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

时间:2022-12-11 08:05:48 记叙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通用12篇)由网友“feelingfood”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

篇1:高考记叙文指导三原则

高考记叙文指导三原则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因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想写出自己平常的经历及感受、感悟,大家就必须学会灵活描述,突出重点。

其基本原则有三:

一、事要“紧”

生活是一条河,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因此,在写作文时必须剪除与主旨联系不紧密的旁逸斜出之枝,留下紧扣文章主旨、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之干,只有这样,才能使叙事的线索更明晰,故事的发展更紧凑,矛盾的冲突更集中,桥段的设计更精彩。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尺水兴波,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二、情要“炽”

季羡林说:“要勉强说愁,则感情是虚伪的,空洞的,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如何能感动别人呢?我的意思就是说,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所以,我们要饱蘸那些至今想来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怀,一想起来就让自己感慨唏嘘的`情结。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拨动读者心底那根最柔软的琴弦,让读者的眼泪跟着你一起飞,才能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理要“切”

记叙文中的“理”不是通过“说教”来表示的,而是通过“写人记事”来昭示的。好的记叙文叙事写人自然生动,与生活紧密相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悟非常真实、具体。所以在记叙文中说理时,要揭掉那些为吸引眼球而粘贴在文章里的“高大上”哲理标签,融入自己心底最真切的那份感悟,洗尽铅华,回归生活,触摸生活,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只有这样,我们的感悟才能接地气,食烟火,散发出青少年身上特有的青涩之味、牛犊之气,让读者发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会心一笑。其实,读者心底真正想读的并不是一个个小老头、小老太念的“老人经”,而是一个个活泼少年闪亮的双眸中折射出来的发现“灵光”。

篇2: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C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D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2.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

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的时候就有一点哗哗的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得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

3.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

A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

B有的同学好一点,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

赏析: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五:延伸拓展

设置视频短剧片段,捕捉精彩瞬间,说说哪个瞬间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留心观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张开想象的翅膀,用你的妙笔生出“细节”之花。(将最令你感动的瞬间写下来)

六: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注意高考作文对文面的要求

2.具备记叙文六要素;

3.有细节描写;

4.800字以上。

第二课时

作文完成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和同仁一起设计了以下的讲评学案

《有事.有情.有序》

一:高考佳作赏析

首先指导学生从审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高考佳作进行赏析

(一)天津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八百字。

留 给 明 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这老头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

“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着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

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旁边的位子,而且时不时向我莞尔倩笑。

于是常常不顾老师口吐莲花的妙语,和她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谈“诗意的栖居”,谈“思想的芦苇”;她则和我谈泰戈尔、谈惠特曼、谈顾城、谈北岛。谈谈复谈谈,惺惺亦惺惺,别的“社员”们常常在休息的间歇说笑打闹,我和她却始终“相敬如宾”。我曾听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说,这就是“好”的标志。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二老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更何况我们只是谈文学,从来就没有谈过“恋爱”,更不会像那些低素质的同学一样光天化日之下牵手、喂饭,更没有偷偷KISS(连想都没想过)。我和她都是很纯洁的'青年,是精神境界很高的好学生。如果非要给我们安上“早恋”的罪名,那我们也只不过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已。

高三了,文学社暂停,我和她难得再见一次面(我们学校很大)。发e-mail成了我们“精神恋爱”的主要方式。有一次,我曾大胆地在信中写进热辣辣的“情语”,好久,才收到她的回复。

“我一直把你当作最要好的同学,把你当作可信赖的哥哥。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好吗?”

我知道,她比我理性。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眼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点评】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很多人把“爱”的秘密埋在心底。而敢于在考场中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既然文学是反映生活,虽然高考作文不是文学,但亦可算是“草创文学”,而生活中既有这种“初涉爱河”的感情经历,为什么就不可以把它写出来呢?当然,本文的作者和心中的那一位,都只是对对方有好感而已,或者说只能算是“精神恋爱”而已。而他们也是理智的,是啊,“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其实,作文的选材范围是广泛的,只要你有感触,就可选取独特的素材,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教师点评:

篇3: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20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1. 叙事线索完整有序

(1)“红线”是文学

(2)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

(3)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4)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名言,心有灵犀。

(5)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

2.开头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兴趣

3.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4.语言细腻,细节描写精彩,可见文学功底深厚

(二)20江苏卷: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l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青 春 从 40 岁 开 始

妈妈是个普通的工人,年过四十,已经有些发胖了,在我看来,她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早上为我和爸爸准备早饭,中午洗衣服晒衣服,晚上吃完饭看完肥皂剧就上床睡觉。典型的除了工作、干家务、照顾我和爸,就是吃饭睡觉的家庭妇女形象。只是,一次假日呆在家里,才突然发现妈妈变了。

原以为花坛里只供杂草享受,却不料有了几株像模像样的花。“那是你妈种的。”爸爸的话又让我愣了愣。我随手丢下包便去扒饭吃。“你手洗了没?多大了还忘这件事!”“啊?”我放下筷子,眨着眼不知所措,要知道“洗手”的事只有我小学老师教过,我妈从没开口过。当然,我很顺从地洗了手。饭桌上的菜,有我喜欢的蒸鱼,而且在家里自然不用客气,所以我的筷子压根没离过它。“你只吃鱼,营养能均衡吗?蔬菜中维生素多,你得多吃!”我在心里拍案叫绝,两个专业术语被我妈用得恰到好处,为此我虽不乐意却也吃了不少菜。

一顿饭圆满收场,我打开电视机,正是黄金剧场,刚想开口喊我妈,却听到她的声音传来,“我和你爸去散步,你自己拿些水果吃吧——”天呐,散步,这不是年轻夫妇才会干的事吗?妈妈可是年过四十了。我狠捏自己一把,“哇”的一声证明我没听错。电视剧收场后,妈妈和爸爸空手回来,“散步为什么不买些东西?”我很好奇。按常理而言,他们出去总该会给我买些东西的,可这又是怎么了?“要买什么?吃的用的都还有,出去走走有助于消化。”妈妈的话说得我一句都答不上来,我只能看看老爸,现在也只能从他嘴上套出些什么了。于是,咬耳朵的话开始了。“你妈最近常和我出去,散完步回来就在公园前的场地上看他们跳舞,偶尔也学学。现在,她肥皂剧也戒掉了,老命令我看新闻,看到有用的东西就记下,说是学习……”我大声笑了出来,却被老妈听到,于是笑着问我:“父女俩的悄悄话结束了没?结束了就上楼,你得洗完澡再喝杯热牛奶,听见了没?”我笑着一一履行。

上楼的时候,我听见老妈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会唱的歌,我跟着唱了起来,妈妈很惊讶,问我怎么也会唱,我笑道,”这不是应该我问你的话吗?”

