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忆往述怀》读后感1000字(集锦12篇)由网友“哦哦哦”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季羡林《忆往述怀》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季羡林的《忆往述怀》读后感
关于季羡林的《忆往述怀》读后感
林语堂先生著有《清风茗月品女人》一书,书名倒是给了我不少启迪。像季羡林先生这般志趣高雅,品行高洁的人,我们唯有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呡一口浓溢的香茗,邀山间之明月,才能更真切地走近这位毕生与国学为伴的大师。
大师,季老听到这个称谓,恐怕又要惶恐地摆摆手,谦虚的说道:"我哪算什么大师,充其量只是小师。"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学术成就比不上陈寅恪等大师。然而,7月11日凌晨,季老在北京301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8岁。这一天,标志着一个大师时代的终结。从此,国学的星空陨落了一颗最为耀眼的星星。日月为之失色,举国上下为之皆泣。我们不应怀疑,虽然季老与世长辞,但是他的关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国学拼搏终身。
季老不仅是国学大师,更精通12国语言,对常人望而却步的梵文更是深有造诣。对于这么一位身兼北京大学副校长职务的大学者,我们却不能用“孤标傲世”这种常形容文人的词语来评价他。从他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出一丝一毫清高冷傲的影子,有的只是平易近人与平和坦荡。终年穿着中山装的他,常被刚进入北大校门的新生误认为是老校工。的.确,这么一位朴素的老人,与一般人想象中的“国学大师”的形象大相径庭。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件关于季老的小轶事。北京大学新学期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奔走在校园,忙着办好登记注册等手续。一位新生在校园小径上碰到一位面容和蔼的老人,便请老人帮自己照看一下行李。一个多小时后,该新生回来时,老人仍在尽职尽责地照看行李。这名学生怎么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开学典礼上,他居然又看见了这位老人端坐在主席台上。而他,正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
这么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大学者,逝世后更赢得了众人对他极高的评价与深切的缅怀。
也许,我们更应该收起眼泪。因为季老在《忆往述怀》一书“人生的价值”一文中早已这么写道:“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季老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被社会大众冠以“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桂冠,科技老却分别写了《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三篇文章来回应这些称号。在如今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名利掩盖真知的氛围中,相比于学术造假,余秋雨曲解“大师”一词等带有商业利益和炒作的事件中,季老一辈子钟情于学术研究,却淡泊名利,让人不甚感慨。我谨记着季老赠送给中学生的八个字:爱国,孝亲,尊师,重友,也愿意辈子追随季老,做一个“骨子硬,心肠软”的人,做一个质朴醇厚,诚恳平易的人,做一个性情中人。
篇2:季羡林《忆往述怀》简介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素以学术造诣深厚而著称,且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本书收集了大师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其蕴涵大师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
领略大师风采,传承智慧文明,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经典散文全新结集出版。全景展现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世事的感悟。
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必须实现人生的价值,才对得起这仅有的一次生命。
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
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
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在永恒不断流逝的时间的长河中,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回头看一看,看看走过的历程中自己走得是否都完全正确,正确的要坚持,不正确的要扬弃。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以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对头,干得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到你身边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悔。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上脚的程度。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著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篇3:季羡林《忆往述怀》简介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人总希望活下去,生与死是相对的。
印度梵文中的“死”字,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变化形式同被动态一样。这说明印度古代的语法学家,精通人情心态。死几乎都是被动的,一个人除非被逼至绝境,他是不会轻易抛弃自己生命的。
我向无大志,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我对亲人,对朋友,总是怀有真挚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故意伤害过别人。但是,在那段浩劫的岁月里,我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那时,任何一个戴红箍的学生和教员,都可以随意对我进行辱骂和殴打,我这样一位手无搏击之力的老人,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种皮肉上的痛苦给心灵上带来的摧残是终生难忘的。
我的性命本该在那场浩劫中结束,在比一根头发丝还细的偶然中我没有像老舍先生那样走上绝路,我侥幸活了下来,我被分配淘厕所,看门房,守电话,我像个患了“麻风”病的人,很少人能有勇气同我交谈,我听从任何人的训斥或调遣,只能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我活下来,一种悔愧耻辱之感在咬我的心。
我活下来,一种求生本能之意在唤我的心。
我扪心自问:我是个有教养、有尊严、有点学问、有点良知的人,我能忍辱负重地活下来,根本缘由在于我的思想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的信念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不情愿那样苟且偷生,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那段时期,那个环境,那种心态下译完的。
我活下来,寻找并实现着我的生命价值……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往昔岁月,依旧历历在目。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老知识分子生经忧患,在过去几十年的所谓政治运动中,被戴上许多离奇荒诞匪夷所思的帽子。磕磕碰碰,道路并不平坦。他们在风雨中经受了磨炼,抱着一种更宽厚、更仁爱的心胸看待生活,他们更愿讲真话。
敢讲真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极硬的“骨气”。历史上,因为讲真话而受迫害,遭厄运的人数还少吗?
