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由网友“t280861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华侨外事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们调研组于6月6日至10日,对我市辖有**乡的*********5个县(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中,听取了5个县(区)人民政府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与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后,调研组深入到潞城、八桂、汪甸、作登、伶站、沙里、普合、那佐等8个**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泛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意见,并查看了解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扶持**乡发展经济社会的部分项目,以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等。调研组还收到了未去调研的**乡提供的情况汇报材料8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乡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撤并前共有16个**乡(其中13个瑶族乡、2个苗族乡、1个瑶族苗族乡),占全市乡镇总数的8.74%。辖154 个村民委,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总人口223550人(其中汉族24137人,占总人口的10.8%;壮族131680人,占总人口的58.9%;瑶族55269人,占总人口的24.72%;苗族11651人,占总人口的5.21%;彝族124人,占总人口的0.06%;仡佬族135人,占总人口的0.06%;其他**2人,占总人口的0.001%)。**乡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7%。行政区划面积4560.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58%。耕地面积330273.5亩(其中水田89839亩,旱地46.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56%。
(二)**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1984年建乡以来,我市**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全市**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080.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0670万元,粮食产量达78206吨,财政收入达865.6423万元,人均产粮达349.8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3.06元。
1、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近几年来,我市**乡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充分利用国家对**乡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甘蔗、香蕉、八角、西瓜、芒果、大肉姜为主导产业的高效农业。200*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香蕉0.25万亩、西瓜0.8万亩、水果1.55万亩,“三田”建设达1.53万亩。良种良法得到较快推广,全乡推广优质谷0.715万亩,推广良种玉米0.81万亩;全乡甘蔗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推广率达到95%。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乡通过开展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茅草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乡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调查统计,20,在全市**乡154 个村民委中,有134个村957个村民小组29789户132581人通公路,28个村208个村民小组7175户35520人通油路,127个村1354个村民小组41921户188947人通生产生活用电,115个村593个村民小组13064户59300人通闭路电视,106个村608个村民小组10883户通固定电话,101个村873个村民小组通移动电话,52个村337个村民小组通联通电话。在1666个村民小组中,有555村民小组17568户75192人通自来水。全市**乡有家庭水柜1162座,地头水柜2949座,沼气池6870个,家庭厕所5397个,公共厕所90个,摩托车4579辆,吉普车14辆,轿车3辆,货车142辆,拖拉机318台,农用车560辆。在全市**乡50135户中,有14090户30027人住砖瓦结构房,11544户22966人住砖混结构房。
3、教科文卫事业长足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教育有了新发展,“两基”攻坚取得新成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市**乡有初级中学16所,教职工531人,在校学生7209人(其中瑶族808人、苗族209人),初中毛入学率为97.16%,中学校舍面积66001.8平方米,校舍生均5.51平方米,图书生均9.96册;有中心小学16所,村完小107所,教学点201个,小学教职员工2147人,在校学生8人(其中瑶族4633人、苗族122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8%,小学校舍面积127391平方米,校舍生均5.16平方米,图书生均6.87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除西林县的3个**乡外,其余的**乡已先后通过了“普九”验收,人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观念与建立**乡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完善,村级卫生组织得到加强。全市**乡有乡卫生院1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0人),病床12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11850.9平方米;有村卫生室438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76张,医疗卫生用房总面积3628平方米。**乡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部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三是农村文化事业有所发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全市**乡有文化站16个,工作人员24人,文化站总面积3870平方米,藏书51850册;有图书室18个,管理人员19人,图书室总面积1357.8平方米,藏书76250册;有农村艺术团队16个。我市**乡坚持以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农业服务中心及宣传文化站为依托,挖掘乡土科技创造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指导,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年,我市**乡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部分乡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近几年来,我市**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培植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部分**乡的工业化、城镇化初步迈开步伐。比如西林县普合苗族乡,依托本乡林业、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大力吸引外资到普合投资办企业。2004年,引进东送公司到驮娘江流域进行梯级电站开发4个,投资45000万元;引进普合博峰木材加工厂1个,投资100万元;引进大河农产品加工厂1个,投资700万元;200*年又引进广西澳西木业有限公司到普合建厂,投资5000万元。此外,还将驮娘江流域威后电站库区移民147户674人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以增加小城镇人口,扩大小城镇建设面积,不仅培植和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而且还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凌云县伶站乡几年来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县里正在把工业园区建在该乡,目前有坡贴、那力、浩坤三家电站和永和冶炼厂、天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凌云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弄凤沙石场等共7家企业。作登瑶族乡辖区内目前已建有登高集团的2个电站、1个登高泉饮用纯净水厂和石灰厂等一批企业。工业已经成为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1666个村民小组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490个村民小组12153户60288人不通公路,人口占26.97%;149个村民小组1901户12089人未通生产生活用电,人口占5.41%;46个村759个村民小组23525户未通固定电话,户数占46.92%;883个村民小组22869户109494人未通自来水,人口占48.98%;617个村民小组12651户56063人饮水困难,人口占25.08%;974个村民小组32466户145560人收看不到闭路电视,占总人口65.11%。已通公路的村、组,大多数公路路面窄、弯道多、等级低、晴通雨堵、行车难,一些山区群众只能依靠马匹为交通和运输工具。全市16个**乡,除国道S324线通过汪甸、潞城2个乡和省道通过作登、伶站、玉洪、福达、普合5个乡外,其他**乡道路大都为等外公路,标准低,路况差,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乡的村、组绝大部分在高寒山区,水利设施差,严重制约着这些村、组的经济发展。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有3座小型水库、2口山塘、1处电灌站、1个固定坝及7条自流灌溉渠道维系全乡农业生产,这些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带病运行,塘库淤塞严重,库容萎缩,灌溉效益逐年降低。特别是位于沙里瑶族乡政府所在地上方5公里的板里水库灌溉数千亩良田,但现在属于险库,每到讯期,乡干部和水库下游的群众都提心吊胆。遇到旱灾之年,全乡有52个村民小组1503户人畜饮水困难。**乡乡直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乡226个乡直单位中,尚有8个未通自来水,55个无办公用房,48个无干部职工住房。这些问题给**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此外,**乡的'村部办公用房也十分简陋。如凌云县5个瑶族乡的45个村部办公业务用房,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瓦结构房,因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均已成为危房,亟待推倒重建。
2、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我市**乡大多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且第一产业也还只是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方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一些**乡群众毁林开荒较严重,以牺牲生态效益换取眼前利益,资源的良性开发和经济效益、长远效益无从谈起。一些瑶族乡的部分瑶族同胞还保留着落后的传统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模式仍在一些边远的村、组存在。加之群众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宁愿苦守苦熬,也不愿异地安置或外出务工。
3、乡级财政困难,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仅有作登乡1个,不足30万元的有普合、那佐、足别、弄瓦、朝里、力洪6个乡;全市16个**乡历年财政负债累计数达893.12万元。调研组调查的8个乡中,有八渡瑶族乡、那佐苗族乡、作登瑶族乡负债累计各达130万元以上。田林县6个瑶族乡的财政负债累计达361.25万元,而6 个瑶族乡2004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只有296.142万元,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仍还不了所欠的债务。
4、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全市**乡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群众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一是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办学条件还需继续改善。(1)16个**乡有中学专任教师427人(其中代课教师4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2人,占0.46%;具有一级职称的有97人,占22.77%;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8人,占46.37%;具有三级职称的有40人,占9.37%。16个**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531人(其中代课教师39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69人,占17.57%;具有一级职称的有547人,占35.72%;具有二级职称的有195人,占12.74%;具有三级职称的有30人,占1.96%。(2)16个**乡的中学校危房面积达7442平方米,小学校危房面积达17366平方米,虽然有作登、汪甸、潞城、八桂、福达、弄瓦、利周、八渡、伶站、力洪、玉洪、沙里、朝里等13个瑶族乡经过了“普九”验收,但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设施仍然很差,有的学校设备简陋,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试验室,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给**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困难。(3)**乡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导致偏远山村的适龄儿童入学难。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有10个村83个村民小组,只有21所小学,其中: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17个。由于教学点布局不太合理,使没有村完小的6个村学生,读完四年级后,不得不走几十公里的路到乡中心小学或其他村完小读五、六年级。(4)初中学生中途辍学率高,且特少**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辍学学生人数为59人,辍学率达10.35%。全市**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瑶族在校学生808人,其中女学生有276人,占31.16%;苗族在校学生209人,其中女学生有53人,占25.36%。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中,200*年上学期有在校苗族学生64人,仅有5名女生,占7.81%。二是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16个**乡有16所乡卫生院,危房面积达3475平方米,仅有病床126张,每所卫生院平均不到8张病床。医务人员共238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22人,占9.24%,初级职称138人,占57.98%,具有高级职称的仅有2人。医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疗技术较差。普合、那佐、利周、力洪等5个**乡卫生院没有一个大专毕业生。乡卫生院缺少必要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医院还是靠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老三件开展工作。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卫生院,虽然自治区民委帮助建起了两层医疗卫生业务用房,但无资金购买医疗设备,至今楼里仍是空荡荡的。三是基层文化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技术网站丧失服务功能。全市16个**乡中,尚有足别乡没有文化站,足别、那佐、八桂和玉洪4个乡没有图书室,汪甸等12个乡没有农村艺术团队,少数**群众缺乏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应有场所。乡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文化站等服务部门绝大多数的服务功能发挥不好。
