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

时间:2022-09-14 08:14:38 高一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共16篇)由网友“喵星战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

篇1:家风高一作文800字作文

如果说家如根茎,孩子似鲜花,那么家风就是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才能清香怡人;如果说家如大地,孩子似小树,那么家风就是雨露,小树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给人以温暖,是人们起航的地方,也是人们避风的港湾。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决定着一个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家教,决定着一个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家训,决定着一个家庭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华盛顿幼时非常调皮、好动。有一次,他举起斧头砍倒了父亲那棵心爱的樱桃树。在父亲盛怒之时,他却勇敢地站起来承认错误。父亲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高兴地说:“孩子,我宁愿砍倒100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假话。”也许,正是父亲的宽容,才培养出华盛顿的勇敢和诚实,从而成就了一位令人敬仰的美国总统。一位宽容的父亲,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诚实,还有勤奋、坚强、乐观、大度。这些优良的品质将会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著名作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教师,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但是,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作者多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啊!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风,曾经给作者多么深刻的影响啊!

一个人不一定出身于书香门第,即使是生长在“贫民之家”,能有如此母亲,能有如此家风,也将受益终生。

自从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妹三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母亲一人身上。再加上侍弄农田,谨小慎微地处理与左邻右舍的关系,母亲的压力非常大。母亲又是一个性格内敛、脾气倔强的人。所以,自小她就给我树立了一个“女汉子”的形象。每当我们三人学习倒退或者是不如意的时候,她从来不会责骂我们不上进,而是责怪自己无能,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及时弥补孩子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在我们做错事时,她不是斥责我们的顽劣无知,而是埋怨自己教子无方。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明白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关键是反省自身的不足,而不是寻找客观理由来敷衍塞责。或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我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心态乐观,抗挫折能力也很强,人际关系也不错。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您以特有的教育方式,让我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唯有多“自省”,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才能绽放美丽,小树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我们每个人只有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长,出类拔萃。

家风如阳,家风如雨。

篇2:家风高一作文800字作文

有一次,爸爸生病了,输完液后,病情刚有些好转。爸爸回家后,接了一个电话,是爷爷打来的,说奶奶生病了在诊所里。爸爸不顾自己还在生病,就立马去了诊所。爸爸怕诊所不专业,有些不放心。便急匆匆带着奶奶去了迁西大医院。要做检查,但是奶奶腰疼走不了路,爸爸二话不说背起奶奶楼上楼下的跑。奶奶好重呀,爸爸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几天后奶奶从医院回来,爷爷也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妈妈每天精心调理生活,做些老年人合口的饭菜给爷爷奶奶送去,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尊老爱幼就是我家的家风,我家的美德,我希望这个家风可以可以世代延续下去,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尊老爱幼这种家风万古传芳。

我们家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家庭,很幸福,很和谐,更是尊老爱幼。

爸爸为了让我和姐姐增长见识,每年再忙也会抽出几天时间来,带我们全家去旅游。我们去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去过山险景秀的祖山,去过云雾缭绕的雾灵山,去过一望无际的克什克腾大草原。出门在外不管多贵爸爸总是让我和姐姐吃好住好,但不能铺张浪费。爸爸不管多么累,多么辛苦,开很长时间车也从无怨言。晚上睡觉时,听着爸爸鼾声如雷,我心里很是发酸,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妈妈。

篇3:家风高一作文800字作文

每个家庭都有它自己的家风家训,家训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家风家训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孩子。让我们在成长中多一些辅助,走向正确的道路。

如果在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思想、尊老爱幼的家庭里,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知书达理。如果在一个家风家训不好的环境中,孩子就会走向弯路。

家风家训甚是重要,但是,孩子们的童真却不能少,所以我总结了几个字——孝、善、勤、乐。只有这几个字综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身心健康。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平凡的人。可在我眼里,他们都很孝顺。由于我们离家远,他们不能天天陪在老人们身边,可爸爸妈妈每天都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打电话,问问他们的身体情况,让他们注意天气增减衣服。只要有时间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回老家看望他们。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影响着我 。让我懂得什么是孝顺,什么是体贴。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在学校不能和同学打架,要尊敬老师热爱同学。这些我都做到了,但是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把迷路的老人送回家,而我却因为胆小没有去,最后还是妈妈将老人送回了家,回到家后妈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拍拍我的肩膀说:“妈妈相信你以后会做的很好加油宝贝”。

每天当我看见爸爸勤勤恳恳的工作,而妈妈则任劳任怨的照顾着家,照顾着我,即使有再大的委屈,他们也从来不抱怨。这时我才意识到我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对。

大自然里,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家里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风家训下,才能德才兼备。不管是小苗还是孩子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走向成功之路。有倒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爸爸曾和我说过:"只要努力胜利就会属于你”所以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篇4: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问到“家规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规?”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规。每户人家的规矩都不一样。我家在吃饭时真应了那句“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这就代表你已经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做完这些事还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离桌。

我们家还有一个家规—事不过三。有一次晚饭后在公园里散步,由于凳子上被人踩过,所以我掏出一张纸,将凳子擦干净,随手一丢就没了。一位清洁工人走了出来说:“你这小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随地乱丢垃圾。”我听她这么一说,我的脸立马红了。我一边道歉一边跑去吧至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去,这才平息了清洁工的怒火。

篇5: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

打开历史的橱窗,凝望每个熠熠生辉的家族故事背后,总有一种给予人力量与导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时光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家风——凝聚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理念的信仰,无论时光嫣然,身影未曾走远……

方土息作的农耕经济让这片国土的人们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氏族、家族观念,宗法传统让这一观念打上了特色的烙印,为之而传承是每个家族特色的气质,也是其生存的命脉。《尚书》有云:“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除却所居之所,所居之人,家立不腐的就是这种浚明之气。春秋伊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谆谆告诫,居家之要,《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立世所需,传统始成;秦汉接踵,《礼记》示人,为家风标注礼仪规范;魏晋而至,皇皇大著,蔚为壮观,班昭《女诫》,与人风骨,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隋唐盛世,《颜氏家训》千古流芳;宋元传承,伯庐之作《治家格言》更是精辟之刊;晚清之世,更有伯涵家书,醍醐灌顶……

