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

时间:2023-03-21 07:41:48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共22篇)由网友“lemon琳”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

篇1:《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

凭借10月份上映的争议新片《双子杀手》,导演李安俨然成了“120帧”的准代言人了。有谁能想到,这位曾以“父亲三部曲”对东方伦理地阐述、《卧虎藏龙》中对江湖情仇的重新解读惊艳世界影坛的华人翘楚级导演,现在貌似“弃文从武”,投身于影像技术的钻研无法自拔。当然,也有一件事是很少人想到的,就是李安早在前,就因为一个电影项目产生了对技术的痴迷,那就是《绿巨人浩克》。

环球影业出品的《绿巨人浩克》是李安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主流类型片,也是李安第一部运用大量电脑特效的电影。这个项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筹备,原著漫画题材之特殊,给这个项目带来了技术水平、主创召集等方面的困难。直到21世纪初,动作捕捉技术的流行和《卧虎藏龙》的横空出世让制片方看到了希望——能够更好地呈现常人与怪物为一体的科幻电影角色的特效技术,及可以诠释这个角色与外界、与内心矛盾的主创,这个项目似乎成功了一半。而李安的奥斯卡光环也吸引了当时人气大好的艾瑞克·巴纳和詹妮弗·康纳利担任影片的男女主角,这也让环球影业误以为自己看到了影片的大好前景。

可惜环球影业也只估对了一半——一方面,李安确实有意识地去刻画“绿巨人”布鲁斯·班纳作为变异人的纠葛与不安,但他似乎并不熟悉、也不太愿意熟悉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在他的成片中,长达30分钟左右的前戏铺垫不仅琐碎,还险些让影片跑题;布鲁斯·班纳正式成为绿巨人后,每一次冲突节奏和张力都太平缓,视听冲击也达不到科幻特效大片的平均水准;莎翁话剧式的台词设计本来就不够有生活气息,放在《绿巨人浩克》这样的怪物系科幻特效大片显得更格格不入,这还不像《卧虎藏龙》有东方武侠的意境可以中和这种突兀感。

另一方面,剧本的情节安排也很有问题:无论是不是好莱坞大片,《绿巨人浩克》对自我矛盾的探讨都可以有,但还需要社会环境的问题做衬托,才能凸显主角的孤独处境,而这恰恰是《绿巨人浩克》成片缺失的,故事场景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荒漠军事基地,全景式的环境交代也几乎没有,全片聚焦于布鲁斯·班纳个人的焦虑与不安,顺便再留几笔表现版纳父亲和女主角贝蒂的生活矛盾。一个本可以探讨个体与环境之间冲突的故事题材,就这么被几个编剧(不只李安的美国同学詹姆士·沙姆斯)折腾成了大题小作的过家家。

在创作层面出现如此问题的前提下,剧情片大拿李安不但不重视文本的调整和改进,反而更注重影片的制作投入。仿佛在李安看来,制作上够用心,哪怕把电影做成了“爆炒燕窝”,也会有消费者买单。他对制作技术的痴迷不单单体现在那只结合CGI动画和动作捕捉打造的绿巨人,还体现在全片无时不刻出现的杂七杂八的剪辑特效:漫画分屏、遮罩转场、无缝转场、色度泄露……公允地说,这些转场的运用确实对之后主流类型片的镜头剪辑带来了启发,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李安这两年推广“4K+120帧”。但回归电影本身,这些剪辑特效不但无助于影片的叙事节奏和视听表达,反而更加凸显影片文本的四不像问题;而且在本应着重展示特效大场面的片段,花哨的转场更容易让观众出戏。

李安的任性让《绿巨人浩克》在当年市场反响高开低走,1。32亿美元的成本最后只收获了2。4亿左右的全球票房,还遭到主流媒体的恶评无数。李安还差点因此告别影坛,好在他及时回归剧情片领域,《断背山》《色戒》的成功证明他还是电影界的华人之光。然而漫威系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似乎给李安带来了刺激,再加上动用大量CG特效的意识流奇幻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创造了自己作品履历中票房口碑的'新高,他便误以为尖端的影视制作技术才是称霸电影市场的王道。面对4K+120帧加持剧情题材之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惨败,他仍不反悔,又想通过《双子杀手》,测试4K+120帧能否赋予老题材、老剧本新的市场生命力。

很显然,李安也对好莱坞乃至全球主流电影的成功规律估对了一半——精良的制作只有和用心的内容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同样是漫画题材电影,不说后来的连宇宙系列电影,就比较单人电影,重启“绿巨人”题材的《无敌浩克》口碑票房也不怎么好,远逊于同年的《钢铁侠》和前后两版“蜘蛛侠”系列电影,尽管《无敌浩克》有个人影响力更大的爱德华·诺顿和更炸裂的CG特效。而《钢铁侠》《蜘蛛侠》等片能让人记住的绝不只是炫目的特效场面,还有经典的剧情人设、记忆点强的设定和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基于这三方面的指标,近几年的漫威系超级英雄电影在IP塑造上的投入不减反增,技术的升级主要还是为其服务。即使没有尖端技术加持,好莱坞也有《小丑》这样的掷地有声之作。这些年中外无数商业大片的成败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规律:炫目的技术效果更新换代,精彩的内容核心千金难买。这样的规律李安不可能不懂,他可能只是一时不相信。

最近国内新片《少年的你》也上映了,不但好评如潮,上映首周末就收获了两亿票房。想到在好莱坞频频透支口碑的李安很可能要回归华语电影市场,不知道安导有没有兴趣看一看这部电影,了解一下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作品?

篇2:《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

人总是被自己的命运操纵,人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绿巨人”即是如此,李安总是在这些神话、漫画人物的身上加上普通人的性格和处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理念藉此传达给观众。

如同那些最古老的传说,一个天命之子身上带着神的血缘,深深埋藏着神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猛然间接受了自己半人半神的身份,一个英雄就此诞生。无论如何,这些英雄的传说始终带着命运的痕迹,而英雄历来也不能诸事如愿,他还是要受到命运的束缚。“绿巨人”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力量无法抵抗的,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自己的爱人,这就是成为英雄的代价,也是英雄孤独的命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后的样子的”,影片结尾之前的这句对白是“绿巨人”系列漫画的经典台词,也在影片结尾正式昭告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布鲁斯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绿巨人”的身份,但这个英雄的诞生却是因为屈从了自己的命运,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李安就在这种矛盾当中完成了英雄的制造过程。这是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辩证哲学,也难怪不少西方观众和影评人大叫难懂呢。

愤怒,是“绿巨人”的力量来源,是他本我力量的体现。也使他丧失理智和智慧,成为怒气驱使的超级破坏者。李安在影片中抓住了这个带有寓意的情节元素,再一次把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带给影片中的超级英雄。谁能不愤怒,无论谁愤怒的时候都会被怒火蒙蔽了头脑,“绿巨人”是一个普通人幻想中的形象,他能在怒火中成为英雄和破坏者,而这个宣泄了所有观众情绪的家伙,其实只是大众想象下的一个可怜虫。就像是在片中布鲁斯所说的:“知道我最担心什么么? 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他向我袭来时,我会完全失去控制,…… 我喜欢那样。”这就是“本我”的最直接体现。“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欲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的唯一要求是活的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的个体的舒适、生存。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按李安的话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巨人,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在影片中,在平静下来之后的布鲁斯,他能够很平静的思考自己所预见的问题。他能够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他找到了作为布鲁斯的自己,他的自我得到回归。“自我”原意指“自己”,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找“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为本我服务,但是与本我的不合逻辑和非理性额的初级过程是 对立的。本我和自我的强大冲突,使得布鲁斯痛苦,备受折磨,倍感难过。

