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集锦16篇)由网友“wang741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国学书籍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学习,等内容。
就拿孝?来说吧,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习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
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
篇2:国学书籍读后感
今天我发了一本《国学》书,老师教了我们第一课《孝为根本》。
讲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却爱冒犯上级,这种人特别少;不爱冒犯上级,这种人是从古至今没有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人之根本。孔子还告诉我们,侍奉父母,若他们有不对之处,要委婉地劝阻。父母不听从我们的意见,仍要态度恭敬,而不要冒犯,更不能心生怨恨。孔子还告诉我们,不能不知父母年龄,要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又要为他们岁数大而担心。
我读完之后,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不让父母为我学习担心,生活担心,在家完成作业之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有更多精力去完成他们自己的工作。
篇3:国学书籍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大家在牙牙学语的时候都应该触摸过的吧!现在,就让我们更深刻的去了解它吧!
弟子规是由1080个字组成,三字一句,共360句。每一句都有一个深刻的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弟子规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当中,要谨慎,要性守承诺;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的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该努力的学习礼,乐,御,书,术,射等六艺。
更让我深受教育的是“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诚是贯穿在万物的始终,没有诚也就没有万物。这时,我想起了我爸爸。爸爸是个生意人,一直坚守“以诚为本”的信念。有一次,如果爸爸以次充好,就以坏取利,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语重长心地说:“我们不能因暂时的方便,眼前的利益,就失去真正巨大的财富――诚信。正因为父亲的诚信,才让我们家的生意更加旺盛,可见诚信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从国学经典这本书中学会了许多东西,做人要讲究诚信,孝顺父母,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4:国学书籍读后感
1988年诺贝尔获得者在聚首巴黎时宣言:”人类要在21实际活下去,必须回到25前,从中国孔子等圣人那里寻找智慧!“
看完《道德经》,看完《论语》,终于知道为什么毛主席读国学可以成为圣贤,为什么现在流行汉学热,为什么汉语会成为美国第二大外语。所谓佛,就是觉者,智者,通俗的讲,觉悟了的人就叫佛。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些文化如果不去体验,读是读不懂的。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从来没有虚极静笃过的人,怎么读得懂《老子》?没有心斋坐忘过,怎么看得懂《庄子》?不了解儒家的慎独,怎么搞明白《论语》?怎么能学习《大学》,《中庸》,《孟子》?《易经》,《易传》都没有看过,怎么能齐家治国平治天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孔子就是50岁之后给《易经》做的注解。伏羲画了八卦,周文王演绎了八卦,孔子给八卦插上了翅膀,叫”十翼“。想读这些知识,首先一条就是生命取向要高,其次生命体验要深,最后生命能量还要强。
一个境界不高,格局小,生命取向低的人,是讲不出高明的话的。《心经》开篇就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一辈子的时间里,甚至时间做自我沟通,没有时间认识自己,没有时间去了解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最后一个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叫”忙“,真正写出来的时候发现吓一跳,这就是”心亡为忙“。
所以我想,要想成大事,首先就要学会自我沟通。就像翟鸿鼋淌谒档模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坐的住的人。释迦摩尼一坐9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闭关,一坐3个月。所以啊,修身为本,好好修身,再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上使然,再加上最近时间充裕,我准备给自己一段时间,给自己一次机会,了解一下自己,弄明白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再考虑其他一切事情!所以请各位亲朋友好友原谅我的暂时消失,我会回来的!
篇5:国学书籍读后感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 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 仁爱” 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 爱人” 、“ 知识”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篇6: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篇7: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中庸孝经》,《孝经》的内容好象都比较难懂,爸爸妈妈又和我一起阅读了《二十四孝》,我觉得其中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自古以来,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一切德行修养的基础,是思想教化的源泉。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给予我们一切,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总是那样的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百事孝为先,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孝道就是要尽心尽力的供养父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能去爱他人、爱国家呢?
