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13 12:59:58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由网友“wuli扣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及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要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仅是对探月工作人员的殷切希望,更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探月精神,树立九天揽月的伟大志向,以梦为马、踏梦而行,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探月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信念坚定。

在建国之初,许多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航天科学家,突破重重阻力障碍,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建设发展。大漠戈壁,风吹日晒,老一辈航天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隐姓埋名,无私奉献,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诗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政治的明白人、社会的接班人、群众的贴心人,用毕生之热血浇灌理想信念之沃土。

学习探月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不畏艰辛。

从“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再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航天探测器每一次完美升空的背后,都是无数航天人夜以继日的默默坚守,它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奋斗之路上,鼓足时不我待的奋斗劲头,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以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践行党员干部的入党誓词。

学习探月精神,就是要深入基层、不断创新。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人类探月之路上一次技术性的重大突破,亦是对航天人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我们党员干部凡事要深思熟虑,不可管中窥豹。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要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要善谋远见、谋预见,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深思熟虑、精心谋划、精细落实,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高屋建瓴的智慧和高观万象的格局,做到脑中有法、眼中有物、心中有数,这样我们的航船才能在基层中行稳致远。

篇2: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当学习领会探月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追逐远大梦想,为人民的幸福攻坚克难、努力奋斗。

学习探月精神,就要有梦想、立宏志。

探月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航天人始终胸怀探月梦想,十几年如一日坚守梦想,终于实现从“绕”到“落”再到“回”的探月夙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培养抢抓机遇的能力,做到功在平时,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做实做细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汇聚“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厚积薄发。

学习探月精神,就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

勇于探索是追求创新、推动发展、创造奇迹的不竭动力。浩瀚无际的宇宙星空,充满无数未知的风险、困难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方能干出创新的业绩。面对新形势新局面,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打破传统思维,打开全新局面;要敢于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摒弃惯性思维,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打开思路,不断注入新活力;要勇于担当,增强执行力,把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面,交出满意的答卷、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习探月精神,就要攻坚克难、不断挑战。

探月工程是一项十分浩大的科学工程,技术挑战多、实施难度大,任务风险高,非一人一己之力就能轻松完成,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全国数千家单位和数万名科技工作者的戮力同心,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充分展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大力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和抗洪精神,在实践工作中攻坚克难。将压力化为勇攀高峰的动力,将责任转化成披荆斩棘的勇气,奋力为“十四五”开好头。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的浪潮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在基层的海洋中把稳思想之舵,扬帆远航,劈波斩浪,最终到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篇3: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到明代万户的飞天实验,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太空未知世界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要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作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干部,同样需要具备航天人的探月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仰望星空不忘常怀报国之志。

要学习探月精神的矢志不渝、坚韧不拔。

梦想如光,“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总会伴着风雨坎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不惧任何艰险,持之以恒地推进。我们要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科学研究做在祖国大地、做进人民心坎。

要学习探月精神的用于创造、敢于探索。

中国人从不缺乏创造。从“四大发明”到“两弹一星”,从“研发出超级水稻”到“提取出青蒿素”,从“深潜万米探海”到“上九天揽月”,无不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作为新时代驻村干部,拥有一心为民的责任心,就拥有了一方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海阔天空,它能使你从容应对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能让你沉下心、俯下身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干,一件接着一件地干好,源源不断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从而进一步密切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

要学习探月精神的勠力同心、凝心聚力。

嫦娥升空,必须始终沿着科学家们为之设计的轨道运行,才能顺利登录月球,一旦偏离轨道,便会迷失在茫茫宇宙中。我们从踏上岗位那日便知,循规蹈矩是青年干部的自我修养,严守规矩是青年干部的政治忠诚。这就要求青年干部既要有创新创造能力,还要有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生机。戮力同心,精诚团结,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进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心之所向是初心,行之所往显担当。“犯其至难”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图其至远”只有干出来的辉煌。探月虽然困难重重,经过不懈努力,终究是成功的,困难从来都不是阻碍前行的理由,只要风雨兼程,必将势不可挡!

