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作文350字(推荐17篇)由网友“奇妙能力”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品词作文350字,希望大家喜欢!
篇1:品词作文350字
品词作文350字
喜欢纳兰容若的《采桑子・彤云旧绝飞琼字》。
都说纳兰的词特别美,都是他本人的真情流露。他行走于人生坦途,却一生情路坎坷。
这首词,是他写给自己的表妹的。
我感受到的,是个普通人对一个女子深深的爱恋。纳兰性德虽身居要位,也有自己心中的苦闷。爱而不得的相思苦,是缠绵他一生的苦。
他的表妹入了宫,成为了宫中的“金丝雀”,从此二人一堵宫墙相隔,却是再也不能肆意相守。这首诗,写的正是纳兰无表妹音信,因而引发心中的苦闷。
香销被冷残灯灭。燃尽的`香,冰冷的被子,欲熄灭的灯。一派清冷逐字逐句,写在他手,痛在他心。这种爱而不得的感情,多少人又能够理解?他早将一切看得透彻。
纳兰性德早逝,与他的透彻是分不开的。很多事情他都看透了,却走不出阴霾,多年来愁绪都留给自己,日积月累,最终爆发……
一首词,尚且这么多感悟,那么对于人生呢?
篇2:品大麦茶作文350字
品大麦茶作文350字
在生活的不同时候,又时会显示出人生的或苦和或甜,或酸货涩。
我真没想到:我费了那么多口舌,好不容易可以去上海水族馆参观。那天中午,刚进上海水族馆,妈妈便带我买了肯德机去日本面馆吃拉面,伙计上了几杯大麦茶,这时,我仿佛有行在茫茫人海中。我坐在有点暖的椅子上,拿起大麦茶,闻了闻,有一股从来没有闻到过的`味道,有一股涩涩的味道,往日的烦恼,往日的无奈,都没有了,都离我而去了。
昔日,我是会慢慢地品尝香气四溢的龙井茶,让芬芳萦绕,扩散,我会潇洒地把握这份辉煌。
现在我却坐在空调阁里,看着日本装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喝完一倍,我又自己斟满一杯,也无须等待,慢慢品尝下去,第三口:
轻轻一舔饮,好苦!
我是想品尝一下酝酿良久的感觉D
或许人生就是一杯茶,在不同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或浓或淡,或甜或苦,或香或涩
最后,我一饮而尽,那孤苦已经变得香甜。
篇3:品绿茶作文350字
茶被人们称为:“中国式咖啡”,喝茶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方式,从古到今都一直流传着,现在异国人都对中国人喝茶赞叹不决。绿茶虽然不像可口的咖啡?香甜的葡萄酒,但是它能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我也爱喝茶。
春天到了!嫩绿的小草发出芽儿,小溪顺着山势,弯弯曲曲?源源不断地流下山,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家乡在湖北南漳县,哪儿也是个产茶的好地方。在我家后院儿,有一棵柳树,春天到了,柳条变绿了,我坐在柳树下品茶,春风细细地吹打着我的衣襟,喝着热腾腾刚泡好的淡绿的绿茶,感到一股浓厚的春天的味道,清香的?苦苦的。
我在树阴下喝着茶,不由自主地想,做为中国人应该让自己的传统文化一直发展下去,百折不怠,宁愿保守自己的文化,也比丢失文化强!