现在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些00后,经常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自己要向父母要点什么,想要怎么样玩耍,自己喜欢怎么样就要怎么样。与父母一起时,自己一定要选最好的,要玩自己最喜欢的;吃东西时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吃的。有时,父母指出我们的错误希望我们改正时,我们不仅不愿意承认,反而还会发脾气;有时甚至还会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很不礼貌。
所有这些表现,和《孝经》中的要求相对照,关键是“孝顺”二字没有做好,我们距离《孝经》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读了《孝经》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吧!
篇8: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这是关于孔子与弟子的事情:孔子在家中闲坐。孔子说:“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至为重要的道德,用它可以使得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曾子连忙起身离开席位回答说:“我生性愚钝,哪里能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品行的教化都是孝行派生出来的。你还是回到原位去,我讲给你听。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敢损坏伤残,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孝,开始是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的阶段是效忠君王,最终则要建树功绩,成名立业,这就是孝的圆满结束。”是啊,我们的身体和毛发都来自于父母,使自己的身体毛发无损,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因为每个父母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女生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
还有一件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对于孔子的礼制很推崇。临终前,曾子要躺在季孙赐的竹席上,当时曾子翻身很困难了,他让弟子把他移到竹席上,他的弟子不肯,他坚持要换,弟子没办法就换了,结果曾子经此翻身很快就去世了,但他很欣慰,因为他在临终前的身体完好无损。我想到了那些自残的,想不开的人,他们多么不孝顺父母,就算有再不幸的事发生,也不该放弃希望,他们就没有想过父母该有多担心吗?父母虽然经常批评我们,但那都是为我们好,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父母为什么要因为你的小错误而生气呢?好好珍惜这些来自父母的爱吧,他们不会陪伴我们走完这一生,不要等他们不在了,才后悔,才感悟,那时做什么都没用了。我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够进一步的孝顺父母,领悟父母的爱。
书,提醒着我们,警告着我们;书,帮助着我们,领导着我们。书中有很多道理,我们要慢慢学会,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书,在你寂寞时,无聊时陪着你。书,在你绝望时,失败时激励着你。书,在你伤心时,心情不好时,把快乐送给你。你仔细阅读书时,他是你谈心的朋友;你想不开时,他又是你的导师。所以热爱读书吧,他会给予你希望和帮助。
篇9:国学书籍经典读后感800字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
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篇10: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篇11: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1、《千家诗・神童诗・名贤集・增广贤文》
《千家诗》选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名家名篇;《神童诗》主要辑录了神童汪洙的部分诗歌,《名贤集》《增广贤文》则汇集文献佳句及有韵的谚语。
2、《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被誉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为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
3、《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本书为清朝学者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和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对韵》的合订本。
儿童熟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韵格律,自然地领会平仄对仗,以后在学做对联和诗词时,便可以信手拈来。
4、《论语・大学・中庸》
儒家学说经典合辑,阐述儒学哲学核心思想,汇集学习与传承的篇章。
5、《孔子家语译注》
集中体现孔子“仁”“礼”与“德”思想。本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形象的重要依据。
6、《孟子译注》
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本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
7、《荀子译注》
本书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总结,其内容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8、《道德经译注》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伟大著作。《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9、《庄子译注》
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道家学说的典范之作。本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
10、《列子译注》
被誉为“常胜之道”的智慧之书。《列子》共八篇,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一百三十四则。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道家哲学中说“大道为简”,国学其实是人类对大自然最简单质朴的认知和总结。学习国学可以慢慢从这些最质朴的认知中找到人生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人生层次。
