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共16篇))由网友“林南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是作文课的两大课型。当前流行的课型是“作前指导”,它主要落在两点:
1、“指导”学生“写什么”。
2、“指导”学生“怎样写”。
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我不上作前指导,我只上作后讲评。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讲评”是点不到位的。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研读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为有力的起点。
阅读教学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学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作文。
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第一,欣赏。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
第二,挑剔。讲评课不能光讲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
第三,训练。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
一、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却都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要让每一次写作,都到达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
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一个在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作文教学,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二、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看到有的语文老师,把时间都折腾到写作文批语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师花了时间、精力,得到的回报几乎等于零;有几个学生是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我还看有的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有几个学生,看你老师的“改”呢?能从你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从不写公文式的“批语”。我把时间腾出来,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讲评”。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重在自改。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
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你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你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篇2:《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今天开始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浏览一遍后,我对管老师提出的这两个观点很感兴趣,一是“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一是“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有一种说法,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个重要?
管老师认为,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一个把语文书放一边,把小说藏在桌肚里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许能成为作家、文豪。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又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通”。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写作忘得所剩无几。
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把语文书等同于语文课程的悲剧,正在认真而严肃地上演。我们的教育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我们的老师经常在严肃而认真地做着滑稽而错误的事。
将“语文书”的教学等于“语文”的教学,直接孪生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语文学习重在课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杯水车薪,缺得太多了。一个语文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窄化为“课本教学”。拿着薄薄的语文书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也折磨了学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折腾到最后,老师筋疲力尽,学生枯燥无味。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处理“七分”的“课外”,即开发语文课程和使用开发出来的语文课程。
语文书太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第一教学能力。开发语文课程,是发展语文老师、成就语文老师、幸福语文老师的重要途径。只有自我开发,教师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东西”,教学才会充满老师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教学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课堂教学能力,那毕竟只占“三分”。一个语文老师用自己开发的“课程”来教,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亚来教学生,教师的教学才能对学生有个人的、个性的影响。
语文学习要“课堂小阵地”,更要“课外大舞台”。课堂,语文老师的研究重点,不是教材解读,而是“两个”开发,一是课程开发,二是组织、引导、激励学生方法和手段的开发,使学生主动用起、用好“课外大舞台”,将“读”和“写”融入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
读了管老师的以上论述,让人感到豁然开朗。一直以来,我也很多一线老师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一是认为“语文书”就是“语文课程”,把语文书当做“圣经”,抱着语文书死死不放,不把它读通读透决不罢休。一是认为“课堂主阵地”等于“课本主阵地。“课堂是个大舞台,谁都可以进来”。窦桂梅老师不是提出三个超越吗?其中就有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还有课内海量阅读的推广人韩兴娥、常丽华和薛瑞萍,不是已经把课外书搬进了课堂吗?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一本语文书,不是靠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大量阅读,才是当务之急,老师不能禁锢于“一亩三分地”,学生,不能禁锢于“课堂小天地”,要到书的海洋中畅游。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解放课堂,学生才真正做到“营养均衡”。
篇3:《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打破旧的作文教学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张,是在丰厚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思想之花。这便是《我的作作文主张》,这便是管建刚,这便是自谦为“一管”之见,实有超迈的视野的作文教学先锋。
钟情与他的主张四,那一针见血的犀利语言,时时敲打着自己的心,那高屋建瓴的风范刻刻震撼着自己的魂,让你不得不掩卷深思,不得不注目品味。“学生作文前,套用林语堂的说法,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讲评课”,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顺教”。讲评课,它无法演练,无法磨课,无法反复,“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与“一劳永逸”无缘”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很欣赏上他的“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赏。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积地欣赏学生作文的最好办法是抓“好句”。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着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种子。所以在下学期的创新作文课上,我的第一板块就是让学生欣赏五个以上孩子上周作文中的的好句、好段,让展示的`学生感到荣耀,让展示的过程成为其他孩子本周写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我班学生还有一个“看到”病。因孩子较小,改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下学期作文讲评,集中、反复让学生认识三种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准确、顺畅、干净、利索。这也是我的创新作文课的第二板块。第三件事是训练。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教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
读着他的文章,又让我想到了美国学者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里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评价的目的就是在共同背景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其中的关键词“以转变为目的”值得我们玩味。评价是为了转变,服务于转变,问题是,我们老师的作文评价,是让学生变好还是变坏?我们老师的批语,是让学生变得信心十足还是心灰意冷?我们老师的分数,是让学生变得兴趣高涨还是兴味全无?