枕着妈妈买的书睡觉时,我突然觉得,妈妈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看来,本该是更年前期的妈妈,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时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样年华了……

【点评】

家事琐事,平实人生,被作者写得情趣盎然,意味无穷,诚为不易。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不要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这位老妈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被女儿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浓淡相宜地点染出来,煞是好看!有关谁该唱”新”歌的描写,相当机智,真“亏她想得出来”。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这方面下功夫。

教师点评

1. 选材:家庭琐事,身边的事,不是我们身边没有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2. 主题:从侧面反映时代变化

3. 细节描写精彩:

(1) 养花

(2) 饭前洗手

(3) 多吃蔬菜

(4) 饭后散步

(5) 唱歌

4. 有序:原来的一天到现在的一天,最大的变化

5. 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习作自评:

习作题目: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自定,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一到两个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令人难忘的细节

岁月留不住,花儿终还是悄悄落了。枯黄的季节残留着一点绿,那将是永恒的光芒。成长的百花园中,只有那瞬间的感动才是永不褪色的爱。

那是一个秋天,学校有一个三天的假期。于是我便匆匆回家了,上车前,我“莫名奇妙”地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妈妈我今天回家。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打电话,或许这只是一种惯性吧。我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车,回家的路上,没有什么风景。我呆呆地想着家的味道。不知不觉车子就稳稳地到了家门口,我迅速地跳下车,却意外地发现路口站着妈妈,我飞似的跑过去,和妈妈说说笑笑就回家了。

妈妈说地里活忙让我去帮忙摘苹果。来到地里,枯黄的树叶铺满园子,稍稍一阵轻风就有几片叶子似蝶舞般摇曳,静静地落在下面的叶子上,就分不清是哪片了。惟一有生机的是那数不清的已笑红脸的苹果,调皮地挂在枝头欢庆丰收的喜悦。

妈妈开始干活了,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每个“红金宝”,放在篓子里。只见这时,她努力地够着比她高的“红金宝”她一只手向上伸着,抓住细树枝,轻轻地向下拉,另一只手也摸索着向枝头的果子伸去,脚尖轻轻一踮,努力地抓住果子,轻轻地放在篓里。一阵轻风,伴随着窸窸窣窣的枯叶抖动声,妈妈的几根白发刺眼地抖动着。看着,我鼻子一酸,有种说不出的味儿。我明白这一个个苹果是爸爸妈妈的汗水种出来的。不用细看也能发现,妈妈的指头缠了一层布,那是妈妈怕指甲创伤苹果而专门包上去的,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枯叶在窸窸窣窣地响着,妈妈依然默默地劳动着。

中午回家吃饭,由于今天我回来来,妈妈便匆匆做起了好吃的,平时我不在时,爸爸妈妈就用方便面凑合点。今天妈妈匆匆做起了哨子面,我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看着。妈妈把开始很粗的面在空中一闪一闪扯的细些了,又把双面头放在一个手上,另一只手抓住另一边,一闪一闪地拉,眼见面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莫名的多出一种自豪感。匆匆地吃了饭,妈妈又匆匆地上地了,她怕我太累,让我在家。如此几天后,我要上学了,妈妈给我带上这个拿上那个,车子从很远的地方驶过来,我“满载”上了车,车子开始动了,妈妈的身影远去了,只是衣服和几根白发依然在风中摇曳着。我的心头涌出说不出的味,默默地低头,任车子前进。

这个瞬间定格了永不褪色的爱。

教师点评:

1. 审题到位,紧扣“难忘”和“细节”。“摘苹果”和“扯面”的细节描写到位

2. 语言: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使用到位,部分语句有待提高

(二)令人难忘的细节

在记忆的长河里,有许多珍贵的小船,小船上满载着:开心的,后悔的,生气的,悲伤的等珍贵回忆,这都是我的宝贵财富,有一只小船光芒四射,我翻开那片回忆。

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太阳发出神圣的光芒质烤着大地,太阳太亮了,亮得让人不敢抬头看他,街上基本没什么路人,路边的树上的叶子无力地下来,躺在树下的小狗,低着头,伸出粉红看起来像带点小刺的舌头,不停地,粗粗地喘气。柏油路似乎要被烤化了,整个小镇像一个火热地烤炉,向四周散发着热量。

一个中年男子,走在路上,宽大的脸颊,毛毛的硬胡渣,油光光地头发,高挺地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双眼十分有神,他是个大高个,他的背挺地很直,给人一种雄壮,槐武的感觉。在他的身后有一名小男孩,小男孩估计年龄不太大,橘黄色的短袖,深蓝色的短裤,小男孩是个小平头,眼睛像中年男子一样有神,圆圆的脸颊,粉红的小脸,鼻子有点内陷。头上带着一个墨色的帽子,帽檐前面带着一个小风扇,小风扇转呀转呀,连看着的人都似乎感觉到一丝凉气,小男孩的凉鞋,踩在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原本并不烦人的声音,在炎热的背景下,显得那么刺耳,树上的蝉还是叫个没完。

小男孩似乎并不被这炎热的天气所影响,他跟在中年男子后面,一会把路旁不知是谁乱仍的塑料袋放入垃圾桶内,一会又跑到较小一点的树下,踮起小脚,蹦着,跳着想要摘下一片树叶,在火热的天气下小男孩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时小男孩弯腰捡起一个瓶子,他蹦蹦跳跳地走向垃圾桶,小狗正在垃圾桶旁纳凉憨睡,小狗并不欢迎这个陌生的来客,小狗向男孩示威,汪汪地叫起来,似乎在责怪小男孩打扰他的休息,小男孩没有被吓住,反而蹲个马步,手中的瓶子化作一把宝剑,像极了古战场,战无不胜的将军,只是这位将军竟然也汪汪汪,与小狗叫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中年男子一直默默地走着,他似乎并不太关心小男孩,走了一会,他回过头对小男孩招了招手,小男孩便飞快地跑过去。原来他们要过马路了。在过马路时,中年男子站在路边等小男孩跟上来,小男孩来到中年男子身边,中年男子低头对小男孩点点头,小男孩便 牵起中年男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小男孩的脚下一滑,身体重心后倾,眼看就要摔倒了,这时中年男子快速蹲下,用双手抱住小男孩,然后把小男孩平稳地放在地上,等到小男孩站稳,轻声地说:“没事吧!我们继续走好吗?我一瞬间想到我的父亲,父亲总是在骑车带我时,首先单脚踩地,让车子稳住,我坐上去后,父亲总会先问一句“好了吗”我回应一声,父亲才会骑车出发,在我回忆的片刻里,中年男子已牵着小男孩远去。

