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轼有关的随笔写作:品读(共19篇)由网友“没有人不喜火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跟苏轼有关的随笔写作:品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跟苏轼有关的随笔写作:品读
是谁在风雨漫卷的竹林闲庭信步?是谁在空明的月下撷取一片安然?又是谁在黄州赤壁挥洒下雄健泱漭的词章?更有谁如他一般给浮嚣以宁静,给跌宕以淡泊,给陡峭以体味,给偏激以从容?一位大文豪的名字已经呼之欲出了,他就是苏轼。
他放达,率真,深得道家风范。涉猎广泛,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而他身上最熠熠闪光的,则是苏轼限于封建社会的排挤和逼迫中,仍在心底里种花,如此他便可随遇而安,拥抱大千世界的绮丽。这也使他,翩然立于诗词王国的顶峰。
“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美好超旷的吟咏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今日赏鉴几首东坡诗词,感受一番大师风度。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幼时便会背此诗。那时只囫囵吞枣,感觉苏轼把西湖的神韵描摹得绘声绘色,却未了解到,苏堤就是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为治理“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的情况而修建的。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后来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惠州(今广东惠阳)时,亦为民修堤,这是一位真正有涵养的人,走到哪里都造福民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公元1079年,苏轼因被诬告遭遇了“乌台诗案”,朝野风雨萧条,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历经苦难被贬黄州,功成名就难再重提。这日他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仿佛亲临当年周郎火烧赤壁的战场,又见那滚滚长江大浪东逝,乱石高山,惊涛骇浪,与那壮丽河山,皆激起过自古英雄气魄。好男儿当志在千里,方能如周郎当年英姿神发。只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回首过往,我们至少曾经浴血奋斗,曾经豪情满怀,但不要像我一样等到磨难催白了头发才惊觉人生倏忽,恍若一梦,人世间没有什么人、什么事是永恒随心的,只有人与物的情缘可百代牵系,就让我们与这亘古不变的皎皎明月干了此杯吧!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想来,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又何足挂齿呢?苏轼已然化身为燕,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摆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随诸笔端成为其人生的至乐之情,飘逸洒脱,兴味隽永。信手拈来却足令小生回味,叹服!叹服!
定**·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我想,这不仅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寄寓着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亦然。在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后,他以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剥除掉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灵魂得到了真正的蒸馏和升华,他看破红尘,愈发明净、睿智,回归生命原始的意味。
心灵的原野,若没有花的充实,则会干涸皱裂,渐渐枯萎。从诗歌中窥知,苏轼一直以来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在心底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尽管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承担着忠而被贬,流离四海的命运,苏轼亦曾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他也有怕的时候。一〇七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东坡,一无所知的他担心株连亲朋好友,在途径太湖和长江时几度想投水自杀,只因看守严密而未成。在黄州定慧院他承受着孤寂、凄寒,在万物入梦的此刻踯躅不前,落笔“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就是靠那份坚忍不拔之志,挨过了寂寞中的惶恐,探求到了人生的真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本儋州人,寄生西蜀州”,或许这一切苦难都是引导千古绝唱的前奏,终于借苏轼落笔成文,射出一道天光,照进每一个懂他的人的心里。
中华古诗文犹如为青冥浩荡下一个富饶的岛国,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然这座岛屿却始终傲然屹立,生生不息。岛上承载着太多苏轼这样的才子与伟人。虽春去秋来,物换星移,它却依然历久弥新,愈发地浸入骨髓,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被诗词文化所吸引,所感动,那就让我们循着那通幽曲径,去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境吧!
公众号: 北京九中霁月文学社
篇2:品读苏轼赤壁赋
品读苏轼赤壁赋
前赤壁赋
苏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成年主要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年间,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获宋代学子最高荣誉,官至礼部尚书,风光一时。然而,他的禀性和情操,却使他一生坎坷,屡次被贬。他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被贬到现今的湖北黄冈、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更工”,苏东坡的坎坷经历没有成就他政治上的事业,却造就了天才的文学巨匠,为中华文化贡献了精品和经典。他把宋文、宋诗和宋词推向高峰,其散文既以才智驰骋,又文理自然;其诗干预社会,思考人生,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其词开一代新风,豪放俊朗,清新洒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年底出狱,被安置在黄州。越二年,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苏东坡偕同友人游黄州城外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赤壁赋》中,苏东坡描绘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风景画,弹奏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音符。
《文心雕龙·诠赋》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赤壁赋》没有过多的铺采和辞藻堆砌,重点是体物写志,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叙述,循环往复,一唱三叹。两篇《赤壁赋》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前赤壁赋》写水,说理谈玄,议论风生,侧重于人生哲理的阐发;《后赤壁赋》写山,以记叙、描写为主,更符合游记的特征,侧重于艺术形象的渲染。《前赤壁赋》全文537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作者与客人泛舟江上,清风吹拂,明月当空,水天一色,饮酒诵诗,尽情投入大自然怀抱,领略秋江夜色之美,飘飘渺渺犹如离开人间不受拘束,又如生出双翼登临仙境。第二层次写作者与客人饮酒唱歌,作者扣舷而歌,客人吹箫而和,产生悲伤幽怨情绪,“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第三层次写作者与客人关于宇宙人生的讨论,客人被作者说服,精神得到解脱,复又欢乐,“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后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与《前赤壁赋》是一致的,《三苏文苑》眉批日:“仍用风月为主,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怀”。全文357字,分为三个自然段,着力描写出一幅美妙奇异的夜景和意境,既有长江与断岸,又有月白与风清,既有巉岩与蒙茸,又有危巢与幽宫,既有雪堂与临皋,又有鲈鱼与斗酒,既有客人与家妇,又有孤鹤与道士,真可谓字字有诗、句句如画,读之似真似幻、如梦非梦。