他强调讲评重于指导。由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想到我们平时重指导,对讲评重视不够,讲评重于指导。我们的讲评课往往不受重视,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讲评,学生的习作基本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较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更难以体会习作的快乐。
我们今后在作文讲评上要体现老师真切了解学生作文水平,把握住学生作文最近发展区域,让学生有心理认同感,可以尝试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作文教学中要有多改强于多写意识。由此我又想到了作文大师于永正对批阅作文的自法,“尊重性灵,多就少改;尊重差异,慷慨解囊”。于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多肯定,多认可,多保留,多赏识,多发现美,不要吹毛求疵,不要吝啬分数。
当然,我们的作文教学绝对不是一次两次所谓成功的指导(一节好课解决不了孩子写作的问题,浮华热闹的表演更不能解决),而是贯穿于我们平时教学生活的始终,一天又一天,循环往复,日日如功的。
所以,老师们,要耐下性子,放远眼光,像与自己的家人过日子一样,平平实实地抓好作文教学。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作文在折磨他,让他失败,而要让孩子觉得,作文,让他成功,让他享受!作文里的他,和他的作文,是成功的。任何教育一旦变成折磨,就走向反教育!
“帮助指导要明事理。不明是非的‘指导’只会捆绑学生的手脚,这样的指导,约束力是很强烈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哪!作文指导巨大负面效益一直潜藏其中未被发现,一直抱怨学生的作文千篇 一律,原来“祸根”出在了自己身上!我们为什么不认认真真地进行讲评呢?针对性地进行“评”,针对性地进行“教”,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指导”啊!
作前指导,有祸害,必须抛弃。这样的主张,哪位语文老师还能不附和?语文老师们,让我们都来学习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育系列,一起走近管建刚、走进管建刚,拿到教作文的驾照,明明白白教作文。
篇4:《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到我们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把我带到了江苏吴江,认识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
最初选购这本书,是因为看了此书作者管建刚的个人简历: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七代务农、八年村小、九九寒冬,十年板凳。著有《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等教育书籍;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发表作文200余篇的记录。读着简历,不由地被他的身世所吸引了,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书被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当天内一口气读完,对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如此读法,是第一次。《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若只从书名看似乎不过是本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理论书籍而已,细读你会发现它完全打破旧时理论书籍的写法,以朴实但充满智慧的语言,融理论于一个个小故事之中,夹叙夹议地提出作文教学九大革命性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
他的“作文教学主张”系列,具有的批判性、颠覆性和革命性,无不是对权威的挑战。当名师们都在研究体验生成作文指导课,凭着几节指导课讲遍大江南北,红遍全国时,身为一名村小教师的管老师却敢于向名师们提出异议,以其主张“讲评重于指导”、“生活重于生成”犀利地评判了“作前指导”的弊病,并提出大凡“作前指导课”百分之九十五均是弊大于利,提出学生作文前,老师的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只有“作后讲评”才是绿色无污染的。管老师的观点无论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这种勇气与睿智确是令人钦佩!这种创新意识更值得提倡。
管老师说:“我是一个喜欢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带回一个故事。”这句话让我们发现管老师对待自己的作文教学主张,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每一个故事,都在演绎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彩。故事,让他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最终达到了成长。管老师的故事读着平实,当你尝试着效仿他时,你才会体会故事的感人之处!在主张“多改重于多写”、“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修改热情,特办了一份《班级作文周报》。于是,他的作文课与众不同,“写作文”叫做“投稿”。平时的作文课成了投稿课、品读“周报”课。就这样来,《班级作文周报》,共办近500期、500万字。读着这些别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觉得自己读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师的那份爱与执著,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微笑与幸福!读着读着,我想起了杨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教师的样子――“是爱,是暖,是诗,是人间的四月天”;想起了杨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学生的样子――“活泼泼,是在天空展翅的鹰,是在海里飞翔的鱼”;想起了杨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学校的样子――“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杨九俊的描述,是所有老师的追求,可这却是管老师的人生写照!
