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课程设计体会

时间:2022-12-17 18:08:32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通信课程设计体会(共6篇)由网友“加州BeB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通信课程设计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信课程设计体会

篇1: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两周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在通信原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两周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周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在这两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

一、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周,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每个步骤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两周,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

虽说我们的通信原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通信原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通信原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四、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周,我学会了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

经过这一周的通信原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总之,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篇2: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一学期的通信原理课程结束了,但我对通信原理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通信原理。学习是个艰难的过程,厌烦过,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我想不管干什么都要自信,千万不要轻易的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结果的。

按照我的传统理解,通信就是信息的传输,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可以预见,未来的通信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加重大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通信原理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通信系统的性质、信号的传输、检测、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信号调制,量化,编码,处理和传输的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比较抽象,分析求解所用的数学知识较多。该课程的难点是理论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然而我的数学基础并不够扎实,因此在数学分析与计算方面是一个难点,还有就是缺乏工程背景,而这门课又结合实际比较多,所以学这门课程并不容易,但我们要好好学习通信原理。

对于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很难,而且听学长们说通信原理是很难的课程,平时一定要好好学,不然自己学习习的日子根本就抓不到要点了。事实上好像也是如此,当然对于我这样的人,上课时也不算是比较认真的,但是半学期的学习,我对通信原理确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我知道学好通信原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我又翻阅了一下高数课本。翻阅高数课本之后,感觉轻松了一些。我认识到要完成通信,首先要对信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对这个信号进行传输我们要进行调制,并选择合适的信道,当然还要考虑噪声的干扰;在接收端我们通过解调把原始信号解调出来以完成我们的通信。

虽然该课程在学习上很困难,但我发现该课程在组织上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顺序,由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到实际调制解调框图的设计等具体问题的应用的规律,后来又结合上机实验学习了MATLAB工具软件,通过Simulink或者MATLAB程序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加深了我对通信系统的理解。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对于本门课程本想提出课程建议,但是老师讲的挺好的,基本没有什么建议可提。并且感觉老师讲的`越来越好了,颜渊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发觉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讲课很好,对待学生也是循循善诱。在这里感谢老师的栽培,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我知道成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不过,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篇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可靠地传输信息。本课程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首先建立了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其次在各章深入介绍各个部分的性能。从整体到局部,思路明确,框架结构清晰。

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研究通信系统中每个模块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在这门课程中,主要讲解了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分析,信道研究,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带通传输系统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等内容。

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看到好厚的书、一大堆的数学推导公式就慌了。刚开始听课时,涉及到很多信号与线性系统、工程数学里的知识,老师讲课时,我们一脸茫然。后来通过下来复习前期课程,将以前知识重新拾起,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引导我们回顾,慢慢地我们适应了通信原理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

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信原理》有极强的理论性,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虽然课程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在学习本课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篇4:课程设计

软件调试:按要求输入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并进行语法的检查,正确后设置正确的通信口,将指令读入到指定的可编程控制器ROM中,进行下一步的调试。

运行调试:在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正确的基础上,打开三菱FX2N-48MR可编程控制器的“RUN”开关进行调试;观察运行的情况,看是否是随时按下停止按钮可以停止系统运行,或者等待100个脉冲后,系统是否停止运行。

根据以上的'调试情况,本彩灯循环点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符合要求。

五、设计心得:

通过这次对彩灯循环点亮的PLC控制,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六、参考文献:

[1]廖常初. PLC基础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史国生.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孙振强.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阮友德.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5:计算机语言类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体会

计算机语言类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体会

本文以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为基础,给出了该类课程的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与体会.结合创新课程设计的“五大品质”的.要求和挑战,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模式,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线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作 者:刘世华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电子分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计算机教育 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篇6: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体会论文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体会论文

摘要:在现有移动网络软件中,在地形地貌信息提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在实际地理信息同网络路测数据间存在信息脱节情况,为了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本文中,将就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系统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融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

1、引言

在移动通信网络工作中,路测是优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即通过路测以及分析方式的应用对网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网络质量优化的方案与方式进行制定与改进。而就现有系统而言,其在应用中仅仅能够提供二维地图信息,因网络地理环境信息方面支持的缺乏,使其在分析结果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差,并因此对优化方案的成效产生影响。为了能够实现该问题的解决,GoogleEarth可以说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该软件能够以迅速、便利的方式实现地球上任一点的定位,并在定位后实现目标地理环境信息的返回,其提供的全球地貌影像能够在生成三维视图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旋转,以此实现不同视角的提供。有效分辨率为30m左右,而对于著名风景区以及大城市,还将提供更高精度的影像,为1m左右,而对于我国地级城市以及县级市,精度则在5m左右。正是考虑到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高精度特征,在本文中,将在同GoogleEarth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设计,并对通信质量数据以及网络质量分析进行集成,以此形成具有集成特征的可视化网络优化系统。