品读《赤壁赋》,我们不能不对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敬意,这就是置自我于物体之外,以不变去应对万变,在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不得擅离居所,实为软禁。苏东坡从显赫高位一下跌入底层,以犯人身份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二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他有过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但没有沉沦和被厄运击垮。他的报国壮志坚贞不渝,在致友人书信中说:“虽废弃,未为忘国虑也”;“愿为穿云鹤,莫作将雏鸭”。他的乐观心态没有改变,公务之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家计,由此号“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天赋更是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而且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这一书法极品。苏东坡所以能在人生困境时始终保持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源于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兼备的深厚学养和人生境界。
篇3:品读苏轼作文
品读苏轼作文
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挽联
长期以来,我认为自己都是一个很喜欢诗歌的人,曾被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闲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所折服;也曾被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从容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所惊叹。几番思索,几度回首,几回感怀,反复品读,最终我却选择了他——苏轼,我最喜欢的诗人。
千年来,人们都为你的豁达乐观所津津乐道,可我却品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一个真实的你。
我相信你是有苦的,不然你何会发出“何时长向何时圆”的感叹呢?你想“乘风归去”逃避这已不再清明的官场,无奈“高处不胜寒”,现实击碎了理想,你终究还是得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
我相信你是有怨的,你报怨命运的曲折,在流放期间,昔日故友因避嫌敬而远之,往日的门庭若市化为门可罗雀,你知道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虽不拟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般直白,但你在黄州发出“世间一场大梦,人间多度秋凉,酒贱常悉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让我还是感受到了。
我相信你是有恨的,你的才华锋芒刺疼了当时的小人庸才,他们疯狂的诽谤使你遭受的乌台诗案,让你仕途坎坷,你恨“长恨此身非我有”,你恨“夜来幽梦忽还乡”。
我相信你也是有乐的,在你一贬再贬之后,仍不失“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一笠烟雨任平生”的乐观。
纵观苏轼的一生,我感到人生悲剧色彩较多。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苏轼,性格方正,眼里容不下沙子。在政治上,你是一个温和的改革派,不像王安石那样激进,也不似司马光那样保守,故备受排挤,先后被贬至黄州、惠州、澹州,直至大赫才得北归常州,经历如此变故,你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从《江城子密州出猎》到《念娇奴赤壁怀古》,虽然历经坎坷,但你却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屈服,不失伟大诗人的傲骨,写出了前后《赤壁赋》、《喜雨亭记》、《记承天封闭寺夜游》等名篇,你的《黄州寒食诗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荣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且去且留,卧看天空云卷云舒,淡泊而睿智深隧,宁静而致远,这就是你的人生态度。
请允许我借用你诗歌里的平平仄仄,灵魂的丝丝缕缕感受你的内心情感,你以“大江东去”的澎湃洗刷心中的积郁,你以“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射下愁怨,你以“乘风归去”的空灵超然于浊世。
一分痛苦,二分落寂,三分哲理,四分豪迈,这就是我品到的你,一个真实的你。
篇4:品读苏轼作文
品味苏轼,品味这本书,我与你不期而遇,学会乐观,学会豪放,学会婉转,学会苦中作乐!
大浪淘尽的,有一位千古人物,把酒问天的,有一句人间离合,相顾无言的,有一种话凄凉,品读《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沉思,良久……
古代,一般人们都会有三个名字,那么“子瞻”“东坡”他们又是谁呢?其实,他们都是苏轼的名字。提到东坡,我还想到一个故事。话说当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在城东外的一片荒地上垦荒种植,维持生机,其实“东坡”这个别号,还与唐代白居易有关。有一天,苏轼劳作时,忽然觉得自己人生经历和白居易很是相似,也非常认同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为百姓多做好事,让自己达到“吉且安”的状态。就这样,东坡,一个令人亲切的名字出世了。一位毫无架子,毫无深奥之气的人在历史的长流中添上浓重的一笔。
峨眉山涧,晨雾似薄纱般陇覆,虚无飘渺,若隐若现,江水平仄急慢,流向远方。苏轼幼时,便与弟弟一起坐在堂前,阅读诗书。雨天,披蓑戴笠,一起游走在半山腰间,可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宴,摆脱童年,各自为官,之后,东坡被贬,恰好又逢中秋佳节,难免触景伤情,心中思念那远方的兄弟,可又转念一想,抬头仰望青天,抒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开导自己。可见苏轼的乐观豁达与常人不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是啊,正值“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风华正茂的他,娶得王弗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一连两位爱妻都在他前面死去,恐怕东坡也是悲伤不已。
年轻的苏轼才华横溢,却不巧与变法派王安石成了对立面,出现了当时轰动朝野上下的“乌台诗案”。之后,又被贬至黄州,本该颓然的他,却没有被命运所击倒,在超然台上发出“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多么豁然达旦啊,可这不也写出他对弟弟子由思念更深了吗?
之后,他流落惠州,加上王润之与王朝云的孩子死去,心中打击甚大,可心疺如此,他也劝慰朝云不要伤心。后来,他继陶潜遗风,对田园风光很是喜爱,用汗水浇灌两边的花朵,一边收获爱情,一边收获苦难,一边他心中开颜,一边乐观开明,便又发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
时间悄悄流逝,我望着滔滔历史长流之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想起东坡在超然台上,以超然物外的精神,笑看大千世界,我又想起东坡大病初愈,乐观豁达,心中再次充满“门前流水尚能西”的雄心壮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一生都处在浮浮沉沉的宦海里,保持乐观,即使一生一贬再贬,身边的人相继离去,他也把那份情埋在心里,用一首首诗词铸成他的黄金时代!
品味苏轼,品味这本书,我与你不期而遇,学会乐观,学会豪放,学会婉转,学会苦中作乐!
