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作文之十六--写好细节 作文指导(共23篇)由网友“GLY293”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玩转作文之十六--写好细节 作文指导,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玩转作文之十六--写好细节 作文指导
汤久长
细节描写可以解释为: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生动,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刻地揭示。因此,作家在其作品中常常喜欢运用细节描写,请看《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文字:
例1.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进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进上前道:“爷……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是作者着意使用细节描写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中的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心,他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他的妻子赵氏挑掉一茎,这才~命呜呼。这个细节十分生动地揭示了严监生性格的基本特征--吝啬。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成功的细节描写的例子:
例2.
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温柔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产生一种更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的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这是茨威格在《成功的秘诀》中描写罗丹工作时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写作前,作者留心观察的是细节;写作中,作者着意刻画的也是细节。诸如:小刀在泥土上拂过;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喉咙中的喃喃声;退步观察;把架子转过背,一颦
一笑;甚至添一点泥土去一点泥的动作。在对细节的观察中作者认识了罗丹,在对细节的描写中,作者写活了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作者在对人物的这些细节的观察中认识的。文章的主题也正是作者在对人物的这些细节的刻画中揭示出的。
例3.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这是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对老葛朗台临终的一段描写。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也是着笔于细节:眼睛的立刻复活,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肉瘤最后地动了一动,以及葛朗台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的骇人姿势和咽气前的最后一句话。这些细节的描写使本已十分生动的守财奴形象更加生动起来。一直到死都死死守看自己的财产不放--真是对守财奴形象
的入木三分的刻画。
要想将细节描写运用得好,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认真细致地观察。细节都是细微的,是通常人们不大注意的,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观察力是很重要的,即使是虚构的细节,也必须来源于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这样才不致于使细节失真。2、细节描写要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运用细节描写的时侯要好好想一想所要描写的细节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是否有助于突出主题,如果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无助于突出主题那么必须忍痛割爱。
再让我们看看细节描写在学生作文中运用得好的一个例子吧:
例4.
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了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
这是四川一位叫刘澜的同学在作文《这伸来的手》中写的一段话,作者在这里着意描写了一位瘸腿的“她”摔倒在泥水中,在无助的情况下要站起来的细节。“她”的坚强,倔强的形象在细节描写中高大起来,而同时反衬了“我”的渺小。
朋友,想让你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吗?那么写好细节吧。
《写作导报》
汤久长
[玩转作文之十六--写好细节 作文指导]
篇2: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有一老头在海边钓鱼,一度假富翁从旁看之良久,对老头说“老先生,为什么不多弄几根竿一起钓呢?”
“为什么要弄那么多竿?”
“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多钓鱼。”
“要那么多鱼干什么?”
“鱼多赚钱多。”
“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钱多了可以享受生活,比如像我一样到海边度假。”
“你看我不是天天度假吗?”老头说这话时,笑了笑,头都没抬。
篇3: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伞匠,小女儿嫁给了染匠。老太太整天愁眉不展。晴天,她担心大女儿家的伞没人买;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家染的布无处晒。一位先生知道她的苦处,劝道:“老太太,您好福气哟!晴天小女儿家财源茂盛,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
当我们读完这些故事的时候,别急着撂下,掩卷闭目想一会:老先生为什么那么逍遥自在,老太太为什么会“整天愁眉不展”,度假富翁为什么只知道“钱多了可以享受生活”。
两个故事都包含着人生的道理,听时有趣,听后受益。
故事里的老太太压根不思考,所以天天“愁眉不展”生活在煎熬中;富翁思考而不得要领,所以把享受生活弄得那么复杂;而老先生则对人生领悟甚深,优哉游哉地“天天度假”。
再读下面的故事:
篇4: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石 头 记
(台湾)陈克华
想出去走走,只是走走。我一直催促着自己说:出去走走,出去走走。理由太多:天气这么好,肉体这么长期萎顿,而心灵这么长久封闭……
那儿有一片美好的沙滩,应该很少人能忍受住处的不远就是一片原始丰饶的沙滩而不想出去走走的吧。而那儿只有石头,其实……我走到那里自问:不错,只有石头,有什么好?除了石头,还有那些一堆一堆从秀姑峦溪的中上游随着溪水冲刷至出海口的大批垃圾。
雨后的石滩,每一块鹅卵石的花纹都被阴暗的天光和潮湿的雨水打上了亮光蜡,美得出奇,令人爱不释手,我捡起一个,再捡起一个,右手一个,左手一个,这样的唾手可得,激起我对美的获取的无限贪欲--直到我发觉石头的重量已使我不胜重荷,乏力地捧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美石的手,已然酸麻不堪。
一定要让学生读后想一想,这是我们培养悟性的关键。
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一点点启发。但绝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
比如:故事四中小男孩说的是分番茄,那么只限于“分番茄”吗?故事五中讲的“石头”就只是石头吗?