我们北大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在1957年曾发表过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讲了真话。但到了1959年,这个纯粹学术探讨的问题,竟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讨伐。面对数百人的批判,老马拼上一身老骨头,迎接挑战。他曾著文声明:“这个挑战是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迎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马老很快遭了厄运。但他的精神,他的“骨气”,为世人所钦仰、所颂扬,因为他敢于维护自己的信念,敢于坚持真话。他成为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国著名老作家巴金先生,对三十年前那场浩劫所造成的灾难,认真地反思,他在晚年,以老迈龙钟之身,花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地写成了一部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这部书的永恒价值,就在于巴老敢于在书里写真话。
当然,只写真话,并不一定都是好文章,好文章应有淳美的文采和深邃的思想。真情实感只有融入艺术性中,才能成为好文章,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我所欣赏的文章风格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有节奏性,有韵律感的文章。我不喜欢浮滑率意,平板呆滞的文章。
现在,善待知识分子已成为我们的国策,我希望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不要再经受我们老辈人所经受的那种磨难,他们应该生活在一种更人道的环境里。当然,社会是发展的,他们会在新的环境里,遇到更激烈的竞争。但这是一种智力上的公平竞争,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高尚的、文明的竞争。它的存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有志于使中华民族强盛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就是我,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在写这篇序文时,窗外暗夜正在向前流动着,不知不觉中,暗夜已逝,旭日东升。朝阳从窗外流入我的书房。我静坐沉思,时而举目凝望,窗外的树木枝叶繁茂,那青翠昂然的浓绿扑人眉宇,它给我心中增添了鲜活的力量。
……
篇4: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
本书分为两部分,如题,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季老“读书与学**”的经历与感悟,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做人与处事”的态度与精神。
第一部分
对于季老的读书精神及治学态度,在下实为叹服。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第二部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领域的归宿原本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的方面内涵似乎被淡化了。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不染。
读过季老的书后,灵魂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般,使我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重新的审视。季老的研读精神和人文风骨深深的打动了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才能不断的提升,以致于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就以一首季老书中引用的诗来描述吧: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篇5: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
20xx年寒假之初,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了200元的购书券,在新华书店选书时发现了一本书-----《季羡林:读书与做人》。扉页是季先生纯朴的照片,穿着褪了色的衬衫,斜侧面更加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的瘦削形象。温总理曾说过:“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这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个纯朴的形象,着实让人感到亲切。
这本书的序很独特,是由先生自己作序的。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为的是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季先生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书育人的我,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的头脑,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本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这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有他对师友的缅怀追忆,有他对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后辈的谆谆教诲。
季老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要在读书中找到乐趣,为自己的教学需要而读书,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另外,我们应该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上书页,心里的崇敬、感言、伤痛、震撼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因先生有桂林一枝般的人格、独特绝世的美!
