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推荐12篇)由网友“virkt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
中共**县委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
篇2: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
篇3: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实习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村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上级交办的工作,而没有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致富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在用电用水、税费缴纳、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如**镇颛臾一村原村支书马付贤侵吞公款54500元,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经过这次调查统计,我们发现80%以上的接受调查者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满意,原来有点集体积累的村由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一是亏损面大。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入不敷出的村占76%。二是亏损额大。全县村级负债总额为30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负债在4万元左右,有的村负债额甚至超过100多万元。三是收入来源少,收入结构单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年不足2万元,如**镇的石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000元,村干部的工资都不能兑现,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限于土地出让金及林场、荒山的承包费,有工业项目的村很少。虽然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前几年通过内引外联上了一些项目,办了一些企业,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信息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些村办企业办的红火的不多,办垮了的不少。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需要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必须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必须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拓宽用人视野,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农村两委班子中去。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潜力型”干部。积极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或头脑灵活、市场经济意识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帮助农村干部在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规范村务工作等各方面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本着“适合,发展,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委曲求全”的原则,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培训内容,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改变存在于基层干部内心深处的亘古未变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一个大问题。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结合“百村帮扶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县乡(
篇4: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近日,县委安排县委办公室、纪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本次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48个村,经过二个多月的集中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
**县是一个拥有9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16个乡镇,现有农民党员2万名,全县共有190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002个。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先后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年整顿、村级规范化建设和“三级联创”等活动。以党建促经济,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近几年逐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县现有村干部4900人,且大多是年龄偏大和家中有拖累或没有什么特长的人,35岁以下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50岁的占到60%以上,个别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已达64岁,仍无合适人选接班,造成了农村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75%以上的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如,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如郑城镇上小峪村支部书记一年最多写过5次辞职书,有的甚至不辞而别长年外出打工经商,基本上是“矬子里面选将军,选来选去难称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还有的村是几名党员轮流坐庄当干部,“不是张三就是王五,谁当干部都不服”,甚至相互拆台,搞对立。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方面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不力,对广大党员教育、培训不力,对发展经济引导、服务不力,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表现在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差,不安心农村基层工作。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回天无术”,思想上产生动摇;有的犹豫观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向党委政府施压,提出“撂挑子”。二是工作能力较弱。据调查了解,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表现之一是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抓不住重点。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靠行政推动来开展工作,知识老化,经验老化,管理老化。我们这次在与村干部座谈时发现有的农村干部连产业化、WTO、集约经营这些现代知识的基本术语都不懂,在生产指导上,习惯当“传声筒”,“照葫芦画瓢”;表现之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村支部书记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以及上级交办的工作,而没有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群众致富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特别在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土地和集体工副业项目承包上,不能一碗水端平,搞优亲厚友。个别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在用电用水、税费缴纳、土地承包和子女安排上,为自己捞取好处,对群众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如**镇颛臾一村原村支书马付贤侵吞公款54500元,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经过这次调查统计,我们发现80%以上的接受调查者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满意,原来有点集体积累的村由于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主要表现为:一是亏损面大。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入不敷出的村占76%。二是亏损额大。全县村级负债总额为3000多万元,每个村平均负债在4万元左右,有的村负债额甚至超过100多万元。三是收入来源少,收入结构单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年不足2万元,如**镇的石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000元,村干部的工资都不能兑现,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多数村的集体收入仅限于土地出让金及林场、荒山的承包费,有工业项目的村很少。虽然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前几年通过内引外联上了一些项目,办了一些企业,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信息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些村办企业办的红火的不多,办垮了的不少。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架桥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需要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必须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必须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拓宽用人视野,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农村两委班子中去。把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镇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潜力型”干部。积极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或头脑灵活、市场经济意识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帮助农村干部在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规范村务工作等各方面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本着“适合,发展,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委曲求全”的原则,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乡镇、不同村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轮训,通过上大课、观看录像、基地实践、电化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学习效果,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培训内容,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改变存在于基层干部内心深处的亘古未变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切实提高他们的自身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一个大问题。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结合“百村帮扶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县乡(镇)和金融部门要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向贫困村实行倾斜。为他们办企业、上项目、兴修水利、开发优高农业,积极提供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援助。同时要把“输血”与构建“造血机制”相结合,教育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集体资源,如水利设施、山林、矿产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根据中央提出的“五个好”村党支部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立足实际,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各村每年组织实施的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将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由党委和支部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支部工作目标,合理细化分工,分解到人,从支部书记到村两委成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使两委成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根据各支部和两委成员的年度工作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乡镇党委要建立严格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做到奖惩分明,责权利统一,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应本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建制、民主有序、便于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村务管理规则,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村务管理规则要突出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理顺村务各项关系。要明确村务管理的主体、村务管理的权限、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二是建立决策机制,促进村务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决策的程序,突出村民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和“三支队伍”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村级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建立管理机制,促进村务按章办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村财务管理,明确管理权限,管理职责,作到民主公开,使村务管理由“暗箱操作”转变为“透明运作”,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四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村务有序运行。进一步落实好村务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任期承诺和践诺制,让村干部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和评价,落实好对村干部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把村干部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促使他们按章办事,廉洁奉公,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现如的发生。
(五)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放权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篇5: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研报告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现状,我们成立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调查”课题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时间,调查走访了xxxx区市县和1xxxx乡镇、2xxxx行政村,召开座谈会12场次,参加座谈人员16xxxx,个别访谈10xxxx人,问卷调查62xxxx,就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估价:我市现有17xxxx乡镇、289xxxx行政村,乡村基层干部共计3016xxxx。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在62xxxx参与的问卷调查中,85.xxxx的人认为我市各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或比较重视,47.xxxx的人认为各级党委采取的措施有力有效,83.xxxx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甚至快速提高。由此可见,我市各级党组织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一)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公招公选,近3年全市共公开选拔副科级乡镇领导干部11xxxx,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1xxxx公务员充实到乡镇机关。坚持选派市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以来共有5xxxx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和村挂职锻炼。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大力实施“千村千名大学生”工程,将一批有开拓精神和经济头脑的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乡企骨干、退伍军人、大学生选进了村级班子。积极探索并推行联村并组、并村强干,减少村组干部人数,优化村组干部结构。目前,全市乡镇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3.4xxxx,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7.2xxxx;村组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6.5xxxx,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xxxx。
