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作品

时间:2022-05-28 01:54: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轼的作品(推荐7篇)由网友“想吃糖醋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的作品,欢迎阅读与借鉴。

苏轼的作品

篇1:后赤壁赋苏轼作品

前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赋》分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文章通过同—地点(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同—题材(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2]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优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文中的孤鹤形象更能够让我们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的孤鹤历来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鹤是道化升仙的标志,苏轼不仅借孤鹤以表达自己那种高贵幽雅、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现了那种超越现实的痛苦遗世的精神。那我们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赋》中是如何将孤鹤的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山石高峻怪异,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鹤则是这一苦闷孤独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粮谋的孤鹤在苏轼心中,就像在其他隐逸者的意中一样,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苏轼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共处来渲染内心弃世的幽情,孤鹤的形象尤其为他所钟爱。此际在苏轼最感孤独时,忽然有一东来的孤鹤振翅横江而掠过小舟西去。这只在暗夜独飞,独鸣的鹤是孤独的,它可以蔚藉同样感受状态中的苏子之心。因此与客不交一言的苏子对它注意极深。而且它不仅是苏子此际情怀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苏轼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作者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轼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结尾处写自己梦醒后开门寻找,夜色茫茫,不见孤鹤,也并无道士。一笔双关,余味深长。将苦闷与希望糅合在诗化境界中。山形与鹤形,使苏轼因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不谙的精神不适感,和在孤独中向往自由的念头找到了对应。通观全文,在我们的眼前自然就展现出了好一幅“水月禅境、山鹤幽鸣”的美景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2.《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

3.《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4.《后赤壁赋》全文及翻译

5.读《后赤壁赋》有感1000字

6.浅析后赤壁赋

7.《后赤壁赋》苏轼赏析

8.《后赤壁赋》原文解析

9.后赤壁赋繁体

10.后赤壁赋的主题

篇2:苏轼诗词作品

苏轼诗词作品

苏轼诗词:《初晴后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诗词:《念奴娇·凭高眺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轼诗词:《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苏轼诗词:《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苏轼诗词:《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诗词:《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苏轼诗词:《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城隅静女谁人见。先生日夜歌彤管。谁识蔡姬贤。江南顾彦先。

先生那久困。汤沐须名郡。惟有谢夫人。从来见拟伦。

苏轼诗词:《菩萨蛮·翠鬟斜幔云垂耳》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

苏轼诗词:《菩萨蛮·井桐双照新妆冷》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苏轼诗词:《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篇3: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作品

散文

《策断》四篇、《留候论》、《天石砚铭(并序)》、《记游定惠院》、《进策》、《随记集》、《策别安万民》六篇、《记游定慧院》、《晁错论》、《荀卿论》、《策别厚货财》二篇、《重翼以申命论》、《范增论》、《东坡志林》、《策别课百官》六篇、《记承天寺夜游》、《贾谊论》、《石钟山记》、《策别训兵旅》三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黠鼠赋》

诗作、文赋

《春宵》、《后赤壁赋》、《和子由踏青》、《雪后北台书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海棠》、《上元侍宴》、《望海楼晚景》、《和子由渑池怀旧》、《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花影》、《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睛后雨》、《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赤壁赋》、《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东栏梨花》、《赠刘景文》、《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新城道中二首》

词作

《水龙吟雁》、《阳关曲中秋作》、《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完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念奴娇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完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醉翁操·琅然》、《行香子过七里滩》、《卜算子黄州定慧完寓居作》、《完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哨遍·为米折腰》、《永遇乐明月如霜》、《定**常羡人间际玉郎》、《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点绛唇不用悲秋》、《永遇乐长忆别时》、《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密州上元》、《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完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洞仙歌冰肌玉骨》、《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完溪沙:麻叶层层荷叶光》、《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洞仙歌江南腊尽》、《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完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裙》、《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满庭芳—三十三年》、《完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南乡子送述古》、《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完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鹧棉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少年游去年相送》、《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完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添》、《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对联