篇4: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深学“探月精神”涵养“优秀品质”

“一轮圆月,一双足迹”充满东方之韵,令人倍感振奋。中国航天人的脚印踏上了月球,千百年的梦想得以实现,探月工程十七载的奋斗实践,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探月精神”也闪耀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并大力弘扬“探月精神”,涵养“优秀品质”,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实现理想和抱负,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涵养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国在探月领域不断冲破阻碍、努力探索新路,在“梦想光芒”的引领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一棒接着一棒干”的冲劲,中华民族在探月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扎实成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强化“行”的信念,坚定“为”的决心,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将“奋斗之我”“青春之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发展中,用不懈的拼搏让事业“创新高”,以辛勤的汗水让事业“结硕果”,以理想为“航向”扬帆起航、行稳致远。

涵养真挚情怀,筑牢幸福之“基”。中国探月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背后都蕴含着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为事业甘愿付出、忘我奋斗,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奋斗“走”出了“探月之旅”。党员干部要主动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使命和担当与人民群众的“红火日子”“幸福未来”紧密联系,向谷文昌、杨善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涵养真挚情怀、砥砺奋斗之心,把个人奋斗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初心作为恒心,用初心激发斗志,时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更大的目标、更多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涵养创新精神,握紧创新之“笔”。一个又一个“首次”让我们心潮澎湃、深感自豪,背后是科研工作者对未知空间、科学事业不止步、不停歇的探索。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具备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开拓进取勇创新、联系实际抓创新、拓展思路善创新,坚持破立并举、与时俱进,不断激荡创新之能。

篇5:学习精神心得体会

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96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7月1日,还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是见证国家发展强盛、见证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

回首我们党91年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和贡献,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在迎接党的的日子里,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回顾的目光投向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不懈奋斗的1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新的深刻历史性进步的10年。这10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攀升,特别是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这10年,民主法治持续进步,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渠道不断健全、丰富和拓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和权利,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最富活力的时期。这10年,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富有成效,人民享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这10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城镇人口超过50%,社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10年,我们成功举办大事、要事,从容应对急事、难事,经受住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这10年,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比较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我国作为新兴大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自身建设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扎实开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活跃,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党在执政理念和实践上实现了重大深刻的升华和进步,全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证。

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篇6:10月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10月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集团的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参观红旗渠,通过认真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

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攻克困难,解决困难的韧劲,应该把这种韧劲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吃苦精神、无私奉献”。

当听到施工民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充饥,甚至下河捞水草,这种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万千。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

在当前社会中人民生活和物质都比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xxx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7: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1.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 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

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师们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2.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观摩后的认识

看了西峡县三所学校的几节课后,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是讲会,还是学会,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的问题,新课改倡导“合作探究”, “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不同的是,新课改实验中依然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三疑三探”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探究答案,后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是一种悲哀,由学生自己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8: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3月15日下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在阶梯教室听了贾

校长的“新教学模式的探究”和王校长的“把课堂空间向学生思维全面开放”报告。学习中,我们倾听“三疑三探”、感受“三疑三探”,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兴奋着,因为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教育的春天,我们每个人都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吸引着……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

新型课堂我们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课一定要反思。课堂上允许孩子犯错误,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出错的过程是暴漏问题的过程。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半善用机智,课堂要巧妙地随机应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贾校长在讲如何构建现代教学模式时,编制了一个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自学探究→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拓展实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该要求人人尝试,校校重视,可是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我认为目前在大力宣传、学习、领会的同时,应该要求教师一边尝试运用,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专业知识扎实,边缘知识丰富,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上级管理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先重点抓几个学校,学校重点抓几个教研组,教研组内由部分素质好的教师重点尝试运用,分段试点,以点带面,学校可以让先实验的教师成为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其他老师为第二梯队的实验教师,等第一梯队的实验教师基本成熟后,再做示范课,再全面铺开,这样才能百战百胜。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脉相通的。

篇9: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11月21日早上八点,在平川区会展示中心,听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创始人、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文普老师做的《课堂教学的革命---从<纲要>的角度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专题报告。他从《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角度,解读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模式,听后受益匪浅。

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师们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二、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几乎都没有给学生认知新课的时间,这样学生直接提出问题,能否切中新课要害?如果学生提出的不是核心问题,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那么让学生探讨回答那些问题吧,课堂时间不够用,也不能突出本课重点,不回答吧,就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该如何处理?我认为,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能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经过快速思考再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一些,也能更能靠近教学目标,教师整理补充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至于在设定问题上浪费时间。即使教师整理、补充自探提纲,也应该是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不是另外设定问题。

2、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的任务,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两两谈论或分组讨论,不要让学生有依赖思想,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能力应该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

3、在“置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该怎么办?如果学生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置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置疑的能力,如果这节课内容确实没必要再次置疑,教师也不应该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应该灵活处理,遵循“无疑不探”的原则,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应该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要活学活用。

4、在“运用拓展”这个环节里,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编拟习题?如何掌握全体学生的做题情况?

