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yy”为你分享27篇“苏教版初二语文作文题目岁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苏教版初二语文复习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 蓦(mî)地 泥泞(nìng) 猝(cù)然 抽噎(yē)
愠(yùn)怒 焦灼(zhuï) 湿漉漉(lū) 蓬(pãng)勃
帐篷(pãng) 精粹(cuì) 蔫(niān)巴
二、成语
调虎离山、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万籁俱寂、千锤百炼、苛捐杂税
三、背诵内容
《七律 · 长征》毛泽东 《老山界》 陆定一
四、诗词理解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 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五、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1) 口语交际中“开场白”“ 串联词”“ 结束语”的写法
开场白
1、内容要紧扣主题。2、语言要亲切而富有激情。
3、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诗文、典故、相声、谜语、赞词„„
4、主持人体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串联词
1、能紧扣节目内容,在相邻的两个节目之间起过渡作用。
2、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3、语言精练,不冗长。4、生动风趣。
结束语: 点题 祝愿 说再见 ;精彩节目 多人登场 高声朗诵
2)“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和“结束”语示例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一、字音
贫瘠(jí) 募(mù)集 卫戍(shù)区 戊戌(wù xū)变法
凋(diāo)零 祈(qí)祷 捂(wǔ) 挟(xiã)持 惩(chãng)罚
眷(juàn)恋 卓(zhuō)越 萌(mãng)发 诬(wū)陷
月笼l?ng沙 寂寥(liáo) 造诣(yì) 倔(juã)强
二、成语
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据理力争、无言以对、壁垒森严、
安居乐业、镜花水月、灰飞烟灭、民怨沸腾、无与伦比
三、课文知识
1、《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2、《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4、《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5、《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四、背诵内容
《春望》 杜甫、《泊秦淮》 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晏子使楚》
五、古文、诗词理解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 “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一、字音
狼藉(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停滞(zhì)
磨蹭(câng) 吮(shǔn) 吸瞅(chǒu) 馍(mï) 病笃(dǔ) 恸(tîng)
瞥(piē)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jiá) 嘱 (zhǔ)托
颓 (tuí)唐 琐屑 (xiâ) 惦 (diàn)记
二、成语
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蹑手蹑脚、循循善诱、饮泣吞声、唏唏嘘嘘、情不自禁、
气势汹汹、一饱眼福、热泪盈眶、莫名其妙、辗转反侧、无精打采、失魂落魄
三、课文知识
1、《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
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四、背诵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己亥杂诗 》龚自珍、背影 朱自清
五、古文、古诗词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人琴俱亡》
(一)字词解释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 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了,完全。
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既,已经。
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卒,死。
篇2: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言,品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写中穿插的议论和评价,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2.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描写时穿插的议论和评价性语言,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学创意:因文识人,因人析文;紧扣文本,赏析借鉴;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学,有两位文学家因为文学成就巨大而被中国读者尊称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亚,同学们知道另外一位是谁吗?
学生回答。明确:“托翁”——列夫·托尔斯泰
(二)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教师补充: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上面,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设疑:托尔斯泰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和他的身份与地位相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托尔斯泰》的部分章节,去近距离观察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所想,为下面的学习作心理铺垫。)
二、自读课文,识传主之形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从那些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明确:文章分别从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归纳概况,抓住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用做批注的方法对相应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四)试着用“托尔斯泰是一个的人”句式概括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示例:须发浓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阴沉,目光犀利等。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深入,主要是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抓关键性形容词的方法准确把握。同时,教师要适时板书,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对比分析,赏构思之奇
(一)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属于贬义词系列,用语“刻薄”;后者属于褒义词系列,极尽赞美。
(二)引导学生再思考:先贬抑再赞美,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而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作为一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
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学生对那些一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教师要重点引导。)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一语中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离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应抓住关键句,适当结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总结梳理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总结归纳。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第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一课一得,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中去。)
篇3: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
《美丽的颜色》
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难点: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创意: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
学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为自己的母亲所写的传记《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看看她笔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传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必做过多过高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心理铺垫。)
二、我印证: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或个人品质的句子。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示例: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写居里夫人选择男人的职务,她的工作虽然艰辛,但她一直坚持往下做,可见她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打破固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件印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既引导学生重新关注文本,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发现:多角度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置疑:一般的传记作品都是由作者对传主进行客观地叙述,但是在本文中,却有多处由居里夫人自己来说,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记,这是否合理?
(二)学生朗读上述段落,小组讨论。
(三)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大量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既为读者补充了未知的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使人如临其境,仿佛随传主回到了历史现场。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理解文中大量引用传主自己信札和日记中的话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先读再思,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四)除了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日记,文章还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如第2、3段),通过写棚屋的简陋和条件的艰苦,侧面表现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的科学精神。正面描写(如欣赏“美丽的颜色”部分),写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谦逊、低调。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特点,而非单一的以事写人、正面描写。)
四、我品味:含义隽永的语言
(一)师:文章在正面描写居里夫妇想象、欣赏“美丽的颜色”时,语言特别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场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华彩部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二)学生朗读,注意重读、语速、标点符号。
①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②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③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
(三)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美读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师要做好示范。)
(四)赏析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明确:“美丽的颜色”既是指镭的颜色,也比喻居里夫妇对待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篇4: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
《短文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味语言的自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广的胸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作者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怀。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言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
【课前准备】陶弘景及苏轼的生平资料、承天寺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对于祖国的秀美山川,无数位文人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用书信这一文体进行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用书信文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山川之美。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高帝即引为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三、文本链接
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山林,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山水昭示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2)自由朗读两三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
3.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全班讨论,理解文章大意。
4.背诵课文。
(1)自由竞背。
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
五、课文精读
1.本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试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2.深化:找出文中你所喜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3.拓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诗句,请大家相互交流收集的诗句,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4.《答谢中书书》首句总领全文,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怀。纲举则目张,中间部分承前文具体描写山川之美,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从仰视、俯视、平眺的视觉角度,从色彩,从四时,从晨昏,从动静,从听觉等角度展开,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诠释自然景物绮丽的风光,展现出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卷。而最后一句则以感慨收束,自比先贤,怡情山水,自得其乐。
六、探究升华
描写讴歌自然之美的作品浩如烟海,但像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这样短小简约、字精意达的却并不多见,我们应学习他不作繁文、惜墨如金的写作态度。
七、文章脉络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垫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八、写作特点
1.描写细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描写自然景物时,扣住最能表现景色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绘。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寂静里,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腾景象。“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使整个山林充满着勃勃生机。夕阳将要落山时分,余晖照映着水面,层层粼波之中,不断有鱼儿从水中争相跃起。“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流动画面。