(二)狠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党校培训为龙头、“三会一课”为载体,抓住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切实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等系列教育,重点对干部进行“四观”教育专题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专家讲解、现场指导、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农村党员尤其是基层干部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来共组织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035xxxx次,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工程,把293xxxx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促进了农村干部素质整体提升。干部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认为基层组织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14xxxx,占23.xxxx;认为是较快发展的有41xxxx,占66.xxxx。
(三)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市委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建立健全了乡镇党委和政府议事决策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落实了监督措施。并结合各村实际,围绕村民自治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相关制度,建立了村级民主选举、村民会议、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管理等系列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民主的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坚持村级重要事项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扩大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新举措,于在全市选取了xxxx乡镇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拓宽乡镇基层党代表在乡镇决策参谋、决策监督、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四)切实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以提升干部形象、改善干群关系为主线,先后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乡镇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切实解决乡镇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以争当“民爱民信民敬书记”为主题,大力开展“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评选活动,并从中择优提拔了xxxx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从发展主干线上用干部、用作风好的干部的正确导向。以“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为核心,广泛开展“一线爱民”活动,先后组织了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疑难疾苦,扑下身子亲民爱民为民。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近三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9.6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531xxxx,较好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全市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积极推进“支部加协会”工作,探索出了“党委建基地,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的新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支部加协会”模式31xxxx,覆盖面达4xxxx,入会农户7.9xxxx户,带动农户14.xxxx户,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问卷调查显示,61.xxxx的人认为基层党组织已注重采取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式抓农业生产。策划并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建立完善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全程参与“党员农贷快车”活动制度和“党员农贷快车”信贷需求调查登记档案,进一步发挥“党员农贷快车”帮扶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坚持乡村党员、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做到哪里群众有困难,党员干部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共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20以来,全市共为6130xxxx(次)农村党员发放贷款2.94亿元,先后结对帮扶450xxxx贫困党员脱贫。在参加问卷调查的62xxxx中,15xxxx认为我市当前农村党群关系密切,有25xxxx认为比较密切,共占总人数的6xxxx,凸显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在为民谋利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增强。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在执政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暴露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据625份问卷调查,21.xxxx的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较弱或很弱。
(一)执政主体素质不高甚至行为失范,严重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在问及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时,高达57.xxxx的人认为是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从座谈情况看,当前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能力素质不高。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5.1xxxx,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6xxxx。由于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心余力绌,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查发现多数农村干部不注重学习,即使组织学习也多是走过场、搞形式,从而导致观念更新慢、素质提高难。在62xxxx参加的问卷调查中,有36xxxx认为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正常发挥。
2.宗旨意识不强。由于思想基础较差和党性教育不够等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强,没有从思想上解决好“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问题。调查中有的乡村干部把自己的职责概括为“管好自己的人、听好领导的话、办好上面的事”,有的认为“干部就是管老百姓的官”,而谈及为群众服务的寥寥无几。因此,当我们问及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时,66.xxxx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当把增强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作为重要途径。
3.干部难选难配。据调查了解,全市农村8xxxx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文化低、能力差的人,要挑选各方面素质较好的人担任村干部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农村干部待遇低、工作难度大、后顾之忧多以及社会地位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有能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不愿当村干部,导致农村后备干部培养跟不上,村干部难选难配的现象在当前农村比较普遍。据统计,今年我市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有3xxxx左右的村难以选配合适的人选,甚至有xxxx―xxxx的村选不出支书。
4.工作方法简单。一些乡村干部不注意学习和运用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安排布置工作仍停留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搞行政命令的多,用示范引导的少;有的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作风漂浮懒散,办事推诿拖沓,不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甚至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时,常常采取软拖逃避、欺瞒哄骗等方式,导致基层矛盾激化、干部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稳定。仅以农村干部抓农业生产的方式为例,3xxxx的调查对象反映农村干部仍在采取行政命令、催种催收的方式抓农业生产。
(二)执政基础不牢甚至继续流失,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构成党的执政基础的诸要素中,群众最重要。座谈中一些干部反映,当前一些乡镇、村党群干群关系不够紧密,个别地方形势还比较严峻。同时,一些偏远乡村硬件设施、法制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都直接阻碍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群众基础不牢。问卷调查显示,33.xxxx的人认为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疏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有的农村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欠深欠细,动辄喝斥、训诫,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侵犯了群众利益;有的搞强迫命令、盲目指挥,违背了群众意愿。调查中有的农民反映,前几年为了争取退耕还林指标,乡村干部动员农民退耕地甚至在好田好土种树苗,现在又要农民毁掉成片的树林而种植果树,对此,农民群众有非常大的抵触情绪。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干群关系,削弱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
2.法律基础薄弱。由于农村教育整体滞后和普法教育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漠,有法不依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前农村宗族势力、地方恶势力在一些地方又有抬头趋势,加之一些地方警力严重不足、社会治安管理措施缺乏,造成农村部分地区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打架斗殴、恃强欺弱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而且一些基层干部也因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大胆履行职责,致使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社会复杂矛盾时退缩逃避,处置能力不强。
3.硬件基础较差。一方面,有的乡镇、村地理位置偏僻,物产资源贫乏,没有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有的乡镇、村尽管资源丰富,但交通很不便捷,农产品流通困难,农村经济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岳池县天平镇八块田村地处回龙水库水淹区,由于受交通条件的制约,镇村干部难以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该村17xxxx63xxxx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三)执政环境不优甚至趋于恶化,严重桎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调查发现,一些乡村位置偏远,发展环境差,发展后劲不足,多年山河依旧,基层党组织想方设法也深感突破乏术。
1.基层民主建设阻力较大。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群众参政议政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在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民主政治意识差,认为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会使群众过多地干预村级事务,从而影响和动摇自己的“地位”,因此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主动甚至抵触。我们在对村级换届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姓氏较少,同姓村民就以姓氏划线,形成一个、两个甚至三四个小集团,致使民主选举难以顺利实现,基层党组织只好采取折中办法进行解决。
2.乡村经济实力捉襟见肘。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主体的缺位无为,加之农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人文资源等因素影响,乡村集体经济实体不断萎缩,一半以上的乡镇和9xxxx以上的村缺乏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导致农村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开展缺乏保障。就我市而言,由于绝大多数村属于“空壳村”,村干部待遇全靠上级转移支付,村三职干部年工资收入仅来元。同时,由于农村教育“普九”、合作基金会兑现、基础设施建设等历史原因,许多乡镇、村债台高筑并且越累越多。目前全市负债的村达到94.2xxxx;乡镇负债10xxxx元以上的占85.6xxxx,乡镇负债最高的达306xxxx元。调查中有的乡村干部反映,前几年为了完成税费任务,有的村干部用工资抵交,甚至贷款交纳,不少村因此背上了数万元的债务。沉重的经济包袱和经济收入差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乡村党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发挥。
