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

时间:2023-02-06 08:02:4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锦集15篇)由网友“陈氏肥蛤代言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

篇1:卫星通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卫星通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实验设备成本制约卫星通信实验课程发展的问题,该文分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种教学对象的特点,对卫星通信实验课程的开设内容以及实验条件建设进行了探讨与摸索。本科生实验教学设计采用低成本实验设备,突出感性认识;研究生实验课程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卫星通信;实验教学;卫星广播电视

截至底,中国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已超过140颗,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伴随着卫星数量的突破,我国的卫星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还不够。除投入不足外,人才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卫星通信课程作为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激发学生对卫星通信领域的学习兴趣、培养卫星通信领域的人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验课程开设背景

由于卫星通信设备昂贵、通信卫星资源紧缺,传统的本科《卫星通信》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演示和参观观摩为辅,实践教学的比例非常少。卫星通信的频率很高,常规的仿真平台很难实现全系统仿真,因此,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的仿真实验仅限于卫星通信的中频部分[1],让学生观察信号在中频部分的处理与传输过程,深化学生对通信基本理论的认识,但这些改善无法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卫星通信过程,也很难激发学生对卫星通信领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工程实际结合也更加密切,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与理论教学相比,由于学时有限、实践环节组织困难,实验教学已成为卫星通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2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为提高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卫星通信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而言,该校在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开设了《卫星通信》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了《现代通信新技术》(其中包含了卫星通信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有很大差异。

2.1本科实验教学

本科教学中学生数量众多,传统的《卫星通信》实验课程受限于实验设备的成本,只能让学生进行卫星通信的演示和观摩,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卫星通信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最廉价的卫星通信方式之一——卫星广播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它主要由天线(及其支架)、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视机以及电源等设备组成。该系统属于卫星通信中的单向接收地球站,而卫星通信中的反向发射链路与接收链路相似,因此,该系统完全可以作为学生体验卫星通信过程的实验设备。然而,虽然电视机在该系统中仅作为通信的终端设备,与卫星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关联性不强,但电视机的成本却占据该套实验系统的70%以上;另外,卫星广播电视实验的开设通常需要在室外开阔地域进行,此时系统的室外供电也将成为课程开设必须考虑的因素;上述两个原因导致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在《卫星通信》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无法得到推广。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将卫星电视接收机和电视机的功能改由寻星仪来实现。寻星仪是融合了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视机以及频谱仪简易功能的一体化设备,采用锂电池供电,不需要市电,便于室外实验的开设。整套系统成本低于1000元,其简易的频谱仪功能还可以开设卫星信标的接收实验。寻星仪的操作界面与常规的卫星电视接收机完全相同,可以设置卫星名称、高频头本振、接收频率、符号率、极化方式等参数;连接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后,当天线对准目标卫星时即可接收到该卫星上的信号(即接收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高于卫星接收机门限);若目标卫星上有公开的电视节目,还可以直接使用该终端收看卫星广播电视。在该系统上开设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卫星通信中天线对星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巧,明确天线三维指向的`参考基准与天线精确对准卫星的判断标准,使学生对卫星通信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整体认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科生的实验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卫星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明白卫星通信中对星的标准是什么,并掌握对星的常见技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启发他们更深入了解卫星通信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

2.2研究生实验教学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具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理论讲授不仅要细而专,还要广而泛。在本科现有卫星通信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与卫星通信相关的天线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的发展现状,为研究生下一步的课题选择提供参考。作为小班教学,研究生的卫星通信实验课可以采用完全自主的形式——将固定卫星地球站、便携式地球站、卫星动中通地球站以及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无人机视频采集等设备交给学生进行自主组合,按照系统搭建由简单到复杂,地球站由固定到移动,通信业务由话音到视频的渐进过程,让学生体会卫星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以及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投身卫星通信领域技术研究的兴趣。

3结语

卫星通信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强化学生对卫星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卫星通信领域的学习兴趣。该文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种教学对象,对卫星通信实验课程的开设内容以及实验条件建设进行了探讨与摸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适合于不同对象、不同接受能力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还需要与广大高校的卫星通信课程教师共同探讨。

篇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转换教学思维和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一主体。这个原则无论是在教学改革还是教学方法建设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科积极性,以引导学生思考为第一目的,让学生日后能够真正做到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其他单纯的理论课程不同,需要更多的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因此,强化教学资源硬件及软件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道路有着非同小可的指导作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和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我国现在推行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光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但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存在误区以及教学资源不到位等现象。想要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原则切实贯彻在每一次教学当中,并且加强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

1改变喧宾夺主的教学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两种。前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后者则是前者的辅助方式。但是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因此,改变教育方法刻不容缓。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数据是检查实验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度追求让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实验数据,而忽略了实验过程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启发这一事实。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对于实验过程教学的忽视成为学生素质教育过程的一个绊脚石。想要获得正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应当在实验过程教学上多下功夫。什么样的过程教学才是正确的?正确与否我们不能单纯地从教师身上找结果,而是应当将目光放在学生身上。在每个实验开始的第一步,教师应当引入实验背景、相关物理学家和一些趣事,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于实验产生一定兴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引入实验相关的物理原理、设计思想、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方法等问题。相比于直接开门见山的讲解物理原理,这样递进的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1.2让学生作为串联线索的主人一个物理实验往往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实验原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原理以及彼此的对应关系全盘托出,则会让学生失去很多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将串联线索的过程留给学生,当学生遇到难点的时候给予适当点拨。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1.3将探索的钥匙交给学生传统课堂上,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介绍完毕后,一般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过程,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或者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重点强调。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看似这堂实验课程是非常成功,实则不然。将所有的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生,恰恰是最不对的地方。教师应当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对一些难点进行点拨,剩下的时间应当留给学生自行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教师应当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提高教学资源的水平

2.1让网络成为实验教学的助力器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忽视计算机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助推器。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能够展示给学生的内容也很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比如“微课”,通过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对课上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或者是对额外的知识点进行引深学习。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时间都更加灵活和自由,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

2.2营造设计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和普通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和设备的局限,学生只能在课堂的45分钟才能动手操作,想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理想的教学成果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应运而生。《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是通过软件建立虚拟仪器,通过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这大大打破了传统实验受实验设备、课堂时间等的影响,让学生随时随地动手操作。并且《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集开放性、设计性和研究性与一身,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起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效果。

结束语

新型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根本原则,教学过程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同时开发更多线下教学资源,让学生不受实验设备、课堂时间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约束,能够更自由、更方便的进行实验学习和操作。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走出社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要求,能够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教师、学校、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多方联手,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来保证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个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且为社会所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翟剑青.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与基础物理教学[J].大学物理,1995(10):42-43.

