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锦集24篇)由网友“墙里雀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只是知道它在网上的争议很大,为了保持对电影内容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我也没有过多去了解。今天我去看了这部电影。本来有千言万语,但是看到B站,微博上已经有太多人点评分析过了,我也说不出什么新意,那就从我个人的角度,不参杂任何历史,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整部电影给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隔着苏州河迥然不同的天堂和地狱。当仓库内死守的战士筑建防御工事的时候,河对面的人们喝酒听曲唱戏,富太太们照样喝茶打麻将嚼着上海话吐槽老公微薄的工资。当日军围攻仓库,扬言三个小时攻下仓库时,河对面的人们抱着看戏的心态,戏虐的下赌注,抢观戏的'最佳位置。当仓库内战士现场直播式的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拼死相搏时,河对面的国人心底产生了或是怜悯或是悲愤的情感。当看到仓库内的战士冒死也要守住国旗时,河对岸的民众的爱国之情真正被点燃。在最后战士们争分夺秒的过河时,河对岸的民众更是不顾一切的冲破铁丝网要和战士们同在。
这整部电影不仅仅是在写仓库中每位战士的成长,不仅是端午(欧豪饰)从刚开始的懦弱到最后护旗牺牲;不仅是小湖北(张俊一饰)从一个被保护到主动拿起枪投入战斗,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不仅是老铁(姜武饰)从刚开始胆怯消极应战到最后掩护主部队撤离;不仅是陈树生(郑恺饰)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就身绑手榴弹英勇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以及一个个和他一样甘愿牺牲的勇士他们的牺牲当然是我们应该歌颂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辈皆应如此!
但是我觉得导演好像并不满足于对这些单个人物的成长和表达,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大视角,大格局。苏州河一侧满目苍夷,断臂嶙峋,寸草不生,尸横遍野。苏州河另一侧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灯火通明,近在眼前的战争好像与他们毫不相干。只要自己还能生活的好好的,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统统不关我的事!不禁让人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近距离的直观了仓库内战士的战斗后,租借内的国人整体上也在逐渐转变成长。这也许才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导演不仅想让河对岸租借内的国人成长,更希望给每一个观影的观众以启迪:国家遇到危难时,每一个国人都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身外人,战火时刻都会因为你的漠不关心和高高挂起而愈烧愈烈,烧到自己身上只是迟早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同仇敌忾!
篇2: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历史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的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的江山。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的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电影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对岸的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的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的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的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的斗志与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了鲜红的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守住了战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的国旗,让它屹立不倒。战士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的一群人,随着镜头在“浴血奋战”与“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的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的存在,即使绝望的死亡感,无力感,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的战士们,是真正的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和平年代的我们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3: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华人皆如此,倭寇岂敢——题记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这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一边繁华美丽、歌舞升平,一边是炮火猛烈,断壁残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河之隔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坚持战斗;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明知一去难见妻儿,仍愿为国捐躯……没有人想要牺牲,却有人为了和平,不得不牺牲,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其中。八百壮士用行动证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为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仍有不屈之心。
电影中,租界里的人看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却无能为力,现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心潮起伏。电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却也撕开了历史的一角,从中我看见有希望,从那无奈无助、无尽的黑暗中孕育。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壮士代表的不只是战争的惨烈,更代表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没有战争不惨烈,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少,我们可以多了解那个黑暗的年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忘先辈为和平作出的牺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要铭记历史,毕竟,历史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它是鲜活的记载,未来的灯塔。我们应该学习八百壮士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为将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添上自己的一笔。
篇4: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
昨晚观看了抗日英雄剧《八佰》,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看的第一场电影。
因防控病毒传播的需要,影院间隔座位售票,观众不能挨着坐,这让情侣们电影院温馨时刻的体验感大大降低,还好我们同行的是四个大老爷们。
影片的艺术性及视听效果算得上可圈可点。
以中日淞沪会战的尾声,——“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历史原型的故事,本身就很悲壮感人、鼓舞人心。导演用“英雄之旅”的套路模式,将几个以逃兵为主角的群象,刻画的有血有肉、跌宕起伏。
以一条苏州河为界的战场地狱和租界天堂形成了横向多维度的强烈对比。
一片废墟对霓虹闪烁,血肉横飞对纸醉金迷,以死报国对麻木冷漠,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效果。
苏州河两岸人们的表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纵向的对比。
战士们由最初的怯懦、畏战,想尽办法逃跑,变成后来的勇敢、坚定,敢于牺牲。租界里的人们从失望、麻木,漠不关心,到振奋、觉醒,积极投入支援,甚至是直接参战。
这些矛盾的冲突,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性。
本片是亚洲首部全部采用Arri Alexa.65 IMAX数字摄影机拍摄的,全片均为2.11:1画幅,接近充满IMAX巨幕。我们也刻意选择了该影院1号IMAX巨幕厅,整个过程感受到了全景画面的气势恢宏,细节画面的毫发必现,这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但影片的结尾却令人大失所望!