2、系统结构与实现

在GoogleEarth中,具有特定的嵌入式工件,该工件能够实现地理环境信息浏览功能同系统的集成,并通过Hook以及API方式的应用同现有路测软件实现交互,进而实现两者间的信息融合。在该系统中,其主要包括有强大部分:第一部分即以KML为模型的无线网络以及基站环境查询表示模块,不仅在其中具有不同三维地貌图以及影像要素,且能够实现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第二部分即COMPI接口为基础上对地理环境信息浏览操作以及在三维环境中回放功能的提供,且在回放过程中提供视距、缩放以视角等方面的调整。

2.1无线网络地理信息定义

在客观世界当中,不同复杂的地理对象都能够将其抽闲为点线面等几何类型,在GoogleEarth当中,即通过抽象元素的方式对集中最为基本的几何元素进行了定义,包括有点、线、多边形以及三位模型等,同时也能够对不同形态的几何图形进行聚合,以此实现更为复杂几何实体的定义。在该系统中,其应用到的KML模型定义元素有:第一,placemar元素,对单个的地理对象进行定义;第二,Point定义点对象,在不同元素中,都具有单独Coordinates元素的包括;第三,Polygon对多边形对象进行定义,主要是对连接的平面表示。根据面域间包含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有岛以及无岛面域,且不同多边形对象具有特定元素定义;第四,LinearRing能够对环对象进行定义,即是对线性闭合环的表示,其由一序列坐标组成直线段进行连接而形成;第五,Coordinates是对坐标序列对的定义,在一个地理坐标中,包括有高度以及经纬度这三个值。

2.2信息融合过程

在信息融合过程中,主要以GPS数据值的方式关联GoogleEarth所提供的地理数据以及网络路测数据,在地理环境中,其中存在的GPS数据值为自定义、预先计算生成的,而路测数据当中的数据值则为动态提取,并根据软件定义数据格式实现GPS数据经纬度至的计算。具体机制方面,为了能够对用户在现有系统操作习惯进行遵循,在信息融合实现过程中,即对Hook以及API技术进行了应用,在此过程中,并不需要对现有的路测软件进行更改,也不需要对额外的操作流程以及步骤进行增加。API注入方面,即通过系统动态链接库函数调用实现拦截,以此对软件目前即将加载分析的数据文件名进行获取。在完成文件名获取后,即对其数据内容进行读取,根据NMEA协议对其中对应的GPS值进行提取,包括有经纬度以及高度等,在形成KML文件后将其倒入系统初始化,对其卫星影像资料以及位置进行缓存处理。Hook技术方面,其功能即是对现有路测软件当中的鼠标操作事件进行记录,以此对用户对路测软件的操作进行获取,并形成对GoogleEarth的操作控制,进而完成地理环境信息以及地理位置变化的显示。具体流程方面,当将路测数据导入到路测软件后,系统将在获得数据文件名后将其导入到其中,从中对相应的GPS数据值进行提取,且同系统预先以KML为定义的环境信息相结合,并形成网络地理信息文件,通过该文件的应用,即能够对GoogleEarth形成驱动,做好相应地理环境信息的读取并在窗口当中显示。而当用户对路测软件实际操纵时,也将根据截取到的事件对系统形成驱动,即对信息的更新进行完成。

3、系统应用

3.1网络通信质量可视化

在该系统中,不仅能够对存在的实时路测数据值进行查看,且能够从窗口当中了解到以三维图形所展示的地理环境信息,即在实现实际地理地貌观察的同时做好路测轨迹信息的掌握,这部分信息在三维图当中以红色线形表示,而线上的方块即表示目前所处的测量位置。

3.2基站可视化管理

在GoogleEarth为基础的标签功能中对所辖境内基站数据的显示、分析以及修改等功能提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将能够对用户投诉数据实现实时的可视化管理,并在显示信息后将其集成到网络分析系统当中。在具体分析中,即能够做好目前基站所辖网络相关信息的随时查看,在对相关数据自动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更新操作的接收与更新。

4、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基于信息融合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分析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将地理环境浏览以及路测回放功能集成到其中的基础上对系统同路测软件的交互进行实现,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则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可视化的质量分析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通信网络优化及其安全分析[J].徐大平.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01)

[2]浅析通信网络优化与安全[J].王旭东,陈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6)

[3]4G通信网络的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冯志永.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4]通信网络优化与提升探讨[J].龚才语.信息通信.2013(0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学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网络通信社会实践报告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评课稿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实践的心得体会

数字信号处理心得体会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总结

学前专业导论的心得体会

通信课程设计体会
《通信课程设计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通信课程设计体会(共6篇)】相关文章: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2023-02-06

通信工程专业自我鉴定2023-02-09

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22-12-23

通信工程专业怎么样2022-05-06

通信工程专业2022-05-04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2-09-05

通信生产实习报告2023-01-24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4-04-28

生态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2022-08-29

通信工程专业排名2023-01-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