[2]张小龙,翟剑青,袁泉等.基于软件插件的虚拟实验资源库系统的构建[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325-332.

[3]谭守标,翟剑青,王晓蒲.计算机虚拟技术在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6):429-433.

[4]郑红,戚洪彬,梁树平.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4):56-58.

[5]祝诗平,黄华,张建军等.构建分层次按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6):249-251.

篇3:管理会计实验课程建设论文

开设管理会计实验课程是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现代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各大高校对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并不是特别重视,很少开设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而且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也不是很完善,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教学的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另外,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管理会计的内容如果仅仅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一般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比较细,也比较多,而且只能掌握单个的知识点,不能从整体上掌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来把握所学的内容,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

目前,因为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太重视,所以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相对比较少,从目前的实验教材情况来看,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在为数不多的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中,模拟的实验项目不能成为一个体系,形成一整套的资料,更多的实验项目就像是单独列举的一个一个的例子。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建设,首先必须要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必须要能够融合管理会计的理论与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教材中,要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比较详细地介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应用过程及其在EXCEL中一些应用。另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系统来演示管理会计模型在EXCEL表中运用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还必须创建相应的管理会计模型的`模板来训练学生掌握并完成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相关职能。

3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建设

管理会计行使着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中也应该围绕着它的基本职能来安排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了成本形态分析及变动成本法、本量力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存货决策、标准成本、全面预算等几个方面的模拟实验。相对于已有的理论课的学习,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中,在本量利分析中,可增加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销售预测可增加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模型;存货决策中,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扩展,增加存在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与存货陆续入库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在短期经营决策力中,可增加产品的组合决策模型、价格需求弹性模型等内容。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由于管理会计涉及到的计算方法有时比较复杂,因此,还应该促使学生掌握EXCEL工作表的各种功能,能将其应用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去,决策管理会计的实际问题,如,可以进行因素变动的假设分析、结果变动的假设分析等,同时,为以后会计人员能够建立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的模型奠定基础。

4要有完善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

4.1要构建各个实验项目

要根据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个实验项目,从而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模拟的实验项目来巩固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自主参加模拟项目的学习,并探究项目的各项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型的学习。

4.2进行案例教学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变动成本法、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模块的内容,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场景展现管理会计人员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自己的分析,来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并获取一定的技能。

4.3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岗位

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中的管理会计的岗位,建立一整套企业有关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有关的资料与场景,让学生分别担任相关的职位,根据所提供的资料,来行使相应的职能,在行使过程中运用管理会计的相关技能来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更进一步地掌握并巩固管理会计的知识与技能。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其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等都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设,主要是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技能。当然,这只是笔者提出的一个初步设想,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后续更进一步研究。

篇4: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引言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工程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探究手段,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研究和探索精神。但是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单一,重复性强,注重实验结果而不是实验过程,重视理论得到验证而不是重新探索研究[1]。如此,学生的在生物化学中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条件。

篇5: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1.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大多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理念。在进行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在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过是重复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对于做实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不具备开放性,这使得许多有心的学生没有办法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从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即便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真正做实验的机会也是有限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以课堂老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能动性也弱。这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偏弱,在生物化学方面也没有做够的探索方式和探索精神。对于实验评估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通常只要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同即视为通过。

1.2实验室的投入建设力度不够

一所学校只有1~2个实验室是目前学校大多数的情况。实验室已经满足不了学校学生对于实验室的需求。实验室单一,综合运用性和设计性项目的实验室不多。实验室里的器材均为较为传统的,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致使在进行一些较为新颖的课题时无法进行相关实验。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只有在课程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被允许使用。这样就会造成实验室在同一时间被使用的频率频繁,实验室根本就满足不了两个班级或几个班级同时使用的状况。并且学生在等待实验室的时间中慢慢忘记之前所学习的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理论,致使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1.3国内教材更新较慢

生物化学是一门现代化的科学,许多理论和成果都还在研究探讨的阶段。每一年全球都有新的成果和理论被提出,所以相应的教材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更新。国内生物化学的教材更新较慢,没有办法做到与时俱进,给生物化学的师生带来一定的阻碍。如何制订一套合理完善并且与时俱进的教材,是我国相关教育专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6: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论文

2.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实验过程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做到以实验为主,课本为辅。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验证书本上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教学的场所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或者实验室,老师可以脑洞大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所见到的东西进行相关实验,不要让生物化学知识仅局限与教室或者实验室。在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理论进行预习,而不是由老师一步一步去讲解分析。让学生独自或者合作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做实验的时候不要只进行一遍,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去做对比性的实验[2]。例如在蔗糖酶试验中,往往是通过细胞自溶的方式进行提取,如果进行研磨、搅碎、高温预热会不会对实验的结果会提取时间产生影响呢?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在提取蔗糖酶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在实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3]。加大实验评估在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过程的考核份额,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个角度来进行[4]。不要只注重实验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行为规范和随后清洁,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步骤思路是否清晰,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所依据的理论是否合理。