对于故事四,可能有学生会回答也可以“分梨子”。
对于故事五,可能有学生回答也可以是“金子”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他们想得比较肤浅,甚至可笑,不要紧,只要有开始,然后坚持下去,想,必有所得,想,必有所获,坚持下去,必大有好处,而这好处绝不仅仅是反映在写作上。
第三步就是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点拨。
佛教禅宗最讲究“悟”,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人,透过自身修证,从日常生活中参究真理,直到最后悟道。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让我们欣赏几个禅宗故事:
篇5: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分蕃茄
小学生的数学课,教师经常用实物举例法为学生们讲解。有一次,在学习不能整除的除法时,老师出题举例说“现在有10个蕃茄,把它们平均分给7个人,该怎么分呢?”
这时.一个男孩站起来回答:“可以先把蕃茄做成蕃茄酱再分。”
篇6: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南隐禅师无疑是教人的高手,他用“杯子”和“水”来打比方,启发教授要想学到点什么首先应该怎么做。
篇7: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放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吗?放手就一定能活命吗?比较“放”与“不放”你觉得哪个好一点?从故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应该适时地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引导,只是不要说得太急,太透。一定要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后仍不得要领的时候讲,要在学生最想知道的时候讲;要讲得半透不透,留有余地,要像故事里的禅师那样,循循善诱。老师可在三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
1. 多想“怎么样”。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的时候多想几个“怎么样”,比如:一滴水不起眼,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少了之后会怎么样。瓦特看到蒸汽将壶盖冲起,就想蒸汽多了会怎么样,于是发明了蒸汽机。少了呢?荀子看到小河里的水,就想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愚公面对两座大山,别人都认为没法办,可他要与家人“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他想到了坚持下去会“怎么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前面故事一里的老头也是多想了几个“怎么样”故能逍遥自在,安度晚年。在变中思考,会使我们思路打开,眼界大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都是这样思考的结果。
2.多想“ 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的时候多想几个“为什么”,比如故事三里说到的亚历山大和买猫的“同事”都是多想了几个“为什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也在不断地问“为什么”。 有人曾问过爱迪生“你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的失败,怎么能坚持不断试下去的”。爱迪生不认为是失败,却认为是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他说“这1600多次的试验证明了1600种方案行不通,让我知道了1600中东西不适合做灯丝,这也是一种成功。”他运用了反向思维。
3. 多想“是什么”。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的时候多想几个“是什么”。比如故事七里说的“杯子”和“水”只是“杯子”和“水”吗?伊索寓言《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就只是“狼”和“小羊”吗?他们还可以是什么?故事六里和尚师兄放下的只是“美丽的少女”吗?她还可以是什么?由“看什么是什么”,到“看什么不只是什么”,是认识的提高,是感悟的加深。
请读:
威灵顿将军与蜘蛛结网的故事
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兰西与欧洲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其余欧洲国家结成欧洲同盟,共同对付拿破仑。当时,指挥同盟军的是威灵顿将军。