中年男子看似不关心小男孩,关心却只表现在细微的问候,这个中年男子很像我父亲,父亲是一个不喜欢多说话的人,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但父亲总是把爱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骑车带我时总会先问好了没,细节的爱,就像冬天的一根点燃的火柴,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总能给人温暖,令人难忘。

【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

1. 审题不到位,没有抓住细节

2. 思路不清晰,东拉西扯,没有中心

3. 语言别扭,病句多,错别字多

三:本次习作存在问题汇总(教师总结,学生记录)

1. 审题不准。要抓住“难忘”和“细节”,好多同学写成了难忘的人和事,所谓的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片段,一个场面等都是细节,精彩的细节描写要让读者过目难忘。

2.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

3.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4.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有些同学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5.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错别字和病句较普遍。

四、【记叙文写作注意点】:(学生自己总结)

五、【本次习作讲评学习反思】:

布置作业,对上次作文作以升格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也大体有眉目了。

篇4: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二、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3.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稳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2.记叙文的特点所致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文贵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题所致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为60%,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是之3.7%,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4、作文教学现状所致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记叙文写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习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1.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文做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2.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3.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习。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习,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平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4.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篇5: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写作现状,我在开学的第一次作文课上,布置了题目后就让学生写,作文本收上来,大致看过之后,针对具体情况,我精心准备了下面的教学设计。题为:

高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一《记叙文六要素和细节描写》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一:明确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一篇记叙文要想成为上乘之作,就必须有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也就是必须有细节描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明确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情况下,记叙文包括一下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

1.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

• 2.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

•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平叙在学习过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使用过。

• 3. 情节。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

三:重点训练:细节描写

(一) 感受细节

(1)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2)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3)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二) 讲解,点拨

1.什么是细节描写?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2.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

运用细节描写,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到高分。

3.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

(1)动作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3)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修改稿: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4)环境的细节描写

习作《在阅览室里》: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4.细节描写方法

《1》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2》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如: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偷……”

(2)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痴迷数学,浑然不知)

《3》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 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A、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

第二课时

四:课堂训练

扩展句子补充细节

展开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多媒体)

1. 她骂他混蛋。

A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B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篇6: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很多同学是因为在高考写作文之前没有好好的审题而错误的理解了出题人的主旨,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和原本出题人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内容并不相符,这样的文章因为偏离了主旨肯定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给的高分。

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等。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相信各位同学学习了以上几点一定对分析作文题目有了很多的想法和认识,加上平时复习中的对这类文章的着重训练,考生一定可以在高考中下笔有神、胸有成竹的!

篇7: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高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值得回忆的同桌——李华》一文的开头、结尾,处理得较好。

(开头)时间的齿轮转得可真快呀!时间老人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们带到了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同桌,似乐非乐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华。

(结尾)啊,李华,原谅我的鲁莽吧。我愿收回那天恶毒的话,用我今天真诚的道歉来弥补我的过失。让我们重新张开那友谊的风帆吧!你是永远值得我回忆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这陌生的黑暗与寂静。我真想哭啊!

(结尾)器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它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一个人在悲痛、烦闷、愁肠百结时,他就需要哭,需要发泄。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下面是某同学写《感动》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写得具体、细致、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气骤变,你(王老师)的胃病又犯了。当时,您正在讲课,只见您的脸色有些发黄,样子挺可怕的,你还是硬撑着讲下去。同学们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许多同学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前排一位女同学忍不住站起来对您说:“老师,您快去医院看看吧!”大家也纷纷应和着:“老师,您去休息吧,我们这节上自习。”只见您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挥手示意刚才站起来的那位同学坐下。说:“我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

二、高中生记叙文现状分析

有人说,写记叙文,高中生不如初中生,初中生不如小学生。这话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记叙文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不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高考,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请看下面文章:

掌 声

掌声是生命女神给予我们的神舟,它使我们拥有向上的动力,让我们有条件抵达成功的彼岸;掌声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登天梯,它使我们看到前进的希望,让我们有机会到达幸福的天堂。

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小时候,受妈妈的影响,我很早就接受了音乐的洗礼。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弹吉它。可是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胆小。有一次学校举办联欢会,让家长也参加。我的班主任特别指定让我表演。回家后我告诉妈妈,记得她当时十分兴奋,说:“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说着,金豆子就从我眼里流出来了。“怕什么?你就当作是给妈妈一个人演的,我会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妈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妈妈的眼里充满肯定。

比赛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场了。在台上呆了五分钟。这时我看见妈妈,她站起来,使劲地鼓掌,全场所有的人都鼓起掌来。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就当是给妈妈一个人演。”我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鼓起勇气,从容不迫地弹起来。弹完以后,台下一片掌声。下台后我哭了。我真心地谢谢台下的观众,特别是我的妈妈。这将影响我的一生。

别人的掌声催人奋进,你知道吗?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

学校刚进行完的拔河比赛中就有动人心弦的一幕。有一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第一局他们班赢了,人们欢呼。有些不参加比赛的人为给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哑了,可仍然十分卖命的喊。第二局场地问题,他们输了。人们很失望。他们班的班长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于是人们重整旗鼓,开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们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们输了。他们的心情自然很低落。这时他们的体委说了一句:“为自己鼓一下掌。”一时,失败一方的掌声盖住了胜方的欢呼声。我知道,他们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

本文按要求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用“我参加联欢会”的故事来证明“掌声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用“拔河比赛”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掌声同样是一笔财富”的观点;结论是“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为别人鼓掌,对别人是一种赞许,给自己鼓掌,是一种激励”。行文思路更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其过程记叙得很详细,又似记叙文。使文体特征模糊,形成“文体杂糅”,而不符合文体要求。

2.长于概述,短于描写

许多高中生这样写记叙文:通篇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没有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没有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没有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例如:

爱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爸爸妈妈的疼,大哥的宠,让我感动着。从小到大,我就这样被浓浓的爱包围,也被它软化成一个感性、温软的孩子。