经过4天4夜的殊死抵抗后,黄晓明饰演的国民党特派员,要求谢晋元团长及所部放弃四行仓库,跑过垃圾桥,经英租界撤离。于是谢团长对部下煽了半天情,意思是跑过桥去就是胜利,就是给抗日留下了种子之类的。然后几百人排着队,在“不要还击”的命令下狂奔,被日本人的机枪当成了活靶子,打的是鲜血横流、尸横一地。这样既不符合史实又不符合影片英雄主义总体氛围的结尾,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
是要营造悲壮的气氛吗?
可这样顾命不顾腚的愚蠢自杀逃跑行为有什么悲壮可言呢?
好好的一部片子就这样被荒.唐的结尾给毁掉了。就像一位英俊威武的壮汉,一抄裤裆,空的,卵子没了,底下生生给阉了,让人的恶心不适感更加强烈。
据说这是导演管虎的一贯作风。
篇5: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
看的第一场是《雪人奇缘》,8月21日上映了一部名为《八佰》的电影。有很多同学已看过,我看了预告片儿,感觉很有兴趣。
上午下了古筝课后来到奥斯卡影城,取票进场,进入了二号厅,发现人并不多,前四排只有我一个人。这倒与我预想的场景不同。后来想想,电影结束时正是饭点儿。所以人少也是应当的。
电影开演了,我逐渐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背后持续传来儿童哭声,真是大煞风景,破坏用户体验。我心想,小孩不敢看,就带出去,为什么要影响他人。
《八佰》改编于历史真实事件,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以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名为八百,实则只有420人。造就了这个奇迹。《八佰》历时230天拍摄,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当年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斤烟油和近五吨的报纸。设置相当于十部大战争剧总和的5万个地面子弹点,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
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左边苍夷满目、硝烟四起;右边则灯红柳绿,一片繁荣,曼妙女倚栏望,而这里却是时时有生命危险。
最令我震撼的是升国旗,升国旗会激怒日军,可是明明在自己的地盘上,凭什么不能升?那还有什么尊严?国旗升起来了,日军飞机来炸,人肉来挡,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四万万中国人在战争面前。竟不如那400人,“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篇6: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精神:整个观影的过程,真的有被英雄们的精神所感染。不论是身捆手榴弹,高呼籍贯和名字壮烈牺牲的场景;还是众人为守护党旗而至死不归的前仆后继;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了来自英雄们的“精神”和“坚定的勇气”。
对照现实,确实身边也有阿甘精神的一部分人。他们的那种执着和对于过程的执念,真的是让人会感到由衷的赞叹。或许他们会失败,但这种失败却会人反思,让人有所启迪。所以,定义成功,可能真不是简单的“成功”,而是成功背后唤醒了你哪一部分珍贵的东西?
唤醒:电影尾声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了这么一段话,也是谢晋元被击中后脑袋里回想的一段话:你们抵抗三天了,再继续下去,意义是什么?我们这四百人让民众看到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去叫醒更多的人。就像这段话里说的一样,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虽然这四百多人抗争不了,但身后的四万万人可以。
可能有的行为不能直接挽回和胜利,但是那些关注我们的对岸人,会被唤醒。
对比和讽刺:影片一开始,法租界夜晚的灯火通明,唱戏的台子,卖hot dog的小贩,楼上的舞女,公寓里的教授一家,似乎都没太受到对岸战争的影响。而身处四行仓库里灰头土脸的小兵,趴在窗台充满希望的看着对面的一切,那种好奇,让人直感讽刺。
每一日的交火,都在法租界民众的注视下,那种注视和讨论,只是在八卦心的驱使下凑的热闹,看的稀罕。交火2天后,经过跳楼的壮烈牺牲和坚定的让党旗飘扬在空中两个事件过后,法租界的他们,关注和讨论点都变了;从旁观者到同胞,庆幸这几百人的牺牲唤醒这四万万人中的几十万人。是值得的,又是不值得的。
篇7: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近日,电影《八佰》被导演管虎搬上荧屏。这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士兵仅有几百人,但是他们却勇敢地抵挡住了日军的多次轮番进攻,将来犯之敌,一次次打退,成功的掩护了国民革命军大部队的撤退。并且这次保卫战的成功的提升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士气低迷的中国军民。参加了这场保卫战的军人被称为“八百壮士”!
电影开场就讲述天堂与地狱之间仅仅只相隔一条苏州河。一边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般的生活。一边是可歌可泣奋勇抗敌的中国军魂。在这场众寡悬殊生杀较量中,中国军人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遍遍抵挡日军的轮番进攻。在漫天炮火洗礼中,中国军人用自己最后的牺牲告诫对岸的同胞,没有强大而统一的国家就会遭受外敌的侵袭,没有军人的奋勇杀敌就会沦为亡国奴。
气势浑宏的战争场面,紧随抗日国军战士身捆炸药包,与来犯日敌同归于尽的剧情发展而步入高潮。此时影院中不乏哽咽抽泣之声。剧情在四昼夜的艰难困守中,最终打出了国军的壮烈,为友军的撤退换来了喘息之机。同时也激发了对岸民众的抗日情怀!犹如星火之种,必有燎原之势。
当影片步入尾声,最终落下帷幕,但全场观众复杂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常言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当我们与敌力量悬殊,无法直接取胜之时,最大的依仗乃是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时至今日,当洪水滔天,外敌来扰时,依旧是那一道道绿色的身影,挡在我们的前面。是他们撑起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守卫祖国的万水千山,也是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印染人们心中的那面共和国红旗。他们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中国军魂!