威灵顿指挥的同盟大军在拿破仑面前一败再败。在一次大决战中,同盟军再次遭受惨重的失败。威灵顿杀出一条血路,率领小股军队冲破包围,逃到一个山庄。在那里,威灵顿疲惫不堪,想到今天的惨败,顿时悲从心来,想自杀--一死了之。
正在愁容满面、痛恨不已时,威灵顿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结网。也许是因为丝线太柔嫩,刚刚拉到墙角一边的丝线,经风一吹便断了。蜘蛛又重新忙了起来,但新的网还是没有结成。
威灵顿望着这只失败的蜘蛛,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失败,更加唏嘘不已,多了几份悲凉。但蜘蛛并没有放弃,它又开始了第三次。威灵顿静静地看着,心想:蜘蛛啊,别费心思了,你是不会成功的。蜘蛛的这次努力依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它就这样来回忙碌着。
蜘蛛已经失败六次。“该放弃了吧?”威尔顿感动地想。但是蜘蛛没有,它仍旧在原处,不慌不忙地吐出丝,然后爬向另一头。第七次,蜘蛛网终于结成了!小蜘蛛像国王一样护着它的网。
威灵顿看到这一切,不禁流下了热泪,他为蜘蛛的越挫越勇、永不放弃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动了。他朝蜘蛛深深地鞠了一躬,迅速地走了出去。
威灵顿走出了悲痛与失败的阴影。他奋勇而起,激励士气,迅速集结被冲垮的部队,终于在滑铁卢一战,大败拿破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威灵顿眼中看到的不是蜘蛛结网而是一个屡败屡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将军。他悟出了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会使一个勇敢的人更加坚定。他悟出了失败会让人发愤图强,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我们才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才能感受到了自己真正的力量。
牛顿说过: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他会告你说,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孺子驱鸡
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遽要之,则折而过南 ;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
译文:
一个在那里赶鸡的书呆子。他追得急了,鸡受惊乱窜;赶得慢了,鸡又停住观望。鸡刚要向北,他突然拦截,鸡便掉头跑到南边去了。鸡刚要往南,他又一拦,鸡又回身向北跑去。当他迫近时,鸡就扑打着翅膀飞去,当他远离时,鸡又漫不经心地随意走动。应该是在鸡安闲的时候,接近它。当鸡徘徊不定,神情不安时,用食物去喂它。不要硬赶而去诱引,才是赶鸡的最好方法,鸡安详不惊,自己就会顺路回家。
会读的.看门道,不会读的看热闹,治国者睹孺子之驱鸡而见御民之术。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可悟,庖丁解牛而见养生之道,郭橐驼种树而见教育之道,威灵顿见蜘蛛织网悟胜负之道……所有的高人都在教我们这样去悟!
我们可以从一幅书画作品中悟,我们可以从一个相声小品中悟,我们可以从一种自然现象中悟,我们可以从一种生活习惯中悟……由不悟到渐悟,由渐悟到顿悟,终成悟中高人。
让哲言助我们思考和感悟
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含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是哲人思考的结晶,读这些哲言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感悟。比如:
孤独是摆脱不良交际的一剂良药
任何得到都是以失去为代价
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上奔波,就如同穿上一双不合脚的鞋.
走得太急会错过最美的风景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经过努力。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
人生如果错了方向,止步就是进步。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船到江心,补漏已迟。
如果才华是一把刀,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
为养成多思的习惯,可鼓励学生将自己零星断续的思考写成“断想”记录下来。比如我对快乐的思考:
快乐是给爱美的人准备的,美是给会欣赏的人准备的。世界上不缺乏美的东西,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缺乏爱美的心灵。
快乐来自宽厚的宅心。心放宽一分,快乐就多一分;心放宽十分,快乐就多十分。
乐于把自己的快乐分给别人的人,他的快乐就绵长、久远。
助人乐者自乐。
快乐是和煦的阳光,快乐是新鲜的空气,朋友,快快打开门窗让快乐进来!