2.2开放实验室,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实验以及多种多样,学校在加大自身的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在开放的同时被得到正确的使用和保护。例如有学生或者以学生组成的小组需要使用实验室,可提前三天提交实验室申请表,内容包括申请人、申请时间、使用时间、需要使用的相关器材等。要注意因课程需要使用实验室要和学生自发的使用实验室的时间错开。教育教导学生在使用完实验室一定要将实验室收拾干净,将所有使用过的器材处理干净后放回原位,方便实验室的下一次使用。2.3建立完善的生物化学实验的资料数据库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根据目前全球的生物化学实验及相关内容建立一个资料数据,定期进行更新,保证生物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方便相关是实验研究。同时也可以弥补因为相关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所带来的不足。

3结论

已经有许多学校注意并开始进行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加大建设完善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效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为素质化人才打下夯实基础。

篇7:《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高职院校中,倍受关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又主要包括协议分析、网络配备设置、网络组建、网络应用开发部署以及网络性能测试等内容。

此外,在学习了课本上的单元实验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在实际操作中的欠缺和网络技术需求,综合运用课本中提到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际操作中的网络应用,并将其连接到互联网,不断地进行应用测试和数据分析,从而完成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核心,对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

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随堂实验”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安排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处于中小学的学生很是适用。但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时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规律,如:1)实验操作要简单且有意义。2)教学内容要与老师教授的知识有联系。3)操作时间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等。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缜密的教学方式。此外,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在上课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面指导学生完成教学要求。由于实验操作对象不同,学校常把计算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可以就自身情况来选择。

(二)实验室实验

设置这样的教学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学生由实验室中独立操作,教师在此模式中仅充当指导角色。这种实验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

1)开拓学生的视野,学习新的实验方法。

2)初步学习操作方法或巩固课堂中教师传授的实验方法。

3)系统性地整理脑海中学习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4)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更深一步地了解、认识,让一些概念更加规律性。

5)对于所学内容要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操作中得到提升,加强自身的体会。

6)在学知识之外,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对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的建立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在实验室中操作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充分预习,熟知一定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察学生的实验方案,确保让学生每一次实验操作都有明显的效果。

二、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现状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紧随国家网络发展的步伐,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而现在的学校最为重视的还是课堂教学环节,为数不多的学校已经采用网络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的内容往往都集中于网络环境的基本建设和其设备的使用能力培养上。在网络教学中,学校又增设了异步串行通信实验、虚拟局域网配置、域名服务器配置和文件传输协议等内容。学生要想完成这些操作内容,操作室中需要有很强大的硬件配置,而对于多数学校来讲又是不可实现的,因而能够开设网络实验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

在教学中,实验小组需要进行网络实验操作训练。以“简易VPN网络的组建”为例,实验中采用SoftEther软件来实现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由于SoftEther软件可以模拟一块以太网卡,并在虚拟网卡和虚拟HUB间建立隧道,通过这个隧道,安装了虚拟网卡的因特网主机就可以穿越因特网和路由器同时连接在虚拟HUB上,从而组建了一个简易的VPN网络。由于内网通使用原始保留的IP地址,而这些地址不能够被路由,使得因特网的主机并不能访问内网中的主机。这时SoftEther就起到桥梁的作用,可以将因特网上的主机与家中的LAN甚至企业中的LAN进行连接。倘若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将实验室中的每个小组分别配置一台路由器和两台安装了SoftEther软件的P4微机,提供两个校园网络接口就可以利用学校中的因特网IP地址来模拟因特网进行连接。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方式

(一)使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更加层次化

由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于提高。要想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就得从根本——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出发,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编程设计能力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子学科有:计算机网路原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

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需要分为三大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开设网络基本技能实验课程,这包括网络资源搜索以及使用、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和定位;

第二层次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网络协议仿真实验;

第三层次是本次改革的最高目标,主要以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课程开设网络工程以及网络管理系列实验项目为主。

(二)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优良实验方案

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实验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这就突出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设计一套优良的实验方案需要设计方对计算机知识有充分地了解、掌握,甚至对计算机实验技术原理都有一定的熟知。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套优秀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仅仅是基石,要想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实验操作者本身还需要熟络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加强了学生自身的操作技术能力。

实验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进行实验教学模式时,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正确的实验操作为基本准则,有效、合理地开展。

篇8: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构建论文

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构建论文

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构建论文【1】

摘要:按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设计思路,从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大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比重,从而使实验项目多层次,注重实验考核,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确保学生真正思考、真正的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改革

引言

做为工科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以实验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构建新型的多层次实验教学项目为内容,要对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进行深入的改革。

1.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工科高校制药等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很难担当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表现为:(1)实验目的上,实验教学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实验技能得训练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2)在实验安排上,实验课程依附理论课程设置,导致各门实验相互独立、互相分割,重复内容多;(3)在实验内容上,缺乏创新,验证和演示性实验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指导书或老师的吩咐去做,这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此,我们要对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

2.生物制药专业实验及其教学目标的改革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面向新兴制药的主战场,具有医药产品的生产、科研及过程开发设计能力。

为适应上述总要求,我们必须对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从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一是确立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新能力。

二是围绕目标,系统的整合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设置。

三是根据实验课程设置,改革优化实验课程内容,通过开设综合性、创新性专业实验,训练学生理性与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分析决绝问题的能力。

3.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依照增强素质、训练技能的科学理念,我们可以对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改革的思路是循序渐进将单一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提升为综合、设计、研究型实验及科研能力的训练。

改革的方法是整合调整,删旧补新。

既选择反应步骤、操作难度适中,所涉及反应类型在药物合成中具有共性的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为实验课程内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药物的合成操作技能、学习有效控制中间体及药物质量的方法,掌握药物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构鉴定方法及技术。

我们可以构建多层次专业实验项目,将专业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

3.1 专业基础型实验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型实验主要是利用合成简单药物及其中间体学习有机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特殊反应类型及实验操作技能。

它是“四大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得巩固与延伸,它强调的是化学基础性技能得培养,专业基础型实验是以学习药物合成的特殊反应及常用实验技能训练为主,主要内容:氮酮的制备、甲基硫氧嘧啶的制备等。