篇6: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
羡林老先生的《读书与做人》,首先通过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告诉我们书籍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体现了读书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回到做人层面上告诉我们实实在在的做人之道,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个人对读书的看法。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像资料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形象地获取信息,但书籍的魅力相对而言一点也不逊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刚上高中时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真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里边的场境描绘、人物心态描写是那么的传神,再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使我完全忘掉了现实世界。然而,前些天上网发现有这些小说的视频资料,就迫不及待地下载来看。本以为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一定能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更完整,但我一打开这些视频资料就失望了,影像节奏太快,把我当时花几天才看完的东西在几小时就表达完了,看后竟没任何感觉。回头想想,阅读的优点在于能够给读者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而这是声象资料所达不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阅读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长时间不容易消失的,而声像资料对人的影响是短暂的、极易消失的。阅读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是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过程。看到现在市场上到处摆放着包装华丽的非常热销的功利性极强的书籍我都感到可悲,成功人士是靠看几本书看出来的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而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使自己的思想丰富和完善,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再谈谈我对做人的看法。其实我们要谈的不是做人,而是如何轻松自在地做人,如何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季老先生从多个方面讲述了做人之道,其中透露着一个理念:和谐。季老先生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近年来,我们到处能看到“和谐”的字眼,到处呼吁建立和谐社会。我们要轻松自在地做人,就应该把当前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把自己和周边的人看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就能避免做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事情,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轻轻松松地做人
篇7: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
首先是读书。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可谓是多如牛毛。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关于这一点,季羡林先生的理解是:“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略)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季老的话是很实在的,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来说,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上小学之前,他便在私塾里熟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四书》之类的书,等到进入初中,由于参加了一个古文学习班,他又读了《史记》、《战国策》、《左传》等书,从此点燃了他对古文的痴迷和热爱,也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之后数十载,除了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他依然孜孜不倦,沉浸书海,不亦乐乎,“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诸葛亮《诫子书》中讲到“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吴晗先生说“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余秋雨先生也说了“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摆脱平庸”。
由此可知,读书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读什么书更重要。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的东西,信息是在太多。
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跟网络歌曲一样,变化更新之快,过了一段时间,之前的就会黯然失色。过去了,烟消云散,但却浪费了你的时间和精力。南怀瑾先生曾经说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有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而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人生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啊!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四书五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扬弃”的态度去认知传统文化。年轻时打下基本功,一生都忘不了。
于己身,我有幸能够在我的大学“迟暮之年”,浅悟此道理。因此在学有余力之时,不知倦怠,拿起《古文观止》,可“习其句读,解其惑也”,又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沉浸其中,如咀嚼橄榄,留香三日。
因此,读好的书,就要从经典开始!所谓经典,千古传承,历久弥新,博大精深,无尽藏也。经典告诉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皆可以为尧舜,非不能也,不为也。”所以要多读先哲圣贤之书,少读流行无品之文。当然流行的也可以在网上看看,浏览一下天下大事,但是不能整天沉迷在那些东西里。下功夫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感受到人类的智慧、思维的高度,才能感受到伟大的思想体系、深厚的精神力量,才能感受到文化的根本、文明的底蕴。