缓缓转动时光轮轴,我们在形式迥异的家风之中,似乎总能领略到这样的精髓;宽厚待人;勤俭持家;诗书传家;明事知礼;忠君爱国……字眼的背后是一个个家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凝结,贯穿整个家族辉煌的始终,君不见,袁家四世三公何以立于乱世;嵇康绝音,狱中告子脱软骨之俗;包公清廉,举族恪守为人敬仰;岳母刺字,岳家忠魂长存,伯涵言勤,曾氏历久不衰……这些于历史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在见证每个家族辉煌的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净化,成为所处时代道德典范……家风纯正,齐家者治国有方,政风肃然,民风淳厚,国风自当正大光明……

当我们将家风与传统联系之时,我们似乎应该多一种思考,是否传统之中存在些许与时代精神不符的甚至相悖的残留,重男轻女,忠君奴性,封建纲常……这些早已被时代抛弃的残渣,我们应该秉着扬弃的态度审视家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种扬弃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则尤为明显,当传统家风遭遇现代文明之时,首先修葺的,应是那些与法不容的部分,将家风之精华化为德育,与法相辅,则社会之精神文明建设多一种有利向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之今天,家风应有变通之灵性,与法相辅之时,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成为青年人生信仰之灵源,诸如忠君化为爱国爱党,诗书扩为学艺……

当祠堂成为古迹,家训披上尘土,庞大的家族身影渐渐模糊,每个城市的三口之家成几何增长,我们对待那随历史传承下来的家族气质,似乎不必装潢牌匾择高处以示人,也无需故作缅怀之状,但门境不闚,不明古义,何以华夏子孙自居?每一个家庭兴旺鸿达,才会有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当你唏嘘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世”冥冥怪圈时,就应该铭记一条准则,家,从来不只是人与房子的结合,岁月的辗转之中,总有一种信念与理想不曾离去……

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莫让家风走远……

篇6:我的家风高一作文800字

我时常好奇地问爸爸,才知道这是和我家的家风有关。

据爸爸说,爷爷在世时,曾经发现有人来我家偷东西,可是爷爷并没有在意,甚至还送了些大米给那个小偷。

当然,这和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爷爷生在兵荒马乱之际,多少人为了那一口粮食而奔波,甚至付出生命。后来爷爷在自家的门口便经常发现用稻草绳子串好的鱼。

对于这等事情,人们总爱添油加醋,说那不是小偷送的,是小偷的儿子送的。然而不管是谁送的,包容的精神却没有一丝减少。自此,宽容待人便成了我家的家风。

就在昨天早上,爸爸接我上学,一路上人潮拥挤,爸爸的车不小心被蹭到了,可是爸爸并没有生气,而是摇下车窗,让她先去送自己的孩子了。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小气的人,学不来父辈的那套。可后来我才发现,家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我。就在那次跑操的时候,我的鞋子不小心被别人踩了一脚。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我第一反应竟然没有生气没有去责怪那个同学,而是脱口而出的没关系没关系,甚至还挂着一脸的笑容。事后,我一个人发呆想了好久,我究竟是什么耳闻目染我的家风呢?

大概是从幼儿园的时候,橡皮被同桌踩黑了;在小学的时候,碗里的红烧肉被前桌偷偷吃了;在中学的时候,书本上不小心被泼洒了咖啡……。原来家风早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而我因为家风也收获甚多。

橡皮虽然被踩黑了,但是同桌却拉着我一起去自来水边洗,虽然洗的也不是很干净,可是那时候因为我没有动怒,我们反而笑的很开心;小学的红烧肉虽然被偷偷吃了,可是同桌也会偷偷塞给我她爱吃的巧克力;书本虽然被泼了咖啡,可是我们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并且在日后翻出那一页时,淡淡的咖啡味仿佛记录了我们青葱的模样。

爸爸也是一样,因为家风收益良多,那次擦车后,他和那位同学的父亲因此而认识,两人一起谈论着我们的学习情况……。

可其实我知道家风不是使我们收益,而是让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家风从爷爷那辈流传到我这边,也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的

篇7: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一句家训 撑起三代人的读书求学梦】

从古至今,在中国家庭的家训里,有关训诫后辈读书的内容非常多。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在过去,读书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整个家族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在今天,教育子女用功读书已内化为一种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企业员工鹿鸣君谈起读书颇有感触:“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妈妈看我学习不好,也不聪明,就不想让我上学了。而奶奶却说,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只要孩子不说不上学,再穷也得供。”就是这句话,给鹿鸣君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懂事后才知道,奶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鹿鸣君说,在刚恢复高考时,奶奶就为四姑四处奔走,游说村民为四姑争取指标上学。最终,四姑如愿考入承德财经学校。三叔多次从围场一中辍学跑回家,被奶奶连夜送回学校,但最终未能考上大学。后来,三叔后悔不已,当兵转业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专学历,成为一名教师。七姑高考落榜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在奶奶鼓励下,边代课边学习,考上承德财经学校。未考上学的其他叔叔、姑姑长大后,也为奶奶对待子女上学的用心良苦而叹服,只怨自己没有珍惜上学机会,未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当时家境贫穷,住的地方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因为孩子多,奶奶会炒一口袋向日葵籽,背出5里地,然后乘坐火车去120公里外的承德卖。因家里无劳动力挣工分,还得向村里交钱,到年底才能分口粮。”鹿鸣君的父亲排行老大,是唯一一个因家里缺少劳动力而被迫辍学的孩子。

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鹿鸣君逐渐感受到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考出去的叔叔、姑姑‘农转非’成了国家工作人员,有富余钱帮助父母供我们上学,经常对我们言传身教。我们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直到有一天,村党支部书记举着录取通知书一路小跑来到我家,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喜悦。”

时过境迁,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鹿鸣君说:“奶奶这句话一直清晰地萦绕在耳旁,始终影响着我。求知无止境,我也经常把感受说给后辈听,不忘初心,永远传承。”

