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作文800字

时间:2022-08-04 07:38:16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词作文800字(精选19篇)由网友“圣光中的大壮”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春词作文800字,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春词作文800字

篇1:春词作文800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渊源历史的大国。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我们无数的中华儿女在这沧桑的岁月中曾战胜了无数的病魔,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了无数的生灵。

这是一个被隔离的“春天”,我们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众志成城,战胜SARS”这样的标语。在上下学的路上很少看到忙碌的行人,他们大多都在自己家里,怕染上了“非典”。往日里喧哗的大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可怕的宁静。这时在电视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鼓舞人心的话语和赞颂白衣战士的诗歌。的确,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的共产党员和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纷纷请战到抗非一线与全世界人民奋恨的病魔做斗争。她们抚慰了一个又一个的绿色生命,是洁白陪伴着病人们走出了非典隔离区。可大家可曾想过在背后支持医务人员工作的那些人们?他们经历的难道不是更严峻的考验吗?

当SARS向人类发起猖狂进攻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把第一批救灾药品送到一线,他们有的是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难道他们就不怕走进医院的那一时刻被传染上“非典”吗?难道他们不想与家人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可他们首先想到的市人民的利益,想到的是要保证医院药品的充足供应。如果他们不及时把救灾药品送到一线,那么那些白衣战士就没有武器与病魔做斗争,无数无辜的生命也许就会在病毒的魔爪中任凭他们随意摆弄。

在那段非常的日子里,那些无私无畏的人们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利益,为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能够幸福生活,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药品送到抗非一线。这时当无数可爱的生灵从医院的隔离区走出来时,他们有走向那片深深的白色中,可他们的脸上依旧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春天的花儿那么美丽,又像春天里绿色的生机。

非典疫情的蔓延逐渐被控制了。当我们抬起头来,展现在眼前的是幽蓝的天空,辽远而又纯净……这时春天的晴空啊!瞧,从远处飞来了一群小鸽子,它们欢叫着,扇动着翅膀,划过透明的青天,飞啊,飞啊,飞……

篇2:春词作文800字

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万物复苏、冰封消融、河水欢跃、百鸟争鸣,这样的春天,就像一幅怡人的画卷,又像一首淡雅的诗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苍竹又开始了生长,无声无息地。走进竹林,顿时一股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你那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忽然,有只鸟儿欢鸣一声,声音久久地回荡,不肯散去。桃花开了几簇,霞一般的烂漫。几片绿叶卧在枝头,点衬的桃花更加娇嫩。风一吹,有些花瓣告别母亲,腾空而起,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雨一般缓缓落下。欣赏着这般美景,使人的心中充满诗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草被春天所唤醒,偷偷地探出头来,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新鲜世界。成群的羊儿来到草地边,尽情奔跑,肆意打滚。从高处俯视下方,如同一块碧绿的毛毯上绣了一朵朵洁白的大花。早晨,经过晨露的滋润,草儿们青得好像要滴下绿来。行人们见了,纷纷绕道而行,怕踩坏了那青翠欲滴的春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来了,燕子重新回到了北方,唧唧喳喳地谈论着冬天发生的新鲜事。鸟儿们把巢安好了,便尽情的在春天的世界里游玩。燕子门穿着黑礼服,成群结队地落在电线上,像五线谱一样的好看。在树林里,百鸟争鸣,欢快的卖弄着自己婉转动听的喉咙,唧唧啾啾地唱着春天的赞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来了,儿童像欢乐的鸟儿,欢快地跑到绿油油的草地上,追逐玩乐起来,把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上天空。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上,挂着一轮金红的太阳。那些风筝也像它们的主人一样,欢乐的在与太阳嬉戏。黄昏近了,孩子们渐渐散了。只有被太阳抹了一层斜晖的草地上,荡漾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幕降临,春雨徐徐落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微风的吹佛下,密密的斜织着。花花草草经过春风的滋润,变得容光焕发。春雨是默默无闻的。到了早晨,人们只看到了花草对他们微笑,却没有看到春雨来过的痕迹。

