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2-05-08 13:32: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合集20篇)由网友“奶思可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

篇1: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

“哒、哒、哒......”昏暗的屋里回荡着时钟的声响,整个村子都是如此的寂静。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回来那么几天,然后又匆匆忙忙地离去,平时几乎只有老人和小孩子守家。

这天,老李头起得很早,缓缓坐在门口的石头上,撸起黄旧的袖口,深褐色的手从腰间抄出老烟枪,又熟练地塞上烟叶,点上火。望着渐渐变亮的东方,一口一口“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看到东方由微亮到明亮再到刺眼,“哎......”老李头深深地叹了口气,把烟枪在石头上磕了磕,起身回屋给孙子做饭去了。

说起这做饭,说难也不难,可是说容易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老李头看看家中的水缸,用已经有些朽了的扁担挑起两个生满铁锈破旧的铁桶,一步一步慢慢悠悠地朝着水窖走去。天地一片土黄,偶尔能看见几棵稀稀疏疏萎绿发黄的青皮白杨还有不长叶子的沙柳。一步一尘起,老李头走了十来分钟到了水窖。水窖周围已经站了十几二十号人,大小三四十个桶,大家排着队,边说话边一桶一桶打着水。轮到老李头,他也满满的打了两桶,用钩子钩好,使了使力,把扁担挑在肩上,一路伴着“嘎吱嘎吱”声往回走。到了家,李老头喘了几口粗气,挖了点儿白面掺了些玉米面,和了和,然后又在锅里到了些许油,一张一张开始烙饼,一共是八张,这便是他们爷孙仨一天的吃食。

此时,两个孙子也已经起来,正帮忙烧着火和收拾屋子。

“爷爷,爸爸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问这话的是小孙子,三岁,也就刚刚能记些事明白些理儿。

“吃你的馍馍,吃完了好去和我拾些柴,一天就你话多。”老李头的大孙子见不得弟弟在吃饭的时候絮叨这些,这只会让他更加思念父母。小孙子被说的皱了皱嘴,悄悄地吃着饼。老李头笑着咧开嘴,露出一口快掉光的黄牙,揉了揉大孙子的头,又揉了揉小孙子的头,“快了,再等等就过年了。”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好像变又好像没变的过着,老李的小孙子心里倒是种下了过年这个种子,一日一日的算着时间。

同样平淡无奇的一天,却又有些不同,老李头起来照常看着东方,可是却一直没怎么亮,乌蒙蒙的,本以为是空欢喜,却不曾想飘起了毛毛雨,老李头慌忙起身,从家里拿出锅碗瓢盆桶壶一切能装水的东西摆在院子里,两个孙子听见了动静,一骨碌翻起身也开始帮忙摆起碗,然而雨,却在此时停了。时间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的过去,黑云也压了又压,可再也没有下雨的迹象了。

转眼就到了晌午,老李头舔了舔起皮的嘴唇,起身做了些吃食。为了等雨,爷孙仨早已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后,老李头挑起担子朝着邻村水窖走去。

从三年前年开始,冬天就不再下雪,虽然夏秋季节下了不少雨,可都不大,自己村子的水窖因为一些原因建的不如隔壁村,蓄水量少了太多,前天就干了。

老李头微微叹了叹气,出门碰见了几个本村老头也缓缓朝着隔壁村走去。几人搭着伴一起走着,闲扯着这家儿女的工作那家孙子的懂事,也扯扯这不尽人意的天气和每年增加的黄沙。几个老头走得很慢,一个小时多才到了隔壁水窖,嘎娃子正站在水窖边帮大家打水,看见这几个老人,嘎娃子倒是热情,先打了一桶水让他们坐下喝点水缓缓。

“李叔,我这还有三个人,打完了我去找几个大别子给你们灌上,拿车推回去,看这天应该是不几天就有大雨了吧。”

“那先谢谢你了嘎娃子,要是我们这几个老东西自己的话,一人也只能挑一满桶水。你可是算是救了我们几家人的命呦。”

“过年就回来了。”

“那什么时候过年呢?”

看到老李头醒过来,几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老李头咂么咂么嘴,微弱吐出了一个字,“水”,儿子听到后立马起身在缸里舀了一瓢,送到他嘴边。

两天后,屋外雷声大作,儿媳端了稀粥来喂老李头,老李头无力地摆了摆手,看着屋外如注的大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颗被虫牙蛀了的黄黑色的牙,“终于下雨啦。”说完这句话,老李头闭上了眼,眼角滚落一滴浑浊的泪,他仿佛看到塬子和梁子上都长满了树,听到了远处河水滋润龟裂河床的声音。

篇2:希望的田野散文随笔

希望的田野散文随笔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当我去到会昌县麻州镇,湘江河畔的前锋现代农业园后,我非常期待,刘运新能成为第一个把荔枝引过岭北种植的会昌人。

一、回归会昌城

又一个晴好的秋日,阳光和煦,清风拂面,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秋意的浓郁。

回到会昌,已是午后三点。岚山岭,青山依旧在,树木繁茂葱茏,湘、绵两江,由于老虎脑电站的抬升,水位猛涨,河水溢满了宽阔的河床,只是前几日,刚下过一场大雨,水色略显浑黄了些。

去到农业局,略一探问,得知下乡的车子已先期出发了。

步至水东,鹄立街头,茫然无措间,忽然想起一位朋友,一位相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

这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企业家,会昌人刘运新。

说起我与刘运新的交往,可谓是源远流长了。那是1993年的一个夏日,我自北京归来,去到水西刘运新的厂里,那时叫做“保鲜(食品)厂”。当我贸然闯入车间,正在四处张望时,迎面走出来一位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问过之后,很意外,得知他竟是名闻会昌商界的刘运新。

关于刘运新的故事,就像一条湘江水流,在潺潺流淌着,要讲起来,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此人完全可以载入会昌工业史,也可出几本回忆录,或叫“奋斗史”、“发展史”、“创业史”之类,记录其数十年中辉煌灿烂的一页,而最有资格执笔的,那应该就是本人了。

二、前锋农业园

水东站台,正沉思间,一辆崭新闪亮的公交车缓缓滑来。

“上车三块。”

公交司机一声招呼,我上得车,车子径直朝南,一路前行。这是世界上最空荡的客车,我是车上唯一的乘客,坐在车上,一种喜悦和愧疚感,冉冉升起。

前丰桥头,加油站前,一辆深黑色的福特车,静卧在岔道口,那车子似曾相识。

刘运新出现了,彼此打过招呼后,上得车,车子如水一般,沿着逶迤的村道流去。

穿越片片古树荫,一幢幢崭新的民宅。碧绿的田野上,一大片薄膜大棚海上白帆般的惊现眼帘。

接下来的事,简单直接,刘运新领着我绕着高耸的蔬菜大棚四下转悠,一边看,一边略作介绍。

基地面积很宽,听说有上百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铺陈在湘江河岸边。清粼粼的湘江水挨着小坝工业区,朝会昌城区方向,缓缓流去。

河岸上,绿树成荫,一株株大木如同守卫家园的戍卫,挺立于河滩上,荫庇着坝上的大片农田。

一条水泥浇筑的机耕道平坦笔直,安然地伸向视觉的远方。

蔬菜大棚估摸有几十个,星罗棋布,像西征路上的蒙古兵营。策马扬鞭的,自然是我的那位老朋友刘运新了。

大棚里头,除了遮风避雨的白色薄膜,底下是一条条整齐排列的钢杆,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呈半月牙形,伸展开来。支撑它的,是一根根钢骨铁胸的水泥柱。