3.2 综合型实验教学内容。

综合型实验主要使学生学习复杂药物成、反应终点监控和产品结构鉴定和质量分析方法,强调对学生能力与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强化是基础,培养的是能力,实验教学要点是放开、收拢。

3.3 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

研究创新型实验则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力,实验内容与教师研究项目结合,进行实验方案及工艺设计,参与研究工作全过程,研究创新型实验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验项目中的关键,这一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结合,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突破,其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它要着力解决的是“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从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大纲到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形成一种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新方法。

4.生物制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学生为实践主体的特点尤为突出。

为使专业实验课达到既定目标,我们以2实验报告与实验过程在线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实验课程的监督和管理,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动脑、动手完成实验课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

对于专业基础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管理及实践教学方式。

4.1 规范实验报告。

规范实验报告是提高实验质量的可靠保障。

为培养学生严谨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我们强调实验报告做到“三性”,即:一是报告内容书写的科学规范性。

二是实验数据记录的原始完整性。

三是实验结果分析的理论正确性。

报告规范的具体内容有:a实验日期;b实验标题c实验目的d反应式及反应原理;e原料规格及配比;f实验结果g结果分析h思考题解答。

通过在实验报告中要求有详细实事求是得实验记录,异常实验现象的理论分析,使学生真正知晓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既要求学生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更重要是逐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素质。

4.2 实验课程考核。

实验成绩考核是对学生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

除常规考核内容外,实验思考题是积极鼓励学生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论的分析,考查的是学生的动脑能力。

而实验改进则是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通过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及见解来考查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语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重构与优化现行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推动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和生物制药产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广荣,元英进,蒋建兰,等.药学教育,,21(1):56

[2] 景介文,陈雷,周英君.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5(5):64

[3] 于奕峰,芦永辉,赵平,等.化工高等教育,2004,80(2):53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岗位证书制人才培养【2】

摘要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培养既具有高技能,又具有较好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本文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关注的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 专业建设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尊重生物制药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适应现代化生物药物生产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合理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紧贴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在有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前提下,按照企业需求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相一致的专业布局和专业课程体系。

如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鉴定技术、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依托天津医药集团、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等知名制药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设计制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天津及周边地方各生物制药企业。

1.1 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

篇9: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当今生物和医学领域越来越走向分子化水平,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日益成为现代生物和医学的尖端学科,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然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不适应当今生物化学快速发展的现状,因此,必须突破旧的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发挥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开设实践性、创造性强的综合性实验,使理论和操作相互衔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思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生物化学基本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虽然有许多实验传统方法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但是有的实验方法即使是在前沿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方法,所以必须继承[1]。为了使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操作基础,应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操作,具体措施包括:(1)将小实验取消,开设生物化学基本仪器使用、动物采血、注射方法等基本操作融入到物质功能、性质的实验研究中的大实验。使学生既学习了基本实验技能,又加深了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将单一的物质性质实验组合成比较实验,在教学组织上独立操作与小组进行相结合。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相似,在2人小组中,每人独立实验1种物质,2人共同对结构、性质进行比较观察分析。(3)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将生物化学基本原理贯穿于实验中,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1.2相关学科综合性实验

作者认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内容中将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运用,实验材料综合利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结合体现[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动物形态解剖实验与生命物质含量等实验结合,如“小白鼠肝脏细胞RNA和DNA分离提取”中,将小白鼠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解剖与细胞核的分离提取等实验结合起来;在血糖测定的实验中,抽血基本操作、空腹血糖测定与激素对血糖的影响联系起来。并且,引入定量实验,将实验观察与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推理相结合,例如在蛋白质分离实验中提取分离的各种蛋白,用蛋白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到含量数据,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科学推理。在蛙类心搏起源的分析、小鼠走迷宫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不仅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且要分析、推理、归纳、验证。这样,就使学生学习了多种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3-4]。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培养自主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

1.3自我设计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班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学生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本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实验课题;也可以选择教材中编排好的“自选实验”项目,并在该实验项目的引导启发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可以选择实验辅导教师提供的课外拓展课题。学生小组自主完成从准备实验到写作论文的全过程[5]。例如DNA体外扩增、分子杂交、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热情很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促进主动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自选性、设计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研究,提高创新意识。

2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2.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是根据每次实验得分总和来确定,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6]:(1)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实验课前预习,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本次实验需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2)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选用实验物品,正确地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是否爱护仪器设备,避免损坏;(3)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最终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保证实验质量;(4)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报告上要求学生能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生物化学实验平时考核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见表1。

2.2期末考试期末实验考试占50%。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2部分构成[7]。实验期末成绩操作部分占30%,其中单人抽签操作占20%,双人协作占10%,另外,每位同学还要参加实验理论考试(笔试),理论成绩占20%。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其理论考题和单人操作考试项目和内容,并单人进行操作,教师对照评分标准当场给出操作成绩;另外,也有协作实验考题,具体做法是由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题目,每组2人,采取抽签方法得到考题,2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考察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期末考评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3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实验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学科竞赛项目进行研究。作者打破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观念,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满足各专业各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实验平台[8]。通过实行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将部分与生物化学实验结合较紧的科研内容编写成实验讲义,讲义只给出该研究的大概情况,学生在课题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设计,资料检索查新,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利用开放实验室实施科研技能操作,数据统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本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激发了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课程改革改变了师生们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动手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10: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伴随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威胁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感染可执行文件的PE病毒、感染Word文档等数据文件的宏病毒、以U盘为寄生传播对象的Auto病毒、利用邮件进行传播的邮件型病毒、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破坏的蠕虫、木马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信息的安全。然而,目前社会和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安全人才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维护信息安全,培养具备分析与对抗纷繁复杂的计算机病毒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信息安全人才是目前国家和社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计算机病毒”也是一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全新课程,目前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等方面尚存在较多需要探索和改进的地方。“计算机病毒”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传递-接受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只适合培养知识型人才,距离培养面向工程应用的实用性、复合型的信息安全反病毒专业人才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以“工程实践创新”理念为导向,研究一种将计算机病毒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目标。对此,本文重点从“计算机病毒”课程的教学环节与实验、实践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以计算机病毒中破坏力最为强大、技巧性极强的Win32PE病毒为例展开教学研究,进而为整个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参考。