春天像一首婉转动听的诗词,使人如痴如醉。

篇3:春词

唐代白居易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译文

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

斜靠着栏杆背向鹦鹉,思忖着为什么不再回过头来?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日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是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于是作得此诗。

赏析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最妙是“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篇4:刘禹锡——《春词》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诗文解释】

梳妆打扮一新走下红楼,深锁的院门锁住了庭院的春光。走到庭院中查数开放的花朵,蜻蜓飞到了玉簪上面停下来。

【词语解释】

宜面:面妆均匀得体。

【诗文赏析】

这首宫怨词写得别致有味。春光烂漫,满园春色,妆扮一新的女子走下楼来却倍感孤独忧愁。人与春光一样美好,却深锁空院无人欣赏,她闲数花朵以遣愁闷,不料无知的蜻蜓却偏爱美人新妆,竟然飞上玉搔头。这位宫人为谁装饰为谁妍的幽怨虽不曾正面写出,却已了然可见。全诗细腻含蓄,新颖独特,韵味深厚。

篇5:刘禹锡——《春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春词》

【内容】: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作者小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

【赏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失去爱情的妃嫔媵嫱,如同一院春光人欣赏,只得独自数花朵,实在是百无聊赖,不胜忧伤。

篇6:刘禹锡:春词

刘禹锡:春词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全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①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②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③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译文】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

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

“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篇7: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的春词是一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赏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失去爱情的妃嫔媵嫱,如同一院春光人欣赏,只得独自数花朵,实在是百无聊赖,不胜忧伤。

一、女子。“新妆”、“宜面”写一女子在闺中的细致打扮。如此精心修饰一新,自然是心里暗怀期待,没有期待的话,便会“欲妆临镜慵”了。当然精心修饰一新待在闺中在镜里自赏也不是不可以,而一旦“下朱楼”便是有所望了。首句用几个动作把女子潜意识里有所望的心态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二、女子与花。修饰一新的女子一下朱楼便被院中盛开的鲜花猛刺了一下,顿生哀愁。“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女子由暗怀期待到愁的转换是在见到花的瞬间完成的,这种由物引起的情绪的瞬间变化,在闺怨诗中并不难见,比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中的女子,由“不知愁”而瞬间生愁,也是由物——杨柳引发的。如果说“柳”能直接勾起送别场景的联想的话,那么《和乐天<春词>》中的女子是如何见花而生愁呢?这是因为闺中女子通常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被赏的期待心理,因而当女子看到花因外力(“锁”)而被限定在深院中不为人赏时,忽然发觉自己与这盛开的鲜花的境遇十分相似,“同化”的作用引发了女子心中的哀愁:花开得再艳,人修饰得再新,不仅都毫无意义,反而更显落寞。也正因此,我们说“锁”、“愁”表面上是写花,其实也是写人。“一院愁”尤为形象,化虚为实,意即“愁”充满一座院子,言女子与花均被“愁”笼罩,无处逃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女子因了与花同样的境遇,对花顿生同病相怜之情,因此有“行到中庭数花朵”之举,“数花朵”既是宽慰花,也是宽怀自己,相当于一种倾诉,只不过是用动作而非语言罢了。数着数着,情难自禁,逐渐花人难辩,正是金圣叹所说的“人到花里去,花到人里来”的花人合一的境界。《唐诗鉴赏辞典》说“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似有不妥。“行到中庭数花朵”承上句“深锁春光一院愁”而来,一“锁”字己点明“愁”之所在,再则女子下朱楼看到鲜花的瞬间已经完成了向“愁”的转换,而且这“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而是一种发乎命运感的哀愁,因而不会有“大好春光”(排遣闲愁)之感。《唐诗鉴赏辞典》又说:“‘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这只讲出了女子对花的感受,而没有讲到女子因花而生发的对自身命运的哀伤,还忽略了女子在数花的过程,女子与花初步融合的情景,而这正是末句着力营造的一种意境。