篇8: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近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八佰》,我被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
《八佰》取材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八佰壮士”是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一条苏州河,一岸是枪林弹雨的人间地狱,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间天堂。他们死守四天四夜,歼敌200余人,为淞沪会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真实的上海,真实的中国。
影片中有一幕特别触动我,就是大家决定把旗帜竖立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中国军人为了护住旗帜,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来挡子弹,也不让敌军打倒旗帜。当一个个中国军人为了防守敌军,在自己身上绑着炸药包,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但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保住我国的领土,不惜一切代价,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英雄!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也会眷家恋母,却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在两个半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大家一次次地被逼真残酷的战争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战士们不惧牺牲、英勇杀敌的精神所震撼,同事们都为那段国破山河碎,壮士孤军浴血的历史落泪。
疫情肆虐的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同事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热爱祖国。在和平年代,更应当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立足本职岗位,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国家、社会和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向在抗战中为国家牺牲的中国将士致敬!!!
篇9: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今年的主旋律大电影,涉及到爱国教育,想领着孩子们去看看。
看之前有朋友提醒说,孩子太小,有血腥暴力场面,不建议领孩子去,但是我和老公也没控制住想看的欲望,问了孩子们也愿意去,就提前打了个预防针,如果害怕可以闭眼或者我领你们出去。
结果是两个六岁多的姐姐除了一个流血的场面说了害怕,然后我们趁机说八路军叔叔就是这么坚强,流血都在坚持,没有他们的流血就换不来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中国的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就是这些勇敢的叔叔用鲜血堆积起来的啊,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和勇敢坚守,我们的国家才越来越强大。
三岁多的妹妹貌似也看不懂,也不知道害怕,跟着黄晓明说方言,还大声学大声说,把旁边的人逗乐了之外,全程跟着打完酱油了。
是有几个血腥暴力场面,但是处理得和游戏当中的情景差不多,再加上大主题环境的渲染,电影里的人物都在感动流泪,姐姐们貌似也能共情,到人肉炸弹那里,流着泪说,好可怜好感动啊。
看完之后到今天都是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比如,什么是租界?为什么外国人要抢我们的地方?现在还有军人保卫我们吗?
爸爸就在上海我们可以去看看这个仓库吗?…...
现在的孩子没吃过什么苦,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一代一代的不能忘了这段历史,了解一下战争年代的残酷,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比较成熟,咱们现在还没有这么完善的分级体制,至于孩子能不能接受还是看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吧。
我领的两个6岁多的姐姐都是相对同龄人来说心理成熟年龄早的孩子,所以接受能力就强一些吧。
当然,普及爱国教育的方式很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吧。
成年人的我觉得这部片子视觉、听觉都很好、战争场面宏伟,演技绝对都在线,很容易让我们入戏。
至于煽情场面感动到了孩子们,我也有感触但是不至于流泪。
我们有时候去看电影的体会,不就是因为各个年龄段都会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印记吗,比如《八佰》的向往和坚守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吧。
篇10: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八佰》这部新片上映于8月21日,在28日票房突破15亿,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奋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故事。
“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一句台词,引人深思……日军轰炸上海在四行仓库中驻扎的最后一支军队。日军考虑到在仓库中存放着大量的煤气罐,怕煤气罐爆炸伤到河对面的租界,所以日军没有动用重式武器进行轰炸,这对于我方来说是唯一的好消息了。可是他们只有800人,要面对的却是对面的几十万日军,日军吓退了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凭他们这仅仅800人可以挡下吗?他们都知道,失败是迟早的事,但是这800士兵没有退缩。日军想用钢板陈让工兵用手榴弹凿墙放入仓库,我军无法攻破日军的防御。战士们就把炸药包捆在自己身上,从二楼跳下去,使自己的人体炸弹炸破日军的钢板阵,这证明了我军对这次战争的态度。
又是一天冒着被日军空袭的危险,在黎明,在四行仓库的楼顶升起了属于中国的国旗,日本的飞机在仓库的上方对国旗和升旗班进行扫射。不光是士兵,在租界同胞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为了两地更好的交流,租界的学生们想把电话线送往仓库,可是日本人怎么会让计划得逞?上桥送电话线的学生都死在了日本的枪下,电话线最终送到了仓库。
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他们是农民,毫无战斗经验,他们不知战争的残酷,懵懂而又无知的加入了这只队伍,起初的懦弱、胆怯,到后来的奋勇杀敌,誓死如归,他们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他们的蜕变感染着我们。
他们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800勇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证明了中国人民顽强不输的精神!