福海五年级:陈学桐
第2篇篇4:品词,透视的金钥匙
内容摘要:
品词,就是捕捉文本中在表情达意或组织材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些词语,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达到深度理解文本的目的。它是语文教师常用也是必用的教学手段。词语是一个大世界,词中有景,词中有情,词中有人,词中有理,词中有序。能映照人心、反映文章主旨的词,表现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情节推进的词语和一些修饰限制性词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表面看来可笑的、不合理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词语一定隐含着丰富的内涵,这样的词语一定不能放过。品词的技巧:去掉之后比效果、换个词语比一比、换个位置试一试、展开想象悟一悟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品词 意义 方法
怎样深入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永恒话题。随着教改的深入,各种奇思妙想如百花齐放。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我越来越情形的感受到:品词,是一把解读文本的永不生锈的金钥匙。
品词,就是捕捉文本中在表情达意或组织材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些词语,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达到深度理解文本的目的。它是语文教师常用也是必用的教学手段。
首先,谈谈词语的可品之处。词语是一个大世界,词中有景,词中有情,词中有人,词中有理,词中有序。
词中有景。相当一部分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即使些人、叙事、抒情的文章,往往也离不开景物的烘托。而品析词语是准确领会景物特征的有效方法。“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的诗情画意怎样使学生领悟呢,除了多读,还要注意咂摸浥和青、新的含义。浥中蕴含着一个清新如洗的 世界:地面是微微润湿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空气是清清爽爽的。再把它与青、新联系起来:嫩绿的柳叶经细雨滋润,绿的更纯、更雅、 更剔透,使得整个客栈笼罩在绿莹莹之中。品透了这几个词,这幅诗中之画也就显现纸上了。
词中有人。在金钱面前,人会露出本来面目。同样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胡屠户和何大学问对金钱的不同态度昭示了他们不同品质。在范进中举之后送给胡屠户六两银子,“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攥、缩、揣三个词 , 给胡屠户来了个大大的特写,其爱财本性暴露无遗。而何大学问则是个仗义疏财、侠肝义胆的民间英雄, 他看见“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九掏腰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这一掏一抓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几个词就是一个人!
词中有情。当李汉荣去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不说微风吹到了身上,而说自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因为这一撞,能撞出满身的朝气,满心的欢喜,作者是一头撞进了风清气爽的大自然。这一撞,何等惬意! 再如,当鲁迅先生帮助了一位受伤达到车夫后,没有回答我天真的问题,而是把枯瘦的手按在我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按与叹流露出鲁迅先生多少悲悯与愤懑的情怀啊!
词中有理。说话、作文一定要有道理、合逻辑,经得起推敲。一个词,往往能反映出作者的科学求实的态度。“如鲸鱼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前句中的“主要”,后句中的几乎,使得句子严谨周密。在科普文章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词中有序。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有其行文脉络。经常是抓住了几个词就抓住了写作思路。
抓住了关键词语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品透了这些词语,也就品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如何能抓得准、品的透呢?这正是见真功夫的地方,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着力点也在于此。再热闹、再新颖的课堂,如果缺失了对词语的品味,也只能说是虚假的课堂,至少是肤浅的课堂。
首先说说抓什么样的词语。文章的主旨、人物的个性都可以说是文章的魂。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魂进行。上文提到的“按 、叹”所在的自然段还有其他几个动词“抬起头”“看见”“记得”, 我们为什么只选择“按 、叹”来品析呢,因为只有这两个词能折射出鲁迅先生对穷苦人深切的同情,对吃人的社会的痛恨,和内心深处的悲哀与无奈。再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被打断腿之后,掌柜的与酒客闲聊几句关于孔乙己的事之后,“仍然慢慢算他的帐”,“ 慢慢”一词写尽了掌柜那慢条斯理、神闲气定的的富人相,而打听孔乙己的死活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那个好笑的人怎么久不出现了?上等人对下等人的冷酷、社会环境的 冷漠可见一斑。总之,这类能映照人心、反映文章主旨的词,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到、咀嚼碎、消化透。
另外,文中表现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情节推进的词语起到结构全文的作用;修饰限制性词语起到增强准确性、生动性的作用,都要重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表面看来可笑的、不合理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词语一定隐含着丰富的内涵,这样的词语一定不能放过。就如上文的那个“撞”,初读似乎无理,人与微风怎能相撞呢?细品起来,这是在写欣喜的心情,而不仅是叙事啊。再看刘绍堂写《蒲柳人家》中那威震四方的一丈青大娘, 孙子即使“要天上是星星”,她也赶快“搬星星去摘” ,“搬梯子”一词看似无理(多长的梯子也不管用啊),可正是这无理背后,跳动在一颗爱孙心切的奶奶的心 ,这正是无理之处有真情啊。文本中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必是有可挖可品的地方。《有的人》的第一节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死与活的矛盾当中,隐含着人生价值问题,理解了这一对矛盾,也就打开了走进文本的大门。
抓住了重要的词,又该如何挖掘呢?有几个技巧:去掉之后比效果、换个词语比一比、换个位置试一试、展开想象悟一悟。
在《巨人的花园》中,当巨人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冷漠唤来了寒冬,“于是,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立刻”的作用,不妨把它去掉试试,或换成“决定”“打算”。这样一删、一换, 立刻一次所表达的急切之情自然显现。再如,《乡愁》一诗中 “浅浅的”一词,如果换成深深的,一则与前几节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失去了一致性,二则失去了对浓浓的家国之思的反衬作用。再想象一下:浅浅的海水阻隔了两岸,站在岸边,甚至可以望得见对岸的山山水水,那里,有亲人、有朋友,那里,是故乡, 生长的地方。可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水,使亲人不得团聚,游子不得归家,故园,可望而不可即,这浅浅的海水,怎能化开浓浓的愁绪!