2.抒写奇美。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展现了多种“美”。一是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二是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四是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九、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月亮,也沐浴过它的清辉。在古代,月亮是人们寄托情思、抒发情感的物象。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有关月亮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才闻名于世,而他的成就。他在欧阳修去世后,成为宋朝文坛领袖。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骄人的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三、文本链接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由于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因此,利用夜晚赏月排遣心中的苦闷,故作者借景抒情写了此文,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画出生字词,注意句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两遍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2.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如遇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文言词语。
①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③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
(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
(4)竞背课文。
(5)抽查背诵。
五、课文精读
1.文中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这十八字写景,有何妙处?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读者如见其景:月朗庭空,竹柏弄影,创造了一个明净幽闲的境界。作者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明月经常有,美景亦常在,但人物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当时与张怀民俱贬官黄州,虽任团练副使,却无实权,实在是一个闲人。作者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心境肯定不会如意,但是作者却能从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4.《答谢中书书》与本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现加以分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作者是个隐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同赏的些微怅惘。本文却是作者贬官之后作的,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之情,但同时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
六、探究升华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也是无数文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歌颂和吟赏的对象,不论是得意或失意之人,仿佛只要回归到了山水中,与清风明月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怅然总能一扫而空,重获心灵的自由。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山水的清音与丝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让真心观赏它的人荡尽胸中块垒,得到无比美好的精神享受。古往今来的人们从大自然的美景中不仅能寻求精神上的安宁,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练就了一双慧眼,他们用生花妙笔及时地描绘出了这些美景,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论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无人同赏的些微怅惘,还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豁达,都能够引起千载之后人们的共鸣,让人仿佛进入当时的情境中。
七、文章脉络
《记承天寺夜游》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作者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第二层写散步时所见的月色。第三层写作者内心的感慨。
八、写作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
1.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是一篇小品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描绘月光明亮之美的方法。他不是直接写天上的月亮如何璀璨、明净,而是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从下到上,突出月亮的皎洁,给人一种独特的自然之美,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2.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体,以抒情为辅助。小品文写出了作者承天寺夜游的感受,大体可归结为:前半部分叙事,中间部分写景,最后三句抒情。这样,使全文写景、抒情结构分明,叙事中流露出被贬的悲寂,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感慨。
3.词语的巧妙运用。
文章中起笔扣“夜游”,径入题旨,接着用“至”“寻”“步”等词,把夜游的地点、同游者等交代得清楚明了。又如作者写“月”,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作者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空明。这样写,精致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九、板书设计(略)
篇5:苏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第30课诗四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huì荷hè锄候骑jì
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着名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着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着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着名爱国诗人陆游。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二、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初二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注意联系作者情感,联系文章主题,抓住修辞、关键词等进行赏析。
5、赏析写作手法: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五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其、而、以、于)、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
四、关注作文题材的积累。
回顾一下本学期来自己所写的练笔和大作文,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应怎样克服;找一些优秀作文反复阅读,体会其精妙之处。写作前注意审题,行文要巧妙扣题。材料要有新意,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俗套题材。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绯fēi红 标致落第不逊xùn:谦逊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油光可鉴jiàn:照抑yì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wù痛疾物以希为贵芦荟huì匿nì名:隐藏眼翳yì责罚管束气量 广漠宽恕shù 质问 文绉绉zhōu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黝yǒu黑
滞zhì留愚钝dùn 器宇:气概,风度。禁锢gù: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xī利 侏儒zhū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炽chì热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gòu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jīn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hà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无可置疑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广阔无边。搓cuō捻企盼 繁衍yǎn 迁徙xǐ觅mì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cù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冥míng思遐xiá想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第二单元
博识 美艳消释褪tuì尽凛lǐn冽
升腾脂粉奁lián:盒子朔shuò方:北方。睥睨p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huì犀xī利迸bèng射播弄虐nüè待雷霆tíng 踌躇chóuchú 鞭挞tà 祈祷qǐdǎo 罪孽niè拖泥带水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旸yá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姮héng娥苍茫 胆怯qiè翡fěi翠 蜿蜒wānyán执拗niù 憔悴qiáocuì馈kuì赠真谛dì璀璨cuǐcàn 镶xiāng嵌酷肖xiào 海誓山盟
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è盛气凌líng人
第三单元
蓬蒿hāo 咫zhǐ尺狼藉jí呐nà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ù精巧绝伦美味佳肴yáo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luǒ露戈gē壁滩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媲pì美挑衅xìn 鼠目寸光相辅相成啮niè齿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顾忌jì凋diāo零滑翔目空一切哂shěn笑:讥笑。拍板 牟móu取:谋取。黑咕隆咚颤颤chàn巍巍wēi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kāng慨kǎi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众目睽睽kuí
篇6:初二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海燕》是一篇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势力。
《组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
《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篇7:初二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第27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二、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初二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注意联系作者情感,联系文章主题,抓住修辞、关键词等进行赏析。
5、赏析写作手法: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五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其、而、以、于)、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
篇8:苏教版初二语文复习资料
字词听写题:
倦怠dài 翡fěi翠 恹恹yān 楠nán木 奇崛juã
枯瘠jí 骨gū朵 迸bâng溅jiàn 丰腴yú 盎àng然
虬qiú枝 秀颀qí 伫zhù立 陌mî头 贪婪lán
凡几jī 飞沫mî 锤chuí炼 婆娑suō 鄙bǐ视
皓hào齿 犀xī利 伶líng仃 锈xiù彩 凝níng望
盘虬卧龙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 仙露琼浆 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文言文阅读题:
《马说》唐朝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但是)伯乐不常有。故(即使)虽有名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 马,只辱于奴隶人(马夫)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拿)千里称也。
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粟一石。食(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 是(这样的)马也,虽有千里之(的)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显现),且(尚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且)欲与常(普通,平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安(怎么,哪里)求其能千里也。
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驱使)之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
策(马鞭)而临之(代千里马),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其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恐怕)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一马平川 老马识途 车水马龙 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篇9:苏教版初二语文复习资料
字词听写题:
戳chuō穿 臆yì断 惊愕â 门枢shū 嗣sì后 笃dǔ信 臆度duï
充沛pâi 分泌mì 并蒂dì 花卉huì 灼伤zhuï 褪tuì色 飞甍mãng
啁zhōu啾jiū 翌yì日 宽宥yîu 彗huì星 窒zhì息 器皿mǐn
箬篷pãng 睥pì睨nì 连亘gân 毋wú宁 阐chǎn释 泄气 隧道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
文言文理解题
《活板》
【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发明】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板(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
【原文】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原文】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原文】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贵的收藏着。
1、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 答: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
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 和逻辑顺序说明.活板的“活”体现在:A制字是活的、B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C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D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E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F收藏活
4、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
5、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6、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
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程序。
答:刻字、排板、印刷、拆板
8、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
9、课文采用了(程序)说明方法。
10、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
1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3分) 答:列数字: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如平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2、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3、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14、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答:(1)_更互用之__(2)每一字皆有数印___
15、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16、文章介绍活字的制版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17、文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瞬息可成、殊不沾污等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18、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答: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生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己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篇10:苏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台阶》
凹凼āodàng:周围高中间低。
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
烦躁fánzào:烦闷焦躁。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大庭广众dàtíng-guǎngzhòng: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宽敞涎水唿嗒缘故磕与嗑门槛烦躁倔强
《老王》
怄òu:逗弄;嘲笑;故意惹人恼怒;生闷气。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惶恐huángkǒng:惶惧惊恐。
荒僻huāngpì:人迹罕至且偏远。塌败tābai:坍塌;沉陷。
取缔q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骷髅kū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干枯无肉的死人颅骨.