在影片中,当“他的父亲”打电话,布鲁斯质问他“你对我做了什么”之后。当他得知自己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后。他曾经说过“不,你不该那样做。我要把那种基因分离出来,我要把他们消除掉,我要在他们造成危害之前消灭他们。”。然而他的豪情壮志轻易的被“他父亲”的一句话所击败,似乎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你和你的朋友贝蒂一定很想那样做,可是你真能消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吗?我看不能。”以及电影最后,“他的父亲”去看望他,要求他的回报,给予他力量时。他无力的回答:“随你怎么想好了,我不会跟你走”、“别干了,别干了,别干”、“我宁愿死”以及那声大吼的“你走……”都体现了他的痛苦,以及“超我”的约束、规范力量。“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在影片中,布鲁斯的痛苦有人就是因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相互作用相互牵扯。超我的目的是抵消本我潜在的危险攻击性,原则冲突时显而易见的。作为中介或缓冲因素,自我在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自我一方面要同时满足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者的要求,又要抵制他们的过分要求。维护自身的自主性和安宁。当本我和超我威胁到自我的控制的时候,一个人就会感到焦虑。自我被削弱,自我力量被耗竭。或者说,当自我的调节不成功,本我或超我一方变的过于强大时,它们之间的冲突就可能击垮我们。这也就是布鲁斯感到痛苦的原因。他自己无法合理的调节成为心里那个强大的“魔鬼”的冲击和经过自己意志控制、约束的“自我”的生活面目。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可怜的人类”。“超我”抵抗着“本我”的强大的力量。让人感到焦虑痛苦。在影片最后他颓然的坐在两个电极中间,等着他父亲的无力状就反应出了,它的无力,痛苦。

李安没有赋予绿巨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形式”,让他去“救人”“救美”,而是让他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一切常规,运用暴力去破坏、去释放。就是的绿巨人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不过在影片的最后,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他承认了自己“绿巨人”的身份,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他隐居在了一篇绿色的密林深处,继续他的研究。他做到了自己救赎。“他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这也就是他的悲剧之处。

和很多好莱坞影片一样,爱情,成了拯救一切的天使,拯救了愤怒的“绿巨人”,也拯救了“绿巨人”破坏力量之下的受害者。可是布鲁斯对于贝蒂的爱,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于从小缺失母爱的布鲁斯的母爱的补偿。贝蒂张开双臂拥抱布鲁斯就像是等待闯祸的孩子归来的母亲的形象。而“绿巨人”也总是在无比的愤怒破坏中突然温顺地伏倒在贝蒂脚下。而且做为女友,贝蒂并没有想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对于男友是百分百的支持信任。她多次打电话给父亲,因为跟他在一起“我感到害怕”。她把拯救了她的布鲁斯送到了他父亲 那里 长期的镇定。她作为女友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她爱的人找到过去,战胜恐惧。她所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保护,而她所要对抗的却是她深爱的人…… 当她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要即将要对布鲁斯所作的事时,她只能漠然。虽然李安如此设置这个任务的态度,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女友那样,永远的相信,毫不质疑的相信,但是无疑是这个任务显得更为真实。话说,我们都是正常人,都会害怕不是么?

虽然李安的这部《绿巨人》作为一部1.6亿美元制作成本,同样价位的宣传费用,一部用天文数字打造的电影,票房和评论都不甚理想。但是做为人文气质颇浓的李安所要反应的,“如何去控制、战胜每个人心里的绿巨人”的具有深层心里刻画和研究的心理分析电影还是很有味道的。

篇3:《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000字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000字

《绿巨人浩克》(HULK)是漫威漫画改编的电影,由李安执导,于20xx年上映,票房平平。

影片讲述科学家布鲁斯在命运安排下成了父亲基因改造实验的试验品,每当愤怒激动时就会变身成绿巨人,这使他成为军方的缉捕对象。

这样的美国电影,原本应当是一路炫耀高科技、一路轰轰烈烈地打闹一场,再加些温情戏,让观众在电影院圆一把英雄梦就好,却被李安赋予了独特的人文气质、个人风格,不仅如此,在我看来,他还试图对人物进行心理层面的追究与探讨。

弗洛伊德有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论。影片中,愤怒是男主的力量源泉,也是他本我的直接体现。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原始的自己,是本能、是欲望,是无意识的,它的追求就是快乐、安逸,极力避免辛劳、苦痛。本我痛苦难捱时,容易情绪暴怒,失去控制,这就是绿巨人的诞生,他的理智被蒙蔽,成为超级英雄甚至超级破坏者。用李安的话说,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巨大的怪兽,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自我则执行思考、判断,它力图在遵循社会原则之下,想法设法来满足本我的需求;换言之,它为本我服务。绿巨人的女友贝蒂代表的情感力量、以及女友父亲将军所代表的维护现世安全的行动,正是自我的具象。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布鲁斯对贝蒂的爱,更像是佛洛依德力证的`恋母情结,他从小缺乏母爱,当女主张开双臂迎接发怒的绿巨人时,正是母亲对孩子的包容之爱;于是男主突然温顺了,匍匐在贝蒂的脚下。平静下来的布鲁斯,自我意识复苏,会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思考预见的问题与矛盾,企图维护大局又免遭伤害。但是将军是不具同情心的,更是布下天罗地网抓捕绿巨人;具象的自我(将军)理性的考量、与本我(绿巨人)非理性的原始性,剧烈冲突,使得布鲁斯备受折磨,倍感痛苦。

超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趋向于完美主义,它严格遵循道德规范。

影片的收尾,有一场舞台剧父子对峙。原来,父亲导致幼年的布鲁斯受到了伽马射线辐射,激发了基因的变异,绿巨人正是他的杰作,于是父亲前来索取力量索取回报。从无力地回答随你怎样,我不会跟你走,到大吼你走!,布鲁斯都在挣扎,在用超我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然而,在父亲的层层进逼中,绿巨人最终还是释放了最大的愤怒,吞噬了一切,包括父亲、包括自己心底的压抑、彷徨。这真像一场古希腊的崇高的悲剧,绿巨人注定得不到爱情,注定抗拒不了父亲埋下的伏笔,他甚至从事着与父亲相同的科学研究,如此种种,都是宿命式的轮回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的样子的,影片结尾的这句话是绿巨人漫画的经典台词,也正式昭示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布鲁斯最终妥协了、屈从了,做了命运的俘虏。至此,李安刻画出了最细腻的人性、最克制的情感,在一部漫威电影里。绿巨人既是英雄、又是怪物,他硕大无朋、色彩森然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放浪形骸;这,不禁让人想起庄子《大宗师》中的子舆: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这样怪诞的形象与疾病,子舆只是叹一句物不胜天久矣,慨然受之。

也许,绿巨人也向着超我的境界在迈进,胸怀着扶危济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虽然,他内心更孤独了。《逍遥游》说: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何尝不是庄子的化身呢?他蓬头垢面、粗衣布鞋、却又言忘意得、神采飞然;他苟活于乱世,却又不留情面、鞭辟入里;他不求闻达于诸侯,却又充斥着纯稚无邪的艺术气质、天下为公的处世准则。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呵,唯有大忧患者,才力图大解脱。庄子也好、绿巨人也好,都欲在极其痛苦的灾难之中超脱桎梏,寻求自由、寻求天和。 也许,本我与超我的不争,亦只得如此。圣者克里斯多夫渡河,庄子撄而后宁,东方的睿智和西方的哲学,于此邂逅,于此殊途同归。