篇5:《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近日继续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主张》,我继续保持一种状态——读得“一愣一愣”的。管老师是真的在进行一场革命,他的许多观念于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果然是越学习,越觉出自己的无知。
一直觉得学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却原来,先解决“写什么”才是根本。
管老师说作文也得先温饱再审美。一个绅士带着一个饿得半死的流浪汉去豪华剧院欣赏意大利歌剧,显然是不够绅士的。作文的“温饱”指的是“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内容,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老师再组织引导,学生自然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么写”上来。怎么写更好,更有意思,表现力更强,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属于审美范畴。审美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
写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精心筹划给孩子“生成”写作内容,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管老师说,错!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永远是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作文教学,要让所有学生拥有自食其力找饭吃得本领。
读到这里,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难道我们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对孩子写作的一种溺爱?我们在培养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细思量,又释然了——活动化作文是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呢,若解决了温饱,难道不需要审美么?在快乐的活动中了无痕迹地习得“怎么写”的方法,孩子们何其幸运。但是,作为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如何解决作文的“写什么”?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吗?管老师说,错!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而且“留心生活”这四个字中,重点不是“生活”,而是“留心”。对写作而言,观察只是发现的一个外在部分,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又是一个让人一愣的观点呢。读书笔记。就是说,并不是你观察的越仔细,就能发现越多。“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你大脑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解决温饱,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在的发现。
决定写作高度的正是内在的眼光而不是外在的眼睛。一个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只有当眼中事物成为心中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
由此,我想到“活动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闭眼默想,此时,孩子们所有的外在感官都关闭了,内在的心灵当是汹涌澎湃的吧……这也是写作意义上的一种发现吧?
外在感官一减弱,内在的心灵随即活跃起来。其实内在的心灵每一刻都是活跃的,只是外在感官活跃时,你忘了体会,忘了审视,忘了捕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安静的阅读比看热闹缤纷的影像更让人获益的原因之一吧。
管老师还提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牵挂,这回我的一愣,是因为找到了共鸣呢!
管老师说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要时刻想着:今天有什么故事会走进我的文字呢?写日记,当是最好的牵挂了。
我一直非常推崇魏书生老师的观念——日记是一项道德长跑,坚持下去,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年级下学期,我就领着我的娃儿们起跑了。生活处处皆素材,但是孩子们的眼睛还不够善于发现,或者说他们发现了还不善于捕捉,我总是时不时地提醒孩子——“这个可以写在你的小书里呀”,“哎呀,今天的小书有东西写了!”,渐渐的我也能经常从孩子那里听见这样的声音了——“我要把这件事记到小书里”,“耶耶,我今天有东西写了”……日记不在长短,目的在让学生日日牵挂着写作,有一种天天写着的状态。这样每天寻觅着写作的素材,让人留心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对事物的想法看法,人会渐渐变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就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而写作的成功就在于,“一颗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篇6:《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是管建刚老师作品。在这本书里,管老师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他认为学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头不禁一寒。按照管老师的理论,如果我的课前指导越成功不就是对学生作文更大的禁锢吗?那把这一块放进课题不就是一个错误吗?还是直接做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师眼中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基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课前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很多学生如果不对他进行课前的作文指导,他就无法下笔了。傻傻地坐着或者是乱写一气,所以,课前指导还是应该进行。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就拿一篇范文来指导,那样的话,所谓的盆景就真的会是千篇 一律的,没有欣赏的价值。这就提醒我们课题组在实施课前指导的过程中多选一些不同的案例,并鼓励学生根据启发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文。
虽然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师强化作文讲评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说:“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
“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
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肯定无的放矢,你不朝着学生的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里“射”?又能“射”到哪里去?作后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之后的一个表现形式,最好的表现形式。一个老师讲评课重视了,上好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所以我们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要侧重于习作中和习作后的指导,让学生习作这个盆景千姿百态,不可复制。
我阅读了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后,我深有感触,非常认同管建刚的主张——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作文,创造性地写好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学中,也体会到,学生想写的作文写得开心,写得得心应手。否则,学生咬着笔杆也写不出皮毛。因此当学校发给我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这本书时,我是满怀期待,希望从中再次得到启发,得到方法,得到动力,得到实惠。
一、“文心”重于“文字”
“文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应是学生写作的心灵,是心灵的苏醒,是心灵的敞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管老师认为的“文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上,他强调: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是的,管老师点出了作文教学的关键处了。作为第一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是公认难的作文呢?对于一个小孩,让她们写什么呢?怎样写?没有兴趣如何实践!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师的这一个观点。“你要好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啊。”这是一些老师见到管老师问及作文训练的方法时,管老师回答的一句话。管老师还认为: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我也觉得是:因为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因此,管老师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我愿跟大家分享: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
学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种生活,即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是啊,“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因为学生不是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为了生活。因此,我也认为,如果觉得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时,我会扪心自问,我限制了学生的心灵没有?每当此时,我会把作文教学停下来,因为让学生再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记起,在春节后的开学初,班里举行一次茶话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谈谈茶话会的情况,再用笔头写在纸上,愿意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的兴趣可浓了,写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侧重于春节的趣事,有侧重于庭聚会,有侧重于对同学的思念有诗歌、散文、记叙文,形式多样,这不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吗?还记得,在举办的心理团体辅导中,我班的学生是活动的对象,于是我让他们抓细节、抓气氛、抓过程,把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一篇篇多好的作文,就在学生的笔下记录下来。每当手捧着这些美文的时候,心里不由地再次感慨:学生要写作文,必须从生活中来,走向生活中去,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写作金矿”。
三、“发现”重于“观察”
众所周知,观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观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我又突然想到:海伦凯勒成名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写作,重要的是内心的发现。倾听内心,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留心观察”这四个字,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因此,学生的发现是与众不同的,唯有这样才会写出独一无二的文章。
作文教学是一个弱势的群体,作文教学研究是一个落后群体。看了管建刚的这本书,让我掩卷沉思,作文教学的路子,自己在管建刚的主张下,努力绽放作文教学的奇葩!