篇12:小学生国学经典书籍
小学生国学经典书籍
1.有故事的汉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其婉转曲折的笔画。邱昭瑜编著的《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孩子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孩子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2.中国成语故事
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的举办,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成语学习的热潮。成语,可谓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一次交流、每一篇文章中拈来便用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它自身来源的故事。这些故事闪耀在历史的波光中,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大人们已经熟悉了这些,孩子们则踮着脚要听故事。那么,这本《中国成语故事》便成了最适合的选择。180多个成语,简单有趣的文字,会让孩子领略成语的真谛,增加古文化的见闻。
3.增广贤文
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由广泛的民间俗语和历代诗文中的经典语句选编而成。读来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4.儿童中华文化导读之老子庄子选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5.漫画儒家思想
首次整体展现了蔡志忠漫画古籍经典作品的全貌;力求设计出蔡氏作品新高度——适合大众阅读、有辨识度、有质感、可以收藏的蔡志忠漫画古籍经典作品。加入古籍原文,辅助阅读;同时将蔡志忠作品的艺术感、想象力通过包装设计的创新、印刷工艺的考究全面展现出来。
6.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诗经
风、周南、关雎、葛覃、卷耳、穋木、螽斯、桃夭、兔置、芣莒、汉广、汝坟、麟之趾、召南、鹊巢,《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滥觞,对于孩子未来的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两部经典著作合二为一,在原著基础上增设了注释、译文、名家品读、实用谋略和商业案例等栏目,在重现古典兵书原貌的同时,以现代视角对古典计谋进行全新解读。人物事迹图生动再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战争和政治斗争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活动,让读者感受接近真实的历史情景,通过真实的人和事具体而微地学习《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用兵之道中所承载的普遍哲理。
8.阶梯国学:小秀才
《阶梯国学》由多位小学高级教师与出版单位的专家联手编订,着力保证了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并提供了注音、注释和译文,同时配以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趣味,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本套丛书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按难易程度共分为三个阶段。这种科学系统的分阶,能让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国学。书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十几种传统蒙学经典,都是为广大家长和儿童所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性格养成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9.绽放惊艳的古典诗词
选录了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较好作品,并对这些中国古代唯美、惊艳的诗词从各个角度进行解析。这些作品或讴歌大自然,或咏叹爱情,或感慨人生,或抒发豪情,充满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富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代表着中国诗词创作的较高成就。
10.礼记选读
《礼记》最初为附在《仪礼》后的记文,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编者依照刘向《别录》中对《礼记》篇目的分类,共列通论、制度、丧服、吉事、祭祀、其他六章,章下分节以《礼记》原篇名名之,按照原篇先后顺序排列,每节节选原文若干。文后附注释、译文,方便同学们理解原文。每篇节选内容,意在让同学们大概了解什么是礼,古人为什么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礼有什么样的规定,古人怎么践行这套礼仪制度。编者在内容选择上更多贴近当今社会生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相关命题有所思考。
国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 C )。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
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 A )。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D )。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 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 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
A、苏州B、房屋 C、酒 D、庄稼
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
7.“豆蔻”是指女子岁,“弱冠”是指男子( A )岁。
A、十三岁、二十岁 B、十三岁、十六岁 C、十五岁、十二岁 D、十六岁、十三岁
8.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幺黑色一般表示( A)。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奸诈阴险D、卑鄙无耻