快乐有时是一个调皮的小孩,他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寻找快乐的过程是甜蜜的、幸福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要追寻,我们总能赶上春天。
你喜欢玫瑰,就不能只喜欢它的花不喜欢它的刺,否则你就不是真的喜欢玫瑰,因为没有了刺,玫瑰就不再是玫瑰;你喜欢鱼,就要喜欢水,因为离开了水的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鱼,它只是盘中的佳肴。
天覆盖着我们,地承载着我们,天地于我们有恩,我们应该谢天谢地。我们不能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怨天,我们不能在地塌地陷的时候怨地。应该多想一想我们为天地做了什么。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
快乐之门不会对追求者紧闭,它常常是虚掩的,只需我们轻轻一推。
快乐不难,难的是清除烦恼;清除烦恼不难,难的是不自寻烦恼。一个人如果不自寻烦恼,他的烦恼就少了百分之八十,而快乐会多许多倍。
什么叫自寻烦恼 ?自寻烦恼就是在孔雀开屏的时候转到孔雀的屁股后面看。当然这样欣赏孔雀的人不多,但这样处理事情的人却不少。
这些零星的思考不深刻不系统,但渐渐积累的多了,自己对快乐的认识也就深了,而悟性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提高的。
悟性高的人认识深刻,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构思巧妙。
请看:
月亮也曾是个贼
周志鹏
月亮曾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过。月亮明亮柔和,的确很美。但这光却不是它自己的,而是从太阳哪儿“偷”来的。
月亮从未自己发过光。
不错,月亮也曾是个“贼”,但人们并不恨它,嫌它,怨它欺世盗名,反而爱它,重它,写文章来赞美它。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边防战士思乡时也唱“十五的月亮”……难道人们真伪不分吗?
其实月亮的美在于它不仅仅充当了“反光镜”的角色。
阳光热烈、耀眼,充满阳刚之气,而月亮把它变得含蓄,皎洁,充满温柔。于是人们便称之为“月光”,而不是什么“反射的阳光”。只有这月光,才会使太白“疑是地上霜”,如果换了“举头望太阳”,它是绝不会产生“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月光有了阳光不可代替的价值,月光的地位也便得到了认可。
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赋予它新的特点,这东西也就成了自己的了。所以月亮不是贼。
我曾想,如果我对一个美国人提起茶道和围棋,他会以为我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我们已被别人拿走了许多,现在该是我们学习月亮的时候了。
月亮人人都见过,可谁能把它和“贼”联系到一起?又有谁会把它和改革开放联系到一起?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认识之深悟性之高了。
汤久长
篇8: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多想半步
胡守义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15岁时,他父亲获得了一匹烈马,许多优秀的骑手作了种种努力,但没有一个人能跨上马去。亚历山大便跟父亲说:“只要您允许,我就能驯服它。”父亲答应后,亚历山大走过去。开始他和别人一样,也是慢慢拉过缰绳,轻轻抚摸马体。就在这时,他突然把马转向太阳,趁马略显慌乱之际,一跃跨上去。马竖起前蹄,飞起后腿,又就地转来转去,可亚历山大却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终于驯服了这匹烈马。
为什么只有亚历山大能够驯服这匹烈马呢?原来当人们一味认定烈马难以驯服是因为性子太刚烈时,亚历山大却比别人多想了半步: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呢?他仔细观察,发现马害怕自己的影子。所以当他把马转向太阳,马看到自己的影子,就胆怯、软弱,亚历山大趁机出击,因此轻易获得了成功。
亚历山大能够驯服烈马,只是因为他多想了半步而已。其实很多人能抓住机遇,获取成功,甚至创造奇迹,也不过是多想了半步。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在街头看见一个老妇人叫卖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他用手举猫,发现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双猫眼却是珍珠的,少说也值上千美元。于是,他花了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回去后讲给同事听。同事询问一番后,忙赶过去花200美元把猫身买回来了。这个人很不理解,将同事嘲笑一番。不想同事不声不响坐了下来,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金灿灿的一道印迹。这猫身竟是纯金做的!原来,同事凭常理推断: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他不过是多想了半步,就换来了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
那些伟人的发明、发现,并非都是经过漫长而艰辛探索研究才得到的,很多只不过是发明、发现者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多想了半步的结果。奥地利一位名叫昂布鲁格的医生一次在解剖一个胸腔积液病人的尸体时,忽然联想到父亲在经营酒业时,常用手指关节敲击木桶来估量桶中还有多少酒,便萌生了用手指敲叩病人胸部,根据音响来作诊断的大胆想法。后来,他发明了“叩诊”方法,而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医生可以比别人多想半步,科学家更是留心点滴的高手。有一次爱因斯坦在爬梯子时不慎失足摔了下来。一般人摔倒了只知疼痛难忍,而爱因斯坦却对摔倒这种寻常的现象多想了半步,从身体笔直坠地的偶然现象中,领悟、发现了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程运动这一重要的力学原理。
不过是多想了半步,说来难以置信,不过成功的秘诀就是如此简单。
让我们凡事也多想半步吧。只有那样,才不会与机遇失之交臂,才有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 ( 转摘自《意林》 / 7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是多想,多想则智生焉。
告诉学生,思考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多么重要,鼓励同学们多想这是培养悟性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这还要靠老师的引导和督促。
我们有这样一些做法:
1. 每日一读
在一定时段里(约1--2个星期)我们每天让学生读哲理故事。
我们将事先收集到的几十篇哲理故事抄出来(后来是打印),贴到墙上,规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故事,每天2-3篇,约用10分钟。将其中自己喜欢的1篇凭记忆写在本子上。这样做既是检查“读”,又是练习“写”。注意:这些贴在墙上的的故事都是有带有分析和结论的哟。如故事三。读这些故事是让学生对“感悟”有个初步的感知。
2. 每日一思
在一定时段里(约2--3个星期)再读哲理故事。
这个时段里我们每天推出一个新的哲理故事,只是这些哲理故事只有现象或者事件的描述,都是不带或者掐去“分析和结论”的。我们要求学生读后想一想,加上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例如:
篇9:玩转作文之六玩转作文之六--悟性的培养 作文指导
放 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相比之下,师兄要比师弟悟性高得多,在他心里放下的恐怕不只是“美丽的少女”,而是更多更多。而师弟只记住了“戒律”的条文,完全没有领悟佛法的真谛。
篇10:怎么写好游记作文指导