篇7:《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后感
上个学期,我初来大洋,在金老师的引领下,我加入了我们的先锋队组织(作文实验班),并购买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系列作文教学丛书。带着这次交流的任务,结合平时自己在班级作文教学的问题,我细品了管老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收获很多,感触颇深。以下我谈谈三方面的收获:
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教学这么多年下来,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兴趣偶尔易得,却又难以持久。那么,该如何将这难得的兴趣持久下去呢?管老师认为,比培养作文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志。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意志,并非一两天就能完成。必须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带班,每一天,每一周到每一月,每一个学期,整个过程都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激励来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联想到班里的孩子写日记,颇有同感。这学期,自开学以来,几乎每天都让学生写日记,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细想一下,除了认真批阅和周报刊出之外,还有激励措施:每次日记积分的累加,达到一定的数量,期末就可以获得一份礼物或满足一个切合实际的愿望。由于有了写的动力,学生的每日一记就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兴趣,写日记也就没那么怕了(当然部分孩子还是没有写作的兴趣)。前一星期,因为临近期末,我停下了每天写日记的作业,让他们一周一记,当时宣布这一个决定的时候,许多孩子开心得不得了,但也有部分孩子问:“这是为什么?写日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写我会觉得很难过的。”听到这样的质问声,我甚是欣慰,不为别的,就为“写作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已离不开写作”.
收获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金矿
对于写作,每一个孩子的敏感点、兴奋点和痛点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金矿。男孩和女孩的“写作金矿”不一样,文静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的“写作金矿”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方面,我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孩子,如汪运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作文方面时好时差,刚开始有几次写小动物的日记,我甚至怀疑他写的作文是抄的,去网络上也查证过,结果没有找到雷同的作文。后来我又在想会不会是孩子在某一本作文书上抄的,网上还没有。直到有一次,我特意找他聊天,他告诉我,他家里养了好多的小动物,有鹦鹉、有刺猬、有松鼠、有小仓鼠……总之好多好多。我还是半信半疑,于是我让他回家后拍几张这些小动物拍的照片给我看看,当天晚上我果然看到了这些照片。从此,我再也不敢怀疑该孩子的作文了。
类似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几个,一个特别喜欢写和家人打球类方面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都写得不错。一个特别喜欢改写故事或编写故事。一个特别喜欢写自己小制作方面的……原来他们的敏感点、兴奋点和痛点所在便是他们的写作金矿,写作范围只要是在他们的写作金矿里,他们便会侃侃而谈、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
收获三:“我要改”作文系统中的“六次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对于作文修改的重要性,我们都懂。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改”大部分都持排斥态度,所以将“改”贯彻到底真得很难。
管老师在他“我要改”的'系统中,详细地介绍了“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六次修改,让我为之震撼。第一次,周末写好稿件写“自荐语”;第二次,周一同学间“互改”、“自荐”;第三次,被初选回家修改;第四次,终选录用输入电脑;第五次,周报样张裁开校正;第六次,周报刊出后小组利用双休改。六次不同形式的修改,让原本单调、乏味的修改丰富起来,更赋予了它以“活力”.小小的一篇习作,历经六次修改而臻于完美,而负责修改的小主人们也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到一次次作文能力的提升。
“六次修改”系统,这一学期我们班还没有行动起来,下一学期,我将会带领我的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希望孩子们能在这一修改系统中成长。
之前,我不曾想过,也不曾听说过“写作意志”和“写作金矿”等词,读到这本书我才初次接触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我觉得参加作文实验班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有了大家的引领和示范,以及管老师的作文教学系列丛书给我带来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法,让我有种拿到作文教学驾照,明明白白教作文的感觉。初拿作文驾照的我,还是新手上路,路上还有许多磕磕碰碰,今后希望大家多多指导,感谢作文教学路上有大家的陪伴!