品词,这把金钥匙适合于小学三年级以上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这种方法,使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用慧眼捕捉词语,用慧心体悟词语,通过词语,带领学生走过文本的曲径通幽处,进入文本深处的豁然开朗的境界,这是语文教师的成功,也是语文教师的快乐;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找到了这把金钥匙而爱上语文,他们的人生,可能因这把金钥匙而成为精彩的阅读人生。
[品词,透视文本的金钥匙]
篇5:夜品易安词作文
夜品易安词作文
想采撷一缕月光,编织你舞动的裙角;想挽留一抹斜阳,定格你醉人的微笑;想收集一捧星光点缀你的发梢。
——题记
秋天的夜微微渗透着几丝凉意,清凉的感觉沁透心脾,使人感到清新。这时,捧着李清照的词,月下独赏。清浑的月把窗外的一切都诗化,我触摸到了李清照的心跳,她也将我深深地陶醉。
常记西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夜读李清照,我仿佛看到了她沉醉归途的情景。那时的她是多么的洒脱自在,不与世事相争,只是把酒临风,在自然中释放自己的无限温婉。正因为李清照有海棠般娇羞的容颜,有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才孕育出了如此醉人的婉约之词。放松自己的心情,让心跟随《如梦令》一起翻飞。在这心灵的涤荡中,我读出了李清照怡然自乐的惬意,品出了笑对人生,快乐生活的人生观。
我喜欢李清照,喜欢她词的温婉与清丽。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夜读李清照,我体味到她的愁苦孤独之感。象李清照这样多情的'女子,怎能不伤感于此时的境?当亡国之恨如乌云笼罩在心头尚未散去时,丧夫之又来摧残这早已伤痕累累的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在等待,象以往一样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只是此时的等待却是没有结果的,她在沉思,回忆与丈夫月下作词的浪漫,追忆迷醉归途时的惬意。她的心在流泪,无处话凄凉,只能让滴滴泪水化做这句句感伤的词作。李清照柳絮般飘飞的沉思,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消融在这些词中。夜品易安词,她的孤苦无依,凄凉冷落的愁思触动着我的心。我真想化作春天的一缕暖风,拂去她心中的愁云,温暖她冷冰冰的心。
帘卷西风,清照把酒,叹愁更愁,易安难安。
夜品易安词,我披着西亭日暮时分的余晖,看易安“沉醉不知归路”;化作一颗繁星,静观清照与夫执手赏月的幸福之景;撑一叶小舟徜徉水中,却见清照独坐江边,欲语泪先流。
读罢,我已被李清照的词深深的感化,她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向往她的悠闲自在,也伤感于她的愁思。
篇6:品悟Ж点滴感受作文350字
这本书中有不少美文,其中《快乐的钥匙》一文,令我记忆犹新,看着这篇文章,我思绪飞扬……
这是一个故事:一位上司因为心情不好,火冒三丈,骂了一个员工,员工心情不好,踢了一只无辜的'小狗,无缘无故被踢,小狗自然心情也不好了!于是这只小狗咬了上司……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你有没有仔细想想,或者说老板、员工、小狗有没有仔细想想,快乐的钥匙属与自己,或许你听到这一句话可能会十分惊讶,因为你总是把快乐的原因放在别人身上,不是吗?“我们”经常会因为同学之间的一些闲言碎语而吵的面红耳赤,换一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和你是同学才会有闲言碎语。父母常责备“我们”的不是,换一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是“我们”的父母,才会责备“我们”……或许,我们更应该“珍惜”这闲言碎语和责备,几年之后,真的,想听也听不到了。
我们要好好利用好这快乐的钥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篇7:《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 黄庭坚
《品令·茶词》全文及赏析 黄庭坚
●品令·茶词
【作者:黄庭坚】
凤舞团 团 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赏析】
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 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 人常有之情。
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于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篇8:品令·茶词原文及赏析
品令·茶词原文及赏析
原文:
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注释
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
赏析: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篇9:《品令·茶词》原文及赏析