1课程实验内容设置

“计算机病毒”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病毒和反病毒技术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因此,其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原理和实践的良好结合。目前,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病毒特点与实现原理、运行机制各有不同,对此,本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围绕“DOS引导型病毒、Windows32PE病毒、Word宏病毒、Java脚本病毒、VB脚本病毒、Outlook邮件病毒、蠕虫、木马”等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展开。虽然通过案例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病毒保持兴趣,但是,如果没有实践的环节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病毒、感受病毒,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地变淡。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和安排实验时间,在学生还保持着兴趣的情况下尽快安排实验,使学生从对原理似懂非懂的状态下亲自实践,深入理解病毒原理,并能够激发学生想尽快实现分析病毒的“冲动”。为了更好地说明本课程各个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本文以典型的Win32PE病毒为例进行阐述。

2Win32PE病毒实验教学过程探索

目前所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病毒中,Win32的PE病毒最为盛行,功能最强,分析难度也最大,因此,掌握Win32PE病毒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并能进行合理的对抗与分析对于一名反病毒分析师非常重要。PE病毒原理复杂,如何既能使学生不会因为原理的复杂而吓退、放弃,又能使学生激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就必须合理设计其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展开讨论。

2.1理论教学

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PE病毒的理论教学。

(1)病毒案例的演示与简单功能说明。由于PE病毒原理非常复杂,如果一开始就进入复杂枯燥的原理讲解,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因此,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病毒案例演示和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导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

(2)详解PE文件格式。PE文件格式是Win32环境自身所带的执行体文件格式,是PE病毒感染的对象。PE格式的讲解比较枯燥,但是内容却很重要,是学习、理解和掌握PE病毒工作原理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听得进去,就不能仅仅讲解PE的结构构成,而要边讲结构边借助PPT的动画演示功能对照一个PE文件的二进制信息进行说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PE文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此外,对于PE病毒所关心的PE文件关键字段要结合病毒的运行机制和行为特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个字段的作用是什么,病毒如何来利用它,这样学生不会孤立地学习PE格式,也就不会觉得学得无趣。

(3)讲解PE病毒的一般行为及其工作原理。这部分是理解PE病毒行为特点、工作原理、运行机制的核心部分。重点介绍PE病毒的重定位技术、获取API函数地址的多种方法、获取感染目标文件的方法、文件的多种感染技术等等。

2.2验证型实验教学

本课程的病毒验证型实验的开展主要是借助了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针对实验内容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实验基础、实验原理及其动画演示、实验步骤和思考问题等,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实验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每类病毒的运行机制。PE病毒的验证型实验主要是利用PE文件信息查看工具、二进制文件查看工具、动态调试工具等多种工具相结合,来验证PE病毒的基本原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实验内容包括:

(1)以一个简单的PE文件为例,采用UltraEdit等工具,手动查看PE文件的详细二进制信息,以深入理解PE文件格式。

(2)在虚拟机中运行病毒,观察病毒的感染机制、感染前后宿主文件的变化等,对PE病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以案例病毒为样本进行分析。首先,使用LordPE等PE文件信息查看工具,分别读取病毒感染前后宿主文件的PE头信息、数据目录表、节表等信息,记录下病毒所关心字段的关键数值,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然后,使用UltraEdit工具的文件比较功能,打开病毒感染前后的文件,查看其二进制信息,并将UltraEdit窗口中用不同颜色标记的二进制字段进行详细分析,思考病毒修改该字段的目的`所在,进而理解病毒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最后,结合使用OllyDBG等动态调试工具将样本病毒加载进内存,分析其在内存中的运行过程。

2.3设计型实验教学

通过验证型实验环节使学生对PE病毒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如果不亲自动手实现一个病毒,那么这种理解不会太深刻,也会有很多的细节无法解释,对此,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就变的更加重要,本课程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以下几个工作。

(1)简单PE病毒的设计与实现。请学生从病毒编写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简单PE病毒的运行过程,并实现一些PE病毒的基本行为和简单功能,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PE病毒的一些共性行为特征和个性的行为特征,以及这些行为的实现方式。

(2)搭建病毒分析实验室,分析简单病毒样本。搭建病毒分析实验室,即安装病毒运行环境-虚拟机,并将要用到的病毒行为监控工具、病毒分析工具等都装入其中,如Filemon、Regmon、ProcessExplorer、Tcpview、IceSword、OllDBG、IDA等,然后将最常用的工具运行起来,完成各种配置,最后在虚拟机中制作快照,以便病毒分析时直接还原快照。在搭建好的病毒分析实验室中,学生可以独立分析自己编写的病毒和教师提供的病毒样本。病毒分析实验室的搭建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掌握虚拟机、常用病毒行为监控工具、分析工具等的使用方法,而且可以更方便地运行和分析病毒。

2.4课程拓展-创新型实践教学

计算机病毒的分析与对抗能力是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PE病毒课程结课之后,仍需利用国家、学校、学院、教师等创造的各种机会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天津市的信息安全竞赛、科技立项、教师科研项目、知名企业实习实训平台、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围绕“病毒的分析与对抗”,自主命题、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和实验步骤,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科研,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3结语

“计算机病毒”课程是信息安全系列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具备分析与对抗纷繁复杂的计算机病毒能力的高素质的工程实践型信息安全人才,本文以“工程实践创新”理念为导向,重点探索了计算机病毒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几个主要环节,并以Win32PE病毒为例,从理论教学、验证型实验教学、设计型实验教学、创新型实践教学几个方面展开了探索,为本课程的后续改革以及信息安全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篇11:电工技术实验课程革新论文

电工技术实验课程革新论文

一、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中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在民办高校中如何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民办高校的生源与公办高校相比,存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分数偏低,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使改革与创新的管理和衔接性造成困难。年轻教师较多,许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针对诸如此类的困难,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就会更加困难。许多民办高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着这一课题,笔者结合在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工作的经历,通过闽南理工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在民办高校中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作以点滴探索与同行商榷。

