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氧气作文((精选29篇))由网友“Seraphim”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神奇的氧气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作文神奇的氧气
小学作文神奇的氧气
瞧,袁老师带着三件物品神秘兮兮地走进教室。仔细一看,原来她手里拿的是蜡烛、玻璃杯和打火机。这不,下面马上有同学在“开会”了,“咦,老师带这些东西干嘛?”袁老师微笑着说:“谁能把蜡烛的火焰灭掉?”,同学们开始大声议论,有的说用嘴对着它吹气,有的说在火苗上边扇一下就可以……
终于,同学们安静下来了。只见老师左手拿着蜡烛,右手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把蜡烛点燃了。小火苗直直地站着,严然就像是放哨的士兵。接下来,老师用了几位同学的不同方法。用嘴吹,只把小火苗吹倒了一会,一眨眼,小火苗又“站”起来了。用手扇,只见小火苗像在跳舞似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最终都回到原来的状态。看来,这些办法都不能让小火苗一下子灭掉。
于是,老师问我们:“如果我用杯子把火苗罩住,你们觉得会怎么样?”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说可以一下子灭掉火苗,有的说不能灭掉火苗。袁老师却一直保持着神秘,她说:“现在我们就来做这个实验吧。”
老师用杯子慢慢地罩住蜡烛,一开始,小火苗旺得很,它得瑟的样子像是在说:“我烧得这么旺,你一个小小的杯子能把我怎么样?”可是,没过一小会儿,小火苗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它的光开始暗下来,火苗越来越小,几乎只变成了一个小红点,小火苗仿佛在喊:“救命啊,快救救我!”老师把杯子一下拿开,小火苗又回来了。我们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老师马上又用杯子罩住了蜡烛,只是这次老师再也没有拿开杯子的意思,只见小火苗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红点,最后变成了一缕青烟,消失了。
这真是太神奇了。老师告诉我们,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当杯子罩住蜡烛时,杯子里有限的氧气就会被烧完,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氧气,火苗自然就灭了。不仅仅是小火苗的燃烧需要氧气,我们人类,更需要氧气,需要新鲜的空气,如果离开了它们,我们就会失去生命。让我们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篇2:氧气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①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②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子。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3:氧气
点燃
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
用木条引燃后,能持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将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蜡烛(主要是石蜡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还有无色气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对比表列碳、硫、磷、铁跟氧气起反应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例如:
(1)未点燃的物质放在纯氧气中,一般并不发生燃烧现象;
(2)物质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无火焰、有的冒烟、有的不冒烟,烟和焰色却各有不同;
(3)在空气中原来不能燃烧(或不能持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起来,且燃烧得十分剧烈;
(4)前四个实验都是某物质跟氧气相互起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以上的综合、归纳不仅能为以后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感性材料,而且便于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二个基本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借以说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加热不能产生氧气,但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从面引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实验的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能够初步理解两个概念即可。在初中教学中,对催化的原理不必做深入的讲解。
在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因为氯酸钾的分解反应比较简单,并且通过这种方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这两个重要化学概念。但是,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实验操作难以掌握,如混入易燃杂质会引起爆炸,所以,在后面的学生实验中,教材采用了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方法。这个反应较平稳,易于控制。
在空气的工业制法中,教材从空气的组成成分出发,由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引出分离出液态氮,余下的为液态氧的方法。
教学建议
关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如注意药品的纯度、研细颗粒时要研杵慢压,不要研磨。
关于观察演示实验,要引导学生观察氯酸钾的物理性状和加热到什么程度才有氧气放出,及放出氧气的速率如何。观察二氧化锰的物理性状,加热程度及是否有氧气放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时与前二者的不同,即能迅速放出氧气。帮学生认识氯酸钾在什么条件下放出氧气,以理解催化作用是上好这节课的基础。如果可能,可事先安排课外小组,做一个用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以制取氧气,并将二氧化锰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对其质量加以测定的实验。请小组代表配合这部分教学作汇报,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里,质和量都没有变的事实,从而使学生形成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概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学会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做演示实验时,如果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多动手,以使他们观察的更仔细。
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要讲清以下问题:仪器如何连接、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如何装入固体药品、试管口为何下倾、怎样用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有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何要先撤导管后移灯等。
关于催化,催化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在此只能据实验现象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它的定义。也可据教学实际情况,介绍一些有关催化剂的应用,及一反应可以有多种物质做催化剂,可在具体的生产中选用效果最好的催化剂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于工业制法,通过讲解讨论,使学生弄清空气液化和分离的基本原理,知道液体空气的分离是属物理变化。但在教学中不必将物理、化学知识划出互不相关的界限。