也许,本片就是李安的一次述异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绿巨人;一次告解就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高士一般,修之于身。

人生,不外如是。

篇4:《绿巨人浩克》观后感300字

《绿巨人》算是一部心理层面刻画丰富的英雄电影。

人总是被自己的命运操纵,人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绿巨人”即是如此,李安总是在这些神话、漫画人物的身上加上普通人的性格和处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理念藉此传达给观众。

如同那些最古老的传说,一个天命之子身上带着神的血缘,深深埋藏着神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猛然间接受了自己半人半神的身份,一个英雄就此诞生。

篇5:《绿巨人浩克》观后感300字

好莱坞总是喜欢臆造出科技怪人,跑出来吓唬人之后,就会有一些政府的、军队的、中情局的等等奇奇怪怪的部门出来收拾烂摊子,当然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肯定夹杂着贪婪的商人代表,这邪恶的商人代表总是要不择手段的贪图私利、干尽坏事的。这些坏事总是发生在美国的某些实验室里,总会有无辜的科学家被牵连被迫害,当然也会有人主持正义,最终坏的都是商人代表,政府其实是站在好人这一边的,会惩罚商人代表的。

如果麻烦整的太大了政府也解决不好了,那么好莱坞就把麻烦制造者流放到外国去吧,最好是原始森林里面,或者是与世隔绝、落后的遥远的小村庄,最好永远别回美国了。

篇6:《绿巨人浩克》观后感300字

其实的时候我没有看。我一直到才翻出这部电影来看。

然后影片真的很长很长,然后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瞌睡和看不下之类的厌烦,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还不错啦。

哈哈其实是因为看到了裸体。。。

最后有两个的吐槽点是,一,浩克和三个变异狗大战的时候,有只变异狗是不是咬掉了浩克的大吊啦。回放几遍都没有看清楚。。。

二,最后的父子之战,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父子大战没有分出胜负呀,就被伽马炸弹给炸消失不见了,完全没有看懂。

篇7:《绿巨人浩克》观后感300字

为李安骄傲!--Aihoo 对本片一直没有非看不可的欲望,所以直到拖至今天才把它补了。补它的原因,一是导演李安20作品,一是想不到安导竟会涉足科幻片,一是一个中国人又拍出一部美国片,一是“绿巨人”如何“绿”和“巨”让我好奇。《绿巨人》又被译做《绿巨人浩克》,摄影很棒,片头制作和镜头转换都很奇特,借助高科技,近乎完美地再现了一个虚拟形象、一个以科学实验为背景的虚构故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个力大无比、刀枪不入、震怒下可突变的绿色巨人,能象孙悟空一样腾空飞跃,加上迷人的景色,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看了本片,想起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对科幻片,更是如此。

篇8:《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这些让我无法忘记的画面,安迪的信念,瑞德的冷静,老布的惨淡。到底生命和自由被他们赋予了怎样的含义。

瑞德他们坐在屋顶静静地享受安迪和狱警交易换来的啤酒,夕阳的余晖有点晃眼,安迪在一旁浅浅地笑着。瑞德说这么做安迪才觉得回到了做人的感觉。

安迪在警卫室翻出一盘费加罗婚礼的唱片,他难以自制地把音乐播放在肖申克的上空。时间仿佛停止,大家找回了似乎已经遗失掉很久很久的东西。

瑞德入狱的第三十年,他还是没能获得假释。安迪送给他一个口琴,瑞德把口琴放在嘴边去无法吹响一个音符,也许还不是时候吧。

老布鲁克获得了假释,外面的世界让他痛苦万分。他放飞的杰克再也没有飞回来看他,老迈的他离开了肖申克就离开了他的归宿。老布鲁克在顶梁上刻完字,镜头里只剩下他悬着的两条腿和后面空荡荡的窗户。

出逃的前一夜,安迪穿上监狱长的皮鞋,暗暗地坐在监狱里,灯光一面阴一面阳地照在脸上,紧紧握着六尺长的绳子,让人窒息。

人去楼空的房间,监狱长暴跳如雷把安迪的石头用力砸到瑞德的身上,一颗石子穿墙而过,一个洞穴豁然眼前。当拿出圣经的时候,书被掏出一个锤的形状。谁人曾经指着这本圣经说过,解救的方法就在这。

安迪从恶臭的下水管逃出肖申克,跳入河中。他脱下囚服,在大雨中仰天而泣,张开双臂,仿佛要把整个天空抱进自己的怀中。

瑞德的第三次假释审问:我回首往事,一个年轻的,愚蠢的小孩犯了滔天大罪,我想和他谈谈,我想和他讲道理,告诉他做人之道,但是不能了,那孩子已无影无踪,只剩下这个老人。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瑞德获得了假释,他来到布鲁克当年自杀的房间,失去了所有的寄托,万念俱灰。他想到了和安迪的约定。当年安迪的话在耳边响起:汲汲而生,或汲汲而死。

他来到和安迪约定的橡树下,读着安迪的信: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瑞德坐在了往南方的车上,去寻找他的老朋友安迪: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

蔚蓝的大海,太平洋对岸的海滩,小小的船,两个充满希望的`人紧紧拥在了一起。

还有对白,相信总能打动我,我相信某些人的力量并为之而感动。无论是辛德勒还是安迪。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瑞克所说的制度之墙,那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布鲁克的死验证了这句话。)

brooks was here.....so was red.....(前一句布鲁克用小刀在顶梁上刻下最后的字,之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假释的自由,他已经不能习惯监狱外面的世界。制度之墙真的是不可逾越的吗?瑞德加上后面那句话的时候,过去已死,监狱已死,因为和安迪的约定,他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安迪爬出近五百英尺的下水管重获自由,脱下囚服,等待他的是新的人生。)

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汲汲而生,汲汲而死。安迪的这句话拯救了瑞德。)

hope is the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关于希望。瑞德在制度之下和安迪关于希望的争论告一段落。)

i look back on the way i was then then i,a young,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at terrible crime。i want to talk to him。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but i can't。that kid's long gone and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i got to live with that。 rehabilitated?it's just a bullshit word。so you go on and stump your form,sonny,and stop wasting my time。because to tell you the truth,I don't give a shit.......(四十年的监狱生活,数次审问,同样的问题。瑞德和当年的布鲁克一样习惯了这里、甚至依赖这里。)

i find i'm so excited。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 certain。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Ii hope to see my friend,and shake his hand。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i hope......(约定是可以兑现的,希望、梦想也是一样。既然来到这里,那就再多走一步吧。安迪把瑞克从布鲁克的结局中救赎出来,现在瑞克是要向南走向他的老朋友了。)

篇9:《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这个暑假由于学校的推荐,我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之前就对它早有耳闻,超高的评分和口碑让我对它非常期待,下面是我对它的观看体验。

首先,这部电影本身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遭受了冤屈的银行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监狱得到自由生活的故事。这个主题本身所蕴含的自由,人权思想在当下也是非常的常见,并没有多新奇,然而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脉络,制作人员在其中穿插了许多暗示和内涵,将整部电影的形象与内容丰满了起来,就好比写小说,同样是爱情小说,我们可能只能写成普普通通的玛丽苏小说,而大师却能将其润色升华为“简爱”这样的世界名著。