5、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全市**乡50135户223550人中,尚有5196户19284人住茅草房,13251户35812人住木瓦结构房,21034户62962人住墙瓦结构房。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如田林县6个瑶族乡现有717户住茅草房,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农业贫困人口14181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80%。各**乡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统计,2004年全市16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06.94元,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个百分点。在16个**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只有汪甸乡1个,占6.25%;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有朝里、伶站、沙里、玉洪、作登5个乡,占31.25%。
6、**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青黄不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乡的建乡少数**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一部分人还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许多建乡少数**的子女很难读完初中、高中。有少数学生虽然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但由于高校收费过高,一般农村家庭很难承受得起各种高额费用。他们辍学或无法上学,造成了建乡少数**人才资源枯竭,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比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从1990年10月至4月的间,由于找不到合格的乡长人选,因此,原乡长吴兴才同志曾出现任两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一届乡长-一届人大主席的循环反复现象。据调查统计,2004年,在我市16个**乡的740名乡干部中,瑶族科级干部有39人(其中大专以上32人),占5.27%;瑶族一般干部有48人(其中大专以上24人),占6.48%;苗族科级干部有5人(其中大专以上4人),占0.68%;苗族一般干部有20人(其中大专以上9人),占2.7%。
二、对加快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乡自身不断努力外,需要全市上下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为此,调研组向市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第四次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把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第435号令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乡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加快**乡发展,是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需要。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议就我市**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召开一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科学制定全市**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的监管。二要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乡行政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特别是要把财政、税收、开发利用资源,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切实落到实处,尽可能避免过去逢十乡庆才有机会获得**专项资金搞建设的现象。同时,采取积极有效办法解决**乡教育、卫生、乡政府机关建设的历年债务问题。三要把13个**乡纳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要突出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思路
要进一步加快**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建议辖有**乡的县(区)委、政府要把**乡的发展作为全县(区)工作的重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出发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发展县(区)域经济,依托全市“工业立市”的强劲发展势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乡的地方工业,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乡经济的发展和贫困状况的改变。**乡自身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时、因地制宜,发展本土化和**化的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乡经济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增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要以人为本,优先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而加快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一要继续加大对**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的条件。要稳定教师、医疗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辖有**乡的县(区),尚未在县(区)城中、小学设置**班的,要尽快设置**班,专门招收少数**学生,使少数**学生集中就读,改善学生的就读条件;已设置**班的,要增加经费投入,增加**班的数量,提高寄宿制**学生的补助标准,要提高少数**学生初升高的入学率。二要切实加大**乡干部队伍建设。要制定**干部的长期培养规划,大力培养少数**干部,不断提高**乡少数**干部的素质。比如在招收公务员时,对**乡的建乡少数**实行指标单列,定向招考,择优录用,优化年龄结构,以保证少数**干部有稳定的来源。三要注重劳务人员的培训。要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力度,帮助**乡切实办好乡级农民夜校和农科教中心,分期分批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就业、职业技术培训,加速贫困少数**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乡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水、路、电、教育、卫生、科技、通讯、村部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乡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二要围绕部分**乡现有的优势产业,如旅游业、农林牧副产品和食品药材加工业、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制定规划、明确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三要抓好**乡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努力推进**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大**乡的扶贫攻坚力度
第一、大力开展对口帮扶。要在领导力量、扶贫队伍、资金安排、项目建设上向**乡倾斜。要安排有经济实力的市直、县直单位对乡镇撤并后保留的13个**乡进行对口扶贫,规定时间、目标、任务,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乡的贫困农民切实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第二、以帮助**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要指导和帮助**乡群众利用山区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开辟长远致富门路。第三、大力组织移民扶贫。要对那些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脱贫,或者脱贫成本太高的少数**群众集中的村寨,实施移民扶贫。第四、帮助**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以抓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使民营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逐步走向富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第五、创新扶贫机制,巩固和发展**乡的生态建设,对处在生态核心区的林农实行“反哺”。如凌云县的伶站、朝里、沙里3个**乡均位于澄碧湖库区和风景旅游区上游的积雨区范围内,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下游几十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为补偿他们的损失,同时使澄碧湖库区上游的生态长期得到保护,建议建立生态林和水土保持补偿奖励机制。
篇2: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xx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境内有21个省属大型国营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4.7万。在解放战争时期,xx被誉为“东北小延安”,解放后建设成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传统老工业基地共有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危困,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多年来,xx市委、市政府几届班子励精图治,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改变落后面貌。尤其20xx年市十次党代会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确立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工作指导思想。围绕“富民兴佳”新跨越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凝神搞建设,合力抓发展,在广袤的三江大地上奏响了大发展、快发展的雄伟乐章,让古老的佳城升腾起崭新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是近年来较大的一年。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9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呈现出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的积极态势。
“无工不富,xx要大发展,必须首先集中全力解决工业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全市“三力合一”,打响了抢抓机遇、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攻坚战。
抓住工业经济不振这个症结,xx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集中力量抓项目”的经济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把全市上下力量统一到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上来。一是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进项目开发和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振兴的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突破口,连续两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和项目建设年,采取了一系列引商、安商和富商的政策措施,xx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开放度和吸引力极大提高。20xx和20xx两年中,先后有福州、江阴、台州等70多个团组专程前来考察洽谈,先后有华电集团、大连海昌集团、新希望集团、中国蓝星化工集团、河北宝硕集团、广东华泰铝轮毂公司、新加坡丰益集团等几十个大企业、大集团与xx市合作开发建设了60万千瓦发电机组改造、港粮小区开发、黑龙化工产权改革和新产品开发、农用塑料生产基地建设、铝轮毂生产线改造、30万吨水稻加工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等众多大项目。20xx年以来,全市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02项,总投资149.5亿元,截止20xx年9月完成投资119.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额126.5亿元,已完成投资97.7亿元。这两年是xx历史上项目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最多的时期。二是通过搞活现有企业增强内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针对改革滞后、技改不足问题,xx加快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一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把活力增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开放式招商改制为主要形式,以职工安置为着眼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佳纺、亚麻、糖厂、精编厂等一批积重难返的企业实行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20xx年以来,全市先后有203户企业列入了改革计划,目前已完成改革40户,另有70户企业已进入实质性操作程序,先后剥离不良贷款141亿元,一大批企业以民营姿态重新进入市场,重现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加快企业改造改组,把实力做大。