篇4:氧气
有关物质用途的教学应该在突出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节教材把氧气的用途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也正是体现用途取决于性质的逻辑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化学教学要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尤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更应倍加重视基础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例如,为什么氧炔焰既能用于焊接又能用于切割金属?焊接与切割两者有什么本质不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际操作表演,可能的话,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更好。)
氧这一章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开阔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或课外组织“氧”的专题报告会……
总之,这种既不超越大纲,又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实验演示建议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最好选用长条片状的木炭。可以先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加热到发红,再放到燃烧匙里。红热的木炭应该由上而下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一开始就伸到瓶底,木炭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把瓶中部和上部的氧气排出,木炭就不能顺利燃烧。鉴定二氧化碳用的澄清石灰水,要用新制的和浓度较大的。因为放置久了的石灰水,会因其中的氢氧化钙已跟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浓度小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开始时显浑浊,不久便又会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变得澄清。
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务必垫一层石棉绒(或石棉布),因为高温时疏可以跟铜、铁等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如果不设法使硫跟金属匙隔离,燃烧匙用不了几次就会被腐蚀坏了。另外,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如果氧气的体积是250毫升,则硫黄的用量以不超过0.5克为宜。从瓶里取出的`燃烧匙,如果仍有燃着的硫,可以把匙随手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中使之熄灭,以免二氧化硫弥散。燃烧匙内剩余的硫黄能很容易地随所铺垫的石棉一起抠掉,若抠不掉也可把它放在通风处,让硫黄燃烧完。
3.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拧在一起的一束细铁丝。从铁窗纱上拆下的铁丝(用砂纸打去漆和锈)比较好用。如用一根细铁丝,最好把它绕成螺旋状。无论是一束还是螺旋都是为了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在氧中“持续”燃烧。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燃烧时伴随的放热现象,不要等待铁丝燃尽,就可以把铁丝从氧气瓶中取出,向学生展示铁丝端处倒挂着的红热的熔融小铁珠,这能十分形象地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光和热。
点燃铁丝的最简便方法,是用一段火柴杆引燃。在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之前,光点燃系在铁丝端上的火柴杆,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以免木杆太长而消耗过多的氧气。
为了防止铁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除集气瓶中预留些水或铺些细沙外,还应注意切勿使燃着的铁丝靠近或接触瓶壁。(本实验是讲述氧炔焰进行气割的最好根据。)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与已做过的几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在氧中燃烧的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化合反应类型。为此,必须突出它反应后有两种生成物。
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
为了便于对系列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除去并列它们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之外。还可以将以上实验的可比部分表格化,这种表格化了的描述,将会对学生增长抽象概括能力提供方便。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反应物
发生反应的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在空气中
篇5:氧气
木炭跟氧气
点燃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碳黄跟氧气
点燃
持续燃烧放热,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无烟。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
红磷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火焰,伴随放热和大量白烟。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易溶于水。
五氧化二磷
篇6:氧气
目录基本信息剧情介绍基本信息
导演: Hans Van Nuffel 编剧: Jean-Claude Van Rijckeghem/ Hans Van Nuffel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比利时 / 荷兰 语言:荷兰语 上映日期:-09-08 片长:98 分钟 又名:Oxygen / Adem
剧情介绍17岁的汤姆患有严重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囊状纤维化,Cystic Fibrosis),但性格叛逆,他遇到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哈维尔。后者却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哈维尔以及住在隔意区的女孩艾莲娜最终帮助让汤姆从阴霾中走出来。
篇7:氧气
目录基本信息歌词基本信息
词:许常德 曲:黄怡 演唱:范晓萱 该歌分为有氧版与无氧版,O2有氧版节奏比较快,O1缺氧版节奏比较慢
歌词沉入越来越深的海底 我开始想念你 我好孤寂 跌进越来越冷的爱里 我快不能呼吸 我想要你 人活著赖著一口氧气 氧气是你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找我 你会知道我 快不能活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救我 空气很稀薄 因为寂寞 跌进越来越冷的爱里 我快不能呼吸 我想要你 人活著赖著一口氧气 氧气是你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找我 你会知道我 快不能活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救我 空气很稀薄 因为寂寞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找我 你会知道我 快不能活 如果你爱我 你会来救我 空气很稀薄 因为寂寞
篇8:氧气
氧气,化学式O2,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用纯度93.5%~99.2%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冶金过程离不开氧气。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人煤气气化...