三,女子、花、蜻蜓。女子本为排遣伤情而数花,数着数着,不料越发触动了自己的哀伤,由此也可见女子的哀伤积蓄已久。越数伤情越深,以致于形神痴呆,一动不动,也成了哀伤的众花中的.一朵。女子精心打扮、“下朱楼”、“数花朵”是显在的动,花的盛开是潜在的动,至此均化为这一呆立的静,而这呆立的静又蕴含着愁的涌动,动静相形十分巧妙。蜻蜓的飞入,转换了读者的视角,强化了这主客融合,花人同一的画面。《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末句无谓自妙,细味之,乃摹其凝立如痴光景耳。”不仅如此,以“蜻蜓飞上玉搔头”作结,还照应了首句“新妆”——女子如花之美,又照应了“宜面”——女子如花之香。呆立之形又凸现了女子伤情之深,回应了首句“下朱楼”的无望。

四,花、女子、诗人。以上是《和乐天<春词>》的显文本分析。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还含有潜文本意蕴,正所谓“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这是不能直接从文本中看出来的,而要根据“互文本性”进行联想再现。自屈原以“美人”自喻后,以“美人”自喻的形式在诗词中大量出现。因此,诗词中的“美人”便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读者对“美人”的感受会自然而然地融进“互文本性”的意蕴,所以,“美人”已远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丽女子了,而成了某种特定含义——“喻已”的传达。她与文字背后的诗人产生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往往能激发读者对诗人命运遭际的深层思考。当然,“美人”是否暗含自喻,要看诗中是否有“暗示”,比如前面引的《闺怨》,我们就不会把女子理解为诗人暗喻自己,而《春词》中的女子则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这是由于花、女子与诗人有如下相似性:首先是花、女子形态的美好让人联想到诗人资质(才华、品格)的美好;其次,花与女子因被锁而不为人赏,诗人因小人当道而不为所用,他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最后,他们哀愁的心理也是相通的。

篇8: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春词:春怨之词。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评析】

这是一首写宫怨的诗,但这首宫怨诗与其它同类诗迥然不同。诗篇先出现一个精心梳妆、脂粉脸色相宜的年轻宫女,写她一系列的动作流露出期待,最后变成失望的情态。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诗的主题。但诗人又是如何将这种愁绪抒写得刻骨铭心、入木三分的呢?笔者认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写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又似乎是那么优雅得体,那么闲适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这满园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笔者认为,诗人主要通过写人美(新妆宜面)、妆美、楼美(红楼)、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飞上玉搔头)、首饰美,然而命运却不佳(深锁、愁),不受君王的思宠,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就要忧愁了。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刘禹锡此诗的特色在于用强烈的对比,说这位宫中女子在自身的.气质上、在物质待遇上均属上乘,然而却失宠于君王,因此只落得个同花儿、蜻蜓为伍的可悲下场,读罢令人心酸不已。刘诗在整体上不动声色,平心静气,实则内中隐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极大的悲哀在内,这种欲哭无泪反装欢笑的愁绪是最难状写的,而刘禹锡却将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诗有形象,有内心世界,有人物行动,几种描写自然浑成,有映衬,有兴寄,尤其景中、外形衬出女子的内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动,艺术表现极为突出,成为此类诗歌中的佳作。

篇9:惜春词

作者: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惜春词注音:

bǎi shé wèn huā huā bú yǔ ,dī huí sì hèn héng táng yǔ 。

fēng zhēng fěn ruǐ dié fèn xiāng ,bú sì chuí yáng xī jīn lǚ 。

yuàn jun1 liú dé zhǎng yāo sháo ,mò zhú dōng fēng hái dàng yáo 。

qín nǚ hán pín xiàng yān yuè ,chóu hóng dài lù kōng tiáo tiáo 。

惜春词翻译: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流连好像怨恨横塘的雨。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希望你能够长久保持妖娆妩媚,不要追逐东风而被吹得摇荡不已。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忧愁的容颜带着露珠空对远方。

惜春词字词解释:

⑴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欧阳修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从此句化出。