滞笨zhìbèn:迟钝,不灵活。愧怍kuìzuò:惭愧。
肿胀镶嵌伛翳
《信客》
克扣kèkòu: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接济jiējì:以财物等资助他人。稀罕xīhǎn:稀奇,少有。
噩耗èhào: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
呵斥hēchì:大声或粗暴地责骂;严厉指责。
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诘问之下,他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焦灼jiāozhuó∶非常着急;焦躁忧虑。颠沛diānpèi:受磨难、挫折;贫困。
吊唁diàoyàn: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文绉绉wénzhōuzhōu: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
长途跋涉chángtú-báshè:经历长远路途的跋山涉水。形容行程遥远,一路辛苦。
穷愁潦倒qióngchóu-liáodǎo:形容没有出路,十分失意.鸡零狗碎jilinggousui:形容事物零碎,不完整(含贬义)。低眉顺眼dīméi-shùnyǎn: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连声诺诺lianshengnuonuo:一声接着一生地叫。生死祸福shēngsǐhuofu: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私塾灰黯破烂糟蹋嘱咐唏嘘劲厉震颤迟钝号啕
猝然昏厥时髦伎俩
八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赤壁》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咏史诗,内容上三国的故事有关,“东风”指火烧赤壁之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锁进铜雀台了,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本诗的一二句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三四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4、“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汉朝,举出三位这个朝代的英雄人物:曹操,孙权,刘备。
5、“东风不与周郎便”的“东风”指代赤壁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
6、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东风”一事,抒发感慨,讽喻当今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7、“东风”不仅指是自然界的风,而含有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之意。
8、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由折戟沉沙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情,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9、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东吴两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两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10、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蕴含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借一件折戟,写出了兴感之由,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11、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必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直说,而是以两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13、本诗是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意在说明要想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也一样无能为力。
篇11:初二语文苏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二、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初二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说明文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③渲染环境气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4、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注意联系作者情感,联系文章主题,抓住修辞、关键词等进行赏析。
5、赏析写作手法:要熟悉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白描、前后照应、伏笔、正面与侧面描写、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叙议结合等,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关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五个重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其、而、以、于)、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等。
四、关注作文题材的积累。
回顾一下本学期来自己所写的练笔和大作文,想一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应怎样克服;找一些优秀作文反复阅读,体会其精妙之处。写作前注意审题,行文要巧妙扣题。材料要有新意,尽量避免使用那些俗套题材。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亲爱的爸爸妈妈》
肃穆sùmù: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荒谬huāngmiù: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ànwà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蜿蜒恍惚斑白盟誓憧憬控诉执著韵律
云霄倾泻缭绕不绝血腥
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掳lǔ:俘获;抓获。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憎恶絮说菩萨辟头灸疮疤惧惮哀悼和蔼疏懒
震悚粗拙
《背影》
交卸jiāoxiè:解除;解下.
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散乱、零散;也作“狼籍”.
簌簌sù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质diǎnzhì: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赋闲fùxián: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颓唐tuí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琐屑suǒxiè:零碎细小
差使勾留踌躇嘱托栅栏蹒跚拭泪情郁于中举箸提笔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考查点:
生字词识记、综合性学习与运用、文言名句的理解默写、赏析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独立阅读并理解简易文言文、翻译文言语句、赏析古诗词、名著阅读。
一、本学期教学效果分析
1、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1)语文积累与运用方面:词语(包括成语等)积累不够丰富,所以根据拼音写汉字、成语填空和运用下文分析词句、中心思想的分析与主要内容的归纳、重点词句的赏析等均需进一步训练。
3)文言文阅读方面:文言词法与句法尚缺乏明确的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不够系统化。对课外文言文尚有胆怯心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4)写作方面:审题能力、选材立意的能力、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均需进一步提高。
2、后进生情况
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属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指导。
二、复习教学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语文积累与运用:
1)要正确书写和朗读本册课文中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以及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语,有关重要词语要能够解释,并适当积累一些课外的词语,包括成语、格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广告语等。
2)正确理解并默写本册课本中的古诗词,并积累相应专题的诗句,学会赏析诗歌。
3)掌握仿句的答题方法。
4)熟悉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或探究题的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5)掌握本册有关的名著常识,并适当延伸其他重要的名著。
6)学会修改病句。
7)强化书法练习,让学生认真进行作业本的书写。
2.现代文阅读:
学会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分析文章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结合语言环境中赏析词语或句子
3.文言文阅读:了解常见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倒装句等。掌握课文中的词义,能翻译课文中的文句,能读懂与课文相同难度的课外文言文。
4.写作:
1)提高审题能力、选材立意能力、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
2)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熟记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名篇和同龄人佳作,能体会别人的写作技巧并加以学习。
3)学会体验生活,从中撷取写作题材。学写记叙文(包括散文)、诗歌和议论文。
三、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要纵览整册课文,找准本册课文的复习重点与学生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使复习课有的放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精选习题,讲深讲透,以起到举一反三之效。不搞题海战术。
3.上课要有趣有得,既不使复习枯燥乏味,又能扎实有效,落实双基要点。
4.抓好扶优补弱,努力提高优秀率和合格率,要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督促检查及辅导,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教给复习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复习,能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课外复习巩固,并定期检测效果,起到鞭策作用。
篇12:苏教版初二语文优秀备课教案
《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世界上有一个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才能被发现,那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这时蝉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课文就把蝉从卵——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四、学习《蝉的地穴》
1、蝉的地穴考察(2-7)
思考: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1)孔口与地面相平,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位置:阳光曝晒的道路上。
(2)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2、地穴为什么不为坍塌?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3、关于“金蝉脱壳”:
金蝉:金_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再读课文7-9节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爪、翅膀和后爪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那么你从蝉的脱壳的这些变化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看最后附表),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妙处?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请同学们列一张关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五、语言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六、深入剖析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17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末节)“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
七、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篇13:苏教版初二语文优秀备课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⑶ 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600个字。)
⑵ 学习新闻写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投影。
2、课文录音带、录音机。
3、香港回归盛典的录象带或 DVD 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7月1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象。)
19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年5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研习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2、复习新闻知识:
⑴ 什么是特写新闻?