9.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C)。
A、元宵 B、饴糖C、腊八粥 D、饺子
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B)。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 C )。
A、新婚大喜 B、乔迁新居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C、10米 D、30米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D )。
A、宣纸 B、湖笔 C、徽墨 D、河砚
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B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
国学的经典语录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1、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1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8、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篇13:初中生国学书籍推荐
初中生国学书籍推荐
一、经部
《周易》:参读高享编注《周易大传今注》、周振甫《周易译注》。
《尚书》:难读,可不读。若读,可随便选中华、上古版本,参看钱穆《黄帝》一书。
《诗经》:参读江阴香编注《诗经译注》、周振甫《诗经译注》、陈子展《诗经直解》。 毛舜钦《诗经选》。
《礼记》:《中华经典藏书》丛书本《礼记•孝经》,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大学》、《中庸》 二篇已列在四书中,可不重复;主要用力在《礼运》、《王制》、《乐记》、《学记》、《经解》、《儒行》、《月令》诸篇;可参看彭林的《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为旁证。又,可用上海古籍《十三经译注》本《礼记》。
《春秋》:读《左传》。喜欢的部分可反复读,不喜欢的只读一次就行,但是老师应该定一些要反复读的部分,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吴季札观乐、吴季札葬子、叔孙豹说魂魄与不朽等。参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朱东润《左传选》、王维堤《左传选评》。白文(无译注)本可用岳麓书院本,对照沈玉成《左传译文》(白话文)。郭丹《左传战国自策讲演录(附光盘)》,广西师大出版社;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
《孝经》:汪受宽《孝经译注》。
四书:参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钱穆《论语新解》。王岳川《大学中庸讲演录(含光盘)》,广西师大出版社。
二、史部
提示: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甚好,可当导读使用。
(一)正史杂史
《国语》:白文可用李维琦《国语•战国策 》本,韦昭注最有名。译注可用黄永堂本,贵州人民。
《史记》:中华书局的全本的就行(年表等可以没有)。王伯详《史记选》。清人姚苎田《史记菁华录》。韩兆琦选、译注本可副,王冉冉《史记讲读》亦可副。
《汉书》:中华书局的就行。参读汪受宽《汉书选评》。
《三国志》:同上。
《后汉书》:同上。章义和《后汉书选评》。
说明:学生如有兴趣,吕思勉所作诸史可读。如其《隋唐五代史》。
(二)学术史与近人重作古史
提示:此部分不作国学书看,只作增加文化常识之书看,学生自由选读。此类书,学校不应不备。
朱熹《近思录》:贵州人民全译本(于民雄译注)。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强烈推荐)。三联书店版。
钱穆《国史大纲》(强烈推荐)、《秦汉史》:三联书店版。
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蓬莱阁丛书”版。
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蓬莱阁丛书”版。
杨宽《西周史》、《战国史》。
吕思勉《秦汉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三、子部
提示:可购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二十二子详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唯后者重学术性,中学生未必适宜;倘同时照顾及于教师,则当置一套。
《孙子兵法》:十三家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注本。郭化若《孙子译注》。
《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止庵《老子演义》。饶尚宽译注本亦可。
《庄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张默生《庄子新释》。
《荀子》: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注译《荀子全译》。惠吉兴《荀子选评》。
《淮南子》:赵宗乙《详注全译》。
《列子》:王力波《列子详注全译》。
《黄帝内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二十二子详注全译)本。
《新书》:二十二子详注全译本。
《颜氏家训》:贵州人民本。檀作文译注(选)本。
《人物志》:中州古籍本、贵州人民本。
《世说新语》:全译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坛经》:郭朋《坛经校释》、吴平《坛经讲读》。
《金刚经》:田茂志注译本,中州古籍。
四、集部
提示:经史子亦都是“文学”,今日所谓“文学”、“文学批评”等在古代则属集部。唯国学正途,则在经史为根本、文学为花叶,所谓”文以载道“,故《文心雕龙》必以《原道》、《宗经》、《征圣》始。亦不妨说是作人第一,作文第二,好文章是好人格的文字化。故个人尤鼓励学生用力于经史子三部,否则学文学也学不到真文学也。另:部分选本为今人所作,然依古法仍当在集部者,视其善者选入,如《乐府诗选》。
《楚辞》:古书以《楚辞补注》为善。褚斌杰《楚辞选评》、马茂元《楚辞选》。周建忠《楚辞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汤漳平注译本,中州古籍。
《古诗源》:中华书局本。华夏出版社本为简体横排。
《乐府诗选》:曹道衡,人民文学。余冠英亦有同名书,可用。
《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选评》:曹道衡等。
《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金性尧注。
《唐诗百话》(强烈推荐):施蛰存著。此书通俗而精深,不难读完。读完,则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以学诗亦佳。然此书未重印。可到旧书网寻,亦可打印电子本。
《花间集》