充分利用原有产业基础,集中力量抓电机厂、煤机厂、啤酒厂、迪尔佳联、佳星玻璃等一批重点企业调整改造,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电机和煤机等几户重点企业,几年来改造项目投资均已过亿,企业技术装备、产品结构不断更新,生产能力和销售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xx年煤机公司掘进机综合生产能力50台,今年已突破200台,销售收入由1亿元增长到5.5亿元;电机公司20xx年生产能力85万千瓦,今年已突破400万千瓦,销售收入由1亿元增长到8亿元以上;迪尔·佳联农机今年的销售收入也由去年的3亿元一举突破6亿元。这些重点企业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已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排头位置。同时,积极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拉动作用,发展配套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做大产业。目前,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八大主导产业集群已成为xx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三是通过开展全民创业培植新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针对民众创业意识不强,民营经济弱小的实际,20xx年下半年以来,xx市组织开展了“全民创业行动”,通过全方位开拓创业领域、开展创业培训、能人牵动、建立鼓励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等多种措施,激发了民众创业激情,活跃了创业氛围。两年来,全市上下涌现出创业小老板3000多名,带动就业4万多人,激活民间资本4亿多元。“创业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1394家,产值超千万元的有120户,超亿元的有15户。20xx年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实缴税金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24和14.7,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力合一”使xx市项目开发建设蓬勃兴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20xx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3,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4%,全市工业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4.4%,工业经济呈现十几年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要把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必须围绕农业抓工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xx市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农业在工农互动、两业双赢中展翅腾飞。
按照“两个围绕”的发展思路,几年来,xx市以工农互动为主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推进农业主辅换位,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庭院经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扩大农产品转化总量为目标,坚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动工农结合、城乡联手的战略突破口,加速建设辐射面广、牵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群。引进的山东金锣集团形成了每年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肉鸡1200万只的生产能力,带动全市生猪生产每年平均以20以上速度递增;引进的国内著名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上海光明乳业集团形成了日加工鲜奶300吨生产能力,一年内拉动全市奶牛存栏量增长了8倍;扶持的鸿源米业、一季良品米业等一批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出“孙斌”牌大米等驰誉全国的著名品牌。目前,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达960户,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60户,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参与龙头企业经营的农户达5万多户,已形成了肉制品加工、优质米、酒类等14条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链。开发投资10亿元的30万吨酒精项目、投资9.8亿元的60万吨玉米深加工和投资2.2亿元的60万吨大豆深加工等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也即将着手实施,这些项目投产后必将推进xx市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两个围绕”总体思路的不断实施和深化,xx市农村经济高歌猛进。20xx年以来,累计转移劳动力近26.9万人;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已经由21.6提高到35.5;全市经济合作组织已发展到875个,辐射带动农户8.5万户;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35亿斤,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漫长的边境线和众多的口岸群体,构成了xx对俄开放和江海联运大通道优势。凭借优越的地缘条件,xx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谱写着对外开放、经贸富市的华章。
xx有5个国家一类水运口岸、1个国际空港和2个公路港口,处于对俄开放的前沿。几年来,xx市积极开拓大通道,发展大经贸,开发旅游业,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在对俄大通道建设上,水路开通了xx至哈巴罗夫斯克、抚远至哈巴罗夫斯克、同江至下列宁斯阔耶、富锦至下列宁斯阔耶水上运输航线。陆路通道建设了同江铁路、同抚公路,开通了xx经同江至比罗比詹陆路通道,即将投建抚远乌苏镇至俄卡扎镇陆路冬季过货通道,目前已经两国政府批准;投资3.4亿元建设同江哈鱼岛—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黑龙江铁路大桥,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即将落实开工。空中航线继开通xx-北京航线后,今年又开通了xx-大连-烟台、xx-上海-广州航线。抚远、同江、富锦港口进行了改扩建,口岸过货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以来,对外贸易成番论倍增长。20xx年前三季度,xx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4,其中进口完成1.4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出口完成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8,全年进出口总额可突破7亿美元大关。xx市十分注重以贸兴业,积极建设对俄加工园区和基地,发展外经贸主体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资源,在各口岸城市建成了一批对俄出口基地和加工园区,几年来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同江木材加工园区己形成年加工100万立方米的能力,抚远、富锦的木材加工园区也都己正式投入生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一步增加。20xx年前三季度签订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6项,合同金额达3.4亿美元。对俄经贸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xx年9月末,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已增加到108家,营业额超千万元的己达18户。在发展外贸经济的同时,xx按照旅贸结合的路子,全力推进湿地生态游、界江游、边境游和境外游,开通了18条对俄旅游线路,xx正逐步发展为新的旅游热线。
“立足区位优势和城市综合功能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跳出xx研究xx,跳出xx发展xx。”放眼“十一五”规划,xx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xx处于周边煤炭资源城市中心和对俄贸易的前沿,产业基础雄厚,农业资源和水电能源富集,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强。面对十一五新的发展起点,xx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发展上增强区域协作意识,谋划实施“一中心三基地”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面向整个东部区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强化市场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文化、房地产、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科教卫生体育、居住、商品集散、休闲度假、社区服务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争取把xx建成集人流、物流、商贸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周边城市现代服务中心”,提高为周边城市的服务能力,在为其服务中发展自己。针对周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下游经济、配套经济、服务经济,发挥产业互补效应,延伸煤炭能源工业、重化工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电力、洁净能源、冶金、机械、新型材料等行业,积极参与构筑“东部煤电化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农牧产品资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农业一体化基地”;利用口岸和边贸优势,把握黑瞎子岛回归的机遇,深入谋划抚远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加深与俄罗斯经贸科技合作,辟建“抚远三角洲自由贸易区”,建成“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
几年来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推动了xx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未来的xx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拼搏的精神,更加优良的环境,在三江大地展现更为壮观、跨越发展的新画卷。
篇3: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昨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承办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办。蓝皮书从创新驱动、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教育科技等11个方面,详细分析了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对的走势进行预测。
其中关于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的报告,揭示了广东人口数量增长、家庭结构、人口老龄化态势、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人口流动特点,并对广东人口政策给出了建议。
人口红利转折点
出现在
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全省常住人口总量预计达到1.0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周仲高认为,广东人口发展已步入“转型关键期”,以迁移为主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说步入转型关键期? 周仲高给出三个原因: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经济转型期对于劳动力的新要求。
根据广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广东省人口红利的转折拐点出现在20。广东人口总抚养比(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的46.64%逐年下降至年的.31.8%,之后开始快速上升,表明人口总负担逐年加重。
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条件下,庞大的就业压力将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仍有8300万左右的劳动力(15-64周岁),但以创新型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将对人力资源的‘提质’要求越来越迫切。
建议:延迟退休 放开生育 改革职教
周仲高表示,目前广东人口发展主要面对结构、质量及数量三大挑战。针对这三大挑战,他提出了建议。
周仲高认为,在广东,延缓人口老化有三个方向可以同时发力。“一是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应。二是有序放开生育政策,增加未来劳动力供应。三是吸引外省年轻人口进入,增加当期劳动力供应。”
为应对劳动力质量与经济转型不匹配的问题,“应该全面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劳动力生命周期的完整培训体系,改变当前教育偏重学术、培训偏于低端的现状,尽快形成适宜于社会需求的分层次、专业性、行业性的劳动力培训与提升计划。”
为应对生育率不高的问题则要做好“全面二孩”公共服务供给,让人们“可以生”、“能够生”,“愿意生”。
篇4: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太和镇镇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认真实施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近,我对太和镇地区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太和镇民营经济的现状
太和镇地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优势,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镇城乡集体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8万多人口的太和镇共有集体企业40余家,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3家,农村集体企业28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集体企业固有的规模孝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等矛盾日益突出,体制的弊端,产权不明晰,加之流动资金短缺,银行不注入资金,使全镇集体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体企业85%以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起,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办法,通过卖、并、破、租、转等形式,让集体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空间。从当时的天府人革厂实施“零价转让”到全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通过改制培养民营企业10家。截至xx年7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民营企业152家,从业人员1338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8.6亿,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9.6%;销售收入完成10.3亿元,利润5899万元,国税、地税收入xx多万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0.5%。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