二、“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改革创新前的状况

闽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以工学学科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工科中非电类专业占全部工科专业的50%左右。“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我院是一所专升本的本科院校,因此,在教学计划编制等方面许多地方沿袭了专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一门课是独立设置的课程,“电工技术实验”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内实验部分,本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占16学时,课程总学分为3.5学分。实验部分属非独立设课,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15%。这种教学模式的设置在民办高校也普遍存在。同时,也由此带来一定的敝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是非独立设课,使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少,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实验成绩即使多好,由于所占比例较少,所以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考试上,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第二,由于是课内实验,教师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的内容。存在着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教材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内容更是少之更少。第三,由于民办高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因此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更差。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如何引导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差距。第四,实验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实验课程的内容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

2、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民办高校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是民办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今后必然发展的趋势。特别对于民办高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在社会享有较好的声誉,才能使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对民办高校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做实验”到“我要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动手能力将得到提高。

第二,对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将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教师会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通过优化整合原有实验教学大纲、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合理的实验教材等教学文件过程中,使实验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三,对民办高校的实验教学,能开展“三性”实验也是起到一个助力作用。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验设备的自身性能和技术指标及拓展功能等,也是参差不齐。若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就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这样通过开展“三性”实验,促使学校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投入的力度,使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逐步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过渡。

第四,通过实验课程的改革,可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动手强的应用型人才。进而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的长久发展,服务社会,都起着一个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三、“电工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的整体方案

根据学院的校情和定位,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方案:第一,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与理论课程分离,设为独立课程。课程名称定为《电工技术实验》,学时为16学时。学分0.5。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我院的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加强了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平水。由于是独立设课,实验教师由辅助走向了主导,因此备课,课堂讲解、原理说明等方面要求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这样就会促使实验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研究业务,探讨本专业的先进理论。使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档次。第三,改革实验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特别是结合学院自身的特色,增加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结合我院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考试的内容,探索增加创新型实验项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第四,改革实验教材的内容,按照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两部分。基础部分通过电工学基础理论验证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量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开展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完成电路图,并具备自主选型、操作多种仪器仪表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和要求。这样为培养学生扩展知识面、加强应用性及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打下牢固的实践基础,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第五,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该实验课程结束后,考试时间单独列出,考试时间为1小时,教务处给予相应的工作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建立“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每次从试卷库中抽取试题,由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对实验中存在抄袭、不认真操作等弊端起到了一个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是反映学生真实成绩,公平合理的评定学生成绩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改革研究的方法及实践

确定了“电工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后,分为调研、实施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调研阶段

我们首先对我省几所公办工科高校福州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集美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厦门理工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工作。在参观学习调研的过程,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并与有关老师和学生开展座谈,参观了电工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借鉴公办大学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制定出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建设的方案。②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制定出适用非电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教材、实验考试方式等方案。③结合我院电工技术实验设备对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④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使实践手段更加趋于先进、规范和信息化。

第二,内容实施阶段

①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电工技术实验》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对非电类专业学生而言的,因此在课程改革方面要紧密围绕专业的特点,与电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突出非电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实验大纲、实验教材等环节上更要体现电工技术与本专业的结合。结合我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非电类专业。

②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对上实验课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在实验教学计划的编制及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改革。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学时为16学时,考试1学时,学分0.5。教务处于6月20日下发的《闽南理工学院实验课程考核暂行办法》文件中将《电工技术实验》定为独立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确定后,在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级部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实际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改为独立设课,虽然是考查课的性质,但作为本科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经教务处下文已确定为以卷面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了学生复习实验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原来的“三少”(问的少、思考少、动手少),变为“三多”(问的多、动手多、出勤多)。许多同学还主动将实验设备拍摄下来,结合像片思考怎么接线。课余时间主动到实验室进行复习操作。总之,在本科实践教学方面,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以独立的卷面(百分制)形式进行考核,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上好实验课的自觉性,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偿试,值得推广和继续下去。同时独立设课又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承担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师,在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大纲编制、课程总结、批改报告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

③实验教材的改革

新编写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该书主要的创新点,以研究基本实验项目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项目相结合为重点,任课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学历层次的不同,开展相关的实验内容。基本实验内容主要以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开展验证性实验和一般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内容,对传统的直流电路验证性实验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资源,完成实验要求。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目的及自主创新的意识。创新型实验内容,以继电接触器控制理论为基础,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中、高级电工考试内容,增加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项目。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设计”、“CW6163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电路的设计”等,同时在附录部分较为完整地给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操作要求等,便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知识。

④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

对《电工技术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考试,从09级本科生开始。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卷面采用百分制,实际操作占70~80%,理论简答题占30~20%。试卷格式与闽南理工学院理论考试卷面统一。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验成绩的比例为4:6。同时,建立完成了“电工技术实验考试试卷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题库的题量、内容、深度将都在逐步完善和进步。⑤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完成制作与本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校园网实践教学中心“实验课程”一栏中,便于学生实验预习和期末复习。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心开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指导”一栏中,将与本课相关的实验设备安全知识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

四、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类似“电工技术实验”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是摆在民办高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民办高校虽然在管理、师资、生源、教学水平与公办高校相比存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的思考和实践,也一定会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探索出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课程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篇1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教学过程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性实践课,教学内容多以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不符合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根据目前教学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化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质及创新型思维,促进转型发展。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转型;改革;多层次化

在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高校逐渐向培养适用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服务[1]。,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化学实验是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生物、食品、医学、土木等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认真学习,学生逐步具备了扎实的化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其他化学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无机化学实验的作用,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传统,大都是验证型的实验项目,还停留在巩固并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等,且授课过程为教师清晰地讲解实验过程,包括注意事项以及最后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随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不用深入思考和查阅相关实验资料。这种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使学生很快直接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验信息,但学生易于养成惰性,甚至养成抄袭的坏习惯,缺乏实践意识,影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3]。因此,改革传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高校转型背景下,面对本科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无机化学教研组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化整合,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实验能力的平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素养[4-5]。

