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共6篇)由网友“东来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欢迎大家分享。
篇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
**市现有44325个村委会,44.9万个村民小组。我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法》)诞生。从那时起,贯彻实施《村组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提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近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湖南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颁布、修订)《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两部重要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结合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全国人大内司委、民政部的充分肯定,许多工作如选举、村务公开等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时也得到了全省农村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许。12月,开福区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本成就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涵盖了除农村经济建设之外的全部内容。我省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由“指定”到“海选”的跨越。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由什么人以何种方式选举领导人,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我省1984年建立村委会。村委会选举自1990年到,共进行了6次。这6次选举,一次比一次民主,一次比一次规范。1990年第一次选举,是由领导人和选举机构“指定’,候选人;1993年,第二次换届选举,采取由组织提名和村民联名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自19第三次换届选举起,我省村委会换届实现了由省政府统一部署,统一换届选举时间,大力推行直选(即海选),到第五次和20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实现了“海选”,即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提名候选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并且,选举程序更加规范,如全面实行差额选举、严格控制流动票箱和委托投票、实行秘密划票、全面开展竞选等。民主选举在我省真正变成了现实。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全省村支两委干部共22.3万人,较上届减少了11万人。在22.3万名村干部中,50岁以下的占72;高中(中专)以上的占7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5以上;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占62。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事业心强、有经营致富能力、作风过硬的“能人”被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队伍整体素质大为提升。在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省有一突出的亮点,这就是205月30日在开福区湘粤村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电视直播,在全国首开先河,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好评。
(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议事决策制度。
1995年,我省召开了全省村委会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此后几年,我们逐步总结推广各试点县的经验,对村民代表的推选和产生、需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程序等进行了规定,对村务决策提出了“四符合”的要求,即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长远规划。农村费税改革后,我省着重以“一事一议”为重点,致力于规范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着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着力消除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化弊端,消除那些以村民觉悟低、文化水平低为借口,排斥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做法。年7月份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我厅在浏阳市、芙蓉区进行了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试点历时1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对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村民自治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我省已有95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
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我省致力于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增强农村千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学法、知法、守法,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置于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中。从各地情况看,现行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些村民自治理章程还增加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国防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指导村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工作中,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法律关。必须符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二是程序关。必须由全体村民参与制定,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实用关。必须符合本村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点,可操作性强。目前,全省99的村制定了
篇2: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
**市现有44325个村委会,44.9万个村民小组。我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法》)诞生。从那时起,贯彻实施《村组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提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近20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湖南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年颁布、20修订)《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两部重要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结合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受到了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内司委、民政部的充分肯定,许多如选举、村务公开等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时也得到了全省农村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许。2004年12月,开福区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本成就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涵盖了除农村经济建设之外的全部内容。我省在如下几个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由“指定”到“海选”的跨越。