3.党风政风民风现状堪忧。由于一些地方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缺乏,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绝大多数群众除了看电视、拉家常,就是打纸牌、搓麻将,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又死灰复燃。有的基层干部也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整天沉迷于搞赌博、信迷信、拉帮结派、投机钻营,甚至带头参赌聚赌、扰民坑农,无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受到极大损害。
(四)执政政策偏离甚至背离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据问卷调查,有27.xxxx的人认为政策是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座谈反映,一些农村基层政策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伤害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1.制定本地政策不合理。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意识差,制定政策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制定政策显失公平公正。座谈中不少同志反映,一些乡镇出台政策,长官意志、短期行为非常明显。如有的镇关于镇干部包村发展的奖励政策和交通通讯补贴,正副职之间、领导与其它干部之间的差距拉得很大,严重地影响了班子的整体合力。有的农村承包山林、鱼塘优亲厚友,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引起群众不满甚至上告上访,许多群众因此讽刺说“政策不正”。有的乡镇调整结构时不考虑自身财力,不分析市场行情,不结合本地实际,盲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引进推广,最后党和政府宣传承诺的利益回报、优惠政策不能兑现,招致群众谩骂,降低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和诚信,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2.上级政策要求相互抵触。在走访座谈中,基层干部反映当前政出多门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上级政策互相打架、领导要求不一,使他们在执行时左右为难,不知所措。比如收取农民历年欠款,上级一方面要求各乡镇、村要全面完成农业税收任务,并作为硬指标、硬任务下达和考核,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基层不得收取农民历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即使有钱的农民也将当年税费推拖到次年形成历欠,使乡镇和村对这部分农户处于欲收不能、欲罢也不能的两难境地。实在收不上来,就只有采取由乡村或乡镇干部垫交、借贷等方式完成上缴任务,形成农民拖欠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收取越来越难、乡镇和村负债逐年增加的态势。
3.执行上级政策不到位。一些乡村干部强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置群众利益和党的全局利益于不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千方百计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就执行,不利就不执行或乱执行。问卷调查中,13.xxxx的人认为基层组织依法执政意识较差或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和党性修养,法制意识、大局意识、政策观念淡漠。问卷调查显示,41.xxxx的人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存在形式主义倾向,2xxxx的人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法律水平较差或很差。
(五)执政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严重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据问卷调查,3xxxx的人认为“体制因素”是当前影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现行领导体制不顺、机构设置不合理和制度缺位,造成班子内耗扯皮、责权分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1.党政不分比较突出。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乡镇党委特别是书记越俎代庖,普遍存在以党政联席会取代党委会和政府会议,有的乡镇领导连政府应该召开什么会议都不清楚。领导体制不顺,导致党委与政府不是“一个方向一个音”,而是“一只脚一条腿”,这不仅使政府职能弱化,同时党委总揽全局的职责也严重受限,有的乡镇因此搞内耗,互相扯皮,影响整体合力。问卷表明,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把握不住全局的高达2xxxx,有4xxxx认为村党支部工作上搞统包统揽,作风上搞“家长制”、“一言堂”,4xxxx认为村党支部不注意发挥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作用。
2.村民自治存在误区。一是认识上的误区。部分乡村组织、干部对村民自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往往一知半解,有的乡镇党政领导认为村民自治了,乡镇只能“指导”不能“领导”了,就从“管死”走向“放手”;一些村干部也认为可以不听乡镇的了,可以“自治”随便干了。二是行为上存在误区。一些地方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小组会议大张旗鼓开了一次后就名存实亡。村务公开几个月甚至几年如一日,往往除了应付上面检查,相当一部分村没有按时更新。三是村“两委”关系存在误区。问卷调查表明,有24.xxxx的人认为目前村党支部对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实行村民自治不够清楚。村民自治的误区,背离了党的要求,侵犯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影响了自治成效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乡镇权责严重失衡。在调查中,乡镇干部普遍反映当前乡镇存在权责严重失衡和机构不相统属的问题。一是乡镇“小针孔”难穿“千条线”。目前乡镇工作普遍存在高强度负荷运行的现状,有的人因此将乡镇形容为“针孔”,即使连轴转也难以应付上面的“千条线”。二是乡镇“小机构”难对“多座庙”。乡镇基层平时穷于应付接待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检查、调研,下来的哪路神仙都不敢得罪,到了县上哪个庙门都要把香烧到,因此浪费了许多精力和经费,难有“闲心”、“闲钱”深思和狠抓发展大事。三是乡镇 “小权力”难尽“大责任”。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责权利配置”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主要因素的占到27.xxxx。座谈中,多数同志认为乡镇是“有限权利无限责任”,“七站八所”工作在乡镇,但经费的使用、管理又统筹到了县级部门,一些乡镇党委深感工作难于统筹、难于协调、难于落实,导致乡镇执行上级决策、站所执行乡镇部署都大打折扣。
三、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农村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六种能力上下功夫。
(一)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
党员是党的组织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肌体不断自净、活力不断提高,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开展“保先”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坚持用先进典型鼓舞引导人、用反面事例教育警示人,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的观念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
2.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健全评选、表彰、管理、使用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以良好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取向上。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任届制、民主评议和届中淘汰制以及正常离职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保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3.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整合利用党校、农广校、职业学校、电大、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部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重点抓好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本领。
(二)科学调整和切换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设置和角色功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形势、改革创新的能力: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党员从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新任务的需要。
1.深化乡镇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和富余人员,降低乡镇运行成本和财政负担。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撤乡并镇、强村并组,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允许村组干部兼职兼薪,形成更加精干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调整和理顺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转换角色功能。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传统的政权化角色定位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定位,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把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职责,自觉从行政事务管理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等工作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等转变,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要把职能转变到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上来,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
3.改进工作方式。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工作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服务手段为主转变,更加主动地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积极探索在农业项目和农村产业环节上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和途径,推进“支部加协会”模式的有效覆盖和作用发挥,促进农村党建更好地与农村经济建设相融互动、同步发展。
(三)围绕发展配班长、建班子、抓队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克难攻坚、加快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抓发展的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和落脚到这项能力上来。
1.围绕发展配班长。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的思路,坚持从发展主干线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从社会发展快、群众反响好的地方发现人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教育力度,真正把那些善抓发展、勇于开拓、作风正派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2.围绕发展抓队伍。着眼于建设一支善于带领群众推动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抓紧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健全完善乡村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实行乡村干部报酬与地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效益直接挂钩,探索建立选拔优秀支部书记、村主任进入乡镇班子的制度,深入开展“民爱民敬民信干部”活动,坚持从主干线选拔干部,切实解决好乡村干部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活力不强的问题。切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注意把那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能力的人吸收为党的分子、培养为村组干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和创造力。
3.围绕发展建班子。坚持以“三级联创”为总揽,切实加强“五个好”乡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乡镇干部尤其是党委领导职位候选人的公推公选力度,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懂市场经济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优化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抓发展的素质结构,强化抓发展的整体功能。
(四)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的能力
1.构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议事规则,对会议召开、议事范围、议题确定、决议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及议事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健全和完善协商制度,建立乡镇决策咨询机制,健全和完善表决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防止决策失误。扩大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涉及乡镇发展全局、党的建设的重大事项要召开党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平时乡镇决策事项要注重征求党员代表意见。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定、上限控制”的原则,制定“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凡涉及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乡镇党委政府在决策前,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
2.优化县乡权利分配。根据乡村两级党组织的职能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完善乡镇一级政权组织的功能,合理配置乡镇党政的权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对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站所如农业、林业、卫生院等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以改变长期困扰乡镇的条块分割和人、财、物分离状况,真正使乡镇党委具有统领本辖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和权力,提高有效整合乡村社会的能力。
3.建立村党政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制定乡镇党政、村“两委”工作职责,建立乡镇党政、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自的职责任务,摒弃“我说你听、我定你办”的领导方式。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督促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分析工作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构建高效灵敏的抓落实机制,形成乡镇党政、村“两委”领导统揽不包揽、支持不干涉、配合不拆台的良好协作局面。