《宋词三百首》:唐圭璋笺注(资料丰富)、沈家庄注(浅易全面)。
《唐宋词选》:唐圭璋。人民出版社本。
《宋诗选》:钱钟书有《宋诗选注》。张鸣《宋诗选》极佳。
《陶渊明集》:贵州人民社全译本;逯钦立校注本。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白诗选》:中华书局
《读杜心解》:浦起龙。
《杜诗选评》:林继中。
《杜甫诗选》:中华书局
《王维孟浩然诗选》:陈铁民选注。
《杜牧诗选》:中华书局
《韦应物诗选》:中华书局
《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
《辛弃疾词选》:中华书局
《辛弃疾集》:刘乃昌编选,凤凰出版集团。
《辛弃疾词选评》:施议对选评,上海古籍。
《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本。
《陶庵梦忆》:张岱著,中华书局本。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文心雕龙》:周振甫本;贵州人民社选注全译本。千古文论之祖,广大精微。析理备,造文丽,美之至。
《沧浪诗话》:宋人严羽著。
《原诗》:清人叶燮著。
《蕙风词话》:况周颐。
《谈艺录》:钱钟书著。
国学经典散文分享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经典励志句子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2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篇14:必读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必读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
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
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天智、阴鬼、“非命”、非乐、节葬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6《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领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7《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8《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9《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0《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因为国学可以让我们领略古人的智慧,对自己、对人生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从而关照内心,去寻觅事情的答案。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在思考中进行自己的生活,修心开智,活得也会更自在些。
另外我们日常也可以通过中医来调节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减少疾病的折磨。时不时去看看国画展,去见识国画之美。闲暇之余下下象棋,听听相声或京剧,不也都很有意思吗?完全不比那些劲歌热舞的综艺节目差嘛!甚至比它们更有味道和深意。
愿我们都能用国学引领生活,让国学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国学来帮助我们成就真我,从而达到心、身、灵达到高度统一,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读书的好处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至少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1. 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
读书,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读书最难做的“涵养之如不识字人”。读书不能“取二三诗文务求滚瓜,铭三五散句惟求烂熟,生吞活剥,断章取义,开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谓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内实盗娼之属,无非丑婆娘施了亮艳脂粉,益丑而又可怖也!”伪饰自己,急功近利,装门面,当做官场职位晋升和商场招揽生意的“敲门砖”。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一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给美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读《史记》,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我们不免要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出了纯真的青涩之恋,读《飞鸟集》,读出了博爱和仁慈,读巴金《随想录》,沉重得忧伤,在忧伤在奋进。所有的好书,都将给我们的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教会我们怎样靠近本真生活。这种美,源于广袤的自然,成熟于和谐社会,浸润了思考的智慧,所以它的力量得以永恒传承。
读书,让人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浮躁会远你而去。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 读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
有人说的好:“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真是的,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读书价值连城。正像宋真宗赵恒所说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读书,让人变得懂事、文明;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完美;读书,使人类走出了蛮荒;读书,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
读书,有如最美丽、最优雅的思想交流。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