篇5:品读苏轼作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样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王安石的不喜而壮志难酬,并贬数次,东坡也好,子瞻也罢,它总是反思的人生,经营着人生,终成大器,它具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情,又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忧伤。
他就是苏轼,苏轼的一生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功。
22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满京城,却因欧阳修的造化弄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进入仕途又连遇不幸,母亲,父亲,妻子相继死去。可以说苏轼,十分不幸,这沉浸在苦难之中。
刚脱离苦海,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又与王安石变法相遇,一封《上神宗皇帝书》述尽了百姓在变法中的不幸,可接二连三的石沉大海,又让苏轼心灰意冷,于是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西湖之上,“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衬出苏轼的忧郁,却也使这位诗人更加文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正是这样灼灼其华的文字,又遭到奸人所害,苏轼又外放了。在平原纵横的密州,挥洒豪放,“酒酣胸胆尚开放,鬓微霜,又何妨?”但苏轼豪放中的孤独却又寄托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亡妻之伤,那样的痛,在乙卯正月二十日这一天爆发了,这一《江城子》前后之间震撼古今。可以说,苏轼的文华,已超越了前人,而他的水调歌头,也超越了未来,如一块巨石屹立在河流之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扬,自此之后,有人评价道“余词尽废”。
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又被文字狱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离开后贬至黄州,在103天的压力之下,又一名篇《赤奴娇。赤壁怀古》在他笔下而出。
英雄自古多磨难,此后又经几折贬。在詹州回汴州的路,不幸逝去。一个苏轼,半个北宋,“水调歌头,余词经废”,正是经历了苦难,才成就了成功。
篇6:品读苏轼作文
曾回味李清照那优柔寡断的词,曾仰慕李白那潇洒自如的诗,曾联想的白居易那活泼洒脱的意……他,使人总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似薄薄的雾,似若隐若现的窗……他就是妇孺皆知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死于公元11。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性格豪放直爽。它的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读苏轼,不能不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一年,王弗已故十年,苏轼一直沉浸在悲伤中。那天苏轼所流下的泪,为他们的爱情有了见证。风扫着妻曾住过的房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苏轼从梦中惊醒,那一双水冷的双手,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许,只有爱妻王弗在世的十年,才是苏轼人生中的最亮丽的时刻……
再一次品味苏轼,又看到了他那不凡的气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便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由此我们又仿佛身临诗之境:那苏轼宽阔的胸襟,因为当时的他正贬在黄州做刺史,但他却坎坷中还是始终不忘振兴国家,发扬国家光大,诗中,苏轼把他自己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肝胆相照,暗示自己仕途不畅,壮怀难酬。
这两首格调不同的词,虽然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苏轼:一个婉转多情,一个大气磅礴,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个被逆境逼得“早生白发”的苏轼。一代才子,湮没于历史的红尘却留下千古辞章,让后人读之绵尽,仰之无穷。
篇7:品读苏轼作文
在如水的月光下,静读你的清词丽句,品味不同的你,悲壮、痛苦,孤独抑或是忧愁欢畅。苏轼,你是一本书,不同的篇章里,总有不同的你。
《临江仙》
酒醉的夜晚,你夜深时回到家里。敲门许久不见家童来开门。才知,夜已三更,家童早已酣睡不醒。你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拄着拐杖面临江水,听着涛声,沐浴明月清风。心中却思绪百转。回首过去,身在官场,沉浮不定,漂泊几度,身不由己。只因为放不下,被世俗所牵绊。江上的风吹着你,也吹醒了你的心。平静的湖面倒映着你的容颜,让你看到真实的自己。这时的你,不需任何的掩饰,不必凭借过去,只要认清自己。此时,你的内心像被洗透一般,不由感叹:“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志却营营。”
也许我要像你一样,认清自己的内心,拥有一颗纯洁而平静的心。我需要审视自己,寻找自我。
心即是江海,心即是江湖,只有归隐于心,才能换取真正的清凉。
《望江南》
江南的暮春,细雨。你独自登上超然台,望一江春水,满城桃花;看细雨中的万户人家。你的心穿越烟云雾海,在世间万物中,体味一种物我两志的明净。面对大自然的清新与洁净,又何须再去怀念。只需用火煮一碗新茶,趁着年华依在,再酒肉、歌咏一番。
青春苦短,何须再等。我们要珍惜,正如你所言:“诗酒趁年华。”我们现在拥有最美好的青春,何不珍惜,不要任他从时间的指缝里悄然溜走。
但,令我受用的却是你的另一个启示。你在写此诗之前,在偏远的黄州咀嚼几碗素菜,品味着“人生有味是清闲”;在惠州的陋室里,聆听雨声,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在风雨中你依旧如此从容淡定。或许在以后,当我遇见困难时也能像你一样,如此从容淡定。
苏轼,你是一本深邃的教科书,每一篇总有不同的你。
篇8:跟狗尾草有关的随笔写作
这段,雨水充沛,由于工作繁忙没顾上,不知上垣地里栽种的近一分地的红薯长势咋样?星期天我骑上摩托车去地里看看,一进地,哇!地里密密麻麻、前呼后拥的全是狗尾草!
整个地几乎被狗尾草给霸占了,地里的红薯苗看不见踪影,仅在狗尾草下匍匐着,可怜巴巴的,像个卑微的仆人伺候着高傲的贵族。这些狗尾草,前不久我曾连根拔除过,经过一场雨的洗礼,它们竟然起死回生,卷土重来,谁给了它们如此坚韧的生命力?
此刻,夕阳晚照。这些茂盛的狗尾草在晚风中摇曳多姿,似小狗摇着毛茸茸的尾巴欢迎你。它穿着翠绿的盛装,鲜艳、亮丽。夕阳的余晖抚慰着,天上的白云注视着,树上的鸟儿呼应着,它幸福得就像花儿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忧愁,只有快乐。
传说狗尾草是仙女下凡时,从天上带下来的爱犬所化。仙女在人间与一书生相恋,但遭到王母娘娘的阻挠,仙女与书生在与王母娘娘对抗的最后时刻,爱犬为了救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仙女和书生最终化作了阴阳两块玉佩,在人世间流传。如果两个相恋的人,得到这两块玉佩,便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仙女的爱犬死后则化作了狗尾草,世世代代,传承着对爱情的见证。
狗尾草,感觉它最大的实用功能便是牛羊马的饲料,夏秋季节它生长旺盛,漫山遍野,牛羊在山坡上吃得津津有味,养得膘肥体壮。一场雨过后,齐腰深的狗尾草一会儿就能割一筐一捆。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用狗尾草编成小狗、蚂蚱、蛐蛐、蟑螂等模样的小玩物,栩栩如生。
上网得知,狗尾草还有药用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痈肿;寻常疣;疮癣。小小的狗尾草不容小觑呀!
狗尾巴草平凡而众多,在广袤的大地上愉快地生长着。昂扬恣肆,随遇而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到来,它以蓬勃的绿色点缀大地;炽热的夏季,它顶着骄阳屹立不动;萧瑟的秋天,狗尾草把下一代播撒给山川;凛冽的冬季,狗尾草迎着风雪,高昂着头,与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狗尾草,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清高自许的傲气,但却有朴素、坚强、不畏困难的风骨。
门前的这一片狗尾草,这次,我决定不清除了。因为,我被它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征服了,它们是默默奉献的代表,是地球上的一道朴实无华的风景线。这样的品格我喜欢!