1验证型实验项目及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验证型实验主要是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我们安排了4个验证型实验项目,包括“粗盐的提纯”、“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这些都为无机实验教材常年选用的经典案例,易于操作且具有启发性,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有重要作用。我们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如果没有预习报告,就不可以做实验。上课时可以顺利回答任课教师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就会影响实验的平时成绩。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积极预习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抄袭教材内容。实验讲解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做好演示,一些内容还做成了微课,如:“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及“分析天平的使用”等,作为资料让学生在预习时观看。目前,微课和翻转课堂被引入教学平台后取得了显著的良好效果,它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结果表明,学生观看微课内容后,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迅速地学会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2综合型实验项目

综合型实验项目目的是选取综合型实验,引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定制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素养。我们初步准备了二个综合型实验,分别为“聚碱式氧化铝的制备及净水实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它们涉及到的单元操作,如:加热、溶解、过滤、沉淀、结晶等,这些都是前面4个验证型实验学习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做其中一个,老师提前将实验任务交给学生,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后设计出全套的实验方案,其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所需仪器和试剂,及操作注意事项等,方案经教师审阅批准后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他们认真操作,如实记录现象和处理数据,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讨论解决,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

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是加强学生合理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点的交叉融合,完善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更接近科学研究的前沿,将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会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我们同时开发了若干个科研创新型实验项目,如: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稀土金属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研究等,这些课题是将教师的课题研究融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过程包含制备和性能分析,除常规实验操作外,同时利用热重分析仪、熔点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荧光光谱仪等对产物进行表征。这些综合型实验操作步骤多,同时利用大型的仪器设备,体现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培养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大家可以任意选做其中一个实验项目,根据前期的探索性实践,学生对这些实验项目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开展科研型实验项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升级体现,同时提高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营造了课研氛围,这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都有较大帮助。为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近年来,我们生化学院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同时开展了实验室开放项目和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新设备、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实验内容不断更新,综合型和科技创新型等高层次实验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探索性改革,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改革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持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健,姜洪武,卢生,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45(22):148-151.

[2]周权锁,李辉信.突出内容融合和项目创新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112(2):16-17.

[3]孙腊珍,张增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立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2.

[4]孙伟,赵文舒,张伟丽,等.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以无机化学实验为例[J].山东化工,,46(17):129-130.

[5]蔡金华.无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6):40-41.

[6]王英磊,葛中巧,李欣玲,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形势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安徽化工,2017,43(1):98-100.

篇13:研究性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论文

研究性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论文

1研究性实验的必要性及研究进展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为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步骤标准化、模式化,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按方抓药,无须动脑思考、分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效果甚微。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且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使得实验课程“弱化”,而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上,忽略了实验课程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学生到大四毕业论文环节,则充分暴露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技能较差、实验意识薄弱、科学研究精神欠缺等缺点。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实验课程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改革方法,其中包括了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参与了实验配方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实验课程,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锻炼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有文献虽然充分论述了研究性实验的优点和作用,但尚没有文献从备课到实施、总结、详细论述研究性实验的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法。张玉琦等提出了在实验课程中增设研究性实验,并结合聚合物微球乳液实验项目提出了新的实验内容,但没有详细地叙述如何设计并实施该实验。张晓云提出了将研究性实验替代基础验证性实验,并简单的介绍了《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实验的做法,也没有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介绍各环节的实施方法与注意事项。胡先海等详细介绍了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需要采用的几种研究方式,并详细解读了各种研究方式的优点。但这些研究方式可能无法在一个实验中全部应用。不同的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但文献未结合某个实验详细介绍研究性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本文根据作者理念和文献报道的关于研究性实验的理论,结合具体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有机玻璃的制备》,详细论述了该高分子化学实验如何设计成研究性实验,介绍各环节需要做的工作及其作用。

2研究性实验设计和实施

2.1实验准备

根据对研究性实验的理念和理解,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目标出发,教师从软件和硬件上准备实验。对于《有机玻璃制备》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四大聚合方法之一的本体聚合理论知识,分析该实验方案中各实验参数是否可变?可变范围为多少?变化后对实验过程其他参数、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各实验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其它条件一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时间则会延长,或引发剂用量越低,反应时间越长。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注意到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根据实验参数是否可变,修改指导书内容,将可变的实验参数空白。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自己的实验参数。在动手做实验之间,教师和学生讨论相关参数的可行性,学生需说明采用这个数据的理由和依据。通过上述准备工作,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参数的制定,对于学生定的不合理实验参数具有一定的预测。有利于在课程中,顺利完成实验参数的探讨和设计环节。学生通过参与上述实验参数的设计,对该实验的理论知识进一步进行了复习,对实验原理把握更加准确,充分理解各原料作用和各实验参数内在含义。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研究能力和查阅文献等科学研究基础功底,为后续该实验的顺利开展、大四本科毕业环节的顺利进行,以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实验预演

为了使教师对不同参数下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现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需要对不同参数下的实验进行预演,把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参数的设定,并进行理论指导。但是,由于高分子化学的特殊性,实验条件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加上可变的实验参数较多,因此,可设计出的配方数较多。在预演环节,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参数的实验进行预演,为了对实验进行具有一个清晰、整体的把握,对预期的上下限参数实验进行预演,并根据实验能否进行、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所需时间是否在课时内,实验是否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等,调整各参数的上下限范围,防止实验的不可进行和危险性实验的发生。在《有机玻璃制备》实验中,从理论分析来说,反应温度越低,引发剂用量越低,聚合反应速率越慢,当低至一定程度时,反应有可能无法进行,因此需要对低温、低引发剂条件下的实验进行预演,掌握该条件下,各步反应所需的时间和实验现象。相反,当反应温度较高,引发剂用量较多时,反应速率越快。由于该实验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过快,会导致爆聚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对高温、高引发剂含量的实验条件进行预演。为了对不同条件下的实验进程和实验参数有良好的把握,需要对中等条件的实验进行预演,比较低温、低引发剂,高温、高引发剂和中温、中等含量引发剂的实验进程和实验现象有何不同。根据实验预演结果、实验课时的安排、硬件条件等客观因素,修改实验参数范围,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参数的设定。经过实验预演步骤,教师对各实验参数下的实验进程和实验步骤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整个实验进行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3学生预习