如果说薄膜是大棚的外衣,钢杆是大棚的骨架,那么,那一条条挺拔直立的水泥柱子,则无疑是整个大棚的脊梁骨了。

大棚里头,有一株株仙人掌般的植物,青绿颜色,长条躯干,浑身布满细小的尖刺。躯干顶部,零星挂着一颗颗圆形的果实,有青绿色的,也有紫红色的。

果实上还悬挂着一簇簇白色果穗,丝线一般垂下来,如同圣诞老人的长胡子,又如同玉米穗,乍看起来,有一种艺术的意向之美。

刘运新告诉我们,那就是火龙果,红的是已成熟的果实。

在另外一些大棚里,大棚顶部,爬满了枝枝蔓蔓,大棚顶部被遮盖得严严实实。枝蔓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那叶子比红薯叶稍小些,有些像空心菜叶子,碧绿碧绿的,绿得亮眼。

绿叶丛中,暗藏着一枚枚青果,也是圆形的,只是比火龙果更小些,表皮更为光洁。刘运新告诉我:那叫百香果。

园区深处,还意外地发现了几株株木瓜,木瓜粗大的树干,有像大象的粗腿,只是植株比较矮小。树干中部,密密麻麻的`结满了硕大的木瓜,黛青色的木瓜,呈椭圆形,前大后小,看起来,多少有像个小冬瓜。

后来,我查阅了木瓜的资料,我不禁惊异于木瓜的产量,还有刘运新那非凡的目光。

此外,我还在果园里发现了台青枣树,青枣树外形像这边的李树和桃树,树干不高,枝条稀疏,褐色的叶片很细小,零零星星地缀在枝头。

百度得知:“台大青枣具有速生快长,投产早、产量高且稳定的特点。经济寿命长达30年以上。”

因为季节未到,青枣树上还未挂果。

回来以后,刘运新电话里告诉我,芒果和台青枣都是他的试验产品,现在已经试验成功,赣南山区完全可以栽种,下一步,就是广为种植的问题了。

但他试种的台莲雾,就未成功,十株莲雾悉数死亡,估计是种植季节不对,而非水土不服的问题。

后来,我想起了杜牧的《过华清宫》,饶有兴趣。电话里,我特意问起了荔枝的事,刘否决了我的猜想,他的意思,荔枝在广东种植面积很大,低缓的坡地上,漫山遍野都是,而我们这边多为大山,价位也不理想,引种的可能性不大,对此,也深感遗憾。

三.企业家转型

果园周边,还套种了不少农作物,有早萝卜、花生、黄秋葵一类。这些作物绿意盎然,长势非常喜人,早萝卜已露出半个头来,白白嫩嫩的,非常可爱,看来是收获季节到了。

虽然园内建有喷灌设施,解决了施肥和打药的难题,但刘运新依然非常繁忙。我们正转悠着,大棚里出现了不少干活的农妇,她们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女人,都是前丰村就近的村民。此刻,那些农妇正手握着小锄头,在大棚内忙碌着,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

农妇们看到刘运新出现,就有什么事着急向他请问,刘只得停了下来,让我自己顺着园区,走走看看,他则走上前去,解答问题去了。

我一个人闲逛着,不觉走过了界址。前丰农业园区的东头,还挨着一块小园区,面积比刘运新的要小得多。

探过头去,我看到里面的作物,是一株株小小的橘壳苗。因老板不在,我无法去了解更多的东西,至于橘壳苗的用途、效益和销路,尽皆一无所知。但是,直觉告诉我,在我们会昌,在会昌近郊的麻州镇,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正方兴未艾,蓬勃兴起。

顺着果园小道,一圈走下来,我回到了湘江河边。水泥村道内侧,栽有一大片

黄秋葵,这就是我们俗称“洋辣椒”的东西,尖尖的黄秋葵长满了枝头。

刘运新戴个草帽,左手挎着一个小塑料桶,右手提着一把小剪刀,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黄秋葵。

我本要求他停息下来,彼此聊一聊,但他却告诉我,黄秋葵必须在黄昏前采摘掉,否则隔了夜,就会老掉。这样,我们只好边走边谈,交流一些事情。

夕阳压着麻州的远山,沉沉西坠。果园里,不见一丝风,阳光无遮拦地斜射过来,照在身上,我感到一阵燥热。

刘运新不停地剪着黄秋葵,一边回复我的问话,滴滴汗珠淌满了他的脸庞。我不禁心头一热,感概农业产业化的艰辛,感叹这位商界娇子的淡定与坚韧。

四、坚毅的名人

我非常了解刘运新的历程,从工业化到农业化,角色的转换,这里头有太多令人感悟深思的东西,需要的是一种热爱,一份挚爱,一份从容。

后来,电话沟通,使我懂得,其实,经营现代农业,同样需要有太多的学问,什么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季节种?经济效益如何?引种、种植、施肥、除草、灌溉、除虫、采收、销售,林林总总,一大摊子事,不是单凭一个“苦”字了得。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需要太多像刘运新这样的文化人。

不畏艰险,不懈追求,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百折不回。我为这位前辈的奋斗精神所折服,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凡人。

平实质朴,是刘运新固有的风格;坚韧不拔,是刘运新固有的品格。

这些品格,几十年未曾消弭,也许会相伴他的一生。

刘运新,是一位传承了客家先民精髓的会昌人。

刘运新以前是经营食品厂的,二十年前,他的名字和他的产品湘江牌豆奶、会昌山保鲜辣椒、会昌山保鲜豆干在会昌城乡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每天晚间的会昌新闻,几乎都能看到他在车间里接待省市领导的身影。

前锋生态农业园之行,除了知识,我还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

刘运新终于停歇了下来,大约是成熟的黄秋葵已采摘完成。

湘江河畔,一处小树林丛中,搭有一座简易的木屋,这是刘运新农场的落脚地,也是员工晚间看守果园的地方。

木屋下方,是清水盈盈的湘江。湘江对岸,会昌小坝工业区若隐若现。小屋四周,生长着无数的竹子、木荷,还有枫树,林木在夕阳下摇曳生辉。

黑色福特停落在木屋前的水池边,静静守候它的主人晚归。一个方形水池清澈见底,盈盈不绝。

五、丰远葡萄园

一辆灰色小车悠悠驶来,麻州镇农技站站长邹泽锦来了,随行的还有两人。

经过介绍,我认识了一位经营葡萄园的老板——周润福,周润福约三十多岁,长相并无特别之处,这是一位颇年轻的农场主。

另一位是周润福的朋友,在中村乡种植三沙蜜柚的老板,年龄相仿,名字不详。

黄昏时分,在邹泽锦的热情相邀下,我坐上了周润福的小车,告别了刘运新和前丰农庄,赶着天色未黑,朝着周润福的丰远葡萄园飞去。

从小路出大路,插过繁华的麻州街区,通过一座临时搭建的便桥,再回到一条小路,绕过几座低矮的土坡,来到了麻州镇坳背村,周润福的丰远葡萄园到了。

车一停落,几条小狗摇头摆尾,迎了上来。

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葡萄园,面积很大,足有150亩。一块硕大的广告牌屹立于园区入口处,上面是各色品种葡萄的实景图片,一串串葡萄,又大又红,令人馋涎欲滴的。

站立醒目的广告牌下,整个园区隐约可见。南部是延绵的山坡,坡度不高,长满了绿森森的松树。一幢洁白的平房矗立于山坡脚下,那是周润福的办公区兼宿舍。

园区内部,一个个白色薄膜大棚呈“7”字形走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山脚下。

大棚薄膜有些已经翻起,里头的葡萄树清晰可见,一株株葡萄树像山中古藤,依着水泥柱攀爬上去,而后蔓延在顶部的钢架上。一串串葡萄水灵灵的,垂落下来,仿佛在期待着远客们的采摘。

葡萄园的北部,一条小河自西向东轻轻地流过。河水是果园浇灌的源头,是整个园区丰收的保障。

丰远葡萄园,正如它的名字,品种丰富,现有夏黑、阳光玫瑰、巨峰、温克等众多葡萄品种,还栽下了一百五十株杨梅。

明年,周润福还计划扩大园区规模,力争种植十五亩荷花,未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新果园必将诞生。