公众号:小小支点
篇9:品读苏轼的作文
苏轼,一代文豪,虽然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鲜有人能及,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与文学思想,开创了的豪放派,他的人品和诗词对后人的影响都跛为深远。他的作品多姿多彩,都个有格调,但是以好港旷达为主要格调,不同的作品也能表现出他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同的风格,《水调歌头》是他豪放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苏轼 思想 贡献 风格 作品
(一)简介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在诗,词,赋,散文方面的成就都极高,并且善长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苏轼虽然中过进士,是在朝为官期间,他赞同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对国家政治上的弊端有所不满。在仁宗默念,他上书提出“历法禁”等主张,希望“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但是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持反对态度,他上书反对,强调“任人”,从而忽视变更“法制”,更反对急切冒进的措施,因此被放任。当司马光等人要废除一些旧法时,他又主张对新法要有所选择,对有利的要多学习利用,因此又受到旧党一派的打击,再次被放任。宋哲宗期间,因其作诗讽刺新法,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差点丢命,即“乌台诗案”。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可以说苏轼的仕途十分的不顺。但也正是仕途上的不得志,使得苏轼满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饱经忧患的人生亲历官场的斗争,以及亲身体验人民之苦的感悟,让他多了一份感慨。这些都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才让他的诗词更多了一份深邃。
(二)思想
苏轼在政治思想上有些保守,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新法的方面上可以看出来。
在人生观上,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苏轼身上都有明显的体现,似乎达到了矛盾的统一。苏轼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关心政治,积极入世,渴望在政治上、文化上有所作为。但是在生活上,他却是一副顺其自然,空净,与世无争,超然外物的态度。也正是这种生活态度,使得他的一生虽然多次遭到挫折,却能够坦然处之,在政治和文艺创作上始终易趣高昂,孜孜不倦,至老至死都没有产生消极颓废的思想。这些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能坚定、乐观、沉着、旷达地对待人生的不幸,也是他文学蓬勃,硕果累累的原因之一。他至始至终不减创作的激情,在他垂暮之年更加显得老成持重,文思妙成。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又认为欧阳修 “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其次,苏轼心目中的 “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 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苏轼的文学思想,促就了他的文学风格。
(三)贡献
在文学上,苏轼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功劳极大。他在学问修养深厚成熟,并集诗歌、辞赋、散文、书画全才于一身。他一生写诗2700多首,取材广泛,题意新颖;写词340多首,开创一派好慢词风。他词章华丽,发人深省;他书画丰满,自成一家。他不仅自己文才出众,还培养了大批后进学子,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陈师道、李贽等都是他的嫡系门生,他弟子如云,却从不用一种模式或规范去束缚他们,而是鼓励其各具特色,自由发展,因此他的弟子也都各有风貌。
苏轼人和他的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们不仅对他怀着永远的尊敬,而且各代都有人学习他的诗文,再在其上的基础上演变,发展新一代的文学创作。他一生执中持平,守正不阿,虽屡遭贬谪,而处之泰然。这种政治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他的策论,史论成为许多科举士子摹拟的对象,其他散文和诗歌又以其才华的丰茂,笔力的纵横恣肆,博得后人的爱好。
由于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和文艺上的多方面成就,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对后世影响的.最大的作家之一,南宋陆游,辛弃疾,金元好问,明袁宏道,清陈维崧,查慎行等,有的爱好他的诗歌,有的继承他的词派,有的学习他议论的纵横,有的追摹他小品的清隽??他的诗文不仅影响到宋元明清的诗文,甚至对《红楼梦》、《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风格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前期的人生政治豪情大,那时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因此那时期的作品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文风。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旷达是苏轼词风格的基调,它是贯穿在苏词中的一条红线。苏轼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多次受贬谪,但是他都能坦然处之,即便有了苦恼,也能很快达观起来,从失意中寻求自我解脱,这种思想在他的词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总的说来,苏轼的作品多种多样,风格也有所不同:
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不少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五)作品选读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为怀念弟弟苏辙抑或对政治的不得志而写。上阙写对月饮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下阙对月怀人,抒发对亲友的怀念。政治上的不得志,与亲人的长久别离,都使得词中充满了抑郁和痛苦。但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的事情,不是什么稀奇事,只要人还在,就有团聚的的希望。千里月光,寄托相思,期盼重逢。词虽然是描写相思的苦闷心情,却给人希望,充满乐观色彩。这是苏轼的代表之一。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淮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来,有恨无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深清绝,每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这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一首词,苏轼的婉约词法度典雅,素净秀丽,他的婉约词中言怀、怀古题材的佳作颇多。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 交融。《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了前人的说法,并引伸出对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都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
篇10:如何品读苏轼这个人物
品读苏轼 一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三苏。但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他的命运多凄惨。在我眼中,他是豪放的,乐观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
他是不幸的。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他有远大抱负,他渴望出仕,可是仕途多险。1057年,二十一的苏轼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向神宗的直谏也因此得罪了安石,被请出朝廷。。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他敢于直言,为权臣所忌恨,被贬至惠州、琼州、杭州等地,最终死于常州。苏轼的一生何其悲哉、惨哉。
但苏轼也是豪放的,豁达的。他懂得自我安慰、自我派遣。《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了他的豪放。文章的末尾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感叹。是啊,在这美丽的夜色中,竹柏常有,但是缺少像作者一样的普通人,这得需要一种怎样的心境.胸襟。苏轼的一生过得太苦,他被一贬,再贬,再贬,但他悲伤中透着乐观。他已看透了红尘,他变得喜欢和高僧共游。((核舟记))中提到了鲁直,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乐观豪迈、飒然超脱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苏轼喜欢月亮,他把月华比作水,他把月亮比作婵娟。((水调歌头))中道出了作者的心境——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又怕受到政治上的排挤。于是,他长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并祝愿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乐观苏轼,是不幸的,但又是豪放的,乐观的!