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
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
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篇5: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从职业状况来看,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队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种类
比例
日常生活必需40% 品
教育支出 20%
赡养老人 9%
农业成本 20%
其它
11%
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比例
1000元以下 5%
1000元到三千30% 元
三千元到五千50% 元
五千元以上
15%
三、调查时间:
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0日
四、此次农村经济现状调查的体会: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80%的村民反映沙河市某乡新农村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好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找借口甚至推脱,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贷款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贷款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因此,今年暑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沙河市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五、以下是我们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所得到的关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北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昌县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野果加工,但关键是找到销路,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其主要途径是:
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比如说沙河西部山区的一些农民出行非常不便,这不仅仅影响他们的生活,更是对当地的农业、加工业甚至手工业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沙河市的田安小区就是其中的代表,集中群众,既避免了住宅地的浪费,又可以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管理。
②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③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这一点从沙河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沙河市的各个乡镇中农民的收入就明显地跟当地的乡镇企业数量挂钩。可见乡镇企业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篇6: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X县XX镇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一村一品”、“百千亿”等产业规划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真正建立,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现根据镇党委、镇政府的统筹部署,对镇域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为X县的北大门,是县城所在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xx7.6公里,辖26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农业社186个,总农户14679户,农业人口47748人,耕地11167亩,林地xx万亩,是川南最大的建制镇。
截止20xx年底,全镇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2,种植粮食主要以玉米、小麦、红苕为主,经济作物有蔬菜、薯类、瓜果、豆类、茶叶等,养殖业以猪、牛、鸡、兔、鱼等为主。据镇政府提供的统计报表反映,20xx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9.8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558万元,完成粮食总产量xx116吨、蔬菜总产量31421吨、肉类总产量59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038元。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9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生活条件差。多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以几近成倍的速度增长,但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臵的限制,加之镇村财力紧张、前期成本过高,全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尽管实施了山区微水治旱、人畜饮水工程,广修水利,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二是道路交通困难。自实施“交通大会战”、“公路村村通”以来,农村交通得到较大改善,但道路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副产品对外销售。三是住房条件差。虽然大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山、深山区农户,因经济困难,至今还居住在破败的土墙房里,居住条件较为恶劣,甚至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就医条件差。随着镇卫生院的改造升级及村级卫生站的成立,一般的感冒等小微病症可就近医疗外,但稍有些难度的病症还得到县级医院就医。
(二)农民创收增收机制缺乏。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及不懈地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镇域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主要原因有:一是增收方式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三是农技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上级相关部门也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技赶场、结带帮扶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缺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尤其是山区农业,更加需要加强示范带动。四是农副产品市场商品性差。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五是农业资金贫乏。在镇村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的群众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也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先机。
(三)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镇域内煤矿山资源的大量开发、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城镇综合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自然条件等原因,固体垃圾、气体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水质、空气污染使得农民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不但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给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因垃圾污染造成农业生产用水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山区水源匮乏、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导致种植业产量存在下降的隐患,家禽和牲畜死亡率明显增高,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品质低劣,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基层组织凝聚力受到严峻考验。部分村社因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村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信誉降低,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对策措施
农民创收增收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必须将其臵于整个国民经济中,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考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关键是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制度性障碍。XX镇结合实际,提出“123456”战略(即打造一个旅游品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健全三项服务体系、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推动解决农民创收增收的后劲问题,力促农民创收增收保持稳定、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个旅游品牌。
即打造“龙茶花海”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立足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秀丽的茶花风光与古朴的僰乡文化资源优势,以“XX花海”旅游品牌及一年一度的“X
花节”为契机和重要载体,打响“休闲XX”、“养生XX”、“神韵XX”等休闲观光产品,凝聚更多的人气和商气,做大做强“龙茶花海”旅游品牌,打造全市首个花卉苗木亿元产值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据统计,X县XX花卉园艺公司聘请当地农民做工,每年可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近200人,公司规划在未来2—3年内规模再增长一倍,即时可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多户致富。3月,“XX花海”旅游品牌推介会的成功召开,共接待游客1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招商引资突破1亿元,推动了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的现代服务业新突破,为XX镇乃至X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两大转移工程。
一是实施部分农民搬迁转移工程。对居住在高(深)山区、交通条件不便、生活用水困难的农户,按照“政府主导、和谐搬迁、统规自建”的原则,实施“山上向山下转移”战略,切实做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和村组农户集聚区的水、电、气和道路、电视、有线电话等基础配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这不仅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以XX、XX两个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引导农民转变“固守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想,做好用工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建立和
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充分就业。同时,要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三项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调整充实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在镇村两级建立一个覆盖全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对农业生产进行适时的技术指导,而非等农民上门来问。广播站要开辟农业服务专题节目,及时向农户宣传农村实用技术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方法,报到天气预报和防虫防灾、防病防疫信息,提醒农户做好技术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是健全农业产品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对农资产品和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收集,及时宣传推广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种。成立农副产品营销服务机构,积极与营销大户联系落实订单,努力组织好本地产品的对外营销工作。
三是完善农村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改造升级,健全农村技术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种养殖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技能水平。探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充分依托城镇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四)探索四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引进优质高效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周期短、风险低、见效快的品种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经济运行速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如田坝村的反季节葵瓜,一年出2—3季产品,提高土地产出总量;引进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等优良品种,缩短成栏周期;发展土鸡、野兔等家禽养殖业,力争一年出三栏,提高出栏效率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优质时鲜蔬菜种植业和家禽、牧畜养殖业,形成粮食、蔬菜作物种植和家禽、牲畜养殖并存的农业经济结构。