目录研究简史分子结构物化性质制取方法收缩展开研究简史发现历史
普利斯特里对氧气的发现 普利斯特里从布莱克煅烧石灰石对CO2的发现受到启发,利用凸透镜聚集太阳光使一些物质燃烧或分解放出气体并进行研究。1774年8月1日,普利斯特里终于成功地制得了氧气,成为化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他的实验非常简单,把氧化汞放在一个充满水银的玻璃瓶里,然后,把玻璃瓶倒放在水银槽中,玻璃瓶完全被水银充满,空气全被排除掉,氧化汞浮在最上面。然后,他用凸透镜聚集太阳光,照射到氧化汞上,使氧化汞受热。 经过长期加热,温度逐渐升高,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并放出氧气。于是,氧气聚集起来排走玻璃瓶中的汞,使汞面降低。气体空间体积不断增加,直到气体体积为氧化汞体积的三四倍为止。其反应方程式为: 。 但是,当初他并不知道制得的纯净气体是氧气。尽管如此,细心的普利斯特里又做了许多试验来了解这种气体的性质,以及它同别种“空气”的区别。他的研究方法是: 他将研究的气体放在玻璃瓶中,倒一些水进去,该气体不溶解。 他把燃烧的蜡烛放进该气体中,蜡烛竟放出耀眼的强光。 他把一只老鼠放到充满该气体的瓶子里,老鼠活蹦乱跳,很自在,他猜想人吸入了可能也好受。 他用玻璃管把大瓶中的氧气吸入肺中,并记下自己的感觉:“我觉得十分愉快,我肺部的感觉好像和平常呼吸空气一样,没有什么不适。而且,吸进这种气体后,好久好久,身体还是十分轻松愉快。也许,有一天,谁能断定这种气体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世界上能够享受这种气体的愉快,只有两只老鼠和我自己。” 普氏从上述实验中得出,该气体有助燃、助呼吸作用,这些性质与一般空气类似,但作用更强。但是,他把氧气所这种新气体错误地用燃素说来解释,并把制得的氧气称为“脱燃素空气”。由于运用了错误的理论,这种命名是不恰当的。 舍勒对氧气的发现 1772年,舍勒对空气进行研究后,他首先认识到氧气是空气的一种重要成分。他用硫磺和铁粉混合,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掉钟罩中空气中的氧气而制得氮气,当时他称它为“浊气”或“用过的空气”,或能使人死亡的气体。 经过思索,舍勒明白了,原来当时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元素的观点是错误的。他猜想:空气是两种不同物质的混合,一种是浊气,能使人死亡的空气;一种是能使人活命的空气,能帮助燃烧,在燃烧中消失。于是,舍勒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他的实验。 1773年,他把硝石(KNO3)装进曲颈瓶,瓶口系一个排完空气的猪膀胱,再把曲颈瓶放到火炉上去烧。硝石融化时分解,放出一种气体,很快把猪膀胱充满了,这种气体正是那种能活命的气体,即现在所知道的氧气。 舍勒进行了仔细的鉴别,他把红热的木炭扔到充满“能活命的气体”的瓶中,木炭迅速燃烧,光亮耀眼,比在普通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亮。舍勒将的这种气体和浊气混合于瓶中,蜡烛能正常燃烧,老鼠也同在普通空气中一样呼吸。由此他确定这种气体是一种纯净的能活命的气体。 舍勒给这种气体命名为“火空气”,因为他发现除硝石外,加热氧化汞、高锰酸钾、碳酸银、碳酸汞,均能释放出氧气来。 拉瓦锡对氧气的研究 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是在普里斯特里启发下完成的。1774年,拉瓦锡用汞灰(HgO)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制得氧气,并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它能与很多非金属单质合成多种酸,故命名为“酸气”(希腊文Oxygene)。 拉瓦锡通过氧气的实验,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发动了化学史上著名的化学革命,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化学正立过来。因此,虽然不是他首先发现氧气,但恩格斯还是称他为“真正发现氧气的人”,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是“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中国马和对氧气的发现 18,德国东方学者克拉普罗特偶然读到一本64页的汉文手抄本,书名是《平龙认》,作者是马和,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克拉普罗特读完此书以后,惊奇地发现,这本讲述如何在大地上寻找“龙脉”的堪舆家著作,竟揭示了深刻的科学道理:空气和水里都有氧气存在。 18,克拉普罗特在彼得堡俄国科学院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题目是《第八世纪中国人的化学知识》,其中提到,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用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后就能产生“阴气”;水中也有“阴气”,它和“阳气”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克拉普罗特指出,马和所说的“阴气”,就是氧气。证明中国早在唐朝就知道氧气的存在并且能够分解它,比欧洲人发现氧气足足早了1000多年。克拉普罗特这篇论文使在场的科学家都感到惊奇不已。
名称由来
氧气(Oxygen)希腊文的意思是“酸素”,该名称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起,原因是拉瓦锡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这种新气体。日文里氧气的名称仍然是“酸素”。 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气”。
