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

时间:2023-08-05 08:09:50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精选22篇)由网友“rick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

篇1: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同时腊月二十三这天也被称为“小年”。

这天就是负责管理每家厨房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要回她娘家的时候,他们到大年三十才能回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烙饼吃,来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这一段时间里每家的厨房就没人管了,从这天开始每家都要忙碌的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听爷爷、奶奶说以前人们腊月二十四要扫房子,二十五人们都会为春节磨豆腐,二十六我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去买肉食品,二十七我们就会把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二十八、二十九我们就要为过年蒸馒头,到了三十人们就会熬夜等待新年的到来,当然这天最重要的就是放炮和吃饺子。

好了就写到这儿,我一会可要去祭拜灶王爷了,当然也祝大家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小年”。

篇2: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作文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作文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作文1】

今年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

我老家有个传说,说:昨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我们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因为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因为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昨天我和妈妈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我们买了角瓜和鸡蛋,因为我要吃素馅的。最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妈妈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妈妈说。我按完了面饼,妈妈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然后妈妈教我包饺子。因为我第一次包饺子,所以妈妈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皮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皮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妈妈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干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我们拿去煮。“开饭喽!”妈妈说。我们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觉更“好吃”

啊!过小年真是好快乐!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作文2】

腊月二十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饭后,我们开始辞灶。妈妈拿来两个干净的盘子,里面放满了辞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样都非常精致。爸爸端来了一碗米、一碗水,拿来香,把香插进米里。爸爸说,糖是给灶王爷吃的,吃了之后嘴会甜,就会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我们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为灶王爷的马准备的,好让马吃了有力气带灶王爷上天。我这才知道,准备这些东西都是有说法的。然后,爸爸拿来纸钱,烧掉之后,爸爸、妈妈轮流磕了头,妈妈还一边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虔诚地磕了几个头,心里想着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够实现。

周围邻居家辞灶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非常热闹。我家没买鞭炮。爸爸提议:“我们放没有危险的烟花吧!”“好的。”我一边高兴地回答,一边拿出了爸爸从上海给我买得奇幻玩具灯。提前做好分工:爸爸点火,妈妈配音,我来照出各种各样的灯火图案。只听点火!嗤——,碰!美丽的烟花不停地变化着,有的像星星一样在闪烁,有的像小毛虫一样在蠕动,有的像美丽的'彩带在飘舞,漂亮极了!我们又连续放了好多“烟花”,都那么壮观。

在这一天,我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作文3】

一大早起床,就听到远远近近的鞭炮声——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话的小年。

走在路上,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好像是一层层洁白的纱绸向我头上盖来。那雪落得没有一丝声音,只能听到行走的脚步声和三言两语的说话声。天地一片银白,一片寂静,一片沉默,好像一下远离了早先的喧闹。我想,该不会是我记错了吧,今天确实是小年,那热闹的气氛怎么忽然又不见了呢?一大堆的疑问把我的脑袋装得满满的。

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很多人都从自家的楼上下来了,还有人把鞭炮点了起来,噼噼啪啪的声音钻进耳鼓,旁边的人也都露出了笑脸。有的人还燃起了烟花,“啪”的一下,天上便开了一朵大花,接着是一朵又一朵地开放,天上地下顿时热闹起来,一个个神采各异的烟花造型争先恐后地展开自己美丽的花瓣。有的小孩子玩起了摔炮,扔一个,“啪”地一声,再扔一个,又是一声,像是在打击乐器。

哦,今天真是小年,伴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陆陆续续走出家门的人们,燃放着喜庆的欢笑,拉开了新年的序幕。这正应了那句“瑞雪兆丰年”哪!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去上假期里的最后一节英语课。

篇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什么

小年的由来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什么

1、北方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山东半岛吃面花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山东鲁西吃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4、关东地区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5、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晋东南地区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8、晋西北吃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9、广西武宣吃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10、恭城瑶族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11、南宁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2、靖安吃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小年经典祝福语

1、小年春节不送礼,发条短信送给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

2、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你的锅准备好了没有,我已经饿了一年了,小年了,欠了一年的饭局该请了吧

3、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小年快乐

4、小年炮竹已唱响,严阵以待骏马扬。一声号令万马驰,昂首跃起威武前。整装备马驰春年,万事齐备一声唱。跳起舞蹈荡春潮,只欠东风腾大年。祝你小年喜乐忙!

