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作文500字(精选18篇)由网友“bstow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鲁迅的作文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鲁迅作文500字
我来到了上海鲁迅公园,站在鲁迅的像前,盯着,一言不发……
鲁迅以笔为武器,在文学的战场上奋斗了一生。
可惜他降生在一个不对的时间,生在了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原本,他是要去当一名医生的,可是看见那么多不敢反抗敌人的人们,他放弃了这个梦想,他跳了出来,用笔来表达要对抗敌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来表达要对抗第一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在我们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一刻里,鲁迅先生帮助了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为了给拉黄包车的车夫包扎伤口,他曲膝蹲在地上,晚上身子,卑微的好像他比拉黄包车的都低等。在帮拉车的包再往后,还将自己的钱给他,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让他在家里好好养伤。
在《一面》那一课里,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买不起书,他将自己的书送给他,还将法捷耶夫的毁灭以成本价卖给他。
在鲁迅先生举行葬礼的那一日,来吊唁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呢?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来参加了葬礼。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受人爱戴的人。
我凝望着眼前的雕像: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寸长的头发像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好像隶体“一”字。手上握着一支已经沾了墨的毛笔,眼神坚定的望向远方……
我摇了摇头,轻声叹了一口气,对这位大文豪的离去感到不舍和惋惜,离开了。
【精选鲁迅作文500字锦集九篇】
篇2:鲁迅作文500字
一进入步行街,一个巨大的石碑引入眼帘,上面刻画着一个抽着雪茄的鲁迅。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石碑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令人眼前一亮。前面还有几座正在嬉戏的儿童,和一位教书先生。
一直往前走,左侧又是大字,还是金色的,上面刻着“民族栋梁”。而右侧便是鲁迅故居了。进入鲁迅故居,你会发现它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还有可能迷路,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可想而知,当时鲁迅的家庭条件是多么好。大家总是认为家境贫穷的人学习可能会更刻苦一点,功成名就的肯定是他们。其实,也有些例外,比如鲁迅就是其中一位。
接着我们来到了在鲁迅故居算是非常著名的一处景点——三味书屋。这就是曾经鲁迅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几套桌椅整齐的摆放着。鲁迅先生的座位在角落。接下来,我们将要跨越时空了,在鲁迅的桌子上,刻着一个“勤”字。这大家肯定也知道这个故事,也就是鲁迅在小时候,经常迟到,常常要收老先生的批评,所以才会在桌子上刻一个勤字的。在这勤字中似乎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看看旁边绿色的小河,就像翡翠一般。在小河之上,有着几艘乌篷船。船上有着乌漆墨黑的船篷,在水中游荡,像黑鳞片的小鱼,但又看上去有许些破旧不堪,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这里充斥着整个绍兴的文化,也充满了绍兴的历史。
【有关鲁迅作文500字锦集六篇】
篇3:鲁迅作文500字
我来到了上海鲁迅公园,站在鲁迅的像前,盯着,一言不发……
鲁迅以笔为武器,在文学的战场上奋斗了一生。
可惜他降生在一个不对的时间,生在了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原本,他是要去当一名医生的,可是看见那么多不敢反抗敌人的人们,他放弃了这个梦想,他跳了出来,用笔来表达要对抗敌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来表达要对抗第一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在我们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一刻里,鲁迅先生帮助了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为了给拉黄包车的车夫包扎伤口,他曲膝蹲在地上,晚上身子,卑微的好像他比拉黄包车的都低等。在帮拉车的包再往后,还将自己的钱给他,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让他在家里好好养伤。
在《一面》那一课里,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买不起书,他将自己的书送给他,还将法捷耶夫的毁灭以成本价卖给他。
在鲁迅先生举行葬礼的那一日,来吊唁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呢?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来参加了葬礼。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受人爱戴的人。
我凝望着眼前的雕像: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寸长的头发像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好像隶体“一”字。手上握着一支已经沾了墨的毛笔,眼神坚定的望向远方……
我摇了摇头,轻声叹了一口气,对这位大文豪的离去感到不舍和惋惜,离开了。
【关于鲁迅作文500字汇总10篇】
篇4:鲁迅作文500字
鲁迅可能是大家都不太喜欢的一个作家,因为他在小学,在初中那简直就是噩梦。一般学鲁迅的文章大致都要学一周,并且学完之后还会做很多的题。习题大多都是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吃人的礼教批判,这些批判那些,并且甚至有些同学常常嘲笑说这是一个最会写错别字,却能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屹立不倒的人。我对此并没有任何的疑问,然而同学们对于鲁迅究竟是喜欢还是厌恶的我却不知道。有一天,我的语文老师冲进来说,据说鲁迅的文章将会被大幅度地删减。
当时全班沉默了,老师好奇的看着我们,岳老师:说你们是想表达支持还是反对呢?同学们没有说话,一个同学,有一个男同学的声音突然出现——他斩钉截铁的说:我不同意!这个同学,他的鲁迅的文艺作品,从来都没有怎么及格过,然而……
正是因为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才能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那些影子。才能够反问自己,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中国人。读完作品,才能明白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哀叹的不争气是什么意思?才在能知道当年被誉为、被表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究竟是怎样子,才能够明白,现代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应该做什么?
