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时间:2023-08-02 07:39:32 初二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集锦26篇)由网友“湊湊民间代言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篇1: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跟爸爸妈妈早早来到外公外婆家。

近几年乡下不允许放鞭炮,过年前一两天,显得十分安静根本不像是在过年。放在往年,不等过年那一刻四处已经响起了一阵一阵的炮声白天也不间断。

大年三十那晚家里来了两桌人原本两间房子瞬间塞满了人,烟味,茶味,烧炭的煤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互相交融,气味十分刺鼻,我连忙从房子里跑出来,到了大厅的一角,因为手机放在那里充电,我便找了一个凳子坐在那跟朋友聊天。信息声不断的响着,我也似乎忘了这是过年。不知道过在那待了了多久,有点困了,我小心翼翼的走进一间房里看,发现五六个人在那里打牌,电视机也没有打开,另一间房亦是如此。

大人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没有搭理我,我便悄悄的上楼了。我躺在床上与朋友聊天,朋友说她们那里吵死了一直在放鞭炮,看到这我跑到屋外看着漆黑的.天空,除了灯火通明之外一切显得格外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今年过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玩的好的一个朋友也回家过年,算上今年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想想小时候过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屋外的大坪上防花炮,听着空中响起的礼花声,拿着手中的花炮在空中画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年才是真的年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团圆饭然后一起看央视春晚,小朋友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去领居家玩。现在,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淡了,直到我离开也没有跟他说上一句话。

手机在不停震动,屏幕一直在亮,在这有点黑的房间里显得有点刺眼。打开一看原来是微信群里在发红包,点开红包领取红包在发送一句新年快乐,这样算是一种过年。临近整点,外面依旧是静悄悄的。楼下还在打着,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少了一个我。

终于整点到来,外面也响起了鞭炮声。大约五分钟过去了,外面重新恢复原本的安静。过了半个多小时,听见楼下窸窸窣窣的声音,那些人走了,爸爸妈妈上楼看见我叫我快点睡觉。

年,就这样过完了。过年一年比一年淡了,仿佛人们已经不看中这个传统节日,就在忙碌无趣中匆匆地度过了。

今年的年味是淡淡的。

篇2:年味淡了作文

由于国外的节日不断的流入我国,造成了我国人民崇尚了“洋节日”,中国春节过年的年味也淡了。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春节一年比一年更热闹。

2月28日,咱们家买了许多的菜肴,知道我家要干嘛嘛——我家呀过年了。今天咱们准备吃年夜饭了,但是吃年夜饭之前咱们先要祭祖,来总结去年的收获和需要进步的方面,保佑咱们在今年能快快乐乐,学业有成。当新春的爆竹声响起时的那一刹那,咱们从去年迈入了新年第一天,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新年的气息,正如朱自清所说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拜神之后就开始吃年夜饭了:因为这点我反倒觉得春节的年味还未淡,反而我很期待。

咱们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要不是春节,咱们一家人还很少一起吃呢,每天都吃的“散散”的。咱们吃好了爷爷奶奶吃。但是今天。一直阻挡着咱们的薄膜破了,城墙到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的样子,这一切都是我所希望看见的。当爷爷把大大的红包塞给我时,我既开心又兴奋,我长大一岁了。新年不正是因为能够懂事一点,长大一点才如此热闹。当你与你的家人分享着长大的祝福时,你会觉得长大不好?过年不好?春节年味淡了吗?让我告诉你吧,年味没有淡。

篇3:年味淡了作文

小时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一年当中饭菜都很单一,棒子面、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萝卜、咸菜是副食,过个节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块儿点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饼卷鸡蛋要举着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儿童的快乐;而我们卷个小鱼要留到最后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后,那就是享受。只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才可能有碗白面条或者水果罐头吃,有时真羡慕有病的伙伴呢,那么多好吃的!

年夜饭却不一样,会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饭菜,红烧肉刚出锅就忍不住想钳一块入口,眼看得都直了——就是那时候烙下的病根儿,什么是垂涎三尺的,什么叫肉香,什么是满足,体会的太深了,简直是刻骨铭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纺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的、灰色的、蓝色的`缝制的,洗得发白了,补丁摞补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谁家买了一块洋布冷不丁给小孩做了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叫一个爽;鞋,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是千层底的,那是所有实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质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纳成的鞋底子,“打球赛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听说过。

过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实际上是自己没穿过的别人(城里人)的旧衣服,抑或是没有明显补丁的衣服,但那也美,“旧貌换新颜”嘛!

除了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些天更热闹了。除夕这天先是磕头祭祖、到坟前给故去的先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告诉他们过年了,晚辈们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贴对联、贴窗花、贴年画把屋里屋外布置的红红火火,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七十年代盼着围在收音机前听曲艺专场,八十年代等在电视前面看春晚,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事情。

篇4:年味淡了作文

总感觉这些年,新年的年味淡了。

过新年,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新年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新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新年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新年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新年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新年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新年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新年过完。

从前,新年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新年”,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新年,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新年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新年的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时渴望新年的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的孩子都渴望新年的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新年才能够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的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新年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新年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新年也不热闹了。

现在的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新年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新年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新年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新年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

篇5:年味淡了话题作文优秀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而且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春节几乎在每年的腊月上旬就开始了。我们这里的春节非常的热闹。县城里有人已经开始在各个超市里悠了,而且每个从超市里走出来的人,手里提着很多东西,有的干脆叫上全家人一起出动,回来每人抱一大袋东西。你看那几个小孩,一人抱一包零食,兴冲冲地往家赶。

农村更是出现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他们扎了彩龙彩狮,当然还扎了彩牛……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对联,挂上了五彩缤纷的门灯,美极了。

女孩子们跟父亲出去,只是为了买一些过年时穿的新衣服,而男孩子们却不要衣服,他们会缠着父母给他们买花炮和零食,好在过年时一边吃一边放花炮。

在这几天里,大人们要预备鸡鸭鱼肉等好多过年时吃的饭菜,还要蒸几锅大馒头留着过年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快要黑的时候,淘气的孩子会偷偷地擦着一枚炮,趁你不注意时放在你的脚边,然后捂着嘴跑开,等你发觉时,他早已跑得没了影。天一黑,马上就有鞭炮声响起来,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放炮声。眼间一天又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空气里弥漫着爆 竹的硝烟味。人们穿着崭新的衣服,个个喜气洋洋。特别是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劈里啪啦地鸣放起鞭炮,笑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终于到了除夕这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小品、歌舞、那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看完春晚后,街上有人放起了花炮,炮声此起彼伏。

正月初一,人们都呆在家里,街道两旁的店铺也关了门。整条大街显得冷冷清清的。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大高 潮,从正月十五早晨起,大街两旁就有了排着长队,等着买元宵的人们,他们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和亲人们团圆。

街上还有许多孩子缠着父母,让父母给他们买灯笼。再一看,嗬,你看那广场几乎成了灯的海洋,有传统的大红灯笼,莲花灯;也有现代科技制作的电子灯笼。电子灯笼大多都是动物形状的。这些灯笼中,属牛形灯笼最多,当然了,今年可是鼠年呢!