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一位先哲说过:“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读书之美,更多的在于未知。对于思想的穷人,读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我们所未曾历练的神秘,给阅读构成了挑战,作者在颠峰冒险,读书者在迷宫探险。如果说已知是种存在,是事实,未知的东西则不断地修正读者认识的偏差,反复校正前路的风景,引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走向。
3. 读书可以让人灵魂纯洁
读书,是在剥除心灵中的障碍,使人的心胸变得空旷,加法慢慢变成了减法。读书使人心灵优雅。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
多读书的人,情怀开阔,境界高远,心无挂碍,思无羁绊,心态平和。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的人,谈吐风趣,举止得体,情趣高雅,自有生活的品位。读书是与高尚的灵魂沟通,与优雅的品德对话,读书不仅是高雅的休闲,倘若细细品味的话,还可以让思想有一点余香,情绪有一点缱绻,当然,灵魂也就在阅读中逐渐变得高尚优雅了起来,使之心灵更纯洁、更美丽。
4. 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
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书中讲述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记载着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只有借助前人的肩膀,才能使人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书便能使人心智聪慧不轻信,满怀自信不盲从。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在回答中央电视台《东方书城》节目主持人巴丹关于读书问题的提问时也说:“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多读书,就会更多地懂得先前的事情,使自己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读书,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回首历史长河,触摸时代的脉搏,关照广阔的生活;当我们在读书与思考中,流连在每一条真理、每一个美好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场景之中时,那正是将“小我”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想与信念之时。所以,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只在于增长知识,也不只在于“立言”,还在于使人学会高尚,领略境界的高远和胸襟的开阔。
生在狭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缩,你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气息呼向宇宙的漩涡,你高昂着头,微笑,你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朵。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然而这时,读书能坚定信念,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读书,则可以增长生活智慧,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选择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需要不断读书,和着生动的实践,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在对实践的感悟和阅读的思考中日益丰满与完善。
5. 读书可以让人明辨是非
读书使人明辨是非,胸有主见,不断完善自我,给人一种成熟和值得信赖的印象。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度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我们的内心世界将因读书而广博,因读书而更会做人、更会做事,从读书中获得的能力将给我们带来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舞台。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无礼。人生的态度可以充满激情,可以有张有弛,可以与人不睦和投缘。也可以性如烈火,不去温良恭俭让,但心中不能没有正义,不能没有是非观念。有的人轻视文化,对人无礼,不受社会规则制约,正是不读书,没有教养的具体表现。
6. 读书可以让人提升才华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可以告诉人们许多相关的知识,让人在阅读中受到感动、教育和启迪。人的情感是在美学思想的熏陶中得到净化和升华的,多读好的文章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书本是文化、经验和知识的载体。读过的书不是一去不返的黄鹤,可以反复拜读,春华秋实,深刻印象留在记忆里,滋润着心田。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书读得多了,知道的事情就多,思路非常开阔,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高于常人了。
7. 读书可以让人修身养性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热爱读书,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亲灸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华,让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有心灵的和谐,便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坦荡的胸怀。在迷路的时候,有一份必胜的信念;在遭遇黑暗的时候,便有一缕明媚的阳光照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书,如森林氧吧和甘泉,改善人的呼吸和血液——润物无声的供给人心境中的氧气,人的神韵里平添了坦然和自信。读书的作用近似于中医调理,于无声处给你强身健体的滋养和补充。
8. 读书可以让人享受人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陶冶情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在读书时,使我们感觉到人生的旷达与况味,潇洒而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白鹤有白鹤的生活,狮子有狮子的生活,海豚有海豚的生活,壮阔是大海的生活,而优雅是小溪的生活。读书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读书是精神的享受,是乐趣,冲淡了人的烦恼和无奈。
