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高三作文(精选20篇)由网友“猫美”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夏日绝句高三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夏日绝句高三作文
夏日绝句高三作文
乱蝉忽鸣惊胆寒,
砰雷訇訇震石磬。
岂因炎气烦日苦?
倚看少女曳轻妆。
夏天和春天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像是才听不见了草长莺飞的声音,夏天已然逼至肘腋,像从天上突袭而至似的吓人一跳。
如果说春天、秋天像首温婉的小词小曲儿,那夏天就该是一首绝句,干脆直爽而又轻盈。
首先是蝉,最不讲江湖道义。哪一天,你正坐在教室里读书,忽然之间,远远近近都响起了蝉鸣,铮铮烈烈沸沸汤汤的,像是四面楚歌,把你团团围在了垓下;又如暴涨的海潮,把全世界都覆没了。就这样泛滥滥,流了整个校园整个耳际,等一满,居然又开始奔袭你的心窝,直到完完全全侵占!哈,这可是我的地盘,小蝉儿你忒也欺人太甚!也许,开始的时候你会着恼群蝉的无端“入侵”,但很快,你就会释然的。无论如何,在沉闷的夏天,还能有事情激起心里一片两片的浪花,总是幸福。
春天的雨总是太忸捏,秋雨又太悲凉,而冬雪又未免太过吝啬和沉重,哪有夏雷隆隆来得痛快!前一刻都还好好的天气,老天爷一旦不高兴了,他才不晓得什么隐忍,更不在乎你怎么看怎么想,眨眼的功夫,天空就被塞满了黑云,如潮翻涌;又像一面黑色巨旗,迎风招展遮天蔽日,使人不禁望之生怖;可是加勒比海盗升起黑旗杀将而来?只听得雷声轰轰,热热烈烈,赛比那安塞腰鼓!穹空、大地、山峦、江河,刹那间变作了巨制的牛皮鼓面,无风自鸣,轰隆隆轰隆隆。接着,哗啦啦的雨也跟着下来了,就连雨点也跟他的脾气一个样:是什么就表现出什么样来--都是大颗大颗的;如果实在是气急,那爽性就掷些雹子出来。可等火气一发完,他立马就会放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可能是对自己刚才的失态感到抱歉吧,于是,他又在云层上搭座七彩虹桥取悦人们。唉,真叫人哭笑不得。那雨水,许是老天爷的泪水吧,不高兴了就稀里哗啦哭出来。他也许不知道,他这一哭,不知要逗笑多少庄稼呢!
夏天是所有绿色植物的golden days。一到夏天,绿色便猖獗一时,在校园中处处泛滥。就算难得有一两点的小花,无奈亦是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不过幸好,还有那多漂亮的女孩子,足以消弥绿色的单调和寂寞。快看,女孩子们身着鲜艳的花裙,泠泠而笑曳曳而行,像不像漂在碧溪之上的花瓣,随波而逐?一碰到鹅卵石,激撞起朵朵生气的水花。夏天的女孩子们为什么就那么可爱呢?剥去臃肿的外套(起码在我看来),换上别致的吊带裙,露出小腿和胴肤,一身轻盈;蹑行于校园之中,悠然悠然,像只灵巧的小燕子,一不小心就奏出别样的小曲儿;如果有微风轻轻吹过,撩起花色的裙带和裙摆,也算曲子一个小小的'滑调。美哉,不胜醉将矣!
卸去包装的东西往往有最自然的美,摘去果实的枝梢,总能看见它向上划出灵俏又轻盈的弧线。
漂亮女孩走在校园里,一定会引得行者忘其往吟者忘其笺。虽然感觉一点不适,但总是甜蜜多一些。至于那些尚还害羞不肯正眼看女孩子的小君子们,不要再折磨自己了,美无罪,爱美更无罪。
人多喜欢春天,因为它生意盎然;喜欢秋天,因为它天高气爽;喜欢冬天,因为它冰清玉洁,但却很少有人喜欢夏天。其实,夏天也很美的。只要你用心欣赏,你会发现:夏天并不就是单纯的闷热。像我,喜欢夏天,就喜欢它干脆直爽又轻盈的脾气,像极了一首七绝。
若以美丽的心情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全世界都是美的;若以轻盈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那不论做什么都轻如燕羽。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风景,而是我们没有心情。
篇2:夏日绝句
宋代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3: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 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篇4:夏日绝句作文
记得在三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学习李商隐的诗。孽老师问大家,谁还知道李商隐的诗?