分子结构O2分子内的化学键通常是共价键。 从实验上来说,顺磁共振光谱证明O有顺磁性,还证明O有两个未成对地电子。说明原来的以双键结合的氧分子结构式不符合实际。 氧气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基态O2分子中并不存在双键,氧分子里形成了两个三电子键。 氧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是 ,在π轨道中有不成对的单电子,所以O2分子是所有双原子气体分子中唯一的一种具有偶数电子同时又显示顺磁性的物质。 两个氧原子进行sp轨道杂化,一个单电子填充进sp杂化轨道,成σ键,另一个单电子填充进p轨道,成π键。氧气是奇电子分子,具有顺磁性。 单线态氧和三线态氧 普通氧气含有两个未配对的电子,等同于一个双游离基。两个未配对电子的自旋状态相同,自旋量子数之和S=1,2S+1=3,因而基态的氧分子自旋多重性为3,称为三线态氧。 在受激发下,氧气分子的两个未配对电子发生配对,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S=0,2S+1=1,称为单线态氧。 空气中的氧气绝大多数为三线态氧。紫外线的照射及一些有机分子对氧气的能量传递是形成单线态氧的主要原因。单线态氧的氧化能力高于三线态氧。 单线态氧的分子类似烯烃分子,因而可以和双烯发生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物化性质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183℃,水=1),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164℃),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约21%)。 同素异形体:臭氧(O3),四聚氧(O4),红氧(O8)。 氧气的物理常数性质条件或符号单位数据气体密度 克/立方厘米0.001331液体密度 千克/升1.141气体比重空气=1 1.105摩尔体积标准状况升/摩尔22.39溶解热 千焦/摩尔0.44气化热 千焦/摩尔6.82介电常数20℃,1大气压 1.0004947+2液氧介电常数-193℃ 1.507折射系数0℃,1大气压 1.000271磁感性20℃立方厘米/克106.2迁移率正离子 负离子平方厘米/伏.秒平方厘米伏.秒1.32 1.83扩散系数(同种气体中)0℃,133.3Pa 正离子 负离子平方厘米/伏.秒平方厘米/伏.秒21.3 32.0在水中的分子扩散系数20℃平方厘米/伏.时6.7×10-2电离能氧分子千焦/摩尔1165.9表格参考资料来源:高纯气体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与金属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现象与钾的反应 4K+O2=2K2O 钾的表面变暗 2K+O2=K2O2 K+O2=KO2(超氧化钾) 与钠的反应 4Na+O2=2Na2O 钠的表面变暗 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淡黄色粉末 与镁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与铝的反应 4Al+3O2=点燃=2Al2O3 发出明亮的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与铁的反应 (铁锈的形成) 3Fe+2O2=点燃=Fe3O4 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与锌的反应 2Zn+O2=点燃=2ZnO 与铜的反应 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与非金属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 与氢气的反应 2H2+O2=点燃=2H2O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与碳的反应 C+O2=点燃=CO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氧气不充足时) 与硫的反应 S+O2=点燃=SO2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品红溶液褪色,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后颜色又恢复为红色。 与红磷的反应 4P+5O2=点燃=2P2O5 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与白磷的反应 白磷在空气中自燃,发光发热,生成白烟。 与氮气的反应 N2+O2=高温或放电=2NO 与有机物的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气态烃类的燃烧通常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甲烷 CH4+2O2=点燃=CO2+2H2O 乙烯 C2H4+3O2=点燃=2CO2+2H2O 乙炔 2C2H2+5O2=点燃=4CO2+2H2O 苯 2C6H6+15O2=点燃=12CO2+6H2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甲醇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乙醇 CH3CH2OH+3O2=点燃=2CO2+3H2O 碳氢氧化合物与氧气发生燃烧的通式 4CxHyOz+(4x+y-2z)O2=点燃=4xCO2+2yH2O(通式完成后应注意化简!下同) 烃的燃烧通式 4CxHy+(4x+y)O2=点燃=4xCO2+2yH2O 乙醇被氧气氧化 此反应包含两个步骤: 氯仿与氧气的反应 2CHCl3+O2=2COCl2(光气)+2HCl 其它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硫化氢的燃烧 2H2S+3O2(过量)=点燃=2H2O+2SO2 2H2S+O2(少量)=点燃=2H2O+2S 煅烧黄铁矿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2SO2+O2←催化剂,△→2SO3 空气中硫酸酸雨的形成 2SO2+O2+2H2O=2H2SO4 氨在纯氧中的燃烧 4NH3+3O2(纯)=点燃=2N2+6H2O 氨的催化氧化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2NO+O2=2NO2 转化为臭氧的反应3O2=放电=2O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制取方法实验室制法