父亲,一个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实的胸膛和臂膀保护着我。每当我犯了错误,是父亲严肃地给我指出,帮我改正。有时他会批评我,看着那张眉头紧皱的脸,我会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是他爱我的表现,这是只属于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当我受了委屈,父亲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儿放肆的流泪,不怕被人笑话。那时候,他只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等我哭完,轻轻拭去我脸颊上的泪痕,然后告诉我,哭过之后要学会坚强,在哪跌倒就还在哪爬起来;告诉我,不幸的彼岸会有幸福等待……

母亲,一个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软的手牵着我。她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亮丽的容颜,可她的善良温柔最不平凡。她那张被岁月沧桑的脸最美丽!母亲比父亲要宠我,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对我的爱——天凉了,让我多加衣服;生病了,床前照顾我一整夜;家里有了好吃的,总要给我留着;电话那头,嘱咐个没完……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几年的疼爱堆砌起来,便是一座珠穆郎玛!母亲是伟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浓浓的爱……

哥哥,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一直为有个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阵风——青春的风,有理想有拼劲,他让我知道什么是青春的风采。因为哥哥,我爱上了忧郁的文字,另类的音乐;因为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废墟、知道了南拳妈妈……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迈进吧!

我有这么多的爱,刻骨铭心,它们的味道,真的会伴我一生。有人说时光会冲淡一切,淡到无影无踪,淡到你自己都怀疑是否真的发生过那件事。其实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因为那是爱,是写在心里的爱!

本文按要求也需写成记叙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对父亲、母亲、哥哥行为的概述,因为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描写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这样的文章就不能打动人心。

3.情节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个个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儿孙个个都是贼”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愤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才如释重负,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忽惊忽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还停留在初中的“一事一议”阶段,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一旦下笔成文,就平铺直叙,从A到B,从B到C,拖沓冗长得像一列火车。看下面的文章:

堕落·奋起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学度过的,这个学校给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记忆的高壁上,永远也不会被抹去,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获得成功。

初一是无知的,升初中那年的分班考试,由于我的状态低迷,成绩不是很好,只差一点儿就进了重点班,这使我后悔不已,对我的触动在当时是很大的,妈也为此落了泪,于是我决心要争第一,上半学期经过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学期,由于骄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环境不好,名次骤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初二是堕落的,在初二我染上了许多毛病,比如上课说话、走神,甚至和老师做对,同时和本班倒数也是学校倒数的同学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师已不再重视我了,因为他把我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我开始觉得这样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后排根本听不见台上老师再讲什么,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我是不甘堕落的,平时依旧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开始疯狂的补习,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时还找了个家教为我补初二的课程,此时我已明白,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我要奋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初三是奋起的,进入初三,我已经明白事理了,我开始努力拿回我在这班里应有的地位,终于“我回来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终于“睡醒”了,又把我调回第三排,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当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同时还告诉我,初二把我调至后面的用意。我感动极了,我和几个好同学一起立志和中考“拼”了。

终于我如愿以尝的升入了重点中学。

成功的门是虚掩的,只要用力推,会开的。

这篇文章结构处理简单呆板:一开始、后来、再后来,初一、初二、初三……没有悬念,毫无张力。但是同学们会问,这样的内容,不按时间顺序安排又能怎么样?结构处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选材方面的问题。虽然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但记叙内容过于笼统,情节缺少波澜。其原因除了选材的角度不合适,主要由于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来安排素材。

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稳心理所致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去书写,构思的时间只有大约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内要组织好素材、列好提纲,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从选择文体的角度来说,最简单的要数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通常会这样做:确立主题后,从正反、古今等角度选几个例子,第一段开门见山,最后一段强化主题,中间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确,文笔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笔一般的,40分应该能够拿到。分数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险”,不会造成语文成绩的大幅波动。选择写议论文,不需要在文章构思上煞费脑筋,字数也容易把握——字数不够,加一个事例;反之,减一个事例而已,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写记叙文,考生的问题就多了。有些考生写了开头,刚入题,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个故事然后就得匆匆结尾。或者故事已经讲完了,发现离要求的字数还有一大截,再凑点吧,怎么看都像狗皮膏药似的,格格不入。东拼西凑的结果是不但内容牵强,也会破坏原有的叙事结构。或者写着写着思路走远了,想要收拢回来又需要一番气力,可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导致回旋的余地已经很小,望着已经写下的大半篇文字,这时怕已是欲哭无泪了。总的说来,写议论文在素材和语言两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过高考作文这一关,写记叙文难以控制的因素则要多得多。

2.记叙文的特点所致

记叙文和议论文(注:“散文”的界定较为复杂,考场作文中除记叙文外,大部分是议论性文章,我们统一归为议论文,不再就散文单独论述。)在表达主题方面,前者远不如后者更直截了当。如果用一块方糖来比喻,议论文好比是拿了一块方糖,然后宣称这小小的东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张旗鼓地论证这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是甜的;记叙文贵藏忌露,要求通过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来表达主题,相当于把这块方糖放在水里,水无色、无味,静静地躺在水杯里,只有人喝下去并细细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意义,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高考阅卷,极短的作文阅卷时间将阅卷老师逼成了疯狂的石头,有几位阅卷教师能够有闲情逸致去品味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来得及呢!更何况写记叙文还要做到情节曲折、感情真挚、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描写方法多样、语言有文采;还要考虑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闪失,则满盘皆输。记叙文写得直白,会被认为浅薄直露;写的含蓄,被误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还有胆量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考场递上这杯“水”呢?一位多年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直言,考场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锅头”。在这种情况下,写记叙文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高考作文题所致

虽然高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题作文大多要求学生自选文体,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适合写成记叙文。话题本身暗含的文体倾向性也影响了学生对记叙文的选择。比如20xx年重庆市高考大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走与停”的辩证关系如果通过记叙文来表现,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两方面,还要在800字内通过情节的转化揭示二者的关系;如果写议论文,主要在选择事例方面动动脑筋,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再比如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为60%,20xx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是之3.7%,20xx年已经有18.3%。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中国人不读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题目要求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原则下选取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但学生通常会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对不读书的原因展开讨论,文体自然多是选择议论文。而20xx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目干脆明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xx年的高考作文虽然命题作文的数量增加不少,为记叙文的写作降低了难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题很难写成记叙文,如20xx年湖北卷: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显然,这个文题写议论文就比写记叙文简单得多。

4、作文教学现状所致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记叙文写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轻记叙、重议论的倾向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记叙文的训练已经迫在眉睫。