本片的大部分情节都在监狱中发生,一般来说以这种背景创作的有两种线路,要么通过描写监狱内部勾心斗角,权钱交易,尔虞我诈,最后发现小伙伴的悲惨过往,从而揭露社会问题的黑深残作品。或者就是以监狱为一个背景,通过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来反映出主人公的刚强,从而表达诸如乐观,不向命运屈服这样的思想。而肖申克不是,它没有否认监狱的黑暗,在影片的开头,就有犯人被随意殴打甚至死亡的场面,初看时着实让我吓了一跳,随着故事发展下去,我们能够看到主角在监狱中为了“光明”的种种努力。诚然,他也不是那种天才,徒手造炸弹,家财万贯,意志坚定,面对任何挫折都不动摇的人,那是神,而安迪只是一个可怜的纯情银行家罢了,只是一个有小聪明的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感情,在被监狱长拒绝出狱后也曾经丧失过希望,灰头土脸的活着,他的才智也不得不屈从偷税漏税这些邪恶的伎俩,与他在徒弟被杀时露出的绝望与我们这些普通人如出一辙,监狱的黑暗也曾向他招手。我认为最能概括这些思想的是在他被姐妹帮羞辱的时候,正如电影中说的,我很希望我能说安迪奋力反抗,最后打败了姐妹帮,然而这不是童话世界,这里是监狱。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色。真正的强大不是说在面对所有困难时都能承担的能力,而是即使被命运打倒在地也不会失去自己方向的决心。

我相信,安迪不会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有才能但是冤屈入狱的人,然而只有他一个人,最后打破了那扇墙壁,来到了自由的世界。是他最有智慧还是最有力量呢,都不是。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出狱的准备,用一块鹤嘴锄,挖透监狱的大墙壁,听起来像是个童话故事但也并不是遥不可及,试问安迪的狱友们哪个不比他有力量,有时间?电影中的布鲁克斯其实可以算是一个例子,他19入狱,大半辈子都在监狱度过,监狱的墙壁从束缚他渐渐到保护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怕真的走到了墙外,他的心里也会永远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了,有时候啊,困住一个人的,往往是他自己。而安迪在监狱中的二十年也明白了很多,这里有黑暗,无情的棍棒,恶心的狱友以及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到头来,宗教与信仰在钱权面前也只不过是遮掩保险柜前的那副画罢了。当舍友都是文盲流氓时,安迪在用自己的努力办了一个图书馆,即使是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遮住一支蜡烛的光辉,就像他向士官讨要冰镇啤酒一样,他并不是真的想要一瓶来喝,他只不过是来怀念自由的时光罢了,设立图书馆大概也是如此。但与啤酒不同的是,安迪不仅仅只为了愉悦自己,哪怕是一个素不相识,负有恶名的小混混,他也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去亲力亲为的辅导他,子曰:“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如是也。这种善良是伟大的,但在监狱里格格不入,监狱不是童话世界,他还是要服务于典狱长的淫威下,接近全力却无法改变这个无情的社会,也只能选择离开了。当他决定凿穿墙壁,爬过五百米长的地下管道,走向墨西哥的阳光时,没有人能说他自私。

命运给予他最大的打击,空有天赋,女友背叛,锒铛入狱,苟且偷生,他仍然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保持一颗真诚的心。暴力,欺诈,宗教,欲望,所有社会中的阴暗面在电影中到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经历了这些后,真诚,勇敢,美学,善良与追求自由这些我们心中最原初,最美好的品质,安迪将它们保存的完好如初。如果有来生,安迪一定更希望他能在大树下,和他最爱的女孩相约白头。我们不能知晓背叛的真正原因,恐怕他也会因此一直心存愧疚,但是在结尾处,海风铺面,海鸥盘旋,一个酒店,一只小船,安迪与她久别重逢,相拥而泣时,我们都知道,他们在肖申克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篇10: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跟囚犯一样,每准点上班,下班后就是回到宿舍钻研自己的小爱好,没有改变自己去适应两点一线的生活,再加上没有双休,天天上班偶尔逛下超市,跟他们放风是一种性质。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反正我是这样的。

我以为努力工作等赚到钱换一个有双休,能朝九晚五工作的时候却发现我已经在这类工作岗位上定了型,再换到其它行业心里却生出一种恐惧。怕离开这行会交不起贷款,吃不起饭,直到睡到大街上。

安迪从1949年开始挖地道,1967年挖通,直到1975年才越狱逃跑。他利用的时间挖通这条地道,为什么不直接逃走了,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监狱取得的成功,他通过和典狱长报税,洗黑钱等等已经取得监狱高层的信任,在这里没有人能再欺负他,他还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这里www.simayi.net的所有人都尊重他。他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生活。或者他害怕,他害怕自己逃到外面适应不了外面,最后还是要回到肖申克,而再回来,眼前一切拥有的都将化为乌有。他害怕失去。后来典狱长告诉在关禁闭的安迪,不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做我的狗奴,你不可能会被翻案,而你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和狱警的关照也不会再有。这才是安迪醒悟的时候。

我们的生活亦如是。当我们的工作和事业长期占有生活业余时间,是否有勇气跳出牢笼,去挑战新的人生。听过无数后悔入行的话,却极少见敢于转行的人。所有人都在埋怨命运的不公,却依旧顺从命运的安排,并没有去做任何改变。

安迪.杜德兰:这就是意义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他们碰不到的东西。《肖申克的救赎》

书的末尾安迪对瑞德说“希望是个好东西”,对于肖申克的人来说,能走出监狱就是他们的希望,而进入肖申克的人,开始都怀有希望,觉得自己有一天能出去,越到后来越习惯了这个地方,这种希望就没有了。

希望确实是个美好的东西,我们每天都怀揣着希望活着,而现实总是给希望当头一棒,把你拉回办公椅里上班、下班、加班。正因为希望难以实现,更显得它的美好和珍贵。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换来了自己的自由和海滩,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准备用多长时间来实现它呢?

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且从没有一样好东西会消逝!

篇11: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认真地看完两遍《肖申克的救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使我感动不已。不仅仅是安迪与瑞德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不仅仅是安迪经历千难万险,最后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监狱,而是在那个黑暗、肮脏的角落,总有为拥有自有和希望的抗争,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却又强大。

肖申克监狱对所有犯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老布鲁斯就是一个例子。被监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后变得疯狂,不是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为即将离开而惶恐不安。他与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脱轨,在肖申克里他是一个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个获得假释的老监狱犯。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违反假释条例重回肖申克,那个他称之为“家”的地方。这荒唐的行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却一语道破玄机,“你刚开始会痛恨这里,然后是逐渐习惯,最后依靠他,无法离开”。肖申克监禁了他们的身体自由,更监禁了他们的精神自由。刚开始他们会愤恨,渐渐开始沮丧、抑郁,到最后放弃希望,麻木地活着。因为只有这样行尸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疯狂。哀大莫过于心死,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强迫你放弃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让你自己抛弃它,眼睁睁地看着它流出你的身体,流入这片肮脏浑浊的脏水里,但却放弃所有的抗争,这是一种可怖的禁锢,或者用瑞德的话来讲,叫做“体制化”。

其实,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种隐喻,对现实生活的隐喻。我记得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问一个小男孩,以后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又问:那你想让你儿子以后做什么?又答: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忍俊不禁,但细细一想却有种无奈之感。这暗讽了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房子、车子、儿子、票子,被这些捆绑着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义为拥有优越生活的人,而没有的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或者是还没成功的人。在这样普世的价值观下,大家都被体制化了,犹如一个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担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着,生怕有一天一无所有,纵使心中有那么些冲动与激情,有愤恨或呐喊,也被这一日日的重复与一日日的重担消磨殆尽,而后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放弃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冲动的执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后来,依赖者甚至不自觉地维护着这样的价值观,想要成功,获得别人羡慕、赞赏的眼光。到最后想起年轻时的那个冲动荒唐的梦时一声叹息,遗憾地看着它随风远去。即使心中有许多无奈也没有抗争,这就是现实中的肖申克监狱。