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由什么人以何种方式选举领导人,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我省1984年建立村委会。村委会选举自1990年到年,共进行了6次。这6次选举,一次比一次民主,一次比一次规范。1990年第一次选举,是由领导人和选举机构“指定’,候选人;1993年,第二次换届选举,采取由组织提名和村民联名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自1996年第三次换届选举起,我省村委会换届实现了由省政府统一部署,统一换届选举时间,大力推行直选(即海选),到20第五次和2005年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实现了“海选”,即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提名候选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并且,选举程序更加规范,如全面实行差额选举、严格控制流动票箱和委托投票、实行秘密划票、全面开展竞选等。民主选举在我省真正变成了现实。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全省村支两委干部共22.3万人,较上届减少了11万人。在22.3万名村干部中,50岁以下的占72;高中(中专)以上的占7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达5以上;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占62。通过民主选举,一大批事业心强、有经营致富能力、作风过硬的“能人”被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队伍整体素质大为提升。在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省有一突出的亮点,这就是2004年5月30日在开福区湘粤村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电视直播,在全国首开先河,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百姓的好评。
(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议事决策制度。
1995年,我省召开了全省村委会建设会议,提出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此后几年,我们逐步推广各试点县的经验,对村民代表的推选和产生、需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程序等进行了规定,对村务决策提出了“四符合”的要求,即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长远规划。农村费税改革后,我省着重以“一事一议”为重点,致力于规范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着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着力消除村委会中存在的行政化弊端,消除那些以村民觉悟低、文化水平低为借口,排斥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做法。2004年7月份起,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我厅在浏阳市、芙蓉区进行了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试点历时1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对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村民自治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我省已有95以上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
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我省致力于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增强农村千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学法、知法、守法,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置于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中。从各地情况看,现行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些村民自治理章程还增加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国防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指导村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中,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法律关。必须符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二是程序关。必须由全体村民参与制定,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实用关。必须符合本村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点,可操作性强。目前,全省99的村制定了
村规民约,56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
(四)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十几年来,我省一直把抓好村务公开作为农村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的意见》。以来,中央相继下发了中办发[]9号、中办发[]14号、中办发[2004]17号等重要文件。全省进行了深人的贯彻。特别是17号文件下发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贯彻17号文件的通知;民政厅发出了贯彻意见,厅党组成员赴各地宣讲;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进行了大量报道,掀起了贯彻高潮;各市、州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区举办培训班。村务公开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在过程上,由事后公开向村务活动全过程公开;二是在内容上,由有针对性的公开向全方位公开;三是在程序上,由随意操作转向程序化公开;四是在形式上,由会议、小黑板公开向统一公开栏等多形式公开。除抓好村务公开之外,我省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推行“双向评议”,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目前,我省已有97以上的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气氛相当浓厚。
(五)合村并组,整合了资源,强化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至2005年,我省农村普遍进行了合村并组。这次合村并组,完全尊重村民的意愿,愿合则合,愿并则并,实际上进行了一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训练。通过这项,全省由47463个村调整为44325个,减少3138个村,减幅为6.6;村民小组由48.3万个调整为44.9万个,减幅为7%。其中浏阳市的力度最大,全市由993个村,12321个村民小组,分别合并为333个村、10146个村民小组,分别减少660,2175个,减幅分别为66.5%、17.7。通过合村并组,达到了精简干部、减负增效、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降低行政成本等多方面的成效。如湘西自治州沪溪县共精简村、组干部858人,年减少支出42.7万元。
(六)发展壮大民间组织,丰富发展了村民自治的内容。
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农村村级民间组织建设的大发展。据统计,建立村级“老年人协会”(老协)的村占全省村总数的87;建立村“老协”和计划生育协会(计生协会)的村占全省村总数的83;一个村有“老协”、“计生协会”、关心下代协会(关协)或其他民间组织在3个以上的村,占全省村总数的74%以上。其中浏阳市不仅村级民间组织发达,而且发挥作用好。最近,我们遵照胡锦涛关于发展基层自治组织的指示,了浏阳市的经验。该市333个村,全部建立了村级“五协”,即老协、关协、计生协会、老体协、维稳协会,总数达1665个,此外,该市还有村一级的花卉苗木协会、花炮协会、蔬菜协会、科技协会等经济性行业组织140多个。这些民间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实行高度自治,在全市农村形成了老年人有“老协”关爱、未成年人有“关协”教育、社会稳定有“维稳协会”负责、计划生育有“计生协会”管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有“老体协”组织、农村经济有行业协会联网和促进的生动局面,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十多年来,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第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农村的一件大事来抓。及时把包括村委会选举、村务公开在内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纳人农村的整体范畴,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常委会议、省人大领导、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要听取村民自治和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专题汇报。省人大内司委每年都安排专门时间下基层调研,加强监督指导。1996年起,省委、省政府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全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2004年成立了省村务公开协调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副书记担任,协调小组组长由副省长担任。历届省领导都把自己联系的扶贫点列为村委会选举和村务公开的试点单位,亲自下村指导。全省各级都相应成立了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所有乡镇普遍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村务公开、村民自治责任制,把村民自治列人了年度目标管理。