写作能力可以细分为五种能力: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摄材能力就是获得材料和挑选材料的能力,没有高质量的习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话。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观察生活、勤于积累、善于选择。思考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结构能力要求做到:服从中心的需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好的文章结构应是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开合有度的。这三种能力通过记叙文来训练远比通过议论文要有效得多。

有专家指出,侧重考查议论文是因为议论文写作测试的等级最高。它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检测议论文中的叙述、说明能力,也能测试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议论文教学已经与初衷南辕北辙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正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三种基础能力的训练。大量记忆性材料的积累,使学生的视野游离了身边的生活。学生写文章,用的是别人的经历,为的是替别人证明一个观点,自身的思想情感却始终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达的快感。

1.加强记叙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高考作文要加强对记叙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命题作文的数量,这方面,20xx年高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变化。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命题作文占上风的局面。20xx年共18套试卷,其中作文题可分三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今年命题作文9个(其中,6个纯命题作文;3个给材料命题作文),占50%;材料作文5个(其中一个为漫画材料),占27.8%;话题作文4个(其中山东为没有材料的话题作文),占22.2%。命题作文第一次占有半壁江山,话题作文第一次居末位。与20xx年比较,命题作文第一次占上风,这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由于记叙文在高考阅卷中的相对劣势,也希望在高考阅卷时,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对记叙文做适当倾斜,鼓励学生大胆写记叙文。我们期待着考生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叙文,打破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让高考作文百花齐放。

2.强化记叙文的文体意识

宋朝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想,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写记叙文,要做到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的六要素;贯穿一两条线索,如某种思想感情、某个事物、某个人物、某种行动,使文章结构完整;选择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运用肖像、语言、行动、环境和心理等描写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设置悬念、欲擒故纵、点面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要避免多体合一的“杂文”。考场上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来写作,并能突出这种文体的特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避免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片断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训练中可以引入比较写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训练中完成标题、主题、内容相同但文体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强化文体意识。如以“路”“桥”“窗”等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介绍“路”“桥”“窗”等的演变历史、类别、功能等为目的的说明文,也可以写成以亲历或是所见所闻的,与这些事物有关的事情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还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对这些事物及与此相关的某些人或某种社会生活的看法,从而写成议论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写成不同文体的一个题目可能只允许写成某种特定体裁的作文。比如,当你到安徽黄山旅游之后,远方的好友可能会让你述说一下旅游中的奇闻趣事,父母可能会让你重点总结一下旅游之后的人生感悟,而马上也要去黄山旅游的一位同学,则让你重点介绍一下前往黄山的路线及游玩中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这时,同一个题目“游黄山”,则要依次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这种比较训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别,进而主动分析所给材料,找到更适合个人写作特点的文体。

3.加强构思能力的培养

在记叙文中,顺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方式。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来记叙,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无奇。记叙类文章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要将事件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经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记叙文时,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在材料组合上,运用虚实、抑扬、蓄放、离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因此,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的训练重点。

通过列提纲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构思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看下面这个材料:

A.王老师原是市一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的语文课。她早起晚睡,不辞劳苦,帮助我们进行复习。C.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昏倒了。D.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这是心脏病发作,需要卧床休息。E.下午,课堂上的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指导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的同学提出:“李老师是为大家累坏的,我们应该到医院去看她!”有的同学说:“大家去看,影响学习,会使李老师心里更不安!”双方发生了争执。F.正在这个时候,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教师先出示材料,然后让大家讨论,如果要写记叙文,这些材料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呢?像上面那样从头写到尾,读起来使人感到平板、单调、没有味道。如果把最后一个镜头提上前,一开始事情的结果就已明明白白,读者无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最终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里的气氛,同学们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昏倒的情景――叙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接着,再写同学中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的过去和上午在医院里的情景。然后写同学中争论愈来愈激烈,有的甚至动身要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紧凑,又曲折动人了。

在叙述一件事时,要让学生多想一想,能不能“卖个关子”?设个悬念?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结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要提醒学生,写记叙文时不能偷懒,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让学生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那么许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会豁然明朗了。

4.强化描写能力的训练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篇8: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侧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力求达到以形动人,以情感人。

【策略解读】

1.要重视立意,注意多点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它体现了一个作者对写作对象(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认识的高度。一个考生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往往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相反,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低俗、幼稚的认识,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思想上的不成熟。同时,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要选好题材,准确且新颖。可以是题材本身新,也可以是手法新,旧题材写出新意。题材还可以也应该进行合理虚构。选材时,要尽量写校园外的,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要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能够以小见大),要尽量写一个片断,要尽量写能展开的(展开后能“出彩”的)。

3.要设计线索,能纲举目张。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4.要感情真挚,能打动读者。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相对来说,高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所以“文体自选”时最好选择记叙文。

【例文解剖】

话题:语言与沟通(广东高考作文题)

“爱”在心口难开

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作罢,反正我也习惯了。收拾好东西,我顺手把门带上,那轻轻的关门声,仿佛一声叹息似的。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学校走去……

其实,我也想他对我笑一笑,说声“考得不错”的话……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大概是遗传了他的执拗,我也不哭,一阵清脆的抽打声和妈妈的哭喊声混战,最终便以“呯”一声摔门的巨响——我夺门而出告终。

妈妈常跟我说,其实他是爱我的,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要我试着和他沟通一下。沟通?我冷笑,和他这种机器怎么沟通?他甚至对路边不相识的扫街大婶笑一笑,却吝惜地不肯对我展露分毫,他表达“爱”的唯一语言,便是那无止境的皮带抽响。而我回报他的爱,便是比说话还多次数的摔门声……

想着想着,便来到了学校。“嘿!”好友神秘地凑过来,“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父亲节!”顿时,冰冷的老脸又浮现在脑海,我厌恶地说:“关我什么事?”“你不对你父亲表示点什么吗?我昨晚等不及,已经送了,当我对我爸说‘我爱你’的时候,他居然哭了呢!”好友兴奋地说,然后不由分说地拉我去了精品店……

拿着一瓶二锅头和一盒包装精美的皮带,我忐忑地回到家里。送皮带,真讽刺,他又要抽我了吧?