难道他们心中没有存在些许希望?我想是有的。就像片中的瑞德,纵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会令人疯狂,在这儿是没用的”但是当他接过安迪送给他的口琴时,他没有吹响,他说还不是时候。应该是想等着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吧。但是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要转化成一种行动,一种坚持和抗争。对于监狱里的人来说,自由不是轻而易举的,自由是光辉的,但是黑暗是背景。自由有时是一种的心中的精神,一种不愿意屈服的态度,即使在这个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无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这个四角的高墙之中。自由有时要靠一时依附强权得来的,像安迪一样,依附看守长换得一刻晌午和“同事们”喝啤酒晒太阳的自由,是依附典狱长以换得一个建图书馆的机会。自由更是一种不畏一切的勇敢抗争,是回荡在肖申克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强忍恶臭爬过整整5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下水道,为了怀抱太平洋的抗争。

言之命至,人随已愿,是践行着与自由的誓约,不顾一切地争取。生活中的希望总会随着你的期许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样,不顾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总要有些时刻,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怀抱希望,自由地实现理想吧。人总得有希望与信念,这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逝的。

篇12: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HOPE”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篇1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00字作文精选

肖申克的救赎内容概要: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精精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其中最为人精精乐道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网友:首先我一直对译文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译文相当于二次创作,译者的水平、风格对原文的传递无论损益对原文作者而言都是干扰。无奈外文水平有限,还是只能选择译本。选择的理由首先是基于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信任,其次是看到书封底那些“大家”对斯蒂文的肉麻吹捧(我已经不止一次上这种商业圈套了,可能以后还会继续入套),我现在只为那些言过其实的评论感到脸红。尽管畅销,我觉得作者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识,他在书后记中说自己“写的东西比较平淡,文学性不太强,有时又太见冗长累赘。”诚如斯言。我没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我个人认为斯蒂文的书应该更适合拍成电影。他热衷和擅长表现恐怖元素,正契合了电影直接诉诸感官的特点。所以书虽平淡无趣儿和电影大热成为经典应是不相悖的。应该说书成就了电影,反过来电影更成就了书……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上商城的网友:人民文学出版社二零零六年出版的这本肖申克救赎,性价比不错,全书由四个中篇小说组成,共41万字,403页,标价29块。除去纸张有些盗版书的风格,其他都不错,字体大小适中,封面设计的很有味道。这本书大概是金最广为流传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代表作之一,四篇中有三篇都被改编成了口碑不错的电影,特别是肖申克的救赎,曾被评为是电影史上最完美的电影。史蒂芬?金的文字,经常带着黑色幽默与犀利冷淡,让我忍不住想到一个词儿,COOL。读小说最苦恼的事儿,大概是一路读过去近几十页,脑子里仍然没有对主人公有一个清晰明朗的印象,这种时候心里面会感觉很钝,烦躁,脑子里也是一片浆糊,不过,如果你碰巧手上捧着的是史蒂芬·金的书,就完全不会有此困扰了。在他的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得让你几乎可以感觉得到他们的存在。这种能力当然是无法不令人赞叹,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坚忍与对自由的坚持,在他笔下自然是越发的闪光。同样的,他在纳粹高徒中塑造出的两个恶魔,人性的极恶,也越发令人觉得恐怖惊悚、不寒而栗,从心里一直冷到骨髓里。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读过一个星期,有些东西已经渐渐模糊,而有些则慢慢沉淀变的越发清晰。史蒂芬·金创造的安迪无疑是本书最大的光芒之所在,关于人性的令人无法不赞叹的光芒。大概再没有比监狱更直白的暗黑与肮脏了吧,特别是在人人都很自由的米国。安迪有无数个发疯的理由:妻子的背叛,冤屈的囹圄,“姐妹”的性侵犯,以及充斥在监狱的每一丝空气中的绝望,不过这些都没有击溃安迪。在肖申克的那些年,他一直穿着一件隐形的外衣,叫自由。书里面有句话,安迪说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要到那儿去度我的余生。雷德,在一个没有记忆、温暖的地方。”永远不绝望,就算面对的是无尽的黑暗与冰冷,心中仍然对温暖心存无限向往。令人……

篇14:花木兰观后感作文1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作文1500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名垂千古的《木兰诗》把花木兰这个英雄人物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周五看的《花木兰》的电影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不平凡的女人。

尽孝

木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现的。她骗她父亲吃药,这一幕让我们班笑翻了,但这也是木兰在荧屏上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尽孝道的表现。接着,,“可汗大点兵”,点到“花弧”的名字时,花木兰担心焦虑的心情全都浮现在脸上。她是多么爱自己的父亲。多病的父亲怎么能去打仗呢?这一去肯定回不来呀!花木兰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木兰第二天就带上了父亲的宝剑,穿上了父亲的战袍,骑上了父亲的战马,这些曾经伴随花弧东征西站几十年的东西,曾染上父亲的血迹,如今饱含这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不舍,伴随着木兰去打仗,也带着花弧对女儿的`期待,在后来漫长的军旅生活中给了木兰信心、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了,从我们出生那一天,父母就开始为我们而操劳着。比起代父从军的木兰来说,我们不应该感到惭愧吗?不应该对木兰感到敬佩之情吗?不应该对父母感到亏欠吗?木兰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套军装成为木兰代父从军最好的见证。

爱国

除了为父亲,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国家。没有了过,哪会有家?国家和平,百姓才会安宁;国家强盛,百姓才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木兰为了过,为了家,就这样踏上了征途。

“没有了国,何以为家?”文泰的这句话成为了木兰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前进的动力。这何尝不是一句真理呢?为了百姓不会流离失所,木兰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进,和那千千万万的战士一齐,怀着一颗沸腾的爱国心,踏上了无边无际的大漠。它们每一滴汗水,只会让他们坚定地向前走去。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了,我们的日子变得温馨而快乐,没有战役发生。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今天,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报答祖国。我们做不到像木兰那样过关斩将,也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哪怕是参加公益活动,当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哪怕是参加募捐活动,献出自己的心意……

在战争的时候,杀害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木兰又必须去做,因为,那是她的责任,木兰没得选择。文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便是“打仗的时候不应该有感情”。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国家,他们才会去打仗,这是爱国之情;正是因为父亲,木兰才会从军,这是父女之情;正是因为战友,他们唱出《人生百年》才会显得那么慷慨激昂,悲壮豪迈,这是“同行十二年”的兄弟情啊!

感情、责任、国家迫使木兰代父从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不仅仅是一首要背的古诗文,而是对花木兰这个拥有男人气概的女子的真实写照,也是她为国家,为百姓,为父亲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篇15: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1500字

最新百团大战观后感作文1500字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0师、第129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 105个团,故据此称为“百团大战”。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自1939年冬以来,百团大战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路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篇16:沙漏观后感作文1500字

沙漏观后感作文1500字

莫醒醒、

“我是一个病孩子...”莫醒醒一开始就这么说,“交替性厌食暴食症”让莫醒醒几乎去见死神。白然的离开、莫晖和许琳的来往,让17岁的莫醒醒有了一种想要离开家的冲动。于是,天中成了莫醒醒的第二个家;于是,她遇见了米砂。她们都是没有妈妈的孩子,都是倔强的孩子呢,于是,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在天中,依然有人与莫醒醒过不去,是米砂一直在帮助她,直到,“拉拉”、“断背”这一类的词语出现;直到,米砂为了保护莫醒醒而离开天中...