5、小年到来身繁忙,擦窗扫地净壁墙。屋里屋外变了样,干干净净心欢畅。恭恭敬敬送灶王,上天送来福星降。开开心心迎新年,备好年货不慌张。祝小年快乐吉祥!

6、小年到来不慌张,紧张有序购物忙。美味佳肴不可少,鸡鸭鱼肉冰箱藏。水果美酒各多样,来客招待送君尝。靓丽衣裳都买好,过年新装穿身上。快快乐乐过小年,幸福生活任徜徉!

7、楼台亭阁换新颜,白墙青砖碧瓦亮。街人闪亮美衣装,姑娘小伙结对伴。热闹非凡大街巷,手提肩扛采购忙。姑娘累的把气喘,小伙压的高声喊。愿小年乐乎!

8、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锅碗瓢盆洗干净,买来鸡鸭美味尝。愿你小年多如意,快快乐乐迎新年!

9、新年新气象,扫地擦窗抹台,屋里屋外要新象;洗碗刷锅搓筷,桌上桌下要景象;修身理发整衣,人前人后要形象。热热闹闹又一年,祝你快快乐乐过小年!

10、小年送年货,摘一个快乐果,添一勺好运糖,加一瓢健康水,来一点平安色调,愿你品尝悠闲自在的味道,享受轻松曼妙的感觉,让心情潇洒不喧闹!

篇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日记

今天是小年,从今天开始,鞭炮开禁。窗外炮竹声依稀不断,虽说和三十晚上的“电闪雷鸣”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提醒着人们,鼠年马上就要到来了!

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可是,我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过年的'气氛。还是一样要早起上班,看看台历才想起今天是小年。我们大连这边的风俗是要在这天吃灶糖,记得以前看过一篇作文,写的就是过小年要吃灶糖的故事。我记得好像是说要在家里的灶上放糖,这样灶王爷吃过灶糖后嘴会变得很甜,所以在玉皇大帝面前就不会说这家人一年中做过的错事。还真是蛮有趣的故事。

最近的工作基本结束了,就等着放假了,日子还真是难熬。尤其在晚上,这两天晚上总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估计是要到11点才迷迷糊糊睡去。这样好痛苦!

天气也不象前些天那么冷了,四九好像是过完了。在过几天就立春了。立春也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然后就是我喜欢的夏天了。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篇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什么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什么

小年吃什么?北方地区的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而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的这个时间差别,可能与过去的“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有关,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小年吃什么呢?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过小年要吃麻糖

小的时候这一天要盼着吃麻糖.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麻糖的功德有这么大?怪不得祖祖辈辈的人们都保留着腊月23吃麻糖的习俗,这习俗中蕴涵了多少生民善良的愿望.无论如何,春节的年味是丰富的,这要比西方的圣诞节要排场的多,要深刻的多,可以说,春节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节!从小年开始年味渐浓至初夕夜走向第一高潮,到正月十五迎来第二个高潮,初夕夜迎神的.那一刻,有多少礼花绽放?有多少爆竹燃放?有多少人围着旺火仰天乐?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因此,过小年送灶王爷升天,也成为每家都很重视的一件大事。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中间设一香案,上边插上几柱香,摆上新蒸好的馒头,三个一叠,共三叠,还要摆上水果、糕饼、关东糖和几碟菜。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杆精心扎一匹马,一挂车,备灶王爷升天时坐用。在祭祀开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爷像前的供板,诚惶诚恐地把灶神像摘下来,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双手合一,嘴里不断念叨:“灶王爷升天堂,见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说赖话。”那种真诚心情,都熔铸在祷告中。仪式结束时,主人点燃火柴,把烟熏火了一年的灶神像,连同扎的车、马一起烧了。大人孩子们仰望着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爷已经坐着马车乘长风,披彩云,回到天宫。尽管主人们对灶神表现出十分虔诚,并千叮万嘱灶神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但纯朴憨厚的关东农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他们索性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另一种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的嘴,进行行贿祭灶的独特风俗,是民间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灵。

因此,在送灶王爷升天时,各家各户都要买上一二斤关东糖,在香案上摆供。

篇6: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作文100字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在传统习俗中是小年。我相信一定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小年,也不知道有什么习俗,但是,不一定是全部人都是不知道的,比如:湖南、湖北等地方的人。那么,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是小年的习俗——其实,习俗只有一个!那就是——整理房子!!!

我拿起扫把开始扫地,我不光把该扫的扫得干干净净,我又把桌子椅子挪开,把角落也扫得一尘不染。我又找来拖把,仔细地拖地,把地面拖得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在我的努力下,我家焕然一新。

呀,过小年真有趣!