第二,健全地方法规是根本。《村组法》实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农村的立法建制,先后出台了《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与此同时,还出台了一整套加强基政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如《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实施办法》、《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探索建立了党支部与村委会联席会、两委交叉任职、双向沟通和双向评议、村干部培训等制度。2002年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后,我厅及时召开了选举研讨会,经验,查摆问题,再次修订了《村委会选举规程》。通过加强立法建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第三,部门协作是保证。我厅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牵头部门,近几年来,侧重抓了在两个方面的。一是理顺部门关系,明确政府有关部门执法责任。从1995年以来,我省实行了执法责任制。20,我厅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兄弟省市的做法,修订了省直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村组法》的'执法责任。着力解决职责不清、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逐步形成了由民政部门牵头,监察、司法、农业等有关部门配合的机制。二是在省人大的领导下加强执法监督。近几年来,我厅与省人大内司委每年都共同组织执法检查,如2004年我们对全省村干部误工补贴状况,深人6市5县55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向省委、省政府写出了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有关问题在相关部门的督促下得到了较好解决。各市县民政部门也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全面检查贯彻实施《村组法》的情况。在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抓好检查结果的落实,充分发挥人大机关的作用,使执法检查搞得更深入、更具权威性。
第四,典型引路是手段。十几年来,我们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表彰活动的要求,组织全省开展争创活动,将争创先进县、乡、村与贯彻《村组法》结合起来。全省涌现了村民自治先进县、先进乡镇、先进村共19730个(次)。其中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12个,村民自治先进村的数量已占全省村总数的39o同时,我们在实施每一项政策和举措之前,始终坚持先试点后推开,以点带面。为了在2005年的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贯彻中办发[2002]14号文件关于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支书和主任“一肩挑”的精神,省委、省政府指示省委组织部和我厅一起进行试点。2004年4至6月,我们在开福区、宁乡县同时进行了试点。5月3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对开福区新港镇湘粤村直选全程进行现场直播。为了发挥好这次试点现场的宣传教育作用,我厅下发明传电报,组织了全省2300多个乡镇、47000多个村、127万村民收看电视直播。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中央书记处领导听取了民政部的汇报后,给予了了一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主要问题
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认识还有差距。认识上的差距有三个表现:一是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还不深。在农村,长官意志、干部说了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甚至认为政治文明建设是上层的事,在农村基层搞不搞无所谓。二是对“自治”认识不足。个别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把村委会作为一级行政组织,随便压担子,随便交任务,随便撤换、调离村干部,特别是村委会成员的变动和处置的随意性很大,直接违反了《村组法》的规定。三是对村务公开和维护稳定的关系处理不够好。认为村务公开会影响稳定,有的地方以“维护稳定”和“稳定压倒一切”为由,对村务公开敷衍塞责,应付对付。
(二)关系不够顺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政部门及基层党委、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太顺。对基层党委、政府和部门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少数地方把村委会当作下级行政组织来管理,当成一条“腿”,下硬指标、定硬任务,不仅助长了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而且不利于村民自治。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在一些地方还不太顺。坚持党支部在村里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正确的,但有的党支部不适当地干预了村民自治的事,同时,也有个别地方的村委会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这些都不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指导不够有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要建设;二要指导。就指导而言,我们有两个不够:一是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调查研究不够;二是对农村基层的许多新经验、新创造推广不够。由此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指导缺失或不足。目前,我省尚有3的村还没有真正实行村务公开。
(四)协调不够到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如民政厅、组织部、财政厅、纪检监察、农办、农业厅、司法厅等。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有的部门各搞各的,各自为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二是牵头部门“牵而不动”。民政厅作为职能部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搞“村财乡代管”,这是不符合《村组法》和中央17号文件精神的。因而我们主张“村财乡监督”,但就是统一不起来。“代管”、“监督”是有本质区别的。“监督”强调的是“服务”,完全保持了村级财务的自治地位;“代管”就不同了,村上用钱要经过乡镇,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剥夺了村民的财务自治权。湘潭县有的村就是因为“材财乡代管”,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时,财务不能及时地很好地公开,村民上访,影响了选举和稳定。最近,我们了开福区“村账镇监督”的经验,民政部已经认可。
(五)投入尚显不足。中央17号文件要求,对村务公开要“保证开展的必要人员和经费”。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据此精神,常设了办公室,增加了人员编制,每年的经费为200万元。兄弟省、市、区也相继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问题。目前,全国除我省和少数几个省之外,绝大多数省本级的村务公开经费均在50万元以上,有不少省份超过了100万元,且解决了2-4名编制。相比之下,我省尚未完全解决,这和湖南农业大省的省情不相适应。因此,想开的会因为没钱开不了,想办的事(如印发村务公开资料)因为没钱办不成,想办个村务公开培训班也因为没钱办不成。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想保住我省在村委会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在全国的领先水平,深感压力非常大。
几点建议