1.加热高锰酸钾:(中学教材为)。 2.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制得的氧气中含有少量Cl2、O3和微量ClO2;部分教材已经删掉;该反应实际上是放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发生上述1mol反应,放热108kJ)。 3.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催化剂主要为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氧化铜也可):。 化学诗歌:氧气的制取 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试管倾”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受热均匀”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3、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制备氧气称空气分离法。首先把空气预冷、净化(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然后进行压缩、冷却,使之成为液态空气。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中把液态空气多次蒸发和冷凝,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得到纯氧(可以达到99.6%的纯度)和纯氮(可以达到99.9%的纯度)。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装置,还可以提取出氩、氖、氦、氪、氙等在空气中含量极少的稀有惰性气体。由空气分离装置产出的氧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最后将压缩氧气装入高压钢瓶贮存,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车间使用。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虽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但是产量高,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千、万立方米的氧气,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不用买、不用运、不用仓库储存的空气,所以从19研制出第一台深冷空分制氧机以来,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3、分子筛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首先,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这种制取氧的方法亦称吸附法.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机已经开发出来,便于家庭使用。 4、电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每制取一立方米氧,同时获得两立方米氢。用电解法制取一立方米氧要耗电12~15千瓦小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耗电量(0.55~0.60千瓦小时)相比,是很不经济的。所以,电解法不适用于大量制氧。另外同时产生的氢气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气中聚集起来,如与氧气混合,容易发生极其剧烈的爆炸。所以,电解法也不适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有氧气生成的化学反应 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SO4+2H2O=通电=2Cu↓+2H2SO4+O2↑ 电解水 2H2O=通电=2H2+O2↑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6CO2+6H2O― 光,叶绿素 →C6H12O6+6O2↑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 电解硝酸银溶液 4AgNO3+2H2O =通电=4Ag↓+4HNO3+O2↑ 高铁酸钠受热分解(此反应有待考证) 氟气与水的反应 电解铝 2Al2O3=通电=4Al+3O2↑ 加热氧化铜加热氧化汞
篇9:氧气作文
氧气作文八篇
氧气作文一:爱如氧气
地球上如果没有空气,人就不能生存。世界上如果没有爱,人的生存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爱如氧气一样重要。
题记
今年暑假,借着哥哥小学毕业之际,我有幸和妈妈、哥哥一起来到了云南的昆明和西双版纳旅游。
昆明果然是四季如春,到处都是鲜花,走在路上就能感受到它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美;西双版纳的热带景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但在我印象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如画的风景,而是发生在云南大雪山上的一件事。