明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⑵ 新闻(消息)的结构:
明确:标题(引标、正标、副标)、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闻经常运用这三要素,有的新闻还有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这篇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3、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导语(第1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标志着长达156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
主体(2~11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第一层(第2~3段):
下午4∶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分,降旗。4∶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7段):
晚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8~9段):
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篇14:初二语文作文题目精选
泪水表达的不一定是伤感,也有爱与温暖。——题记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于是把我送到了乡下奶奶家。本以为迎接我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可当我见到她时,却发现一切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我第一次见到奶奶,看见她一边悠闲地哼着小曲,一边抚摸着身边的大黄狗,感觉好不自在。“奶奶好!”我笑着说。而她就跟没听见,看都不看我一眼,继续摸着大黄狗。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狗?我可是你的孙女呢!想着想着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猛地踢了一下身旁的石头,结果却踢中了大黄的左腿。
只见她走了过来,脱下我的裤子,于是我的屁股上便留下了几个红红的巴掌印。我哭了起来,可是哭显然没有什么用,她不但不理我,反而跑去看了看大黄的“伤势”。我伤心地跑进房间躺到床上,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有一天,我被村里一群小孩给打了,我一瘸一拐、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这时的我多么渴望能得到一句安慰啊!可她连问都没问就慢悠悠地走了,这又让我心头一凉,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一个无情的奶奶!
后来我被爸妈接回了城里,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直到有一天,奶奶被检测出得了肺癌,这个消息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全家除了我依旧很happy之外,别人都哭得稀里哗啦。
后来,妈妈把我叫到了房间里,对我说:“沁沁,奶奶得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医生说已经没有可能治愈,她可能只有两个月的生命了……”“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说。“我知道你一直都不喜欢奶奶,可是你知道奶奶为你付出了多少吗?她喜欢大黄狗,因为那是爷爷生前留下的,她一直不愿接受爷爷去世的现实,所以把对爷爷的爱都倾注在大黄的身上;你被小混混打了,奶奶就直接出去找那些人和他们评理;奶奶不能干农活是因为你小时候她经常背着你,所以扭伤了腰,就再也不能干重活了;奶奶其实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却没有告诉我们,就是不想让我们伤心!
奶奶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到哪里找这样的好奶奶!”妈妈的一席话使我说不出话来……我嚎啕大哭,这才明白奶奶的良苦用心,原来我有这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宁愿自己一人承担所有痛苦,也不愿让家人有一丝难过!
我不顾一切地飞奔到了医院,紧紧地抱着奶奶,向她表达我的歉意与不孝。奶奶啊,不要离开我们,让我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好好弥补我之前的过错,让你加倍地感受到爱与温暖!
当奶奶被推进手术室时,我看到了奶奶脸上的泪水悄然滑落,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我知道,这是爱的泪水!
篇15:初二语文作文题目精选
又要和父母出门,去神农架,那个传说中有野人出没的地方。
神农架,到底是什么样呢?我简直迫不及待的想要站在高地将那野人找出来。转念,又想,这只不过是和那两个啰里啰嗦的人的又一次“被旅游”,有什么高兴的呢?
最终还是和他们坐上了一个小小的方舟,随风而行。河床很深,河面闪着金色的粼光,河底石沙的细纹清晰可见。两岸枝繁叶茂,鸟儿在林中穿梭和鸣。空气中弥漫生命鲜活的气息……这不就是我十五年来无比向往的自由世界吗?
方舟行到了一个拐弯处,放眼望去,河道细窄,这方舟怎能转过?心里一紧,转身问道:“神农架不是该上山吗,干嘛行船啊?”他俩露出一脸令人毛骨悚然的坏笑,纵身一跃,变成了水中的游鱼,相伴着瞬间窜走,无影无踪。只留下山川断断续续的回声:“自己走自己的路,你要的自由,我们给你……”
没容我回神,方舟已在拐弯后顿然停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边生长着翠色欲滴的青草,夹杂着纷乱繁多的细花,,一直延伸到一堵被树枝缠绕得“密不透光”的墙。独我所在,无限快乐。“往事如云烟”,真好啊!我张开双臂,挥霍这无与伦比的欢快。随风奔跑,随鸟儿欢唱;随风中摇曳落下的泛黄树叶蹁跹……
可是,得意忘形,一不小心,撞上了那堵绿墙。一股强劲的吸力,活生生让我拔地而起,重重摔在一片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巨石地上。一丝风、一点气息也没有。隐隐约约,一个毛乎乎的影子向我迫来。我想要起身逃离,浑身刀割般生疼,伸手一摸,不禁撕声裂肺大叫:“妈妈救我,流血了,救我,妈,有野人……”
“救我———”
“你又在叫什么,明明醒了,还不起来。快点,要走了。”母亲似嗔还笑。
一股暖流划过心田。脑海里浮现出母亲照顾我、唠叨我的场景。一幕一幕,让我泪如雨下。
很小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上幼稚园总有大人接送,我总想:妈妈,不爱我?直到那一天,一位面容慈祥的大妈走近我,不停地问着我的家事,还给我一支棒棒糖,却听见一声断吼:“你干什么,一路上跟着我孩子?!过来……”然后母亲一把拉过我……原来,母亲一直这样“接送”着我。
“干什么?这么大了还哭?!走了啊!快起来!”