(一)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全省“十一五”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可能。在全省“十一五”规划中加以强调,并制定强有力的保证措施予以落实是完全必要的。
(二)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列人同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县要及时研究分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政策,加强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等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有机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中。
(三)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议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村务公开协调机构的有关部门,既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建议省委、省政府对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省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作一些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强化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为了实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建议实行部门的述职制和评议制,情况由省委、省政府领导进行讲评。
(四)加大对17号文件的宣传贯彻力度。17号文件是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依据之一。为了贯彻好这个文件,建议省政府在适当时候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一批经验,推广一批典型,命名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议解决省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行政编制2名,同时增配1名副处长,同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合署办公,专职负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二是根据中央17号文精神,参照其他省市区的做法,建议解决省本级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经费问题,并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建议各市洲)、县(市区)结合各地实际,相应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以便以更大的力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篇3:五河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调查
五河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调查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当代中国最广泛的实践。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民主实践中,以“屈台模式”为代表的xx省五河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颇具特色、富有成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江泽民同志199月在五河县调研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并明确要求这样的好典型应该加以总结推广。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重在精心组织、加强引导,贵在规范化、具体化
近年来,xx省五河县针对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已推行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实效、拓展、创新、满意”的原则,逐步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出了一条由村民自治到村民减负、再到村民致富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是:
精心组织引导,保障群众选举权。民主选举是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集中体现,也最为广大群众所关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管党也好,政也好,根本的问题是选举。”近年来,五河县在全县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由村民按期进行直接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大农民参选率达90%以上。在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同时,针对全县村组干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不适应、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德才兼备、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通过县直机关派一批、事业单位选一批、公开招考录用一批、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考核保留一批的“四个一批”选人渠道,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选村、群众选干部、党员选举的“三推三选”办法,选举村党支部书记。
细化议事规则,保障群众决策权。村民代表会议是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村中的小“人大”。它由村民会议选出的代表组成,具体负责村务决策、监督工作,行使村民会议的部分职权。为提高村民代表会议的质量,五河县先后出台了包括村民代表条件、产生方法、会议召开时间、组织程序、议事规则、议事范围、表决形式等内容在内的10多种规定,并注意把议事、定事、做事结合起来,做到议而决、决而果,办一件成一件。在决策时,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注意保护少数人的正当权益,确保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权威性。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县225个行政村的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依法有序的原则和“一事一议”的规定,都做到了村村组织议、户户参与议,农民的事农民议、大家的事大家管,既提高了农民“议”的积极性,又防止了不“议”和乱“议”现象。
紧抓关键环节,保障群众管理权。要真正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必须在民主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为此,五河县主要抓好村级民主管财、民主管事、民主管人这三个关键环节。民主管财,重点是建立村会计委派制,村级只设代办员,实行村账乡管、乡做村用。村级的每笔开支都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把关,村委会主任根据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意见签批,每月2日乡镇集中做账,村财务代办员将票据送委派会计处核报。民主管事,重点是对村级资产管理、事务管理实行“一事一策”和“一事一管”。民主管人,重点是组织村民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干部、村民的行为。每年年终,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部分群众对村两委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不胜任、不廉洁的村干部,按照组织程序予以调整。同时,对村民遵纪守法、执行政策等方面的情况也进行评议,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入党、参军、组织劳务输出的'参考依据。
拓展公开范围,保障群众监督权。在巩固村务公开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拓展公开范围,相继推行了乡镇及县直机关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村组公开为基础、县直机关政务公开为龙头、乡镇公开为纽带、基层站所公开为补充的县、乡、村、组四级公开网络。
在公开内容上,由侧重财务公开向工作动态和经济发展公开延伸。按照“抓公开,促工作,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各单位公开栏设置了“工作动态”栏目,定期公开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职责履行情况,对重点工作,还将责任人、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公开。特别要求县、乡机关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时间和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地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在公开形式上,由常规性公开向群众点题公开延伸。全县所有公开栏都专门