篇8: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最好的家风莫过于言传身教】

去年五一假期期间,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让我泪流满面。影片中,当女儿带着好奇心踏入爸爸亲自搭建的泥土摔跤场时,爸爸对女儿讲的台词“要对大地充满敬畏”,久久在耳。日后比赛时,女儿总会轻吻摔跤场的泥土的场景,挥之不去。这一刻,我想起了这大半辈子在农村教书的父亲。而今天我所讲的父亲的故事,从这里正式拉开序幕。

悉心执教,对职业满怀敬畏。

“爸,你看看我们班的英语课,上课的时候就是教教单词、讲讲语法、背背课文,老师根本就不那么辛苦。哪像你,晚上还在家‘抄题’,第二天挂在前面黑板上让学生做,天天累的腰椎疼。”,我读初一,父亲是隔壁班英语教师兼班主任。

那时候,乡村学校没有投影仪,班里学生家庭也不富裕,所以父亲通常会在开学前买好几本教参,还有一大摞A3纸,晚上回家用毛笔挑选一些好的题目写在A3纸上,每节课上有习题课,每周还有语法巩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还买一些英语挂图,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

“谢谢您,郭老师,我是届毕业的吕秀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我考上县城里小学的在编教师了!中考由于偏科,分数不理想,就读了‘3+2’,学的是英语(初等教育)专业,特别感谢您,中考英语我考了143分,为以后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每年,父亲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每次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农村孩子走出去不容易,由于偏科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不多,但是我不能让‘英语’成为瘸腿学科。即使他们最后选择读职高上中专学师范,把英语这门课教好也为他们以后在选择上多个出路!”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刹那间,我知道了,对职业的良心和工作的执着是必须铭记一辈子的责任。

大度宽容,懂得换位思考。

____年,父亲所在的农村初中有一个申报中教高级职称的指标。

“郭老师,您看这么些年,您每年年终考核都是‘优秀’,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学科骨干,发表的论文也多次在市里县里拿奖,今年评职称,您看您能不能让我先晋级。我家里小孩还小,家属在县里上班比较忙。明年有指标的话,您再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电话的那边,是我父亲学校的同事,还是前自己的学生。

“这些年,为了能评上‘中高’,你是起早贪黑的想着提高学生成绩,每年学生成绩排名都是第一;每次写论文,都是熬到夜里很晚,坚持自己写,让你跑跑你县里宣传部的同学,你从来都不听。今年我们综合考评得第一名,而且县里分的有名额,这一次说啥都不能让。更何况,你今年54岁了,她是你的学生,就冲这,她怎么好意思开口让自己先晋?我们坚决不让!”一旁的母亲,愤愤不平的给父亲说。

父亲最后还是把这个指标让给了那位打电话的年轻老师......事后过了很长时间,我就不解的问父亲,他很随和的告诉我说“年轻人不容易,何况人家家里确实有困难,什么事都不能那么较真,让出去就让出去吧,我们再等!”

担当正派,坚守道德底线。

母亲身体不好,我和妹妹自从上大学之后,家里的重担就压在父亲的肩上。父亲每天除了到学校上课、照顾母亲之外,还有4亩地需要打理。可是这些年来,父亲总是任劳任怨,乐观的面对这一切。

每年暑假和寒假,有15天是安排去教师进修学习。父亲很珍惜这样学习的机会,这期间每天早晨六点从家出发去县城学习,晚上六点回老家,很少请过假。每每晚上到家,总会给我们兄妹分享当天的精彩内容,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悟。

由于父亲英语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很多课外辅导机构到了暑假都会打电话给父亲,高薪聘请兼职,可都被父亲婉言拒绝了,很多同事说他“不近情理”“不识时务”。

去年,妹妹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父亲常常教导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唯有甘于坐冷板凳、耐得住清贫,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家梁晓声曾说:“书架,是家庭最好的不动产;阅读,是最好的家风。”而对于我而言,我想说“父亲是我的榜样,父亲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风”。因为父亲,让我真正明白“有了物质,那叫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

篇9: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三件“家族宝藏”传家风】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在热播,这档集结了九大国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文物的节目,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引发了全民的疯狂追捧和热烈讨论。大家在津津乐道那一件件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时,更为每一件国宝背后所承载的家国复兴、民族文化故事所深深震撼和感动。

在我家,也有三件颇有历史的“家族宝藏”,它们虽然称不上名贵,也谈不上价值连城,却成为祖祖辈辈都奉若至宝的精神财富。

第一件:书法《吃亏是福》

每一个初进我家的人,都会被客厅悬挂的一幅字所吸引,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每一个都写得遒劲有力,直欲破壁而出。

这四个字,是高祖父的杰作。高祖父生前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老中医,不仅医术高超,妙手回春,而且医德高尚,仁心仁术,从来不收穷人的看病钱,为此,乡亲们都非常尊敬他。当年,红军长征时路过家乡,高祖父不仅主动去给伤员看病,更连夜进山采摘草药,送给战士们路上使用。

高祖父生前没有其他爱好,除了钻研医术救死扶伤之外,闲暇时光就喜欢舞文弄墨,也正因为如此,活到了88岁高龄。临终前,高祖父特意写了这幅字,并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告诫子孙后代们:人生在世,要少一些贪念,多一些慈悲,吃亏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唯有秉承着善良的品行,拥有一颗淡泊、知足、禅意的心,才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二件:紫檀木戒尺

爷爷是一名乡村教师。虽身为“文化人”,却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子女的管教非常严厉。为此,爷爷特意找人做了一把紫檀木戒尺,并在上面刻下家规:“凡我王氏子孙,做人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做事忌无诚、无信、无礼、无节,如有犯者,重责二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饥荒,全家人经常吃不饱饭。一天,爷爷和奶奶出去工作了,忙到中午都没回家,弟弟妹妹们饿得大哭,大伯没办法,就跑到镇上的公社偷了一些粮食。回家后,得知此事,爷爷当即拿出戒尺责罚了大伯二十大板,双手都是血,然后亲自押着他去公社认错。爷爷挥舞着戒尺说:“穷,并不可怕,做人必须要有骨气!以后谁再做偷鸡摸狗的勾当,我手中的戒尺可六亲不认!”