到了晚上八点,就有专门放焰火的人在指定地点等着,只要时间一到,就燃放起来。焰火可漂亮了,有的像倒柳,有的象流星雨,有的象五角星,还有和象笑脸…。。烟 花在天空中越来越多,鞭炮声响成一片。望着夜空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上开放的朵朵银花,五颜六色的天空…。。我看得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烟 花在空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正月十六开始逛庙会了。走进庙场,人们摩肩接踵,一个个面带微笑,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看,一串串冰糖葫芦笑弯了腰;听,嘎嘎作响的小风车笑得合不拢嘴;这边捏成人儿的捏了个孙悟空;那边吹糖人的吹了个小羊羔儿。各种玩具,各种商品,各种食物,真是琳琅满目啊!

元宵节过完之后,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与安宁。

篇6: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年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有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有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篇7: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总感觉这些年,春节的年味淡了。

过春节,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春节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春节时间比较长,从腊月的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春节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的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春节最为隆重的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节的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春节的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之后春节过完。

从前,春节是隆重的,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春节”,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春节,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春节的吃的、用的,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春节的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时渴望春节的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的孩子都渴望春节的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非常丰富,只有到春节才能够吃到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的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春节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春节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了鞭炮、焰火,似乎春节也不热闹了。

现在的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非常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的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的衣服和春节没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的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的庙会、元宵节没了往日的魅力。

年味的确是淡了。

篇8: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非常浓,那儿的人们都非常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非常吃惊,也非常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非常忙,没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篇9: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非常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非常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非常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了,表弟才5岁,没有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非常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非常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篇10: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的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的。

以前,春节是这样的。春节前,买着大堆的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非常热闹,一桌子的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的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的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的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的涟漪。春节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的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学送我的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弹奏的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的故事,非常有趣的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的非常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非常期待啊!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的晚上放烟花,快乐的欣赏着烟花的美丽,然后的然后……关于祝福需要我感谢的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的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的时机。共同走过了1年多的时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的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的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的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快乐的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非常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的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的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的生活会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篇11: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途苏,又逢佳节,本应该另人兴奋无法入眠的除夕夜,我却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在网上聊着天。什么过年?什么除夕夜?还不跟每周六一样,吃完饭上网聊天,我印象中的欢庆场景去了哪里?那浓浓的年味呢?

在农村外婆家,刚入冬就开始准备年货——腌制品,灌香肠,腌猪肉,腌咸鱼,腌菜。当肥肉在卤水中泡过挂在屋外晾晒,不需几天,一块块油晃晃的肉就开始不停地往下滴油,猪油裹着猪肉,就像冰糖葫芦,冰糖裹着山楂,嗯!的确非常诱人。把肉注入猪肠里挂在屋外,不需几天,也会滴起油来,把鱼用盐抹好一样挂在屋外晾晒,而腌菜却是将菜放入水缸中压上一块大石头摆上一两个月的,用来炒肉丝,也非常好吃,渐渐地家里的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炒花生,炒板栗,炒瓜子,听老一辈人说吃瓜子会变美。吃瓜子,吃瓜子,吃出一张瓜子脸,于是我拼命吃,真希望再长美一些,这致使我的门牙成了瓜子牙,哎,当时少吃点就好了。过年,我们猴孩子就喜欢玩擦炮,取出擦炮,往火柴盒上一擦,摩擦处立刻喷出半寸多长的火焰,接着冒出一缕烟,再抡起手臂向前一扔“叭”一声响,瞧这架势,好象在跟扔手榴弹似的。过小年一家子聚一聚,年货准备也差不多了,青菜,大白菜,萝卜,山芋,羊肉,牛肉以及一些腌制品。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热烘烘地挤成一团说什么吃的,玩的,到了灶王日,要在灶台上贴上灶王像,嘴里贴上一块冰糖,这样,灶王就不会向玉帝说我们家坏话了。年三十,往往最忙碌,贴春联,收拾屋子,穿新衣,挂寿星像,搭供桌,做供品,包饺子还分素和肉,包汤圆,贴春联用的不是胶水,而是用面粉和水,再放锅上加热半成熟,粘乎乎的倒是挺好用的,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直到午夜才睡,一家子聊聊一年的见闻,小孩子在院里放了一会烟花不太久就睡了,当午夜的钟声撞开新年的新门,年就这样过了。正月初一一早起床吃颗糖向家长问新年好,这一天不用刀,吃素饺子,直到大年初二才能开刀吃肉。那些记忆总是非常美好,尤其是三十那夜不绝的鞭炮声,年味真的好浓。

渐渐地,回外婆家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留在家里过年,稀薄的年味,让我无法察觉这就是过年,正月前一个礼拜才准备年货,不谈小年与灶王日,买的年货非常方便,买的年货各种各样,丰富无比,有许多“温室”菜,可我总觉得年味非常淡,这哪里是过年,真像是过星期六,心里头对年味的感觉越来越淡,竟忘乎了真正的年味,年味淡了,在我心底的年味真的淡了。

今年,又去了外婆家,大雪挡路,直到年三十才到达,一张张历经风雨磨砺的笑容顺着皱纹蔓延一年的辛劳,伴随着做年货的小调,流失,一年的不悦,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消散,这浓浓的年味不正是因为快乐与满足而带来的吗?