《品令·茶词》原文及赏析
原文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
“凤舞”句:宋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赏析
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是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篇10:红酒品酒会主持人串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复华资产贵宾品鉴会之醉美萨兰亭”。本次活动由复华资产及来自阿根延的萨兰亭酒庄大力赞助支持。萨兰亭酒庄带来了醇香四溢的佳酿葡萄酒,以高雅而带有趣味性的红酒品鉴为复华资产的VIP客户营造体验活动。首先,我将隆重介绍本次活动的两位嘉宾:他们是萨兰亭酒庄的先生!稍后他将热情地为大家地介绍阿根延红酒文化和本次品鉴的红酒。第二位是复华资产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大家掌声欢迎!本次活动特别感谢萨兰亭酒庄为每位贵宾准备的伴手礼,同时今天的活动现场还将有一份幸运大奖等待着您。
2、致欢迎辞
今天请到各位高朋相聚于此,一方面是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品尝美酒,另一方面也是庆祝复华资产喜迁新职场,请大家来坐坐。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复华资产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致欢迎辞!
3、阿根延美酒文化及酒庄介绍
感谢李总,李总简短的致辞中,将复华资产的使命和近年的发展介绍给了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在复华前进的路途中有您的相伴。看到桌上的一瓶瓶美酒,相信你也同我一样想知道这美丽甘醇的液体背后有着怎样的美丽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请出先生为大家带来阿根延的美酒文化与酒庄的介绍,大家掌声欢迎!
4、客户自由品鉴交流
感谢先生的精彩讲解,通过先生的讲解让我们对葡萄酒有了更清新的认识,也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的魅力所在。再次感谢!无论在任何场合,酒吧、PARTY、宴会,总有一种无上妙品可以烘托气氛,提升品位,那便是红酒。红酒已不仅仅是一杯佳酿这么简单,它所意味的是一种臻纯曼妙的生活境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好了,现在到了今天活动的主题时间,让我们拿起酒杯,尽情品尝来自阿根延的美酒吧,当然如果您身边就有爱好红酒的有缘人,那就一起愉快地交流吧。
5、抽奖环节
各位来宾,看到大家非常愉快地品酒,主办方要再给大家助助兴,今天萨兰亭酒庄精选了一款好酒作为幸运大奖送给大家,不知道哪位贵宾会是今天幸运得主呢。下面就请复华资产李总为大家抽取今天的幸运者,有请李总,也请工作人员奖抽奖箱拿到前台来。——————恭喜来宾获得今天的幸运大奖在,有请上台领奖,同时有请先生同李总与获奖者一同合影。红酒品酒酒会主持词
6、自由交流、活动结束
好的,今天的活动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复华资产与各位朋友的相交不仅仅是在财富管理方面,我们更愿意与您一同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以后也会有更多精彩的活动分享给大家。接下来的时间,也欢迎大家参观新职场以及与您的理财师和客户经理了解一下复华的新产品。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篇11:红酒品酒会主持人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
值此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
“迎中秋联谊酒会”。在此,我向莅临酒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节日的祝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县经济发展的河间市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光临今天酒会的河间市领导有:
河间市政府市长朱志明,市政协主席白铁锤,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长瑞,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高巨文,市政府副市长孙国成,市政协副主席刘宗霞,市人大党组成员程树祥。
参加酒会的*县领导有:
**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让我们再次对各位领导、各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董事长、总经理*致辞。
下面,请*县政府县长*致辞。
下面,请河间市政府市长朱志明致辞。
非常感谢两位领导的精彩致辞!