二是培养种植大户,突出示范带动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切实加大对XX花卉、XX建司、XX木业等骨干工企业和XX生昊、XX经果林等专合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培育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种植、养殖示范大户,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纪人和农业实用人才,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有偿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总结推广X县XX花卉有限公司租用农民土地、打造万亩X花基地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有偿转让,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规模化。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企业制度。探索试行“订单式”
农业,即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协议,农户负责按照订单生产,公司负责产品收购;不断完善“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式农业,即将整个农业项目全部实行公司化运作,公司自行负责生产经营管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农户仅以雇工形式受聘于公司进行生产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农副产品质量和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五)完善五套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落实专项资金,在符合条件的村组修建小型水库;加大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户修建蓄水池,改造升级、引进购臵新型提灌设备,确保农村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需要。
二是加强村社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对村社机耕道的改造力度,在实现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入户路硬化率xx0%;拓宽村级以上道路,进一步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运输能力。
三是发展广电事业,解决农村电视收视难问题。实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地发展山区农村广电影视事业,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城乡共享。在场镇周边村社大力发展光纤电视;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村社发展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在安装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农户的“有电视无节目”的尴尬问题。
四是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农民子女上学条件。积极争取
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对镇域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或扩建,进一步优化配臵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大力促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五是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就医条件。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站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加大投入引进或购臵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加强镇卫生院基础建设,优化乡镇医生队伍结构,巩固农村医疗队伍。
(六)建设六大产业化基地。
一是打造工业园区辐射范围内“第二产业新农村”。以余箐、塘坝工业园区为轴心,加快周边“服务工业、反哺农业”为模式的新农村进程。在加大大项目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带动周边村社为之配套形成产业链,积极引导周边村社企业做大做强房产、物流、机械、建材、矿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和发展农贸市场、商店、饭馆等服务业,使周边村社成为工业园区“编外”的生活配套区,使农民能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园区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二是打造XX村林畜一体化农业示范基地。围绕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畜牧养殖业,推行林畜立体化养殖,实现林下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以XX、XX等xx个村为主,发展XX南部规模最大特色优质的经果林5000亩以上,并充分利用果林地资源,加大林地改造,扩大林下喂养土鸡、珍珠鸡、贵妃鸡等名贵鸡种和圈养野兔、肉羊、梅花鹿等畜牧产业规模。截止目前,该产业项目带动农户6xx2户,助农增收人均达xx00元,预计在3年之内实现规模化养殖年产值达xx00余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将突破万元。
三是打造XX村县城后花园观光农业带。充分利用紧邻城郊、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规划公路沿线生态林、山区经果林和庭院花卉繁育,绿化荒山荒土,全面完成“两林一花”产业发展4000亩任务,进一步发挥XX作为县城“肺叶”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重点发展田园特色种养植业,兴办农家乐,进一步发挥XX作为县城“休闲地”功能,突出城郊型农村经济特色,努力把XX村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
四是打造XX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按照镇域经济发展规划,以XX水产养殖基地为平台,以优化配臵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抓手,以实现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采取点面推进、连片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500亩以上。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水产养殖协会为龙头,自主推广“稻—鱼”、“鲢鱼、鲫鱼混养”等特色养殖模式,并外聘专家组织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打造以养殖、垂钓、观光、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的影响力。
五是打造田坝高山生态蔬菜基地。由于XX村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村民种植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已深得市民喜爱。
为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应尽快制定XX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业综合发展规划,利用高山竹林发展林下养殖,牲禽粪便可以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料,蔬菜种植业残留的“垃圾”可以为林下养殖提供饲料,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可以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真正体现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的朝阳产业。
六是打造XXX乡特色商业新圈。为加快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及现代公务、会议旅游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斥资将川南综合市场附近失地农民迁建形成的城市次干街道进行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以大空间商业街为核心,以单位商业店铺为主导,实现建筑品质、开发品位及社会美誉三丰收,最终形成以僰乡特色商品生产、深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川南特色风味的精品商业步行街
篇7: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我市铅锌工业发展现状
xx的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成县、西河县和辉县。它们东西长85公里,南北长7-12公里,面积1200平方公里。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平均品位4.5-12%。它们是中国第二大铅锌矿体。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越高,铅锌消耗越快。随着发展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逐渐丧失,必然影响到依靠资源的陇南经济发展。按照现在的开采情况,十几年后资源就会枯竭。因此,如何提前规划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陇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1)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
截至xx年底,xx市共有铅锌生产企业98家,其中矿山企业86家,冶炼企业12家。从xx市的整体经济形势来看,铅锌工业在xx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xx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xx年铅锌价格高,xx市铅锌工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5.12亿元,占当年陇南市gdp总量的31.41%;铅锌企业上缴利税9.67亿元,占当年xx市财政总收入的59.99%。
(2)金融危机的影响严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铅锌工业为主的xx市工业经济受到重创。在全国和全省工业经济恢复增长的背景下,xx市工业经济仍保持低水平运行。到xx年底,xx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仅与去年持平。xx工业经济对铅锌工业的过度依赖造成了xx工业经济的巨大波动。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0.33亿元,同比下降13.8%,尤其是铅锌为支柱的成县、西河县、辉县分别下降35.1%、13.7%和8.9%。
(3)铅锌行业的繁荣在短期内并不乐观
根据国际权威铅锌监测团队的预测,在国家刺激政策的支持和下游行业一定复苏的影响下,中国铅锌市场的数据在xx前三季度出现了一些乐观迹象。但是,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铅锌市场仍难以快速复苏,复苏之路依然艰难。
(4)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xx市铅锌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进展缓慢。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是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无论是资源、环境还是市场供给,陇南市的铅锌企业都承担不起。
二、铅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及时彻底解决,企业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压力。xx市的铅锌企业也面临着如此巨大的挑战。
(1)工业重组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有色金属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总量控制、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企业重组为重点,旨在帮助大型企业在行业低迷时期缓解经营压力,实现低成本跨越式发展。《规划》将通过大规模推动产业并购来助推有色金属市场,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重组,规划建设3-5个有实力的有色金属综合企业集团,使铜、铝、铅、锌骨干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例从目前的70%、55%和40%分别上升到xx的90%、70%和60%,目前陇南的铅锌企业很多,全国十大铅锌冶炼企业中,陇南没有一家企业。企业产生的盈亏平衡点仍然高于同行业。铅锌冶炼企业有89家,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小企业数量太多,企业重组成为必然趋势。
(2)环境保护问题
xx市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这使得这种增长越来越受到严重限制。支撑xx市工业经济的铅锌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将日益受到制约。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的有形财富,政府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将面临更多限制。今年发布的《铅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已经提到了全国铅锌产业产能淘汰的目标。由于xx市铅锌企业粗放的生产方式,以及铅锌企业仍然依靠高资源消耗来促进增长,生产集中度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环保压力大。
(3)可持续发展问题
陇南铅锌企业主要从事简单冶炼,无下游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铅锌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普遍面临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在陇南,影响了陇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现有矿山铅锌原料产量的持续增长明显减弱。以目前的开采速度,铅锌资源探明储量只够开采xx年左右(不含远景储量)。原料的生产可能满足不了冶炼的生产。铅锌工业的发展仍以粗放经营为基础,采用投资发展模式,扩大冶炼能力,实现增量。这种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支撑能力,受短期利益和地方利益驱动,盲目性大,难以获得可持续的投资效益。
三、铅锌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
根据xx市铅锌形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xx市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调整和企业规模化经营,这是xx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产业融合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低碳经济模式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铅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而是为铅锌产业的战略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然会推动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根据《有色金属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家矿产资源规划(20xx年)》,国家将尽快推进铅锌企业一体化,通过采矿、冶炼、加工企业相互参与,进行联合重组,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停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落后产能,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投资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投资行为,严格控制高耗能新项目。xx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