设立群众点题板块,每期公开的前10天,各单位通过广播、电视、公告、会议、访谈等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对公开内容进行点题,根据群众的点题要求确定公开内容,变原来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为群众想看什么就公开什么。特别是以来,在全县实行了村级民主听证质询会制度,即村两委每半年或一年向自愿参会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报告工作,接受村民质询并当场解答。
在公开环节上,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公开延伸。把公开的“关口”前移,在全县全面推行预公开制度,即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时,预先将方案公布,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正后,再予以正式公布。
在公开监督上,聘请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成立公开监督组织,采取问卷调查、民主听证质询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对村务公开进行评议,对公开的内容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发挥举报电话和人民来信等的监督作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群众对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群众对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的查处。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同心、改革发展稳定相长的新局面
五河县的实践证明,深入扎实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亲民为民之举、安民富民之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使政治文明建设有了稳固的基础。在我国,没有农民的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当亿万农民积极投身于民主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五河县的农民依法民主选举村委会、村里重要的事情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建设县乡村组四级公开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增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农民参与民主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广大农民在这种生动的民主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和洗礼,民主的素质在提高,民主的要求在增长,民主的实践在深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农民群众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获得了不竭动力。五河县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公开办事机制,把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民意,集中了民智,激发了民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河县的经验表明:民主有助于安定,更能鼓劲;民主能出凝聚力,更出生产力。
农村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干群关系得到了根本改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元化的发展,农村各种矛盾和问题愈益凸显。五河县实行村民自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村民从村务的旁观者、上访者变成了决策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这种民主化的工作方式,使各种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干群关系得到根本改善,全县呈现一片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气象。
农村干部作风的转变,使同心协力谋发展正在成为自觉行动。实行村民自治,推行村务公开等制度,扩大了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他们了解到村干部在干什么、将要怎么干。村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必须向村民负责的制度,也强化了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村干部积极为村民服务的多了,不思进取、混日子的少了;作风民主、办事公道的多了,独断专行、欺负群众的少了;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多了,利用公款吃喝的少了。村民自治不仅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而且激发了同心协力谋发展的干劲。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前进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时一地的即兴之作,不是浅尝辄止的应景之举,而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照来看,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村党支部担心随着村民自治进程的加快,会动摇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的村委会误把“自治”当成无条件的“自由”、“独立”,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有的农民错把当家作主等同于“人人作主”、“必须由我作主”;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自始至终不动摇;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不断维护和发展农民的民主权利;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方面,加快发展生产力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改革都要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坚持用经济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民主政治建设就会流为“空头政治”。另一方面,民主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应当把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正确认识和处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力度与现实可承受程度的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和人的思想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应当正视我国经济文化欠发达且不平衡、人口众多且文化素质偏低的现实,既要防止和克服顺其自然、无所作为的倾向,也要反对脱离我国实际、盲目照搬西方模式的错误主张和做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稳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
正确认识和处理恪守程序与创新制度的关系。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遵循程序原则,即民主权利的行使必须有法定的、可遵循的程序和规则。法定程序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变。一方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形成的符合规律性要求的做法和制度,要坚持下去,恪守民主程序,规范民主行为;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制度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必须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通过制度创新,重点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村级组织履行职责的制度体系,建立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以村级工作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体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本网版权所有