篇7: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作文100字

明天就是小年夜了,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我们忙着大扫除,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几天的天气更是叫人琢磨不透,前天白天天气非常好,谁想到晚上竟然下起了雷雨,大概是老天爷想让动物们快快起来,早点迎接新年的到来。但这几天又冷了起来,我们也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怕一出去就与寒风撞个大满怀,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被冻坏。难怪街上的行人也变地少了起来。妈妈给我多加了一件衣服,我不是很高心,这使我的行动又缓慢了许多。

说起天气,我最喜欢两种天气,晴天和雪天。我多么希望大年夜那天能看见阳光或者是雪花。我可不希望再在雨中度过我第十二个除夕和春节了。

篇8: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篇9: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祭灶王

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窗花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巧吃食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篇10:腊月23和24过小年吃什么

北方小年吃什么?

1、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吃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大多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

在河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3、祭灶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祭灶时都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给玉皇大帝做报告时多言好事。但是毕竟灶王爷不是人,它不会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南方小年吃什么?

1、吃年糕

在南方过小年是有吃年糕的习俗的,象征着“新年吉祥,年年高中(粽)”。

2、吃米饼

过小年也是有的地区会吃米饼的,象征着“团团圆圆”。

3、吃汤圆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惠州则就是有过小年吃汤圆的习惯的,象征着“甜甜蜜蜜”。而且据说汤圆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4、吃荸荠

福州地区,有过小年吃荸荠的习俗,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过小年吃什么:

1、北方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2、山东半岛吃面花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山东鲁西吃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4、关东地区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5、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晋东南地区吃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8、晋西北吃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9、广西武宣吃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10、恭城瑶族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11、南宁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2、靖安吃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篇1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习俗:

祭灶王

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窗花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巧吃食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篇12: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习俗

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习俗

1、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做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4、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5、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6、吃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小年有什么讲究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吃什么传统东西

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篇1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买糖瓜和芝麻棍子

这是一种用饴糖制作的甜食,有的做成橘子大小的球形,叫糖瓜,有的做成圆柱形在滚一层芝麻,叫芝麻棍子,最初糖瓜和芝麻棍子是为了祭祀灶王,甜灶王的嘴,让其上天多言好事。后来这也成了孩子们喜爱的一种零食。

烙糖饼

***俗里,这一天,家里的主妇要烙糖饼,相传这是准备给灶王爷上天用的干粮。当然最后都成了孩子们的.美食,小时候经常因为吃糖饼被饼子中间的糖汁烫到嘴。

扎天马

据说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的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自己监管的一家人的情况,因为灶王爷上天要骑天马,所以民间习俗,腊月二十三要用稻草或者竹篾扎一个马,作为灶王爷的坐骑

祭灶

灶王爷要从各家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给这一家人降下吉祥或灾难。为了让灶王爷回天上后多说好话,因此要祭祀灶王爷。旧时每户家里都有灶王神龛或者灶王的画像,这一天全家人要在厨房的灶王神像或画像前磕头,供桌上摆放桌案上供放祭品。由一家之主敬香、烧表(一种黄颜色的纸,用于祭祀神灵)。

吃饺子

俗话说送行饺子迎风面,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回天上,因此这一天北方很多地方都要吃饺子。

扫尘土

据说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除夕会返回各家,如果哪一家不干净,灶王就不愿意回去,因此在祭祀过灶王后,各家要打扫房子,这也是为了过年做准备。

篇1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篇1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

祭灶王

祭灶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

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

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窗花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巧吃食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历史渊源

灶王爷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辞海》对“灶君”一词,有这样一段记录:《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关于小年祭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等等。小年也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家庭宴饮,燃放鞭炮,其活动类似过大年,只是不出门拜贺。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篇16: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叙事作文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要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瞧瞧,这一首童年的儿歌就能体现与反应出咱家乡的过小年送灶王爷的快乐。过小年嘛,哪能闲着呢?拍拍双手,磨豆腐去!