根据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小、散、厚铅锌产业的现状,应及时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盟等形式,建立一批大型铅锌矿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带动了陇南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能源等条件,制定铅锌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陇南市铅锌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成州、包惠、巴罗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重组审批程序,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提升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力。
(3)延伸产业发展链
利用铅锌企业积累的财富、技术和人才优势,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加强上下游合作,构建技术联系与合作紧密的产业链,走链式发展道路。一是引进并启动一批产业链完整的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企业,拉长铅铅合金生产链,打造资源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锌合金零部件,加快镀锌管、镀锌板、建材发展,积极培育铅锌镀锌钢板产业链——汽车产业。三是加大铅锌产品市场应用领域的研究力度,不断开发新的铅锌产品。
(4)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市发改委、环保、国土、安全生产监管、工商、电力、税务、财政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并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要求,从布局和外部生产条件、工艺装备、节能降耗、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入手,加强检查、跟踪监督,综合运用行政和价格手段,使现有生产规模小而不一致。
(5)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降低陇南工业经济对铅锌工业的依赖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在积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高能耗、高排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国家还支持和鼓励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各有关部委积极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引导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计划在中西部地区确定一批重点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并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政策支持承接基地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难得的历史机遇。xx积极制定各项政策,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积极引进产业链长、辐射效应大的产业项目,列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开阔视野,在更大范围内寻求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充分把握沿海产业转移趋势,积极做好沿海产业转移对接工作,以此为契机,推动xx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篇8: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检查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徐县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近年来,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
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丝?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6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5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405万元。可以说,近年来,乡的发展速度纵比较快,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倒数第一,人口总数是倒数第一。但在全面发展中,乡也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来,有“四大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四大瓶颈”亟待解决。
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境内群山叠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秃杉、红花木莲、金丝榔、红椿等珍贵树种;有猕猴、野猪、白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全乡有林地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5%;人工林面积达32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达21万亩。位于坝林村委会的丁累大箐是全市仅存的少有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东旅游片区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二是区位优势:乡地处“两省(区)三地州四县”的结合部和南盘江与清水江夹角处,是曲靖的“南大门”。境内交通便捷,省道“以马线”贯穿南北连接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布线”纵跨东西直入广西西林;南盘江穿境而过直达黔桂,是一条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 三是气候优势:境内最高海拔2030.5米,最低海拔737米,每年5—10月为雨季,近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11月—翌年4月为干季,最高气温达40℃,最低温度10℃,年平均气温18.5℃,平均气温为20℃,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小时,积温5650℃—6100℃,相对湿度达82%,全年基本无霜,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带农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四是民族文化优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4541户、19913人,占总人口的73.58%。其中,壮族2101户、9370人;苗族1924户、8466人;瑶族465户、1897人;彝族51户、180人。每一种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其中,壮族的“三月三”、祭老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度戒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悠远,每年都按时举行,吸引了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参加,为发展民俗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瓶颈:一是交通瓶颈:境内唯一一条通省通道“高布线”至今没有硬化,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通村委会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没有硬化,通村小组的道路是泥巴路,经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瓶颈:近年来,虽然在教育方面争取了大量的投入,教学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发展规划起步较晚,投入少,群众居住分散,小学校点撤并难度大,民族中学继续提升困难多。三是基础设施瓶颈:是全县唯一没有烤烟的乡镇。近年来,没有烟水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四是产业发展瓶颈:全乡的林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范的样板林、特色林基地和林区道路建设较少,林业采伐指标少,加工困难,离县城较远;没有工业,实体经济落后,推动发展的内动力不足。
二、当前工作
目前,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经济损失,乡党委政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各村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发动党员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第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抗旱救灾,指导和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为全乡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5月10日,全乡仍有69个村小组11000人、392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运距在5公里以上的有雨厦的小法卡、大法卡、小水井、科白的上纳老、金家寨、和笼嘎的大罗多、便林7个村小组1300余人,运距在2公里至5公里有33个村小组5960人,运距在1公里至2公里有29个村小组4970人;全乡小春作物受灾面积4.44万亩,缺收4.4万亩,其中小麦1.1万亩,油菜1.2万亩,蚕豆0.47万亩,蔬菜0.52万亩,冬早洋芋0.5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万元。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抓好工作:
——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森林防火安全。一是超常规奖惩。为打击故意纵火者,严惩违规用火者。乡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故意纵火的,一经查实,奖励5000元,对现场抓获故意纵火者的,一次性奖励10000元;对举报违规用火行为的,一经查实,奖励500元。并通过会议、宣传栏和悬挂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激发了群众共同参与森林防火的热情,使乡境内故意纵火行为和违规用火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超常规巡护。采取班子成员联村,站所挂组
,职工包片的方式,编组到各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巡山,上下联动,加强巡逻。对重点林区、交叉盲区、主要路段确定专人看护,重点防范,做到“点”上有人值班,山上有人看护,路上有人巡查,晚上12点后对第“六类”人员(闲杂人员)进行严格盘查登记,确保各村森林防火安全。三是超常规纪律。全乡境内不落雨不休息,旱情不缓解纪律不松动。在抗旱防火期间所有单位和部门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对不服从指挥的班子成员在全乡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将情况如实上报县委组织部;对不服从安排的站所长就地免职,从即日起停发工资;对不执行命令的职工停发工资,年底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进一步严肃了干部职工在防火期间纪律。四是超常规宣传。采取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积极开展校园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实行家长失火校园通报制度,确保森林防火有关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采取强有力措施,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一是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要求各党总支、支部认真开展好“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的活动,每位党员采取“一对一”帮扶形式联挂一户孤寡老人或丧失劳动力的农户,帮助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确保群众人人有干净水喝,绝不让一头牲畜因缺水而渴死,在抗旱救灾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人为本,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制度,加强对各村水源点的保护和监测;制定符合各村特点的供水、送水应急预案。各村把干部群众联合起来,成立抗旱送水服务队、送水服务组;密切监测各村水情,时刻关注和掌握边远村寨及老弱病残、留守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饮水情况,必须做到水情一日一报,确保每个村小组、每所学校、每户人家饮水安全;组织各村群众采用疏导、清理、修复等一切有效措施确保水源点供水,鼓励群众积极寻找新水源,筹资修建储水地窖,想方设法把地窖全部灌满水;倡导节约用水的意识,加强宣传力度,珍惜每一滴水,统筹利用好现有水资源。三是强化措施,保证粮食储备安全。结合全乡旱情实际,乡人民政府以《乡关于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的紧急通知》高政发15号文件形式下发各村委会,乡直各有关单位,要求各村委会、联挂领导及驻村干部要深入一线,走村串户,调查摸底,掌握群众粮食储备和群众缺粮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乡党政办;要求乡直有关单位加强粮食交易市场管理,杜绝内地粮食外流现象的发生,以确保全乡粮食安全。四是严肃纪律,夺取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胜利。认真落实抗旱救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班子成员带领74名干部职工到11个村委会116个村小组蹲点驻村入户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抗旱救灾工作第一线。并成立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对因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而造成影响或重大损失的村委会、站所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厉问责,严肃查处,确保全乡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采取创新性措施,确保大春增产增收。一是树立“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思想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生产自救意识,要求干部职工转变工作思路,树立“小春损失大春补”的思想意识,因地制宜调整大春种植计划,合理布局水旱作物。二是集中育秧,确保大春生产应播尽播。对干旱严重的村委会,积极推广水稻旱育、地膜覆盖等科学种植技术,引导群众到水源充足的村寨集中育秧,做到大春作物应播尽播、应保尽保,确保大春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全乡已完成水稻育秧500亩,可以移栽大田5676亩,无法移栽大田1224亩;完成生姜种植2亩,绿谷种植13500亩,玉米种植3700亩;完成其它农作物种植1050亩。。三是提升水利工程功能,确保水利设施正常发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类水利设施蓄水、引水、提水功能,确保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发挥较好效益,不断提高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四是有序转移劳动力,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全乡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767人,预计年创收4000余万元,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三、今后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山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坚持“以林业为主体,以劳务产业和反季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种理念、四大产业、五个实现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做好工作,努力把建成全市知名的林业之乡、油茶之乡、打工之乡、生态之乡和民族文化之乡。