我心里的那份忽浓忽淡的年味儿不正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的不满吗?放下太多的包袱,又变得开心起来,久违的年味又回到了我的心里,只要每天都非常开心,每一天都可以过年,那年味时淡时浓,过年只要满意,真心付出的就好。

年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我想,年首先是精神的。它决不是民族年度的服装节与食品节。而是我们民族一年一度的生活情感的大爆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团聚,是实现梦想的大表现。 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最大的民俗就是过年。

篇12:年味淡了初一作文

迄今为止,我已经度过了15个春节。随着时间更迭,那股总是令人欢喜的年味儿在逐渐转淡。

非常小的时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儿的。家家户户走街串巷,每扇大门背后都掩藏着一片欢声笑语。到晚上吃年夜饭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仿佛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气闻起来只觉得通体舒畅,接着就愈发饿了。然而在小孩子眼里,饭可以不吃,鞭炮绝对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几口饭之后,就连拉带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给我们放鞭炮,看着面前的火花四溅,这才尽了兴。这儿是不守岁的,但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放烟花,那声音同样扰得人不能安眠。所以该打牌的打牌,该看春晚的看春晚,该收压岁钱的收压岁钱,一大堆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十分热闹。

但是到了现在,我感觉新年味道大不如从前。

饭桌上,小一辈的都是“低头族”,目光紧紧黏在那掌心大小的发光屏幕上,偶尔要敬酒给老人,这才不情愿地站起身来,手上仍握着手机。所幸,一顿年夜饭里充斥的都是老一辈人的爽朗笑声,时不时谈些陈年旧事,倒也不索然无味。

让我心寒的还在后头。长时间待在上海、过年才得以回来的表妹来我家拜年,我正为自己找到一个玩伴而欢喜,不料她见面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出手机,第一句话是问我:“你家的WIFI密码是多少?”没有恶意的一句话,却足以给我当头一棒。

晚上放鞭炮了,也许是觉得自己童心不再,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虽十分引人注目,心里却一片木然。最后反而被它散发出的浓烟狠狠呛了一大口。

过年,过年,越过越蔫。

篇13:年味淡了的作文

春节是所有学生盼望的节日,但是与此同时老师会留一些作文作业,你是否还在为怎么写作文而苦恼,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搜索的关于春节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中记叙文:年味渐淡的春节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XX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即将遁进历史的长河,再过二十来天,就是农历的了。

说实话,一想起过年,就觉得挺没意思的,于我的心里,并不喜欢过年。现在过年远远不象小时候那样有意义,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过年给我的感觉,一个字,累!

说起春节,特怀念小时候。那时,生活水平不高,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却要抚养我们姐兄妹四个。很佩服爸妈的理财能力,跟我们同龄的人相比,我们家几个孩子比别人家的要舒服多了。过年的时候,不管怎样,父母都会为我们每人做一身新衣服,纳一双新步鞋,大年三十的晚上,还会给我们每人压岁钱,虽然不多,却是父母的一份心意。春节这天的早上,睁开眼睛,床头一定会有爸妈准备好的糖果和点心,然后我们便会吃些点心,喜孜孜的去给爸妈拜年。所谓拜年,也就是说几句吉利的话而已。

早饭后,邀上一起长大的邻居、同学,走遍村子里的农家,跟长辈们祝福拜年。长辈们也非常乐意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等物招待大家。一路走来一路笑,开心而快乐。下午,会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要么看电影,要么玩游戏。

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有多忙,每年的春节都是要赶回家的,只因为,家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牵挂。也许,那时的我,还只能算个孩子,充满纯真的天性,只想着趁过年的时候尽情的玩一玩吧。

成家后,第一年是跟公公婆婆在老家一起过的。以后的这些年,都是两头跑,我们的房子离老家也就十多公里,平时只要有空,都会回去看看。所以,过年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别人那种特别渴望、特别期盼的心情。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一般都是在老家吃,印象中我们家的团圆饭总是很晚,当别人开始看春晚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路上往家赶呢。当冻得瑟瑟发抖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才感觉到家的温暖。到家了,该可以舒舒服服的看电视了吧。可是,那一堆刚刚换下来的衣服总得洗啊,晚上不洗,第二天是春节,还得回老家去一直到晚上再回来,还是得晚上洗,正月初二又得去娘家,这样拖下去就没个头了,倒不如牺牲掉除夕的娱乐时间,把该做的'家务做了。况且我这人有个毛病,看不得脏衣服放那儿,有了就得及时的清洗,不知道这算不算缺点呢。等我忙完手中的活,春晚也过去近一半了。本该尽情玩乐的除夕之夜,对我来说,还不如平时的轻松自在。

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一早上,浓雾弥漫,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去,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人,经过农贸市场,也是冷清清空无一人。我跟老公说,这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没意思的一天,除了初一,市场里哪天不是人潮涌动?路上又怎么会无一人?这雾气弥漫的早晨,除了偶尔的爆竹声显示着今日的与众不同,别的还真不如平时的热闹呢。

在老家,邻里相互串门的也没以前多了,遇上晴天还好些,住在一起的走动走动,相互祝福拜年;逢上阴雨天气,就各人呆在自家里了。公公的姐妹、弟兄都住在一个村子上,春节相互拜个年,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平时很少在家,春节时一家一家的前往拜年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到了下午,他们做事的做事,玩牌的玩牌,这个时候,我成了最最冷清的人,公婆没什么需要我做的,打牌没我的份,看电视吧也好象没什么特别好看的节目。打开频道,到处都在拜年,不想看那些流于形式的拜年。

以前春节,镇上的文化站还会排演很多的文娱活动,从初一的下午开始,在全镇轮流着做;电影院也早准备好了春节期间播放的电影,供大家前往观看。可是,现在,这一切全没了。即使有,也很少有人去看。家家有电视,谁还愿意去看那些东西呢。

晚饭也是在老家吃的,年年一样的手擀面。好象全国很多地方春节习惯包饺子,好象包饺子是一种喜庆的事儿。我们这个地方与别的地儿不同,除了农历的七月十五包饺子,其余的节日是从来不包饺子的,春节包饺子更是觉得不吉利。长久以来的习俗吧,谁也说不出具体的道理来哦。

晚饭后,依然回我们的家。第二天还得去妈妈家拜年呢,然后便是一家一家的走一遍,有时候,遇上亲朋好友结婚过生日之类的,一天连赶两家,这边肚子还没饿,那边又得上桌了。真正的累身累心!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因着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相聚,春节成了大家走亲访友的一个时段而已。

常跟老公说,过年真的累,没一天安心的。其实,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似过年,谁还在乎吃什么?过去,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有好衣服穿,也才有好东西

篇14:年味淡了高一作文

年味越来越淡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的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的。

以前,春节是这样的。春节前,买着大堆的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的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的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的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的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的涟漪。春节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就这样,没有意思的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学送我的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弹奏的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的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的晚上放烟花,快乐的欣赏着烟花的美丽,然后的然后……关于祝福需要我感谢的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的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的时机。共同走过1年多的时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的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的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的机会多,我也渐渐悟出快乐的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学会学习的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的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一道难题,那时,你的心中会充满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的生活会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年味淡

年味真的淡。

小时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一年当中饭菜都很单一,棒子面、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萝卜、咸菜是副食,过个节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块儿点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饼卷鸡蛋要举着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儿童的快乐;而我们卷个小鱼要留到最后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后,那就是享受。只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才可能有碗白面条或者水果罐头吃,有时真羡慕有病的伙伴呢,那么多好吃的!