篇11: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本
8月21日,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人们有理由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历史上的八百壮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壮的真实大片: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1937年惨烈的淞沪会战中之细节。历史细节,唯有放在历史中观察,才能让人更加真实地理解。
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当时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1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看看,我们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蒋介石满心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了,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沪会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在南京就即将召开的国联大会回答《巴黎晚报》记者提问时,说过如此一段话:
“若列国仍又不采取及时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则不但各国对中国原有之贸易为之消减,即各国在东亚之领土,亦必受严重之威胁。故对日制裁,非所以独助中国,亦所以保护国联会员国及相关非会员国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国远大眼光之政治家,必当有见及此,遵照会章制裁日本,以尽其义务矣。”
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
这又是弱国的悲剧: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国联大会11月3日如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
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
这份报告书,形同一张废纸。而这份报告书出炉之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兵锋,直指瑟瑟寒风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时3个月之淞沪会战的尾声。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介石耗费心血训练的20个德械师全部葬送在黄浦江畔,中国雏形的空军也折损了大半战机,海军舰只几乎全部自沉封锁长江航道,抗战初期库存的弹药装备全部耗用在淞沪之战……
从史料中能够读出:中国军人的血气之勇与武器装备、战术理念、战略思想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缺乏步兵与炮兵、战车的协同作战训练,不适应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
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弱”——系统性的弱。
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事实上,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外国人靠不住。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八百壮士的结局,同样悲壮。
血战4个日夜后,他们受命退入租界,却被英军缴去武器。这支孤军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他们照样出操和训练,但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的升旗仪式中,遭到租界军人的袭击,4死11伤。他们却只能通过绝食来抗议。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远的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士们有些逃脱,有些死于折磨……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刻画专业军人的形象,强敌来临,从不退缩,自杀式防止敌人进攻,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哽咽。逃兵老算盘、老铁,从开始瓜怂,变成一个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士,值得我们学习。谢团长、齐家铭对老兵的教育,对一堆逃兵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每个管理者学习。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仓库四天四夜,特派员来劝说为了保存火种,谢团长才放弃四行仓库。
河对岸枪林弹雨,河这岸声色犬马。堂堂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不能保护自己,反而让侵略者保护,可悲之极。现在的中美关系恰恰就像八佰,不能寄托于他国周旋,我们要自己争取合法利益,绝不能妥协。在国际交往中,强权才是真理。强权需要强大的国力,因此在中美谈判中,要保护华为、字节跳动,不能牺牲企业利益,换来暂时的和谐。中美之争,是谁做老大之争,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妥协代表着新的广场协议。
篇12: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虽然这些战士被称作“八佰壮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绚烂的爱国之曲,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也有几个画面让人记忆犹新,潸然泪下。
绑紧点儿
四行仓库外,战火喧天,日军将坚固的盾牌高高地举在头上,一路闯到了仓库的围墙,在盾牌的掩护下作文,日军开始疯狂地砸起了墙。“队长!日本人的盾太厚了,子弹打不穿!”陈树生在心里暗暗地咒骂了一声,回身拿起几包炸药“娘!孩儿不孝!”说着便冲着奔向窗户,失去了遮挡,他的身体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下,子弹射穿了他的身体,可是他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早已抱有必死的决心了。他奋力一跃,紧紧抱着炸药,带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撞开了日军的铁盾,伴随着陈树生的一声怒吼,炸药火光冲天。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似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拿起炸药包,一个山东兵抱着一大捆炸药跑到一个小战士面前笑着对他说:“孩子,绑紧点儿。”日军退去了,这是由无数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试问这样的场景谁能不泪目。
升旗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三天早晨,团长,对着四百多名身负重伤的战士们说道:“战士们!昨夜河对岸的租界为我们送来了一面旗帜,你们说,我们是升还是不升?”“升!”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团长谢晋元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分:升起军旗便是对日本人极大的挑衅,这会使本就十分困难的防守难上加难。
众人来到楼顶,看着军旗缓缓升上天空民,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那是对罪恶的侵略者的藐视,是对英勇抵抗者的赞扬!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显然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派来了一架飞机来轰炸,楼顶的战士们立刻进行隐蔽并开始防御,可随着一声巨响,旗杆断了,就在军旗即将倒下落地之际,一名士兵冲了上去双手紧紧地撑着旗杆,可飞机很快就射穿了他的身体。还没完!无数的士兵用自己的身体抵住了旗杆,直到飞机被击落,战士们的心脏不再跳动。
冲桥