(五)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的能力
1.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农村普法教育和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要重视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定期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法律和政策,把法律政策学习作为基层干部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水平,增强依法执政的意识。
2.坚持依法治乡治村。加强对基层组织依法行政的监督,完善有关依法行政的监督措施,聘请依法行政监督员,发挥基层群众的监督力量,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严肃查处不依法行政的典型事件。加强对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务公开的自律和监督。以强化财务管理为重点,推行村账乡管制度,强化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和抽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筹备召开和村务公开情况,完善村民自治工作记录和会议记录,实行乡镇党委派员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由组织、民政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农村基层乡镇政务、村民自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推进基层民主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软拖应付行为,确保基层民主政治依法稳步推进。
3.纵深推进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凡属公益性建设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决策,交由党员代表议事会议商议,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出决定。建立村务公开约束制度,增强村务公开实效。
(六)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凝聚民心的能力
1.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调查研究、公开办事等制度,切实落实《民情日记》、“驻村双向选择”、“首问责任制”等措施。坚持和完善领导和部门联系基层贫困单位制度,实现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提高帮扶实效。大兴为民办实事之风。建立上级督查考核、受益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2.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教育引导的同时,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自觉转变作风,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区市县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乡、村干部行为规范和工作规范。坚持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作风建设巡视制度,落实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将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作风状况纳入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内容。
3.落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措施。要教育农村基层干部重视了解当前群众诉求,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系统思维,灵活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说服教育等手段,从满足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难、调处群众纠纷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基层干部在急难险重和复杂事件面前靠前指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群众疑难问题和信访案件包案和包村等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和群众呼声、群众疾苦的反馈渠道,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尽量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农村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调整布局,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集体公房、设备等租赁经营,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形成资源整合收益型、旅游资源开发型、效益农业发展型、物业经营增值型、资本经营拓展型等多条发展路子,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5.建立“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加强作风督查,制定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平时“不作为”、任期“无作为”的表现形式和认定标准,严肃查处不作为的典型案件。坚持群众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制度,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评议乡镇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组织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评议村“两委”干部,制定群众公认的刚性约束标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凡连续2年年度考核居于末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就地免职;凡在群众评议中得不称职票超过一定比例的,分别给予组织提醒、谈话诫免和组织处理,促使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压力中生活力,出创造力,强战斗力,增凝聚力。
篇6:县委组织部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调研报告
县委组织部长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调研报告广大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加快推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基层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有的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新时期党在农村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此文章自本网网-www.wmxz.cn]
我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余人。下辖3乡14镇,633个行政村。全县共有农村基层党组织720个,其中,党总支25个,党支部695个,有农村党员14514人,村级干部3560人。
近几年来,县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的推进和新旧体制的转换,长期形成的一些矛盾日渐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一)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优秀的“两委”班子难产生。
我县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在今年的村党支部换届工件中,出现了选上支书,不愿“当官”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相当一部分村集体呈现负债状况,村干部工资不能当年全部兑现,工资待遇低,外出打工比在家当干部挣钱多,致使农村里年轻有为的“能人”,经济意识强于政治意识,个人意识强于团队意识,外出打工闯天下意识强于留守本土务农意识。另一方面,村干部的“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轻。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广大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具体工作中村干部难免会吃亏受气,所以造成了“能人不愿当干部,当干部的没能人”的现象,即使有些人勉为其难当了村干部也不安心。据调查了解,因工作压力大或工资收入低,且干一辈到头来却没有保障而辞职不干或外出打工经商的村干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党员干部难培养、难选拔,致使这些村里的工作比较被动,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二是工作能力较弱。全县的农村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不到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或者因文化水平的问题,或者因工作繁重缠身,或者因忙于挣钱致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点理论、学点适用技术知识的不多,能够学深学透,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的就更少。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思路狭窄,缺乏创新,眼界不开阔,工作效率不高。主要表现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就谈不上带领群众闹市场,为群众提供服务;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对群众的困难不闻不问,只向群众要钱要粮。
三是工作作风不过硬。有少数村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法制观念不强,依法行政程度不高,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放松学习,个人私欲膨胀,致使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非常突出,财力拮据影响了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此文章转载自本网网-www.wmxz.cn]
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财务亏损和负债问题严重,“无钱办事”是当前农村基层的突出问题。由于可支配的资金也在不断减少,只好寅吃卯粮,甚至靠举债维持运转。由于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又造成了村的信用下降。集体经济日益薄弱甚至债台高筑,使农村党支部兴办各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更谈不上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由于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什么事也办不成,群众长期不能得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认为村支部的话不能听,从而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果。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需要明确责任、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必须长抓不懈,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
(一)必须紧紧围绕选好人、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班子建设好了,农村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增强,农村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一是要从源头上把好选人用人关,积极探索改革农村干部选任机制。结合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要拓宽用人视野,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将那些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农村两委班子中去。积极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或头脑灵活、市场经济意识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帮助农村干部在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规范村务工作等各方面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本着“适合,发展,既不求全责备,也不委曲求全”的原则,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配好配强村级班子。二是要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改进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让党员干部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制订好村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换届后集中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住、用得上。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镇党校阵地和党员电教等手段,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同时,要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失去党性觉悟的同志,进行教育整改或劝退出党,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二)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的问题。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一是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依托煤炭的资源优势,带动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县乡(镇)和金融部门要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向贫困村实行倾斜。为他们办企业、上项目、兴修水利、开发优高农业,积极提供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援助。同时要把“输血”与构建“造血机制”相结合,教育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集体资源,如水利设施、山林、矿产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由党委和支部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使两委成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应本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建制、民主有序、便于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村务管理规则,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村务管理规则要突出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理顺村务各项关系。要明确村务管理的主体、村务管理的权限、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二是建立决策机制,促进村务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决策的程序,突出村民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和“三支队伍”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村级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建立管理机制,促进村务按章办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村财务管理,明确管理权限,管理职责,作到民主公开,使村务管理由“暗箱操作”转变为“透明运作”,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四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村务有序运行。进一步落实好村务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任期承诺和践诺制,让村干部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和评价,落实好对村干部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把村干部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促使他们按章办事,廉洁奉公,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五)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的执政活力。要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镇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于放权村“两委”,努力解决对村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问题,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强化村“两委”的职能;要着力于减负村“两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再次是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篇7: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嘉荫县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称号。