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对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预习,联系理论知识,对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并罗列操作和理论问题,方便在课堂上解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的一切努力,只为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努力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为后续实验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对于《有机玻璃制备》实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该实验的基本原理;

(2)实验的操作过程;

(3)操作和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4)根据理论知识和查阅文献,初步确定本组实验参数。这一步需要小组学生团结协作,共同确定。经过预习,学生复习了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了实验的操作。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2.4实验实施

实验的实施是整个实验课程的中心环节。优秀的实验方案设计,需要良好的实验实施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时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安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根据前期的实验设计、准备、预演,实验的实施可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1)教师介绍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该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2)从基础理论知识引出实验参数的设定,小组汇报本组实验参数及其设定理由,由同学讨论是否合适,教师引导,并最终确定参数;

(3)教师根据各组参数设定情况,有目的的引导各组学生参数的分布。尽量使各组实验参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具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4)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对于特别需要注意的环节,则着重说明;

(5)学生操作实验;

(6)在实验实施过程中,由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问题。对于《有机玻璃制备》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

(1)在预聚过程中,锥形瓶为什么需要晃动?晃动频率不同,对结果是否有差异?措施:可以让一组学生尝试不晃动锥形瓶,观察现象。现象:出现爆聚。学生观察有机玻璃制备过程中的爆聚现象。解释: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是一个放热反应,晃动锥形瓶主要是为了将反应热释放,并让单体流动,各处单体均匀聚合。晃动频率不同,主要影响散热及不同位置单体聚合程度的差异。晃动过慢也会出现爆聚。

(2)达到预聚的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解释:主要取决于引发剂的用量及预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较多、聚合温度越高,完成预聚时间就越短。反之,时间越长。

(3)在灌模时,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气泡产生?解释:由于模具三面封闭,一端开口,里面存有空气。如果竖直模具直接倒入液体,液体充满开口端,里面的空气无法排出,则容易产生气泡。措施:将模具倾斜,从模具的较低处缓慢注入,将模具里的空气从无液体的开口处缓慢赶出,液体充满模具,则无气泡。

(4)灌模后,为什么还是需要低温聚合后,再高温聚合?措施:将一组样品直接置于高温下聚合过夜,观察现象。现象:模具中的预聚体也会出现爆聚的现象,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溢出模具。解释:预聚后体系中聚合物分子量较小,如果直接高温聚合,仍会产生爆聚。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对不同参数带来的影响也有了感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并养成了研究比较的良好科研精神,为后续的'本科毕业论文提前做好训练。

2.5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实验课程的成果总结,反应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教师考察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研究性实验,其报告需要充分体现研究性。实验的总结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全班实验参数和实验数据汇总;

(2)根据各小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差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

(3)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总结报告。锻炼学生科研写作能力,为后续的本科毕业论文和工作奠定基础。对于《有机玻璃制备》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

(1)预聚程度的控制。温度越低,引发剂越少,预聚合的时间越长;

(2)预聚程度的把握。预聚程度对后续的操作和实验具有一定的影响,预聚程度过低,倒进模具时容易漏液,预聚程度过高,太粘稠,不易倒入模具,且容易爆聚;

(3)产品出现气泡。产品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有:a.倒入模具时未赶出气泡;b.预聚程度过低,小分子单体残留过多,小分子挥发导致气泡;

(4)产品透明度。气泡、表面光洁度对有机玻璃的透明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上述总结,学生学会了有机玻璃的制备,并掌握了其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深刻理解如何控制有机玻璃产品质量,学到了理论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深化了理论知识,锻炼了科学研究能力。

3小结

针对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有机玻璃制备》,在无须增加硬件,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研究性实验的系统改革。结合该具体实例,对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如何设计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每一步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及其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研究性高分子实验改革通用的系统方案,研究性的《有机玻璃制备》实验可按照论述方案实施,其它高分子化学实验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设计并实施。通过上述实验的实施,在锻炼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从文献查阅、参数设定及问题的提出,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化知识的理解。课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研究性实验报告的撰写,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并对本次实验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总结。

作者:施燕琴 陈思 马猛 吴波震 王旭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篇14:高校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决。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1]赵莉,杨希平.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考[J].知识经济,(18).

篇15: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通过一个典型机械零件、一个典型机械部件和一个典型的机电产品分别进行工程材料热处理及应变测量实验、机械部件的技术测量、产品质量检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经过“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阐述机械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该门课程的必要性,突出该门课程的特色,并付诸实践,从而分析开设这门课程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研究;实践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研究是教育部立项项目“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的子项目“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初我国高职高专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之一。由笔者主编、主审并实施教学的“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材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近年来,围绕这门课程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有一定的体会。为了贯彻改革成果,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将相关的体会和经验介绍给广大教师,最终使学生受益。

大物实验报告

《假如没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优秀说明文作文:航天飞机

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捕捉灰尘小学语文教案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沈梓培简介

小学六年级《草虫的村落》语文说课稿

贾复简介

航天飞机的教学反思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物实验2-2课程论文 范文(锦集15篇)】相关文章:

黔之驴读后感600字2022-06-22

航天飞机的优秀教案2022-10-14

全国qc小组优秀案例2023-06-07

《格列佛游记》的优秀观后感800字2022-05-02

课文《黔之驴》教案2022-10-19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2022-05-06

航天飞机的作文资料2023-04-16

黔之驴读书心得500字2022-07-28

《黔之驴》教学设计的思考2023-09-13

草虫的村落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10-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