在莫醒醒17岁的那一年,她看到了白然,她的妈妈埋藏多年的秘密。白然并不爱莫晖,而是一个叫辛的男人,他叫江辛。莫晖死后,江辛成了醒醒的养父,也因此认识了江辛的儿子,江爱笛声,于是,醒醒得到了属于她的幸福....

米砂、

第一天到天中,就遇见了莫醒醒。从那一刻起,她就决定要守护莫醒醒这个受伤的孩子。当莫醒醒受到伤害时,米砂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去保护她,甚至对自己的.双胞胎哥哥,米砾,也绝不手下留情。路理是米砂心中的王子,为了路理,米砂可以放弃一切,就是太在乎路理,米砾一句话,一句话关于路理安危的话,险些让米砂丢了性命,这次是莫醒醒救了她,这也让米砂与米砾之间产生了裂缝,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则是蒋蓝

蒋蓝、

从小梦想成为和她姐姐蒋雅希一样万众瞩目的大明星,但是现在却那么不尽人意。在天中,她和米砂、莫醒醒是死对头,是路理的粉丝,也是米砾最喜欢的人。她是那么张扬,但是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贫穷的家境。也许是她太过骄傲的性格,她总是与莫醒醒、米砂过不去。后来,她休学只身来到北京闯荡,想要实现她的明星梦,也许蒋蓝并不是一块当明星的料,可以说,在北京的日子,她受尽了折磨,同时,她也知道了,其实自己一直喜欢的都是阿布。所以在阿布失忆时为了凑钱治疗,去找她姐姐蒋皎生前的经纪人吴明明要钱,险些害自己和阿布送了命。最后,在张漾和夏吉吉的帮助下,救出了阿布,也惩罚了吴明明。结局当然是美满的咯~!

米砾、

有点想不明白,他和米砂是兄妹,但是他和米砂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可以说,米砾是个痴情种子,那么喜欢蒋蓝,却被蒋蓝当成利用工具,为了蒋蓝可以放弃自己的妹妹。可是,当他知道蒋蓝看不起他的时候,他也想过要干掉她,结果却翻错宿舍,被莫醒醒插了一剪刀。说实话,那时候我真为米砂感到不值,米砾那么对她,但是当她知道米砾受伤的时候却心急如焚。沙砾、沙砾,砾受到伤害,砂怎么会置之不理、?蒙小妍的出现,让米砾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呼呼~祝你们幸福!~

沙漏记得、我们遗忘的时光....

篇17:《阿甘正传》观后感作文1500字

《阿甘正传》观后感作文1500字

一片灰白的羽毛,从遥远而未知的天际飘来,在城市上空悠悠地飘荡,它飘过屋顶,越过树梢,穿过街道,缓缓地滑过汽车表面,最终轻轻落在正坐在巴士停靠站候车椅上的男人弗勒斯·甘的脚边。他小心翼翼地捡起那片羽毛,端详了一会,打开手边的箱子,拿出一个本子,将羽毛夹在里面。

送儿子上了校车之后,阿甘坐在一截低矮的树桩上,面色凝重,仿佛陷入沉思。镜头缓缓下移,定格在他脚边的那片羽毛。这时,一阵风将羽毛吹起,羽毛徐徐上升,越飞越高,越飘越远,它舞蹈般地飘荡在丛林上空,然后飘向遥远而未知的天际。

这是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的《阿甘正传》开始和结尾的两个镜头。在所有电影中,这两个镜头都可堪称经典。飘飞的羽毛,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作为道具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隐喻,贯穿了全剧。罗伯特·泽米基斯在《阿甘正传》中,以幽默的格调和夸张的手法,和观众讨论着一个严肃而巨大的话题——命运。罗伯特以其独特并且极富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命运这一沉重的命题隐喻于一片羽毛,在缓缓飘来的羽毛中,开始命运这一主题;在渐飘渐远的羽毛中,暂时结束话题,并且让人在影片结束后继续回味与思索。只有高超的导演才能创造如此高超的艺术。

“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在巴士候车站的长椅上,阿甘开始讲述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命运渺茫而未知,就像飘无定向的羽毛,谁曾料想,一个智商只有七十五的'弱智残疾人,一个曾今不为正常学校所接纳的人,会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乒乓明星,国会勋章获得者,甚至成为亿万富翁。

是不是命运之神特别眷顾这个有些愚笨的甘?如果我们仔细地思考,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阿甘虽然不够聪明,但他却按照妈妈说的,“笨,是因为有笨的作为,但自己绝不能认为自己笨。”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他从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然而成功却在他的毫无功利意识的努力中悄然而至。阿甘的成功,除了他的努力之外,和他与生俱来的一些品质也有极大关系。正如他的诚实赢得了丹中尉的友谊,他的守信和执着成就了他的捕虾事业和爱情。

有一天,当他醒来时,发现珍妮已经离去,他开始了一次历时3年2个月14天16小时的跑步。“我决定小跑一下,于是跑到路底,到底之时,我以为到达镇底了。我到了那里时,我以为横越了绿弓郡,我想既然跑了这么远,就干脆跑步穿过阿拉巴马,没特别的原因,我一直往前跑。我跑到了大海洋,到了那里我想既然跑到这里,索性再回头往下跑。我到了另一个海洋,心想既然跑了这么远,干脆回头继续地跑。”也许这句话能很好地解释幸运之神会眷顾阿甘的原因。对于阿甘而言,人生就像是一次没有特别原因的跑步,没有既定的终点,只是不停地往前跑。正如阿甘在影片中所言,“要往前走就要忘记过去,我想这就是跑步的用意。”

与阿甘不同,珍妮有既定的人生目标,有刻意的追求。所不同的是,她只是出于成名的欲望。他们的遭遇,我想,也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呈现形式。

“你知道吗?我要出名。做像琼贝丝那样出名的歌手,我要在空荡的舞台上,只有我的吉他和声音,只有我独唱。”在一个雨夜,珍妮对甘这样说。珍妮一心想成为民谣歌手,并且为此不懈追求,然而理想最终还是破灭,沦落为一个餐馆服务员。在曼菲斯城一个戏院的舞台上,她独自一个坐在舞台上,抱着吉他,弹唱着《答案在风中飞》,台下挤满观众。然而,他们都只是为了观看她的肉体的。她对生活一度感到迷惘,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夜晚的天台上,珍妮站在天台边沿的栏杆上,张开双臂,试图以一次坠落告别虚无与绝望。风无情地吹动她的长发和略显衰老的脸,她回头望了望,顿了一会,最终还是爬下栏杆,无力地落在椅子上,眼泪从她的眼角溢出。天空中,月亮被乌云遮去。

影片中,罗伯斯试图通过丹中尉这个角色,传达另一种关于命运的观点.丹认为,“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没有一件是巧合,都有安排。”人们不应该试图去改变而且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丹出身军人世家,祖上几代都为美利坚牺牲在战场上。他认为自己应该死在战场上,这是一个军人的荣誉,能从战场上回来-----而且是在失去双腿后------完全就是自己的耻辱。由于这种观点的支配,回到美国后,丹靠“喝国家的奶”度生,生活混乱不堪。后来,在阿甘的影响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并在管理企业方面展现了他的天赋。

在影片临近结束时,像观众一样,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我不知道是妈说的对,还是丹中尉说的对,不知是否命中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没有定数,我猜想,两者都有,也许两者同时发生。”对于命运这一命题,谁又能给出一成不变的答案呢?