“爸,今天是父亲节,这是送你的礼物。”我不动声色道。他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了礼物。出乎意料,他没有勃然大怒,只重重地叹了口气:“今天你妈不在,跟我喝一杯。”也好,壮壮胆。

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

解剖:本文通过对父子关系由隔膜甚至对立到一声“我爱你”的`语言表达而沟通了心灵、化解了情感障碍的描述,说明了语言的重要作用,颇有深意;描述也较为真切生动,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是一篇较好的作文。有时候沟通很难很难,有时候沟通很简单很简单,从难到易也许只隔一层纱——“我爱你”。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只要有机会就告诉他们你爱他们,相信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就像本文作者,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是冰冻三尺,但一句真情的话,就融化了所有的冰雪。文章感情真挚,引人共鸣。

【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牧师在讲道时,有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站起来。”除了那个睡觉的信徒都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大声说:“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觉的信徒被惊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看来你是想进入地狱了!”信徒环顾了一下四周,又看了看站在讲坛上的牧师,当即答道:“你不是也站着吗?”牧师无话可答。

人们在教训别人时,往往疏忽了自己可能和别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还是哲人说得好:“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请以“仍然要原谅他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析:本话题的关键词是“原谅”,受事者是“他们”,施事者是“我”、“我们”,原谅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就是我们”。从所给材料看,牧师的爱心不足,摆出一副训人和捉弄人的架势,显然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哲人的“原谅”才是我们要提倡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的方法,爱心最重要,原谅不仅体现了宽宏大量,也是爱的延伸。

篇9:高考记叙文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记叙文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考生受思维能力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而记叙文则不同,只要把事情说清楚或者把人写“活”就可以了。

虽然任何一种文体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相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散文是最好写的,因为现在高考的文体不限,导致很多学生不分文体,而散文形式 自由,是融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于一体的。并且散文题材广泛,凡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入题。因此,我们认为,记叙文写作可以散文 化,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在记叙文写作时,应防止犯以下的错误:

一、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不能把握好哪里该详写哪里该略写,哪里需要浓墨重泼哪里需要惜金如墨,因此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又因为受字数的限制(800多字),本身有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所以写出的记叙文往往只有“结果”而无“过程”。

二、记叙文容易犯叙事“低幼化”的毛病。

由于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在抓耳挠腮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代或小学生活。当然不是不可以写童年或小 学,而是需要注意叙述角度和口吻的把握,很多同学在叙述的时候完全变成了一个“七八岁”或“十几岁”的孩子了,所思所感幼稚的很。要记住,有些事情以儿童 的眼光来看可能很有趣,可能是刻骨铭心的,但现在所写的文章是给成年人来看的(阅卷老师),因此此类文章得分很低。

三、记叙文一旦追求“写出波澜”容易走上不合理虚构的歧途。

现实生活很平淡,少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写。而作为考场作文,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而学生为了叙述的“引人入胜”,为了结果的 “出人意料”,往往会无中生有,编造故事。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生活常识的匮乏,所编的故事常常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因此记叙文写作就陷入两难的地步:不 虚构吧,情节平淡,不能引人入胜;虚构吧,生活经验不足,细节不真实,也难以引人入胜。

记叙文散文化的优点:

一、散文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至于写出被人贬为文体不分的“四不像”的文章。

由于话题作文的不限制文体,导致了很多学生文体不分。在写作时没有问题意识,写出的文章就“四不像”。而散文则不同,她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 可以描写,可以说明。如果以叙事为主,就是叙事散文;如果以抒情为主,就是抒情散文;如果以说理为主,就是说理散文。不至于被阅卷人评为“记叙文不像记叙 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而得分不高。

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记叙文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方便考场构思。

考场时间有限,环境特殊,一般很难进行缜密的思维,更不用说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了。但是散文可以凭借文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发散思维,只要事物有那么 一点联系都可以被写进文章,只要适当的点一下题,就不会被人贬为“跑题”。并且,如果思维能够全方位发散,说不定还被认为是有创造、有新意的一类文呢。

三、在记事、抒情和议论中,可以阐发一点小感悟和小哲理,容易写出自我独特感受。

文章关键是写出个性。如果写记叙文,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当,所经历的事情相似,很难写出新意来;如果写议论文,高中生分析能力受认识水平、生活阅历限 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罗列事例,缺少分析,尤其缺少辩证分析,这样的议论文平淡无奇,很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感。因此,散文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一点小感想,抒发一点小哲理,个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范文】

麻城精神,世代传承

秦皇分郡,地属鄂楚;

世传佳品,忠勇之至。

人杰地灵,终诠盛名;

物华天赐,孝善民归。

时维四月,序属深春。悉知龟峰峻美,蜿蜒香色,尽展大别风貌,黄天厚赐,良田美池,极显盛世昌明。且看杜鹃争妍,旭日常泽,有杏花古镇,绵香百世,引杜刺史遥指兴望。铸沃野桑田,承恩于苏子访游,以览田园风光。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许以良境,辈出英杰。

追根溯源,原属黄国,强楚伐之,誓死不降,是以不屈精神,世代传承。

素有李贽弃官修学,宁静致远,博闻著述,笔耕不掇,自立标榜,针砭时弊,无失赤子之心。

无忘“明月照秋霜,今朝还故乡,留得头频在,雄心誓不降“的誓言,亦是蔡济璜忠勇刚毅之品格,乱世茫尘,枪弹无眼,能立于此者,是如豪杰,况忠贞不屈,奈何时运不济,英勇就义,果真惊涛骇浪,更见英雄本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满清政府大势已去,终引武昌起义,梁维亚悭忄强 之语犹在:“唯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如是识大体、识时务,以为俊杰,亦是为国为民,不惜舍命,全为革命。“归到黄泉方可了,漫将小事诉苍穹”是夏建民之心事,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实为忠勇之范。

“十年孝行”,为报亲友扶持,母校栽培,是王在孝的行动,极好的诠释“孝”之内涵,莫不如顺其心,不违其意,孝之至也。

本土良佳,育华夏栋梁,自有彭桓武,致研“两弹一星”,以驱达虏,强国力,佑新华。唯以创新,方可追赶他国,丹心热血,才能培育人才。无忘“养极高尚之人格,造极精纯之学问”这是余诚的追求,弃旧习,倡新政,发扬时代精神。办学执教,痛陈时蔽,其情挚诚,催国人泪下。逢乱世,历经浩劫,却始终不忘以国为先,尽心矣哉,实效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莘莘学子,幸逢盛世。当今世事,无战祸之灾,无饥贪困扰,是享天时地利人和,当珍惜把握,以拿云之势,弘时代精神,创现时佳绩,应静敛求真,务以修学,存是去非,不负韶光。赏山湖竟秀,扬麻城精神。

众辈斐然文彩,效墨客以叙麻城故史,盛意不常,盛会难再,畅述已突,难献珠玑,今兹奉文,云何不喜?