“去神农架要坐船吗?”我傻傻地问。
“下次不准睡这么久了,都睡傻啦!”母亲笑笑。
我的梦醒了。原来我不是张爱玲笔下那个绣在屏风上的鸟,我是被母亲紧紧保护着深爱着的鸟。在我无路可退的时候,母爱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通向光明的大门。
父亲开着车,母亲在父亲旁边削着水果。原来,这才是我拥有的世界。
篇16:初二语文作文题目
初二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2.吉林卷:半命题“
呼唤”+话题“认识”
24.四川泸州作文:当________来临
25.南充市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拥,也许一路上荆棘丛生……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26.江西省中考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7.南京命题作文:寻
28.浙江台州卷中考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29.浙江丽水卷中考作文: 题目:想飞就能飞起来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30.浙江嘉兴卷中考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31.杭州、杭州舟山卷中考作文:
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
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2.贵州遵义地区中考作文:
根据下面要求作文。
手,或完美,或残缺,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手能传递真情,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起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有人用这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有人用这双手慰藉心灵的伤痛。有人用这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有人用这双手营造幸福的生活……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33.德州的作文试题:我依然_______
34.山东省潍坊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饱经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堵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感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3COME文档频道。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以“画一扇窗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35.福建省永春县作文题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复杂而又神秘;疾并生命、战争、自然、宇宙……它又是那样的现实与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篇17:初二语文作文题目
初二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1 好奇心
2 大爱无声
3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4 弯道超越
5 晨风中的身影
6 品味时尚
7 难忘的第一次
8 希望
9 乘着音乐的翅膀
10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1 雨的诉说
12 脚踏一方土
13 美好的回忆
14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15 我的视线
16 生命只有一次
17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复杂:宇宙、自然、生命;战争、饥饿、疾病。它是那样的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请以“问题”为话题,选取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18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19 接受与付出
20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1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篇18: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
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课藤野先生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三、课文解析
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分层依据:
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散文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是高尔基在19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3、《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郭沫若。
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5、《散步》作者莫怀戚。
议论文
6、《纪念白求恩》作者。
7、《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选自《饮冰室·敬业与乐业》
8、《多一些宽容》作者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
10、《错过》是一篇杂文,作者刘心武,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说明文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小说
13、《孔乙己》选自《呐喊》。本文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14、《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15、《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
16、《窗》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
其它
1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文宪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
18、《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后人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体裁:说。
19、《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0、《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2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虞初新志》。课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2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代林嗣环,《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初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烂熳(màn) 绯(fēi)红 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抑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
磨磨蹭蹭(mócèng) 迢迢(tiáo) 文绉绉(zhōu)
宽恕(shù) 庶(shù) 黝黑(yǒu)
禁锢(gù) 侏儒(zhūrú) 尴尬(gān‘gà)
炽热(chì) 粗制滥(làn)造 藏污纳垢(gòu)
正襟(jīn)危坐 颔(hàn)首低眉 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 无垠(yín) 髭(zī)
鬈(quán) 锃(zèng) 滞(zhì)留
酒肆(sì) 搓捻(cuō niǎn )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郁郁寡(guǎ)欢
花团锦簇(cù) 小憩(qì) 冥(míng)思遐想
奁(lián) 朔(shuò)方 胭脂(yān zhī)
褪(tuì)尽 粘(zhān)连 凛冽(lǐnliè)
灼灼(zhuó) 慷慨(kāngkǎi)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污.(huì) 咆哮(páoxiào)
鞺鞺鞳鞳(tāngtà) 迸(bèng)射 播弄(nòng)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鞭挞(tà)
踌躇(chóuchú) 祈祷(qídǎo) 彷徨(pánghuáng)
罪孽(niè) 霁(jì) 眷(juàn)念
荷戟(jǐ) 稽(qí)首 旸(yáng)谷
一撮(cuō) 翡翠(fěicuì) 蜿蜒(wānyán)
胆怯(qiè) 执拗(niù) 馈赠(kuì)
真谛(dì) 璀璨(cuǐcàn) 镶嵌(qiàn)
酷肖(xiào) 长吁(xū)短叹 千山万壑(hè)
心扉(fēi) 憔(qiáo)悴(cuì) 馈(kuì)赠
蓬蒿(hāo) 咫(zhǐ)尺 美味佳肴(yáo)
篇19: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1
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心境好的人,面对秋天,依然是充满了爱恋,因为他没有痛苦与悲伤,心里没有不高兴的事,当他看到树上飘落的叶子,地上一片金黄,他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诗情画意。当他看到路边小草上的秋霜,他觉得十分可爱,也十分温暖。秋风吹过来,虽然是凉的,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对生活的热情高涨。这时,他会觉得整个秋天都是属于他的。乐观的人对秋天的情感是热烈的。虽然秋天是短暂的,随着节气的变换,冬天就要来临了,但依然可以让乐观的人笑对寒冬,笑对白雪,因为他觉得寒冬来到,就离春天不远了。
心境不好的人,尤其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就更会感到秋天的悲凉。看到落叶,看到草枯,看到秋风,他就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他就会更加消极,感到人生的不如意,整天打不起精神,进而变得颓废,变得消极,他觉得自己就像这秋天,万物凋零,没有希望,他没有生活的动力,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没有色彩,感到自己没有方向。
可是我喜欢秋天,秋天虽然冷了,但是那丰收的景象带给我的欢喜胜过了一切,因为我一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看到那玉米棒子金黄金黄的,看那大白菜就象那翡翠一样,看那喂了一春一夏的小鸡小鸭小鹅都长大了,那丰满的羽毛,那洪亮的声音,它们就好象在唱一台戏。还有那圈里的大肥猪,足有三百斤重,怎能不让人高兴啊!虽说秋天过去就是寒冬,但是人们经过一冬的历练,为春天的来临积蓄了力量,予示着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在望。正可谓,四季轮回,缺一不可,有春就有秋,有夏就有冬。每一个季节都赋与我们不同的生活,但不管生活怎样,我们都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一个人的生命就象这四季轮回一样,每个人因季节的不同,有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生活,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多一些振作和焕发,多一点干劲。面对秋天的美好景色,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这秋天的成熟之美,珍惜这霜叶之美吧。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2
