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时间:2022-05-06 11:11:27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共8篇))由网友“余悸鸭”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一作“金炉”。玉枕:即枕头。

⑷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翻译】:在一个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珠帘不卷、夜寒霜重的秋夜,冷宫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炉火、灯火微弱。在熏炉旁、玉枕上有一位孤眠的少女,她形孤影单、心境凄清、愁恨难眠,她听到了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漫长而清晰的漏声,激起了她无限的怨愤。

【赏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象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这首诗,题为《秋词》。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

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读者终于在熏笼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这时,回过头来看前三句诗,才知道作者是遥遥着笔、逐步收缩的.。诗从户外井边,写到门户之间的珠帘,再写到室内的熏笼、床上的玉枕,从远到近,句句换景,句句腾挪,把读者的视线最后引向一点,集中到这位女主角身上。这样就使人物的出场,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满而发之效。

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同时,这句诗里还着意指出,所听到的漏声是从皇帝的居处--南宫传来的。这“南宫”两字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点出了诗中人的怨情所注。这些暗笔的巧妙运用、这一把怨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写法,就使诗句更有深度,在篇终处留下了不尽之意、弦外之音。

【阅读训练】: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写出两个及以上意象1分,写出作用2分,本题共3分)

(2)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借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表达出宫女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凄清黯淡的情怀。(写出抒情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1分,写出思想感情1分,本题共3分)

篇2: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弹琴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诗意七弦琴上发出泠泠的音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这类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不大弹奏了。

【阅读训练】

1.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静听”二字的?

2.琴为心声,细读此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答:描写了弹琴者入神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琴声的超妙

2.答:曲高和寡 知音难觅 怀才不遇借听弹琴声,感叹世风日下,不弹古调,自己的爱好不合时宜,抒发了使人感到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寂寞心情。

篇3:《和乐天春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和乐天春词》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翻译】: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赏析】:

《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此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阅读训练】:

一、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4分)

二、

(1)解释词语:朱: 一: 数:

(2)“春光”一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参考答案】

一、

1、①本诗写闺中女子之愁,“愁”是诗眼。

②在结构上,“愁”起到贯穿全诗的作用。诗中女主人面带喜色下楼赏春,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写出“愁”1分,分析2分)

2、结尾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她巧妙地描绘了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4分)

二、

(1)红色 满 数数

(2)自然的良辰美景;宫女的青春年华。

(3)新妆初成无入赏识,只有“数花朵”的无聊,只有被“蜻蜓”吸引的无奈。

篇4:落花李商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落花李商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翻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

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阅读训练】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意对即可)

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篇5:姚合穷边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姚合穷边词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穷边词二首(其一)

姚合

将军作镇古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注释】

①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③水腻(nì):水流细涓。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④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⑤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翻译】: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赏析】:

《穷边词二首》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

全诗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州”,点明本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是说水滑润如油,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青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也包括诗人自己吗?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阅读训练】:

(1)诗歌第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2)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春水滑润如油,群山万壑山花烂漫,节气柔和,风调雨顺。(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边地春日图。(1分)

(2)环境的烘托。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春光柔媚,山青水秀;明丽柔美;入夜以后的边镇,“满城丝管”,万家欢乐,歌舞升平。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2分)他人的描述。结句写行人都不相信这是边境,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将军镇守边疆的赞美。(2分)

篇6:一团茅草乱蓬蓬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团茅草乱蓬蓬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题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翻译】

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点着火后,突然间烈焰冲天,又顷刻间烟消火灭。倒不如那炉子里煨火的树蔸,烟火腾腾地烧着,满屋子都暖和。