老师话音未落,我的脚跟已经在从地上踮起,这是我每次抢着回答问题的绝招。“蹭”等老师说完,我已经站了起来。“我知道他的一首诗,叫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雨,不肯过江东。
我太爱这首诗了,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是在一本书中读到的。每天妈妈带着我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都要吟上几遍,吟了许多天,我用悲壮的语气去演绎,真过瘾。
老师笑笑说,这首诗的作者叫李清照。老师表扬了我,她说:“你看,商静怡读书读的多,对于古诗词信手拈来。“唉,李清照和李商隐,觉得他们的名字好相近啊。回到家里,我去问妈妈,妈妈说李清照呀,是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了。而夏日绝句是李清照作为婉约派代表的唯一例外。这首词她有感而发,写得悲壮恢宏。
借古讽今,起笔高调。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家**,当皇帝的不管百姓,自己逃跑去了。做为一名爱国的词人,她的悲愤化作笔端的狼毫微凉,她的热情凝聚在的挥腕之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爱古诗词,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而自豪。我爱这首夏日绝句,李清照是我们济南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5:夏日绝句读后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学们琅琅的读诗书声在走廊回荡。这不是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吗?那激动的情怀啊
当时,金兵满山遍野,有点像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感觉。他们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王朝一片混乱,只好被迫南逃,从此有了南宋。
到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但不思平叛,还居然用绳子临阵脱逃!一个大将军居然逃跑!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无比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李清照诗性大作,创出此诗。同时也暗讽了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这首诗是写给李清照丈夫的,提醒他回去治理国家、军队的。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将那种生死都无愧的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两句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不苟且偷生的精神。在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相当可贵。不肯过江东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以抒写满腔爱国之情,以此来讽刺南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言行。整首诗主次分明、起调高亢,鲜明而强烈地提出人生的价值取向,激起人的爱国情怀,是首极致的爱国佳作。
其实,当时宋代的岳飞也是和项羽一样的英雄。他是闻名中外的抗金英雄,是个舍已为人的大英雄,最后竟被秦桧一个奸臣害死了!
在我们身边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的七十二烈士,也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他们甘愿牺牲自我,为广大人民群众换来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他们有勇气挺身而出,不惧牺牲自己生命,拯救了祖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翻开中华历史篇章,从屈原、杜甫、陆游、李清照等爱国诗人,到岳飞,文天详、林则徐爱国人事,到李大钊、刘胡兰等更多革命英雄事迹,无不教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有价值的人,要竖立坚定的爱国情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篇6:《夏日绝句》读后感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着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篇7: 夏日绝句读后感
《夏日绝句》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篇8: 夏日绝句读后感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篇9:夏日绝句诗歌
夏日绝句诗歌
风
原以为夏至时分,你顶多就会吹着口哨,仿若奏起了经典萨克斯曲。殊不知瞬间的工夫,你来势汹汹,像是发布着恐怖的新闻。又像受到了谁的羞辱,所到之处,摧毁了柔弱的禾苗,扭断了怒放的花朵,甚至把无辜的树婆婆连根拔起,你,就像一个倒行逆施的暴君,向世人作出最淋漓尽致的宣泄……
雷
就知道你是这样,竟比风的气焰还要嚣张。不知你是从何方滚滚而来,浩浩荡荡,敲着天锣打着地鼓,在空中泼辣地宣言:额,来了!你就是这样,一脱去幼年的可爱少年的纯真,展现出你的粗犷甚至狂躁。哦,知道了,本性难改啊!
云
又是厉风送给蓝天的厚礼。均匀的不均匀的,淡了又浓了,薄了又厚了,一块一块的。不一会儿,颜色变成了铅灰色,瞬间布满苍穹。你怕冷?还是生气?一下子扯来更厚更大的.黑色缎布,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天空蓝色的肌肤。我真的被你的这瞬息骤变吓怕了,莫非?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
闪
不知是谁那么无情,硕大的手指一下子撕破了浓云,露出狭长而仄歪的缝隙,倏尔,竟射出刺眼的一道万丈光芒,像挥舞着一把长长的利剑,能把人眼刺伤,以至于催出血泪来……
雨
你究竟是江南的绣女,还是塞北的汉子,风把你忙送到中原,看到端庄秀美的黄淮,你就忍不住落下滂沱清泪,就像转基因大豆,猛然间抖落下,在深深浅浅的水洼里,回旋……又仿佛是那个委屈的三毛,扑倒在祖母的怀里,就泪如雨洒……
……
正值夏至莅临,让人焦躁不安,可它顺应着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都说心静自然凉,在这个闷热的时节,退出人多聚集地,为自己寻找这丝清凉,难得有如许闲心,于是才有了上面的浅浅文字。
篇10:唐诗夏日绝句
唐诗夏日绝句
夏天的夜色,总是挂着迷人的色彩,有点深沉却带着浪漫。天空的云朵在晚霞的'映射下,五彩缤纷,幽悠的明艳着自己的美丽。
1、《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篇11:夏日绝句李清照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12:李清照《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
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即会稽郡“吴中起义”,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
篇13: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学生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篇14: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 师范读古诗.
2. 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 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 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 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 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 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 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 齐读后两行诗句.
2. 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 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三: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篇15:夏日绝句古诗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篇16:夏日绝句古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篇17:夏日绝句古诗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篇18: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篇19:夏日绝句的诗意是什么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篇20: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夏日呓语高三作文
★ 末夏初二作文
★ 激励学习标语

【夏日绝句高三作文(精选20篇)】相关文章:
700字作文2022-05-07
泪腺极低作文700字2022-05-06
被风吹过的夏天记叙文800字2022-05-06
700字作文大全2022-07-29
写山水的古代古诗2023-06-30
形容夏天的古诗词2022-05-04
离歌高中生作文2022-07-21
夏作文50字2022-04-30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著名诗词2023-01-30
离歌作文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