一、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一是加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评选表彰力度。以建设“付华庭、佘树德、邓家余”式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目标,加大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力度,以来评选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9名。同时,今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焕发村级党组织活力,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优秀村委会主任评选、奖励、管理办法》,把村委会主任也列入考核,被评为优秀村委会主任的可享受每月400元的固定补贴,工作年满退休后,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二是加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学习培训力度。以转变思想、拓宽思路、提高能力为目的,依托省、市委组织部统一调学,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赴甘南县兴十四村考察学习,全县先后共31人参加了培训,村“两委”班子的执政力显著增强。三是加大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力度。从抓班子调整入手,切实将政治素质好、“两带”能力强的农村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对一时没有村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村,积极下派乡镇机关干部入村挂职,一年来,全县共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17名,其中调整村党支部书记11名。
二、切实加强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按照省、市委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拓宽培训方式,变“集中调训”为“上门培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先后举办培训班次8个,培训乡村干部354人,其中培训乡镇机关新农村建设包村、包点干部105人,培训村级“两委”班子成员249人。
三、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六位一体”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建设资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采取县、乡镇、村三级合力共建的方式,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一年来,共新建村级活动室13个。同时,针对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严重老化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修缮,有效改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整体条件。
篇8: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宁陕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做法
1、抓认识,变观念。宁陕县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县、乡(镇)党委书记都树立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加强农村党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在实践中,各乡镇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县组织会议精神,自觉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较好落实了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书记“具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直接责任”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项制度,做到定时开会、定时检查、定时解决难题。各乡镇班子成员都能经常深入党建联系点指导和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各乡镇党委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党建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考核制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党建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发展。
2、抓阵地,固根基。和连续两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宁陕县村级组织活动室41间被摧毁,50的活动室成为危房.面对这种现状,县委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咯高度,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明确要求县委每名常委每年包建一个困难最大村的活动室,每个包村部门每年必须完成一个村活动室的改建、重建任务,每个乡镇按实际情况完成一定比例村的建设任务,把活动阵地建设任务纳入县直部门、乡镇党委年度任务目标考核,采取“立足自建、部门帮建、激励促建”的办法,乡镇村累计自筹资金120万元,党员投工投劳8000余个,县直部门投入帮建资金72万元,争取省市有关单位资金24万元,共投入资金216万元,先后对全县72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进行了改建、扩建、重建、维修,共新修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34个102间2720平方米,水毁活动室重建14个52间1120平方米,维修改建38个114间2880平方米,为98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办理了“两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在全市率先实现公房化.在实现房屋公房化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又先后为98个村统一制作了制度标牌,村两委会记录本、党员花名册、后备干部花名册等16种表册,为81个村配备了一批电教设备,村级覆盖率达82、6,共建成示范性党员活动室27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41个,占全县98个村总数的69。
3、抓班子,强核心。宁陕县委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村党支部换届和班子整建中,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个别经教育变化不大,仍没起色或闹不团结的班子采取“选、聘、调、配“等方法,进行组织调整。尤其是在拓宽农村干部来源渠道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先后选派30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和77名科级后备干部到77个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2名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这种高位嫁接的办法既使“老大难村’’的班子得到了有效过渡,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结合村级组织整建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共调整支书17人,调整充实支委146名,使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下降至43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支部书记比例达到42。一类支部达66个,占67.34,二类支部32个,占32.61。
4、抓培训,强素质.宁陕县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科技知识相结合,以县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纽带,以党员活动室阵地为基点,先后举办下派到村任职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等培训班共20余期,培训余人次.先后有85名有潜力、有能
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95以上的乡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基层部干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5、抓载体,促党建.宁陕县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把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评优树模)、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堡垒、四大培养、素质、旗帜、输血、四带一创),积极推行了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主题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整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来抓,在开展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在“创”上下功夫,在“联”上抓落实,现14个乡镇党委中达到“五个好”标准有8个,占57;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34个,占34;在“四大培养”工程实施中共培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500户,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9名,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后备干部208名,在农村党员中培养绿色产业建设标兵205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发展党员93名,在绿色产业建设中培养先进基层党组织46个.从而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双带两示范)活动和以创建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实施中,通过党组织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发展平台,党员运用科技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党组织和党员融入了经济发展潮流,形成了一批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典型.共落实双带党员500名,建立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26处(其中党委20处、党支部106处,高标准50处),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477户(其中高标准100户);农村“双带两示范”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3个,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10个,党员致富带头人82名.其中,省级先进村党支部1个;市级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1个,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1个,党员致富带头人4名。
6、抓机制,强队伍.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考评机制,把村干部的功过交由群众评说,报酬交由群众评定,去留交由群众选择,宁陕县积极推行了村级干部“双评双考”,即:每年年终由乡(镇)党委组成考核组深入到村听取村支部、村委会和两委主要负责人述职,由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村主要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村两委班子进行综合“评议”;乡(镇)党委派出的考核组按各村年初与乡镇党委签定的责任书,逐项量化打分,评定格次.通过双评双考,使村级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各类矛盾明显减少,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宁陕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二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不相适应;三是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五是村级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我们要继续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个好”乡(镇)村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一是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二是要继续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把党员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对科技文化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二是必须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四是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三)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主题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继续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评优树模活动),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堡垒、素质、四大培养、旗帜、输血、四带一创工程),推行支部加协会模式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使党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特别是在“五好”党委建设上,集中在缺项、薄弱环节上找差距,找原因,抓好改进提高。在“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上,要抓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四)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力。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为群众多为实事,多办好事。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积极探索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财务审签“双签制”,切实作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规范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bMR