我斗胆拜季羡林先生为我大学的“启蒙老师”,如果没有饭后散步东湖,闲坐品书,于朴素的流水行文中静心聆听老者的人生感悟,让我为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我想,我依然是只“井中蛙”、“笼中鸟”,浑浑噩噩,虚度大学余光,今日有幸“一棒喝醒”,纵使“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啊!
在读书方面,季老对我的影响不止止是“要读书,读好的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文。
钟敬文先生在季羡林88岁米寿时赞季老曰:“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我也细细品先生的文字,至真至诚,按照他自己说的,“我写的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
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环顾现今文坛,敢如此坦率说出者,几何?鱼龙混杂,虽无“看惯春花秋月”,但至今能让我对人生有深刻感悟者,非季老文字莫属!为何?在其三。
一在文字简练。这要归功于他从小热爱的文言文,古人惜墨如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章简洁凝练,但要事详实,道理明了,毫无拖泥带水之举。先生的文字即是如此,简洁但不简单,于自然处彰显用词魅力!今人读文言文,意已不在追“八股之风”,但应学其遣词造句之功!
二在引材广博。这还是要归功于他扎实的国学基础。在他的文章中,古诗名句,信手拈来,俗语成语,随笔便是,毕竟是学贯中西,学界泰斗,有时还用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加以佐证,但用之恰当,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三在用情真切。前者已说“至真至诚”,现不胜其烦再强调,无非想借此谈谈自己的经历。从初中到高中,被许多同学叫苦的“作文”,却一直是我的最爱,因为作文是最能将心中所思所想展现出来的。我和季老一样,“喜欢胡思乱想”,有时候想的多了,就情不自禁地写下来,由“胡思乱想”引“胡写乱作”,但一定是充满感情,感情是作文的灵魂,我这么说,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到了大学,打破了中学时代作文的思路框架,加之生活经历的丰富,思绪变得更加自由,“逸兴遄飞”,“畅叙幽情”。但是,我没有坚持“多动笔、多作文”的习惯,我曾为自己狡辩道:“身为一理科生,无暇顾及作文习练啊!”现在回想,无地自容感甚深,内心涌现出千万个击溃此前谬论的理由,以曾国藩的“读书十二条规”为例,第五条,便是“写日记”,他一生写日记从不间断,日记是他人生修炼的百科全书。因此十六字勉励自己:文理兼顾,发奋图强,多思勤写,海纳百川。
篇8: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1000字
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三种: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荀子也把人分为三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善言、身行恶,国之妖也。时过境迁,我们不能两极分化,以“君子”、“小人”的标准进行简单分类。
一是要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那段话,耳熟能详,“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在信息时代快速膨胀的今日,“人类解放”事业已不需要让我们奋斗,但“思想运动”,仍需要我们青年人接棒,时人有“九零后悲观论”,认为我们“九零后是自私、迷茫、懒散的一代人”,言词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却多少折射出了许多事实。
身在大学,仅以身边人事为例。象牙塔中,网络游戏成群,无品小说结队,身心俱疲,虚度光阴者不乏,思想没有预见,行动就失去了指南,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因此我以绵薄之力,希望在思想上能够追随“五四青年”之遗风,以满腔热血,鞭笞前进。
二是要做勤奋一世的人,还是做懒惰一世的人?季羡林谦虚地说道,“如果真要说出我的一个优点,大概就是‘勤奋’二字吧”,“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类云云,多不胜举。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声吆喝,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出钱买了一个纸卷,层层用纸严密裹住。打开一看,妙方只有两个字:勤捉。
你说它不对吗?不行,它是完全对的。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说这么一个笑话,良苦用心啊!时至今日,莘莘学子,若有求索成功之道,须知“勤捉”之意,早起奋斗,勤勉一生。我虽不才,但也想跻身于此行列。是为共勉。
三是做胸怀大志的人,还是器小易盈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存高远,铸高视阔步之质。季羡林先生说“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然而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拓展了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比较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无愧“国宝”之冠!因为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不妄求,于细小之处彰远大之志。与之相比,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鼠目寸光之流,目无高山大河,胸无凌云壮志,外无高瞻远瞩之风,内无学富五车之才。但我又不甘心世上一遭走,只落得个“器小易盈”。
唯有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的人生路走实,假以时日,如有子孙,也问心无愧以教之。
篇9:心中往趣作文1000字
心中往趣作文1000字
当,再一次听到孩子们的欢笑,,也不禁沉醉于与他们的单纯中。是啊,童年永远是美好的,从来不去担心什么,也从来不去忧虑什么,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有过笑话,有过探险,也有过疼痛中的甜蜜。
(1)“坏人”敲门
“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不会有事吧?”我暗自嘀咕着。
“呼——呼——”什么声音?我很是警惕。我心里极为紧张,本来就很担心,这时又听见卧室门“咣咣”响的声音,便更紧张了。
我的心“咚咚”地跳着。周围又顿时安静了。这可使我的心更加为难。本来心就到了嗓子眼,这下差点从嘴里掉出来!我哆嗦着,悄悄去拿了一根棍子,紧紧抱在怀里,我的鼻尖冷汗直流。一滴一滴,掉在光滑的地板上。
怎么没声了?我疑惑不解。放下棒子,从猫眼一看,啥都没有,于是小心翼翼地打开门,还是什么都没有。跑哪去了?而只有风在我耳边嗡嗡作响。
正如《鲁宾逊漂流记》里所说的“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自己的心。
(2)半夜探秘
一天晚上,我莫名其妙睡不着,只好坐起来,周围什么都没有,只有楼下的路灯在淡淡发光,还有那“擦擦”的闹钟声。
难眠的'我想了一个好主意。嘿,我眼珠咕噜一转。轻笑两声,便在心里制定了计划,准备行动了!
计划就是把放在妈妈房里的一本课外书,神不知鬼不觉地拿过来,在被窝里偷偷看!
但可千万要小心!否则就成了“蒋干盗书”了!