鲁迅不死,中国必亡,但是现在鲁迅不能死啊。我们这样的想着,有些同学确确实实地哭了出来。语文老师,很高兴他摸着自己的心口说:我很高兴,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是成功的。这一幕我怎么了,也忘不了。
篇5:鲁迅作文500字
我喜欢鲁迅,我没有装深沉。除了课本上的,我甚至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难理解了。一个顺口溜大概已传遍了中国的每所学校,说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和文言文并列,可见其难度。
若要我说出喜欢鲁迅先生理由,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崇拜他的深刻见解,也许是折服于他独到眼界,也许是惊诧于他前沿的思想领悟,也许仅仅是沉迷于课本上鲁迅先生肖像那双深邃的眼睛。
后来在语文选修课本上跟随萧红的笔墨对鲁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萧红的笔下,鲁迅是一位绅士,一个温和的大哥哥。这让十七岁的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若我生在那个时代,真想嫁给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儿,朋友向我抱怨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被选为必学的课文,还变态地要求背诵。我的一句话结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声地说,我很喜欢鲁迅啊。她朝向远处的头大弧度地转向我,看我的眼神犹如看着一个傻子。然后我们一起沉默到上课铃响,默默地走进教室。
朋友的反应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脑子坏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对鲁迅先生的迷恋没有任何消减。
随后在同桌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许嵩,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歌声或嗓音,也不算曲调,而是歌词。那是我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关于《毁人不倦》的解读,那篇文章对我的震惊程度犹如一记炸雷,原来看似普通的歌词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许嵩其他歌的解读,从此打开新世界……
之后的某一天,我又天马行空,我竟然觉得鲁迅先生和许嵩有相似之处,深刻的见解,独到的眼界,温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我居然会联系在一起。
当然,我不会再把这种惊人的想法与朋友分享了。
篇6:鲁迅作文500字
星期六下午,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和姐姐去鲁迅故里玩。到鲁迅故里,我们看到了好多游客。妈妈说:我们就跟着导游阿姨吧,这样就可以知道得更详细一些了。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那里有好多房子,我还看到了他们的厨房里有大灶和小灶,还有一些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然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那里其实是鲁迅爷爷的老师——寿老先生的家,厅堂上挂了一张寿老先生一生唯一的照片。我看到了鲁迅爷爷读书时用过的刻了“早”字的桌子。导游阿姨说:当年鲁迅爷爷为了给他爸爸买药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鲁迅爷爷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
走出三味书屋,路边在大声地叫卖臭豆腐,我馋了叫妈妈给我们买,嗯,真的好香又好吃。
接下去我们去了鲁迅故居,我看到了天井里有一块石板,问妈妈:“这个是不是做仰卧起坐的地方呀?”妈妈和姐姐都笑了,说这个是洗衣服的地方,旁边还有好大一只缸呢。故居后面就是百草园了,那里有高高的皂荚树和光滑的石井栏,还有好几棵一百多岁的老树呢。有一棵柿子树,它旁边的牌子说有一百多岁了,可是跟其他一些同样年龄的樟树相比,它怎么会小那么多呢?好奇怪!我问妈妈周老师上次拿来的小柿子是不是从这棵树上摘来呀。在园子里我还看到了好多竹子,而且它们身上都写着字,妈妈说这些字都是游客用刀刻上去的,那么这些竹子一定会很痛吧。我们要保护树木,不做这种坏人。
要回去了,我和姐姐还跑去和铜像拍了好多照片呢。
篇7:鲁迅作文500字
《故乡》中的时过境迁,《孔乙己》中可悲可叹的酸秀才,《阿Q正传》中的世态炎凉,它们都出自一人笔下,他就是鲁迅。初次阅读他眼中的封建社会,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我只觉得这位作者悲天悯人,是个无聊的悲观主义者。然而,我渐渐发现,鲁迅也如诗。
回忆起小学课本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想起他在回答“鼻子为什么是扁的?”时,意味深长的说:“我处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中,什么都看不见,四处碰壁,就把鼻子碰扁了。”他的正直为他惹来许多迫害,他却依然保留着不屈不挠,正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被人们称作“民族魂”。他是一首正义的诗。
上了初中,我又读到阿累的《一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隶书般的一字浓眉,两端犹如蚕头雁尾。他与阿累的见面让人难忘,作为文学大家,亲自降低身份与阿累见面,对年轻人寄予厚望,丝毫不摆大师的架子。他是一首平易近人的诗。
到绍兴旅游,参观鲁迅故居,烟波浩渺的水乡蕴藏着他幼年美好的回忆。碧绿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古板又和蔼的寿镜吾先生,也一定令鲁迅受益终生,创作喜爱《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回忆童年。他是一首充满回忆的诗。