年夜饭却不一样,会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饭菜,红烧肉刚出锅就忍不住想钳一块入口,眼看得都直——就是那时候烙下的病根儿,什么是垂涎三尺,什么叫肉香,什么是满足,体会的太深,简直是刻骨铭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纺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灰色、蓝色的缝制的,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谁家买一块洋布冷不丁给小孩做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叫一个爽;鞋,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是千层底的,那是所有实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质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纳成的鞋底子,“打球赛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听说过。

过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实际上是自己没穿过的别人(城里人)的旧衣服,抑或是没有明显补丁的衣服,但那也美,“旧貌换新颜”嘛!

除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些天更热闹。除夕这天先是磕头祭祖、到坟前给故去的先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告诉他们过年,晚辈们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贴对联、贴窗花、贴年画把屋里屋外布置的红红火火,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七十年代盼着围在收音机前听曲艺专场,八十年代等在电视前面看春晚,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事情。

初一早早起来,一家人按部就班地煮饺子、放炮、上供、拜神灵,祈祷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孩学习进步多得奖状,保佑家庭幸福美满、人口平安,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事事遂心的事情。礼佛仪式完毕,再给老人们有模有样的叩头,之后吃饺子,转圈大拜年。关系好的要拜,好上加好,大事小情互相帮衬;关系一般或有点矛盾的也要拜,借此机会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和睦乡邻,并表达最美好的祝愿、送去最温馨的祝福。

正月十五,这天吃一年一次美味的元宵后,点起灯笼,互相欣赏、品评、追逐着到村口不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观看烟花燃放,那五颜六色的空中造型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那是从来没有走过神儿的时间,驻足凝神呐。

正月十六的“溜百病”是人们消灾祛病的一种古老的习俗,人们乐此不疲在街前街后溜来溜去,有说有笑。

小时候,大人们为过年,一收秋就开始准备。不仅是吃的,还有文艺宣传。据说那时县里文化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几乎每年正月十六组织各村在县城大街要亮相汇演并评比。各村的干部是卯着劲儿培养本村文艺骨干,提高他们参演水平,排练各式各样的曲艺节目。当时的京剧样板戏风靡村落,什么《红灯记》、什么《智取威虎山》呢,男女老少多多少少依依呀呀都能哼上几段,尽管不那么专业,可没有人奚落你,好热情鼓掌;不好,善意地一笑之,大概因为荒腔走板的唱腔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吧。武虎会、耍狮子、踩高跷、小车会、跑旱船等各种会在过年前后走街串村相互交流、观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应接不暇。排练、演出热闹一个冬季、一个正月,直至二月二“龙抬头”时节庄稼地里陆续有活儿,“疯子们”才恋恋不舍地褪去,“傻子们”才带着年初的喜庆开始一年的劳作。

那时一般人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六,每天有基本固定的事情做,有条不紊,劳逸兼顾;每天都有做事的禁忌,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彼此心照不宣,严格遵循。这种忙碌、祥和、虔诚把年味渲染的十足。

想起来,多少难忘画面在脑海中沉积、浮现。这是记忆中的年味。

近十多年过年的物质味越来越浓,过年的文化味却越来越淡。

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年俗正在以“风”的速度简化、退化,拜年由虔诚的对面和温情款款家书的文字祝福,变成打电话、甚至只是一个群发短信顶替问候;QQ群中、微博中一句没有丁点儿自己真情实感的套话,打发多少粉丝和鲜活的面容;在互联网上可以泡一天,却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一个电话把高档饭店的年夜饭大餐已早早搞定,满桌佳肴却不再那么美味,家庭气氛不再浓烈;照样添置新衣,但无论多漂亮的衣服,能带给我们的喜悦是那么有限。没有人再关注老百姓的过年的文化感受,显贵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位子、房子和票子和能带来这些向高端转化的人与事上。现在的年,除象征性的祭祖、攀比性的聚会、有针对性的拉关系,纯耗费时间的打牌,恐怕唯一的文化味就剩下春晚,不看春晚的也就还有春运——亿万人南北大迁移的现象让人想起来:奥,又该过年。人情日渐淡薄,关系日渐疏远。

我们的民俗年被“稀释”得几乎没有原来的颜色和滋味,失去这个节日固有的传统魅力。对于过年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地殷殷期待。

没有文化味的春节,也就没有“年味”。

以前,很多时候吃喝穿住行都比不上现在,电视电话不普及,轿车、互联网更不用想,可人们每逢春节都显得喜气洋洋,也许就是过年的传统习俗集中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我以为,年味主要靠传统文化形式体现,它不单是传统观念,它不全是封建迷信,它也不总是繁文缛节,它可以“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祥和、快乐、团圆、安康一定是主旋律呀。再现丰足的年味,在于鼓励人们对天、对地、对自然要有所敬畏、有所忌惮、有所祈盼,对民族的东西有所继承、有所发扬。

年味不应该淡下去!

年味淡

年味儿淡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篇15:年味淡了的作文

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才发现,今天是除夕。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也无非是门上贴了对联,门前点着大柱子香,空气中飘散着饭菜的味道,夹杂着爆竹刺鼻的气味。一样的风景,异样的气氛,乡间小道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人,脸上却看不出会心的微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以至于在这喜庆的日子仍疲惫落寞。祭祖的人依然有的,长者领着晚辈,拎个袋子去了田里,找个避风场所,烧些纸钱,磕个头,放完鞭炮就神色匆匆地走了。土地庙前,往日人声鼎沸、香火袅袅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脑海里,幻想的除夕是这样的:老屋里灯光明晃晃,把桌上的食物照得十分诱人。斑驳的石墙上倒贴着一张张“福”字,尽管家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却洋溢着喜庆温暖的气氛。一大家子人围着餐桌,有说有笑地聊着,鸡汤冒着腾腾的热气,窗外飘着小小的雪花,浪漫而温馨。如我所想,妈妈依旧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可望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却没有什么胃口。匆匆吃完饭,也就匆匆散了,都各自活动去了,大人打麻将、打扑克,小孩子捧起手机、玩起电脑,哪还有一家人围着电视开心地看着春晚?