⑵横塘:原为三国时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后为百姓聚居处。此处未必即是吴国的横塘,或只是借名泛指而已。

⑶金缕:金色枝条。此二句或只是飞卿(温庭筠)即目所见而别无深意;或是表面上赞扬妓女、讽刺良女。

⑷君:指花。妖韶:妖娆美好。

⑸秦女:刘学锴认为这是泛指秦地之女。“秦女”、“秦娥”这类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一般专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后二人在城上奏乐,因乐声似凤鸣,故招来凤凰,二人遂乘凤升天而去。颦(pín):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

⑹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迢迢:喻指远逝。

惜春词赏析:

此诗借惜花而表达自怜、自伤之情。至于判断诗中“秦女”的身份,关键在于对“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二句如何理解。结合诗题“惜春”看,把这二句只当作一般性景物描写当然是很符合题意的。然而这两句中将花、柳对比意图非常明显,且相对而言花是正面的、大方的,柳则是负面的、小气的。若纯是景物描写,将花、柳都描绘成美好的意象就好了,这样的作品也很多,而飞卿此处也不必非“扬花讥柳”不可。况且如此写法又与“惜春”的主旨无关,颇惹人生疑。联想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君莫攀》中有“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句,与“蜂争粉蕊蝶分香”的句意颇相似,或许可做飞卿这句诗的注脚。因此诗中女子的身份应为妓女一类的人物。再观“秦女含颦向烟月”句,秦女应指秦穆公之女弄玉,此处用其与箫史乘凤升天之事,大概是想表达诗中女子向往爱情、乞求拜托尘世烦扰的意思,而这个她想摆脱的尘世则正是青楼。

若把诗中女子看作妓女,则全诗似是在写一位“年老”的妓女的伤春之情。为了更好的理解此诗,不妨在此设想一下这位妓女伤情的背景:她的美好青春全都奉献给了“寻花客”们,然而时光荏苒,随着青春逐渐撇下她远去,那些“寻花客”们也都开始抛弃她了。此时,她既不能像良女那样拥有一个正常的婚姻生活,又面临着逐渐在青楼失宠的问题,因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她自以为对社会奉献了很多,却得不到良女那样美满的结果,因此心中既有对良女的嫉妒,也有对自己不堪命运的自伤。青春已逝,对于渺茫的前途她全然没有主意,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如何生存下去,或许这便是惹她伤春的真正缘由。

首二句写花默默含恨,而所恨则缘自雨打花落、青春凋零。三四句有趣,虽然表面上称赞妓女“大方”,而讽刺良女(即“垂杨”所指)“小气”,但细味诗意,不难看出这只是妓女对坎坷、悲惨、无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这与鲁迅笔下的所谓的“阿Q精神(即自我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五六句虽然表面上写这位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她却是在自言自语,花就是她自己的'象征,她是在借花自怜、借花伤春。末二句写她蹙着眉对月惆怅,哀伤自己的青春渐渐远逝。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个人资料: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篇10:春词的作文

春词的作文

春天,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万物复苏、冰封消融、河水欢跃、百鸟争鸣,这样的春天,就像一幅怡人的画卷,又像一首淡雅的诗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苍竹又开始了生长,无声无息地。走进竹林,顿时一股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你那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忽然,有只鸟儿欢鸣一声,声音久久地回荡,不肯散去。桃花开了几簇,霞一般的烂漫。几片绿叶卧在枝头,点衬的桃花更加娇嫩。风一吹,有些花瓣告别母亲,腾空而起,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雨一般缓缓落下。欣赏着这般美景,使人的心中充满诗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草被春天所唤醒,偷偷地探出头来,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新鲜世界。成群的羊儿来到草地边,尽情奔跑,肆意打滚。从高处俯视下方,如同一块碧绿的毛毯上绣了一朵朵洁白的大花。早晨,经过晨露的滋润,草儿们青得好像要滴下绿来。行人们见了,纷纷绕道而行,怕踩坏了那青翠欲滴的春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来了,燕子重新回到了北方,唧唧喳喳地谈论着冬天发生的新鲜事。鸟儿们把巢安好了,便尽情的在春天的世界里游玩。燕子门穿着黑礼服,成群结队地落在电线上,像五线谱一样的'好看。在树林里,百鸟争鸣,欢快的卖弄着自己婉转动听的喉咙,唧唧啾啾地唱着春天的赞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来了,儿童像欢乐的鸟儿,欢快地跑到绿油油的草地上,追逐玩乐起来,把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上天空。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上,挂着一轮金红的太阳。那些风筝也像它们的主人一样,欢乐的在与太阳嬉戏。黄昏近了,孩子们渐渐散了。只有被太阳抹了一层斜晖的草地上,荡漾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幕降临,春雨徐徐落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微风的吹佛下,密密的斜织着。花花草草经过春风的滋润,变得容光焕发。春雨是默默无闻的。到了早晨,人们只看到了花草对他们微笑,却没有看到春雨来过的痕迹。