时代在变化,留在故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情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萧红传》中的鲁迅已步入暮年,频频遭到日本人的迫害,幼时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尽管如此,对于刚见面的二萧他还是倾囊相助,无论文学上的指点,还是替他们付回程电车钱。这样的鲁迅是一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诗。
现在,我对鲁迅只有深深的敬意,鲁迅也如诗,一首蕴含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诗。
篇8:鲁迅作文500字
鲁迅作文500字
鲁迅,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中国的民族魂,是中国文学革命的主将,掀起了新文学的浪潮,为中国文学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他早年学医,在藤野先生的指引下,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引人瞩目。相比之下,那些打着“改革中国文学”旗号的“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显得多么的卑微。在世人和那些所谓的“前辈”的挖苦下,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坚强。人生之路本不平坦,不但要注意路面上的石头,还要小心前方的荆棘。但是,当你勇于前进、勇于挑战时,你会发现困难会随你的坚强而消退,最终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在人们眼中,鲁迅总是严峻的。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像刷子一样竖立的头发,一排“一”字型黑色的胡子。的确如此,在鲁迅的作品中,显露出了它对严酷现实的讽刺,对于那些“前辈”的挖苦,他经常反唇相讥。而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他五彩缤纷的童年进行了描写,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文学大师也有柔情的一面。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珍惜和拥护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鲁迅的死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是奴隶性很强的半绝望的国家;也因鲁迅的死让人们意识到了民族的确尚有可为。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这位伟人不但给后人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还有他的丰功伟绩。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黄土中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篇9:鲁迅作文500字
我来到了上海鲁迅公园,站在鲁迅的像前,盯着,一言不发……
鲁迅以笔为武器,在文学的战场上奋斗了一生。
可惜他降生在一个不对的时间,生在了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原本,他是要去当一名医生的,可是看见那么多不敢反抗敌人的人们,他放弃了这个梦想,他跳了出来,用笔来表达要对抗敌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来表达要对抗第一人的精神。他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
在我们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一刻里,鲁迅先生帮助了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为了给拉黄包车的车夫包扎伤口,他曲膝蹲在地上,晚上身子,卑微的好像他比拉黄包车的都低等。在帮拉车的包再往后,还将自己的钱给他,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让他在家里好好养伤。
在《一面》那一课里,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买不起书,他将自己的书送给他,还将法捷耶夫的毁灭以成本价卖给他。
在鲁迅先生举行葬礼的那一日,来吊唁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因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呢?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他们都来参加了葬礼。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个多么受人爱戴的人。
我凝望着眼前的雕像:鲁迅先生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寸长的头发像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好像隶体“一”字。手上握着一支已经沾了墨的毛笔,眼神坚定的望向远方……
我摇了摇头,轻声叹了一口气,对这位大文豪的离去感到不舍和惋惜,离开了。
篇10:鲁迅作文500字
周末,爸爸带我了鲁迅故里,还没走进大门,一副巨大 墙画印入我的眼帘:一张刚毅的国字脸,一道浓黑的眉毛,还有那嘴角一丝的浅笑,勾勒出一张与众不同的脸。“这是谁,鲁迅先生吗?”我忍不住问爸爸,爸爸凝视着那堵墙,低沉着声音说:“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惊世名言呼唤出一代文豪啊!”