正是在这把戒尺的“鞭策”下,父亲兄妹几个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而且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出类拔萃。

如今,爷爷的紫檀木戒尺被“供奉”在客厅的香台上,早就不再行使它的特殊使命。但是,每年春节或中秋吃团圆饭时,家族所有人都会对着紫檀木戒尺鞠三个躬,那不仅是对爷爷最深切的缅怀,更是内心深处对戒尺的一份肃穆与礼赞,同时告诫子孙后代们:无论何时,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的心中都要有一把“无形的戒尺”,约束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态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第三件:无偿献血证

在我家的书房里,有一个做工精致、古色古香的小木箱,里面不是装着贵重的物品,而是几叠“无偿献血证”——这是多年来,全家人义务献血的爱心见证。

父亲年轻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失血过多,但医院的血库不足,母亲急得快哭了。正在这时,一名病人家属得知后,主动献血,才挽救了父亲的性命。从那天起,父亲便决定,每年定期去义务献血,把“爱”传递下去。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对义务献血充满了憧憬。大一下学期的“五四”青年节,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庄严的党旗下宣完誓后,我便意气风发地去献血。献完血后,我收获了生命中的第一张无偿献血证,激动不已。19岁生日那天,我还惊喜地收到了血液中心寄来的精美卡片:“我们以生命的名义,感谢您的奉献!”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了奉献的光荣。

现在,全家人依旧坚守着“爱”的约定:每年的生日、国庆节,或工作取得了成绩、晋升等,都要去献血来激励自己。我也会以身作则,把小木箱的“秘密”传承下去!

这三件普普通通的“家族宝藏”,不仅承载着祖祖辈辈一脉相承的家风家训,更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成为留给后世子孙的一份价值连城的“传家宝”。这是三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10: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春风化雨润无声】

今年春节,因为孩子刚出生,我们家留在北京过年。岳父从家里带来了一箱子好肉好鱼,年三十晚上大家一起动手,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岳父小时候在饭馆里长大,学了一手好厨艺,烧的一道红烧肉肥而不腻,咬着满嘴流香。吃着红烧肉,听着新年的鞭炮声,我便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家里穷,父亲多年在外地读书,母亲一个人拉扯着我,家里最好的伙食就是一小碗红烧肉。每次母亲自己不吃,都留给我。我在大快朵颐之余,不禁奇怪:难道妈妈就不喜欢吃吗?母亲笑着给我讲,她小的时候,外婆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都盛到桌上,让大家多吃,大家让她吃的时候,她便说锅里还有很多,直到有一天,母亲偶然进了厨房,才发现锅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听了这个故事,年幼的我似懂非懂。后来自然慢慢明白,这是母亲对我的无私关爱,这无私关爱先天源于母性母爱,后天却是从外婆处养起来的。

我的外婆今年81岁,是一个地道的苏北农民,一辈子都在村里和农活打交道。每天她都要早早起床,操持农事和家务,既要挑水种地、养鸡养猪,又要烧菜做饭、照顾孩子,一肩挑起了家庭内务的重担。苏北农村并不富裕,有时生活还很艰苦,亏得外婆勤劳能干,一家人过得还算有滋有味。外婆用红薯和杂粮混米饭,用菜籽榨油,过节的时候烧些鸡和猪肉。家里的衣服则是由外婆自己织了布,请人染上色,缝纫起来给孩子们穿,大舅穿不上了就给更小的舅舅们。柴米油盐,吃穿用度,外婆把好的东西全都留给家人,自己却极为节俭。时间长了,舅舅们和母亲都跟着养成了习惯,每天有的去种地,有的去养猪,母亲的任务就是准备猪的饲料,老家叫“挑猪草”。有时舅舅们在河里抓到了手指长的小鱼,就拿到火上烤得喷香,分给全家。

外婆眉眼和顺,待人以善,与亲戚和邻居相处十分和睦。她从不打骂孩子,却从不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和要求。她常常告诉他们,只有学习了文化和本领,将来才有饭吃。因为时代所限,她自己没有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却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小舅读书最好,学了计算机,取得了硕士学位。母亲受到外婆熏陶,对父亲外出读书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外婆不仅让孩子们读书,还教他们做人。一位舅舅不喜欢一位远房亲戚的为人,结婚时不想请他,外婆说:“这么大的喜事,怎么能不请家里人呢?”还让舅舅在婚宴上向那位亲戚敬酒。舅舅们成家后,有时难免和媳妇有些矛盾,外婆就成为了调解者。她从不袒护自己的儿子,总是一碗水端平,以理为先,谁做错了就直面批评谁;如果双方都有责任,她总是先批评自己的儿子。可如果舅舅们真的有了困难,她又尽力帮助。四舅长期在外地打工,生了女儿没法照顾,她就把孩子接过来,用米粥喂大,现在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外婆的严管厚爱赢得了子女们的尊重,也促成了家族的和谐。舅舅们和母亲耳濡目染,对他们的子女也是这样要求的。

外公去世之前,曾经长期身染重病。他原本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后来得了中风,侧半身瘫痪,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儿女们大多在外地工作,亲戚们也不可能长时间帮忙,外婆就以70多岁的高龄,独自承担起了看护之责。外公180多斤的大个子,瘦小的她要像对待新生婴儿那样去照顾。渴了饿了,她要喂水喂食;有大小便,她要端着马桶去接;每躺一会,她要半扶半抱地帮他下床活动,尽可能延缓他身体恶化。外公垂暮之年病痛交加,身心更有脆弱之处,有时小便不畅,外婆一接就是两个小时;有时情绪失控,外婆就温言安慰。她以一己之力,把外公从死神掌中留下了整整8年,直到外公去世都陪伴在他的身边。为了照顾外公,她奋不顾身,有一次为了用力把他扶好,自己却摔了一跤,把腿摔成了骨折。她患有白内障,母亲多次要她去南京做手术,她坚持不肯离开外公,外公去世后才接受治疗。