我和奶奶细心挑拣着黄豆,然后将“豆娃娃”放在石磨里面,用石磨磨成豆浆。这可是个体力活,我和奶奶磨得满头大汗才浓缩了一桶乳白色的豆浆。接下来就是将磨好的豆浆用蒸锅蒸一会儿,用布将豆浆全部包住,让豆浆里的水全部漏出来。这一步要十分小心,因为这时候的豆浆十分烫手,我差一点就被烫得哇哇大叫了。等布内的豆腐不再滴水以后,就到最后一步,那就是把松散的豆腐按成型。大家别看豆腐十分软嫩,其实不是。将松散的豆腐压成方方正正的豆腐是要用正方形模具做出来了,就像做方形年糕一样。

有了豆腐,怎么可能没有咱自己蒸的包子呢?俗话说“步步高升,蒸蒸日上”呀!我们戴着手套,穿着围裙来蒸包子!先把一个面团分成小块,再把我们事先做好的萝卜丝,青菜和豆沙心拿出来,搓一个面团直至圆形,然后把它稍微压扁。奶奶挖了一勺豆沙放在面团中间,用手轻轻一转,一个完美无瑕的包子就大功告成了。而我,额——真是惨不忍睹啊!算了,做不了大的做迷你版也很不错呀!迷你的简单多了,就跟做汤圆差不多,只不过就是汤圆用糯米粉,而包子用面粉。包好了包子,那就来蒸吧!把包子放在蒸笼里,过了十分钟蒸笼发起了“提醒信号”,那就是蒸笼喷出了水蒸气,告诉我包子蒸好了。

美好的一天过去了,傍晚吃着自己磨的豆腐,自己包的包子,感到别样快乐,别样幸福。

篇17: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叙事作文

从小年这天开始,春节进入了倒计时。过完了这一天,人们就开始大张旗鼓地置办年货了。而说起小年,我就不得不提起每年我们家总会过的“两个小年”。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和大多数我们本地的家庭一样,姥姥家的小年也是腊月二十三。和往年一样,一大早我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路上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过小年的传说。

我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味着妈妈给我讲的故事中,就已经到了姥姥家。姥姥的火烧饼已经烙好了。金黄金黄的火烧是那么诱人,咬上一口,又酥又香。可是我嘴里吃着火烧,脑子里却闪出一个问题,就禁不住问姥姥:“为什么小年要吃火烧呢?”姥姥笑着说:“灶边炕火烧,祭祀灶王爷!”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们正说着,晚饭就做好了,“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热腾腾的汤圆盛出来,代表着团团圆圆,如意万年!温馨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房间。

和姥姥家不同,奶奶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听奶奶说,爷爷一家是早先从湖北搬来的,所以至今保留着南方的习俗——“二十四过小年”。吃完午饭,我和妈妈、奶奶就一起包起了饺子。奶奶擀皮,她擀得真熟练呀,圆圆的像十五的月亮,大小一致,厚薄均匀。妈妈包饺子,一经她的手,圆圆的面皮和香喷喷的肉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变成了弯弯的月牙。我在旁边看得手痒痒,就试着包了起来,可是不是这个破皮了,就是那个馅多了……

刚包好饺子,伯伯一家就来了。爸爸炸鱼,奶奶下饺子,伯伯做菜,我和哥哥在一旁边说边笑。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就上了桌。爷爷说:“吃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每逢佳节人们就会把饺子端上餐桌,表示幸福安康,吉祥美满!”浓浓的年味溢满了整个小屋。

两个小年,一个是姥姥家的,一个是奶奶家的;一个是南方的,一个是北方的,却同属于一个大中国。归根结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多么有趣呀!

篇18: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叙事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接受潘军昂的邀请来到龙门过小年。一到那,便是吃中饭的时间了。主人们端来丰盛的菜肴,吃饭时,主人们高举杯子向我们敬酒,又热情的给我们夹菜,吃完饭后,我便和潘军昂一起去沿路的小溪里抓螃蟹了。

我来到了小溪里,小溪的水十分清澈,凉飕飕的溪水冲着我的脚,把我闷热的感觉一下子消除了。

我察看了地形,决定在岸与小溪的交接点开始抓,首先,我用手小心翼翼得把石头翻开,然后用眼睛仔细地寻找这螃蟹,“这里找不到?,于是我又来到另外一个地 方开始寻找,“咦?”这里有一个会动的东西,我想:总算被我抓住了吧,我用力一拉,“哎呀”竟是一只癞蛤蟆,我的心情一下子来了个晴转阴。但是我并没有灰 心,因为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又开始了细心地寻找,直到第五次时,我扒开石头一看,:“哇。”我发现了一只大螃蟹,又发现了旁边有一只 小螃蟹,真是好事成双啊!我顿时心花怒放。接着,我又抓了到了三只,四只??