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95以上的乡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基层部干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5、抓载体,促党建.宁陕县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把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评优树模)、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堡垒、四大培养、素质、旗帜、输血、四带一创),积极推行了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主题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整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来抓,在开展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在“创”上下功夫,在“联”上抓落实,现14个乡镇党委中达到“五个好”标准有8个,占57;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34个,占34;在“四大培养”工程实施中共培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500户,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9名,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后备干部208名,在农村党员中培养绿色产业建设标兵205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发展党员93名,在绿色产业建设中培养先进基层党组织46个.从而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双带两示范)活动和以创建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实施中,通过党组织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发展平台,党员运用科技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党组织和党员融入了经济发展潮流,形成了一批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典型.共落实双带党员500名,建立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26处(其中党委20处、党支部106处,高标准50处),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477户(其中高标准100户);农村“双带两示范”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3个,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10个,党员致富带头人82名.其中,省级先进村党支部1个;市级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1个,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1个,党员致富带头人4名。
6、抓机制,强队伍.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考评机制,把村干部的功过交由群众评说,报酬交由群众评定,去留交由群众选择,宁陕县积极推行了村级干部“双评双考”,即:每年年终由乡(镇)党委组成考核组深入到村听取村支部、村委会和两委主要负责人述职,由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村主要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村两委班子进行综合“评议”;乡(镇)党委派出的考核组按各村年初与乡镇党委签定的责任书,逐项量化打分,评定格次.通过双评双考,使村级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各类矛盾明显减少,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宁陕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二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不相适应;三是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五是村级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我们要继续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个好”乡(镇)村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一是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二是要继续以县、乡(镇)党校为阵地,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要把党员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对科技文化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二是必须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集体活动日和党课教育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四是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三)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主题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继续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评优树模活动),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堡垒、素质、四大培养、旗帜、输血、四带一创工程),推行支部加协会模式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使党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特别是在“五好”党委建设上,集中在缺项、薄弱环节上找差距,找原因,抓好改进提高。在“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上,要抓典型,依靠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四)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力。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致富,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开展“两个务必”的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切实转变作风,使农村基层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为群众多为实事,多办好事。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积极探索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财务审签“双签制”,切实作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规范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bMR
篇9: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宁陕县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做法
1、抓认识,变观念。宁陕县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县、乡(镇)党委书记都树立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在工作实践中,各乡镇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较好落实了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书记“具体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直接责任”的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定期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等项制度,做到定时开会、定时检查、定时解决难题。各乡镇班子成员都能经常深入党建联系点指导和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各乡镇党委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党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考核制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2、抓阵地,固根基。2002和2003连续两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宁陕县村级组织活动室41间被摧毁,50的活动室成为危房.面对这种现状,县委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咯高度,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明确要求县委每名常委每年包建一个困难最大村的活动室,每个包村部门每年必须完成一个村活动室的改建、重建任务,每个乡镇按实际情况完成一定比例村的建设任务,把活动阵地建设任务纳入县直部门、乡镇党委年度任务目标考核,采取“立足自建、部门帮建、激励促建”的`办法,乡镇村累计自筹资金120万元,党员投工投劳8000余个,县直部门投入帮建资金72万元,争取省市有关单位资金24万元,共投入资金216万元,先后对全县72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进行了改建、扩建、重建、维修,共新修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34个102间2720平方米,水毁活动室重建14个52间1120平方米,维修改建38个114间2880平方米,为98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办理了“两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在全市率先实现公房化.在实现房屋公房化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又先后为98个村统一制作了制度标牌,村两委会记录本、党员花名册、后备干部花名册等16种表册,为81个村配备了一批电教设备,村级覆盖率达82、6,共建成示范性党员活动室27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41个,占全县98个村总数的69。
3、抓班子,强核心。宁陕县委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村党支部换届和班子整建中,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个别经教育变化不大,工作仍没起色或闹不团结的班子采取“选、聘、调、配“等方法,进行组织调整。尤其是在拓宽农村干部来源渠道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先后选派30名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和77名科级后备干部到77个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2名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这种高位嫁接的办法既使“老大难村’’的班子得到了有效过渡,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结合村级组织整建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共调整支书17人,调整充实支委146名,使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下降至43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支部书记比例达到42。一类支部达66个,占67.34,二类支部32个,占32.61。
4、抓培训,强素质.宁陕县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科技知识相结合,以县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纽带,以党员活动室阵地为基点,先后举办下派到村任职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等培训班共20余期,培训2000余人次.先后有85名有潜力、有能
篇10: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和“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我深入各乡镇和部分村社,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党员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就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并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县共有25个乡镇党委,219个村党支部,2个社区党支部,乡镇及建制村党员9149名,农民党员6911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135名,占30.9%;妇女党员1188名,占17.2%;35岁及以下1576名,占2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264名,占18.3%。村干部657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47名,女干部21名,“大学生”村官37名;全县村干部年龄35岁以下的77名,占11.7%;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320名,占48.7%。219个村党支部书记中,女书记6名,少数民族书记87名,下派乡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7名。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来以创先争优和破解难题年活动为契机,抓教育、抓班子、抓作风、抓载体,乡(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办公条件显著改善,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工作实际,注重群众公认,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踏实干事的基层优秀年轻干部,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调整优化了各乡镇领导班子,使各乡镇领导班子的领导意识、能力得到加强,结构进一步合理。按照“一好两强”标准,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乡镇干部、复退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优秀大学生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加大村软弱涣散班子的整治力度,两年来,整顿提升后进村村级班子17个。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以业务、技能教育提升能力,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落实政策、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两年来,全县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156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45期,培训党员干部49600多人(次),选派9名科级干部参加了省州主体班次培训,72名村干部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大专班学习;全县共发展党员844名,其中农民党员568名;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党员在农村建设、服务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阵地建设,基层组织运行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乡(镇)办公楼24座;认真实施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投资资835万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0个;今年投资846万元,新建和扩建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建成远程教育站点244个,建成规范化站点54个,示范站点10个;狠抓村级组织办公的日常化管理,村级活动场所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四)加强创新项目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实施了村干部“走出去”培训、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扶持、后进村领导班子整顿提升、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等一批农村党建创新项目,狠抓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共创建省级示范点2个,州级党建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5个,县级党建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20个。