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

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雨竹》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篇4:苏轼《水调歌头》作品赏析

苏轼轶事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篇5:苏轼主要诗词作品目录

苏轼主要诗词作品目录

1、前赤壁赋[苏轼]

2、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

3、春宵[苏轼]

4、海棠[苏轼]

5、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6、和子由踏青[苏轼]

7、花影[苏轼]

8、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9、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苏轼]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11、三月二十九日[苏轼]

12、上元侍宴[苏轼]

13、石苍舒醉墨堂[苏轼]

14、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苏轼]

15、题金山寺[苏轼]

16、题西林壁[苏轼]

17、望海楼晚景[苏轼]

18、雪后北台书壁[苏轼]

19、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0、有美堂暴雨[苏轼]

21、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

22、赠刘景文[苏轼]

23、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

24、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苏轼]

25、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26、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27、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38、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苏轼]

29、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

30、定**(常羡人间琢玉郎)[苏轼]

31、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32、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

33、洞仙歌(江南腊尽)[苏轼]

34、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35、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苏轼]

36、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苏轼]

37、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苏轼]

38、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39、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苏轼]

40、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苏轼]

41、浣溪沙(寓意)[苏轼]

42、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苏轼]

43、减字木兰花(春月)[苏轼]

44、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苏轼]

45、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苏轼]

46、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苏轼]

47、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8、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苏轼]

4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50、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51、满江红(江汉西来)[苏轼]

52、满江红(清颍东流)[苏轼]

53、满庭芳(三十三年)[苏轼]

54、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

55、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

56、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

57、南乡子(凉簟碧纱厨)[苏轼]

58、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苏轼]

59、南乡子(送述古)[苏轼]

6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61、沁园春(孤馆灯青)[苏轼]

62、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

63、阮郎归(初夏)[苏轼]

64、少年游(去年相送)[苏轼]

65、哨遍(为米折腰)[苏轼]

66、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

6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7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篇6:苏轼定**作品赏析

苏轼定**作品赏析

【宋词三百首·苏轼《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篇7:苏轼《前赤壁赋》作品赏析

耿光华

一、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做了许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家的世界观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从而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就明显地留下了庄子影响的痕迹。庄子散文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而苏轼散文也具有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气势,他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苏轼散文还在《孟子》、《战国策》以及贾谊、陆贽等人作品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论政、论史的散文,大多笔力雄健,有行云流水之势,因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欧阳修领导的复兴古文运动的主将。

二、题解: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 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简介“赋”和本文题解:

赋是汉代形成的文体。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的描述。

汉初的赋,继承骚体传统,并逐渐向新赋转化。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文赋的形成。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体现了新体赋的成熟。东汉后期出现了抒情小赋。魏晋六朝赋朝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或律赋;接近散文的叫“文赋”。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览城西北的赤壁(又名赤鼻矶),对景抒情,前后写了两篇《赤壁赋》。本文是其中一篇。本文通过玩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及主客的不同见解,反映了作者由旷达到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时超脱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诗化的,美文化了的哲学。文学是其形式,哲学是其灵魂。他将自己融会儒道、释哲学而形成的自由主义人生哲学通过优美的文学形式加以阐发,表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特质。

四、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五、内容结构: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苏轼《前赤壁赋》作品赏析]

苏轼的成就介绍

苏轼古诗全集

苏轼的古诗

苏轼的古诗经典

苏轼的介绍

苏轼《红梅》赏析

苏轼生平

苏轼传读后感

苏轼《山坡陀行》 古诗

赤壁赋说课稿

苏轼的作品
《苏轼的作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轼的作品(推荐7篇)】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高一必修)2022-06-23

《定**》教学设计2022-08-15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2023-02-01

介绍苏轼三种养生之道2022-06-03

定**的教学设计2023-02-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2023-12-2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2-12-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方案2024-01-08

《题西林壁》作品赏读2024-04-04

《赤壁赋》的说课稿2023-07-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