篇8:节水我主张作文
节水我主张作文【热】
“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可现在的水资源越来越缺乏了,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我来告诉你吧!你瞧,有的人在清澈的河水里排放垃圾,使原本充满生机的小河变得死气沉沉。水资源对于人们是多么的重要啊!因此,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经过我跟同学们的长期讨论,我们研究了一套生活节水小方法:
1.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洗,不但节约了水,还能把蔬菜上的剩下的农药清除掉。
2.拖地、擦窗、洗衣服用过的水可以冲马桶。
3.车子的清洁不用水管冲,可以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可以用洗完衣服的水擦拭。
4.家庭浇花,可以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节约用水不仅要有好的方法,也要有好的习惯:
1.许多人在水龙头还开着时就出去了或接电话、开门迎客,水往往会流掉很多,只要我们改掉这个坏毛病,那我们的谁不就节约下来了吗
2.我们还要定期检查抽水马桶、水池、水龙头和墙壁上有没有漏水现象,久而久之,这也是很重要的习惯。因为家里漏水是经常发生的事,但也十分浪费龙头一个晚上能滴掉五六升水,想想这有多可怕。一旦发现漏水,一定要及时报修或换一个新的水龙头,
3.我们还可以在水池下放一个储水罐如果水龙头拧不紧滴出来滴在储水罐里这样谁就不会白白“溜走了”
节约用水人人做起,从我做起。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篇9:我的主张作文
如今,中国已走进了新时代,很多人都富了起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观点:“买什么都要买最贵的。”但我的消费主张是“节约消费,能不花的钱就别花。”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很多贵重物品没有购买的必要。记得美国“奢侈之王”科兹洛夫,曾用2200美元买了一个镀金的纸篓。我当时就感到很好笑:你用这个价值上千的镀金纸篓干什么?装废纸。那我用几块钱买的纸篓也是装废纸,多出的这几千块钱,提升了的使用价值吗?没有。它只增加了商品的价值,换而言之,就是满足了人的虚荣心——看,多么高档!我说,你用这多出的几千块钱干点别的多好,非得要去满足这份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荣?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同车型同性能的东风某款车,颜色一变,价格就增了十多万;同样的月饼,多了几层包装,便价值上百,普通的灯泡套上一层玻璃,便因为那水晶般的效果价钱翻一倍……这种不值得的消费,不要也罢。
第二,有的物品只是加了个幌子,价格就一飞冲天。这种情况还不如第一种——第一种好歹还增加了商品的价值。这一种商品压根儿就是顶个幌子诓钱:达芬奇的地板一载上“意大利名贵木材”的帽子便定价几十万;养鸡场里的鸡蛋举个“散养笨鸡蛋”的牌子就2块一个;台湾普通橄榄油加上铜叶绿素,再挂个“西班牙进口原装”的招牌价格就贵得吓人……正如赵丽蓉、巩汉林的《打工奇遇》中演的一样,一盘萝卜加上“宫廷”二字就值80元;一杯兑水二锅头加“宫廷玉液酒”就卖一杯一百八。这种花钱买气生甚至花钱买罪受的消费,不要也罢。
第三,勤俭节约是美德。“纵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秦始皇的骊山墓、阿房宫让人民怨声载道;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霸业;慈禧太后在死后睡的褥子上嵌了1204粒宝石,还挪军费建颐和园,让“堂堂大清”在洋人的铁蹄下受蹂躏……数千年的分分合合得出教训一条:正是不该有的高消费导致了民族的败落,而勤俭节约才能兴国安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正是一点一滴的节约使国家富强!所以我的消费观点是“节约消费,能不花的就花“奢侈只是虚华的假象,只有简朴才能让幸福更长久。
篇10:我的主张作文
“微生活”,顾名思义,微电影般的生活,这种主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是一名摄影师,我会带着我的相机,走遍世界大大小小的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经纬,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就算筋疲力尽,等到耄耋之年,在一个日光熹微的午后,捧一杯清茶,咧着早掉光了牙的嘴巴,像个孩子一样“吃吃”地笑,一张张翻看泛黄的相片,用皱巴巴的'手指着相片上青涩的自己,如电影般一一回放,真是美妙极了。
红日高悬,嗅茉莉几许,撷一朵放心上。
初夏,六月的天还不见得燥热。花香缱绻着温柔,就连阳光都不显得刺眼了。我拿着相机,踱着慵懒的步子,不知不觉由着双脚带我来到某所学校。大门紧闭,早已拉起警戒线。警戒线内,是考生的奋笔疾书;警戒线外,是家长的焦急等待。纵然红日高悬,亦有茉莉清香,小小的一方树荫投下片片阴凉。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拍下这一瞬。在学校这个场景,学生只是学生,但再出色的商业精英或勤劳憨厚的工人,他们的角色只有一个——操心大半辈子的父母。
心事微凉,绘难妄虚枉,重叠浅浅忧伤。
课堂上,是老师唾沫横飞地讲课;课堂外,是同学互助或竞争的身影。他们或打闹或谈笑,有一种“友谊”的情愫在恣然生长。考场上,分分必争,暗暗较劲;考试后,谈笑风生,描绘宏图。在矛盾的青春期,结识一个个烂漫的朋友,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他们,不只是过客。在这个矛盾的年龄,也许会有数不清的心事和忧伤,笑过、哭过,修补过伤痕累累的伤口,再跳、再奔跑,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教室这个场景,再顽劣的孩子都有同一个身份——学生。