(五)健全工作机制,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基层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坚持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县委定期研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各常委分别联系1个乡镇、2个后进村,蹲点调研指导工作都在10天以上。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理论武装、基层组织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年初统一安排,定期组织考核,全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层层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思路,措施不力,服务发展的能力不强。总体看,我县绝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验丰富,对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反映好,但也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简单,与其担任的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素质不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的不多,工作经验不足。面对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注重抓经济建设,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不够,研究的少、思考的少、安排部署的少,找不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影响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的发挥。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先锋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妇女党员偏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县6911名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3135名,占45.3%;35岁及以下1576名,仅占2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264名,占党员总数的18.3%,小学及文盲党员2642名,占党员总数的38.2%;妇女党员1188名,占党员总数的17.2%。个别村发展党员力度不大,党员比较少,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是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双带”能力不强。有的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有的村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影响工作能力的提高;有的村干部致富带富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影响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四是大部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差,办公场所建设任务比较重。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对110个村办公场所进行了改扩建,但仍有119个村办公场所是、补助1万元修建的,面积小、质量差,设计不合理,功能不齐全,部分已成危房不能使用,村办公场所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五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够。有些村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修订完善,“过时”性比较严重,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村虽然制定了各项制度,但在具体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力。个别村民主集中制执行不自觉,存在支部书记“一言堂”、缺乏与村“两委”的协商沟通,影响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影响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六是村级办公经费不足,开展基层组织活动比较困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村“两委”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县上安排的每年5000元的办公经费,除去订报刊杂志、交电费、取暖费就所剩无几,难以保证村级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党支部活动经费更是无法保障。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一)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乡(镇)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能力配强、结构合理”的要求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牢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靠发展激活力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乡镇党委科学运行机制和议事规则,对乡镇领导班子的组织原则、职责任务、议事决策、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管理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量化指标,保证乡镇领导班子运行的科学化。
二要调优配强村级班子。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要求,创新选用方式,拓宽选用范围,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注重从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私营企业主、种养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有效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着力整顿提升后进村班子,结合年终考核,对村级班子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确定1-2个后进村班子,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抓点、机关单位帮扶、选派大学生村官、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抓好整顿转化工作,力争做到整顿一批、提升一批。
三要加强乡(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在落实好省、州调训任务的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一些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优秀乡村干部,进行综合培训或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党校和高等院校的学习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专题培训。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县民政部要抓好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会计的培训工作;各乡镇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村干部理论、业务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培训,实现村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着力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
四要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有效改善乡(镇)村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种津贴、补贴等政策,并根据工作实际,逐年提高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为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同时,加大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力度,大力宣传优秀干部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村干部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注重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注重抓好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每年县、乡财政要拿出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及时发放工资,不断改善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尤其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形势发展、农村法规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养。同时,适时安排大学生“村官”到综治、信访、拆迁等重点难点岗位跟班学习锻炼,努力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二)着眼发展需求,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一要积极发展农村党员。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注重从优秀青年、少数民族、妇女和致富能人发展党员。具体工作中,要严格程序,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每年每个乡镇必须从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3名以上,每个村至少发展3名党员,每3年至少发展1名女党员。严格实行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任期内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责令辞职或予以免职;乡镇出现20%以上的村党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对该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通报批评;出现30%以上的村党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对该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诫免谈话。
二要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要求,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依托县乡党校、远程教育站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平台,突出党的理论、法律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发展致富的能力。深入开展站点的管理使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短、平、快”实用技术和再就业培训,保证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掌握1-2门创业(就业)技能。
三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各乡镇每季度对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做到党员信息不漏、不乱、不重。全面落实流动党员流入地属地管理、流出地延伸管理、流入地流出地双向共管的职责,建立完善流动党员调查登记、定期报告、联系服务、学习教育等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在劳务基地、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支部或流动党支部,通过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保证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有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投身“三个主战场”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模范岗,实行党员承诺制,开展结对帮扶等有效载体,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做好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慰问和帮助工作,县上每年在“七一”、春节、开斋节期间,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集中走访慰问,各乡镇在党员遇到生病住院或有重大灾难时及时慰问和帮助,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围绕增强功能,下大气力狠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始终把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安家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重点抓好危旧房的改扩建,全面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按照县、乡镇、村分级负责的方式,逐步消化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的欠账问题;按照统一功能配置、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机构标识的标准,及时配备村级办公桌椅等设施,着力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村级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制度,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保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注重机制创新,下大气力推进村级事务规范运行
一要狠抓村级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乡镇党委要加强对村级党务公开的检查指导,村党支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对班子建设、发展党员、评议党员、慰问党员、组织生活会、评先创优、扶持党员发展产业、重大事项决策等事项进行公开,做到公开事项的及时、全面、准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级事务的领导,全面实行“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和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各乡镇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二要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党务公开制度》、《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等,不断规范村级党支部的工作和行为,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村“两委”协作共事机制,明确村“两委”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对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办理,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善于运用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努力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五)丰富工作载体,下大气力推动农村党的建设活动