品读苏轼二
苏轼,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文学大家。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 篇章最多,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相对于苏轼的诗,我更为欣赏他的词作。
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豪放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旷达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例如,《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有,《江城子》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他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从《定**》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他的《蝶恋花》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平妥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妥巾贴的。
我喜爱苏轼,不但是因为他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因为他的一生中会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正因如此;更因为他的生活经历的具有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品读苏轼三
怀古伤今的苏轼,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消愁了。六十又六年的如梦人生在历史银河划过,一个奇迹,一个在直接文坛上闪烁了900多年仍不被遗忘,长存于世界顶峰,永不泯灭的明珠。
从小“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苏轼,在官海的颠簸中,几经沉浮,耗尽青春。回首一生,却发现,自己在宦海道路上,只有空白。官场上,他是一个智者,却不是一个胜者;他虽不是一个胜者,却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一个智者。
贬谪的道路,苏轼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却从未有过一次后悔。他的豁达乐观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有多么不幸,即使一贫如洗,身无分文,他也懂得如何让自己满足,知足长乐。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们:“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的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失,正如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那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似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有青春活力。”
多少年的宦海沉浮,人生中几起几落,东坡始终没有丢掉乐观豁达,四海为家,贫而不改其乐;诗酒自娱,欣则赏月观花。风雅之士,可以为一朵牡丹开花,邀来高朋满座,赏“国艳带酒天香染袂”,曰“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调酒尊前,秋向晚,一支何事,何我依然”“只想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泪盈胸膛。这样的人,舍苏其谁?又有谁可以有如此胸襟有气度的仰天长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是寂寞的。遥想当初黄州赤壁,一个天涯倦客漂泊他乡,带着文坛与政界泼给他满身的脏水,离开亲人,肚子在他乡,书写着一个是人的悲歌。“谁间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在贬谪黄州之前,苏东坡曾被那群恶狼在狱中折磨的惨不忍睹,而我们的诗人用吟诗的嗓子抵抗这,刽子手们狞笑着。这里本是一个这需要哀号的地方,你那些诗人在这里就显这十分可笑,难道这样就不该打吗?打,打,打!打的你浓妆淡抹,打的你乘风归去,打的你密州出猎!但,正是这一番洗礼,使得苏轼成为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从而凤舞九天的人。
东坡的豪气不同于李白,酒气入肠,秀气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是骨子里看透红尘的豪迈,追求自然的婉约。他的豪气像自九天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不留喘息,又像平静中的大海,秀美却又从骨子力透出一种不被征服有饱受万物的傲然之气。像冰河下的鱼,寒风中的傲骨梅花,任吹,任冻,任打,决不低头。
苏轼被贬又如何?即使被贬黄州,“幽人独往来”,仍不改“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傲;被贬岭南,我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非有旷达胸襟,焉能如此?
苏东坡是一个才子,一个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个才子。他更是一个传奇,一个永不磨灭的传奇。这个传奇,命中注定和黄州的交集不同寻常。
其实苏轼不仅是对黄州有感情,在黄州之前,乌台诗岸之前,他已考虑在徐州买地养老,因为徐州造就了一个政治上羽翼渐丰的苏东坡。就是在他到达徐州不久,1077年8月,黄河决口一路来到徐州城下,老百姓们如临大敌纷纷准备陶制避难。这个时候,正是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42岁的他,此刻没有“射天狼”的锐气,没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绸缪婉转,他放下了桀骜的气势,优雅的郁闷,在他一身的泥水中,散发出掷地有声的魅力,他就这样苦口婆心把富民劝回了城,低声下气地动员禁军抢险,把濒临崩溃的徐州从生死存亡线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不再是冲动和血气方刚的少年,理智和良心促使他奔波。
那时他对徐州的感情,无言可说,但是朝廷却发了命令让他改任潮州太守。这一去,打倒了一个政治上的苏轼,又新生了一个文学上的巨匠。
就是他在潮州上任的第三个月,一场政治上的劫难,一场最惊心动魄的左迁,伴着穷而后工的可能勾勒出苏轼不惑的未来。他面对命运摆给造就的脸色,生命被逼到这生存天依的角落才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一支蜗居在苏轼心中的诗文,这一刻要真正爆发了,被众人保护留存下性命的他,就这样在文字上后生了,用别人泼来的脏水洗尽绮罗香泽,用小人围攻的力量摆脱绸缪婉转的词风成熟鱼一场灾难之后,最后独上西楼逸怀浩气,超乎尘世之外,举手当歌了。
黄州对他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但说到黄州不得不提的是他三篇游赤壁矶的作品,其中以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浓烈。
就是那赤壁的一夜,留下了隽永的诗词,也留给历史文化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以个开始疲于奔命的诗人诞生了。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重生,更是一场文化静默后的复出。
有人说,每每读到东坡的文字,心灵净的也是静的,也许他走向了灾难后的释然,也许他到了不以物言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的仙界,可是在这首诗中,他的心,我的心,我们的心都是不会平静的。他的诗词就是他的精神领会,豪迈中却有捕食秀美,千古独步,智慧超群却又生性雅致。
看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浪淘尽,皆英雄,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故国神游,惯看秋月春风,一尊醉江月,浊酒笑谈人世中,字字苍寒。这首气势恢宏的词,对于当时正处于缠绵悱恻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个如海的苏轼,海篇海言海语,但他却从未迷失。
这样的苏轼创造了一曲有一曲的绝唱,激荡了一波有一波洪涛。
品苏轼可以品出什么?品出坛坛烈酒,历史尽在其中;品出杯杯浓茶,文化沉淀出浓香;品出场场好戏,乐观流不去。
读苏轼能读出什么?读出一味看轻权贵的菊花香,读出一股寒风傲骨的梅花劲,读出一抹默然处世的迎春黄,读出一笔欣然而立的翠竹直,读出一丝郁郁葱葱的万年青。