燕赵儿女,豪情满怀。河间人民向*县敞开了海一样
的胸怀,*县也热诚期待两地更加深入的合作。我们坚信,我们必将在携手共进中结下更深友谊,结出更多硕果!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真诚的友谊,为了合作与发展,为了各位的健康与幸福——干杯!
篇12:红酒品酒会主持人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第十一届“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明天就要开幕了!今晚,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欢迎酒会,热情款待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和朋友。籍此,我代表组委会和东道主厦门市对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出席今天欢迎酒会的境内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原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立峰,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叶双瑜,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林丽韫,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金能筹,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邹尔均,厦门市委副书记、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赐贵,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原商务部部长助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李水林,原国台办主任助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科技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主任陈富韬,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崑,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炳发,厦门市人大副主任杜明聪,厦门市政协副主席陈维钦等。
莅会的境外嘉宾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许胜雄及夫人蔡丽珠女士,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台湾财团法人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董事长林碧炤、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华顿投信董事长魏启林、台湾民-意代表吴成典,厦门台商协会会长曾钦照,香港厦门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陈金烈,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执行长洪读、台湾江陵集团董事长林美东、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明仁、台湾布袋港发展促进会理事长蔡武璋,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副主任俞新昌等境外工商代表团负责人和境外客商代表;以及兄弟省市领导,机电办领导和各参展团代表;福建盛厦门市有关部门领导及组委会领导等。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炳发致欢迎辞;
篇13:游古镇周庄,品古色古香作文350字
游古镇周庄,品古色古香作文350字
前些日子,我们一家人去了苏州古镇----周庄,它史载于一零八六年,位于江苏苏州的昆山市。那里有小桥流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我们,也被它的风采深深吸引住了。
那里的水真清呀,清得能看见底。有时能看见鱼虾在水里游动,有的鱼成群结队,追逐嬉戏;有的抬头看着游客,好像在要吃的;还有的躲在水草里,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它们形态各异,真讨人喜欢。
那里的桥真多呀,多得数都数不清。有双桥、贞丰桥、富安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双桥了,它造型别致,由于形态很像古人用的钥匙,又名钥匙桥。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桥,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创造力。
那里的人真美呀!我们乘船。一边听着船夫唱着动听的`歌儿,一边欣赏着岸边风景。时不时地会看到有人在岸边洗衣服。下船后,我们在一家餐馆吃午餐,那里的老板热情地介绍当地的景点的风俗。那儿的人真美呀,美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我们应该把他好好保存下来,让它成为苏州的一大亮点!
篇14:一次小型的品茶会350字作文
一次小型的品茶会350字作文
一次小型的品茶会开始了,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再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放一个茶壶,然后每人给我们一个茶杯,再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茶叶,如:白茶、龙井茶、碧螺春、大红袍……。
老师先拿出一罐龙井茶,打开罐盖,拿了一小撮儿茶叶放入茶壶,那茶叶犹如沉睡的宝宝,静静地躺在壶底。老师又把水慢慢地倒入水中,顿时热气缭绕,茶叶好像受到了惊吓,在惊涛骇浪的水里翻着跟头,老师盖上壶盖,仔细观察,有的.浮在水面,有的在水中打卷,好像在跳优美的芭蕾舞,还有的懒洋洋地躺在水底。没过一会儿,茶叶都挨挨挤挤的聚集在壶底,像美丽的花絮,像海底的珊瑚,茶水从原来的青绿色变到现在的黄绿色。
打开壶盖,便传来一阵阵清香,整间教室都弥漫着龙井茶的香气。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些茶水,我呷了一口,忽然感到一股苦味在我的喉咙里弥漫。不一会儿,嘴里充满了一股甜味,慢慢地,这种味道把我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终于意识到,人生如一壶茶,先苦后甜。
篇15:《品令·茶词》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品令》是作者咏茶词的奇作了。
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山谷茶诗中每有这种奇想,如《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云:“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甚至还有登仙之趣哩。
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黄庭坚这首词的佳处,就于把人们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十分新鲜具体,巧妙贴切,耐人品味。“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这首词的出奇制胜之妙笔,尤耐人寻味。