正确认识和处理尊重群众意愿与注重提升素质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干部是关键,群众是主体。目前,不少基层干部民主法制观念还不够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还不够高,这直接影响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既要注重规范干部行为,又要注重提高群众素质,善于在广泛动员中加强引导,在亲身参与中加强教育。要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村民自治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学会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篇4: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如何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
篇5: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设责权利统一的村级班子。实行倾斜政策,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提高和落实村干部的报酬。根据我县现阶段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误工情况,结合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村支书的基本工资标准可确定在3600元左右,村主任则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90%、村文书和计生专干按支书基本工资标准的80%确定。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和村计生专干的报酬要继续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制。对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当年工作报酬无能力兑现的村,要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当中纳入财政预算,以确保贫困村的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同时,适当精简村干部队伍职数,按1000人以上的村,保留村干部4-5人,10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3-4人的标准核定村干部职数。二是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村干部,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或录入乡镇公务员序列。对年龄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任村支书、主任三年以上的,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全县每年拿出3-5个专项名额来解决村干部的录用问题。三是解决卸任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县里建立卸任村干部补贴基金。对卸任村干部要根据任职长短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感到有奔图,有保障。
第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选择发展路子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的土地、矿产、水能、茶园等资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地方特色。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继续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措施,实行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篇6: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办事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一、基本概况
**街道地处成都市成华区东北部,幅员面积37.61平方公里,占成华区幅员面积的1/3,辖2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8个村改居社区),170个农村居民小组。街道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3万人。
原**乡被称为“外八乡”、成华区的“西伯利亚”。在牛龙路没有修通前,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象较严重,群众意见大,基层干部难当,许多人不愿意当村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基层组织较软弱,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淡薄。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党工委、办事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北湖建设、旧场镇改造、双龙路、龙石路改扩建、乡村路网建设、同乐新型生态社区、桂林新居等重点工程建设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2005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名列全区前茅。全年实现区及区以下财政收入1768万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43.0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223.08%;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7.27%。
二、主要工作特点
(一)强化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党工委决策正确
完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科学、民主,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党工委认真贯彻执行区委组织部关于《成[本文转载自[本网网-www.wmxz.cn找文章,到本网网]华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列席街道党工委会议试行办法》,大胆开放党工委会议,对重大决策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听取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产业结构布局、重点工程规划等重大事项及时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确保重大项目决策科学、民主。仅2005年,党工委共开放会议16次,先后邀请了12名社区党支部书记、7名居委会主任、3名区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5名党员代表、14名群众代表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列席党工委会议,主要对地区经济发展、北湖深度开发、同乐新型生态社区、桂林新居、旧场镇拆迁、双龙路、龙石路改扩建及乡村路网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反复研究,听取多方意见。
例如,党工委提出建设“工业**、物流**、居家**、休闲**”的发展思路和打造成都“人居天堂”、“成华副中心”的发展定位,都是通过多方座谈、广泛征求群众、专家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提炼而成。
2005年正月初二至初八,党工委书记就**2005年发展思路专门征求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胡雅军、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发根等8位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和建议,为正确制定**2005年工作要点打下了基础。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2005年5月,党工委、办事处邀请省社科院、市农工办、就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专家论证、研究,同年7月28日在全省率先成立成都图强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从而找到了一条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新路子。
为了有效解决**旧场镇改造拆迁进度缓慢的问题,党工委领导和睿华公司负责同志一道于去年11月认真听取场镇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对旧场镇改造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座谈,进一步加强了沟通,为推进旧场镇改造打下了基础。
今年2月中旬,党工委、办事处还邀请了策划公司对绕城高速路两侧的高洪、平丰、新民、光明、建设等五个社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策划,目前正在制定具体规划。
(二)全面实行公推直选,严格干部后续管理