怎么写好游记作文作文指导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篇11: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程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决好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要抓好观察积累生活和正确选择材料这两个环节。只有从内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料,写好作文。 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尽管作文写作的起点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观察,活动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根据积累在大脑的已有生活信息来源写,但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生活。试想,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存,哪来的信息加工输出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还要加强课内课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练习写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要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抓特点、抓关键,少年儿童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观察要做好记录。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使日后回忆起来也不清晰。坚持观察,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也可避免写作文时抄书、抄报的不良倾向。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要从培养其观察兴趣入手,要通过参观、浏览等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低年级最好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写起,写成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写特点不明显,最易视而不见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静物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宽大的事物要变换角度。 (2)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做好写前准备。 纵观各册教材,没有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而回忆写出的作文为数不少。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诉学生准备其效果,有些学生能做到文章内容的较具体、主题正确 也较鲜明,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次上,很难向前跨越。如何指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个层次,较少行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作中所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到社会意义作进一步的分析、开掘。 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但有些学生不是写太简单,就是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这就需要指
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记事作文中发现了好几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如某生写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走到家里,肌肠辘辘,却不见母亲人影,饭也没有做好,心中很火,来到桃园本想发发脾气,却见母亲满头大汗,刚从桃林中走出,于是主动回家做饭给母亲吃。显然,该生所写的材料好,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更不会艺术加工。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外貌等都第一文库网没写出来,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说: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要求该生把看到母亲的劳动场景详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写出来。该生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对自己所写的事认真加工,对天气的热进行了环境描写,对妈妈钻出桃林时“热”的外貌进行了刻画,对自己见妈妈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了描写,吃不到饭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动时妈妈的内疚→想到每年吃到妈妈种的水蜜桃时的感激→由衷地对勤劳能干妈妈的赞颂。 深入生活,要独具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许多作家善于把那些细小卑微的事放大,善于把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放慢写,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把人力车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这一件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绘了一幅父爱子的永恒图画。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典范往往不理想。为了在准备阶段做到明确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学年前,把每学期的几次作文题材范围及训练要求分类列成表格,然后从整体着眼,拟定出作文准备的计划。作文课上,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把生活的积累取出来,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出最合适的材料来做本次作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到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欲望,写起具体也有真情实感。 (3)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没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要重视深入阅读,而且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阅读书报,是扩大知识面、信息量,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钟时间由学生轮流读报、了解新闻。书报上的新闻趣事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读报、讲故事”比赛活动国,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审清题意,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被摄于大脑中的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这就要审清题意,确定立意,认真选材。 (1)审题 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之养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题,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点”的三步审题法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题意。 第一步以词为单位将题目分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四层意思,再分析每词的内容。如“记忆”是指过去的,时间久,不是眼前的,“深处”是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能写成一般的琐事,一件只能写一件,不能多写,事说明以写事为中心,不是写人状物的。第三步,可以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确定各部分的重点,
