦劳顿、孤独落寞,王维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他也曾经出使过安西。这是一段资料,请你来读。

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了土蕃,唐玄宗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王维去过安西,他深知安西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与邻国间战争的残酷,所以在送别元二时,他的内心应该是揉合了多种情感的。假如你是王维,在朋友元二临行前 ,你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呢?

(4) 千言万语说不完,一切尽在美酒中。

① 带着王维的留恋,女生一起读。【女生读】

② 带着王维的祝福,男生一起读。【男生读】

③ 好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来,我们一起吟诵全诗,为元二送上一程!【齐读】

(5)【读得字字含情,真令人感动!】就在与元二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渭城一别锤炼出了千古名句,竟也成了两人的永别。消息传到安西,当元二再次读起王维当年为他所作的.这首诗,心中一定有别样的情感。让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来纪念两人那深厚的友情吧!

这首诗里,王维借杯中的美酒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这就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二、拓展读诗,感受诗人情怀。

1.读《相思》,感受诗人的柔情。

(1)同样是“借物抒情”,我们再来轻声读读王维的这首《相思》,结合注释,看看作者借助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借助红豆表相思之情。

(2) 【课件出示红豆图片】这就是红豆。(生读:红豆产于南方,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提起“相思”,很多人立刻想到了男女之间的情爱,而这首诗,又叫——《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赠与朋友李龟年的,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相思之情。

(3)来,请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一起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想念。

(4)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读了王维的两首送别诗,在你的心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重情重义、珍惜友谊……

看,大家品着诗句,慢慢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2.读《送刘司直赴安西》,感受诗人的豪情。

王维不但善于借物抒情,也善于直抒胸臆,这在他的边塞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来看他其中的一首边塞诗。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1) 大家先看看能不能借助注释把诗读通,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学交流。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2)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看哪一句诗人表达的情感最强烈?

(3)唐代吐蕃强盛,每争安西,中国常与之和亲,以公主嫁吐蕃,大损国威。最后一联王维希望刘司直出塞建功立业,弘扬国威。同学们,这哪里是在送别呀,分明是在抒发自己保家卫国的豪情呀!(板书:直抒胸臆)

3.读《鸟鸣涧》,感受诗人的闲静。

同学们,王维不仅善于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杨柳、美酒、红豆等事物,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他也会慷慨激昂地抒发强烈的报国之念。不过,世人对他最高的评价则是公认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我们来看他写的这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默读这首诗,想想从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环境清幽,作者的心也无比地宁静,轻轻地再读这首诗,看你能从哪个字里读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3) 老师很奇怪,“花落月出鸟鸣”这些不都是动态的景物描写吗?怎么大家感受到的却是安静、平静呢?谁来解释一下?(是的,这种写法叫做“以动衬静”)

(4)仅仅20个字,诗人抓住了桂花,明月,山鸟,流水等事物,为我们展现出一一幅“鸟鸣山更幽”的画面。

①你看,【轻音乐起】【课件出示】桂花飘落,明月(怎么样?)升起,山鸟啼鸣,流水歌唱。空山的夜晚是那样的安静。

②千年以前,王维就在这春山里,看桂花柔柔地飘落,看明月——(怎么样地升起?)慢慢地升起;听山鸟低低地啼鸣,听流水缓缓地歌唱。诗人的内心是那样的宁静。

③今天,我们读着这首《鸟鸣涧》,眼前仿佛看到了桂花从枝叶间柔柔地飘落,看到了明月从夜空中慢慢地升起,耳边好像听到了山鸟在树林中低低地啼鸣,听到了流水在山谷里缓缓地歌唱。我们的心中如此的沉静。

④【引导学生说完之后,师生对读】在沉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

【小结】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我们不仅读懂了这首诗,还读出了一幅清丽安谧的画面。难怪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总结升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学们,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件出示)王维的送别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感受了诗人别样的情怀。王维的诗作存世400余首,【课件出示】我们今天所学的四首诗在他的创作生命中,只是沧海一粟,如果同学们想更深入地了解王维,那就在课下继续走进他所描绘的诗歌世界,走进他的诗意人生。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的优秀教案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三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合集10篇)】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翻译2023-05-17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2022-12-02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2022-04-30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的解析2023-08-0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二2022-05-06

送元二使安西读后感2023-05-2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2022-05-07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2022-12-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方案2022-04-30

《送元二使安西》的评课稿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