“微生活”,顾名思义,微电影般的生活,这种主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属主演。或精彩,或悲戚,正连载,已完结,凭你掌握。哪怕台下没有观众没有鲜花,台上的幕布如何破旧,舞台如何劣质,请记住这是你的独角戏,也请演出自我,活出真实。微生活,简简单单、轰轰烈烈地生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日升日缀,潮起潮落,都是自然之定律。朋友,别担心,花有再开之时,叶有再绿之日,就算今天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明天也请微笑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微生活这部戏,请一定演下去。
篇11:我的主张作文
水滴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恩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而我要感恩奶奶,因为在奶奶的呵护下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
聆听时光的絮语,凝望流年的风景,忆起温暖的往事,感恩身边有你……
流水几弯萦梦绕,楼台隔院似闻萧,往事溯前朝,仍记,寒冷的雪天里,为我披上一件外套,泡一杯热茶,粗糙的手上爬满了老茧,一针一线织着毛衣,心里热流涌进,脑中不禁袭来我的感恩主张。
夜凉如水,往事重温
风,瑟瑟地吹,一弯弦月高挂,银光中透着些许凉意。我的感恩主张A计划开始实施。此时她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织着毛衣,丝丝白发格外刺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做事的人身份互换,拿来一件奶白色披挂,缓缓地推开房门,“奶奶,天冷,来披件衣服。”我微笑着。“不冷不冷,没事的。”奶奶竟推辞起来,我走上前,敞开披挂往奶奶身上一披,奶奶也只好服从喽,A计划实施成功。
茶香四溢,茶韵无穷
我跑进厨房,拿出一盒铁观音,掬一点茶叶放进杯中,倒入热腾腾的水,那茶叶沸腾了,在水里打着转儿,一阵清香袭来,沁人心脾,已蔓延着溢满屋子。学着那些贤人雅士,捧起茶杯,上下摇晃。顿有一种大家风范,感恩B计划实施。轻推房门,将茶放在桌上,此时茶叶已几乎沉至杯底,别有一番风味。“奶奶,快来尝尝我为你泡的茶!”闻声,奶奶便来了,她,捧起茶,先用手把香气扇到鼻前,然后吹吹热气,品尝一口。看着奶奶品茶,我心中也甚是高兴,B计划实施成功。
就这样,我的感恩主张计划圆满成功。水滴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恩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而我要感恩奶奶,因为在奶奶的呵护下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
未来的路还长,我的感恩主张将会伴我成长。
篇12: 读我的教学主张有感
最近,学生们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来了管建刚老师的书开始阅读。
看着书,就让我联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过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就是等到了作文训练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说上几句没有深度有话语。
而管老师让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学方面不一样的见解。他把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没有想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是生硬地讲解,机械地批改,那还有什么提升空间呢?其实,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再去谈其他的。可是如今的课堂,自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知道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于是,学生们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没有兴趣参加到写作文的活动中来。
管老师却进行班级周报的活动,把学生们优秀的习作进行改编,发到班级小报中进行有效地奖励。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家长们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得到不一样的成绩,必须走一条适合学生的道路,必须让学生们能够愿意去尝试,愿意在这个活动中去体验一下。
每一件事的解决地都不止有三种方案。是呀,自己每天被动地工作着,学生们每天也机械地学习着,我有时候照顾学生们的感受,往往少布置作业,可是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还经常耍小聪明,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经常偷工减料,没办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有的孩子就是在偷懒,不是在认真积极地对待学习。有时候自己也很苦恼,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是顺其自然,还是狠狠批评,还是通知家长?我有时候也没有招儿了。是不是把学生们捆绑在一起,让他们有点责任感,这样的效果也会提升一点?是不是跟他们商量一下,让他们了解了写作业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今天,尝试了一种不同的方式跟学生们一起写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可是有些基础差的同学还是跟不上趟儿,总是在那里乱写一气。只写了几行字,还有的根本就不动了,无动于衷的样子。没办法了。实在是无语了。
