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时间:2022-05-14 17:47: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精选7篇)由网友“桥华子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篇1: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篇2: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古人按语说: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语提到《孙子·火攻篇》,认为孙子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这是很正确的。在《火攻篇》后段,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非利不动,非得(指取胜)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指怨愤、恼怒)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当然,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篇3: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篇4: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1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在欧洲大陆展开了,旷古未有的大厮杀,很长时间,胜负未分。

在这很长时间里,美国隔着大西洋“观火”他按兵不动,为什么?因为他采取了这样一种策略,他一直喧称保持中立政策,既不偏向协约国,也不偏向同盟国,而是抓紧时间和这两大集团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按照当时美国总统说:和平而体面的征服外国市场,是美国合理的壮志雄心,他认为这是美国占领欧洲市场的绝佳机会。因为两大集团忙于厮杀,完全的投入了战争,他的整个国家机器,全部是为了战争而运转,这个时候谁都需要美国 的钢铁,需要美国的化工原料,需要美国的一切战争物资,美国就借这个机会趁机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在战争开始之前,美国还是一个负债的国家,而战争之后,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从自己战前的外债60亿美元,到了战争结果的时候他自己发放外债103亿美元,当时整个协约国,同盟国都需要从美国买东西,买战略物资,美国当时国内只有19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而一站之后美国到达了4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个数字是多少呢?是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二分之一,美国可以说是一战爆富,但是这还不够,战争还在继续下去,欧洲还在流血,流到最后----到了19,美国看看形式差不多了,整个同盟国的首脑国家德国,已经再没有力量打下去了,美国觉得时机成熟了,隔岸观火也看够了,美国决定参加一次大战,这已经是一次大战的尾声,所以说美国向德国,同盟国喧战,其实这个时候他是在打一只死老虎,随着美国的喧战,美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迅速垮台,一次大战结束。

这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在战前,原来显得比他更强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不管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全都变成了世界上的二流强国,只有美国这一个国家成为了一流强国。

这个事情过了大约的时间,二次大战爆发,二次大战爆发之后,美国人采用的还是这个办法,什么办法呢?继续隔岸观火,而这次他是隔着两个大洋的岸来观火,西边隔着太平洋,东边隔着大西洋,他隔着这两岸,看着两岸的战火,欧洲的战火和亚洲的战火,美国人看够了,于是等待时机,什么时机呢?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美国正式参战,然后在这场战争后,美国彻底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强国,所以美国的整个崛起过程就是一个隔岸观火的过程

美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两次大战远隔重洋,避免了战争带来的最大损失,这就是“隔岸”。而在一旁,静静的观看战争的变化,寻找最恰当的出手时机,这就是观火,美国运用了隔岸观火一计,一步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篇5: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篇6:隔岸观火的典故

一、我不要谁好心帮我,每个人像在隔岸观火。

二、迷局之中,隔岸观火,方为“上上之举”。

三、仿佛叶公好龙一般。隔岸观火地单恋着。

四、年少可以轻易沉沦在人生中,或悲或喜,长大以后看着别人挣扎得如火如荼,闲暇得那份不温不火的淡然,很难说,身在其中和隔岸观火那种好。云霓

五、我不要谁好心帮我,每个人就好像隔岸观火,看我犯错,其实我说,这都是我。

六、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七、相反,如果不是国民运动,政府党与在野党两相抗斗,国民却如同隔岸观火,无所容心;即使成功,“亦无与于国民根本之进步”。

八、肆南当地的军官早就与叛军沆瀣一气,连淮上和淮下两省直属于慧王的联军也在隔岸观火。

九、找外地帮会,很可能让那些本地帮会隔岸观火,我们还没发展起来估计就会受很大损失;如果找本地帮派,这样的内斗师出无名,临时招来的人手也会很快就散伙。

十、但居心叵测者数不胜数,心想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与其帮你拼个你死我活得不到半点好处,不如隔岸观火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十一、,这种美艺标准在老百姓眼里就是水中月,虽见得着,却永远进入不了生活,有如隔岸观火,感受不到文化的温暖,最后反倒成了权贵阶层腐化、享受的追求目标。

十二、田兄,公孙度的手下多能打那是尽人皆知啊,咱们手上那万把人,根本不是对手啊!况且真的火并起来,那些平日里有往来的将领,八成会隔岸观火吧!

十三、蜀山参与,天山派与神道宗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正道一脉同气连枝,如果隔岸观火,莫不让魔道笑话,当下纷纷对道灵表起“忠心”。

十四、此后直到第二次大战,美国基本上坚持这一方针,满足于做美洲的地区大国,对英法德俄日等列强的争夺与战争隔岸观火,全身远害,利用时间,壮大自己。

十五、我猜想他帮我对付凌雪族,只是借刀杀人,他好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篇7:「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与其临渊慕鱼 不如退而结网

一个人在河边看到水里的鱼又大又多,很想吃,就天天守在河边“望鱼兴叹”,一个老人看见了,就对他说;“你天天在河边看着这些鱼,鱼也不会自己跳上来,你不如回去织张网来捞还管用一点。”那人听了,就真的回去织了张大网,当他把网撒到河里后,果然捞到了又大又多的鱼。这就是“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个典故的来由。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懒惰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知识是打开成功的金钥匙。

《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电影《八佰》观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

看八佰电影观后感作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体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十六计》读后感300字作文

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学案

唇亡齿寒的故事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内容(精选7篇)】相关文章:

八佰观后感800字左右2022-10-04

《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2022-08-06

八佰观后感2023-04-11

观看《八佰》电影的优秀观后感精选2023-02-06

八佰个人观后感2023-05-18

初二写有关八佰的中学生观后感2023-09-09

描写火的范文100字2023-07-30

《八佰》观后感优秀2022-12-20

爬山教学设计2023-01-29

电影八佰观后感2023-02-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