这就是题意。如上例的题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称记叙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写作要求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的范围比较大,要指导学生做到两看:先弄清体裁,再看记叙的对象。 在作文时,不妨出示与命题有细微差别的一组命题。让学生存纲辨析,然后再系统说明原命题的题意。 (2)立意 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的确定一样,一种是中心含在题目中,可通过审题直接确定中心。 (3)选材 明确了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心,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做到量体裁衣;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剪掉意义不大的材料;三要选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选新材料,去陈旧材料;五要选真实材料,去虚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是散筛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用求异法。 实践证明“从内容入手”是指导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是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带领学生跨越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
篇12: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最新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材料作文亦称供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它由命题人提供(或指定)语言材料,并附注了相关的要求,考生需经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并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提示、要求去立意表达,完成写作任务。近年来材料作文一直是中考的热点,预计未来的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仍呈递增趋势。
一、如何写材料作文呢?
1.审题: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
(1)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
(2)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耍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3)选好角度:一要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免“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来安排作文的结构。
(5)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2.运用材料写作
(1)利用材料,引出观点,阐明观点。
读懂材料,看清要求是审题不可缺少的两大环节。读懂材料后,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恰当联系实际。选角度,一是宁小勿大,避免空谈。二是要新,能吸引人。三是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2)围绕材料,叙写相似经历。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事例,里面总有一点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撞开我们的情感的闸门;写作时可围绕这一点叙写相似经历,写出自己对观点的体会和事件中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如北京海淀区中考作文: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统传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材料解析】从上述材料,我们能强烈感受到入题有三个角度可选,写作空间大,感情的琴弦容易拨响,记忆的闸门容易打开,可回忆某个难忘的节日的人与事,可抒发自己对节日的感悟,还可大发感慨,写篇议论文。
3.材料作文写作步骤
(1)读懂材料,确定切题点;
(2)明确要求,按要求行文;
(3)写出新意,力求创新;
(4)注意语言风格。
二、实例分析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父母工作忙碌而没能给你买早餐时,你是否能毫无怨言地自己去解决?当同学不小心弄脏你心爱的衣服时,你是否能大度地说没关系?在拥挤的街上,当陌生人踩到你的新鞋时,你是否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拥有它你会觉得人生的路宽广而灿烂。
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用心写出,它一定就是华丽的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自拟标题。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要有真情实感。
④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写作指导】从提示语和导引性文字综合分析,可知作文的主趣和范围应是“宽容”。
古人言:“意在笔先。”既说明了立意的重要,又说明了立意应在动笔写作前完成。立意应结合拟题进行。因为拟订文题时既要考虑到对题目涉及的生活范围是否熟悉,又要顾及所拟的题目固有的内在意蕴。
至于写什么内容,选用什么材料,应根据文章的立意来确定。
先说内容,由于命题材料的首段文字已经指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生活范围,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就是此次作文的选择内容,选取其中任何一种生活内容均可。
再说选材,选材应根据所确定的某种生活内容,以及主题表现的需要,来选取那些具体的生活经历、深刻的思想感受。当然,选材还要受文体的制约。譬如写记叙文,当然选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内心深处的感受最好,因为是亲身经历,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文章也才会有真情实感。如果写议论文,那么,最重要的是要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鲜活的事例和名人名言为论据。这不仅能够有力地突出论点,还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说理的生动性。但应记住,不论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要保证真实、确凿,切不可杜撰、捏造。
篇13: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应该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作者的喜怒哀乐跳荡在字里行间,作文应是“情动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写”(郭沫若语)。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写一篇好的真情流露作文很重要!