有时候,自己不知道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应对各种突发的事件。
有时候,只顾着找学生的毛病了,却没有想到如何让他们的内心真正喜欢上习作,真正让他们把心里想说的话诉诸笔端。应该让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的提升空间,让每个孩子者做他们最好的自己。
虽然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们还是要坚守着心中那个梦想,勇敢地走着,走向那个心中的百花园。也许这条路并不平坦,也许还有很多路并未开辟,可是,我们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着那个目标奋进,我想,最终每个人都会有所收获,都会受到梦想的青睐,都会感受到坚持的力量的。
篇13: 我的家庭绿色主张作文
我的家庭绿色主张作文
自从我们家买了小汽车,爸爸经常开着它带着我去兜风,平时没事也要爸爸带我出去溜一圈,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感觉真好,可是当我享受着幸福的那一时刻,却不知不觉地为环保抹黑,我们绿色的家园渐渐变成了黑色的家园。
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危害早有耳闻,只是没有太在意,学校环境保护课,也讲过这样的内容,汽车尾气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臭氧层被破坏就是它干的……
今天,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告诉爸爸,从现在起,我要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人人有责,保持清洁优美的'环境更是人人应尽的义务,说干就干,我向爸爸宣布,我要坐公交车上学,不用送我上学了,清晨,当我背上书包赶着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爸爸疑惑的目光,才真正的露出满意的微笑……从此,我也感到很惊讶,也改变了对自己的一些看法,觉得不可思议,做一件环保的事,如此的轻而易举,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悄悄改变我们的行动习惯就可以大大地为环保做贡献,爸爸少开一天车上班,我坐公交车上学,不正是为环保做贡献吗,我非常高兴,我正在为环保做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我发现,为环保做贡献并不难,方法也有很多,妈妈买菜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而是改用环保袋子了,爸爸少开一天车上班,我坐公交车上学,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可重复、可再生的资源,珍爱环境,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小学生也要为环保做贡献。
篇14: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学习摘要及心得体会
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学习摘要及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快递送来我买的书籍――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要学习了。先看总序:“孤独比交往更重要。”“丰富的安静”这是管建刚给成尚荣老师的印象。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是他教育人生的追求之一。其实质是希望做一个闪烁生命光彩的老师。他喜欢说一句话是:“做一个有主见的教师。”他所说的主见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的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坚定地认为,写作文说到底是关注写作文的那个“人”。写作无非关涉三种人:一种是教作文的人,即教师;一种是写作文的`人,即学生;一种是作文里的人。这三种人,“写作文的那个人”是关键,即核心人物。学生既然是作文教学的中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是他们自己的事。其次,管建刚坚定的认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能是学生亲历亲为亲悟亲身体验。
篇15: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默然一笑,原来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原来,地不分南北,人无论东西,对最初的热诚逐渐消退的遗憾,对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积淀下来的烦躁、倦怠情绪的苦恼,甚至,对于选择这份职业是否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疑虑,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我们,都曾经纠结过。
这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给我很多共鸣,很多启发。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是什么,令我仍热爱这个职业,即使在最颓丧的时候也不曾彻底失去从事这份职业的勇气?