手机的呼吸灯一闪一闪,“叮咚叮咚”的铃声悄然响起,屏幕上泛着微光,闪动着一条又一条消息,一句又一句祝福。此刻的文字,如同窗外那未消融的积雪,冰凉冰凉,毫无温度,如果,是一条条语音,那亲切的话语应该很温暖吧!团圆饭,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了,各自的心都被网络牵走了,瞳孔里五彩斑斓的实像,也只是一些虚拟的页面罢了。

我感到孤单,感到无助,感到年味随着饭菜的`香气飘散而去,越来越淡……记得以前,特别盼望着过年,不知道是什么缘由令我那样兴奋,看着日历被一页页翻过,望着离新年越来越近,能高兴地手舞足蹈。霸占着亲戚给的压岁钱不还给爸妈;老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出去炫耀;捡起掉落的小鞭炮点燃吓人;捧着饭碗去别人家串门……这一件件小事,我没想过,它们会成为我无法面对的回忆。现在,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了。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受,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我们不以为然?我想,也许是我们长大了,承担的责任多了,要做的事情多了,在生活的压迫下,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封锁内心的纯真,以浮躁的态度去面对浮躁的生活,匆匆忙忙中,许多东西都变了,变得那么不尽人意。看着那些小孩子拿着炸炮满村跑,笑得和烟花一样绚烂,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真让人感到羡慕,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年味儿,一年又一年,渐渐的,就淡了……

篇16:年味淡了的作文

年味真的淡了。

小时候,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间。

一年当中饭菜都很单一,棒子面、高粱面是主食,白菜、萝卜、咸菜是副食,过个节日才可能有肉吃,才可能有块儿点心吃。富裕人家小孩有饼卷鸡蛋要举着到大街上去慢慢地吃,那才是儿童的快乐;而我们卷个小鱼要留到最后再吃,把最美的滋味留在最后,那就是享受。只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才可能有碗白面条或者水果罐头吃,有时真羡慕有病的伙伴呢,那么多好吃的!

年夜饭却不一样,会有一桌子比平常好得多的饭菜,红烧肉刚出锅就忍不住想钳一块入口,眼看得都直了——就是那时候烙下的病根儿,什么是垂涎三尺,什么叫肉香,什么是满足,体会的太深了,简直是刻骨铭心。

穿的衣服都是棉花纺成的粗布漂染成黑色、灰色、蓝色的缝制的,洗得发白了,补丁摞补丁是非常正常的。要是谁家买了一块洋布冷不丁给小孩做了一件衣裳,肯定要美好多天,享受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那叫一个爽;鞋,无论单鞋还是棉鞋都是千层底的,那是所有实在穿不得的衣服和棉质用品碎片粘合在一起纳成的鞋底子,“打球赛跑不怕磨”的球鞋那是奢望,皮鞋只是听说过。

过年都能添置一身新衣裳,而新衣裳实际上是自己没穿过的别人(城里人)的旧衣服,抑或是没有明显补丁的衣服,但那也美,“旧貌换新颜”嘛!

除了能吃到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年里再也没有比这些天更热闹了。除夕这天先是磕头祭祖、到坟前给故去的先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并告诉他们过年了,晚辈们一切安好,天堂那好上哪去;再贴对联、贴窗花、贴年画把屋里屋外布置的红红火火,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地一起吃年夜饭,七十年代盼着围在收音机前听曲艺专场,八十年代等在电视前面看春晚,这些都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事情。

初一早早起来,一家人按部就班地煮饺子、放炮、上供、拜神灵,祈祷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孩学习进步多得奖状,保佑家庭幸福美满、人口平安,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事事遂心的事情。礼佛仪式完毕,再给老人们有模有样的叩头,之后吃饺子,转圈大拜年。关系好的要拜,好上加好,大事小情互相帮衬;关系一般或有点矛盾的也要拜,借此机会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和睦乡邻,并表达最美好的祝愿、送去最温馨的祝福。

正月十五,这天吃了一年一次美味的元宵后,点起灯笼,互相欣赏、品评、追逐着到村口不易引起火灾的地方观看烟花燃放,那五颜六色的空中造型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那是从来没有走过神儿的时间,驻足凝神呐。

正月十六的“溜百病”是人们消灾祛病的一种古老的习俗,人们乐此不疲在街前街后溜来溜去,有说有笑。

小时候,大人们为了过年,一收秋就开始了准备。不仅是吃的,还有文艺宣传。据说那时县里文化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几乎每年正月十六组织各村在县城大街要亮相汇演并评比。各村的干部是卯着劲儿培养本村文艺骨干,提高他们参演水平,排练了各式各样的曲艺节目。当时的京剧样板戏风靡村落,什么《红灯记》、什么《智取威虎山》呢,男女老少多多少少依依呀呀都能哼上几段,尽管不那么专业,可没有人奚落你,好了热情鼓掌;不好,善意地一笑了之,大概因为荒腔走板的唱腔抒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吧。武虎会、耍狮子、踩高跷、小车会、跑旱船等各种会在过年前后走街串村相互交流、观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应接不暇。排练、演出热闹一个冬季、一个正月,直至二月二“龙抬头”时节庄稼地里陆续有活儿了,“疯子们”才恋恋不舍地褪去,“傻子们”才带着年初的喜庆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那时一般人家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六,每天有基本固定的事情做,有条不紊,劳逸兼顾;每天都有做事的禁忌,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彼此心照不宣,严格遵循。这种忙碌、祥和、虔诚把年味渲染的十足。

想起来,多少难忘画面在脑海中沉积、浮现。这是记忆中的年味。

近十多年过年的'物质味越来越浓,过年的文化味却越来越淡。

春节无疑是中国人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年俗正在以“风”的速度简化、退化,拜年由虔诚的对面和温情款款家书的文字祝福,变成了打电话、甚至只是一个群发短信顶替问候;QQ群中、微博中一句没有丁点儿自己真情实感的套话,打发了多少粉丝和鲜活的面容;在互联网上可以泡一天,却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一个电话把高档饭店的年夜饭大餐已早早搞定,满桌佳肴却不再那么美味,家庭气氛不再浓烈;照样添置新衣,但无论多漂亮的衣服,能带给我们的喜悦是那么有限。没有人再关注老百姓的过年的文化感受,显贵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位子、房子和票子和能带来这些向高端转化的人与事上。现在的年,除了象征性的祭祖、攀比性的聚会、有针对性的拉关系,纯耗费时间的打牌,恐怕唯一的文化味就剩下了春晚,不看春晚的也就还有春运——亿万人南北大迁移的现象让人想起来:奥,又该过年了。人情日渐淡薄,关系日渐疏远。