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的编题情况,学生展示习题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拓展性,要注重学生所编题的质量,教师还要对训练题进行预设,以备学生所编习题偏离教学目标时进行补充、完善。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让这个环节走过场,要好好把握,认真对待。

5、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回答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又一个“亮点”,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不要让学生简单地说“他回答地完全正确”,要教会学生这样评价“他回答的很精彩,因为……”,“他回答的还不够完善,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脉相通的。

篇10: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12月17日,我校全体教师怀着朝圣般地虔诚奔赴西峡,开始了我们的取经之旅。在路上我一边承受着旅途的颠簸,一边在思考:到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洋思”模式有多大区别,我们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洋思”模式,能否迅速转变,学生能否适应…?

到达西峡后,我们就深入到西峡名校——五里桥初级中学参观学习。那井然有序地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无不令人心神向往,也令我大开眼界。通过此前的网络学习,我了解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

全天我奔波于不同的教室,共听了六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纵观这六节课,每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激情澎湃,充实而又真实。教师引领学生在设疑、释疑、质疑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对学生而言是一顿丰盛的饕餮大餐,对我而言,再次见证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

六节课听下来,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除了以上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三大优点:一是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以及反思评价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实战”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这种模式的亮点。一直以来,我们的巩固练习都停留在教师设计习题让学生巩固训练的层面,然而这六节课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学生让学生自编习题,相互训练。这不正体现出著名教育家怀特海所说:“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艺术,让知识活起来,这应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目的。”

“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对这种模式的学习,也许还远远表达不了它的全部内涵,只有把这种教学模式当成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精神,然后在实践中去加以践行,也就善莫大焉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我对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由衷叹服的时候,油然产生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的念头。“学起于思”,真正地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联系我们当下实行的“洋思”教学模式,我觉得它们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设疑自探”即为“洋思”模式的自学指导环节,只不过“设疑自探”更注重学生的质疑,而“洋思“注重教师的总结。再比如“解疑合探”即为“洋思”模式的“小组讨论”环节等等。两种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也许是一个理念,各自表述罢了。但我们在相互比较,相互观照中,能够对蕴含其中的理念精神进一步内化吸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灵动地操作。我们可以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将它们重新熔铸,锻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精品课堂。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质量就是生命线。

西峡之行已结束,但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需要的是我们脚踏实地地在教学中践行。

篇11:学习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听过河南省西峡县杨文普校长的报告,感触很深,尤其是他们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反思我校“一设二导三学”教学模式从确立到实施,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堂上能够按照这种模式去上课,但是从学生的方面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了,这些都不是很明显,原因何在。正如有的教师这样说过:为什么推广这种模式如此艰难,问题是教师付出很多努力去备课、上课跟不去研究这种模式有什么区别。从经济上、成绩上、荣誉上又有哪些倾斜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是我们只是从教师教的方面考虑,没有从学生如何学,学得怎样去考虑。

结合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经验,我认为我校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应该围绕学生质疑方面下功夫,也就是创设出“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出问题、到会完全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也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要学得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在征集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案例、体会的基础上,看看教师们对“一设二导三学”这种模式的想法,再进一步研究出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这种教学模式。

篇12:学习劳模精神心得体会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虽然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苦干精神永不过时,学习劳模精神,就要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学习劳模精神我将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要加强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遇去学习,要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让这种压力督促自己,成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人不读书,不能成才,人不学习,不能生存。因此,只有学习,才能启迪心智,净化思想,只要学习才能总结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经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如果不能经常自我反省,就很难有很大的进步。要经常在工作中从人格上,从道德上,从灵魂深处反省检讨自己,发现不足,及时修正,努力做到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要认真务实,扎实工作。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工作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才能确保瓦斯零超线。

作为通风科负责人,我会增强担当意识,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命运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发扬劳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干,为屯煤高效、安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3:学习劳模精神心得体会

各个行业都活跃着劳动者的身影、都流淌着劳动者的汗水,所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劳动模范就是劳动者中的突出代表,他们有的是在平凡一线中执着而无私地倾尽所有力量;