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草地上的蛐蛐在吟诵诗歌,月光洒向大地,闭上眼,去感受内心的平静。
关上灯,独自坐在窗前,我喜欢这种意境,听着大自然为你演奏的交响乐,人们说月光是寒冷的,可是我认为那不正确,仔细用身体去感受,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温暖,来自太阳与月亮的温暖,那种温暖,不想太阳那般炙热,而是宜人的舒服。
走出门,人们在广场上玩耍,独自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风,抚摸着你的脸;虫,为你吟咏;水,为你歌唱;树叶,为你舞蹈。
走到海边,脱下鞋,走在海面,海花轻轻拍打你的身体,咸咸的海风跑进你的鼻子里,海的味道,张开双手,去拥抱大海,大喊出来,去分享你们的秘密。
躺在沙滩上,去感受太阳的余温,闭上眼,去感受自然,张开手,去和自然来的亲密接触,唱一首歌,去和自然开一个音乐会,说几句话,去和大自然交流一下,静静地,让你去感受他的光华。
自然,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朋友,去倾听,去感受,他给你带来的春秋冬夏。
夜深了,提起鞋子,与他边说话,边回家,不必去想象,他就在你身边,让你了解他的绝代风华。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的故事多得数都数不清,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或许我的故事会与别人的故事有些相似,但那始终都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
当我踏入初中的大门时,让我又欢喜又忧伤。欢喜,是因为我终于进入新的学校了。忧伤,是因为我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仿佛又来的太快了,回想起昨天,耳边还回荡着同学们的嬉闹声,可今天,我就踏入了初中的大门。
当我进入七年级五班时,感觉一切都不是那么陌生了,我感觉七年级五班虽然是七年级最后一个班,但是它却能让我感觉到温馨。而且,我不仅认识了一群活泼而又可爱的.同学们,还认识了一位严厉而又宽容的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和我之前认识的老师不同。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宽严的老师,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他常常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每当我们失意或做错事时,班主任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和蔼地说:“只要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班主任总会鼓励我们,宽容我们,谅解我们。每当上课时,有同学在说话或是搞小动作了,班主任总会用他那具有魔力的眼神,提醒我们一下!
每当我们生病时,班主任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为我们担心,为我们着急。每时每刻提醒我们吃药,还总是会问我们有没有好些。可是,每当班主任自己生病时,同学们也会关心地问:“老师,您怎么了?”班主任却微笑着说:“我没事!”
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题时,班主任总是会认真的讲解给我们听,如果我们还是不会,班主任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用心的在讲解一遍给我们听,直到我们学会为止。有的同学就会说:“老师,您教一遍学不会,教一遍学不会,您不烦吗?”老师总是耐心地说:“不怕你们学不会,就怕你们不学。”
当我进入初中之后,才感受老师是多么的关爱学生,学生是多么的敬爱老师!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4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里,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了大地。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的我眼花缭乱。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展开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春节,爱这热闹的新年!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5
拾一片火红的枫叶,轻轻抚摸着清晰的纹路,嗅着带有大自然泥土气息的芬芳,经坐在花坛周边,看着风温柔地抚过摇摆的树叶,一阵“沙——沙——”的美妙声音回荡在耳畔,回荡在心上,仿若心如静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与活力。
此时此刻,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如此之多的美景。可是,我们怎么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双眼忽略了什么?我们又在忙碌着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忙?如若不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我是不是就不会留意这么可供心灵放松的天地?
韶华白首,不过转瞬。人总是匆忙的走过自己的人生,走到终点,回头一看,却发现竟是一片空白,就这样白白浪费了美好的光阴,什么都没有留下。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之中。可我们却从未把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也少有与花草寒暄,与蓝天白云嬉戏的机会。“人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似的,生活处处有美景,只是人们不曾发现过它。于是,它们这样被忽略掉,人们也就这样木然的过完了人生。
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美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走得累了时,也可以停下来休息,看看风景,修养身心。那我们也一定会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闲适和安逸,也一定会有一片心灵休息放松的天空。
感受初二语文作文题目
篇20:苏教版初二语文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成语归纳知识点
成语归纳
油光可鉴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端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以南北长度为“袤”。形容极其宽广,好像无边无际。
莫衷一是 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目睽睽 指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或被许多人注视着干某事。
抑扬顿挫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粗制滥造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 郁郁:忧郁;寡:少。形容心里苦闷,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盛气凌人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相形见绌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初二年级语文综合性知识点
综合性
(一).《献给母亲的歌》
1.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 B 养儿方知父母恩
3. 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 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春雨贵如油
3. 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中国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多读、强记、勤写
何谓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同时学习语文必须慢慢养成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篇21:初二语文作文题目800字
又是一年芳草绿。看着熟悉的屏幕,熟悉的舞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主持人,熟悉的奖杯,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我的眼泪不经意间从眼角滑落。
何为感动?一个病魔缠身,站在死亡边缘的老人伴着急促的呼吸微弱地说:“我不要手术,求求你们,我还有没有做完的工作,麻烦你们一定要让我做完!”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动?林俊德院士,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核试验,献给了他的工作,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在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里,脑子里想的还是工作,他对于“死亡”二字是那样坦然。当一个人能够不畏惧死亡,在生命的尽头冷静对待,用信念书写生命的价值,那么,他的一生,足矣!
何为感动?一个每天用一根绑带绑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妈妈上班的中年男人坚定地说:“小时候,妈妈用它来背着我,现在我用它来背着妈妈,每个母亲都愿意给自己子女最好的,现在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地去照顾她。”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动?陈斌强,每天用摩托车带着妈妈一起去学校上班,在路上,那根充满爱的绑带再一次成为母子俩生命的联系,而那种深沉的爱,也洒满了他们所走过的路。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给我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他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整天在口中喊着的“孝心”,而是用行动去诠释那一颗朴实的孝心,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孝心!陈斌强的这颗经历风雨的效心,也感动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当一个人能够像母亲照顾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时,他身上已经拥有了无限的人性美,那么,他的一生,足矣!
何为感动?一个年仅12岁的花季少女躺在病床上这样说:“如果我以后不在了,我想把我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给他们一个生的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动?何玥,一个12岁的少女,用一颗超越年龄的心面对病魔,在一个本该如向日葵一般在阳光下灿烂绽放的年纪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是何等的伟大。当你还是一个孩子时,能够坦然面对生死吗?能够做到在病魔中还不忘善济他人吗?虽然何玥这个天使已离开,就像花朵在枝头散落,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是一束阳光,照亮了整个人间,她的一生,足矣!