外婆就这样在她的小屋里默默守护着她的家族和家人,一守就守了几十年。她没有多少文化,没有读过经史子集,讲不出家德家风的理论,但却很好地担当和履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家长的责任。中国人历来讲究家国观念,于国为公、于家为私,其实家庭内部,也是有着公和私的。外婆对待家人,可以说是做到了无私关爱。她就像苏北大地上吹过的一缕春风,把所有的心血洒进一方小小沃土,苦不以为苦,累不以为累,看到家人之乐,便是她之乐。这就是外婆的修身路、长征路、人生路,一条以无私关爱家人为乐的路。上天可以夺走人的一切,唯独夺不走这样的心路。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地位高低、视野宽窄、财富多寡,都可以为自己选择一条修身进德的心路,都可以选择一些崇高的追求。外婆不善言辞,但她的德行映在我们这些子孙的眼里,印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一种传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冬去春来之际,舅舅们纷纷带着子辈孙辈回到外婆的身边,四代同堂相聚,好不热闹。年三十的晚上,我打电话向外婆拜年,她很是高兴,还把电话交给表哥,让我向舅舅和兄长们拜年。我边说边想着,等我的孩子再大一点,一定要带回去,让外婆看一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篇11: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勤劳致富 耕读传家】

一个人的素质教养,与所生活的家庭的整体风貌息息相关,而每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风故事。

我是1980年出生的,也可以冒充“80后”吧。用父母的话说,我呀是个“福星”,从我出生家里的条件一年好过一年,其实现在能想清楚是怎么回事,1980年以后,不是我们这一家条件好了,而是在党的英明决策下,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家庭条件都好了。可是小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我着实享受了不少“优待”,受宠程度连迟我两年出生的弟弟都难以超越。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在我心中绝不普通,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同龄人当中可以算是经历丰富,他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我的母亲我一直认为她的身上有着我终其一生也无法学到的美好品行。

父亲天性聪明,在那个凭推荐上大学的年代,是同辈人当中难得的几个高中生之一;高中毕业后,又去部队熏陶了几年,所以身板硬朗,做事雷厉风行,还能蒸得一手好包子;从部队回来后,为了养家,砖窑做过工,盐池下过滩;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抓住机会,借助我们那里家家户户种花生的便利条件,捞了“第一桶金”,所以我家早早盖起了两层楼,我和弟弟几乎没有为钱操过心;后来他又当了近二十年的村长、书记,所以我们家就经常成为叔叔伯伯这些老党员开会的场所,我也从小坐在父亲膝头接触了党;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行,村里有谁有事借钱,父亲基本不回绝;父亲是个脸很冷的人,看上去难以亲近,但其实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记得上学时只要一放假回到家迎接我的始终是父亲喜悦昂扬的一声“晓红回来啦”,直到现在我已年近40,仍然如此;父亲的爱好很多:下棋、打篮球、打乒乓球……但最喜欢的是看书,所以我在小学四年级懵懵懂懂看完了《红楼梦》,初中上课时偷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因为父亲最爱买这类书),当时也不知道被老师收了多少,撕了多少。到了师范,日夜捧着书,琼瑶、席绢写的言情小说,为了装门面读的外国名著,班级里配的《青年文摘》、《读者》等,不求甚解,稍加涉猎而已。参加工作后用工资买书,到了现在科技进步了,我看电子书……许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我说起来一套一套,貌似很能唬人,要说原因,我只能说是看的书多而杂!我想这是父亲用自己的行为教会我的:无论什么时候,有书读就是幸福!

小时候因为老考第一,我是父亲捧在手中的宝,那时候村里流行订娃娃亲,两家大人关系好,看着人品也不错,知根知底的,就给年龄适当的两个娃定下来。也曾有人提说过我,父亲却坚决不同意,说“我这女将来要上清华哩”,后来不太争气,上了师范,总感觉心中有愧。

我想父亲教会我的是:好学、上进、敏锐、热心以及对党的憧憬!

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最爱在冬日漆黑的早上蒸馒头,我躺在暖暖的炕上,看着昏黄灯光下蒸腾的雾气,听着母亲坐在灶火前唱《苏三起解》,只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母亲好像总是在做饭,一天三顿换着花样做,姨母家的表哥老爱赖在我家吃饭;母亲好像总爱在烈日当头时摘绿豆、摘棉花、掰玉米,老要吆喝着我和小弟去地里;母亲好像总是在地里折腾,但不多种麦子,爱种西瓜、栽果树等,因为她说这些都容易换成钱,事实也证明不到两亩的一块果树地,母亲每年能折腾出一万多;母亲好像总是在奶奶和外婆家奔波,包个饺子趁热送,猪肉拌菜赶紧叫人,今天拆洗被褥,明天纳鞋缝衣,忙的不亦乐乎;母亲好像总喜欢和隔壁的婶子大妈们拉一张凉席,纳被子,裁衣服,缝纫机哒哒响着,白棉线刺啦刺啦,高喉咙大嗓门亮亮堂堂;母亲好像还是个有小情趣的人,总爱在洁白的门帘上用燃着的香点梅花,喜欢用纸卷门帘然后用油漆刷成“喜鹊登梅”、“福临门”等图案……

和父亲不同的是母亲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写的字还不错,我想可能因为母亲是个认真勤劳的人吧,这个世界对于勤劳的人总是多一分偏爱。

我觉得母亲教会我的是:勤劳、善良、坦率、执着以及如何做一个好人!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亿万劳动人民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可能从来都不明确什么是家规,也没有想过给自己家定个家规以传后代,这8个字——勤劳致富 耕读传家,还是我提出来的,两老一看深表赞同,说就这个,这个好。其实我还有很多高大上的备选: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明德至善,天道酬勤……可是父亲母亲一听就摇头,说这话都是好话,听着也高大上,可是和咱家不配套,就用“勤劳致富 耕读传家”。就这么直白,就这么通俗,就这么坦诚,我想这也是父亲母亲性格德行使然,二老不好张扬,朴实淳厚,而这也是中国千万劳动家庭的特色!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人的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有好的家风,国家就会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美丽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篇12: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母亲用乡谚俚语传承的家风】

母亲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姊妹五人中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聪颖好学的母亲只念了五年书便辍学在家,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母亲持家有方勤劳能干,虽年近古稀依然如此,从母亲现在的忙碌中也能寻到老人家当年做事麻利、身手敏捷的身影。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但由于自幼受爱好舞文弄墨的外祖父的熏陶,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不少乡谚俚语,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让人想象不出来她是一位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妇女。