从爸爸那儿我知道了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就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鲁迅先生。
进了鲁迅故里,我看了很多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他一生出版了无数著作:《呐喊》、《野草》、《华盖集》、《彷徨》、《朝花夕拾》等专集,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他用手中的笔对黑暗的旧社会,人吃人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抨击。他四处演讲,带领年轻的大学生发起五四运动,他奔走于革命的前线,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他的一生真是让人佩服、崇敬的一生。
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从鲁迅先生那里学到点什么呢?出了鲁迅故里,爸爸给我出难题。是啊,我该学点什么呢?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了,不需要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了。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更加美好。在班级中我是一名语文课代表,我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全心全意为同学、老师服务的“孺子牛”。每天按时收齐作业本,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每次老师批改好的作业都能督促同学及时订正;同学有不懂的问题我把它收集起来,向老师反映;老师不在时,我可以带领同学读好课文,和纪律委员组织大家上好课。
星期一,我踏着欢快的脚步向学校走去,我要用行动证明,我是鲁迅先生的接班人。
篇11:鲁迅作文500字
拂开历史的迷雾,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身影,伫立在思考的悬崖上,冷眼对世间的玷辱污蔑,用一枝悲凉而又锋利的笔,写着世态沧桑。
童年时的他,家境还算殷实,无忧无虑地过着公子哥儿的生活,后来父亲病重,家道中落,他苦心为父亲治病,却仍不足以与死神对抗,后来他去了日本仙台留学,遇到了此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在留学过程中,他意识到中国之所以如此衰败,根本在于人心,在于思想的落后,由此,他毅然决然地放下手中用来解剖动物的手术刀,拿起了另一把更为锋利的匕首,解剖着中国人落后已久的的思想,他用这支匕首,插进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的心脏,他用这支匕首,呼唤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
从鲁迅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那是一种顶天立地,山海所不能摧之的精神,那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渴望祖国振兴的强大精神,是他对光明灿烂的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在昏沉的黑夜里同黑暗势力抗争的勇猛顽强的精神。
从鲁迅的文中,我看到了他的期盼,他对光辉灿烂的黎明的期盼,他对国人觉醒的期盼,他对祖国振兴的期盼,因而,他用他的笔,毫不留情的表述国人的劣根性,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满纸的“吃人吃人”,满纸的荒唐言,浸透着一把辛酸泪,他渴望以此来使国人觉醒,以此来使人思想进步,以此来使国家振兴。
走进鲁迅,看看鲁迅的一生,他的作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被誉为“投枪与匕首”插进了封建主义的心脏,其文,言辞辛辣,描绘人间百态,其人,铁骨铮铮,彰显民族精神,其文,其人,值得千万万后辈景仰。
篇12:鲁迅作文500字
在我的家乡绍兴,最繁华的中兴路旁,有一条名叫东昌仿口的幽幽巷,这便是世界大文豪鲁迅的故里。
巷口的景墙上有一幅鲁迅吸烟沉思的画像,引人入胜。景墙下面寿老先生,小鲁迅和他的农家小伙伴的塑像栩栩如生。
顺着青石板路进入小巷,右边有一排乌瓦粉墙,高宅深院的古台门,走过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便可来到鲁迅的出生之屋——故居。推开黑漆竹门,绕过曲径长廊,跨入一个圆洞门,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乡情的朴素——百草园,里面有高大的皂挟树,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黑色的泥土散发着芳香。婆娑的断墙上,蟠蟀在弹琴,螳螂在舞刀,这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我仿佛看到了小鲁迅当年玩耍的情景。
从鲁迅故居里出来,身斜对面走几十米,跨过小石桥,便来到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面的壁上,挂着一幅梅花鹿的图,四仙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这是寿老先生的坐位。书屋在左右两边,排着一张张课桌椅。鲁迅的课桌在老师的右边。它桌子角上刻的“早”字清晰可见,就像一朵梅花在书屋绽放,带来了勃勃生机,又像一支蜡烛,点亮了光明和希望。
小石桥下,河水静静流淌,乌篷船儿轻轻行驶,呈现当年鲁迅所钟爱的水乡风光。入口咱,写着“名族脊梁”,四个雄浑大字的石匾巍然屹立,使人肃然起敬。
啊!鲁迅故里,小巷走出大人物,怎么不让我惊叹,赞美?