一是严格实行公推直选。按照区委关于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的有关文件精神,党工委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于2004年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制度,当年10月,20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同年12月,20个社区居委会采取直选办法进行了换届选举。通过公推直选,一批作风正、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岗位。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公推直选后的后续管理工作,及时组织新当选的两委干部进行任职培训。2004年10月到2005年12月,共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6期,其中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到广州、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1次;到上海、南京等长江三角洲学习考察1次。此外,有8名社区书记、主任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培训。通过培训,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2月9日-10日,组织社区书记、主任和居民小组长共240人到电子科大参加了区委首次举办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研讨班。2月22日,党工委、办事处召集各社区书记、主任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进行了专题座谈。
三是强化管理。建立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将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奖惩挂钩;制定了《关于村级(社区)干部个人重大问题报告的规定》,规范社区干部管理;建立每月一次的支部书记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对支部书记进行政策理论培训和工作交流。
四是完善监督。制定了党员干部十坚持、六不准,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社区层面;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促使干部廉洁自律;严格“三机”通讯费限额报销制度;对街道机关和社区干部工作状态经常进行明察暗访,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整体推进“三务”公开,确保群众“三权”落实
以规范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推进街道、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一是规范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时间等,提高公开的质量与效果。二是建立了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目标管理制度,将“三务”公开纳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三是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村组财务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村组财务公开的可信度明显加强。通过“三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取信群众,消除了干群隔阂,架起了一座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使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四)健全社会评价机制,获取社会认同
一是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不断完善和优化干部年度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村、社区党组织年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和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社区专职干部绩效考核细则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党工委从2005年开始,对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春节后,我们党工委、纪工委组织干部对各社区进行了2005年度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民主测评。测评范围比较广泛,效果十分明显,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普遍较高。通过社区干部述职,让各社区的全体共产党员、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单位代表等基本了解了社区两委班子和干部一年来开展工作的主要情况;通过民主测评,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社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公信力的强弱度。党工委将社区干部测评结果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对测评结果为“一般”和“差”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取消评优资格。经过民主测评,全街道20个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普遍得到群众支持、认同。
二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党工委定期向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工程进行视察每年达4次以上,认真听取他们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日,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结率达到100%。
三是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待日,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每周二轮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领导干部包案制度,重大突出问题成立专门调查组,调查结果及时回复上访群众;建立街道、社区信访工作网络,实行小组、社区、街道逐级上访制度;建立了社区信访接待室,设置了专兼职信访干部,及时接待群众,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矛盾。
(五)强化管理和服务,建规范化服务型机关
以“规范、阳光、服务、责任”为目标,推进规范化服务型组织建设。
在街道机关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和实行了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制度,2004年有12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二是对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了用人机制。2005年内部交流科级干部8名,一般干部7名。三是狠抓机关作风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顿干部队伍,严格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先后规范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度等15个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四是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设施,加强人员管理,随时督促检查,杜绝出现脱岗现象。
同时,我们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引入社区党支部建设,支持并鼓励各社区党支部争创党建示范社区。一是确定争创主题,打造工作特色和亮点,发挥社区优势,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村一色,全面争创,2005年秀水社区党支部已成为区级党建示范点,正在争创市级党建示范点;丛树社区正在争创区级党建示范点。二是以建和谐社区为中心,规范社区工作内容,搞好社区发展、居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评议、社区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四是规范硬件设施,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党员接待室等,党员活动室还按成都市A类党员活动室的要求,配备了照相机、小型摄像机、电脑、打字机、扫描仪、34寸彩电、DVD、音响等设施。
三、取得的成果
1、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2005年前,街道有10个村是贫困村。2005年全部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辖区18个村改居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450.14万元增长到72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4610元增长到2005年的5406元。街道财政收入由2004年1236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768万元。