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心理变化,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党建活动载体,为党组织建设注入活力。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在做好已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巩固提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剩余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努力使我县进入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行列。各乡镇要创建2-3个整体水平高、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党建示范点,推进农村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要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跟党走、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促使农村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思民、感情上爱民、行动上为民,自觉做到以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以群众意愿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需要为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进一步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的主题,把以培养致富带头人为主拓展到农村各类建设人才,引导党员在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体现先进性;进一步拓展内涵,在提高党员素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不断丰富内容,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全面提高“培”的层次和质量,增强“带”的规模和效益。要认真实施“百村结对共建”活动,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生产一线,帮助农村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
篇1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
最近,我们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几年来,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领导和保证作用。
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市层层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部门具体抓、职能机构配合抓”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采取领导挂点联系、党建创新项目化管理、试点目标化管理等方式,有效加强了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
坚持围绕“第一要务”抓党建,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有作为。市以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党员带头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建双带”活动。
坚持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目标,不断拓宽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域。市根据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向城市社区延伸,由国有集体企业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由机关事业单位向社团、中介组织延伸,通过发展、推荐、委派的方式使绝大多数单位有了党员,同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依托建等方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形成了较为严密完整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党的网络。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从对市调查的情况看,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理念明显的不适应。调查反映,由于过去长期党政不分,把领导与执政等同,当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之后,一些同志对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行使行政权利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有的认为执政是中央和地方党委的事,还有的基层组织的党务干部,在改革中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认为基层党组织处于一种“配角”或“从属”地位,是专做思想的“政工部”,是负责党员干部教育的“培训处”,是处理群众意见的“信访办”,而忽视了加强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忽视了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忽视了对党员进行执政为民责任感的教育。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环境,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明显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带来了多个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伴生着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员的封闭性减弱、流动性增加和社会化特征日益明显党建资讯网,使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增多,党员管理难度加大。据市统计,所谓的“地下”党员、“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呈上升趋势,“党找党员”和“党员找党”、“三不”党员(不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和“三无”党员(无基层组织管理、无法交党费、无处过组织生活)的现象并存。
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明显不适应。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基层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基层党务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做新时期群众的能力不强,习惯于行政命令,以权代法,会议动员,行政推动。许多基层干部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党”的意识很浓,“执政党”的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被“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所困扰,作风不实,方法简单,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迫命令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在继承中改革,在创新中发展,在求实中前进,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强化功能、明确职能,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执政能力。通过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体系中处于“微观执政”的地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必须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职责和功能进行准确界定,并改革和完善党组织的领导体制。
拓宽领域、健全网络,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控制力。拓宽领域,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增强渗透力,提高控制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根据当前无上级行政主管、无资产纽带关系的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现实,要改革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按照“有单位就要有党员,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组织就要发挥作用”的“四有”要求,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把“支部建在单位上”与“支部建在岗位上”、把“支部建在楼上”与“支部建在党员活动场所上”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党组织,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式和网络化的组织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推动力。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从服务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党员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是基层党组织全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干部是党的骨干。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提出的“真正重视、真诚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
篇1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最近,我们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几年来,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领导和保证作用。
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市层层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部门具体抓、职能机构配合抓”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采取领导挂点联系、党建创新项目化管理、试点工作目标化管理等方式,有效加强了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
坚持围绕“第一要务”抓党建,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局中有作为。市以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党员带头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建双带”活动。
坚持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目标,不断拓宽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域。市根据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向城市社区延伸,由国有集体企业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由机关事业单位向社团、中介组织延伸,通过发展、推荐、委派的方式使绝大多数单位有了党员,同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依托建等方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形成了较为严密完整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和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
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从对市调查的情况看,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理念明显的'不适应。调查反映,由于过去长期党政不分,把领导与执政等同,当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之后,一些同志对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行使行政权利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有的认为执政是中央和地方党委的事,还有的基层组织的党务干部,在改革中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认为基层党组织处于一种“配角”或“从属”地位,是专做思想工作的“政工部”,是负责党员干部教育的“培训处”,是处理群众意见的“信访办”,而忽视了加强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忽视了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忽视了对党员进行执政为民责任感的教育。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环境,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明显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带来了多个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伴生着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党员的封闭性减弱、流动性增加和社会化特征日益明显党建资讯网,使党的基层组织“空白点”增多,党员管理难度加大。据市统计,所谓的“地下”党员、“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呈上升趋势,“党找党员”和“党员找党”、“三不”党员(不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和“三无”党员(无基层组织管理、无法交党费、无处过组织生活)的现象并存。
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明显不适应。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基层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基层党务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习惯于行政命令,以权代法,会议动员,行政推动。许多基层干部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党”的意识很浓,“执政党”的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被“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所困扰,作风不实,方法简单,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迫命令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在继承中改革,在创新中发展,在求实中前进,才能不断得到加强。
强化功能、明确职能,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执政能力。通过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基层组织在党的执政体系中处于“微观执政”的地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必须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职责和功能进行准确界定,并改革和完善党组织的领导体制。
拓宽领域、健全网络,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控制力。拓宽工作领域,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增强渗透力,提高控制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 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 四群工作个人总结
★ 四群教育工作总结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报告(推荐12篇)】相关文章:
县委书记在县委人大、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06-06
简历在发挥作用2023-05-06
乡镇党委办工作计划2022-09-04
全市街道党建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2023-03-15
教师四群心得体会2022-08-10
党组学习计划2023-01-15
XX年“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总结2023-11-20
“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工作情况汇报2022-09-08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讲话稿2023-08-24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