【赏析】

尽管所作《题壁》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用语朴拙,意蕴深远。全诗其实可以分开来看,上下两句写的是两种不同的火:一种是野地里,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看似来势凶猛,一瞬间便可烧红半边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间,乱茅草就烧完了,火势自然不能随之延续,也就迅速的灭了;另外一种是在火炉里烧老树根疙瘩,它们埋在土里有些年头,早就腐朽了。也正因为腐朽,火劲儿也就小,烧起来慢腾腾的,看着并不张扬,反而能保持恒温,特别耐烧,因而冬天可以用来煨火,于平平淡淡间给人以长久的温暖。诗人在诗里并未留下明确的只言片语,对这两种火的形态进行评价,只是单纯地将这两种形态描述出来,诗便结束了。但诗人的态度已经很分明,他用这两种火的'形态来喻指世人做事的两种不同风格,一种谓之爆发力,一种谓之持久性。 辩证地来看,二者或许各有千秋,难说好坏,但诗人字里行间的意味,很显然是赞成后一种风格的,拒绝那种虚燥的、短暂的辉煌,而是去追寻踏实的、长久的温暖。所以,诗的前后两句之间要用“争似”二字来勾连。

【阅读训练】

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②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③“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④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语言表达2分)

篇7:许《后庭花》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许《后庭花》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释】:

①湘管:毛笔。

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翻译】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赏析】:

这首词也是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思远怀人的情愫。词人仍以少妇的口吻,女性的角度展露抒情主人公的心曲,而实质上是词人设身处地的一种体察性的描绘,亦即词人情感在描写对象上的投射和渗透。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阅读训练】

(1)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3)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4) 请赏析“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两句。 (4分)

【参考答案】

(1) 无尽相思之情。(1分)“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以致泪如雨下。(1分,大意对即可)孤独寂寞之情。(1分)“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大意对即可)

(2)(1分)此句把东风写得像人一样,不理解女主人公的怨愁。(1分)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忍受的孤独相思之情。(1分)比喻。(1分)“落花”喻指女主人公。(1分)指女主人公备受摧残的情状。(1分)用典。(1分)琵琶怨,指汉代乌孙公主用琵琶表怨情之事。(1分)这是借汉代乌孙公主表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1分)

(3) ①无尽的相思之情。(1分)“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泪如雨下,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1分,大意正确即可)

②孤独寂寞之情。(1分)“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大意正确即可)

(4) ①这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东风拟人化,写东风不理解女主人公的怨愁,(1分)借此表现女主人公难以忍受的孤独相思之情。(1分)

②用了比喻手法,用“落花”喻指女主人公,(1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备受摧残的情状。(1分)

③这两句用典,“琵琶怨”指汉代乌孙公主用琵琶表怨情之事,(1分)这里借汉代乌孙公主表现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1分)(正确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篇8:《秋夕清泛》原诗注释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秋夕清泛》原诗注释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秋夕清泛

(宋)武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①。

贪寻旧日鸥边②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注释】

①芙蕖:荷花。②鸥边:指隐居。

【翻译】:

趁着月色我吹着萧在石湖上游玩

荷花冷艳的香气在湖面上四处荡漾

由于留恋拜访往日的好友,天色渐晚我只能留宿于此了

湖面上浓浓的晨露竟然打湿了我船头的一些书籍。

【阅读训练】

(1)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赏析“摇荡”一词。(4分)

(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2分)“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2分)

(2)“贪”表明诗人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心情非常迫切。(2分)联系全诗看,这一“贪”字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表现了诗人笑傲湖山的自得之乐。(2分)

《观书》原诗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漆园》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刘禹锡

清平乐秋词翻译赏析

秋词赏析

宋代描写秋天的诗句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教案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长信秋词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共8篇)】相关文章: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2022-06-03

古典诗歌的鉴赏2024-05-02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翻译2023-08-11

长信怨乐府诗原文赏析2022-08-29

《秋夕》 赏析2022-06-04

客堂秋夕,客堂秋夕戎昱,客堂秋夕的意思,客堂秋夕赏析2023-07-03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2023-02-03

王昌龄《长信宫词》2022-05-07

《我用残损的手掌》语文教案2024-02-22

《诗歌鉴赏》教案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