在读书时,使我们领略到书境中的美妙与欢乐,那里有暧巢,抚慰我们烦躁的孤寂的心灵;那里有旷野,拂荡我们困狭的倦曲的胸襟,那里是无声的,却有喁喁低语,袅袅清音;有仰天长啸,惊涛拍岸;有“人籁”和“天籁”的独奏和交鸣。那里是无影的,却有旷代知己,咫尺情侣,有千种风情,万般景观,令人心神摇荡,目迷神驰。那里是无嗅的,却有青草芳菲,有汤药辛辣,心香恬淡,有怡人的醉人的或醒人的气息。那里是廉价的,即使我们囊中羞涩,它也不拒绝我,它能赐于我们“千钟栗”,“颜如玉”“黄金屋”,却能使我们成为富有者。那里也并不遥远,不必到虚无缥缈处寻求,它可以随时依伴我——在灯下,在榻上,在旅途中,在青晨的林间,在冬夜的炉旁。走进书境,我们将会拥有绚丽的世界,它将给我们以精神的愉悦和美感,放开倦怠的思绪,用平常的心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然后我们也会发觉,这种生活也有着美的感觉,在书境中可抚慰那颗早已因旅途疲惫的灵魂。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读书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书是生命的矿物质,她挺起了我们不屈的脊梁;书是人生的维生素,她迸发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书是生活的美容师,她赋予了我们青春的时光;书是最好的调味酒,她滋润了我们气质的芳香。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的悲欢离合,搏击命运的风霜雨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书中得到的启迪、教诲、乐趣,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一种境界。“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摆脱愚昧,洗去心灵的尘埃,走向文明;她更加赋予人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通向成功、走向快乐的阶梯,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懈怠自己疏远读书之心呢?让我们静心用心读书,提升自身的素质,净化灵魂,驱心魔,斩恶魔,戒浮躁,祛贪欲,让蓝天更蓝,让自然更绿,让社会更优,让人心更纯,让世界更美……
篇15:中学生国学书籍推荐
中学生国学书籍推荐
一、经部
《周易》:参读高享编注《周易大传今注》、周振甫《周易译注》。
《尚书》:难读,可不读。若读,可随便选中华、上古版本,参看钱穆《黄帝》一书。
《诗经》:参读江阴香编注《诗经译注》、周振甫《诗经译注》、陈子展《诗经直解》。 毛舜钦《诗经选》。
《礼记》:《中华经典藏书》丛书本《礼记孝经》,胡平生、陈美兰译注。《大学》、《中庸》 二篇已列在四书中,可不重复;主要用力在《礼运》、《王制》、《乐记》、《学记》、《经解》、《儒行》、《月令》诸篇;可参看彭林的《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为旁证。又,可用上海古籍《十三经译注》本《礼记》。
《春秋》:读《左传》。喜欢的部分可反复读,不喜欢的只读一次就行,但是老师应该定一些要反复读的部分,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吴季札观乐、吴季札葬子、叔孙豹说魂魄与不朽等。参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朱东润《左传选》、王维堤《左传选评》。白文(无译注)本可用岳麓书院本,对照沈玉成《左传译文》(白话文)。郭丹《左传战国自策讲演录(附光盘)》,广西师大出版社;陈戍国《春秋左传校注》。
《孝经》:汪受宽《孝经译注》。
四书:参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钱穆《论语新解》。王岳川《大学中庸讲演录(含光盘)》,广西师大出版社。
二、史部
提示: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甚好,可当导读使用。
(一)正史杂史
《国语》:白文可用李维琦《国语战国策 》本,韦昭注最有名。译注可用黄永堂本,贵州人民。
《史记》:中华书局的全本的就行(年表等可以没有)。王伯详《史记选》。清人姚苎田《史记菁华录》。韩兆琦选、译注本可副,王冉冉《史记讲读》亦可副。
《汉书》:中华书局的就行。参读汪受宽《汉书选评》。
《三国志》:同上。
《后汉书》:同上。章义和《后汉书选评》。
说明:学生如有兴趣,吕思勉所作诸史可读。如其《隋唐五代史》。
(二)学术史与近人重作古史
提示:此部分不作国学书看,只作增加文化常识之书看,学生自由选读。此类书,学校不应不备。
朱熹《近思录》:贵州人民全译本(于民雄译注)。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强烈推荐)。三联书店版。
钱穆《国史大纲》(强烈推荐)、《秦汉史》:三联书店版。
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蓬莱阁丛书”版。
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蓬莱阁丛书”版。
杨宽《西周史》、《战国史》。
吕思勉《秦汉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三、子部
提示:可购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二十二子详注全译”丛书、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唯后者重学术性,中学生未必适宜;倘同时照顾及于教师,则当置一套。
《孙子兵法》:十三家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注本。郭化若《孙子译注》。
《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止庵《老子演义》。饶尚宽译注本亦可。
《庄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张默生《庄子新释》。
《荀子》: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注译《荀子全译》。惠吉兴《荀子选评》。
《淮南子》:赵宗乙《详注全译》。
《列子》:王力波《列子详注全译》。
《黄帝内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二十二子详注全译)本。
《新书》:二十二子详注全译本。
《颜氏家训》:贵州人民本。檀作文译注(选)本。
《人物志》:中州古籍本、贵州人民本。
《世说新语》:全译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坛经》:郭朋《坛经校释》、吴平《坛经讲读》。
《金刚经》:田茂志注译本,中州古籍。
四、集部
提示:经史子亦都是“文学”,今日所谓“文学”、“文学批评”等在古代则属集部。唯国学正途,则在经史为根本、文学为花叶,所谓”文以载道“,故《文心雕龙》必以《原道》、《宗经》、《征圣》始。亦不妨说是作人第一,作文第二,好文章是好人格的文字化。故个人尤鼓励学生用力于经史子三部,否则学文学也学不到真文学也。另:部分选本为今人所作,然依古法仍当在集部者,视其善者选入,如《乐府诗选》。