母亲爱说爱笑,与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有奇妙的俗语相伴而出,尤其是母亲不经意说出的一句句乡谚俚语,在通俗易懂甚至土得掉渣的语言中阐明了深刻的道理和做人的准则,犹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求知若渴的心田,使我明白了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时隔多年,这些有趣的乡谚俚语并没有随着年代的久远在记忆的心屏上模糊消失,反而越发清晰明亮起来,每每想起还让我受益无穷。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当教师的父亲每月几十元微薄的工资艰难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时候我一看见玉米面窝窝就闹饭,都十来岁了还总让母亲连哄带劝才肯吃,否则又哭又闹弄得一家人不得安生。时隔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不厌其烦对我说的话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倘若吃饭饭碗中剩下了稀汤,母亲就会说“吃饭多喝汤,老了不受伤”“吃馍不喝汤,瘦成黄鼠狼”。偶尔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我和哥哥姐姐总是争先恐后抢着吃。这时,母亲总是先说一句“少吃多得味,多吃活受罪”,并上前把哥哥姐姐拉到一边,对他们说“要想好,大让小”,末了不忘提醒我“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那时候虽然经济拮据,缺衣少穿,但吃苦耐劳的母亲却是“人穷志不短”,不仅对我们姊妹三个人品方面的要求极其严格,更是把全家人在街坊邻居中的好口碑看得比天都大。从小到大,母亲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行情在路上哩”。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经不住诱惑,我和几个小伙伴偷了村东头四爷家的梨,这事不知怎么让母亲知道了,她除了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外,还严厉批评了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水不防,大雨围房”“偷个鸡蛋吃不饱,赖名一直落到老。”

上初中后,母亲告诫我“靠亲戚,靠别人,不如个人立志气”“命是假,干是真,事成事败全在人”。 当母亲得知我在学校一度和几个爱打架的淘气包关系很好,学习成绩陡然下降,母亲告诉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人怕瞎胡混,地怕不上粪”,让我明白交友不慎带来的不良后果。有一段时间因为晚上偷看小说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赖在床上不想起,为此迟到了好几次。为了改掉我睡懒觉的坏习惯,母亲帮我分析了其中的危害,并对我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起三日当一工,晚起三月当一冬”“一日无二晨,时光不等人”。再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与教诲下,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临上学走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门三里地,便是外乡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听人劝,吃饱饭”“不说闲话少惹祸,不骑闲马少摔跤”。

“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身子正,不怕影子斜”“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母亲的这些乡谚俚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提醒着我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任何时候都要踏实做事,老实做人,不能心存侥幸,投机取巧。母亲经常教育我,人这一辈子,平安就是福,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图个心安,这是母亲恪守一生的为人之道,也是母亲传给我的家风。从小到大,受母亲的影响和熏陶,凡事图个心安的谆谆教导也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我的心田,成了我始终遵循的为人处事准则。

母亲一生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绝不允许铺张浪费。她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告诫我们不管生活条件多好也不要忘了节俭这个传家宝。母亲是个热心肠,每逢遇到街坊邻居吵架,母亲总是劝他们“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吵架不记仇”“夫妻没有隔夜仇”。要是谁家孩子不孝敬父母,母亲劝说他们“家中有个老,犹如一个宝”“千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不知是邻里出于对母亲的尊敬,还是母亲的话确实起了作用,反正,母亲朴实的话语常常使那些夫妻不和、婆媳不睦的和好如初。母亲乐善好施,心底善良,尽管我家生活不富裕,但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她总是一分几份给左邻右舍送去,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

母亲一辈子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说句心里话,没念过几年书的母亲对乡谚俚语的信手拈来真是让我钦佩不已,也受益匪浅。母亲那口头禅般的乡谚俚语,传承了清白做人勤勉做事的家风,成为滋养我成长的一种养料,成为她赐予儿女的一笔财富,成为我做人做事的一记警钟。有时仔细想想:母亲的这些乡谚俚语所折射的,不正是中国人民“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吗?

篇13: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爷爷的大义与小节】

爷爷李学坤1923年出生于湖北红安。1939年,高中还没毕业,他就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成为第十六期学员,毕业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上尉参谋。一次,他陪上级视察前线时,与日寇发生激战,因腰部中弹负伤,调至军令部。

爷爷生前经常教育我们要有爱国大义、民族气节。他年轻时的一些特殊经历也令我们感到骄傲。

1946年4月,爷爷作为军调处工作人员陪同中共代表薛子正、王震等到上海视察。

一天,爷爷开着吉普车拉王震将军前往外滩,半道遇见美军宪兵的吉普车迎头驶来。当时上海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中国人路遇美军必须让路。可爷爷面对呼啸而来的美军宪兵车,视若无睹,直驶而过。车上的美军既惊又气,呜嗷直喊,爷爷不予理睬,继续前行。

王震将军赞赏地说:“李代表,你很有民族气节!”

爷爷说:“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同年8月,爷爷赴长春军调处分部,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共高层领导,目睹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受到极大影响,也由此促成了他于1948年10月在长春起义。

爷爷在世时还经常教导我们,要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1956年,爷爷在“肃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发配到北大荒,在兴凯湖农场参加劳改。在那里,他一待就是22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

恢复工作后,爷爷非常注重廉洁自律,并对家人严加管教。他在友谊县任政协副主席期间,负责抓副食品生产时,反复告诫家人不许搞任何特殊。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上学路过豆浆馆,因口渴进去喝了一碗豆浆。服务员知道我是李学坤的孙子,就没要钱。爷爷得知后对我大加责罚,让奶奶领着我把钱送还豆浆馆。

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政协常委、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黄埔同学会会长,爷爷离休前社会活动较多,常到省里开会,还要下基层调研,市里要给他配一台轿车,被他婉言谢绝了。只要他一个人去开会或下基层,近道就步行前往,远道则搭乘公交车。每当有省外的黄埔校友、民革委员前来省亲、办事,爷爷都是自费在家用便餐接待。有些亲友对此深感不解。爷爷认真地说:“公款吃请用的都是群众的血汗钱,我于心不忍啊!”