坚守四行仓库的第四天傍晚,一纸“总裁手令”使战斗提前结束,所有的战士被命令于当夜全部撤退至租界。信号灯亮了,战士们开始分组过桥,敌人罪恶的子弹疯狂地舔舐着战士们的鲜血“不要恋战!一口气冲过去!“可是情况并不明朗,战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奔去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地上,还没有倒下的战士不顾自己安危,拼尽全力想将受伤的队友拉入安全区。“活着就是胜利!”谢晋元拖着自己满目疮疾的躯体,扯着沙哑的嗓子吼道:“我们的民族病了,只有我们才能治好它,才能鼓舞我们背后四万万国人的心!”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
“落后就要挨打。”“活着就是胜利。”历史往事历历在目,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懈怠,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使新中国紧随时代的洪流,让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
篇13: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8月22日,我们班同学和段老师还有家长在德百影院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这部影片,讲的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由管虎导演执导,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华语战争大片。
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借,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队长说:“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这样一群卑微到尘埃里的普通人,误打误撞的来到四行仓库,他们不完美,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还有军人们誓死护卫楼顶的旗帜不倒。在战争年代,即便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只要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为国家人民奋战到底,你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还有更多的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不让四行仓库变成400人的坟墓,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坚守阵地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想到这里会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实在是来之不易,这种感动化为一种力量,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幸福,好好学习努力奋发向上。
篇14: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本
截止到我发布这篇文章的一刻,《八佰》的票房已经高达6亿。即使大部分影院的上座率只限于百分之五十,任何人也可以预见到电影票房的持续增长。《八佰》的最终成绩会告诉我们,在人人焦虑不安的“后疫情时代”,一部新映画电影最高可以斩获多少票房,而这个数字将会影响到中国内地往后四个月的新映画电影定档及排片计划。
《八佰》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备受争议。尽管这场争议从始至终都和故事本身的价值倾向无关,但忿恨的情感总会给电影蒙上阴影。不过从现有的票房成绩来看,管虎与秦汉合照一事最多只能证明导演的认知存在严重问题,电影里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并没有受到无辜的牵连。
我在豆瓣上给《八佰》打了四星,以作鼓励。因为我们国产电影实在太需要这种规模的战争电影,每一部都显得弥足珍贵,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应该有糖吃。但是《八佰》并非完美无缺的电影产物,它自身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群像戏叙事混乱不清,是《八佰》最大的问题。为突出战争的残酷,电影频繁更换负责提供叙事视角的角色,缺乏一个从头到尾穿针引线的人物,造成严重的视点混乱。本可以引以为傲的群像戏反而拖住整部电影的后腿,足以成为让电影成为群像戏拍摄的反面教材。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叫做在群像戏里安排穿针引线的人物,那你可以看一下陈德森在《十月围城》里如何处理王学圻和梁家辉的角色,也可以看一下经典影片《十二怒汉》。
电影叙事讲究松弛有度,尤其是战争电影更讲究群体演员的调度和镜头信息的抓取、文戏和武戏的交叉推进、插叙和倒叙的恰到好处。在这一点上,《集结号》远远要比《八佰》做得要好,哪怕是《芳华》里短暂展现的越南战场长镜头调度,也能够证明冯小刚的导演能力比管虎至少高上一个档次。
与此同时,管虎不断强调保卫战的戏剧性质,可观众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笨。无论是赵子龙的戏剧场景,还是穿梭在枪林弹雨里不死不灭的白马,如此频繁堆砌意象符号,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令人出戏。观众并不需要过分重复的说教,特派员与谢晋元的一场谈话已经点明来龙去脉。
管虎尽到的最大努力就是放大战斗激烈悲壮的一面,正规军和逃兵散兵同台登场,战士、兵痞、流氓、黑帮、平民共聚一首,有人英勇无畏,就有人懦弱不堪。面对大银幕上血淋淋的写照,除了肃然起敬和痛心疾首之外,观众很难产生更复杂的情感。唯有观影完毕之后,观众才可能察觉到细微的违和感,对电影故事产生质疑。
这时候就谈到电影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电影故事应该如何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像《集结号》、《活着》、《霸王别姬》、《阿甘正传》都是优秀的典范,创作者以虚构的人物角色历经真实的大事件,从而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其中的行为细节和个人遭遇又是以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的背景为依据进行虚构的,因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融合相当到位。当然,就《八佰》而言,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早已注定,交战经过也有所记载,于是创作者能够发挥的空间只剩下具体的人物和个体的行为。
然而即使导演在片头和片尾分别注明“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也仍然会有观众像幼儿园小孩似的闹着大喊这个故事不还原、不写实,仿佛其他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部电影,唯有他自己洞悉真相。最极端的观众自然希望以纪录片的形式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所有细节,平和的观众需要电影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正常接上历史的轨迹,最随意的观众只求爆炸、火焰和鲜血。
电影的改编应该包含多少真实内容,又应该具有多少虚构创作,全靠着创作者自行摸索,自行领悟。拍电影没有菜谱,一个观众对电影宽容与否,会依据其心情像货币汇率一样实时浮动,于是同一个观众很可能会在认可《战狼2》里棉被挡火箭的同时,否认《八佰》里双方军人的残酷交锋。
而正如我一直坚持的观点,观影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观众有权利依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就是观众最大的权利,所以观众可以指责电影不够真实,叙事不够全面,战斗不够真实,看不惯“恶之花”参与演出,以及更多更多的批评,这都是观众享有的权利。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豆瓣电影抱着敬意,在那里,观众对电影的热爱能够战胜强大的资本和疯狂的粉丝。
尽管指出了《八佰》的诸多问题,但我依然要向各位推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告诉我,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影院仍然存在于世界上。如果有条件去电影院看的话,那就尽量去电影院。如果有条件去IMAX影厅的话,那就去IMAX影厅。
记得,如果你容易落泪,那就带上一包纸巾。观影的时候戴好口罩,不要摘下。进影院前不要买饮食,只要是稍微严格的影院,都不会允许你把饮食带进去。最后,请不要摄屏,不要带小孩,或者告诉你的小孩在观影期间不要闹。以上是我一些善意的建议,如果你决定去电影院,那么我祝福你可以拥有良好的观影体验。
看《集结号》的时候,尽管我感受到凄凉、憋屈和刚毅,但也不会有痛心疾首的情绪。看《八佰》的时候,我好几次都有落泪的冲动。
为什么《集结号》与《八佰》带给我的感受会如此截然不同呢?