有的是在科技最前沿通过锐意创新改变现在引领未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要学习劳动模范甘于奉献的精神,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普通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要学习劳动模范实干苦干的劲头,树牢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摸爬滚打中提升本领、在攻坚克难中强化担当、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以“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篇14:学习劳模精神心得体会

4名典型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围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题与记者做了互动交流,并现场讲述了他们在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中的突出事迹和成长成才的劳模故事。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职工王树林,作为兵装集团技能带头人,就自己指导并参与了多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变压器产品的试制,谈了他在工作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家输变电设备制造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心路历程。康爱国是康保县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他工作35年以来,一直坚守在我省最西北端的坝上高原,解决了困扰我国草地螟长期预报准确率低的瓶颈问题,顺利完成草地螟成虫监控任务,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突出事迹。而孙宁作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工程师,讲述了自己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由一名普通的机器人研发人员迅速成长为机器人研发部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成才故事。郭凤霞是张家口市桥西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清扫一队清扫工,也是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她讲述了自己几年如一日辛勤工作,用扫帚扮靓城市的爱岗敬业事迹,以及即使女儿需要花钱治病,也不忘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帮助他人的感人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4名典型代表讲述的成长成才故事,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了我省广大职工争当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风采,在全社会形成了“致敬劳动模范、学习劳模精神”浓厚舆论氛围。

篇15:学习训词精神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治警,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关心军人的全面发展。而坚持从严治警,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讲究科学管理,讲究人性化管理,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情。只有那样,官兵才能严格地执行国法军纪,自觉地维护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从严治警的原则才能落实实处。当前,在处理以人为本和从严治警的关系上,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严治警,要严之有据。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几十年来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总结和行为准则。而我们有的单位在对部队实施管理过程中,却往往严之无据,违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另搞一套,认为只要管用、灵验就行。比如:按《内务条令》规定,战士节假日外出可控制在分队总人数的10%,有的单位为了怕战士外出惹事生非,擅自缩小比例,让战士都呆在营区,加之中队文化体育活动又跟不上,战士感觉到部队生活压抑、乏味枯燥,工作情绪低落,没热情和动力。

二、从严治警,要严之有理。在管理教育中有的干部骨干认为“慈不掌兵”,说“不能对战士太好了”,认为只有多些“硬”的少来些“软”的,才能充分体现出从严治警的严肃性,往往是重罚轻教,有的平时对战士身上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不愿费口舌,等战士出了问题,严肃处理的决定便随之而来;还有的干部认为现在对战士讲大道理,都没人愿意听了,而是想方设法对战士进行变相体罚,甚至动手动脚。由于管教失衡,说服教育跟不上,导致战士对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严”感到很不理解,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酿成恶性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自觉性。所以必须大力加强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严之有理,做到以理服人,保证各项军令政令的畅通。

三、从严治警,要严之有度。据了解,当前对部队管理教育在“严”字问题上不能正确把握住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内务条令》规定每周晚活动可安排2-3个晚上为战士自由支配时间,而我们有的干部认为兵不可闲,总是把战士每天的活动都安排的满满的,让战士自由支配的空间很少,战士感觉很压抑,精神状态不好,工作没热情,缺乏活力和动力;中队对于上面强调的“封闭式”管理,星期天、节假日战士请假外出就成了泡影。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条令条例,挫伤了战士工作、训练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要适时根据战士的特点,做到严之有度,注重科学安排周工作计划,劳逸结合,坚持在正课时间上要效率,课余时间让战士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孙家栋事迹

《嫦娥探月有什么作用》阅读答案

我去探月作文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反思

探险故事作文500字:月球探险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观后感个人感悟

《中国嫦娥启程奔月》阅读原文及答案

感动中国孙家栋事迹及观后感

孙家栋共和国勋章颁奖词

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谈北斗故事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月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共15篇)】相关文章:

信仰浇筑的五星红旗优秀作文2023-12-10

“探索者1号”阅读答案2022-09-09

演讲稿格式高考2022-06-08

有关高考的演讲稿2023-11-10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2023-10-30

高考演讲稿格式2023-01-23

观看长征五号首发心得体会2022-12-13

信仰浇筑的五星红旗优秀小学生作文2022-08-08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2022-04-29

火箭专家孙家栋的名言202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