春天像一首婉转动听的诗词,使人如痴如醉。

篇11:春作文800字

春天的颜色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间一切美的融洽,一切色彩的总汇。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是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它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水带来了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得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海洋,烦心没有了,委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门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么?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仔细审查,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可是,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 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绚丽的色彩,孕育着绚丽的色彩,孕育着更美的夏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才笔勤奋地发挥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纭纭着,尽情地 享受着春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篇12:春作文800字

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是的,春天真的来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春啊,你从不自夸,不求赞美,无声的来,无声的走,走完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后就默默的离去……

篇13:春800字作文

春800字作文

“一夜枝柳绿,再夜杏桃开。大地清明后,一色变七彩。”一曲《春快》弹奏着春天动听的曲谱,悄然无息,却瞬间来临。踏着轻快的节拍,放飞愉悦的心情,找寻春天在哪里?春入人间,在山坳、在枝头、在眉间、在心田。

采一缕略带寒意的春风,让它把全身储藏一冬的疲倦慢慢释放;集一束正在驱赶懒阳的春光,让它把心灵深处新年的又一颗嫩芽打开;润一场久盼的春雨,让它刷走过去一切的`欢乐忧伤,浇灌新一轮的人生成长;闻一声咤旧纳新的春雷,让它把记忆往昔留在心底,让我们伴着战鼓重新走在人生的路上……四季轮回,自然永恒,生命常青。卷首是春天,片头为春天,希望在春天。

春来了。厚厚的冰雪嗅到了春的气息,悄悄的将自己的身躯藏在了春天里;僵封的大地无法抵挡春的诱惑,松开了自己紧缩的汗孔,让绿色的绒毛长满全身;孤零的枝条吐出初开的花苞,按捺不住春风春雨春雷组成的交响曲的狂热,任鲜花和美丽无度的在春天绽放。山谷幽幽、溪水潺潺、湖泊清清、微波荡漾;柳丝舒展、山花怒放、鸟戏翠枝、蝶恋群芳……这就是春天。在春天里,是万物复苏的开始,是轮回生命的起点,是希望,是激情,是力量。

春来了。脱掉棉衣,换上轻装,登上山巅去俯视脚下的芸芸众生;尽抛烦恼,放眼万里,云端之上来书写人生旅途路上新的征程;展示微笑,仁爱博发,将善良和宽厚布满在无尽的泛土苍穹。豪放轩昂、胸襟宽广、自信向上、大度雅芳……这就是春天。在春天里,是人性美丽本质的迸发,是心灵再度净化的升华。春舞人生,方向光明。

我们赞美春天,我们渴望春天,我们享受春天。春美,愈言愈美。再有力的修饰也无法表达嫩芽破土时的洒脱从容,再动听的歌声也难以超越黄莺林间的婉转绵延,再绝美的丹青也不能比拟春天自然画卷的绚丽纷呈。顺春风,解春意,尽放纵,极览阅。