等待老司机从洗手间出来时,我总算找到答案。
不是因为我想要去厕所。
而是故事后续未来的问题。
《集结号》的时间点已经是1948年,我们进入飞龙骑脸阶段,次年新中国就要成立。凄凉与悲伤的情感是投射在谷子地身上的,投射在单一部队身上的,尽管有更多人可能跟谷子地有相同的遭遇,但这是个人的命运和兄弟的荣誉,从某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想活着,总是可以活着的。
《八佰》的时间点是1937年10月末,淞沪会战尾声,上海失守,南京尸横遍野,中国饱受苦难,亡国灭种的危机近在眼前。现在我们知道八年后,中国就能扛过去,但当时的人,恐怕无法预料自己要扛多久时间,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吧?
篇15: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八佰》,看后觉得非常震撼和伤感。
《八佰》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自从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一路向华北直扑西北,与中国军队在上海相遇,淞沪会战展开。
中国军队在十月份撤出了战场,让八十八师奉命断后,驻守四行仓库。
第一天,战斗彻底打响了。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企图占领仓库,但是却并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许多兵力。八十八师仅剩下四百余人,但副团长谢晋元说:”这里有八百壮士。”
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国民党总统让八十八师升起了他们的国旗。于是,在第三天四行仓库发生了一场惨剧,在国旗下,有着几十人的尸体,这些人都是为了守住旗而牺牲的。
不仅有这些惨剧,还有电影中八十八师过桥的场景,日军在后面疯狂进攻,到最后只活下了一百多人。电影《八佰》告诉了我们:我们要不想被人欺负就要变得强大起来,就像英国和美国的租界,日本人就不敢进攻。
篇16: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本
最近火爆的电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响强烈。爸妈为了加强我的爱国情怀,让哥哥给我们订好了电影票。我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来到电影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战争类的电影,我无法想象电影里的画面,竟然是真正的历史重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54团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团长谢晋元怕日本人发起下一场猛烈进攻,就把420人称作800人。
第四个昼夜最让我激动。外面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战士们子弹也越来越少,他们一个个背上炸药包,打算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只要人在,就不会让日本人靠近一步,势必坚守着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护送电话线的任务,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纷纷报名参加这次护送任务,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终接上电话线。战斗进入后期,谢晋元团长为了保住战士们的生命,选择冲过护城桥,虽然最终成功,但是只有三成的人生还。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到了虽然粗鲁但是爱国爱家人的老算盘;年龄虽小,但是不屈不挠的小湖北;顽强向前,忠肝义胆的谢晋元团长……虽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五星红旗是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和平也是英雄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安于现在舒适的现状,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恶行,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先辈选择原谅。勿忘国耻,向英雄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改编的,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事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和那些著名的战役相比,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战役,而且是败仗,只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役。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虽然是败仗,但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苏州河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只会更加紧紧相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
很感谢《八佰》能够让我们重温这些英烈曾经的壮举,带我们真实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转,体验一场未曾见识的民族较量。
篇17: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本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引发了热议,看过的同学有的说很血腥;有的同学说故事很深刻,引人深思。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四行仓库大战一场,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的故事。
电影中一些场景令人难忘,比如日军在我方仓库墙壁上安装炸药包时,战士们自行背上炸药包往有日军的地方跳,每一位跳下去的战士大喊着自己的家乡和名字,和敌人同归于尽。还有战士们为了护旗,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临死前都紧紧地护住旗子,直到最后一刻战士们仍然坚守着,最后旗子依然在楼顶飘扬,我被战士们那坚持不懈地毅力所震撼了。