我抬起脚,轻轻落在地上,又把另一只脚,也跟着蹭过去。我时而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挪过去;时而双脚伏在地上,慢慢磨过去。
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不惊动老妈的情况下,去拿课外书。虽然用了十几分钟,但是最终成功了。
我欣喜地抱起手中的书。躲进被窝,打起小手电,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可书才看了几页,看书的人的鼾声已经响起了……
(3)爬树之窘
那次,我与一伙同学出去游泳,回来时,就去爬树,树上的清新气息,和凉爽的微风,是我们夏日的享受。当我正尽情享受这趣味时……
“扑咚”,我竟从树上掉了下来,大地与我的脊背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接吻”。那种传遍全身的疼痛。真是一言难尽!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后来,我的脊背疼得厉害,不得不弓着脊背,弯着走路,当妈妈问起时,我便说:“你不是经常说我是老头吗?我现在就装一下。”逗得老妈哈哈大笑。
终点站:新时代之歌
童年是一首歌,让人在心中永远哼唱;是一碟佳肴,令人永远回味;又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在这幸福里,我悄然成长……
篇10:忆的作文1000字
忆的作文1000字
六年,流水般的六年,就那样飞逝而去,一件件往事不时浮上心头,恍如昨日,牵起绵绵的回忆,深深的眷恋……
或许是上天注定,我们这四个原本就认识的女孩又来到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从此朝夕相伴,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有欢亦有悲地走过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还记得去年我参加作文大赛的那段时间,或许你们忘了,我却记忆犹新。那时,我抱怨任务的繁重,害怕竞争的激烈,失落、泄气,心底里那一丝丝的信心也在一天天中消失,化为乌有。是你们,看到我成天紧锁着眉头唉声叹气的样子,便像善良的天使一般给我带来了久别的信心,为我那颗蒙尘的心洒上点点曙光,种下棵棵希望,拭去缕缕忧伤。你们围在我的身旁,句句鼓励的话语,像春风般和煦;个个灿烂的微笑似冬日般温馨。望着你们真诚而坚定的目光,我郑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加油啊!”她说:“努力啊!”我说:“一定!”“哈哈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笑声在空中荡漾,我们深厚的友谊也在每个人心中徜徉。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你们的帮助,我承载着你们的祝愿,你们的期望,你们的力量,在比赛中获得了佳绩,你们脸上那无法掩饰、由衷的笑容,永远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
哦,还有那次。我集训结束已经快5点了,外面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没有带伞,那样孤独无助的漫步在校园,彻骨的.寒。突然,我眼前一亮,看到了站在校门口一直在等着我的你们,我惊喜地叫着,飞快地奔过去,顿时一把把伞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那丝丝的温暖和浓浓的感动交织在一起,也在我心中凝聚成一把把友谊之伞。你们为我在料峭的寒冬营造的如火般的温暖,永远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
往事沉淀,情义依旧。难忘我们在这6年历程中,共同走过的一幕幕。我们都是热爱文学、与书为伴的女孩,于是我们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畅谈收获,在文学的陶冶下,我们都拥有了一颗纯洁细腻的心;我们不甘平庸,渴望大鹏展翅,常于是我们常常憧憬未来,踌躇满志,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我们东拥有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我们就这样一路并肩走来,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彩缤纷;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我的世界不再孤单、郁闷,而是充满阳光!我们即将面临毕业,面对离别,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和淡淡的感伤,依稀还记得的是6年前的我们懵懂无知,6年过去了,我们渐渐长大,成熟了,懂事了,我们之间的情义也愈来愈深了。
触手可及的分别却又让我们无可奈何,只能送上最后一片心,一份情,道一声“珍重”,留下脸上一弯浅浅的笑……
篇11:季忆1000字作文
季忆1000字作文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十二个四季,弹指间挥散而去,蓦然回首,每一幅四季图上,点缀着零零点点的缤纷的记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
春天,百鸟报春,百花齐放——瞧,南归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翱翔蓝天;听,春燕在嫩绿的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鸣叫。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春的笑容,从刚冒芽的小草中露了出来;春的气息,从一缕拂面的微风中飘了出来;春的声响,从滴滴雨水中传了出来,唦啦唦啦。春天,它像一个活泼的小孩子,伴着满满的激情,开启新一年的芬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