爷爷的一生高风亮节,在令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也在激励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篇14: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姥爷的叮嘱】

摘要: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很小的一间屋子,屋内被暗红色的窗帘紧紧裹着,天花板垂下来的灯光微微亮着,没有一点声音,俯视着一张铺着雪白被褥的病床。

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很小的一间屋子,屋内被暗红色的窗帘紧紧裹着,天花板垂下来的灯光微微亮着,没有一点声音,俯视着一张铺着雪白被褥的病床。

姥爷就那样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了他的嘴角,嘴里不时发出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什么,我凑近了听,只听见姥爷嘴里断断续续地说着:“ 您放心吧,父亲,我会叮嘱孩子们,继承您的遗志,您安心吧”。说着说着,眼角滑落一丝晶莹的液体,姥爷又在说梦话了。

我的姥爷80多岁了,身体日渐衰弱。6月的一天,姥爷住进了医院,住院的第三天刚好是太姥爷牺牲的日子。姥爷的父亲肖元凯是一名烈士,在姥爷心里,父亲是英雄。据《襄阳县志》记载,1930年6月12日,太姥爷组织领导樊城区太平店肖庄的农民起义,结果在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宁死不降,壮烈牺牲。从此,姥爷便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念。

过了一会儿,姥爷醒了,看见我来了,就用他的两只手握住我,问我:“燕子,没上班吗?”“嗯嗯,今天休息。”我回答着。等精神恢复了一点,他又接着说道:“燕儿啊,在单位工作你要勤快,当年你太姥爷也是共产党员,为了人民解放才牺牲的。咱家是烈士家属,可不能给太姥爷丢脸,更不能有贪念。你姥爷年轻时经历过战争,也见过八路军,人家可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啊,你现在当上了公务员,可不能拿群众东西啊。”其实这样的话我已听过太多遍,但让我真正打心底里感受到此话的分量,还是在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我赶紧回答道:“姥爷,我是一名党员,遵规守纪意识可强着呢,保证不越雷池一步。”我们相视一笑。

我就是在姥爷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姥爷就要求我入党,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关于党,我最初是从太姥爷的故事里知道的,我甚至幻想过共产党员都是“金刚不坏之身”,怎么砍头牺牲都不怕。后来才明白,哪有人不畏惧死亡,哪有人没有欲望,只是把责任与信仰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要,只是在抉择面前坚守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当我毕业成为一名公务员时,姥爷更是谆谆教导,告诉我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念。

除了时时叮嘱,姥爷还以身作则,以他高尚的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____年10月,樊城区太平店镇对太姥爷的墓地进行修缮,并树立肖庄农民革命纪念碑。____年又新建肖庄革命纪念馆。太姥爷的墓地就伫立在山坡上,除了纪念展馆,政府为体恤烈士家属,还盖了两间四合院,并多次邀请姥爷去那里住。但是姥爷一口回绝,说:“我不占公家便宜,我不给党添麻烦,我不要补贴。钱应该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姥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重大纪念节日,肖庄农民革命馆都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颂党恩教育等活动,来接受思想洗礼的人络绎不绝。姥爷每年都会早早去到那里,把院子打扫干净,对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姥爷都会唠叨几句。如果是公务员,就会告诫他要清廉为官,要珍惜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薪火相传;如果是学生,就会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如此年年,孜孜不倦。我知道,姥爷是将自己对党的那份热爱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了。

姥爷还有一大爱好,看红色经典剧。他最爱看的是电视剧《潜伏》。这部电视剧反映的一个主题,就是共产党人的信念战胜一切。余则成对共产党的信仰是真实的、无坚不摧的,所以不论情况如何危急,他都无所畏惧地斗争着,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每每看到这里,姥爷都会慷慨激昂,感慨于共产党人坚强如铁的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这时,姥爷还会再一次提醒我:“燕子,你要做一名清清白白、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这是你的信仰,也是你的灵魂。”他总是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样一句话,提醒我,勉励我,直到扎根于我的心里。

姥爷的故事很平凡,但是他用自己的一生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自觉。他的信仰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如此便是一生。

每一个人,都会奔往不同的方向,寻求不一样的东西。但有的人,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开始的方向,始终不忘初心的温度,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篇15: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说起家风家训,大家的脑海中瞬间闪现的可能是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们教子有方、待人有礼教、处世有涵养,比如大家所知道的《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等书籍。其实在我看来,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只占少数,能够代代相传,繁衍不息的华夏文明则是普通百姓的家教文化。而我也是这普通百姓的一份子,说起我家的家风,没有令人动容的特别之处,即“忠孝、勤廉、和气”,无外乎些浅显易懂的家教小故事,但却深植于我心,伴随我的成长。

对于“忠孝”的启蒙,还得从搬凳子吃饭说起。自我有记忆以来,爷爷奶奶一直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故而吃饭时都是围坐在一起,因爷爷奶奶的年迈,走到厨房的这一点距离都很费力,这是我变会被爸妈赋予搬凳子给二老的重任,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但是从爷爷奶奶那满脸的堆笑,以及不停的夸赞懂事的时候,让我干劲十足,来回奔跑而毫无怨言。现在想来,怕不是凳子坐着如何舒服,而是子孙的孝道让他们心满意足。“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难怪有人会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生命交界处的链接,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我为儿时父母让我尽“孝”的传递而自豪。

对于“勤廉”的影响,得从外公的故事讲起。外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我有记忆以来,每日深夜的灯下,总看到他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文字,准备着第二天的备课笔记。因那时学校资深教师较少,外公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着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无论在哪里,他所带的班级,任教的学科,都是响当当的好。自年轻师范学校毕业后,外公一直在乡村教学,早出晚归,以校为家。乡村学校资源短缺,外公认真钻研教材,只要有教师培训,他都积极报名参加,虚心求教,勤奋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更受的同行的好评。外公的优秀,学校领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被升级为教务处主任,而这时,有部分的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在进入社会后在学校谋得一职,而外公均一一拒绝,他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孩子们的将来自有孩子们自己做主。”是啊,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勤更能补拙;而勤奋获得成果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廉洁。