影院里的人们都被战士们感动地哭了,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生活在和平年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走出影院,妈妈问我:“这部电影可怕吗?”我摇了摇头,比起可怕更多的是感动。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谢团才说的话:“我们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而是在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还在,中华民族还没有亡!”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已经崛起了,国家也变得昌盛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那坚守的精神,这一种精神我们要永久地铭记。
要不是观看了管虎导演的那场《八佰》,我恐怕也不知1937年那场不知多少士兵死去的凄凉战争。
这场战争讲了。在国家生死关头觉醒的军人数不胜数。没有什么英雄是天生俱来的,然而就是这些芸芸众生中的小市民们,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战友一个个相继被枪淋弹雨击中,那眼神从惊慌转向了坚毅。每日晚上,对岸的英法租界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四行仓库的士兵们却正在悲壮地互立遗嘱。
四天的时间对于现在的我们也许只是短短一会儿,而小小的四行仓库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难。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束上炸药包从楼上跃下,炸得血肉模糊。对岸的人们倾听着他们即将烧尽的生命做出的最后呐喊。不知那烧焦的气味是否犹如流星划过,给予中国一丝新的希望。枪眼无情,血淋淋的镜头反复上演,然而真实的历史只比眼前的更为残酷。
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内,看着他的父亲在对面的钟楼上被凌迟处死,目睹他的哥哥在护住国旗之后流血过多而活活死去。在这样的时刻,他只听到人们对他说:“活下去,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又该是如何呢?在他夺过旁人的酒一饮而尽时,那一声“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长的标志。
外国人一字一顿地对谢晋元说,他们只不过是在演戏给西方列强们看罢了。那一刻,谢将军的脸庞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退军。中国投降,并不是所有的努力与牺牲都会迎来一个童话式的结局。当我们的民族病了的时候,这些牺牲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他们说他们会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东方明珠承载着国人的骄傲。灯光缤纷之下,国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与安详。他们牺牲后化为的尘埃依旧游离在此。那一张张义无反顾的脸,永远、永远不会令人望却。
篇18: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通过观影介绍,我得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___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篇19:八佰电影观后感简短600字作文
如果你在抗日时期,你愿意为国牺牲吗?
——题记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前。
看这部名为《八佰》的电影后,我陷入了沉思:即使死时痛苦,死状惨烈,有可能连一片墓地都没有,一块墓碑也刻不上,甚至尸体或仍有一丝生气的我被拿去练兵,刺刀一刀一刀的插进我的心脏,我的肋骨,我的每一寸血肉,我会当逃兵吗?或者我会去参兵吗?
我一直想着。想着身上紧紧的裹着炸药,跳入日本士兵的队伍中,拉开炸药线。身上早已千疮百孔,然后被炸得尸骨无存,留着一个名字;想着用身体去支撑旗帜,被子弹击穿胸膛,血肉模糊,仍要毅然决然的坚持着,看着战争注定要失败,早已预料到自己的死亡。知道这是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天,吃的最后一顿饭,但仍要扛着枪去奋勇斗争,直到拿不起枪,倒在地上起不来,眼睛再也睁不开始才放弃。或者自己最有展现力的脸被子弹击中;自己自始至终都要依赖的双手被砍断;自己最重要的双脚也被炸药炸得不知去向。
从此以后,你不能再把自己引以为傲的脸完美的展现出来;也不能做你喜爱的想做的事情,生活也变得困难;也不能去完成你环游世界的愿望。有可能变得自卑,颓废,无所事事,生活也困难许多。再也见不到自己最爱的,最真实,最想保护的人。你还会去英勇牺牲吗?我仍在想。
现在,比起死亡,我更怕受伤。会痛苦,会难受,会悲伤,而且只要你还能举起枪,你就不能死。父母会担心,会难过,自己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尸骨无存。现在,比起受伤,我更担心父母。我愿意去吗?愿意牺牲吗?
看着电影里的人,不,应该是历史里的英雄们,为了祖国,为了身后法租界的200万同胞,一个个献出了生命,身上的炸药一个比一个紧,杀敌的心情一个比一个重,即使死了,也要用最后的力气带着几个敌人同归于尽。“活着,等你大了,就能看到中国以后啥样儿!”“关二爷是为兄弟,赵子龙是为刘备!”“MynameisYiwazhang,myfatherisChinese。”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永远有一颗爱国的心在跳动。如果南京大屠杀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添了一笔血腥。而这次,则在世界人类文明历史上填了一抹中国红。
如果在抗日时期,你愿意为国牺牲吗?我愿意,不管是多会儿,只要我还是中国人,我就愿意。
白雪降临大地,烟幕笼罩天空。三尺寒冰,八百士兵,正值年少,手握兵器,旗帜升起,只为亿万万百姓,孰不知,自己也是平民?桥头桥尾,两边世界;桥头天堂,桥尾地狱。前者繁华似锦,后者烽火连连,本可去到天堂,却非要负重前行。不为其者,只为天堂仍然灯火通明,孰不知,自己早已断了性命?早知如此,仍要继续;炮火乱炸,从未放弃。炸药个个致命,却支支绑起,本可活命,非要同归于尽,不为其者,只为敌人,个个倒地,殊不知,自己也是条生灵?知自己是平民;也知断了性命;晓得也是生灵。但为国,为人民,个个都奋勇杀敌。
这是我看完《八佰》的最真实的想法。
他们没有蜘蛛侠的身手,也没有绿巨人的力量;他们都有七情六欲,都是孩子,都是血肉之躯的,都怕死。但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为了炎黄子孙,不得让自己变得百毒不侵。敬佩他们,同时,也让我知道自己的美好生活的不易。
如果,我出生在抗日时期,我愿意上场杀敌,愿意为国牺牲,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身体里流的有中华民族的血,我就愿意。
现在的生活来得如此不易,珍惜当下,把握住机会,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梦再添一笔。如今,民族强大,我们更应该努力,不让曾经的英雄白白抛弃性命。从现在,从即刻就开始努力!