——三种理念。即树立“敢为人先、自立自强、逆境重生”的理念。一是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虽不能在经济总量上走在全县的前列,但要在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上争先创优,不甘落后,在工作中有敢于撞硬、乘风破浪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二是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要自强自立,紧紧抓住国家对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的机遇,迅速推动的崛起。三是始终坚信在逆境中重生的理念,深刻认识在发展的浪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一鼓作气,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一级为一级负责,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产业。即以林产业为主体、以劳务产业和反季产业为两翼,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抓好四个基地建设,加快林业大乡建设进程。在建好40万亩速生商品林基地的同时,抓好四个基地建设,即发展好10万亩油茶、1万亩柑橘、1万亩泡核桃、1千亩火龙果。首先,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造好林、管好林、护好林、防好林,真正做到管造并重、长短结合。其次,结合实际,调整林种结构,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规划发展油茶果基地,抓好特色林和保水林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第三,积极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抓好三角枫育苗工作,确保以马线、设外线公路和各村的主要公路干道两旁都栽上三角枫,努力把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林业大乡。第四,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成立农村林产业协会(支部),引领全乡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五,积极完善林改工作,查缺补漏,做好准备,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二是狠抓典型示范,加快林下资源开发步伐。第一,充分发挥山区资源和气候优势,通过林禽、林畜、林粮、林油等四种模式,循环利用林地,促进林产业、畜禽业的发展,保证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第二,加快以肉牛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扎实抓好生猪“三百”工程。以资源为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扩大饲草饲料种植规模,推广熟改生喂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示范村、示范户,扶持和培育养殖大户,树立典型,带动全乡畜牧业发展。
三是狠抓反季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在进一步扩大冬早洋芋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冬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完成连片种植亩冬早洋芋,1000亩规范的叶菜,扩大青椒、茄子、四季豆等时鲜蔬菜的种植面积。
四是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务输出,每个村委会建立1个外出打工联络服务组织或协会,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采取“结对子、送科技”等多种形式,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同时,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组建劳务组织,加快建设劳动保障所,增强劳务输出能力,力争实现户均1人外出打工的目标。
——五个实现。一要力争实现处处都有开放好环境。发展经济是无界限的,没有地域限制,只要为我所用,一切皆可引入。要有敢于吸引外资的勇气,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二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教育好环境。认真抓好小学危房改造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二期改造任务,继续抓好中学征地扩建工作,完成运动场建设和教师廉租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探索集中办学模式,加快学校区域布局调整,尽快撤并现有“一师一校”校点,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文化好氛围。加快推进纳平山花山场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各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提升瑶族和苗族文化演艺队水平;组建壮族文化演艺队,开发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和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文化节日,结合民族文化与体育,筹备并承办好“凤凰杯”农村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四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医疗好环境。不断完善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提高人口素质。五要力争实现人人都有一个和谐好心情。以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维护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好,邻里之间和睦友善的良好局面。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认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建设,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持社会治安长期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目标确定,重点明确后,关键在于落实,根本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面对全乡党员队伍总体数量偏少、总体年龄偏大、总体素质偏低三个特殊情况,我们要紧紧抓住“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党员素质、推进基层建设”三个重点,把抓好创新载体作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使党员队伍数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党员数量翻一番,占总人口数的5%以上,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全乡还存在1个党员空白村和41个少于3名党员的村小组,我们将以消除党员空白村、消除仅有个别党员村和实现村小组干部党员数超过80%以上为重点和目标,加大党员发展力度,严格程序,严把关口,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上目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使用,尽快完成3个村级活动室建设,力争在5月底前竣工验收。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做好设备管理使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做好培训教育,并做好相关痕迹管理,充分做好摸底调查,了解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薪制度,每个村要把6名以上无职党员列为带薪设岗定责对象。扎实开展“互联共创”活动,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和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关心困难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总之,乡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但是,与其他乡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为乡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9:禄丰县勤丰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禄丰县勤丰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禄丰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地处北纬24。51′—25。30′、东经101。38′—102。25′之间,东邻昆明市西山区、富民县和安宁市,南接双柏和玉溪市易门县,西倚楚雄市、牟定县,北邻元谋、武定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8.1%,山区占91.9%。全县辖金山、仁兴、碧城、勤丰、一平浪、舍资、广通、黑井、土官、罗川、旧庄11个镇和中村、大路溪、和平、腰站、川街、高峰、妥安7个乡,有164个村委会,5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2184个村(居)民小组。200*年末,全县总人口416668人。境内有汉、彝、苗、白、回、傈傈等25个民族。禄丰以距今1.8亿年的“禄丰恐龙”和距今800万年的“腊玛古猿”著称于世,素有“恐龙之乡”、“化石之仓”、“滇西咽喉”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率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基础层次性的行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按“五统筹”、“五坚持”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快禄丰县域经济的发展,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委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禄丰—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步骤,发展重点、措施,产业布局,主要项目 及资金筹措方案,以及发展政策进行了指导把关、研究论证,编制成《禄丰县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十五”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以来,在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深化县情认识,找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禄丰实际的发展路子,通过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带动和激活全局工作,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以来,禄丰经济渡过了艰难的结构调整期和增长的徘徊期,进入了加速增长的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县内生产总值从200*年的22.66亿元增加到200*年的29.85亿元,年平均增长9.6%,在全省县(市)中排列第16位,在全州十县(市)中排列第2位;财政总收入(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加地方财政自收收入之和,下同)达2.24亿元,年平均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自收收入从200*年的1亿元增加到200*年的1.23亿元,年平均增长6.8%,在全省县(市)中排列第26位,在全州十县(市)中排列第2位;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从200*年的0.39亿元增加到200*年的1.01亿元,年平均增长37.1%;工业总产值从200*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年的21.35亿元,年平均增长15.1%,在全省县(市)中排列第22位,在全州十县(市)中排列第2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年的'9.92亿元增加到200*年的11.33亿元,年平均增长4.5%,在全省县(市)中排列第11位,在全州十县(市)中排列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年的5.3亿元增加的到200*年的6.9亿元,年平均增长9.3%,在全省县(市)中排列第17位。在全州十县(市)中排列第2位。
2、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十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发展特色经济、建设支柱产业这一事关禄丰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建设烟草、冶金矿、建筑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特色旅游五大重点产业,坚持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措施,五大重点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年,五大重点产业实现总产值25.3亿元,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占全县GDP的41.4%,拉动全县GDP增长7.6个百分点;实交税金1.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2.9%。