至于“和气”,得从我的婆婆说起。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婚后的我都是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记得刚刚认识我老公时,听到他对妈妈评价的第一句话就是“好管事的大妈”。农村的生活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的节目,每当周围邻居吵架时,我的婆婆总会出现在第一视线。农村读书识字的人也不少,对于文绉绉的大道理有些不能兼容,但却非常认可婆婆那番“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言论。只要她出马,事情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现在想来,大家共有的这份和气,才成就了我们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家风,更是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首次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也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它不是挂在嘴边的唠叨,也不是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它是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的一个准则,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动作”。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

篇16:我的家风故事作文800字以上

自古道:家国无小事,不学礼,无以立。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接力棒。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并能引导个人积极向上的一股无形的道德力量。“家风”就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家族成员个人的气质情操与理想志向。

家风是一个家族融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每个家族成员力量的源泉,是沉淀在每个家人骨髓里的品格,是风范,是格调。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贤士的立家之本。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故事,穿越历史,至今不朽;《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家书家训,日月闪烁、昭喻世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等家风古训,山川流芳、世人尊崇。

家风无影无形,潜移默化地规范、熏陶与培养着家人的行为,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每个人立于世,都有着自己的家风。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存有我的家风。说到家风,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一名医生,做事总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他不但对自己要求严苛,对我们兄弟姐妹亦是如此,他时常教导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就像给人看病是一样的,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父亲的办公室玩耍,看见父亲办公桌上有一些白纸,我就对父亲说:“这些纸可以带回去打草稿演算用”。可是父亲脸一沉地说:“这是公家的东西,它也姓“公”,巴掌大也不能往家里拿!”。我当时心里还有点意见,认为父亲小题大做、古板老套。随着我一点一点长大懂事,从学校到社会,父亲的严苛始终如旧,经常给我讲一些“立世要慎独、做事要严谨、为人要谨微”等等道理,从大事小情上不断提醒我“张端、张正、张直”,及时消除我身上的“wai脖子”和“斜叉枝”。长大后,渐渐地我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是怕我“小树苗长歪了”会贻误终生。至今想来,父亲不是一个胆小怕事、思维守旧、行为古板的人,他是给我留下了我们家族为人处世的“严谨”家风。这种家风,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絮叨式的教诲,教育着我们养成了一种对待事业忠诚职守、对待家庭和顺亲诚、对待生活尚朴节俭、对待社会心善谨行的品格,也正是这“严谨”家风造就了我坚毅柔情、清正廉洁、刚劲善良的品质和性格。

在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中,我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危机,我没有被下岗所击倒,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从头再来,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干过省级服装代理,吃过苦流过汗。慢慢地扭转了不利局面,____年,我创办了铜川市乾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创业初期,我的亲朋好友并不看好我,纷纷劝戒我不要折腾了,父亲却在背后默默地鼓励支持我继续创业,记得他曾经对我说过: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树不长高、终难成材,人不努力,百事无成。想好了的事就要去做,只要严谨,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在父亲的教育下,十多年来,我把握机遇,严谨做事、努力创新,先后创建了铜川市王益区银泰广场1号项目,申办了省级物业管理资质,建设了王益区创业孵化基地,王益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项目。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与肯定,先后被评选为铜川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铜川市优秀女企业家、陕西省优秀女企业家、铜川市第二届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士、王益区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公司也在____年成立了党支部,选举我为党支部书记,公司又先后被政府相关部门授予先进企业、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实践基地等光荣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更是来源于父亲传递给我的“严谨”家风。

家风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这一春风不仅醇化着我,也醇化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母亲也是家风的坚守者和美化者。记得从小到大,母亲无论做什么事,也是一板一眼,既严谨不失活道又灵动不失规范。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领居,他们遇到任何困难都愿意找我的母亲帮忙。有一次,已经很晚了,母亲还在灯底下缝衣服,我就对母亲说“明天再缝吧”,母亲却说“今天的事今天干完,明天还有事哩”。直到很晚,母亲才歇息下来。母亲做事也很小心,从不愿自己的不小心伤着他人。记得有一次母亲把家里的一些衣服收拾起来送给一个每天在门口捡垃圾的大妈,她悄悄地把衣服放到那位大妈的车子上,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走了。我就问她“你怎么不告诉人家啊?”母亲说:“送给人家就行了,说多了怕人家心里难过。”后来,母亲把每个季节的都找一点给了那位大妈,还对我说“帮忙就要想的周到些,咱虽然不富裕但一定比她强吧!帮一点是一点,也是积福哩!”这就是我的母亲,虽然言语不多,但她做事为人的态度却是我家家风的最好诠释,母亲对家风的坚守一直影响着我,也更让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家风如一张画,连城之璧。在“严谨”家风的教诲下,我并没有止步不前。出征前我再次向父亲请教,父亲说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聚业兴家要严谨,日常生活赖谨慎;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慎行慎独。这就是父亲给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家风营养。

“家风正”,则“人格正”,能安居乐业,“家风正”,则“社风正”,能政清人和,“家风正”则“国风正”,能兴国安邦。一个家族要繁荣,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国家兴盛,需要一个一个的家风积极发挥正能量,并聚合成一股民族的力量,泽被世世代代,造福神州大地。在此,我呼吁,真诚的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家风建设,为国家、社会铺就万千多彩祥云、留下满地温馨花香。

高一总结作文

高一作文训练

北师大高一语文作文

高一作文秋

高一作文辅导

高一语文作文

高一语文考试作文

高一叙事情感话题作文满分

高一总结作文800字

邯郸市高一语文作文

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
《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的家风故事高一作文800字作文怎么写(共16篇)】相关文章:

高一半命题作文记叙文2022-07-24

《善良》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4-04-22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一次月考作文2022-05-06

高一作文辅导总结2023-04-20

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各年级通用2023-09-20

高一学生优秀作文2022-05-16

南方的冬作文800字高一2024-04-28

高一语文优秀作文:伴水2022-11-30

畅游新学期高一作文1200字2023-10-17

高一语文散文作文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