篇13:鲁迅作文500字
在铁时空中(3042年),地球上的人们用高科技复制了地球上的所有物置,就连穿越时空这个事情都可以做到。人们在半铁时空(30)的时候,就打造出来了非物质吸收器。它的最大容量是可以装下两个月球,最小容量都可以装下半个月球。就这样,一个黑洞就这样给"抓"了过来。科学家们就把黑洞的非物质的超反核能,这个超反核能只要一点点的差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半个地球被炸飞,半个地球被污染。(可这个世界它可以在反复强调下重新开始,生长出新的地球)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才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就有了"黑洞"穿梭机。(不过要排号)终于到我了,工作人员就问我要传送到那个时空。我便说:"铜时空半尾圈7:00分"。工作人员就有点好奇问我为什么要去那么久的时空,为什么不回未来的的合金时空。我回了他一句,"我想见一下伟大的鲁迅先生的本人,他是我在书上看的伟大的人之一。"工作人员回答到:"好吧,因为铜时空的时空时间超过了现代的黑洞传送技术,所以最多也只能在那里呆上90个小时,这个时间如果你还没有回来的话,你就会被在那里时空同步化,就在也无法回来了。"我说:"走吧!"
终于回到了鲁迅在的时空了,我就跟鲁迅在"百草园"玩耍。他告诉我他的长妈妈说这里有"美女蛇",会吃人。之后,我和鲁迅先生去了他学习的地方,"三味书房"。可遗憾的是时间不够了,我跟鲁迅先生说了再见就离去了。
我终于见到了鲁迅先生!
篇14:鲁迅作文500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身为一个绍兴人,我却连鲁迅先生都不了解,所以我决定先从鲁迅故居开始了解他。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绕过石碑,向前走一小段路往右转,跨入树阴遮蔽的石库门,就是鲁迅一家的住所,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朝向的楼房,前后缕披花格门窗,东边楼下中间用板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小堂前里太师椅,方桌,茶几仍照原样摆放,鲁迅小时候常到这里看书,写字,画画,他所写的《诗中画》也就从这里诞生。
走出鲁迅故居,往前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百草园里的斑谰色彩。百草占地两千多平方,那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样子。百草园虽然名字好听,可却只是一个小菜园,即使是这样,这里还是成为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的旁边就是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知道鲁迅一生经历的事情,由于鲁迅的祖父是大官,他死了后鲁迅家就没入贫困,家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被当掉,鲁迅从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短短一天我就游遍了这个地方,鲁迅故居虽然不大,却令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
篇15:鲁迅作文500字
一进入步行街,一个巨大的石碑引入眼帘,上面刻画着一个抽着雪茄的鲁迅。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石碑的主色调是黑白两色,令人眼前一亮。前面还有几座正在嬉戏的儿童,和一位教书先生。
一直往前走,左侧又是大字,还是金色的,上面刻着“民族栋梁”。而右侧便是鲁迅故居了。进入鲁迅故居,你会发现它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还有可能迷路,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可想而知,当时鲁迅的家庭条件是多么好。大家总是认为家境贫穷的人学习可能会更刻苦一点,功成名就的肯定是他们。其实,也有些例外,比如鲁迅就是其中一位。
接着我们来到了在鲁迅故居算是非常著名的一处景点——三味书屋。这就是曾经鲁迅读书的地方。里面有几套桌椅整齐的摆放着。鲁迅先生的座位在角落。接下来,我们将要跨越时空了,在鲁迅的桌子上,刻着一个“勤”字。这大家肯定也知道这个故事,也就是鲁迅在小时候,经常迟到,常常要收老先生的批评,所以才会在桌子上刻一个勤字的。在这勤字中似乎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看看旁边绿色的小河,就像翡翠一般。在小河之上,有着几艘乌篷船。船上有着乌漆墨黑的`船篷,在水中游荡,像黑鳞片的小鱼,但又看上去有许些破旧不堪,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这里充斥着整个绍兴的文化,也充满了绍兴的历史。
篇16:鲁迅作文500字
照片中鲁迅先生是一位与孙中山先生长得很像的文绉绉的大叔,他俩都留着不长不短的八字胡,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向上扬的嘴角看着那样的和蔼,可就是这样一位和蔼的大叔,文笔与思想却是那样犀利,慑人心魄。
鲁迅先生的文章看过后,会让人心头有一股说不出的伤心,为主人公的悲惨的命运而难过。这种感觉就像浓雾一样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善良且希望是有喜剧结局的我怕悲剧。由此,我脑海中划出一个奇特的等式:鲁迅=愤青=批判=和蔼=悲剧。