六、希望的田野

踏着平整宽敞的水泥道,走过干净整洁的碎石小道,我们四人在园区内悠闲地走着,园里拾掇得十分利索,几乎看不到一支杂草。

清新晚风,悠悠吹来;细细雨丝,飘落下来。远山如黛,牧童晚归,炊烟袅袅,飞鸟从头顶掠过,没有一丝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漫步田园,怡然自得。

——丰远葡萄园,好一个世外桃源。

园区南部,青山麓下,幽静的平房前侧,一个凉棚宽大无比,长条木桌上,一盘刚刚采摘的葡萄,蒙着淡淡的白霜,一壶清茶芳香四溢。

我们四人,围坐一圈,尽情品味着这惬意的人生,守望着麻州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久久不愿离去。

篇3:春天里的希望散文随笔

春天里的希望散文随笔

冬天刚刚过去,早春时节,还是清清冷冷,犹如无法自拔的记忆。

走在毫无春意的街上,风,没有一丝轻柔的气息。它似乎在崩溃的暴怒,我想它走过了冰封的寒彻,经历了四季的沧桑,最后在惊醒中摇曳,千回百转的在寻回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春天。

我们曾拥有那芳菲的美好,因为有冬与春的交织,有了明与暗的对比,所以世界更立体,而我的记忆让我看到了更多色彩。谢谢你给了我现在的微笑,我的微笑来自于我的内心,那是一片田野,一片空旷,一个家乡,一个我向往且心生留恋的地方。在寂静的夜里,我低语,浅唱。叨叨絮絮的话语和着春风,在静夜里游荡,婉转悠扬。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常看着窗外城市闪烁的霓虹,听街头小巷飘荡着杂乱的音乐声,就这样让思绪总也无法平静下来,前尘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回旋的风里。让心随之跌宕起伏,百转柔肠。

跟着春风的脚步,追逐梦里的春天。

春风,吹绿了大北江南,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当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时,春天在那绵绵的春雨中萌发生长。春悄悄地降临人间,洒下一滴滴清凉的雨珠,雨水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各种花草的叶子上也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只见外面已是茫茫的雨海了,在路面上的水塘中,雨水溅起的水珠宛如一颗颗的珍珠。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草坪上、花朵上、树枝上,全都躺着晶莹剔透的雨珠。我在这乍暖还寒的春风里,仿佛已经看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和浪漫。

人的心情不同,对春天的感觉也大相径庭。

想起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将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诗情浪漫,对春雨的最美好的.赞颂,悠然情怀,让我从心里感叹古人表情达意的简洁明亮。

无限的畅想,细思那啁啾起落,远近应和,春风春雨,纷纷洒洒,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那温婉多情的春风和着细雨的意像江南的画面,在春风里,慢慢的,悠然的送来春雨似江南的诗情画意。

聆听春天的雨声,总会像古人那样迷惘“春归何处”;留恋春天的雨声,也会无奈地感慨“绿肥红瘦”。

春雨未到,心已漫步在轻灵的雨中,置身于美丽的雨景,不禁心先醉了。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如影随行,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之间在风云变换。大自然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春去春归,花开花落。春归大地时,心花绽放,用心,聆听春天的细雨时,思绪袅袅婷婷的走向春天里的梦幻。在春雨的韵律中,在春雨的温柔里,让思绪灵动,飘向无限憧憬的未来。给灵感增添了萌生的触媒,让春天更加诗意盎然。忽然记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总感觉里面含有一种希望和信心的情愫,春天来了,我们迎接春天的信心满满的。

希望,在这个春天花开如海。

篇4:遗憾与希望散文随笔

遗憾与希望散文随笔

的崭新挂历挂在了家里的墙上,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20世纪的夕阳,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在这世纪之交、送旧迎新之际,回首往事,感触颇多,心中不免生出些遗憾。

想参与竞争上岗继续当报社编辑部主任,遗憾的是年龄偏大,力不从心,理应急流勇退,甘愿让位于年轻人担此重任。

想考外语,申报正高职称,遗憾的是单位里已有两位同事报了名,相比之下,自觉条件差些.难以与他们竞争,只得主动放弃。

出版社要出一套新疆散文丛书,朋友邀我参加,将我近5年来见报的180多篇散文随笔专访集结出版,遗憾的是书还未出,发行问题就令人发愁头痛。

有慈祥的父母,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女儿,情深的弟妹,知心的老友,可爱的'外孙,遣憾的是他们都离我非常遥远,相隔万水千山,心中时常惦念他们,却难得见面。

真心实意地想多交些新朋友,一起聊聊天,说说心里话,遗憾的是休闲时间太少,又怕影响人家休息。

想多挤些时间读书写作,遗憾的是伏案笔耕时间久了,肩周炎、颈椎炎老病复发,疼痛难忍,不得不放下笔,去医院治疗。

凡此种种,生活中的遗憾实在太多。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世界上,谁的一生中没有遗憾呢?因此不必恼火,也别抱怨,要知道,这就是人生。人生是不可能完满的。

有时我想,生活中有些遗憾也许为人生增添色彩和深度,使你生活更加充实丰富,给你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一切都可以从“新”开始。

不当部门领导,可以摆脱琐碎杂事,集中精力采访、写稿、编报,干好自己的业务工作。

申报正高职称今年放弃机会,以后还有,逼迫我继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攀登新高峰。

出书发行难,督促我更要发奋读书,深入生活,精心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字水平,写出好作品,奉献给读者朋友。

家人亲友离我甚远,难得见面,然而,距离产生魅力,使我越发思念他们,加倍珍视亲情、爱情、友情。

年年都有遗憾,年年都有希望,遗憾中孕育着希望。当我翻开新年挂历时,一种对未来的憧憬点燃起心中的希望之火,激励我走向新的生活!

篇5:在希望中生活散文随笔

在希望中生活散文随笔

生活是衣食住行、家庭与责任、事业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就如人体,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会让你寝食难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机遇、环境及梦想差异等原因,一定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现象,实属正常现象,由此在希望中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的生活首先必须生活在相对的和谐之中。天地之大,环境各异,春夏秋冬,日月轮回,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世界中,也都是一样的赤条条的来和赤条条的去。可真正面对生活时,因为来的环境不同,遗传基因等其他外因的不同,注定会出现有贫穷与富贵、幸福与悲凉的差异,再说生活往往也有偶然因素,俗话说,人又旦夕祸福,可想而知,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必须好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更必须很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之中去。从生活一词的字面意义上,可以可有多角度的理解,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活就是活着,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生活就是生下来,好好的活着,还可以更高角度去理解为风风光光地生活。这些显然丰富了生活概念的实际内涵。因此不同人群对生活的追求也是出于在一种相对的和谐之中,就是同一人群,随着客观环境和人生追求的不同,也会对生活产生新的理解,四川汶川发生重特大地震后,那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理解立马就降低了要求,很多人在面对家庭灾难时,最低的生活要求就是祈求神佛保佑渡过难关,可他们仍顽强地生活着,小康生活一时间简直就是他们的`梦想!因此,当生活遇到灾难时,我们就需要随时调适自己的心态,积极地融入社会,实现衣食住行生活的相对稳定,古话有“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我想:“小康加平安”应该是人们永恒不变的生活主题。”

其次是人们应该生活在家庭责任和婚姻幸福之中。家庭婚姻的内涵应该包括两方面,就是幸福和责任。家庭是休闲的港湾,我在春节时给亲戚朋友们编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短信:“老友、老妻最好,老友助兴,老妻安心;你若有一天迷了路,你会发现人的一辈子所追寻的不过是一个家。”幸福是二人世界共同的追求,责任亦如此。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开。现代社会文明了,离婚也多了,但很多人所追寻的只是单一的幸福,而或略了责任和义务。离婚后再婚也往往不会幸福。由此,我的观点是:幸福和责任同在,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永恒的主题。我希望社会允许不幸福的人们可以有情人,就像古代人允许纳妾那样,国家婚姻法可以出台一些规定,保障人们在认真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同时,用情人制度来弥补婚姻感情上的不足。