有一种泪会从眼角不知不觉滑落,那是心底最柔软的一部分被触碰的真实写照。也许是真的,《感动中国》就有这种魔力,去触碰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天荒,爱未老!
篇22:好心情初二语文作文题目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好心情,因为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决定他的运气的好坏,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
一个人都有好的心情,也有坏的心情,这是要跟每天遇到的事情决定的。但是,除去这些原因以外,我们还要用一种方法来保证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我们不仅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快乐,而且每天会觉得非常的充实。
妈妈经常说我,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因为我平时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从来不会愁眉苦脸的发愁,所以在妈妈的眼中,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其实我是有一套自己保持好心情的方法。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我是怎样保持一个好心情的。
首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早晨起来就非常的不开心,那么你这一天将很难用开心的心情去度过。所以早晨起来以后,一定要对着镜子,大声呼喊“今天我是最棒的,今天我好开心!”这样的话连续喊三遍,你就会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埋下一颗高兴的种子,那么你今天的基础就是开心。
到了中午的时候,这是一天的中间时间,这个时候,自己可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一读书,读一个笑话等等,这个时候,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好心情。
到了下午傍晚的时候,我们要多想一想,今天一天当中,自己最高兴的事情,而且要反复的想三遍,把快乐延续到第2天早晨。
这是一个保持好心情的最简单的方法,除了我说的这个办法以外,你们还可以用其他的保持好心情的方法,但是原则上怎么样保持一个好心情是自己定的。
因为好心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好的运气。
篇23:初二语文作文题目600字
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大度看世界;技在身,能在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南怀瑾先生所认为的人生的境界,其中儒为表,道为骨也表明了先生对此二家的推崇,而我也认为这些诸子百家才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文化经典。
与诸子百家同行,提高思想境界。
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都是无上的精神财富,若是你懂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还会为怎么说服自己去问问题而苦恼吗?若是你懂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还会随手乱丢垃圾吗?若是你知晓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你还会为前方道路遥远而目标不明确而担忧吗?若是你懂了这些,思想就会通达,行为也会跟着文雅,言谈也会变得有风度,也就会成为一个被大家尊敬的人。
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文化经典。
且不说这些文章对个人的提升,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如此悠久的历史,多少朝代的兴衰,多少世间哲理,都被零零散散的记载了下来,偶有那么几本总录,都成为了传世之作,为什么它们能传承下来,并且经久不衰,可以很快推知那是因为它们价值太大,古人都能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些东西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不为己也应该为民族将它传承,而且对个人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这么多王朝的兴起,是偶然?是必然?看过便知,多少圣人的对话,究竟蕴含了什么,闻过便晓,而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最为混乱的时期,那个时代的人们迫于环境的压力,思想迸发,所产生的诸子百家更是智慧中的结晶。吸收了它们的思想,相信你也应该是人中龙凤了。
与诸子百家同行,达到人生的境界!
就如这篇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句话一样,那既是南怀瑾先生所认为的人生的境界,也应当是我们每个人所认为境界。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有这么高,也许生活艰苦的人只是为一顿饱餐而已,对于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也有人曾这样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家中有五斗米,但那些家中没有五斗米还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更容易成为这个民族的脊梁,我认为这二者是相通的,所以,我认为无论是贫穷,是富贵,是丑,是美,是青年,是老年,都应如此。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经典才会再度辉煌!
篇24:初二语文作文题目精选700字
无情的洪水会冲淡一切,却冲不淡我心中的那句话。它如钥匙,打开我通往梦想的大门。
那是月季刚开的时候,鸟儿在渐远的黄昏中驮着夕阳远去,苍然暮色也渐渐掩盖远处的山尖。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落日的古红抚慰万物。而我,却无心欣赏,任由那缥缈无形的余晖撒落在我的身上。我,在静静地思考些什么。
那是在晚饭后,妈妈坐在我的身边,严肃认真地说:“来,我和你谈一谈。”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我最近好像没犯什么错误呀,她喊我干嘛?算了,随机应变吧!我小心翼翼地挪到妈妈的身边,慢吞吞地吐了一句:“妈,喊我干嘛?”妈妈却说:“听说你最近爱锻炼身体,保护视力。怎么,有梦想了?”我小心地回了一句:“嗯!”妈妈又来了一串连环炮弹:“是什么?为什么?”我给她说了一下,而妈妈好像阴着脸的雷公一般,毫不留情地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怪不得我听老师说你上课时人在教室,而魂早已在游戏里云游,你说说你啊……”我本就心情不大好,又听到这句话,犹如火上浇油,我生气极了,失去理智的我,头也不回的,跑进房间,重重地把门一摔。
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星星高挂在天空,月亮邀我比高,而我任由那暮色模糊远方,任由那璀璨的灯光在我眼前邀我欣赏,可我却犹如雕塑一般,石化在这,安静地沉思:我是对的吗?妈妈是错的吗?到底是谁对谁错?算了,越想越乱。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本来照例应有一顿夜宵,可是到现在还没吃,刚与妈妈闹完,现在又放不下面子呀!真是进退两难,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吵不过,我还躲不过吗?看我一个跟头窜到冰箱前,谁知‘出师未捷身先死’,刚打开门,就与妈妈撞了个满怀,妈妈一个侧步,进到我的房间,坐在我的床上,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儿子,你一定要明确志向,不能盲目努力,懂吗……”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梦想的大门,让我明白我以前是多么的蠢笨。
这句话犹如一把钥匙开通了我追梦的正确方向。正如《银河补习班》中所说:“梦想犹如箭靶子,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练拉弓有什么用呢?”是呀,我连我的箭靶子都没有找到,却每天在拉弓,这是无意义的,无方向的!