品读苏轼,读的都是精神,都是屈心抑制、忍尤攘垢后奋起直追超然于世的精神,我们必须接受生命力那些残缺的难以副院的部分,抵达灾难后东坡式的释然。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之不过是个记忆,诞生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他那永不灭的一份诙谐,真可谓:唯大英雄真本色,真名士兮自风流。
篇11:品读苏轼的作文
苏轼,在我没有走近他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书画家;但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发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是如此困难。还在冥思苦想时,笔已经在纸上轻轻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个苏轼——哲学家。
苏轼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奥秘,而这种思考,已经将他铸造成了哲学家,清冷秋季,雾气笼着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叹世界的宏大与自己的渺小,苏轼却坐在船头饮酒,缓缓吟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却与柏拉图的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在这一刻已不是单纯的乐观,而是彻底蜕变为了理性的哲学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万物流动,生生灭灭,那只不过是感官世界罢了;苏轼深邃的目光,却望透了那重重迷雾,用不朽的灵魂,追随到了永恒不变的理型世界。于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彻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扰了,如同他诗中的梨花,将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深刻的思考,使他成为哲学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他,却调转笔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庐山美景中,他能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坚信,这一切决不是苏轼有意而为,而是在电光石火间很自然的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即使时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输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让人们看到的是他的乐观与豁达,忽视了他的理性与深刻。而他这种深刻,不是有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了坎坷的磨练后沉淀下来的,如厚茧老皮。
苏轼还拥有一个哲学家应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将其巧妙地融为一体。当他胸怀天下却屡屡碰壁时,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般四处行善,却不失旷达与洒脱。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三教中的精华集于一身,这无疑加速形成了他独特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哲学家。
就这样,在柏拉图一千四百多年后,中国有一位叫苏轼的文人追随他脚步,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冲破了肉体的枷锁,释放了灵魂,踏上了回归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们代代相传的那些诗词,不过是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灵魂的脚印,在那里呢喃着不知名的歌。
篇12:品读生活随笔
品读生活随笔
要把人生过得有趣,我们才能看到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身边啊,有两种人。一种是抱怨生活的人,一种是享受生活的人。这两种人一般的行动做派是完全相反的,而我自然想成为享受生活的人,可惜这样的人并不是一般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广阔的胸怀,需要自信的微笑,需要对事情的绝对把握。
就拿大学校园来讲吧。许多人都会有些懈怠,认为熬过了高中就有了理所应当的理由去挥霍时光。甚至于很多时候,逃课、迟到,都变成了一些同学的家常便饭。可他们真的不担心挂科或是被老师批评的风险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们只是提前挥霍了未来的散漫光阴,在某一刻是会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或许很小,但是这样的方式偷懒,身心也并不会愉悦吧。
然而,当享受生活乐趣的人也想如此时,他们的做法却是出人意料的。他们很少会去抱怨学校的`老师或者作业,而是会努力的找到顺从的方法,最容易把它们搞定的方法。当某天,具有这样良好心态的人迟到了之后,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趁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之际,缓缓溜回教室,当然,他是身体后退倒着走的。当老师的角度足够瞧见他时,他便开始身体向前,正步走。这样子给人的假象是——他不是一个迟到的人,而是一个想偷偷溜出教师逃课的人!当然了,课肯定得上,只是不仅可以不用被记下来迟到,而且可以老师还让他坐在教师他听课,并且让老师自以为成功组织了一个调皮孩子的逃课。
这就是不同,抱怨在我看来是身心的逃避,只是面对自己所不擅长或是厌恶事情的一种发自心里的排斥,而享受只是顺从了困难的各种因素,并成功的用最小的代价去排除那些因素而产生的行动。
也正因如此,当你想要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不妨想想办法去克服自己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这样子事情反而越来越轻松顺手。越努力越幸运的言论大概也是以此而来。
而在社会实践时,我们也时常能碰到相似的事件。
从大方面来讲就是享受生活而爱好工作,和讨厌工作而抱怨生活的两种差异。之前很火的北大最土女生李雪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说她在火锅店打工体验生活时,被一位服务员扎了心。原因是那位服务员每个月拿着五千块钱的工资,每天在店里忙的像个陀螺一样却始终能够保持微笑,开心的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而她有高学历,高收入,外国留学,甚至是一名网红却在大四便得了抑郁,始终无法快乐。
这就是心态上的差异,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要变得多么厉害,不一定要有非常巨大的成就,不一定要什么都去争去比,而应该在宁静的夜晚,闭上眼睛想想,究竟自己的心在什么地方,而自己的向往又是什么?
至少在我看来,与其匆匆忙忙的去应付很多事件而烦恼,不如认认真真去直面结局。
生活如此,乐意无限,全在你如何抉择。
篇13:品读美文随笔
品读美文随笔
头悬梁,锥刺骨,
凿壁偷光不觉苦;
映雪灯,囊萤烛,
口诵着手钞度寒暑。
唐朝诗,汉代赋,
宋词元曲传千古;
甲骨文,出中土,
五千年文化永不腐。
当历史的`船摇动着岁月的橹,
别忘记我们勤奋的先祖;
当光阴的歌伴奏着时代的舞,
别冷落我们文学的宝库。
让我们一起品读,
读一读古代的风流人物,
炎黄帝中原逐鹿,
汉武帝北拒匈奴,
有一种气势就叫做英雄威武。
让我们一起品读,
读一读古老的中华民族,
有心人越甲吞吴,
有志者秦关归楚,
有一种精神就叫做永不服输。
篇14:随笔品读系统
精选随笔品读系统
“诶,你这怎么弄的啊?”我好奇地看着电脑,电脑上竟然是Windows7的`系统,这个配置我见过,虽然现在Windows7已结普遍,可对于我家这台老掉牙儿电脑来说能有win7的系统我已经满足了。
老哥神秘一笑,没说话。得得得!又吝啬了。我暗自懊恼,又不告诉我。我打开小笔电,看来现在只能靠搜狗了。很快,WIN7系统符合条件的都筛选出来了。
我点进第一个网站,各种不一样的系统出现在眼前,我选了一个配置最高的点了进去,很快就开始下载。
可是过了好长时间,仍然只有一丁点,才下载了3%,不会是下错了吧?我想。虽然想着应该不会错,但是这半天才下载了这么点儿,多长时间才能下载完呢?想到这儿,我关了下载任务,反正现有的这个系统也挺好的不是?没必要换了。
可是过了两三天,我又开始想拥有Win7的系统了,这回我不追求最新的,只追随大众潮流就好。
我又开始下载。
“哥,多长时间就下载完了?”我随意的问道,真不知道他那天下载了多长时间,同时心里也真的挺好奇。
“不记得了。”老哥冷冷道。我暗自吐舌,自家老哥真是高冷。
“有半天吗?”我估计也少不了,说了个保险数字。
“差不多。”老哥冷冷道,这才是让我叫绝的地方。
好吧,半天,听天由命吧。只要电脑不死机,不黑屏,中途不没电,再不考虑其他外在条件,半天大概能下载完,恩,能下载完!