忠勇传城久,创新促国力。

孝善济世长,奋进固根本。

传承麻城精神,共铸美好明天。

篇10:高考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

高考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一.高考记叙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

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安徽卷作文“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

浙江卷作文“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从以上作文试题可以看出,不管是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文体自选,高考中的记叙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的巨大优势。

二.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江苏卷: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好奇心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点评: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

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技能

重点与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概述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了解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

1.肖像描写。人物肖像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要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如下面这段文字:“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他(鲁迅)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2.语言描写。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表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是能反映人物的心声,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胆小的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捣乱鬼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

3.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塑造人物,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的流氓反动性格进行刻画的: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

“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

4.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它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 “他觉得……”。

b.用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三、了解用哪些手段来描写人物

以下是根据曾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描述的一段话:

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为孩子和玛丽亚小姐互相介绍。

下面还有一段文字,与上面文字描述的对象相同,看看给我们的感受是否也相同呢?

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

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准确用词。例如:“慌张、惶恐”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另外还有“夺门而出”的“夺”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运用修辞。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抓住特征。父亲:非常严厉。孩子:规矩、木偶式的。

描写细节。例如:“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拍打”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

四、作文实践

请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以“特别的你”为主要内容,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凸显其某种性格特征。

历年高考作文题记叙文考查一览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⑵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⑷不少于700字。

湖南卷

材料1: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材料2: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湖南卷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江西省高考作文:孟子三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

江西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湖南卷作文题:“早”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湖北卷

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湖南卷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08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愈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作文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角色转换之间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伴随着不知名的虫叫,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起来冲了个凉水澡,可还是?觉全身上下黏糊糊的,像躺在一个巨大的面粉堆里,透不过气。导致严重失眠,上课哈欠连天,成绩退步连连。爸爸一寻思就买了台空调来,全家很开心。爸爸手把手教我先插上电源,在空调的百叶窗转动后,再用遥控器,哪个是风速,哪个是制冷,哪个是左右风,我熟记于心。

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惬意地在空调房里观看影片《2012》,地球灾难的降临,人们竟渺小得如同蚂蚁一样被自然灾害夺取生命。心惊胆战的一幕幕总萦绕在眼前,似乎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我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脑寻找答案:人类自身行为在蚕食着自己的家园……

我急急地跑?爸爸面前,商量着把空调关了,爸爸诧异,完全不能理解。我一脸严肃:“老爸,开空调产生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就成了间接杀手,造成臭氧层空洞,长久以往,地球上的生物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不会的,我们这一家子能影响多少呢?”爸爸不以为然。

“可是积少成多啊,你一点我一点不就一大点嘛,我们不开空调了好吗?”

爸爸摇摇头说:“你不懂。”

“老爸,你女儿已经十七岁了,怎么会不懂?你没有看过《2012》地球的惨状,看过后一定会改观的。”我翻翻白眼。

“傻孩子,电影可不一定是真的。?

“哎——爸爸,真的话就来不及了。”我急得直跳脚。

爸爸瞧见我的眼泪攻势,忙急着开溜,借口去上厕所了。我无可奈何长吁短叹:“天啦,真是顽固加死板。”

夜晚,全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漫无目的地调台。突然一则新闻映入眼帘:某某河流污染严重,鱼类离奇死亡……我眼前一亮,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导:“爸爸你看,最近污染又严重了,我觉得夏天越来越热了,前年冬天就没下过鹅毛大雪呢!全球气候变暖,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了……”妈妈随声附和道:“是啊,我们小时候河水可清了,是吧,孩子他爸?”“对啊?爸爸,咱们不要开空调了。”爸爸一直不说话,凝视着空调下方的墙壁。我顺眼看过去,那是去年年底爸爸的一张“优秀村干部”的奖状。睡觉的时候,爸爸关掉了空调,搬出了那台“蓬头垢面”的风扇,还对妈妈说:“孩子他妈,明天咱们再去买两把风扇吧。”

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悠悠岁月,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开空调,现在我教爸爸关空调。角色转换之间,作为施教者的我,成就感十足啊!

20山东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鲜明。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

草长莺飞的季节,淙淙流水傍势而下,抚摸过我的脚丫。回头看看她,阳光把温柔慈祥倾斜在她折有皱纹的脸上,银色的白发在光下闪闪发亮。我飞奔过去,溅起一片浪花。她却微笑着摆手,离去。醒来,梦中的记忆和幻觉,让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这位离开的老人,是我的奶奶,在离开我的一年后的今天,我心中的思念,同与她在一起的记忆一样,像泉眼出涌的泉水一样连续不断。记忆是风,挥之不去,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

冬天的早晨寒冷,尽管阳光射进院子,却依旧融化不了铁桶内的寒冰。我在堂屋的板凳上,乖乖地等着奶奶把我“放进手心”。六岁的孩童,对于奶奶的信任和依赖,山重海深。我的奶奶,穿着深灰色的大棉袄,慈爱地抚摸过我的脑袋。她的手大而厚,被时间打下了艰辛生活的烙印,一道道,却是她的自豪与骄傲。奶奶说到做到,用红线套住我的耳洞,从此把我放进了她的手心。我快乐时,她知道;我难过时,她亦明了。一根红线,牵住的,是我一生对她的想念和眷恋。

记忆那么多,怎么能被一颗心容纳?时间不紧不慢地走,记忆却在生根、发芽。童年逝去,伴着奶奶年龄的毫不客气地增势。我对她说,您一定会活过一百岁。奶奶哈哈地笑,幸福而满足。说这话的时候,我一拳一拳地捶她的肩、她的腰。我在成长,而她在老去。她的头发之中,白色的发丝压抑着苟残的黑发。我很想将它们拔下,似乎那样,时间就会停下。

当沉重的学业限制了我去探望她的次数的时候,我浑然不知这会使我后悔我的选择。我记得奶奶身体健康,虽然他一生都在劳累和艰辛中度过,然而我的奶奶,是要成为百岁老人的啊!