再次是人们应该生活在希望与奋斗之中。希望即生活目标,生活目标有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生活质量也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单位或者是兄弟姐妹,人们的生活目标也会不相同。有目标是一回事情,能否实现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实现了人生目标当然快乐,可也有一部分人把目标定高了,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原定目标。即使是一娘所生的兄弟姐妹,也会出现有人生活发达了,可自己的生活不如人意,于是很多人就怨天怨地,骂爹吗娘,我看大可不必,你应该及时调适自己的心态,要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适安排好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通过努力奋斗,在进步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进步中体会人生的价值,这样你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值得一提的就是对生活目标“度”的把握,“小康加平安”应该是生活的主基调。“度”以外的东西能实现固然好,没能够实现也应该像看待考试中的附加题一样,答对了增添快乐,没实现也无伤大雅。人在希望中生活,生活就会有责任,你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履行责任就必须体现自身的价值,体现价值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们需要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社会的分配不恭是正常的,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和谐社会应该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也有人说:“抬头看天,低头做人。”我非常同意,也十分必要,我曾到过京城,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价值千万,居住者甚多,和他们相比我得跳楼去。然我并不羡慕他们,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小康加快乐”的层面上,努力取得进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才是我们生活的共同的生活目标。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好好活着,活在和谐之中,活在责任之中,活在希望之中。因为生活是自己的,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来主宰!

篇6:活着,才有希望的散文随笔

活着,才有希望的散文随笔

接到你的微信消息,我突然觉得有点厌倦,我越来越害怕你发来的信息了,可是,又害怕让你知道我心中所想,只好耐着性子一句句地回答你的问题。

你问来问去,都是同一个问题:“他今天有没有带东西来吃?”“他今天心情好吗?”

他的零食,都是她给他准备的。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带着一碗不知是什么东西和水果来吃。近一段时间不带来了,你心里不由得有点侥幸,认为不带东西来吃,就说明那个女人不怎么爱他了。你期待着他累了、倦了就会回家。可是,一个人的日子真的好难熬呀!你说他已经好久不回来睡觉了,你的心里好苦呀!你就像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诉说,厂里无人不知你们之间的事。

你自悲自怜,叹息着自已命苦。你吃斋念佛,相信因果论。你有时很悲观,有时又很自信。你拿出你以前的照片给我们看,那时的你青春靓丽,娇小可爱。你说当年有好多人追你的,其中还有一个民警追得很紧,你差点就跟他了。要不是他当年每天一封情书感动了你,你绝不会选他的。你说这是命运捉弄了你,你说为什么有的人想活却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想死却死不了呢?我赶紧提醒你:“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你死了就便宜了他们了,如果你好好地活到最后,你就胜利了!”你连声说对!

其实我还想劝你,不要把太多的心思花在他的身上,好好地为自己活着。我想叫你找点事做,或者出去旅游散散心,可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你是不会听我的。你就这样吐丝自缚,越裹越紧。

你真的好可怜!我想伸手去帮你,可是我觉得我的力量不足以拉你上岸!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的。你说你老了,没人要了。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别人要我们呢?我们自己对自己好,自己要自己!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得进去。你说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自己才是真的`。

你可知道,在这个世上,有多少人的故事就像你和他的故事一样发生,可是每个主人公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忍气吞声,有的人决然转身。忍气吞声的,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决然转身的也不一定过得不幸福。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男人抛妻弃子,与另一个女人私奔了,还在外地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男人生病了,无法工作,没了经济来源,那个女人就离开了他和他们的儿子。万般无奈之下,男人想起了前妻,带着儿子回到家乡投奔她。没想到,前妻坚决不接受他,更不肯帮他养他与别人生的儿子。他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离开了她,如今她已经走出悲伤,生活也渐趋稳定,早已适应了没有他的日子。她的做法,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而他的结局,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你对这样的故事非常地感兴趣,你也说他与她会遭到报应的。

不管你们的结局怎样,我还是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爱自己,因为,活着,才有希望!

篇7:冬藏,重生的希望散文随笔

冬藏,重生的希望散文随笔

一夜北风,呼啸过深秋残存的眷恋,清扬起雪花曼妙的身姿。赴季节的邀请,这个寒冷的冬季,如约而至,用雪花的粉身碎骨来与大地深情相拥。

刺骨的寒冷中,雪花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像极了上帝无言的叹息。伸出手,接过一片雪花,看它在掌心融化成晶莹的泪珠,折射出整个世界的苍白。苍白的屋檐,苍白的树枝,苍白的大地,苍白的时光匆匆催老的苍白岁月……

四季轮回,催了春花,缺了秋月,迎了白雪,太匆匆。白驹过隙,人生若梦,梦幻三千繁华红尘。每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在无妄的苦海中挣扎。清淡如水的日子,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风霜也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让我们在雪上加霜的处境里举步艰难,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经历过严寒酷雪欺压的梅花,才可以开出遗世独立的芬芳。

在艰难的岁月里,莫不如借一树寒梅的铮铮铁骨,傲然独立与世俗的风霜中,不畏风雪相欺,不惧严寒刺骨,不减颜色,不褪芳华,凌寒独自开,清冷孤傲,暗香依旧,坚守自己的高尚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纵算众人皆醉,也愿独醒。活着,就要活的清楚明白,光明磊落;活着,就要拒绝浑浑噩噩,庸俗不堪的人生。

如果心累了,就停下脚步歇一歇;如果心潮湿了,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脸上多一些快乐,心中就少一点痛苦,如果还能微笑,就不要轻易的哭泣。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有太多的事,注定会伤害你,让你在受伤中学会成长,尽管难熬的.过程如此痛苦,可这一切在流年的催促下不过是云烟。

人心的险恶要自己体验,有些东西要自己承受。既然避免不了伤害,那就坦然接受,既然改变不了结果,那就不要去想。我们抗拒不了成长,也停不下前进的脚步,只能学会忍受和释怀。

也许只有经历过山穷水尽的绝望,才会幡然醒悟;也许只有逃到无路可逃,才会迸发出勇往直前的勇气。即使我们知道有些努力不一定有回报,有些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可我们依旧愿意孤注一掷,尽自己最大的力,不让余生留有遗憾。

面对人生的风霜,愿你我都能做宽容大度之人,拥一份傲骨寒梅无畏风霜的精神,怀一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受伤过后,记住的只有感动与温暖。尝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旧不忘初心,坚守心中的纯真与善良。

北风紧,雪纷纷,白茫茫的世界埋葬了一切,冰雪融化后,又将会是春暖花开的希望。只要清晨的曙光依旧升起,每一天都是我们重获的新生。未来充满无数的可能,年轻鲜活的生命,从来不缺乏激昂的斗志和永不服输的轻狂!

篇8:散文随笔:秋天的希望之路

散文随笔:秋天的希望之路

岁月悠悠,冲淡了盛夏的璀璨,终于在秋风乍起间,仿佛一个轻轻转身,便完成了季节的轮回,将自然界真正过渡到了初秋时空里,更将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的驶过。所以,季节交替的影踪,总会令人恍然如梦,不敢直视光阴,甚至不敢相信双眼,秋天真的来临了吗?