一、在叙述中铺展真情。让事实说话
叙述是一种客观记录,但是它绝对不是对生活现象的摄象机式的实照。高明的写作者就是一位成功的导演,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巧妙剪辑、组合,用事实本身就已经具备的强烈的感染力,就作者不再作议论和抒情。
有一篇写母爱的学生习作,写了自己对母爱的一种认识的过程,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那段时间,我迷恋上了金庸。有次星期六放假回家,我把《天龙八部》带回家,顾不得吃饭就看起来。母亲过来问什么书如此专心,我随口回答说是《语文》。母亲不识字,喜滋滋地走开了。第二天上学时,我却忘了将书带回学校。当晚飘起鹅毛般的大雪。星期一课间操时,我和同学在教室里面打闹来增加温度。一位同学忽然指着外面说:“看。雪人。”我一看,是母亲。我跑出教室,母亲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说:“你忘了带语文书,我给你送来。”我一瞧,是《天龙八部》。我知道,从家到学校要走五六个小时,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山路,何况今天。母亲推了我一把:“发什么愣?还不拿书进去,外面冷。”
在文中,作者看见母亲送书后,作者没有动作、语言,更无任何表情的表露。正是利用无声的世界,传递出有声世界难以企及和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无任何的表示,超过任何一种具体形象的抒情。作者借无写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作者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任何美丽的抒情言语都黯然失色,苍白无力。唯有剩下对作者的赞叹。
二、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巧借景语写情语。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凡景语皆情语。”作文中讲究当无一字虚设。作文的写景不是随意的摆放在那里,而是对推动情节,深化主题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观赏影视作品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主人公心情悲伤时,天气即刻从艳阳高照转阴(雨)。反之,则就由阴(雨)转晴,或者出现彩虹。这种借景写情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三种。
1、借乐景写乐情。诗人汪国真先生说心晴天亦晴。景物的美好,是由于人的心情的缘故。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首段极力渲染景物的美丽,无不是心情在左右的缘故。另外如铁凝的《哦,香雪》中,写香雪终于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铅笔盒后的景物:“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这里采用拟人的写法,给小溪赋予人的情感,小溪的欢快与高兴,无不是缘于主人公香雪的高兴,作者借写小溪的歌唱,来表现香雪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
2、借哀景写哀情。我们常用“日月为之垂泪,天地与之同悲”这种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的悲伤。这就是借写哀景抒哀情。这是中国传统常见的写作手法。人们代代相承。如鲁迅先生的《药》的开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者。”开篇就塑造一种凄凉萧条肃杀的气氛,这正是为全文定下一个基调。景物的萧条正是为了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
3、借乐景写哀情。上面两种写作手法都是属于正面衬托,借乐景写哀情是通过反面衬托。让景物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把心情的苦闷表达得含蓄蕴藉却又淋漓尽致。如古人多用“芳草”意象比喻离情。使读者一读三叹。如鲁迅先生《祝福》结尾的景物描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众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气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文章在描写中极力渲染新年的美好景象,就是为祥林嫂的死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新年景象越美好,就越能够反衬出祥林嫂死的凄惨,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仇恨与改造当时社会的决心。
三、直抒胸臆,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才美不外见”就不能识别是否是千里马。同理,在写作中,将事情交代完后,采用抒情议论的方式,让文章的境界得以升华。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列举具体事例让我们理解为何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但是作者并不就此打住,在结尾处抒情:“……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会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使我们对志愿军这一最可爱的人的认识重新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文章的境界也在此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用修辞手法显情。
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是说理更加生动、形象、有力,能够增加文章的气势,也更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如藏克家先生脍炙人口的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用活者的行尸走肉与死者的流芳百世,一褒一贬,在对比中全部显现。古人在表现不便于直接表现的情感时,也常常喜欢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如古人写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是一种情感,是不可能见到和触摸的,只恐愁者本人也说不清愁有多少,愁是什么样子。三人却独劈蹊径,给愁加上了长度、重量、空间。尤其是“梅子黄时雨”一喻,以雨不绝寓意愁不绝,精美绝伦。作者悲伤的情感在夸张中表现得毕露无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的抒情手法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与固定的法则,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写作人应该依据文体、材料与自己的写作之长,尽力争取让几者达到最完美的组合。
篇14: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
一、平时多观察和体验生活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看、用心体会,养成时时留心、时刻注意的习惯。第一、观察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观察体会,你才会有思辨、睿智的大脑,才可能有“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体验;第二、只有观察才能明察秋毫,才会发现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记得小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画鸡蛋》达·芬奇不正是从对一只只普通鸡蛋的观察入手、练习,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吗?第三、只有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你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才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这不正是要求学生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的前提吗?试问一个无法从生活、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的人,有怎么能有真正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呢?