记得那天,我们乘着车,穿着羽绒服去云南有名的大雪山游玩。远远望去,就看到一座座高大的雪山,山顶上有许多千年不化的冰川,听导游说以前这里常年是雪,可是,后来由于游人太多,雪就由大到小,由小到无,可是如果你到山顶上,还是可以见到雪的。对于生在东莞的我,只是在电视上看见飘飘洒洒的雪花,所以,显得格外激动。妈妈上山再三嘱咐我们不要做剧烈运动,可是我和哥哥一股劲地玩雪,把妈妈说的话抛在了脑后。当我们看到一些大哥哥、大姐姐爬上了一块巨大而奇特的岩石时,为了逞能,我们也爬了上去,累得气喘吁吁,氧气瓶里的氧气已经所剩无几了。妈妈把她的氧气瓶给了我和哥哥,我们马上贪婪地吸了起来。我们跟着导游兴高采烈地下了雪山。可等了半天,却没看见妈妈的身影,我和哥哥开始慌了。后来,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妈妈在下山时,因为缺少氧气晕倒了,正在山上休息。
这时我才明白,在高山上,氧气就是生命的支柱,而妈妈却把她的氧气给了顽皮而又不听话的我们。是啊!爱如氧气,妈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瓶小小的氧气,而是沉重而伟大的母爱啊!当妈妈从山上下来时,我看到脸色苍白的她,心头一阵激动,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她,她笑着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孩子,我没事。
坐在飞机上,我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回想着大雪山上的一幕,心里有着太多的感慨:妈妈的爱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只会给她添麻烦。以后我们要多关心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后记:生命就像花朵,开得灿烂却转眼即逝,永留人间的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爱。在爱中成长的生命,定会把这份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永远传递下去
氧气作文二:氧气的自述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随时都在人们的周围,人们依靠我生存着,我就是氧气。
地球在形成之初,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我却很少,气温也很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四亿年之前,陆地上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来,供人们使用。我的作用可大了!植物有了我,可以生长得更茁壮;动物有了我,可以安心的生存;人类有了我,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我。可是那些无知的人类却不懂得爱惜我,他们砍伐树木,使一片又一片的树木从地球上消失,没了树林,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我们就无法立足,我的朋友也会减少。但你们一点儿也不顾,仍然砍得砍,伐得伐,这样,二氧化碳就多了,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你们造的方方的汽车,也污染了我,他们后面排放的尾气,有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然后再传给我,我再传给你们大家,你们就会生病,难道这好受吗?可这全怪你们人类啊,你们又何必要伤害我呢?快点醒悟吧!
氧气作文三:人与氧气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一片不同的树叶。在如此纷繁的世界上,很难发现一模一样的人,可是,我们却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在空气中我们焕发活力,在活力中我们散发芳香,在芳香中我们成就了自我。
多少次我们徘徊在十字街头,多少次我们曾轻舞飞扬,多少次我们曾渴望
如今,我们不再徘徊,不再感伤,不再落寞,我们学会了坦然,学会了自然,这一切都和素质教育息息相关。
在沉重达到学习压力下,我们茫然失措,是艺术陪伴我们在黑暗中前进,学习也是一项工作,有些人功成名就,有些人名落孙山。每天我们渴求知识,但又十分厌倦。于是,我渐渐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得到一片纯净的天空,它们给我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不再彷徨与学习重压下,而是找到了释放个人独特魅力另一书香园地。
对于一个将要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知识就是金钱,成绩优异代表你是潜力股。但现在规则变了,艺术细胞活跃的人似乎更能一步登天,因此,更多人放弃学业,投身于艺术中。我也曾经想过,或许不必这么大费苦心,也可以把素质教育当作重点。后来,当吸收的文化越来越丰富时,我明白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中国,素质教育只充当辅助角色,其实冷静想想,这种现象自有它的道理。
试想,一个从前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应以怎样的心态去接受素质教育?反之,一个没有接受过素质教育的人又怎么能更好地畅游于文化教育的海洋?对于素质教育,我认为应鼓励。因为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又能够提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感观能力,有了它,生命不再孤单,生活不再乏味,学习不再枯燥!
愿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知识与素质就像是人与氧气一样,缺一不可,就算你学历再高,没有良好的素质也只能让人窒息!