直到昼夜温差的拉大,秋风的习习,果蔬的飘香,才将脑海里驻足在盛夏的意境搁置,才将我们留恋夏日的情怀逆转。因为一直以来,夏天尽管炎热,但却能够赐予心灵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能够在这绿色世界里尽情呐喊,放飞希望,并陶冶情操。所以夏去秋来间,总有一股望眼欲穿的色调萌生,生怕秋日里的涟漪,打断徜徉夏日末班车的最后通道。总之,季节的交替,其实不在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而是内心深处不愿意触及的心病。因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生的青春就是这样被消磨,岁月就是这样被冲淡,人生易老的真谛,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诠释。

感悟到秋日的天高云淡,确实能聆听到大自然的喜悦之声,让心境有了一份暂时闻鸡起舞的悦动,以及总能伴随春华秋实的寓意,去不断鞭策励志的决心,以及激发内心的正能量。于是多姿多彩的秋天,尽管心存余悸,不愿意过早徜徉在它的蔚蓝天空下,但面对秋高气爽的契机,联想到“叠翠流金、层林尽染”的画面,心境便也有了一份洒脱的意念,原来,秋天这两个字,内心并不是完全抵制,而是淡淡的'心魔在作祟,不敢在季节轮回中真正面对,而导致无法释怀于秋天的原野中,类似螳臂当车的行径,怎能寄望在秋天中捕获硕果累累呢?所以,我们今后必须要敞开胸襟,该努力继续努力,该拼搏继续拼搏,该把握际遇继续把握,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真正在秋天的风生水起间,实现心中夙愿,并搭乘上秋天发展的高速列车,将水到渠成的契机,盛大邂逅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豪放间。

当对于季节的轮回,在内心平静下来后想想,人生旅途何尝不是一本风花雪月的故事,不是一本生动且复杂缤纷的剧情呢?只是我们过于关注结局,却无人愿意感受漫长的过程,而导致对事物的看待,有些急功近利,有的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有的人悲观厌世、万念俱灰,还有的人玩世不恭、幸灾乐祸。但不论流年的时运如何,其实都不能大喜大悲,在顺境中,不能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否则便会在风水轮流转中,走下下坡,甚至会乐极生悲;也不能在逆境中,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甚至玩物丧志,否则便会真正被社会淘汰。因为在困难面前,只要心存激情,不气馁,不绝望,就能在人生“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重新站起,重现笑看人生,重新立足于芸芸众生这个公平舞台。所以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岁月怎样变迁,季节怎么轮回与交替,我们均要保持一份随遇而安的心态,才能在真正的希望曙光浮现间,心安理得,并真正把昔日的“未雨绸缪”举措,演绎成秋天世界里,一条条“云开日出”的光明大道.........

篇9:描写春雨散文随笔

清晨6点多,三月上旬的这里天还没亮透,睁开惺忪的眼睛,起身向窗外望去,灰蒙蒙的,如柔纱笼罩着一望无际的天空,缠缠绵绵地下着小雨,细细的雨丝好像柔柔的轻纱,又好像精灵在空中穿行。我来到阳台上,看着丝丝雨线,一滴两滴,有韵律地敲打着阳台的窗棂。有谁知道,它也在敲打着我的心,敲打着我对家乡的思念,不知不觉眼中泛起宛如落在地上的雨花,荡起层层涟漪。

外面的雨时大时小,不一会,外面已经放亮了。拿上雨伞,情不自禁地上了电梯,就在推开楼门的哪一刻,迎面扑来了春雨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小区的路上已经有人了,也许他们在赶去上班,也许他们也喜欢在雨中撑伞行走,我喜欢呼吸被雨水洗涤后的空气,喜欢聆听细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走在小区河涌边的林阴栈道上,尽情地接受春雨的洗礼。这种感觉多么美妙、多么享受。你听,淅淅沥沥,犹如悠扬的琴声不倦地敲打着大地,奏出悦耳的曲子,如此动听。

春雨如烟如雾地下着,似雨像雾又像风,三月初羊城的清晨好像是童话里的仙境,很是如意。视线深处,楼房、行人、河涌、小路给人模糊的轮廓。河涌边高的矮的树丛、花花草草,似只只生灵,得到春雨的洗涤挺起了腰身,吮吸着甘甜的雨露,泛起粉红的小花,姹紫嫣红,宛如一片红霞。碧绿的草地上,各种各样的小花儿在雨中尽情地绽放。小区迎春摆放花坛中的玫瑰、黄菊、金橘、一品红、不高的桃树,她们团团拥簇在一起,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装点着羊城的春天。雨下在树上,雨水顺着树稍儿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银珠洒落在地上。小草不声不响地吸吮着上天的乳汁,编织成了绿色的地毯。

春雨潇潇地下着,轻轻地唤醒着大地;春雨淅沥地下着,刷新着千千万万个灵魂;春雨轻盈地下着,洗去秋冬残留的尘埃。万物在春雨的安抚下苏醒,仿佛让世界更加清新。神奇阴柔的春雨呀!你给万物披上缥缈的纱衣,让万物得以清新。有你的滋润,树是新的,绿叶更翠;草是新的,娇嫩可人;花是新的,鲜艳夺目;就连人的心情也是新的,明朗了、愉悦了,更有活力了。我喜欢无私的春雨,只要你去用心看、用心听,就有绽放的生命,就有心灵与时代的和音。只要你用灵魂去看,用生命去听,就有铿锵的勇气,就有拼搏的激情。

我赞美春雨,她有人间的大爱;我赞美春雨,她滋润着世间万物;我赞美春雨,她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春天;我索兴收起雨伞,走进雨雾中

篇10:描写春雨散文随笔

春雨,滴醒了沉睡的大地,按着神奇的琴键,来了,来了!走一步,一个乐音;走一步,一道暖流;走一步,一幅图画;走一步,一腔情调。

桃花展开了春天的笑脸;牵牛花吹起了春的铃铛;水仙花挪动了凌波仙子的脚步。这时,你的鼻子里闻到的是春的气息,血管里跃动的是春的脉搏,眼里看到的是春的景象。

春雨,是轻盈的旋律,是一支调子明快的歌,苍穹的雨,一丝丝地飘着,像满天的细纱,为大地带来绿色的希望。她仔细地帮植物医治严冬中的创伤,她滋润着叶梢,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她不仅为池塘那嫩绿的小鹅带来无穷的欢乐,也为人们带来无限的诗情。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春风,驱走了枝的头寒意,掀开了罩着禾田的寒衣。她染绿了山,染绿了水,也染绿了人们一年的美梦。绿色――那是欣欣向荣的颜色啊!

现在,从北京送来了一场春雨。那文明礼貌的春雨。她抚慰着人们由于浩劫而受损害的心灵。这场春雨。清洗了俗尘污泥,搬走了卫生死角的垃圾,使大街小巷都染上了绿色。百花盛开,争奇斗颜。真是“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了。

“好雨知时节”这场春雨来得多么及时,多么令人心醉。曾记否,当年日星隐濯不知西东,西箭风刀摧残得花木凋零,落红狼籍。有谁个敢想,挽既倒狂澜,浇灌文明礼貌之花?But,复生的她,不是更美的么?这样的春雨真是越来越好啊!

“瑞雪兆丰年”我看呀,是“好雨兆丰年”也不错吧!降了这些春雨,又何止今年丰收呢?她将造福万代!

春雨,淅淅沥沥……

篇11:描写童年经典散文随笔

我小时候做过很多有趣的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钓鱼。

我的老家在湘乡壶天,那是一个古老的集镇,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老街,由西向东,蜿蜒而下。

那时,还是在生产队,老街的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它们分属于各个生产队,除了用于灌溉之外,就是用来养鱼,同时供妇女们洗衣服、洗猪草之用。每到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把塘里的水抽干,一担一担的把鱼打捞上来,然后按人头或工分分配,这样,家家户户过年就有鱼吃了。

记不起在几岁的时候,小伙伴们中突然流行起钓鱼来。那时,农村很穷,没有正儿八经的鱼具,钓杆是从屋后的竹山里砍来的竹子,用刀子削去枝丫,然后在火上把它调直,就是一根富有弹性的钓杆了。鱼线则是母亲缝衣服用的白纱线,偷偷地扯来一截,扎到竹杆上就是鱼线了。鱼钩是稀缺物,大人们那种带倒刺的鱼钩,小孩子是不敢奢望的,便想了办法,用大头针照着鱼钩的模样弯一个“七"字形,那就成了。至于浮标,那就容易多了,从扫帚上剪一截寸把长的高梁秆,把它扎到鱼线上,就是一个顶好的浮标。最后,再从用过的牙膏瓶上撕下一块牙膏皮,把它卷到鱼钩的上头,这就是沉砣了。把这几样东西弄好,一根象模象样的钓鱼杆就做成了。