“迎春夏荷菊寒梅,开落当季依季追。又是新轮春丽日,再赏迎春岁相随。”时光荏苒,岁月修长。盼天天是春,却意难遂。有感春来迟,已把夏天至。唯领悟春,感悟春,才知其美,悟于心。

美,在春天里。爱,在春天里。因为美,深深爱;心存爱,春常在。

盈昃日月,无限春光。

篇14:唐诗春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春词赏析

春词

刘禹锡(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3.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很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然好,但独锁深院里,怎么会不怨愁?她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过来,停在她的玉簪头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宫怨的诗,但这首宫怨诗与其它同类诗迥然不同。诗篇先出现一个精心梳妆、脂粉脸色相宜的年轻宫女,写她一系列的动作流露出期待,最后变成失望的情态。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诗的主题。但诗人又是如何将这种愁绪抒写得刻骨铭心、入木三分的呢?笔者认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写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举止行为又似乎是那么优雅得体,那么闲适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这满园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笔者认为,诗人主要通过写人美(新妆宜面)、妆美、楼美(红楼)、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飞上玉搔头)、首饰美,然而命运却不佳(深锁、愁),不受君王的思宠,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就要忧愁了。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刘禹锡此诗的特色在于用强烈的对比,说这位宫中女子在自身的气质上、在物质待遇上均属上乘,然而却失宠于君王,因此只落得个同花儿、蜻蜓为伍的'可悲下场,读罢令人心酸不已。刘诗在整体上不动声色,平心静气,实则内中隐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极大的悲哀在内,这种欲哭无泪反装欢笑的愁绪是最难状写的,而刘禹锡却将它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诗有形象,有内心世界,有人物行动,几种描写自然浑成,有映衬,有兴寄,尤其景中、外形衬出女子的内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动,艺术表现极为突出,成为此类诗歌中的佳作。

篇15:李清照词武陵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⑻“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赏析

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这些都饶有趣味,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样写愁,却能自铸新辞,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的环境压力下那种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最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这些都形象传神,韵味幽深。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篇16:李清照词武陵春

【阅读训练】:

1.请说说下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8.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10.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1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参考答案】

1.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2.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5.倦梳头,泪先流;(2分)

6.又多又重。(2分)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11.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12.“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篇17:写景诗——《春词》

《春词》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词》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词》原文

红烟满户日照梁,天丝软弱虫飞扬。

菱花霍霍绕帷光,美人对镜著衣裳。

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

《春词》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篇18:春词 刘禹锡 赏析

春词 刘禹锡 赏析

《春词》由刘禹锡创作,描写了诗人刘禹锡冷寂孤凄的境遇,抒发了刘禹锡人生之短暂的感慨。

《春词》

作者: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春词:春怨之词。诗题一作《和乐天春词》。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译文】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鉴赏】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篇19:春词 刘禹锡翻译

春词 刘禹锡翻译

刘禹锡的这首《春词》表达了自己冷寂孤凄的境遇,引人深思。全诗如下;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翻译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惜春-春天的作文500字

春词(刘禹锡)

流水落花春去也作文

春词,春词卢纶,春词的意思,春词赏析

《忆王孙·春词》诗歌赏析

春词酬元微之,春词酬元微之沈亚之,春词酬元微之的意思,春词酬元微之赏析

忆王孙·春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惜春词原文,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诗词翻译赏析

秋千词,秋千词王建,秋千词的意思,秋千词赏析

春词作文800字
《春词作文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词作文800字(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乌衣巷原文及赏析2023-08-01

武夫词,武夫词刘禹锡,武夫词的意思,武夫词赏析2023-08-04

《哨遍·春词》古诗词译文及鉴赏2023-05-13

读乐天诗,读乐天诗陆游,读乐天诗的意思,读乐天诗赏析2022-08-24

桃源词,桃源词施肩吾,桃源词的意思,桃源词赏析2023-06-16

杜鹃花词,杜鹃花词施肩吾,杜鹃花词的意思,杜鹃花词赏析2022-12-19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2022-05-06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翻译赏析2022-11-06

心潮涌动作文2023-12-07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译文、注释及赏析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