我们的民俗年被“稀释”得几乎没有了原来的颜色和滋味,失去了这个节日固有的传统魅力。对于过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样地殷殷期待。

没有文化味的春节,也就没有了“年味”。

以前,很多时候吃喝穿住行都比不上现在,电视电话不普及,轿车、互联网更不用想,可人们每逢春节都显得喜气洋洋,也许就是过年的传统习俗集中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我以为,年味主要靠传统文化形式体现,它不单是传统观念,它不全是封建迷信,它也不总是繁文缛节,它可以“与时俱进”,但它的精髓——祥和、快乐、团圆、安康一定是主旋律呀。再现丰足的年味,在于鼓励人们对天、对地、对自然要有所敬畏、有所忌惮、有所祈盼,对民族的东西有所继承、有所发扬。

年味不应该淡下去了!

篇17:年味淡了作文600字

以前常听大人们提起: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特别是过年期间城区里静悄悄的,往常摩肩接踵的人们好像瞬间消失般的搅乱了年的声音、色彩和味道。

虽然大街小巷都像往年一般张灯结彩,可我却发现,近年来过年的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收点压岁钱,玩着手机没有大人的唠叨而已。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文人墨客写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

而每当到了西方的节日,却受到了人们的大肆追捧,为什么现在中国人对待自己国家的节日还不如对待国外的节日那么有激情?我猜可能是,在现代人的眼中,过西方人的节日,更显得时尚,更显得潮流。但试图想想,为什么我们自己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平淡?为什么我们会激情似火地追捧西方人的节日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迎来了大年三十。和父母亲早早地坐上归家的车上,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粉饰一新的各家各户都像过年的电影镜头般的一闪而过,而我却像个看客,看着人们面带微笑,心透喜气的和家人一起过年的场景。父母在车上谈笑着,讨论着和亲戚朋友的聚会,讨论着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讨论着车厢后座里的礼品的分配。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他们的话题充满了亲近。那一瞬间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年味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感觉淡了,城市离里过年不准燃放烟花鞭炮,电视台里千篇 一律的春节联欢晚会,桌上摆放着我们基本天天吃的美食。这些似乎让过年变得不在让人期待,让年越来越感觉平淡。但过年却让中国人那种传统亲情却浓稠了!过年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一根坚实的纽带,让我们炎黄子孙能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延续永久。

篇18:年味淡了初中作文

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跟爸爸妈妈早早来到外公外婆家。

近几年乡下不允许放鞭炮,过年前一两天,显得十分安静根本不像是在过年。放在往年,不等过年那一刻四处已经响起了一阵一阵的炮声白天也不间断。

大年三十那晚家里来了两桌人原本两间房子瞬间塞满了人,烟味,茶味,烧炭的煤气味弥漫在空气中互相交融,气味十分刺鼻,我连忙从房子里跑出来,到了大厅的一角,因为手机放在那里充电,我便找了一个凳子坐在那跟朋友聊天。信息声不断的响着,我也似乎忘了这是过年。不知道过在那待了了多久,有点困了,我小心翼翼的走进一间房里看,发现五六个人在那里打牌,电视机也没有打开,另一间房亦是如此。

大人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没有搭理我,我便悄悄的上楼了。我躺在床上与朋友聊天,朋友说她们那里吵死了一直在放鞭炮,看到这我跑到屋外看着漆黑的天空,除了灯火通明之外一切显得格外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今年过年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玩的好的一个朋友也回家过年,算上今年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想想小时候过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屋外的大坪上防花炮,听着空中响起的礼花声,拿着手中的花炮在空中画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年才是真的年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团圆饭然后一起看央视春晚,小朋友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去领居家玩。现在,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淡了,直到我离开也没有跟他说上一句话。

手机在不停震动,屏幕一直在亮,在这有点黑的房间里显得有点刺眼。打开一看原来是微信群里在发红包,点开红包领取红包在发送一句新年快乐,这样算是一种过年。临近整点,外面依旧是静悄悄的。楼下还在打着,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少了一个我。

终于整点到来,外面也响起了鞭炮声。大约五分钟过去了,外面重新恢复原本的安静。过了半个多小时,听见楼下窸窸窣窣的声音,那些人走了,爸爸妈妈上楼看见我叫我快点睡觉。

年,就这样过完了。过年一年比一年淡了,仿佛人们已经不看中这个传统节日,就在忙碌无趣中匆匆地度过了。

今年的年味是淡淡的。

篇19:高一年味淡了作文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的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的。

以前,春节是这样的。春节前,买着大堆的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的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的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的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的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的涟漪。春节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 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的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学送我的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弹奏的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的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的晚上放烟花,快乐的欣赏着烟花的美丽,然后的然后…… 关于祝福 需要我感谢的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的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的时机。 共同走过了1年多的时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的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的祝福。 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的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快乐的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的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的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的生活会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但整天的读书也未免枯燥了些。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妨出去走走,开阔自己的视野,在快乐的生活中学到知识。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日本也有自由女神像;原来,泰国的象征——泰王宫是用上百万吨黄金和上百万颗宝石制成的……渐渐地,相信你也会爱上学习的,学习也是处处有欢乐的。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快乐的根本还是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乐观的人往往可以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悲观的人往往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有两个朋友给我的感触很深,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在他们楼下,下水道里时常会溅出一些水。一个朋友就对我说,每天他下楼路过那个井盖,都捏着鼻子走。而另一个朋友却对我说,他楼下有一个“趵突泉”他每天看到“趵突泉”,就觉得身边有好多美好的事物。

是啊!身边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呢!

篇20:年味儿淡了-初二作文

年味儿淡了-初二作文

关于过年的作文:年味儿淡了

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xx年2月14日星期六晴今年春节,我非常开心!春节我们到了姥姥家,见到了我想念的'人,特别是姥姥和姥爷是我最想念的人。我们一起过了一个团圆、热闹、开心的节日。...