那时农村里的孩子课业负担不重,没什么家庭作业。夏天里,每当放学回家,把书包往家里一丟,便跑到屋后的菜园地里挖蚯蚓——要那种紫红色的,然后摘一片南瓜藤叶子包上,就提着鱼杆欢蹦乱跳的到塘边去了。

篇12:描写童年经典散文随笔

凼宫里、塘湾上、河背后、还有学校门前那口不知名的大塘,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其中在凼宫里钓得最多,因为那口塘位于街口边上,水不深,靠西边是人家里的屋子,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太阳偏西,屋顶便把水面的太阳遮了一大半,阴凉阴凉的。我们常坐在街边的塘基上,三五几个坐成一排,打着赤膊,光着脚丫,一人一根鱼杆,长长短短的。由于工具简陋,我们不想去塘中间钓大鱼,一般是在塘边的浅水处钓那种四处闲荡的小鱼。

天气好,没有风的时候,塘里的水很清亮,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一眼便可以望到底。这时把鱼线放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鱼饵在白线下悬着。不一会儿,就有小鱼游过来,一条、两条、三条,不久就有了一大群,其中有“鲫鱼子”、有“苦庇屎”、有“麻货肌”,但更多的是那种叫“嫩公子”的小鱼。“嫩公子”这种鱼嘴巴小,喜欢啄食,但难得钓上来。这些大大小小的鱼儿汇成一团,围着鱼饵追逐着、嬉戏着、争抢着,热闹得象过节一般,啄着鱼钩上的蚯蚓,一会儿扯到这边,一会儿又扯到那边。随着它们的抢夺,上面的浮标也跟着眨眼似的跳动起来,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波纹。这时,用力一提杆,十之八九都是空的,鱼没钓着,倒是常常把身后过往的行人吓一大跳。提杆后,水中的鱼儿见鱼饵不见了,便四散的游开去,寻找新的食物。因担心它们跑到别人的鱼杆下去,连忙又把杆子甩下来,把鱼饵拖到原先的位置,那些鱼儿便又重新集合起来,继续围着鱼饵追逐着、嬉戏着、争抢着,你把鱼饵往右边挪一挪,它们便跟到右边,把鱼饵往左边挪一挪,它们又跟到左边。就这样,岸边的人儿和水中的鱼儿互相戏耍着,与其说是在钓鱼,不如说是在“逗鱼”呢,真是有趣极了。不过,在起杆的时候,也不次次都是空的,有时竟也真能钓上鱼来,有的是勾着了嘴巴,有的竟勾在了鱼肚子上。不管怎么样,每钓到一条鱼,都会兴奋地向大家宣示一声:“又钓到一条”。这时,同伴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在这种羡慕的目光中,我也就得到了一次自我的满足。

有一次,我把鱼线加长了一些,甩到了水塘的中间,想钓大一点的鱼。不一会儿,浮标动了,一起杆,果然钓到一条“大鱼”,足有大人的手板那么长呢。这是我第一次钓到大鱼,感觉沉沉的,把钓杆都提弯了。正当我高兴地把鱼提上来的时候,旁边的伙伴们神色慌张地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压低声音命令我:赶快放掉!赶快放掉!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来不及多想,便连忙把鱼儿从鱼钩上取下来,赶紧扔到塘里去,那鱼儿一落水,一个激灵便游走了。事后听同伴们说,那是条草鱼苗子,是生产队放养的“家鱼”,钓不得的。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即刻紧张起来,象闯了大祸一般,心里突突的跳了很久,生怕有人来抓我似的。

从那以后,大人们就不太让我们到这些水塘里钓鱼了,每次去钓的时候,就时不时会听到大人们驱赶的声音。据说不让钓鱼的原因,不是不让钓小鱼,而是怕我们把塘里的“家鱼”钓死了。那些喂养的草鱼,要是被钓上来,再放回去的话,就养不活了,会要死的。所以一看到我们坐在塘边上,那些大人们就会喊:不要钓鱼啊!要是不听,他们就会过来抢鱼杆,把它折断丢到塘里去。因此,一听到大人们的吆喝,我们就会连忙收了杆子,连滚带爬的跑开去,待到大人们走了,又溜到瓜棚下,或是人家的屋背后,偷偷地又钓了起来。这种跟大人捉迷藏的游戏,也很有趣。

篇13:描写童年经典散文随笔

我喜欢钓鱼,但并不带“鱼腥”。尽管如此,每次出去,总还是要钓几条的,同伴们讥笑我那是“瞎子碰死鱼”。每次钓到鱼,便在塘边扯一根狗尾巴草,将叶子去掉,从鱼的腮帮子穿过去,再从口里抽出来,这样就把鱼串起来了。回家后,收好鱼杆,便把鱼交给母亲。母亲接过鱼,放下手中的活计,打来一盆清水,把鱼洗干净,然后撮了鱼屎,便把它们丟到盐坛子里,这样就不会坏。几天后,待盐坛子里的鱼积够了十条八条的,便用筷子夹出来,放到锅子里用油一煎,然后放点儿辣椒煮一下,再散上几片紫苏叶子,一碗味道鲜美的“嫩仔鱼”就做成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难得吃上几餐肉,这自钓的小鱼,便是我最好的下饭菜,也是我成长所需的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十四岁那年,我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这钓鱼的乐趣就只能在睡梦中回味了。参加工作后,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大人们”也渐渐流行起钓鱼来。但现在的钓鱼同过去是不能比的,街上各种鱼具店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钓鱼工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着大流,我也买了几根带轮子的鱼杆,闲暇之时,也常跟朋友们去郊外钓钓鱼,每次出去都小有收获,不过不再是过去那种小鱼了,而是真正的大鱼。有一次,我钓到一条六七斤的大青鱼,费了很大的劲才钓上来,回家后,把它剖了,丢到冰箱里,吃了好几个星期才吃完。

如今的钓鱼工具相比曾经确是先进了,然而,我却再也找不到儿时钓鱼的乐趣了。

篇14:描写春雨散文随笔

一场倒春寒,冷雨缤纷,绵绵的雨线,像长长的裹脚,缠住了春的脚步。

一一 题记

春风挟着轻盈的雨丝带春天的气息懒散蹒跚走来,春情弥漫,雾里看花,竞相争春。阳春三月,油菜繁盛,连空气也似乎沾染了独属油菜的灿烂。满山遍野的油菜花、粉墙黛瓦的民居与飘渺弥漫的雨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唯美迷人的水墨画,美不胜收。阵阵微风,推着细雨。似一浪一浪的雾气蒸腾,飘飘渺渺,空气中全是香甜的气味。将手从阳台上伸出感受一下雨的抚摸,沾衣欲湿,看着外面的树木在雨的滋润下都显得翠了许多。窗台上那盆玫瑰,枝丫上已长出了片片新叶,一个小小的、包得紧紧的花蕾已经露了出来。雨中的花蕾,清新的面容,花苞带雨,在粉红的期许里等待怒放,真是娇艳欲滴最美的羞色,枝芽上一派水淋淋的嫩绿,这清新的绿意,仿佛像一片浮动的流云在人们的视野里涌动。它流进了我的眼睛,也流进了我的心胸。以至激起了我对春天的那份春思、春绪的眷恋。

我爱春雨,爱她的妩媚,爱她的美妙,爱她的多情,爱她的飘洒,更爱她丰富的内涵。 静下心,细细的欣赏春雨。就如手捧一杯清茶,慢慢地品尝,淡淡地茶香,如沐浴在这柔和的春雨之中,即使有什么烦恼,也被洗刷掉了。望着那些被春雨滋润的点点绿意,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犹如清秀的女子,优雅而高贵,端庄而美丽,顿感缕缕的清香、甜润,醉人醉心。