夏天,骄阳似火,绿树成荫——池塘的荷花开得正艳,惬意的凉爽围在树荫下。夏天,树木枝繁叶茂,天空蔚蓝无边。夏的目光,从毒辣的太阳上直射下来;夏的脚步,从万里无云的苍穹中彳亍于云;夏的言语,从阵阵雨响中诉说着,噼哩啪啦。夏天,好似一位严厉的成人,吐露着声声厉语,却奉献着独特的温暖。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秋天,硕果累累,秋雨绵绵——随着一缕秋风,秋雨悄无声息地下着,伴着书生朗朗,伴着喧闹繁华,伴着宁静致远,叮咚叮咚,奏着一首欢快的交响曲;绕过朵朵白云,秋雨俏皮可爱地下着,和小草嬉戏,和花儿玩耍,和大树谈心,叮咚叮咚,晶莹的.露珠映在叶片上;飞跃高山流水,秋雨机灵顽皮地下着,给鲜花倒水,给庄稼浇灌,给果树丰收,叮咚叮咚,欢乐的笑容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秋天,瓜果飘香,稻田灿烂。秋的衣衫,从无际的麦田中织做出来;秋的发丝,伴着翩翩起舞的红叶落了下来;秋的脸颊,从银盘似的皓月中描绘出来。秋天,就像一个热爱生活的中年人,决心用仅剩的生命为整个大地做贡献,瞧,瓜果点点,稻麦点点,秋雨点点。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冬。
冬天,银装素裹,寒风凛冽——缥缈的雪花下着下着,落成薄薄的霜;零碎的雪花下着下着,化为层层的霜雪;豆大的雪花下着下着,积成厚厚的雪霜。冬天,玉树银花,皑皑白雪。冬的被褥,从银白的大地中披挂隐现;冬的呼吸,从凛冽的寒风中刮了出来;冬的面貌,于雪人的容颜般慈爱。冬天,似年迈的老人,大口呼吸着,遍地的发丝逐渐化为云儿……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爱那百花盛开的春天,爱那绿树成荫的夏天,爱那硕果累累的秋天,爱那大雪纷飞的冬天。因为它们,送给了我一片缤纷的爱的,季忆。
篇12:拾忆作文1000字
真想打开记忆的盒子,把我现在所感动的东西全部装进去。当我被外界的武器伤的遍体鳞伤时,再拿出来放在胸口,感受到那片刻的温暖,紧紧的,一直到我们都老去……
又是一个除夕离我而去。儿时的记忆中,除夕是我一年当中最开心的一天。吃过晚饭,我就会屁颠屁颠的跟着姐姐串门,尽管她总是竭力的的想把我丢下,可我的执着总能换来最终的胜利。我们第一个去的就是阿姨家,在那里我们玩的最开心。我每次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糖果,剥开一颗,含在嘴里,不知道有多甜呢!因为那种甜包含着童年的纯真与梦幻。串过门后,我们就回去桥边看烟火,痴痴的望着天空,不会以为长时间的抬头而觉得累。因为那些烟火总能使我开心的大叫。经过一阵疯玩,我和姐姐又回到家里,等着爸妈的压岁钱,不管多与少,我总能乐上好一阵子。最后,妈妈把我的新衣服放到床头,我怀着兴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而现在,就算是再贵的巧克力,再漂亮的烟火,再多的压岁钱,也唤不起那时的甜蜜和温馨……站在窗口,望着外面的风景,我努力地回忆着过去十五年中每一个除夕夜。或许是我的脑子真的记不得事了,除了一些零零落落的东西,一点也不记得了。包括近几年的,简直是忘的一干二净,而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四五岁的时候,姐姐与我度过的那些日子。为什么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而记性却越来越差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是人变了,还是环境变了呢?到现在我才明白了其中的一点点,原来是我们都变了。环境使我们难以感动,而我们看到的也只有每个人的缺点,哪里还有什么“美好”呢?
不是我记不得了,而是我真的很难被感动,脑子已被机械所包围,没有精力为情感空出一块地。而最后,也只能任其逝去……说起感动,我最喜欢的还是老狼的《同桌的你》,那优美的旋律使我浮想联翩,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时代,清澈的友谊唤起了我对朋友的向往,而离别的痛苦就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正钻入我的心室,脑海映出了我们嬉戏的画面。可是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留在心底的只有怀念。友情确实能让我感动,因为以前相处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快乐的,美好的,值得令人铭记的。 也许以后我会遇到跟多的朋友,但是一开始的东西往往是最美好的。真如我们现在过年,虽然买的年货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很开心吗,不是的。在以前,就算是再穷,我口中的糖也是一样的甜。那些甜蜜是不会再有了的,只怕儿时的记忆也会随着我的恍惚而消逝吧!
真想打开记忆的盒子,把我现在所感动的东西全部装进去。当我被外界的武器伤的遍体鳞伤时,再拿出来放在胸口 ,感受到那片刻的温暖,紧紧的,一直到我们都老去……
★ 季羡林散文集
★ 季羡林大师的故事
★ 季羡林的生平简介
★ 季羡林大师语录
【季羡林《忆往述怀》读后感1000字(集锦12篇)】相关文章:
季羡林散文读后感700字优秀2023-04-29
秋夜述怀诗词2023-05-24
述怀 / 出关原文及赏析2022-04-29
《永久的悔》语文教学设计2022-04-30
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2024-01-24
季羡林散文精选读后感2022-08-06
论生逢其时议论文2024-01-12
述怀,述怀严含质,述怀的意思,述怀赏析2023-05-01
读《季羡林随想录》有感作文2022-11-04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