篇15:品读书香随笔
品读书香随笔
一个闷热的午后,我漫步在上海“格林小镇”的街头,品味着盛夏带给我的炎热,树叶被晒得发亮,头上的汗珠不停向下滚落,我试图找阴凉的地方,却没有一点结果。我走走停停,一家店的名字让我停住了脚步——钟书阁,“咦,好奇怪的名字!”我心里想着,发现有好多人走了进去,我也跟着进去了。
刚进去,就有一阵宜人的凉风吹来,还有一股淡淡的书香。我揉了揉双眼,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里面的家具都是木头的,红木、橡木……这些木头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同时还有一种奶油的香气。
这里安静极了,一根针落下都能听到。这里有很多人,我观察了一阵,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着。我继续往里走,发现有许多书,或许有成千上万本书整齐地排放在木制书架上,甚至在人来人往的玻璃道路和一阶阶螺旋台阶下,都可以看到一本本书。书架随意摆放着,如同一个迷宫。还有很多供人阅读的小角落,这里每一个地方都如家一般可爱、舒适。伴随着午后沉闷的空气与燥热的阳光,当然少不了一杯夏日的冷饮,摇晃着里边的冰块,仿佛听到了书中的铜铃叮咚,让我在书的世界中徜徉。
我在那里看了一下午的书,還买了一本《小王子》,出来时已是日暮。我走在路上,心里默默地提醒着自己,将来一定要开一家那样的书店。
篇16:跟文竹有关的随笔写作400字
我很喜欢文竹,桌上常年摆放着一盆文竹。它四季常青,纤秀玉立,叶片如翠云层层,清雅脱俗,很能让你想起林黛玉的那纤弱、娇柔。
文竹,顾名思义乃“文雅之竹”。一个“文”字蕴含着不尽的内涵,像一个博学多才的敏思书生,读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精通天文地理经史子集,虽不能吟唱,却有思想见地;“竹”,是有气节有品操的竹,是苏东坡前后文人们都离不开的竹,是林妹妹潇湘馆里洁身自好的竹,是郑板桥胸中、笔下凝霜傲雪的竹。即使没有庭院、没有田园,但是文人也会在心田种下一片竹,让它卓尔不群永不落俗,也学它节节向上,虚怀若谷。“文”和“竹”这样美的两个汉字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文竹,成了观叶植物中的上品。文竹不仅姿态文雅,而且气质独特。
我喜欢文竹。文竹习性孤高,奢望很小,只要点点阳光,清水和泥土,就能长得翠绿繁茂。长满叶子的枝干像平铺的三角形,稳稳地伸向前方。远看,一层一层缥缥缈缈,犹如黄山众峰间那若隐若现、变化莫测的云海;近看,却像一片片鳞甲,有条有理、又细又密地排列着。
我喜欢文竹。文竹春天是浅绿的,让人耳目一新;夏天是翠绿的,那绿色好像就要淌下来了;秋天是墨绿的,像是一幅油画;冬天是苍绿的,但文竹依旧挺立着,显示着生命顽强的活力。
我喜欢文竹。文竹的外表看似柔弱,但它却能从容四季;文竹的身躯虽然娇娆,但它却潜藏着无穷的生命力;文竹的秉性清秀文丽,但它有着坚忍不拔的骨气。
我喜欢文竹。喜欢它的朴实、它的纯净、它的气韵、它的风骨、它的柔美和它的高贵。喜欢文竹的人,能从其生存之道中得到静思、奋起和启迪。人生若能如文竹,没有喧哗的张扬,没有虚伪的假象,只有真诚做人,踏实做人,生命会更加充实绚丽!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17:跟向日葵有关的随笔写作600字
“向日葵,花儿黄,朵朵向着红太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唱的儿歌。在我们这个地区现在很少能看到向日葵了。有一天在接孙子放学回来的路上,孙子突然喊道:“爷爷,爷爷,你看,向日葵,圆圆的,那圆圆的大盘子开了那么多的黄黄的花,真好看!”我当时没有注意,经孙子这么一喊,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还真看到一户人家在屋后种的几棵向日葵。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曾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有块菜地,菜地的边缘种了不少向日葵。出于好奇心,这向日葵它怎么总是迎着太阳转呢?于是就异想天开地用手拼命将向日葵那大花盘拉扯过去,不让它对着太阳。可是手一松,葵花盘弹跳了一下,就又面朝着太阳了。不服气,再拉,它还是把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现在想起来,真是幼稚可笑。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向日葵。画中,一朵一朵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大朵的向日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了最后的温暖。
向日葵,也叫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我们在自己家的小菜地里种下一排排葵花,同时也在我们的心头投下了最明艳的色彩。等待着葵花开花了,就有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更是一种幸福的等待。
向日葵里面所开的朵朵小黄花渐渐枯萎、脱落后就开始结籽。向日葵结籽,亦有着另一种风韵。葵花结籽后,大圆盘子,沉甸甸的,似乎看见日月风光在里面喧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头颅慢慢开始低垂,有些害羞,有些深沉,但它的腰杆仍然是挺直的。一粒一粒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像蜂窝一般,吸足了阳光、雨露和花香,成熟、饱满。这时,我们就用镰刀,不忍心地将它那低垂的“头颅”(葵花盘子)割下来。轻轻地敲,一粒一粒饱跻跻的,把脱下来的葵花籽放到大圆匾子里,再放到太阳下晒干后贮藏起来。在夏天乘凉的时候或逢年过节时,把晒干后的瓜子放到铁锅里,用文火慢慢炒熟,稍微凉一下,大家你一把、我一把慢慢地嗑着,那瓜子仁的脆、香,让人回味无穷。仿佛闻到向日葵花朵的香气,因为一粒葵花籽,就是一朵花的魂啊!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18:跟秋雨学写作
跟秋雨学写作
跟秋雨学写作金波
至今还记得初读《文化苦旅》与《山居笔记》的亢奋和战栗:余秋雨先生的睿智,如一把高明的手术刀,在显微镜下精细地解剖着我的灵魂;先生的大气,令我为之倾倒;先生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生活令我惊羡不已。时隔五年,余先生带着他的鲜活与敦厚,向青少年走来,《道士塔》选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废墟》选人《高中语文阅读》第一册。在教学中,我怀着虔敬的心情,让学生尽情领略先生的思想和文风,带领他们跟着先生学写作。
一、仿句,学习余先生的语言
《废墟》中有许多精辟的语句,学生在熟读之余择其一二仿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学生选择“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仿写:
1、风儿是美丽的,因为满身携带着鲜花的清香;蓝天是美丽的,因为漂浮着柔软的白云;秋水是美丽的,因为映射着累累硕果的影子;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有撒娇,有放纵,有笑傲江湖的豪气。
2、莲花是和谐的,因为晨曦的甘露总残留在碧绿的叶子上;土壤是和谐的,因为它掩埋了沉泥却能开出滚烫的花朵;星月是和谐的,因为有了宁谧就不会有喧嚣的红尘;小溪是和谐的,因为有潺流的旋律,有银白的滚动,有选择远方的执著。
二、仿篇,学习余先生的构思
余秋雨惯常使用“意境再现”法,如《阳关三叠》中他这样写道: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写作技巧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里,余先生依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意境,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再现了豪迈放达的唐人风范和原作的诗情画意,像影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把豪放的饮酒场面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耳目为之一新,也使文章显得意境高远,耐人品读,让人陶醉于其文化文学意蕴之中。读完《文化苦旅》后,黄丹同学借鉴“意境再现”法写道:
康桥,情难了
陕西省镇安中学高级(17)班 黄丹
当世间还残存着一息夕阳时,天空略施粉脂,好似软烟罗缎般地飘着。一阵微风拂过,它就把西天的余光一层一层地荡漾开来,金色的阳光弥漫在天地,像是开在尘埃中的金色小花,那浓稠花香蕴满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丝缝隙,酿成了美酒好似这温情的夕阳。
我满怀难了的恋情在晚风的拥簇下再一次游向康桥。
它依然默默地守在那儿,像是一位公主娇嗔着他久别不归的王子。我甚至在远方都能听见她的声音,一寸一寸地搜寻着,即使是最细微的光线她都仔细审视,那儿是否有她的王子的痕迹?我眯起眼,端详。她沉浸在金光中,犹如身披花般缤纷的婚纱,伴着流光溢彩倒映在康河上。一点一点起伏的水波,小心翼翼地把七彩的光斑投射进倒影里。她宛若一朵花鲜艳地盛开在如丝如缕如在风中狂乱招摇的水草上,然后被摇进水里,化成一条斑斓的鱼儿在水草间纵情游弋,游回过去……
头晕目眩,我闻到了清新的绿草香,看到了漫天繁星的闪烁,像是缎子上的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极尽它飘忽的光星。我沉浮在娴静如玉的康河上,美丽的梦和着水的节奏流向远方。在那青草更青,群星更亮的地方妖娆地起舞,吸尽我的目光,不由得泪已满面,滚烫的泪水迫使我仰起头,泪竟顺着咽喉流向心里,在那汇成康桥,格外醒目。
我得离去,这个决定让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面前那盘青色小蛇吐着邪恶的.黑色信子,让我随时可能腐烂。我再次抬头看着康桥想定格一切。那镀上金色的柳枝在一片旖旎的氤氲中随风招展。是呀,如果能留下,即使是一条水草,只要能在康桥的怀抱中就足已。我会怀着感恩和细碎的阳光牵手,舞动在康桥身边,吟唱永恒的欢歌,笑靥如花。
然而,生命已指向另一方向,静静地,我无力反抗。
夕阳终于被万物耗尽,世间失去光泽黯淡下来。西边的胭脂也褪尽了,我作别康桥,它不理会。
意境再现法是“通过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在原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造。或者借古人‘东风’,来催开自己园中之花。这是一种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创新,是种‘站在巨人肩上’的创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取巧’,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仿思,学习余先生的睿智
余秋雨的“大散文”一扫散文届的脂粉气,“他的视点、视角往往与众不同,而且善于从广、深、力三度上开掘‘文化’的内涵,令人有登高而望见者远之感”,“重在引人睿智地思考”。②《山居笔记》中的《历史的暗角》是继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之后的又一篇审视国人灵魂的作品。教学中,我引领学生做了一个“看看你,看看我,看看他”的专题阅读,通过这三篇作品,启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作一点深入的思考。
学生李家文在《找寻》的结尾写道:“挥挥手,我要启程,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而人生,恰恰是一次次丢失与找寻。”孙诗唐在《心灵的化妆》中写道:“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是愚人,知道自己缺点而不能改的人是庸人。”程强在《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呐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记住历史,踏着历史寻找未来。”魏娟在《独守纯净》中说:“时空的错位,导致人性的大曝光。”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爱因斯坦)“人,只不过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思考是痛苦的,我们必须直面自己的人性弱点;思考是愉快的,我们的心灵在思考中净化,让我们一点一点摒弃身上的兽性,一步一步向神性靠拢。跟着余先生,学生增强了思考的意识,文章显得厚重而深刻了许多。
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座含量丰富的矿山,随意掘一锄头,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任何艺术,都要历经先“人格”,后“出格”的过程,跟着余秋雨先生,先摹仿,后创造,走出自己的写作之路。
篇19:跟春天有关的随笔写作:晓春
虽说春天来的这么低调,但也并不完全是猝不及防的。早在两周之前。当我从校园里的一棵玉兰树前经过时,便看到了树枝上一颗颗的小花骨朵。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外壳的颜色显得是那么的清纯。坚硬的外包仿佛像是保护着里面尚未成熟的花瓣不受寒风的刺激,好似一定要待到温度合适了之后才含苞绽放似的。果然没过几天,当我再次经过那的时候,树上就多了几朵嫩稚的小花。它们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已经被告知会经历烈日的灼伤和风雨的侵蚀,但它们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愿望,哪怕它们要为这场旅行准备一年之久。它们的身躯是那么的洁白、脆弱,以至于一阵清风的拂过就能让它们重新落回了起点。但它们的灵魂却又是这么的坚毅,较劲,一年的心血只为那一霎那的厚积薄发,冲傲绽放。
相比起严谨执着的玉兰花而言,桃花仿佛更加的随意,有些松懈,甚至有些鲁莽。我上学的路上每次都会经过一片住宅区,在那道路的两旁整齐地种着两排桃花树,桃花的花期和玉兰花很是相似,都是春天刚一道来,它们就迫不及待的钻出枝芽。仿佛早已厌恶了被囚禁在那狭小空间里了一冬天似的。一天早上气温特别的低,当我上学时走到那条路的时候,路两旁的树看起来很是不同寻常,我走进一看,原来是因为娇嫩的花瓣本来就充满了水分,加上寒冷的天气使得早晨的露珠还没来得及蒸发就已经在叶子上结霜了。原本洁白的叶子好像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玉片,凝固在上面的水珠使得原本圆润饱满的玉片看起来更加的垂涎欲滴。一阵清风吹过,花瓣便随着风腾起飞舞。大量的花瓣脱离了树枝扩散到空气当中好似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在太阳的照射下,这些花瓣反射出了比原本更加耀眼的光芒。淋浴在这洁白的雨中,似乎可以看到每一片花瓣的前世今生,仿佛可以感受到每一片花瓣喜乐交加的心情。纵使最后都要落回到冰冷的土地上,所以才需格外地珍惜停留在空中的这段历程。明知终究都要归宿在腐烂在树根旁,所以才需有着一段完美的时光,好在以后怀念。花瓣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才要竭尽全力地绽放光彩。花瓣的信念又是如此的执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历经千险,最终依旧不离不弃!
春天,使人冲寒欲放,以迎接这又一轮崭新的四季。
公众号:爱上写作
★ 短文教案内容
★ 品读苏轼作文
★ 生命的真意作文
★ 短文两篇教案
【跟苏轼有关的随笔写作:品读(共19篇)】相关文章:
初中校园的满分作文随笔600字2022-12-17
读书应成常态散文随笔2023-04-21
留缝隙的散文随笔2023-01-05
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2023-01-16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2022-06-04
定**的教学设计2023-02-13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教学反思2022-05-23
《定**》教学设计2022-08-15
古诗教学要入文悟情的教师随笔2022-05-06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