人类不是时间的主人,时光暂停一秒,我的大脑随着她的离开,一片空白。随后而来的,是无数的记忆。

我的奶奶做刨冰给我解热;我的奶奶说我是她最疼爱的孩子;我的奶奶最爱吃桂圆;我对奶奶说女孩子要自立自强;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我一生之中唯一的阿奶,离开了,只剩下记忆。

泪水被擦拭之后,时间履行它的职责,风干心中的痛苦。然而,记忆顽强地生长,即使被时间碾过,却一定要生根发芽。

一刹那,记忆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承载着我的思念。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却让它开出了花。

篇11:记叙文相关知识点指导

记叙文相关知识点指导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重点谈一下记叙文、小说、散文的阅读。

一、关于记叙文: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要素

一般具备以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叙文的记叙方式

记叙方式主要有三种:顺序、倒序、插叙。

a.顺序,按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来写。

b.倒序,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开头倒叙,然后再用顺序写出整个过程。

c.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事情或片段,已使读者有更全面地了解,插叙以后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1)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a.记叙:指作者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b.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c.议论:之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始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记叙文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 )及感情线等。文章的线索在记叙语言中往往是有标志的,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5、记叙的详略:阅读记叙文要注意详略。

6、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案写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二、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

阅读分析记叙文是在了解记叙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首先,要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其次,要正确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一要掌握记叙文段落结构组织构造的方法;二要把握记叙文中,对材料的详略处理;三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它的过渡和照应。第三,要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内容概括法、具体描述法及提取中心法等。第四,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五,要善于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记叙文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等。如记叙文的中心就是对写人、叙事、写景状等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提炼文章的中思想可以从分析题目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开篇及分析文章结尾、分析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特别是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分析是不可忽视。

2、要掌握理解重要词语特定(深层)含义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联系上下文,领悟深层含义;b.联系文章的立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c.多方面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

3、会分析语段

4、首先,要划分与短的内部层次,划分段落内部的层次,要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

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内部的层次;二时是自然段内部的层次。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a.按时间、空间的结构来划分;b.按人物、情景的变化来划分;c.按空间顺序来划分;d.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其次,要回概括语段的内容。概括内容要抓住语段的要点,用简明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

三、小说的阅读分析

小说是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了解反映的社会生活。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的考点:1、小说的三基本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如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对话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3、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4、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包括明线、暗线。6、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7、小说的层次和结构、中心和语言。8、小说人物形象的评析等。

四、散文的阅读分析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与象征。想象和联想都是形象思维,两者的区别是:想象是无中生有,联想是由此及彼。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艺术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读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要注意把握其象征意义,找准本体和象征体的相似点。要注意的是,象征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不同于比喻,比喻属修辞格。阅读散文主要从以下入手:

1、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散文的意境及已经开拓的过程。

3、分析散文的哲理。分析散文的哲理首先要抓住文章的警语来分析;其次要从散文的形象入手,因为有些散文的哲理思想是渗透在对象的描述中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文章中形象的特点。

4、分析散文的感情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篇12:记叙文立意指导

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立意有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 题必须正确 作者写文章时应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出的结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记叙文就要通过作者来反映客观生活实际,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如《课余趣事》就是通过对课余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描述,来表现课内外完整的健康的学生生活。

二. 立意必须集中 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说的就是主题必须集中。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是说从不同得角度、不同地点看庐山,会有不同形象的感受。一种生活现象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方面分析,就可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如《运动场上》可提炼出: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训练题目:《街上见闻》《这堂课》你可提炼出哪些主题?

三. 主题要深刻 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开掘要深”指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深。深刻,不是表面文章。如第二册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有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得本文平中见奇。

为〈〈最美的人〉〉设计主题

四. 主题必须鲜明 鲜明,指的是确立的中心不遮不掩,不似是而非,爱憎分明。这种鲜明与否取决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褒贬态度,比如要写“我敬佩的一位老师”就要直截了当的写出这位老师那些地方值得你敬佩,对你有什么影响,千万别含糊其辞的让人去猜。

五. 主题必须新颖 主题新颖指的是确定的中心有时代气息、独创性。或后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是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等。新颖可指角度新鲜,我们可在老话题中通过换角度使主题标新立异。还可在内容上标新立异。如我常写爸爸是我的老师,但有同学写我给爸爸当老师,这就使主题变的新颖。

如何使你的主题标新立异,常见的立意法有:

一. 独辟蹊径法 改变传统的习惯的写作视觉,单独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使文章的内容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新意,这就是独辟蹊径法。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扩展式,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二是反常式,也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训练题目《我发现他的美》

命题: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动人的小镜头,让你难忘,使你感动,是展开这样的小镜头,并揭示其意义。《一次素质测验》

二. 小中见大法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一件看来简单平凡不起眼的小事,实则蕴涵深刻的道理,很有意义。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去给人深刻印象。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看似平淡,如果放在铁定的环境中,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会产生不寻常的意义。如何将平凡的小事产生不寻常呢?即平中见奇。(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而要将平凡的事放在生活矛盾中去写,并联想到名人伟人怎样重视平凡小事的,干好平凡小事对个人品德的成长、集体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今年建党80周年,人们纷纷为当作贡献。

训练题目《我帮妈妈做家务》

《一件小事》《微笑》

三. 探幽显微法 (深入开掘)挖掘到生活的最深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确立最有思想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主题,这就是探幽显微法

训练题目:1欢笑引起的联想

2春天里的故事

3我家的喜事

主题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 突出题眼法 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有些文章的标题就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题眼就是中心思想的聚焦点,作文时突出题眼就是抓住了中心的关键。

五. 首句标目 首句就是作文的开头,“标”是标明,“目”是题目。首句标目就是平时说的开头点题,入手扣题。这样做不宜跑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劈头第一句便点题,有的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点题,有的是将原句原封不动的重复,有的则是取题目词语的意思,而又另换表达方式。

六. 卒章显志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之为之义也。”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尾点题。往往能够把中心思想表现的显豁,突出能给人流下深刻的印象。方法很多,如题目就是中心思想的,便再扣题;有的在结尾处将中心思想升华一步;有的直截了当的揭示中心思想,有的含蓄的暗示中心思想。

[记叙文立意指导]

眼中的色彩作文800字

写作绝招(强烈)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初中作文课教案

材料作文审题

叙事作文技巧:文章的立意要明确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课件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论文

初一学习如何记好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英语作文审题

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
《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记叙文指导的三原则(通用12篇)】相关文章:

《彩色世界》教案设计2023-07-15

初三作文审题2022-08-11

高中作作文如何审题2024-03-16

我的世界彩色标语2023-05-24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方法2022-04-30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2022-11-22

物理光的现象总结学习方法2023-05-12

高考听力答题技巧大放送,助你冲刺满分英语!2022-11-26

高考语文作文的六个步骤2022-12-18

如何对作文进行审题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