篇18:《三国演义》观后感作文1500字

《三国演义》观后感作文1500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篇19:《归来》观后感1500字作文

电影《归来》改编自《陆犯焉识》,两位主人公是平凡的男女——一个忘了,一个还记得;一个永远在等,一个就永远陪伴。

《归来》里丹丹对父亲说,“你在她身边不就是为了照顾她,别的重要吗?”。当然不重要,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所有的人物性格、主角背景、生活环境都是不重要的,只有两个人的情感才是重要的。

陆焉识回来之后不断地想要让妻子想起自己的身份,他是什么身份?从电影中我们明白他是个教授,又会法语,原本有机会回原单位工作,但是为了妻子都“暂缓”了——然后一切都暂缓了。多年之后的时代变换,每个人物的人生轨迹,一切的一切,都被导演不知是刻意还是人为的“暂缓”了——因为这些都不是重点,情才是电影放出的终极催泪弹。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不少外国人都看不下去《红楼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有情是不说的,留意思千回百转的藏起来,生怕别人明白。《归来》里也有类似的设计,比如冯婉瑜和陆焉识一门之隔的内心震撼,没有转开的门把手和那些寄不出去的信,她们的情感就在这些小而不言的细节中最终成为了未爆发的烟花,藏在了两个人心中,从此再没有绽放的机会。

任何电影的卖座都必然配合着时代的需要,对于如今这个满城尽是大钞票的时代来说,相濡以沫、纯爱隐忍就成为了表达感情最热销的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认为感情的绚烂比但是生活的平淡坚守,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怀旧电影都必须要搭上一段青涩初恋的末班车的原因。张艺谋很聪明,只选取了《陆犯焉识》最后一部分两人重逢之后的故事,所有的背景都被弱化,剩下的只有平凡的男女——一个忘了,一个还记得;一个永远在等,一个就永远陪伴。相视不识眼前人,你说是幸福,我说是难熬,感情的事谁也说不清。

巩俐和陈道明演得也不错,莫说是台词,就连嘴唇的抽搐都自己拿捏着频率。陆焉识“弹钢琴”时冯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那一瞬间观众会以为她想起来了,至少在那个瞬间她想起来了——当然最终现实会把观众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期望和失望交杂在一齐,不需要任何的台词就足以让人泪崩,也根本就奠定了这是个情感片的事实。

因此若以历史片的角度去看《归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意或无意,小人物的情感变成了电影的主流。平庸的电影都在讲故事,最好情节千回百转才引得观众不至于瞌睡;好电影就在讲感情,一根鸡毛在你的心窝随意地撩拨;最好的电影当然有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自己的饱满。当然《归来》达不到第三种境界,因为张艺谋将所有的视角都聚焦在了“我的失忆老婆”上。巩俐演得好,虽然塑造的冯婉瑜直接从失忆要跳到老年痴呆前期了。她以为陆焉识是方师傅,每次陆焉识靠近就将他推在千里之外,她在执着的为陆焉识守护着自己;而陆焉识写信,也还是坐在炉子边上借着一点小光写,被子叠成豆腐块,大概也是下放养成的习惯。

这就是时代造就的“生离”,别死别更重。因为这些小人物的感情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由具体的情感牵引着。时代粗暴地决定了个人的命运,造成了苦难。主任轻飘飘的“革命结束了”,却有多少小人物的命运就此逆转?蝼蚁的无好处就在于此。而这些小人物,他们的世界中也许并没有什么理想与抱负,仅仅期望平实生活,像是冯婉瑜也仅仅期望“为陆焉识思考一次”,但即使这样也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打翻,被动地迎接属于自己的苦难。

我们一向觉得苦难这东西很重要,因为我们太苦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苦多了只能自己从生活中找些理由搪塞——苦难磨练人、淬炼出精神等等,好像苦一点的感情就更加纯粹,苦一点的生活就更加纯真。但苦难其实没有任何好处,它所谓的能够磨练出的品质,但是是人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寻找出来的“好处”。

丹丹想要母亲原谅自己、冯婉瑜想要和丈夫在一齐、陆焉识想要陪伴在妻子身边。当所有的苦难过去,我们发现褪掉冠冕堂皇之后每个人真实的愿望。别的重要吗?不重要的,你在最重要。

篇20:《归来》观后感1500字作文

5月20日,原本一个非常平凡,就只是日子的一天而已,可是被现代人喧嚣到底,生生硬译成“我爱你”!网络上信息铺天盖地的那么提醒着你,到处叫嚣着“我爱你”难道真的就是爱吗?抑或只是疯狂的泛爱、滥爱导致爱无能,到处探头探脑的嘟囔着:世界已经没有真爱!所以需要用艺术来安慰自己那么无能和空虚的心。

《归来》是陈道明和巩俐主演的一部关于爱的主题的电影。选择这个只是因为很喜欢陈道明精湛的演技,的确没让我失望。电影讲述的是“”时期的一对爱人。跟这个日子一样,原本应该是很平凡的一对爱侣,被时代打烂了他们平凡的生活和爱情。男主人公陆焉识打成了右派被关押,在转押途中逃离监控,偷偷跑回家,家被监视,他从天井攀到家门口,冒着被逮的巨大风险,可是当轻敲门的那么一瞬间女主人公却怀着极端痛苦、矛盾、犹豫了,因为就在那一瞬间她同时听到楼道下女儿的脚步声,女儿因为想跳《红色娘子军》的吴清华,要和父亲划清界限,她也犹豫过要不要举报父亲,可是父亲走时在她三岁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印象,加上那些革委会成员的“成功教育”,她终于还是到楼下举报了自己的父亲。门外是那个多年没见面的丈夫,楼下是女儿气势凶凶领着的革委会成员,那扇门终究被门里女主人公的泪水给阻挡了。男主人公只能再次从那个天井逃离,走时给女主人公塞了纸条到门里,约在次日八点在火车站天桥底下见面。可是终究没有逃过革委会再次逮着,那个撕心裂肺的场面让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开始到结束我都沉浸在悲伤和感动的情绪里。

在火车站女主人公看着焉识再次被带走,那种绝望让她挣脱人群而摔倒在地,也就因为那一摔和痛苦的思念,一年多以后她患上了心由性失忆,对刚发生的事情转头就会忘记,三年后“”结束,焉识平反归家,故事进入高潮,女主人公面对那个自己用生命在惦记和思念的爱人时她却已经不认识他了,唯一还能记得的就是剩下的生命里每一天都到火车站去接焉识,焉识能做的也就是住在自己家对面的屋子里,以一个念信的、修钢琴的、陪着她每天到火车站去接“自己”的那一个多功能的好心的邻居!而女主人公余生的生活就是每天到火车站去等焉识,这件事融入她的血液,凝固成她活着的信念与唯一的期盼!

爱情是什么,不就是一个生命陪着另一个生命,用所有的时间来验证两条生命的河流最终凝聚吗?现代人为什么做不到呢,欲望太多,支流太杂,无道德责任感可言!生命显得那么稀薄,爱情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篇21:《归来》观后感1500字作文

很感激广电领导和相关组织让这样一部带有政治敏感色彩的影片通过审查,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这种感激安排在篇首,以表示情深意切,发自肺腑。

“”中被打成右派的教授路焉识劳改归来,多年的结发妻子冯婉瑜却因失忆将他赶出家门。历史的错误让两个原可以长相厮守的人恍如隔世,也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焉识默默承受无情命运带来的变故,自责中不遗余力唤醒婉瑜依稀的记忆。修琴,搬货,读信,接站,一个个简单的情节构成一个朴素的故事,却看的人情愫连绵,心酸不已,黯然垂泪。越是平淡无味的叙事,却越蕴藏着那个特殊年代带给人们巨大的伤害。历史终归是历史,有那么些年,它残酷地存在过。

这个历史段的片子尺度不好把控,老谋子却在一次次历练中愈发老道,从年龄和经历上,老谋子最有资格评述那段岁月。九十年代我在咸阳上学时,听本地人说他曾是国绵八厂的工人,家里还有反动背景,就这样一个人,凭对艺术的执着,不卑不亢,一跃成为国际大导。当年,老谋子经典之作《活着》被禁后,他的作品无论票房高低,总是评价颇有争议,不温不火。这次,关于此题材大胆的归来,暗示老谋子重拾旧梦的勇气,可以看作是对《活着》不绝于耳续篇的象征。

活着,就要归来!