《孔乙己》一文中,“我”以一个酒馆学徒的身份目睹着整个过程。酒馆老板,客人和“我”对孔乙己都表现的是嘲笑,不耐烦,与冷漠。可怜的孔乙己老实,腼腆地回答着,脸一红,反而又成了大家的笑料。当孔乙己问“我”会不会写“茴”字时,“我”应都懒得应。孔乙己失望地走了。读到这一处,我的心一阵痛。我不禁想问:在这些人自顾自取笑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社会底层人员的尊严?!如果换作一个官老爷,谁又敢如此放肆?是不是在欺软怕硬呢?都长着一双势利眼,看谁有权有钱就巴结……
当文章尾声说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来喝酒,双腿因仅窃了一本书而被打折时,大伙不但没有同情与怜悯,反而变本加厉地侮辱他;老板明知孔乙己没钱还要他还19个大钱,并因此对他再次取笑一番。这些人是不是早对世界的悲剧麻木了?这些人还有没有人的灵魂?
鲁迅先生写悲剧但这些悲剧正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篇17:鲁迅作文500字
12月27日,我们少年通讯社的同学们出了一趟差,把上课地点挪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坐着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字——大。房屋一间连着一间,前厅、书房、卧室、浴室、缝纫房、客房、餐厅、药房,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祠堂,随处可见的天井,走得我晕头转向,像在穿越迷宫一样。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二感觉是两个字——古朴。房屋都是木头结构的,桌椅上的雕刻精细美观,祠堂里的每一把凳子上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的。门窗特别漂亮,方格形的,花朵样的,龙纹的,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三感觉是三个字——有文化。祠堂里随处可见的是鲁迅先生的亲笔书画,就连卧室也挂满了鲁迅的诗词。端庄典雅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行书,古色古香的隶书,虽然我读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绍兴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味书屋了,这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大官;“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诗书滋味长”就是体会书中深奥的内容,从而体会深长的滋味。走进三味书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鲁迅的座位,特别是他桌子上那个远近闻名的“早”字。我曾经听说,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以便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迟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次体验活动,使我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篇18:鲁迅作文500字
今天,学校龙湫文学社组织去绍兴,游览文学巨匠鲁迅的家——鲁迅故里。大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谈论着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大家对鲁迅充满好奇,个个都兴奋不以说个不停。我们的汽车经过三小时的漫长行驶终于来到了绍兴,来到了盼望已久的鲁迅的家。
鲁迅故里位于城区鲁迅路都昌坊口,是一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六进的大宅院,建于清代乾嘉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我们首先来到了三味书屋。那里是鲁迅先生曾经攻读诗书近五年的地方。屋里摆放着一些椅子和桌子。一个“早”字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样子。接着我们经过小桥来到了鲁迅的祖居。那里有“德寿堂”、“香火堂”等古建筑,是用于拜祭祖先、会客和居住之用。
鲁迅故居的后面即“百草园”,其实就是菜园,占地4000平方米,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了百草园的斑谰色彩、盎然情趣。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那里有一口井听导游讲:鲁迅小时候经常在井口蹦上跳下,母亲怕他掉下去,在井口上盖了石盖,后来又用两根粗粗的木条拼成了一个叉叉钉在井口上,表明不能在井口玩耍。
绍兴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坐上了回程的车子,怀着喜悦与充实和鲁迅故里挥别。

【关于鲁迅的作文500字(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关于爱的故事作文500字2022-05-06
初中作文我的故乡500字2024-05-02
初中关于这样的人让我尊敬作文500字2023-07-02
鲁迅让我懂得了关心与热爱作文500字2023-12-13
《孔乙己》读后感初一500字2022-06-13
写热闹的春节作文500字2023-12-19
读鲁迅作品有感小学【500字】2023-04-28
和火星人聊聊天作文500字2023-06-25
热闹的春节初二作文500字2023-03-20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作文500字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