2、干部队伍精神振奋
以前干部队伍存在自由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群众的信任度低,社区的工作开展困难。
现在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振奋,干劲十足,责任心、事业心增强,为了社区发展和保证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许多干部加班加点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一些同志更是带病坚持工作。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是“现在干部比以前实在多了,反映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区委主要领导对**干部的评价是“整个**在变,面貌在变、我们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都在发生变化,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3、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以前群众对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表现出漠不关心,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区自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现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群众主动要求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例如:秀水社区改造办公楼,因为没有场地,居务公开、财务公开拖延了一段时间,都被群众举报到区上。又如乡村路网建设,要占用光明社区3组廖玉清的鱼塘,廖玉清要求按5000元/亩的标准赔偿,而社区的标准是4200元/亩,社区干部做了多次工作他都不同意,后来支部书记李发根提出召开居民大会进行表决,只要大家同意,就按5000元/亩的标准赔偿,迫于民主的压力,廖玉清最终接受了4200元/亩的赔偿标准。再如丛树10组和13组的土地被租用后,广大群众考虑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民主表决,两个居民小组主动向社区居委会每年分别上交2500元、3万元,支持社区发展。
4、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融洽
以前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基层工作难搞,基层干部难当,甚至不少社区没有人愿意当干部。
现在推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干部与群众的隔阂,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融洽。
2005年4月,我们启动了25公里的乡村路网建设,在不给地租、不赔青苗的情况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共同努力,宣传发动群众支持配合道路建设,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完成了一般情况下半年才能完成的拆迁交地工作,确保乡村路网建设快速推进。
又如**辖区内的工业区、北湖等重点项目建设,都要涉及征地拆迁问题,但我们的拆迁安置政策透明公开,群众也非常积极地支持配合重点项目建设,基本上没有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5、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群众理解、支持力度明显上升,信访量明显下降,社会和谐稳定。2004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9件,2005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9件,同比下降13%。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目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
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有的社区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完全到位,重视还不够,措施不得力。
二是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在: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甚至把民主与法制完全割裂开,片面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存在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和集中的错误意识。
三是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观念还有些薄弱。表现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在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有部分群众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上而下的”管理,导致社区自治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党工委、办事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的今后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为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加强党工委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工委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实践之中,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监督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树立“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辖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理念,重点抓好街道层面和社区层面及居民小组的有关工作。
街道层面突出三抓:第一继续狠抓作风建设;第二继续抓好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第三继续抓好党工委会议开放制度。
社区层面突出:第一深化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第二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促进所有社区党支部的软、硬件上台阶;第三继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
居民小组层面主要突出:第一加大对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的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和管理,重点是深刻理解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的关系,进一步明白如何当好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第二重点在居民小组长中开展发展新党员工作,培养党员骨干[本文转载自[本网网-www.wmxz.cn找文章,到本网网];第三进一步探索居民小组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组委会,变个人管理为集体管理,不断拓宽民主渠道;第四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实行居民小组长报酬由社区统一发放制度,并将居民小组的工作纳入社区目标管理,理顺关系,促进工作。
★ 初中政治调查报告
★ 党建调研报告
★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共6篇)】相关文章:
领导调研报告2023-03-31
全市街道党建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2023-03-15
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2023-05-21
街道组织建设上半年工作汇报2023-09-10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材料2023-04-11
县委书记基层组织建设总结发言2022-11-28
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总结2022-05-03
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22023-12-01
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自查报告怎么写2023-10-29
基层组织建设整改报告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