焉识归来,婉瑜却“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焉识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婉瑜始终没有认出深爱着的眼前的丈夫。压抑在内心的感情却从未改变。多年过去了,每个月的5号,归来的焉识拉着婉瑜在车站等一个永远不会归来的人归来……

片子在此结束,我又看了看雪中那两个望眼欲穿的老人,心里在想,错过的人值不值得期待?错过的事会不会重来?现实的归来是不是内心的归来?命运总在捉弄我们每个人,而我们需要回应的,首先是放下一切,抛开旧怨,珍惜当下,勇敢活着,是留给生命最好的证明。而无论哪个年代,有的人却永远不会归来。

巩俐和陈道明两个老戏骨很有感觉,看似平静的演绎背后,是精湛的内功修为。年轻的谋女郎张慧雯也可圈可点。其他打酱油的超级名配们还都尚可,唯一觉得别扭的是张嘉译,怎么看都像刚拍完《一仆二主》,从剧组赶过来跑完龙套就走的感觉。也许是当年的宋思明印象太深刻,真的无法接受他出现在这种文艺片里。

剧情不错,场景太少,来来回回就几个地方,车站,家,杂货房,铺垫略有不足,也许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过往被老谋子刻意掩盖和淡化。历史无法改变,就要去面对。陆焉识的女儿丹丹跳完芭蕾舞,全场起立,人手一册小红本,高唱《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开来滑稽的场景在当时是神圣无比。那个年代,像丹丹一样和亲人划清政治界限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一个叫“组织”的高于一切。任何悖逆组织的人都要接受时代的审判。那种北京下,丹丹选择了组织。后来她亲口对父亲说,是我出卖了你,父亲平静地说,我知道。所有的恩怨屈辱,在一个真正的男人眼里都微不足道,因为繁华落尽,唯有爱情亲情永恒。陆焉识是不幸的,同时他又是幸运的,那个时代能归来的,大多数心里也被烙上深深的印记,在一种生不逢时的遗憾里度过风烛残年。焉识对婉瑜的爱情滋润了他那颗近乎干涸的心,给他支撑下去的信念。而婉瑜也把这种爱深深埋藏在心中,一藏就是若干年,为了维护焉识,甚至和女儿有了隔阂,也是后来焉识的信才让她与女儿重建亲情,可见爱之深切。纵然失忆,忘记爱人容颜,却一直坚信爱的人一定会出现。这种朴素的爱情,留给当下的我们深深反思吧。

篇22:男人帮观后感1500字作文

最近开始看《男人帮》,不可否认的是孙红雷确实不是个帅哥,神经质的表情却很值得玩味。黄磊的新造型让我很是无奈。逼的我在看了几集后不得不百度一下黄磊之前的照片,以咽下我对他现有造型的恶心情绪。回味一下那个斯文、温柔的黄磊。结尾曲很好听。

现在以都市感情作为题材的电视剧是越来越多。不管多少人说《男人帮》是抄袭XX或者XX的拍摄方式,但是最终它是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的。现在年轻的人爱情,要么太过倔强、要么太过懦弱。很多时候,说别人比谁都明白。但多数都是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更多时候,可能明明很在乎一个人,却不愿意低头。有些男生可能埋怨女生现实,其实不是,我想更多的是可能她不够爱你。绝对因为金钱就愿意死心塌地跟一个男人的女人,有吗?有!但是不多。多数的女人在百般挑剔一个男人的同时,就在表明一个问题,我不够爱你。很多女人在选择男人的时候。喜欢预先设定:我喜欢幽默的、有责任心的或者怎样。其实真正遇到那个人的时候,就什么条件都不是了。我只要你。其他我什么都不要。反之,男人对女人也一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问题,相亲。超过23岁,没有固定的可结婚的对象的人。可能就要被父母逼上相亲之路。不能说完全是强迫。因为儿女其实也有心在这种情况下找个合适结婚的人。但是相亲和自由恋爱有很大的不同。没有感情作为基础,很多硬性的条件就会成为会不会有开始的考量基础,比如TA房子、比如TA工作、比如TA的外貌。你不能责怪对方,因为TA没有别的地方去衡量。不然呢?说你专一?说你孝顺。这怎么衡量呢?所以请原谅。我只能拿我能看到的衡量,比如你的相貌和硬件条件。有一句调侃的话说:女人一生的追求是得到一个好男人,而男人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了得到无数好看的女人。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伪,但是我想,代表了一部分心声,其他的就只能等到第二章节去考虑了。自由恋爱自然不用考虑那么多。爱吗?爱。要在一起吗?要。就可以了。同样。在相亲的过程中,因为都是带着选择的心情来的,自然多数人都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对方,比对是否是自己心中所想要的人,所有的缺点都会被细心的发现。所以,如果不是不能原谅的缺点,那还是试着交往一下吧。而对应的,自由恋爱的两个人,就像瞎子。场面分外和谐。

《男人帮》里有一个剧名为“谁先说出谁先死”。说的是男女交往期间。或者希望复合的男女关系,谁先说出在乎对方。谁就完了,因为这样代表你会一直处于弱势。当有天吵架的时候。对方就可以说:是你追着我和你好的“这一集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是个从不主动说感情的人。我害怕对方拒绝。我害怕伤害到自己。我害怕很多很多事情。这时候我总是庆幸,还好,我是个女孩子。其实,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男人更为主动,也许这样,并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待遇基准。但是我还是希望,如果那个喜欢我的人出现了。希望你可以主动一些。因为。也许你就是我在一直等得那个人。我想,多数的女孩子都是这样想得吧,呵。但是,我也了解不能把对方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不然不管他有多爱,最终也会有疲惫的一天……

其实。我们不过想要个寻常男子,面目俊朗,听歌看剧读书能有共鸣。做适量运动,保持身材,穿得体的衣服。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圈子。知世事,有态度,不偏颇矛盾,不低微脆弱。知人性之恶,存怜悯宽容之心。不向世间盲目索取,亦不事事推敲。好吧,其实我知道。找到这样的男子,很难,很难。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但是,我愿意成长,我愿意等待,不是因为我执着,那是因为你值得。

关于漫威的感言

漫威影业十周年 标语

漫威电影《钢铁侠》1000字观后感

《复仇者联盟1》观后感

高中复仇者联盟观后感作文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观后感

《复联4》观后感,英雄身上的人性

复仇者联盟 影评

复仇者联盟3影评

复仇者联盟优秀日记500字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绿巨人浩克》观后感1500字作文(共22篇)】相关文章:

挑战者联盟的资料和影评2022-04-30

复仇者联盟4观后感600字2022-05-06

电影美国队长观后感2022-04-30

看美国队长电影的个人观后感2023-10-23

《双子杀手》观后感精彩影评2024-02-10

人与计算机作文900字2023-02-19

《蜘蛛侠》第1部和第2部的观后感600字2024-01-02

我喜欢这只小狗作文200字2023-01-03

《超凡蜘蛛侠》优秀的观后感作文2023-05-26

校园一角作文500字_五年级作文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