年三十,马小跳邀请安琪儿到马小跳的老家望龙村去过年。 走到望龙村村口,他们就闻到了浓浓的年味。每一家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有些乡亲在准备年货,有些乡亲在做丰富的年夜饭,有些乡亲在祭拜祖先,家家户户都在忙年…… 马小...

猴年话虎-关于虎的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开头;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结尾;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开头;盼啊!

过新年了!这是每个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我在家乡千岛湖迎来了这个喜庆的日子。过年,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那里也很有独特的风俗,比如说:杀年猪,就是其中之一。

车窗外的乡村冬景是黄色的--黄土与植物,我的心情也好似黄色的;淡淡的丝丝缕缕……车窗外是绿色的唾手可得的柳叶.杨树叶.白桦树叶。它们随风不规则的摇曳。

小学二年级春节作文:年夜饭...

◆ 情如老酒封存愈久愈香醇,一句短短祝福就能开启坛盖品尝浓醇酒香;友情就如一轮红日默默付出而无求,一声轻轻问候就是一束温暖阳光。祝春节快乐!◇ 新年临近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

篇21:淡了的年味七年级作文

淡了的年味七年级作文

经过了数十天的学习,除夕也悄然而至,“又是一年了。”我不禁感叹万分。过年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份欣喜渐渐淡了下来。

又回到了爷爷家,但小区里安静地吓人,除了来往车辆的声音,就再无他声了,一想起昔日的情景,我长叹了一口气。

记忆中的过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每逢回家过年时,耳边无时无刻不响起爆竹的声音,一到爷爷家总会迫不及待地去放爷爷早已为我买好的一盒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齐乐融融的在一起看春晚。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习俗。大街小巷上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而现在过的年,早已没了那份滋味。

听到晚上出去吃年夜饭的消息,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吃完晚饭后我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人满为患,甚至还有等位置的。回家后,一家人则是人手一台手机,都在抢着微信红包,虽然只有几毛钱,但人人都乐意抢上一晩上。天花板上挂的灯笼也没有了。看来时代真的变化了,我心想。

爷爷看着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禁问我怎么了,我对他说了种种现象,爷爷笑而不语,带我去了里屋。

一进屋里,两张黑白的老照片映入眼帘,爷爷拿出了两个鲜红的'苹果摆在照片前,接着又倒了两杯酒放在旁边,最后烧香,并严肃的向照片鞠了一躬,我也跟着效仿。做完这一切后,爷爷语重心长地说:“这每年过年都要拜一下我的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过年的味道看上去淡了,但真正的年味是在人心啊。

这时我恍然大悟,年味是在人心里呀!鞭炮的声音渐渐变少是因为会污染环境,出去吃年夜饭是因为方便,而抢红包则是时代变化的表现。所有的这一切所看到的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放下工作的劳累聚在一起,过年不是一项仪式,也不是一个义务,而是中国人千年以来精神和信仰的。正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嘛。

再一看手机,亲朋好友的祝福早已铺满了屏幕,随着电视里新年钟声的响起,窗外响声一片。

表面上年味是淡了,但存在于全中国人心中的年味却是浓浓的。永不改变。

篇22:年味愈淡的初二作文

年味愈淡的初二作文

期待了好久的春节却过得如此之快,快的不可思议。我知道,年味,淡了。

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却没有什么声响,只有电视机的声音一直在房间里响着。所有人都低着头,看着手中的`小小屏幕,不时伸手抓一把瓜子,然后继续低头:刷微博、抢红包、逛朋友圈……

明明所有人坐在一起,却仿佛不在同一个维度,众人之间的距离,近若咫尺,又远似天涯。这诡异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凌晨0:00,这期间只有几句稀少的言语交流,所有人都惜字如金,不肯多说哪怕一个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让我明白:今年的春节,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春运仍然是爆满,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人山人海。往窗外望去,一片繁华:车水马龙在喧闹的城市里缓慢爬行、蠕动,人声鼎沸。人与人之间在新年也显得很有礼貌,遇到熟识的人,给个微笑,便算是打过招呼了,然后继续前行。

但在我看来,那朋友之间的礼貌、微笑却显得很古怪。看似礼貌的举动,也截止于礼貌,看似似打招呼的行为,也止于打招呼。一个礼貌的微笑,就拒绝了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可能。每一个笑容仿佛都透出“生人勿进”这四个字,疏远了这个世界。而春运的爆满,似乎已经失去了春节的真谛——亲情。大家都赶回去已经沦为了一种仪式,一年一次,机械、冰冷、重复。

春节本应给人以温暖,但就我感觉,今年的春节,热闹,却不使人温暖。

视线穿越时空,望见过去,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不时一起大笑,不时共同讨论……过去的一幕幕,让人心暖。它们在我的眼中如泡沫般支离破碎,化作一块块碎片,永远的留在了过去,难觅其踪……

我似乎感受到,年味在一点点淡去,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正一点点的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让人莫名感伤。

昔日温暖,梦幻泡影,今朝春节,年味愈淡。

篇23:年味淡了乡村冷了散文

年味淡了乡村冷了散文

推开岁月的轩窗,年味已渐渐地远去,缭绕在乡村的那一缕淡淡吹烟也随着飘远;打开光阴的门户,熙熙攘攘的人群随着年味的暗淡,也变得稀疏起来。

时间的长廊里,总有一抹心香在生命里安放,镌刻在岁月的扉页上深情地缱绻;总有一些温存的记忆润过心田,温暖着那颗孤独的心灵。

横渡梦里梦外,思绪随着笔尖静静地流淌,一种情怀,清淡如水,沉淀了美丽的曾经;一种执念,浓烈如酒,渲染了乡村的寂寞。可是,我拿什么来解开人生的困惑?浅释当下深深的眷恋。

看一场烟花灿烂容易,静守一世的平淡很难。生命的旅程在经年中潜行,时光的潮水冲淡了多少疼痛的记忆,却冲不去生我养我那小山村的怀念。沙滩上的追逐、小溪边的嬉戏,仿佛就在自己的面前转眼即逝;操场上的雪人、树枝下的野果,犹如相机的旧底片翻新在我的脑海,再现在我的眼前。

尘缘往事如烟,不经意间都淹没在历史的烟云里,前尘的清欢,今日的酸楚。风霜给这秀丽的小山村增添了一点点沧桑,雨雪让这僻静的村野包含着一丝丝薄凉。站在物欲横流的风口,一个渺小的我又能怎样摆渡那滚滚红尘。眼下昔日喧闹的村庄,已不再是我们这帮野孩子们的乐园;错落有致的民房,已冷清了许多。听不着孩子们的喧闹声,看不见灯火辉煌的夜晚,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打工,老年人,离世的离世,剩下这些空巢老人也只好默默地独守着那一缕暗淡的黄昏。