站在窗前,细数散落的雨滴,那样的有节奏,有韵律,不急于一时的倾泻,慢慢的滋润。轻步走到阳台打开窗门,漫漫探头望天,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再看路上的行人穿着花花绿绿的雨衣,打着款式各异的雨伞在雨中穿梭着,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来尘土飞扬的马路被春雨洗刷后变得的干干净净,路旁的花草树木也变得特别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雨的气息……我沉醉在这春雨的美妙的气氛中,感觉在虚无缥缈间,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一幅优美的仙景自然画卷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绿”的遐想……

倾听着窗外的雨落下的声音,慢慢的把心情抚平,记忆中的往事如窗外的雨珠,串串的冒起,点点的远去,如过往的云烟。凉爽的风让我激灵了一下,思绪回到了身体,感觉到了风在雨中的穿行,吹动了窗台的窗纱如天上起伏的云层,外面依然是雨的滴答声,世界好安静,看着雨,听着雨,很想让雨驱散孤独,打湿寂寞,让观雨的我心情快乐起来。感悟。以雨拟念,春雨的纤细。此刻,也只是希望,这雨能多留片刻。或许,并不是我喜欢上了雨,而是雨,悄悄恋上了我。这场春雨下的小城山光秀色、这种满目中的酣畅淋漓,竟让我无法用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因为春天是季节的童年,而春雨下的胜景,更让人刻骨铭心。

看着雨泣沥的下着,缠绵的旋律,轻叩心语,突感莫名的悲伤,那泪雨瑟瑟中那些伤痛的心绪,看着连绵不断的雨心里也低声哀叹,哀事无尽美,叹人无完人。在这个雨季又到来的时候,应该对着灰暗的天空微笑,让眼角的晶莹停滞不行,也许感知到我胸中激荡的情绪。缠绵的雨,浪漫的雨,枯燥的天气里加入了雨,变得更有格调,更有味道了。春雨,有人说:你是春的使者,我说:你是生命的甘露,用你博大的胸怀,深沉的爱恋,滋养了世间万物,使山更青、水更绿、花更艳、草更肥……春雨,不管是丝丝缕缕,还是点点滴滴,你把生命的甘露抛洒,定会流入每个人的心田……远处传来一阵淡淡的香气,令我返朴归真,深深刻入心灵深处,难以抹却。

篇15:描写初冬散文随笔

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卸下秋收的喜悦,秋的味道还没来得及隐退的时候,宁静的初冬来了。晚饭后迈步树影婆娑的乡间小路,抬头见一弯朦胧的月亮斜挂在突兀的树枝间,似一幅水墨画挂在苍穹。

初冬的夜,宁静而坦然。偶起的风凉凉地拂在身上却也很惬意。初冬在告别了春的朝气蓬勃、夏的热情、秋的喜悦之后,像一个托腮静坐的少妇,细细回味着人生的过去,在得失中重新梳理着人生,在记忆中变得成熟、稳重、端庄。

掬一捧迎面的风,细品还有秋的余香,渐远的秋韵仍留对秋的无限思量。初冬的夜那样的恬静安详,迎风摇动的枝丫在奏一首相思的小夜曲。慢慢聆听吧,别让时光尘封了记忆——回忆那童年天真的梦呓,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曾经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勇敢地憧憬着多姿的未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何等的气概!

岁月不经意在额头抹下了痕迹,责任也随之而来,于是谁都不忍停下奋斗的步伐,在初冬夜做短暂的停留,整好行装挑战严冬。

篇16:描写蒲公英经典散文随笔

纷飞的柳絮诉说着零星的`梦想;灿烂的葵花预知着不朽的希望;散落的蒲公英铺垫着执着的追求。梦想是会开花的树,追求是会闪烁的星,坚守是会翱翔的鹰。

生意盎然的草地上,人们时不时会看见摇曳的蒲公英,特别是在春季。一瞧,呵!云朵怎么散落到地上来了?盛夏里,当万物生机一切都处于盛期时,蒲公英便不再显得那么耀眼。当各种花儿尽显芳华时,蒲公英只会静静地依偎在他们身旁。清风萦绕大地时,一把把小伞便晃晃悠悠地升起来。越飘越高,越飘越高,渐渐地飘飞在空中。难以形容的轻盈与柔腻,如泡沫一般,将天空点缀得格外梦幻。那絮状般的种子团在天空中萦绕着,萦绕着,萦绕进了我的心里。我不能不被他们生命的柔腻与梦幻所感动。那些小小的,洁白的翊羽在风中舒展。这是你飘飞的羽翼吗?上面承载了你的多少希望?蒲公英的向往是一片宁静而又高远的世界,只为落在归属于自己的心扉里延续。花懂人心,它们如人一样,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向往的自己,做一个完美的自己。或许它们会觉得自己不计成本的投资价有所值。我觉得蒲公英是世上执着的事物,它们善于追寻自己的一份梦想,一份精彩。它们朝着理想的方向,踏着心的脚步,追逐着向往的目标。它们从不向大地低头,屈服自己的命运。它们总是昂首挺立,宣告着自己短暂而又充实的命运。它们坚信梦就在前方,就在心所向往的地方。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痛苦。也许,当人们从不低头地看一眼它们时,它们蕴含着生命的意义——在春天里,再次蓄起满满的希望,像来年的自己,随风飘散。

人生如这蒲公英,这是多么美好的共同点。只要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那么生命就以延续。蒲公英要朴实而又纯洁的,它们执守着一颗不懈追求的心。我不能不被它们生命的坚守,生命的质朴所感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又有几个人,有几朵花,有几株草能坚守住自己的梦想?对于人生细碎得找不到太多真实的我们,无论经历着多么质朴而又简易的追求,却始终坚守着一颗放飞希望的心。即使梦想的果实不是那么美好与甜蜜,但仍执着于追梦的苦旅。

当万物再次进入盛期时,蒲公英又开始了新一段的旅程,延续着它们不朽的梦想,诉说着它们新生的希望!在它们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中,教会了我怎样敬畏生命的执着。

篇17:描写陶渊明散文随笔

陶渊明绝对是一个智者和圣者,值得我们大家仰慕。

怎么说他也是做过彭泽县令的人,我不知道这样一个职位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在今天,许多人寒窗苦读、孜孜以求,为谋求一个公务员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如果能够做到一个县令的职位,至少也可以说是光宗耀祖,给家族脸上添了光彩了。只要这个人不是因为政治原因你让他主动从县令的职务上退下来,基本上不大可能(除了正常的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做出这种被别人看起来“二哥”的举动。

可能有人会说,陶渊明之所以弃官归隐,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他太向往美好清新的田园生活了。

是的,陶渊明绝对热爱田园生活,这从他虚构的那个世外桃源当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那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那是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世界,其难度绝对比得上今天全世界搜救失去联系的马航。但是,老陶最先并不是对那个官场完全不抱希望的,至少从《归园田居》里的那句“一去三十年”可以印证,他曾经多么热衷于官场,可以说这一点和今天的所有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老陶为什么会归隐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是做官太不容易了,容易受到别人的牵制、排挤甚至打击。仔细品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完全可以发现一些端倪,可以想象,老陶当时把自己看做是“笼中鸟”“池中鱼”,完全失去了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和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比较起来,自然少了几分悠闲和惬意。我想,老陶当时一定是被上面多得数不清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才做出“弃官归隐”的打算并且付诸实施的。

第二是自己太清醒了,所以总是痛苦、无奈甚至绝望。他一定受到屈原的影响很深,“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绝对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太清白,别人从你身上捞不到好处;太清廉,别人无法从你身上谋取利益;太清醒,别人无法往你身上泼污水。于是,老陶无法融入官场,适应黑暗的能力太差,只好半途而废。

我说陶渊明是一个智者的原因,就是他明白“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并且死守清白,守得无法再守的时候,他可以全身而退。

那他为什么又是一个圣者呢?