篇20:《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引发了热议,看过的同学有的说很血腥;有的同学说故事很深刻,引人深思。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四行仓库大战一场,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的故事。
电影中一些场景令人难忘,比如日军在我方仓库墙壁上安装炸药包时,战士们自行背上炸药包往有日军的地方跳,每一位跳下去的战士大喊着自己的家乡和名字,和敌人同归于尽。还有战士们为了护旗,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临死前都紧紧地护住旗子,直到最后一刻战士们仍然坚守着,最后旗子依然在楼顶飘扬,我被战士们那坚持不懈地毅力所震撼了。
影院里的人们都被战士们感动地哭了,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生活在和平年代,都是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走出影院,妈妈问我:“这部电影可怕吗?”我摇了摇头,比起可怕更多的是感动。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谢团才说的话:“我们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而是在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人还在,中华民族还没有亡!”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已经崛起了,国家也变得昌盛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那坚守的精神,这一种精神我们要永久地铭记。
篇21:《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改编的,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事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和那些著名的战役相比,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战役,而且是败仗,只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役。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虽然是败仗,但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苏州河隔开的或许是“两个世界”,但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割,只会更加紧紧相连。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们舍命维护祖国,维护上海,给这个民族带来希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令人印象最为深刻。
很感谢《八佰》能够让我们重温这些英烈曾经的壮举,带我们真实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转,体验一场未曾见识的民族较量。
篇22: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聊天声和手机发出的亮光,没错,这里就是电影院。这是我自疫情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在祖国71岁生日之际,与家人在电影中激发爱国情怀的确是次特别的体验。
当电影开始后,随着惊心动魄的剧情发展,电影进入了高潮部分,而此时你除了听见电影的对白以外,便只剩下观众隐隐抽泣的声音。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当日本的侵略军已经浩浩荡荡的攻到了四行仓库的楼下时,在面对人数是自己数倍,武器比自己精良的敌人,我们的战士是选择逃跑?还是缴械投降?不!他们选择了拼死一搏。战士们将炸药绑在身上,从二层跳到敌方阵营中,在他们跳下去之前都会喊出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和他们想对亲人说的话,希望让活下去的战友可以转告自己的亲人。此刻我陷入了沉思,他们明明都有亲人和家,却义无反顾的跳下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隔着屏幕看着他们在爆炸中消失的身影,我同样感受到了英雄们为了祖国不被列强侵略,保卫祖国无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我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滴落。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情节是,日本军队经上级允许使用战斗机来轰炸法国租界边上的四行仓库,但我们的战士却不惜生命将国旗立在了楼顶,他们难道仅仅因为要立一个旗帜而不惜生命?不!他们立起的不单单是一面旗帜,而是一种精神,而是中国的象征,他们立起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树立起了中国的希望。告诉全世界中国还没有输!中国人民会战斗到底!
篇23: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___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篇24:八佰电影观后感
“我听到对面的楼里有人在喊,父亲说:‘那些人在保护我们’,我只记得那时候酒酿圆子很好吃,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荧幕上炮火连天的场景看的我心惊肉跳,甚至都有一种想要找一个日本人打一架的冲动,即使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像我这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那种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观看电影,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年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想当逃兵,但后来渐渐的变得勇敢了起来,最后竟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说,他们凭什么算英雄,他们一开始可是想方设法的逃跑的人啊。对啊,他们是人啊,他们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看完一场电影,但电影那沉重的内容却让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而此时已经到家了,于是我决定玩会手机解解闷。正要的起劲时,我忽然想到电影中有很多人在对岸看着那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军人,一边说着军人加油,一边放着烟花说笑,对于这种隔岸观火,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我很厌恶;但我看了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了解到这些沉重的历史,却不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用手机来麻痹自己。这和那些隔岸观火的人有什差别?
其实,一开始那个吃酒酿圆子的人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又有多少人记得那老旧仓库里曾经的战火。
既然我们爱国,那就要多多少少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自己爱国啊!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 看《八佰》观后感
【《八佰》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锦集24篇)】相关文章:
电视剧区八佰观后感2022-12-04
八佰影评2023-01-31
电影八佰影评2023-11-10
八佰观后感2023-04-11
八佰个人观后感2023-05-18
初二写有关八佰的中学生观后感2023-09-09
爱国电影观后感800字2022-12-03
观电影阿甘正传有感600字2023-10-17
看完最好的我们电影观后感2022-07-11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