今天来到龙门,我不仅体会到了那里十分好玩,更加体会到了那里的人们有着独特的习俗与热亲好客的美好品质。

篇19: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叙事作文

今天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小年。民间中有一种“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当官的过二十三,老百姓过二十四。虽然我们家没有当官的,但我们还是习惯在二十三日这一天过小年,为了庆祝小年,我们来到了蓝海国际酒店大吃一顿。

刚走进酒店大门,就远远地闻见了食物飘来的香气,这香气好像是一只只热情的小手,拉着我来到自助餐厅。没等爸爸交完钱,我就健步如飞地冲进了美食天堂。

一进“美食天堂”,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就像大海里的滚滚浪花扑打着岸边上的岩石。各种美食都争相恐后地向我招着手,对我说:“来啊!来啊!快来吃我吧!”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先吃什么好。不过俗话说的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弱。我要是再不下手,好吃的东西全让别人抢走了。想到这里,我拿起盘子,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起美食来。我边往盘子里夹食物,边往嘴里放食物,眼睛还到处瞅着下一个目标。真可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选食物也是一种享受,我来来回回拿了好几盘。突然,我发现我漏拿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果汁。我就用我扫雷器似的眼睛去扫荡果汁。“滴滴滴”发现目标。我猛扑上去,抓起一大杯果汁就往我的小杯子里倒,结果全倒在了外面。没办法,只好让我妈妈来帮我倒。我边走边喝,等到了餐桌,果汁已经被我喝了一半了。

选完所有的东西后,我的任务就是吃了,这是我最期待的,啊呜啊呜食物一盘盘飞快地消失在我的嘴里。我吃完我选的,又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他们盘子里的食物,没等解决完我就不吃了。妈妈问我:“你是不是吃饱了?”我说:“不是,是我吃东西吃的嘴累了,我要休息一下嘴巴再吃。”我趁着休息嘴巴的时间,用我那机关枪似的眼睛去扫荡美食。顺便用我那勤劳的双手又拿了几盘美食。于是,我就又大开吃戒。等到我实在吃不下了,我就去复查一遍,看看我有什么东西没吃过。“滴滴滴”我发现了一个没喝的东西——花茶。我把所有的茶料都放了一遍,配成了一杯百花茶,喝完茶,爸爸妈妈连拖带拽,使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美食天堂。

因为美食这个小年使我很难忘。

篇20:过小年500字作文

过小年500字作文

过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俗称“过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据说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灶王爷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他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到每家每户来的官吏。灶王爷每年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为了讨好灶王爷,在人间就形成了年年祭灶的习俗。今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的日子,古时候今天要祭灶的。

在古代,人们为了要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己多说好话,也常用灶糖来谢灶。灶糖是一种又黏又甜的糖,它是用大麦芽熬成的。吃到嘴里,虽然不太甜,但十分黏牙。人们用它来谢灶,让灶王爷吃了后,把嘴黏住,多说好话,少讲坏话。这当然是既有趣又可笑的一种希望罢了。

我们这里的祭灶,就是打扫房屋,在灶台的墙壁上贴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两边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之夜,要给灶王爷上香,并供奉饺子、果品,以此来感谢灶王爷的庇佑。

现在几乎没有多少人了解它的来历,仅剩“过小年”这个名字了。让我们在“过小年”的时候,祭祀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纪念由于火的发现,人们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的发展,让它变成一种祈福的节日吧!

关于小年的神话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可是藏到哪儿也躲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

大年正为白面变雪、人烟稀少的事胡猜乱想哩,一听人间祷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碍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讲理,气得抬手去打他。谁知小年心恶劲大,竟反手把大年****在地,还恶狠狠地说:“不念一母同胞,我连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赢小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就吃不着人啦。”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再过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一气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张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举起手心雷,谁知小年纵身一蹿躲到了高处。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蹿。这就是二月二打闷雷的原因。

大年又追了七十四天,看手心雷打打不住他,就放手不打了。小年却认为哥哥的雷放完了,一翻身冲下来抓大年。大年闪身躲开,抬手从背后拉出一条雪白的长虫。只见那长虫口吐烈火,直冲小年烧去。不等小年躲避,大年又口吐轰天雷。小年闪身躲开,张口喷出一股黑水,虽浇不灭火,湿不了雷,可也保住了他自己。大年追,小年跑,震得天摇地动,大雨倾盆。这就是夏季扯闪打雷下暴雨的由来。

小年打累了,一头扎进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阳,催熟五谷,免得因为他和小年打仗叫人们挨饿。