是的,我喜欢学生,喜爱他们的朝气蓬勃,享受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光华四射,享受启迪学生心智的成就感。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个,他们也曾用消极、懒惰甚至是对抗来使我倍感挫折。
是的,我尊敬这个职业,不仅因为我的父辈是我的同行,更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曾有幸受到过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师的教诲和帮助,能与他们为伍,与有荣焉。但是,因为职业而承受的不理解和轻视,呵呵,同样不止一次。
为什么我,仍然热爱这份职业?
记得十多年前,那时,我的职业生涯开端不久。虽然经验并不丰富,但有的是忘我的热诚和勇气,不计较付出,全身心投入,带那班学生顺利毕业,高考成绩不错,自觉功德圆满,卸下一挑重担。假期休息,意外收到班里一个女孩的来信。信里,这个孩子真诚地称赞我是个尽职的好老师。令我感动的是,很多我觉得应该做就做了的事,她都默默地记得,一一道来。
被肯定的感觉是很美好的,尤其是来自已经毕业的学生,真的会让你觉得挫折和委屈都不算什么,这份职业除了安身立命之外另有价值。
非常感谢这个孩子,她也许不会知道,在消沉的时候,倦怠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会重读她的信,从中汲取勇气,守护心中的一点光。更因为她的这封信,我更感受到肯定和鼓励的重要,更不吝于以此去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我相信,他们会和这个孩子一样,感受到我的真诚和爱意。
是的,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不断的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我想,这一切的源泉,是因为这份职业要求你付出热爱,同时也会回报以热爱。
篇16: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出于教书育人的需求,阅读教育著作成了业余的习惯之一。办公室里摆了许多的著作,也确实有很多书令人爱不释手,但最先拿起的来阅读的却是《我的教学勇气》,不仅因它是《教学勇气》的姊妹篇而心向往之,也因为在此阶段,“勇气”一词与我的教学心理不谋而合。
我生来不像苏珊·埃瑟丽姬被她的大学导师赞为“你天生就是教师”,也不像多数人那样充满自信和勇气,但我该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后天的教师。作为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有满腔的热情,在这热情还没消逝前,我必须为多数人的预言做好准备,我不想自己为师多年后就消极懈怠。
开学还不到两个月,我常觉得疲惫困顿,这种状态无法在每天的忙碌中得释怀便抑郁不已。在本书的前言标题“倾听教师”映入眼帘时,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平日里,前辈常会提醒我要学会倾听学生,也一直强调倾听学生的重要性。这以后我努力地学着倾听学生的心声,可从未想过作为老师的自己是否也需要倾听。反观同行,我们真的身不由己,却很少有人能够倾听我们的心声。于我这个新教师,则常感到自己孤立无助、底气不足。我常想,自己的教学勇气到底何在?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时,谁来倾听一下我们心声呢?
《我的教学勇气》第一篇“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着实令人动容。我惊诧他们的经历和内心体验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来教学旅途上我并不孤单,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有焦虑与愁苦的,那些优秀教师也不例外,这样想以后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从教以来,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更好的管理课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却始终无果。因为我始终被教学琐事束缚而不能真正转向自己的心灵深处听听自己的心声更不用说走向外界求助于他人。“没有独处,与人频繁来往是倍感伤神,最终可能使人渐失本色。你不能天天为了别人与别人吃饭,总得从里面带给你一点提神鼓劲的东西。”作者反借萨特的这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终日面对学生、纠结于教学得失差点使自己渐失本色。“独处”对于我来说是在太难能可贵了,我必须从“里面”带给自己一点提神鼓劲的东西。就在上周末,我毅然决定一个人留在寂静空荡的校园里面。难得周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这样留下一人静静思索的空间,听听自己心灵的呼唤。
我的这种独处勇气源何?书中布吉兰的话或许可以解答:如果你对难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为不知如何行动感到悲伤,那么毫无疑问,这时你就像所有势必成长的生物那样正在成长,升华到更高远的自我。因了这句话,我的勇气倍增,同时我也始终记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师,我需要这样的付出。
★ 我的人生主张作文
★ 我的主张作文
★ 我的感恩主张作文
★ 论语八则教案
★ 论语十则教案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读书笔记(共16篇)】相关文章: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2023-03-06
的和教师谈话的读书笔记2023-07-22
孔子的读书笔记精选2022-08-01
新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2-07
《杜威教育名篇》教师读书笔记2022-12-02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4-04
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2023-08-08
Chinese Education 中国的教育2022-11-03
小学生有效学习方法2022-11-02
论中国教育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