《楚辞》:古书以《楚辞补注》为善。褚斌杰《楚辞选评》、马茂元《楚辞选》。周建忠《楚辞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汤漳平注译本,中州古籍。
《古诗源》:中华书局本。华夏出版社本为简体横排。
《乐府诗选》:曹道衡,人民文学。余冠英亦有同名书,可用。
《魏晋南北朝诗选》:丁夏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魏晋南北朝诗选评》:曹道衡等。
《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金性尧注。
《唐诗百话》(强烈推荐):施蛰存著。此书通俗而精深,不难读完。读完,则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以学诗亦佳。然此书未重印。可到旧书网寻,亦可打印电子本。
《花间集》
《宋词三百首》:唐圭璋笺注(资料丰富)、沈家庄注(浅易全面)。
《唐宋词选》:唐圭璋。人民出版社本。
《宋诗选》:钱钟书有《宋诗选注》。张鸣《宋诗选》极佳。
《陶渊明集》:贵州人民社全译本;逯钦立校注本。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白诗选》:中华书局
《读杜心解》:浦起龙。
《杜诗选评》:林继中。
《杜甫诗选》:中华书局
《王维孟浩然诗选》:陈铁民选注。
《杜牧诗选》:中华书局
《韦应物诗选》:中华书局
《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
《辛弃疾词选》:中华书局
《辛弃疾集》:刘乃昌编选,凤凰出版集团。
《辛弃疾词选评》:施议对选评,上海古籍。
《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本。
《陶庵梦忆》:张岱著,中华书局本。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文心雕龙》:周振甫本;贵州人民社选注全译本。千古文论之祖,广大精微。析理备,造文丽,美之至。
《沧浪诗话》:宋人严羽著。
《原诗》:清人叶燮著。
《蕙风词话》:况周颐。
《谈艺录》:钱钟书著。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_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 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 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关于中华文化的特征,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将其概括为十四点,即:广土众民;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历史悠久,并世中莫与之比;明明白白有伟大力量,又的的确确指不出来其力量所在;历代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家庭是中国人第一重要的生活;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迈进;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法制之不见形成;建国之基础以道德伦常礼教,而不以法律,道德气氛特重;以儒学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是中国社会牢固的安定力,使得它经过无数次的大小变乱仍不解体;兵民合一,全国皆兵;孝的文化;“隐士”是中国的特产。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孝经》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国学名言名句
1、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3、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篇16:名师推荐国学经典书籍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韵文书类
一、《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二、《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三、《文选》
择读。
四、《乐府诗集》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
五、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溥《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运《五代诗选》本。
六、宋人词集:
《清真词》《醉翁琴趣》《东坡乐府》《屯田集》《淮海词》《樵歌》《稼轩词》《后村词》《白石道人歌曲》《碧山词》《梦窗词》
七、唐宋人诗文集: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
八、唐宋诗选本: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
《宋诗钞》吕留良抄
九、元明清人曲本: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十、吴伟业之《梅村诗集》,黄遵宪《人境芦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
随意涉览书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水经注》《文心雕龙》《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困学纪闻》《通艺录》《癸巳类稿》《东塾读书记》《庸Q笔记》《张太岳集》《王心斋先生全书》《朱舜水遗集》《李恕谷文集》《鲒琦亭集》《潜研堂集》《述学》《洪北江集》《定Q文集》《曾文公正全集》《胡文忠公集》(上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汉事条理及朋友风义)《苕溪渔隐丛话》《词苑丛谈》《语石》《书林清话》《广艺舟双楫》《剧说》《宋元戏曲史》。
【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800字作文2022-08-03
关于国学的作文200字2022-08-08
4.23读书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2022-10-18
小学生写国学经典作文2022-11-07
关于“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400字2024-03-24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00字2022-08-21
季羡林《忆往述怀》读后感1000字2023-07-18
《弟子规》诵读感悟一年级作文2024-01-28
4.23世界读书日的活动方案2022-11-10
国学经典读后感800字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