圣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饮清风”“抱明月”。陶渊明和我们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担心归隐后生活会没有着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他还可以到乡间开荒种地,虽然他种地常常是“草盛豆苗稀”,但他毕竟有“方宅十余亩”,有“草屋八九间”,维持生计、栖身基本没有什么忧虑了。我们今天的人虽然对现实看得比老陶还要清楚,对有些人有些事比他更愤世嫉俗,但是肯定没有放弃的勇气。因为,我们每个月必须靠着有限的薪酬,用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还银行遥遥无期的房贷。我们不可能有十余亩土地耕种,有八九间草屋居住。即使有,我们基本上也没有那个勇气和力气,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了。

所以老陶是一个圣者,他可以像神仙一样,摆脱现实,回归田园,回归自然,回归自己“爱丘山”的本性。

从这一点来看,陶渊明绝对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

向高山致敬!

篇18:描写陶渊明散文随笔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归隐,人生的转折却成就了一代田园诗人。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三岁,他皈依大自然,回归心灵的淡泊宁静。过着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田园生活。

春天里,陶渊明在燕子的呢喃声中,心儿随渔翁一起顺流而上,乘一叶小舟,飘然来到一片桃花林。溪流的两岸,桃花被温暖的春风一吹,绽开了粉嫩的`笑脸,阵阵清香,醉人心脾。小草嫩绿,花朵妩媚,偶尔有桃花轻轻飘落身上和水中。小舟穿过幽美的桃花林,越过一个山洞,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人间仙境。这里树木成荫,阡陌纵横,土地肥沃,人人耕种劳作,自得其乐。村里人热情招待了渔翁,和他聊聊外面的事情,然后渔翁告辞了。

陶渊明依然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不觉间夏天已经来临,凉爽的清晨,陶渊明扛着锄头,走在窄窄的田埂上,道上茂盛的野草结满了露水,打湿了他的衣和鞋,他来到南山下的一块田地,这里有他种下的豆苗。抬眼望去,草儿一片葱茏,豆苗却很稀疏。齐腰深的草打湿了衣服,但是这有什么可惜的呢?他心里想到,好在我逃离了污浊的官场,迷途知返,在田园劳作中找回了自我。直到月亮升起,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明月相伴回家。

虽然是几间陋室,陶渊明却不受俗世的烦扰。因为他的心已远离闹市,心中怡然平静。秋天里,东边的篱笆下菊花怒放,艳丽多姿。有雪白的、金黄的、深紫的、粉红的,一团团、一簇簇五彩缤纷,散发出淡雅的芬芳。陶渊明悠然徜徉其间,弯腰准备采一朵,无意间看见了南山,山气氤氲的黄昏时分,成群的飞鸟返回山林。面对此情此景,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寒冷的冬天,外面白茫茫一片。陶渊明闲居家中,冬天的夜晚也越来越长,偶尔得到一瓶好酒,他定会独酌大醉,然后写写诗。感叹着人生就如一粒尘土,随着命运漂泊无依,历尽艰难,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高兴的时候,他会邀上邻里一起痛饮,如同兄弟一般,及时行乐。人生如流水,过去的不会再来。年轻时要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公元427年,陶渊明去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一百二十多首诗,十来篇散文。主要包括《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为田园诗派创始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写饮酒和田园的乐趣。

陶渊明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清丽自然、纯真质朴而又意蕴深刻,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去探索欣赏其中的艺术境界。他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不追求名利的操守,也成为后来文人的精神表率和前行的力量。

篇19:描写陶渊明散文随笔

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市他曾在硕果累累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

篇20:描写陶渊明散文随笔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陶公陶渊明。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生活在顶端的社会名流,向往陶渊明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我相信这是肺腑之言。正如只有饮遍了世间美酒的酒徒一样,所谓平淡是真,背景必须得是无数的斑斓锦绣。如此,风吹烟云散才能让人看到万里苍穹。这是阅历的力量,也是底蕴的力量,只有经过这些力量洗涤之后,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其实,身在官场中的陶公,是一只留恋山林的笼中鸟,是一尾思念昔日宁静水潭的池中鱼;一旦回到匡庐山脚下的小村,他便如童心在怀的赤子,见大地也可爱,观鸟兽也亲切。葱葱郁郁的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后檐,成行成排的桃树、李树生机勃勃地排列在堂屋门前;夕阳西下,黄昏中远处的小山村依稀可见,近处的农舍上正升起袅袅的炊烟;守屋之犬在深深的小巷中汪汪轻吠,归窝之鸡在桑树巅上喔喔啼唤。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得了耕种之乐,觅得了垂钓之闲,找得了灌园之趣。

可以想像,陶公提上一壶酒,坐在向阳的坡上,沐浴着融融的秋日,在金风吹拂中开怀畅饮,直到微醉;不经意中抬眼远眺,只见悠然的南山时隐时现。他把盏自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寄情山水之乐,陶渊明如今才真切而深深地领略。晚上,在油灯微弱的光亮之下他写下自己那份独特的感受,一首首淡雅清新真率朴实不假雕饰而又生趣盎然的诗篇便泻出于他的笔端;一不小心,他便登上了五言古诗的高峰。李重华赞陶诗“五言古以陶靖节为极诣”,鲁迅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与李白一样,都是头等人物。

不过,重新解读陶公留传下来的124首诗歌和11篇文、赋,我们还可以看到,陶渊明不仅仅是潇洒旷达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虽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辛苦,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还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的酒趣;但更多的是“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的穷愁,“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悲苦,还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飘屡空”的凄凉;就连喝一口酒的嗜好有时也不能满足,不得不让好心的农父接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饮?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甚至于儒道斯文也不复存在了:“饥来驱我去,不知近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一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一个才情并茂的大诗人,竟至于不得饱腹,不得不乞食于野,这就是封建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但是,无论环境如何险恶,陶公都始终“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从他的一些诗篇中可以直接、间接地看到这一点。如:“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生当晋、宋易代之际,黑暗的政治,犹如宏罗密网,使正直之士遭到压迫,而当时的社会门阀等级森严,官场“交通请托,贿赂公行”,趋炎附势、尔虞我诈者众。不少人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人格丧失殆尽。陶渊明与此格格不入。他抱着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只得抱定“穷则独善其身”的想法,借写古人以咏志,对刘宋王朝持不合作态度,宁肯辞官归隐乡间,也决不肯向腐朽的士风低头。朱熹在评陶诗时曾颇有见地地说:“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晚清爱国诗人龚自珍在《读陶诗三首》中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鲁迅先生也曾经指出,陶诗不仅仅是些浑身静穆的诗作,还有一些“金刚怒目”式的作品。这些诗作,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激烈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他用满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男耕女织、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他与田夫野老、蚕妇村氓聚在一起,闲谈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苦与乐,他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以这种自戕的方式使自己暂时忘却人生的苦痛;他也在宋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看望、赠以梁肉时挥而拒之,表现出一介书生的铮铮铁骨。

陶公生前抑郁以终,身后却极受后代诗人们的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人从陶诗中汲取了极为丰厚的文化养料;陶渊明那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达观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鲠之气,对后世正直的读书人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中国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初,又恰逢乱世。这时的中国,出现了两位文化大师:鲁迅与胡适。当代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近代中国的两个价值坐标,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却共同构筑起那个时代知识界的脊梁。而在我看来,陶渊明之于魏晋正如鲁迅,胡适之于近代中国,他的学术成就为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文化思想成为统摄一个时代精神领域的核心力量,他的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则更是当代人所难以个个企及的。

散文的表现手法

贾平凹散文的赏析

林清玄散文艺术特色

鲁迅的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散文朗诵技巧

鲁迅《野草》散文集:《好的故事》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高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描写方法及作用

鲁迅《野草》散文集:《墓碣文》

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
《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描写希望的散文随笔(合集20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2023-07-02

柳宗元传记散文特点浅析2022-06-28

我与地坛说课稿2023-06-15

白杨礼赞说课稿人教版2023-07-31

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2023-04-15

白杨礼赞说课稿2022-07-29

随笔作文的写法2022-05-06

江南的冬景教案5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18

七年级《春》教案2022-12-18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2023-12-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