氧气作文四:氧气与火柴
今天,爸爸带我做了一个实验氧气和空气分别碰火柴。
爸爸的手里拿着两个玻璃杯,瓶口都有塞子,塞子塞的相当的紧,因为怕漏气。爸爸告诉我,一个瓶子装了空气,另一个装了氧气。桌子上还摆放了一盏酒精灯和一盒火柴,一张自制的实验要求表,上面写了1.把燃烧的火柴分别放到两个瓶的瓶口。2.看看有什么变化?3.想想是什么原理?我紧紧的盯着瓶子。
实验开始了,只见爸爸把火柴放到酒精灯上,不出一会儿便烧了起来,闪烁的火苗又被快速的移到了氧气瓶瓶口,突然,一阵风吹了进来,我心想完了又要重点了。可是当我看见火柴时,奇迹出现了火柴不仅没有灭,反而烧的更旺了!爸爸把另一根点燃的火柴放到空气的瓶口,刚碰到就一下子熄灭了爸爸看见我惊奇的样子,说:怎么?很奇怪吧,说一说原理。我摇了摇头。哈哈哈哈,不知道了吧!很简单,因为氧气透明,无颜色,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助燃。因此用火柴放到瓶口,不但不会熄灭,反而,燃烧的更旺。哦,原来是这样,我点点头。
看来科学界的东西真深奥,我一定要向爸爸多学学!
氧气作文五:亲情就像氧气
每天,每个人都需要呼吸清新的氧气,但是当我们失去了氧气时,将寸步难行。我想:有一样东西,它如氧气一般重要,那就是爱。
星期六早上,我被楼下市场里的吵闹声惊醒。虽然我起了早床,却发现自己的头剧烈疼痛,像是被一个锋利的刀割了一下。
我翻来覆去地在床上挣扎,直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妈妈,我才稍微停止了动弹。儿子,你哪里不舒服啊?妈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问道。妈,我的头好痛啊!我去拿点驱风油给你。于是,妈妈走出房间,寻找解药。儿子,好了一点没有?妈妈边帮我搽驱风油,边向我询问。还好。那你躺着休息一会儿,我去煮碗面给你。说完,妈妈便开始干活了。我望着妈妈离去的背影,泪珠不禁涌出,好在我控制住自己。
一会儿,妈妈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走进来了。瞬间,我眼睛搜索到了一个线索,妈妈粗糙的手竟然发红了。孩子,坐起来,妈给你端来了面。妈妈唠叨道,我打了个哈欠,慢慢从床上坐了起来妈,是不是我最喜欢的鸡蛋面?那当然。太谢谢您啦!说完,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鸡蛋面。妈妈看着我狼狈的样子,脸上露出太阳般的微笑。
原来爱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了妈妈的关心,那将会换来什么样的代价呢?现在,当我们拥有氧气一般的亲情,你会怎样做呢?希望你的想法和我一样,好好去珍惜这份情,这份爱!
氧气作文六:我发现了氧气的来源
记得七岁的时候,发发现了氧气的重要性,没有氧气,我们就会灭亡。
八岁那时,我每天都在查看有关氧气的书。看看氧气是怎样来的,直到两年半后,我放弃另外对氧气的研究。开始对大树感兴趣了,那时我在家乡呢。有一天,我研究氧气的兴趣又再次出现了。因为我发现,乡村里的空气很新鲜,而城市里的空气却很浑浊。还有,我还发现空气最最新鲜的地方是很多树的地方,比如书上讲到的大兴安岭。我继续研究,想知道为什么很多树的地方空气最好。又有一天,我对妈妈说:妈妈,和我到家乡去看看吧,我想回去玩一玩,寻寻快乐。我一说,妈妈立刻带我回家乡去了,经过观察,我还是一无所获。我回家后,烦躁在我身边飞来飞去。
终于在那天,我无所事事,随手打开了电视机,爸爸突然抢过遥控器,看神七升天呢!爸爸说,太空中没有空气,要带些植物上去。这时,我就想:植物就可以制作空气?我们吐出来的气,植物把它吸进叶子里,再吐出的便是氧气了。而植物没有水和我们人类吐出的那些气也不可以生存下来。那天,我不停地感谢爸爸,爸爸不仅不开心,还把我臭骂了一顿:太吵了,我都听不见电视说什么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呵呵
氧气作文七:你是我的氧气,不可缺少
我清楚的知道时光流逝,年少不再。
如果曾经触手可及的年少轻狂都变成了回忆。
我想,我会用尽一生来好好的收藏。
时光像一条水流潺潺的小溪,在我安静的生活中悄无声息的流过;时光像一抖无色的沙漏,一伸手就触得到它的风华,却怎么也阻止不了它从我瞬间落寞的指尖溜走,也无从所知;时光像天边散落的点点浮云,即便没有神马的点缀,也如少年的纯白笑容一般干净,纯洁。
每个人都曾有傻里傻气的时候,在从前,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我就是那个全世界最傻的人。
明明知道只要一分手,我们就不会有交集,我们就不会有以后,我们将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却还是站在时光的原点,傻傻的期盼总有那么一天,他会像往常一样来到我面前,对我微笑;明明知道他对我很反感,讨厌我的纠缠,但我还是死皮赖脸的喜欢去招惹他;明明知道我和他终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却偏执的想强行进去他的世界。
即使到最后我还是傻傻的自欺欺人,也许这就是命定。
是不是我拜上帝拜得太多,而忘了伟大的中国是老天爷的管辖区域?