篇16:《品令·茶词》黄庭坚词作鉴赏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篇17:品赏辛弃疾中秋词《木兰花慢》
品赏辛弃疾中秋词《木兰花慢》
前言
木兰花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代表作有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等。
原文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在诗人的笔下,月亮和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升沉起落,流转变动,人和月共喜,月与人同忧。《诗经·陈风·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诗句,以皎洁的月光衬托美丽的女子,抒发男女青年相约相念之情。《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句子,说的也是女子怀春;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月亮的抒情诗更多了:曹操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名句创造了寓情于景的含蓄意境,曹丕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都是传世珍品;何逊的“青草似青袍,秋月团如扇”,谢庄的《月赋》“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美人迈兮青生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沈约的《登台望秋月》“隐言崖而半出,隔雉幌而才逼。散朱庭之奕奕,入清硝之玲珑。间阶悲寡鹄,沙洲怨别鸿。文姬泣胡殿,明君思汉宫。余亦何为者,淹留此山东”。
月亮的纯美温柔多么深入人心,以至于“花前月下”、“花好月圆”这些词汇成了人间美事的代称,每一个中国人,哪怕他不识字,也都明了它们的含义。
这篇《木兰花慢》之境界较其他写月诗又有不同。
词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诗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送月,怎么个送法呢?
“可怜今夕月”,首句先对月亮赞美。如果我们读过史上许多写月的诗歌,就会知道,他起句起得跟它们多么不一样,而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必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如此他才能同被密密麻麻的汉字弄麻木了的眼睛一较高低。以下便接连提出疑问,“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他先惊怪,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追寻、揭示的渴望,慢慢成为诗人的主导动机。他的大胆想象与今天月亮绕地球转的道理十分相近,看出了他的聪颖灵悟,也可得知,由于他对客观自然观察细致,因此才具有这种可贵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太接近现代科学了,简直有点可怕。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又是一个问句——古人将目力所及的天体之外总称为天外。小河淌水一样顺溜地,在对月亮的出没作了猜想之后,诗人又针对有关月亮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月宫里的仙子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不算问题,或者构不成问题,但就诗人生活的时代来说,也只有像他这样想象力丰富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前两问,问的是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后一问,说明诗人对有关月中嫦娥的神话故事产生了怀疑——这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嫦娥孤寂与谁邻”意境十分相近——我们看到两位分别以爱国和浪漫著称的诗坛巨匠,突然相遇在严整务实的科学领域,对着自己也一向抒情不已的月亮不念诗词,而是对它频频发难,还一副很认真、很有兴趣的样子,多少有点忍俊不禁。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对有关月亮的所有传说,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这两句是针对月亮的运行路线说的。他说,有人认为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却又无从查问,这种说法让人迷茫困惑,忧虑不解。
以下便针对这种说法谈了自己的想法:“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由“怕”字领起,是写诗人的担忧,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亭台楼阁。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还是疑问,句子越来越云蒸霞蔚,扑朔迷离了,也越来越迷人:传说中月亮上面还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问,在月亮通过海底的时候,本来就会游水的蛤蟆固然无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办呢?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问询不止,结尾二句,更进一层,对月亮运行经过海底的.说法提出问题。“无恙”是对上边疑问的总结,是说如果月宫中的房子不被撞坏,玉兔也和蛤蟆一样,顺利渡过大海,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那么圆圆的月亮又为什么渐渐地会变成钩一样的月牙儿呢?
辛弃疾的这一轮同之前种种都不一样的月亮,照耀那么漫长的古代,到今天,从没有被那些月亮的光芒所淹没。
鉴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 北师大三年级第五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一只小鸟》教案
【品词作文350字(推荐17篇)】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2022-10-10
一个这样的老师作文750字2023-06-16
四年级《蝴蝶的家》教学反思2023-10-20
八年级《我的母亲》教学方案2023-01-25
初二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023-04-02
《跨越百年的美丽》听课反思2022-05-07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023-07-0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023-06-20
程门立雪反思2022-12-18
《迟到》优秀说课稿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