小年一气歇了一百天,抖擞精神又来和大年打仗。大年二话不说,接手就打。这回小年学精了,先施出他练的冷气灭火功夫,一张嘴,阵阵冷风朝大年刮去。大年一哆峻,急忙纵身往高处去。小年也急忙赶上去,撵得大年没处躲藏,就变成一个小石头落到地下。小年找不着大年,气得嗷嗷乱叫,驾着冰冷的狂风乱翻乱找,实在找不着,就下起漫天大雪,要冻死大年。其实,大年早已躲到了人们藏身的山洞里,人们给他生火烤,热饭吃。大年暖和透了,还要来松脂橡油,把身上抹了一层又一层,准备和小年决一死战。

又是到了三百六十天头上。小年预料大年被冻死了,就大吼一声冲下来要吃人。只见大年一滚,带着满身大火蹿到半空。等小年刚下到树梢上时,大年一头钻进小年嘴里,顺喉咙下到肚里,放火烧起来。疼得小年手扳树枝,两脚乱蹬。不一会儿,小年手一松,身子横到了树杈上。只见他的身子上热气腾腾,烧得只剩下了一张皮。大年和小年都死了。人们齐刷刷地跪在当院,哭着给大年磕头。并把装着大年身子的小年尸体永远挂在树上。往后,人们每隔三百六十天就在院里的树下给大年烧香,说大年是火神,有香火就有神通。能保枯世代平安。

后来,朝里的能人推出三百六十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循环。这一循环起个啥名哩?大家都说。大年为咱舍了命,咱永远也不能忘了这个大恩大德。够一个循环,就算过一年吧。人们还根据大年烧小年的办法,仿着小年剩下的那个空壳壳,做了一个又一个灯笼。每年过节就挂在树上,驱魔镇邪。

篇21:过小年是腊月23还是24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议,其实还是要分地区来看。北方是农历腊月23,南方则是腊月24。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这个节日的记载,但那个时候过节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从历史上来看时间更为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通过上述,应该就能清楚这个差异的源头了。

<<<返回目录

腊月小年吃什么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2、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3、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4、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5、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6、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7、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8、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9、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0、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11、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12、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返回目录

小年可以理发吗:可以

按习俗,人们过完农历小年后,一直到二月初二都不会理发,所以小年前以及小年都是可以理发的。

关于过完小年不能理发的说法,是因为正月是一年的第1个月,理发就寓意新的一年没有头,不是很好的兆头,所以大家都会选择在小年当天或者是小年之前理发。

<<<返回目录

篇2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优美诗句

关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优美诗句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

《行都钱岁》

宋·孙嵩

插架馀残历,挑灯忆故乡。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

禁阙迎傩鼓,邻街祭灶香。

英雄须自力,容易鬓毛苍。

《山居苦》

宋·赵庚夫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岁晚书事》

宋·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辛苦得,盆瓶礼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阙,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东南兵燹静,安排茶灶泛西湖。

《木兰花慢·送灶》

清·杜文澜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

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

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

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

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

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

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

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平江腊月廿五夜作》

宋·陈藻

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

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

故国赛还新岁愿,老翁回忆幼年时。

才高命薄天相戏,我亦刚肠不肯悲。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王闿运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

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寄长沙簿孙昭远》

宋·杨时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誉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簑。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

宋·陆游

上世本为农,辍耕业诗书。

我少学不成,固应返其初。

冥冥不自揣,乡校参群居。

中岁偶拔擢,清班久趑趄。

典奏入南宫,妯书长石渠。

及其乞身归,旧业已丘墟。

衰疾或小间,力尚给荷锄。

寄声谢故人,毋为笑迂疏。

《答曾存之》

宋·秦观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跳灶王》

清·佚名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

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灶》

宋·佚名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吃灶糖》

清·佚名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献寿》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过小年记事5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500字:过小年

过小年500字作文

过小年大扫除习俗小学生作文

难忘的小年夜作文500字

六年级小年作文500字

难忘的小年夜小学作文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初中_初一作文

小学生小年作文100字

小学生过小年作文

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
《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腊月过小年作文500字(精选22篇)】相关文章:

过小年的小学作文2023-01-31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500字左右2023-11-07

写家乡春节习俗的作文600字2023-01-02

三年级写春节习俗的作文200字2022-04-30

风俗作文500字2022-11-03

我家乡的春节初中作文2024-05-15

描写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500字2023-12-26

城固年俗作文2023-01-16

初中家乡的春节作文2022-12-18

为什么要过小年介绍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