妈妈的话犹如一把钥匙,引领我正确找到我的箭靶子,引领我找到成功之门,更让我懂得要敢梦敢想。
篇25:初二语文单元作文题目家庭
家庭,不仅仅是温暖的避风港,更是我成长的地方。
我身边有最亲的人,有勤劳的外婆、奶奶,有温柔的妈妈,有快乐的阿姨和表弟,还有严厉而不失活泼的爸爸。
和谐民主是我们家最大的特点。我的父母几乎不吵架,也不像一些父母互相怀疑、隐瞒秘密。虽然我的爸爸性格急躁,有时与妈妈发生一些口角,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不分裂,互相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也使得我在这个家中感到很开心。父母也会满足我的小要求,比如在晚上看一场球赛,买一件球衣,周末外出运动,晚上和我的同学玩等等。因为他们放心,我也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他们也不会强制性地给我报兴趣班,只有我真正想学他们才给我报,所以我的课余时间很充分。
每当外婆劳动完,都是腰酸背痛。这时我总会上去给他捶背。一开始,是妈妈告诉我要这样做,但到后来渐渐成了习惯。外婆还说,我捶起背比那个捶背机器都舒服。这也让我很开心。现在外婆去带比我小十岁的小表弟去了,表弟也很好的继承了我,常常主动给外婆捶背呢。当然,还有奶奶。她住在农村,讲着方言,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我还是很喜欢奶奶,奶奶也给我弄好吃的:南瓜饼、番薯条都是我的最爱。
与我相处最多的当属爸爸,所以他告诉我的事情与道理也最多。以前一年级的时候,作业少,每次我都可以在晚饭之前做好。于是我就跑到电脑前玩起了游戏,好几次都被爸爸妈妈说了,我草草答应后,第二天又把承诺抛之脑后了。爸爸觉得这样下去不对,先是给电脑加了密码,之后又把我找来,告诉我不能再玩电脑,写完作业可以看看书,或者画画。我也努力克制住了自己。从此以后我就改掉了这个习惯。
爸爸经常会让我看电视的。我最爱的是足球,当然也会看与足球相关的节目。当我在看国足比赛时,全家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进球后全家人欢呼;当我在看天下足球时,爸爸会给我讲一些八_九十年代意甲的球星故事。我也没那么霸道,有羽毛球赛时也会给爸爸看。他看羽毛球赛时,总喜欢模仿运动员的挥拍、脚步,十分舒展,但可惜一到实战就没有那么优雅了。爸爸现在还会和我一起聊天,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
当然,他们还告诉了我很多基本的规矩:哭不能解决问题,有钱不能乱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交朋友,要乐于助人,见了熟人要问好(所以我现在还和小时候认识的老板熟识)……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一点一滴做起来,加上和谐稳定的家庭,成就了今天自觉、活泼的我。
所以,我感谢我家的那些规矩,感谢有这样一个和谐美好、伴我成长的家庭!
篇26:初二语文作文题目精选700字
从我开始识字以来,便一直信奉“眼见为实”,可到头来,我却被现实推翻了这个观点。
四岁那年春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她的书包就像一只百宝箱,每天都能从里面“变”出各形各色的书籍。
一个惬意的午后,和风在帘外肆意漫游,临窗,我坐在木椅上捧着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格林童话》。阳光透过窗洒在书页上白雪公主的乌发间,熠熠生辉。我翻过这一页,眼看和蔼慈祥的老奶奶在一瞬转变为面目狰狞的皇后,甚是奇怪,抱着书跑到老师跟前,不解道:
“老师,老奶奶明明只是把苹果卖给白雪公主,怎么会突然变成毒皇后,想要害她呢?”
老师愣在原地,但惊异的表情转瞬即逝,不一会儿,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有时候啊,你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实。皇后化装成老太太呢,是因为她想让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而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嫉妒心在作祟啦!知道了吗?”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离开。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于是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两年后,这句话再次在我的耳畔响起。
两年后,我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一个周五放学后,我和妈妈在临街的一家餐厅吃晚饭。透明的落地窗外,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人在路边乞讨。暮色映着他枯皱的脸颊,银发在风中摇曳。
“真可怜哪——”我叹了口气,扭过头舀起盘子中的一勺米饭,却听见窗外传来一声极细的怒吼:“你干什么!”
餐厅里的人几乎在同时转过身盯着街边的一老一少。
“不过就是几块钱嘛,用得着偷吗?真是!”一个少女慌忙从老人身边退开,双手用力地捂着腰前的钱包,眼神中满是厌恶,仿佛她看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苍蝇。
“我,我,我没有……”老人似乎还想辩解些什么,却被少女一把撞倒,衣衫飞舞的少女迅速消失在眼帘。
晚上回到家,我向妈妈提起这件事:“妈妈,今天那个女生好凶啊,就算老人偷了她的钱,她也不该那么凶吧。”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他偷了就偷了,这件事就是他偷东西引起的,你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有时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我羞愧难当,却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星期一早晨,我在楼下的包点店买早餐,等待之余,见我前面的男人紧张地四处张望,将手伸进了一个女式手提包。我正准备提醒,只见店旁一位乞讨的残疾人冲那女人大喊:“喂!你没看见我在这儿吗?关爱残疾人士懂不懂啊!”
我忽地就明白了那句话——有时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
篇27:初二语文作文题目精选700字
美,是开满了彼岸花的河岸。生生相错,永不相随,有叶无花,有花无叶,但有时我会想,彼岸花又为何是离别呢?只因为它是地狱之花、接引之花,盛开在黄泉路上的花,在路上蔓延着,成为那唯一的一道风景。
美,是黄昏时在山间传来的声声钟鼓。声音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清脆,不像别的“鼓”,那么低沉、那么无趣,而那道光、那道黄昏时的暮光抚在我的身上,是那样温暖、舒适。
美,是小巷里撑着纸油伞走过的丁香般的女子。在细雨如烟,悠长寂寞的一条小巷中走过,夜把秋叶穿成串,成串的秋叶在空中飞舞,我不知丁香在这季节中是否逝去,但在我心里,那个小巷中的她依旧盛开着,那气息,从南方飘过北方,在从北方飘入我的心田里。
美,是从秋叶的飘零中,我读出了季节的交换。只因在红花凋谢中,我感到了时光的匆匆;在大树的年轮里我悟到了岁月的变迁;在春雨的淅沥中,我读懂了生命的感叹。
美,是晨光熹微走到暮色四合,从春花到秋月,我低声说:“所有的一切美,都不是偶然,只是那年正好遇见你,故事才会悄然铺开。”
美,是如果有来生,我愿做沙漠中一棵孤独的树,远离人群、远离纷争、远离人心、远离黑暗,直到叶落、花谢,直到那一个永恒!
【苏教版初二语文作文题目岁月(共27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五年级作文题目及范文2023-02-13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书2022-11-16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2022-05-24
礼仪八年级语文作文2024-05-04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4-01-24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2023-03-29
菜园八年级语文作文2023-02-27
初一语文重点字词总结2023-07-09
五年级下册《我身边的小能人》优质教案2024-01-03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二章苏教版教案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