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精选3篇)由网友“nishishu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为何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为何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
为何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
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要运用素材来说明事理,提供例证。用恰当而新颖的作文素材,可以为行文增色不少。然而到了考场实战的时候,学生一提起笔来,脑海中往往出现的素材都是常用的几个,而且视角单一没有新颖性。如何选择和运用作文素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各种高考参考书类型中,“作文材料”的相关参考书市场需求最为火爆。“60个素材击破高考作文”、“记住50个小故事,让你的素材不再陈旧”等书目比比皆是。同学们看了很多新例子,可是到了考场上,同学们一提起笔来,脑海中永远浮现出三个不变的身影:李白、杜甫和苏东坡!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记了不少名言警句,但到考场上依然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么看到的东西无法应用在作文写作中?
1.深入理解素材,从熟知情节原有内涵中发现新主题
我们看素材,往往只关注情节,而真正需要看到的是主题(而且是细分的主题,而不是宽泛的论述)。
举个常见的材料: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
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当看到这个英国大帝理查三世的悲剧故事,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是铁钉、马蹄街、将军或国家吗?不是,我们要记住它背后的内涵、警策之意。现在的作文书倒是提到了这一点,但往往以“细节决定成败”作结,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写“细节决定成败”才能用这个材料吗?肯定不是,因为现在绝不会有作文像十年前一样让你泛泛地论述一句正确的废话。
在新时代,同学们要更深刻地理解素材。比如此材料,完全可以想到“帝国的衰亡绝不只在于铁钉。铁钉只是一种表征,但我们还要看到更多”,而以“绝不只是一颗铁钉”入手,讨论衰朽时代的千疮百孔以及救世启示之道;或是从铁钉作为“基础”、“准备工作”的意义出发,讲述“基础”与“高楼”的复杂关系……
上面两个思路,有人会理解为反向立意,或是求变求新,然而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大主题的细分与变奏。时代呼唤立意更精准,还要新颖的作文。在一味求新可能的风险下,从素材中把握常见主题的变奏与细化是更好的角度。
2.转换论述角度,全面利用已有素材
素材本身是具有适用的丰富性的,即一个材料不一定只适用于一个主题。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背100个例子去应对100个主题,万一考了第101个,那孩子不就白忙活了吗!
因此,学生更应该学习一种调换论说角度的.方法,使一个材料能自如地符合任意一个主题。
具体方法是,同学们应当重点把握一到两个作家,构成对他们尽可能深入丰满的理解,使得这个“黄金素材”可以覆盖高中常见的一切主题。
例如,阅读史铁生精选的小说与散文,就能以对史铁生先生的叙述覆盖所有主题。理想与现实、有用与无用、天分与努力、勇气与恐惧、物质与精神、平凡与伟大……他们都在这座巨人身上有所体现。
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讲述材料,而不是材料本身。通过主动训练语言概括和话语转换的能力,同学们可以逐渐有意识地从不同视角观照、描绘同一人物,最终脱胎换骨,自如地书写出这一人物生命的不同侧面。
从此,你的作文素材将不再止于单一的“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了
篇2: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的原因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记了不少名言警句,但到考场上依然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么看到的东西无法应用在作文写作中?
1. 深入理解素材,从熟知情节原有内涵中发现新主题
我们看素材,往往只关注情节,而真正需要看到的是主题(而且是细分的主题,而不是宽泛的论述)。
举个常见的材料: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
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
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当看到这个英国大帝理查三世的悲剧故事,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是铁钉、马蹄街、将军或国家吗?不是,我们要记住它背后的内涵、警策之意。现在的作文书倒是提到了这一点,但往往以“细节决定成败”作结,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写“细节决定成败”才能用这个材料吗?肯定不是,因为现在绝不会有作文像十年前一样让你泛泛地论述一句正确的废话。
在新时代,同学们要更深刻地理解素材。比如此材料,完全可以想到“帝国的衰亡绝不只在于铁钉。铁钉只是一种表征,但我们还要看到更多”,而以“绝不只是一颗铁钉”入手,讨论衰朽时代的千疮百孔以及救世启示之道;或是从铁钉作为“基础”、“准备工作”的意义出发,讲述“基础”与“高楼”的复杂关系……
上面两个思路,有人会理解为反向立意,或是求变求新,然而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大主题的细分与变奏。时代呼唤立意更精准,还要新颖的作文。在一味求新可能崩盘的风险下,从素材中把握常见主题的变奏与细化是更好的角度。
2. 转换论述角度,全面利用已有素材
素材本身是具有适用的丰富性的,即一个材料不一定只适用于一个主题。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背100个例子去应对100个主题,万一考了第101个,那孩子不就白忙活了吗!
因此,学生更应该学习一种调换论说角度的方法,使一个材料能自如地符合任意一个主题。
具体方法是,同学们应当重点把握一到两个作家,构成对他们尽可能深入丰满的理解,使得这个“黄金素材”可以覆盖高中常见的一切主题。
例如,阅读史铁生精选的小说与散文,就能以对史铁生先生的叙述覆盖所有主题。理想与现实、有用与无用、天分与努力、勇气与恐惧、物质与精神、平凡与伟大……他们都在这座巨人身上有所体现。
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讲述材料,而不是材料本身。通过主动训练语言概括和话语转换的能力,同学们可以逐渐有意识地从不同视角观照、描绘同一人物,最终脱胎换骨,自如地书写出这一人物生命的不同侧面。
从此,你的作文素材将不再止于单一的“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了
篇3:李白与杜甫的作文素材
李白与杜甫的作文素材
走进李白
中华文明五千年,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才子佳人数不胜数。若把文化比做一条浩瀚的银河,才子们就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而其中最闪耀的,非李白莫属了。
被世人称为诗仙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那份才气与狂气,在他少年时就已经彰明昭著了。于是,李白风华正茂之时,满载着梦想,游遍中华大地。他被唐玄宗请去辅佐朝政时,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他是个傲岸不拘的诗人,却不是个理想的政治家,便离开了长安。我真希望走进李白,与他同游青山绿水,感受诗歌所带来的魅力。
在李白之前英才辈出,但真正把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写进诗中的,恐怕是前无古人吧。之后,类此的唐诗便如雨后春笋,后人们都瞻仰他的文采,却没有人能超越他。
若不是他的放荡不羁,风流倜傥,又怎能造就一代名士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不重功名利禄,不屑儿女情长,是个不可一世的诗人,有如寂寞沙洲中的孤鸿,目空一切;但正是他的自傲清高,又有一般落寞滋味涌上心头。罢了,罢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清冷的月下,他自斟自酌,自娱自乐。我真希望走进李白,花前月下,把酒吟诗,一醉方休!
他爱酒,也被后人称为酒仙,在抑郁惆怅时,酒是他最好的精神伴侣,“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我真希望走进李白,听他大醉酩酊后咏出千古绝唱!
用八个字来形容李白——惊才绝艳,落拓不羁!
我与李白,又何啻天壤之别!
李白才高八斗,腾蛟起凤。走进他,感受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走进他,感受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走进他,感受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走进他,因为他的意融于酒,心融于诗。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 李白的故事
★ 杜甫很忙作文
★ 陆游《书愤》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为何作文素材总是离不开李白、杜甫(精选3篇)】相关文章:
我想生活在现在高一作文2022-05-04
杜甫的美丽作文2023-08-26
友情作文素材中考2022-05-07
高三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2022-07-26
锻造个性作文成就特色人生2022-12-1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设计2023-02-03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论文2023-12-07
读书滋味长初中500字作文素材2023-01-13
《诗人李白》读后感2023-10-15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满分作文素材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