现在我才明白,我长大了,也过了该任性的时候了,而那个季节懵懂不懂事的我,
我将要和她说再见,和那个被欺负得无法还手,却在暗地里夜夜想着如何复仇的我说再见;我要和那个总是花痴的我说再见;我要和那个软弱的自己,幼稚的自己,动不动就生气不理人的自己,呆呆傻傻的'自己说再见。
此刻,我要变成熟变强大。
默默付出才是我的爱。
时光带走了我的懂事,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成熟。
再见,懵懂的自己。
你好,成熟的自己。
最后一次,我的放纵。
氧气作文八:留点氧气给自己
初中的我们周围都是二氧化碳,其实,就是我们的学习压力,使我们失去了氧气。有人曾说:人生如歌,友谊是乐曲中最动听的乐意;人生如画,友谊是画面中最美妙的色彩,人生如诗,友谊是诗篇中画龙点睛之笔。
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而氧气是我在初中生活的根本条件。
进入初中,我们满脑子都装着两个字学习,当然我也不例外,看见那桌上的课本,笔下所写的一份份作业,我不禁问自己,你为什么要那么努力,为谁呢?我的心中却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为了自己。我家乡有这样一句话学习才是成功之道。所以我是为了我自己,为我的梦想,为我以后的人生,还为了父母。每一次回到家中,看见多了几根白发的妈妈,我心如刀绞,因为我的不懂事,让妈妈为我操碎了心,我的每一次批评,就像白发生长素一样,总是让妈妈乌黑的头发中多出了几根白花花的白发。妈妈头上的白发,是我一次次不懂事而闯下的祸,犯下的错所造成的,写到这,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心里的酸,内心的痛,化作了一滴滴眼泪,眼泪从我的仍颊滑过,把妈妈的白发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我知道只有我努力学习,才能让妈妈白发不再增,让她的脸充满微笑,我必须努力学习。
父亲为了我读书的生活费辛勤的劳作,他的双手长满了茧,这一个个茧成为了我生活费来源的必经之道,每当我从父亲手中拿过生活费,看着父亲手上的茧,这时心里酸楚,成为了我学习的动力,那一个个茧,将是推动我前进的动力,因此我努力学习,使之让我的周围都是二氧化碳甚至无法呼吸。
因为父母,因为自己,我努力学习,因此渐渐的我离氧气越来越远,使让我孤立儿时的朋友,成为了我现在最好的朋友,而在学校,我没有拥有过一份真正的友谊,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被学习压垮,而那时的我却找不到一位朋友来倾听我的诉说,上初二,我便和我最好的朋友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后,我的周围都洋溢一股学习的气氛,二氧化碳把我关在了笼中,我就像一只鸟,一只被关在囚笼里的鸟,但我相信,总有一天,鸟儿会挣脱囚笼的束缚,飞向属于它的天空自由的翱翔,我就像那只小鸟,我会找到属于我的那一片天空。
友谊是一抹彩虹染饰着我们的生活,友谊是一泓清泉,润泽着我们的生命,友谊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旅途,友谊是一座火粮,温暖了我们的人生,我已准备用强有力的翅膀飞向属于我们的那片天空,找到属于我的氧气,但同时,我不落下学习。
篇10:化学教案-氧气
化学教案-氧气
1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 说出氧气的色态
2 .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