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7.9∶31.7∶40.4变为200*年的24.7∶35.4:39.9,“三、二、一”的产业类型继续得到巩固;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县域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不断增强,200*年全县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8%;从城乡结构上看,全县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非农产业聚集,城镇人口不断增加,20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28.4%。同时,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五大重点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占全县GDP的比重已达41.4%,拉动全县GDP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
4、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九五”期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8亿元,占全县GDP的21.2%。200*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占GDP的58%。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GDP的46.7%。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1.1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9%。
5、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一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全县城乡建成区面积由199*年的17.54平方公里增加到200*年的24.7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建成面积由199*年的2.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年的4.5平方公里;建制镇由199*年的8个增加到11个;城镇人口从199*年的8.3万人增加到200*年的11.7万人;城市化水平从199*年的21%提高到200*年的28.18%。建成了体育馆、世纪广场、广电大楼、电信大楼、公安大楼、电力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城乡居民的住房结构不断改善,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砖(钢)混结构房屋面积从200*年的5.49平方米提高到200*年的6.16平方米。二是交通、通讯更加便利。全县各级各类公路通车里程1339公里,18个乡(镇)和170个村委会都通公路,其中14个乡(镇)为柏油路面。安楚高速公路禄丰联络线即将建成。18个乡(镇)、170个村委会均开通程控电话,18个乡镇开通了移动电话。三是水电不断优化。200*年末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3件,小(二)型184件,其他水利设施2058件,总蓄水库容21709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70%。170个村委会和2185个村民小组有98%通电。农村用电3552万度。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149万瓦特,其中,排灌机械3987万瓦特。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1万亩,比200*年增3.2万亩。
6、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坚持引资兴县战略,加大对外宣传,调整充实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了招商引资责任制,改进了招商引资办法,出台了招商引资代理制、奖励制等优惠政策,抓好办节招商和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推介,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平的提高。200*年,全县引进50万元以上经济技术合作项目63项,协议总投资14.9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13亿元。
7、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到200*年,列入三年改革计划的84户企业,已完成改革和改革方案审批进入组织实施的企业69户,总体改革面达82%,其中国有企业改革面已达92.3%。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全面启动。禄丰一中、县民族艺术团以经费总额动态包干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展开。
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九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到200*年已达2148元,年平均增长4.4%,在全省县(市)中一直排列第2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58元,年平均增长7.5%。20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9%,初中生入学率为86.6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7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9‰;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98.67%,工业烟尘、粉尘达标排放率分别为99.43%、94.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8.52%。全县呈现出“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我县的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思想解放不够。不少干部群众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现象十分突出,“等、靠、要”思想极为严重,缺乏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
篇10:民营经济财务会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财务会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办公室《鲁中小企办字[2003〕9号》通知要求,我们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对如何搞好本次调查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联合转发了省里的文件,同时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在调查过程中,随时进行电话调度和指导。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已发展到34.5万处,从业人员达到187万人,实现总产值1328亿元,营业收入1294亿元,利润9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7%和25.9%,其中规模工业达到562处,实现产值235亿元,利税1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和17.2%。配备会计人员1581人,其中持证人数为473人,占29.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9人,中专及以下的1552人,分别占1.8%和98.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69人,初级的217人,分别占4.4%和13.7%。
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管理水平和内在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企业通过人才引进和在岗培训,会计人员的整体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骨干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民营企业仍存在组织结构简单、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造成了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因此,规范和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财务会计基础薄弱
1、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部分企业岗位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账务处理程序不正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等制度没有建立,导致财务管理漏洞多、损失浪费严重。如苍山县、2002年民营骨干企业为40家,其中3户没有建账,4户虽建账但不规范,5户设置会计岗位不合理。财务工作集于一人,票据、档案管理混乱,丢失严重。
2、帐务处理不规范
有的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没有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帐证、帐帐、帐务严重不符,记帐结转不及时,不日清月结,改错不规范,帐簿、报表随意更改。会计科目运用不合理。如对外投资不设帐核算,而长时间放置在货币资金,有的白条借款长时间不处理,造成白条顶库存的现象。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处理不当,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不实。折旧提取、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提取不规范。
3、会计人员短缺,素质较低
在565户规模企业中,会计总人数为1581人,持证473人,大学以上29人,中专358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9人,初级217人。由于部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有会计职称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说了算,随意性强,仍习惯于用经验和主观判断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财会人员只是记帐算帐,帮企业报税跑银行,很难发挥财会工作参与企业管理的作用。大中专财务人员由于中小企业工作环境差、报酬低,不愿到民营企业工作。二是由于财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
识不足,企业不愿出资培训财务人员,造成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的短缺,素质低下。
4、主管部门机构不健全,会计队伍配备不足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民营经济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级管理机构表现更为突出,职能弱化。主要表现为人员配备不足,并且兼职过多;经费缺口大,工资拖欠严重;办公经费无来源,会统报表缺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表现在:一是应收帐款控制不严,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由于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造成回收期过长,催收乏力,最终形成呆帐,使本来就缺乏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雷上加霜。二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包括银行存款)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而有些企业资金使用没有计划,大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影响了生产的.正常开展。三是存货控制过多,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损失浪费严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很重视对现金的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的管理却不严,保管不善,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损失浪费严重。
三、对策
1、强化财务基础管理,理顺财务工作秩序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应该依法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制定本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工作,推广会计工作电算化。
2、实施效绩评价制度
由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主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联合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制度,效绩评价的绝大多数指标数据均来自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以及平时的报表等,作为对企业经营及财务人员考核、奖惩的依据。
3、建立中小企业会计制度
由于中小企业与一般的筹资方式、经营范围,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删繁就简,如长期负债项目,长期投资项目就不必设置,不用编制现金流量表等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4、因地制宜,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推行“会计楼式”,解决人员少的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由乡镇经贸部门统一管理,企业每年定期向会计楼支付一定的费用,企业与会计楼及会计人员签定用工合同,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由会计楼统一发放,把企业会计从企业内部分离出去,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考核,以法律促进企业自觉遵守财经纪律,规范管理行为。
5、加强监督、完善服务、加强代理记帐机构建设
财政部门作为代理记帐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完善服务,支持引导会计中介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企业及时提供工商、税务登记申报等一条龙服务,使小型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从并不精通的企事业财务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经营。
6、理
顺民营经济管理机构
鉴于目前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难以开展的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理顺民营经济管理机构,从机构名称、职能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改善工作条件,理顺工作关系。
二OO三年九月十五日
★ 乡镇人大工作总结
【关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乡长个人年度总结2022-06-10
乡长自我总结2023-09-04
乡值班工作的自查报告2022-05-06
市党代会闭幕式讲话稿2022-08-27
党代会报告请示精选2023-10-11
森林火灾应急方案2022-05-06
乡镇人大工作报告2023-06-14
上海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若干规定2023-05-20
乡长的考察材料2023-03-03
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调查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