不仅如此,就连麻雀、喜鹊、乌鸦也去了城郊安营扎寨,农村极少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使整个山乡更加显得空寂、萧条。我猜疑:再过十几年后,一个喧嚣的小山村将会变成死一般的寂静。日后,是否还存在不存在什么人间烟火?我不得而知。

揽一缕幽思入怀,把美好的童年情趣植入梦中。梦里,不知埋葬了多少前尘往事,演绎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梦外,见证了多少花开花落,看见过多少云卷云舒。然而,那风花雪月,却沉淀着多少青年时代的.馨香,柔软了岁月的情怀;那松柳荷雁,冰凝了几多青年人的沉思,冷清了乡间小路的一些过往。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梦,梦醒,才知道季节转换的冷暖。

戏如人生,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舞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喜剧也好,悲剧也罢,都应该客观地正视自己。花开,不仅仅有浪漫的诗歌,还有那凄楚的清词;花落,也不是诀别的泣血悲曲,还有那化作春泥的赞许。俗世沉浮、人生轻浅,卸下旅途的重负,移开做戏的面具,不问云归何处,不言花开几度。把心归于自然,何处不是一道风景?

也许用情太真,或许入戏太深,心雨在笔尖上涓涓地流淌,情感轻浮在纸笺上慢慢横逸。其实,每个人都是岁月的过客,每个偏僻的山村都经历了由所谓的繁荣到衰败的一个过程。人生的酸甜苦辣,不是用心去品味;人生的风风雨雨,不是用心去承受,去释然,而是要适者生存、顺其自然。

年味淡了,是没了童年过年的乐趣;乡村冷了,是打工潮孤独了太多的老人。

篇24:年味淡初中作文

年味淡初中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冬末将至,腊梅飘香。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恍惚记得儿时,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置办年货……可是如今,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态,却早已与过去大不相同。

年味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大型商场四处都有遍布,网络购物也变得越发普及,这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也没有人再愿意浪费大量的时间去置办一些看似无用的装饰物。并且,零星的鞭炮声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记得儿时,一进腊月门,鞭炮声便总是不断的,大人们或许觉得有些聒噪,孩子们却是乐趣不断,各类烟花爆竹遍布大街小巷,一片繁荣祥和之景。而如今,电视电脑手机的使用趋于低龄化,孩子们都有了更有趣的东西,便很少去碰那烟花爆竹了,花钱听个响这样的傻事,更是没人愿意去做。

年味淡。小时候,每年最期待的.事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家长手里的红包了。然而,随着手机转账功能的流行,就连新春红包都选用转账的方式,越发的失去了年味……

或许可以找借口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在一点点成熟,所以看待事情也会有了新的角度。也有人解释,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属必然。

然而,真的如此吗?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民族,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篇25:年味越来越淡作文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愉快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的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的。

以前,春节是这样的。春节前,买着大堆的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的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的愉快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的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的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的愉快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的花儿。心中荡漾着愉快的涟漪。春节过得愉快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 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的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学送我的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的歌曲,以及弹奏的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的故事,很有趣的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的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的晚上放烟花,愉快的欣赏着烟花的美丽,然后的然后…… 关于祝福 需要我感谢的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的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的时机。共同走过了1年多的时光,,我想我要好好的感谢教师,我知道教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的祝福。成绩才是对教师的最好的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学习,表达对教师最好的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的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愉快?什么是愉快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愉快,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的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愉快的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愉快呢?

愉快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愉快。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的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的疏忽往往是灾难的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的'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的生活会令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篇26:年味越来越淡作文

“年味越来越淡。”是每次年后被提及最多的话题。正如春晚歌曲《群发短信我不回》里的歌词一样“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实在我觉得太累。”除夕夜,似乎都在回短信、看春晚、刷微博中度过,但是除了这些现代的贺岁方式外,似乎很多的传统仪式都无声无息地消解了。

其实春节本身就是仪式的集合体,像祭祖、守岁、贴春联、邻里之间互道祝福、走亲访友、发红包等等。这些仪式不可偷懒,更不可省略,因为仪式本身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过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年味的淡化正是因为来自仪式感的弱化和物化。

如果有幸你在中国的乡土乡间过个年,便会感觉年味依旧如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样。但为何邻里之间拜年祝福的仪式在城市的小区、社区就进行不下去且消失了呢?这不应该拿城市化作为借口,这只是画地为牢的结果。想想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除了看春晚和发短信、偶尔发发微博之外,确无其他事情可做。这样的话,其实不是各家各户在过春节,而是春晚在帮我们过春节、本应该作为春节的主体却变为了春节的看客。

再说回到这些消散的仪式,大家逐渐的让他们消失是因为春节的这些仪式总是庄重而又繁琐的,但是仪式往往象征着一种承诺、宣誓、结束和启程。例如祭祖——最能代表春节文化的重大仪式,是春节的灵魂;守岁——则是春节的核心。像贴春联这种最传统最简单的仪式,其实是现代城市,不是不贴就是贴一副春联不换,一劳永逸。

可以说,这些仪式正面临着物化的侵蚀,像发红包本是带来财气和喜气的举动,却在近年红包文化的异化中变了味道,连年水涨船高的压岁钱俨然多了些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意味。而越来越后的钱包,俨然已经成为不少人的一大负,甚至有人因为回家过年发红包压力过大而选择在外地过年,这多尴尬。

每年春节过后,面对着越来越淡的年味,总有会声音指出要保卫春节,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了一些仪式,自然就没有了节日的眉目,以致消失。

春节作文:年味儿淡了

年味淡了作文800字

乡村的年味儿优秀初二作文

年味淡了初中作文

初一学生春节作文:年味儿淡了

年味儿淡了阅读答案

描写年味作文精选

年味去哪儿了初二作文

美食唤醒年味-过年的作文600字 初二作文

年味作文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年味淡了初二优秀作文(集锦26篇)】相关文章:

消失的年味初中作文2022-08-27

寻找消失的年味作文2022-07-22

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2023-11-13

淡去的友谊作文2022-08-13

高一以年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2023-04-08

春节年味调查报告总结2023-04-10

细味军训初二作文600字2022-05-07

从未消失的年味作文800字2024-04-15

我心中的年味为话题作文2022-07-10

家里的年味作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