二、平时养成动笔、习作、修改的习惯
不少学生对平时的写作练习不屑一顾,总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经过反复练习就取得成功的。白居易的诗歌可谓妇孺皆知,通俗易懂、流传千古,这些好诗也是在反复修改出来的。据说白居易有个习惯,诗写好后总要拿出来读给老头、老太太听,直到他们能懂才保留下来。可见,即使你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如果不在反复练习、修改中把它再现出来,那也只是你的体会,不可能让别人感受到,而你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感受、体验传播出来,去感染、激励更多的人。
三、养成整理素材的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无东西可写,写不出好文章来。那“有米”就一定能做出好饭吗?我想那还得需“巧妇”才行。要成为“巧妇”,善于观察、反复练习、实践固然重要,还要养成整理归类的习惯。我们平时收集到的素材无外乎有几类:一是来自亲身观察、实践的发现、体验;而是平时阅读、积累的人物、故事、名言、经典语段;三是来自媒体,包括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别人讲述等。我们要想很好的使用这些材料,就得学会把他们进行合理整理和归类,加深理解和认识。如环境、低碳环保;励志成长;亲情、友情、恩情;爱、关爱、友爱;铭记历史,珍惜美好生活。我们如果能把这些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即便考场上时间紧迫,也能从容面对,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
四、学会逆向思维,发人所未发、想人所未想
构思新颖、独到往往会在众多试卷中一枝独秀。常规思维往往能创作出不错的文章来,但往往亦会人云亦云,会让人心生厌倦,而一枝独秀的文章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震,要做到这点,并不只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常规思维上反向思考,找出别人未曾发现、未曾在意的东西。如“增加热情,减少冷漠。”“增加宽容,减少抱怨”“增加责任,减少叹息“(深圳中考满分作文:《快乐加减法》)这三个分论点的提出就立意独到,有揭示生活规律。再如“春雨,你第一次踏上了四季的舞台;白雪,你最后一次回望了沉睡的大地;春雨,你羞涩的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白雪,你最后一次拥抱了含苞的枝条;春雨,你打开了闺阁中缠绵的情愫;白雪,你最后一次诉说了积压的温柔。”(中考满分作文范文:《雪和雨的告白》)就是对雨和雪情谊的新颖而独到的阐释,让人从另一视角认识雨和雪。要做到这样需要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有一个平时喜欢思索、探究的习惯,有一种总体观念。逆向是在整体观中的发现与探索,而非全盘否定,即我们常说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就是要对那些平时未必引起人们重视的东西挖掘出来,又必须是言之有理、言之成理让别人认同。
五、熟练的写作技巧
做好以上几方面,仅是能写出好的文章的必须的前提条件,如何把这些东西再现出来去激励人、感染人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考生熟悉各种写作技巧。
首先,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还要能清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叙述的不同;议论文与记叙文中的议论的区别,再结合所写文章实际,切实选用合理的叙述、议论、抒情等;另外,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手法的熟练掌握,也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表现手法,才能给文章增色,让文章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其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初中学生学习过诸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等,我们不光要知道这些修辞手法,会分析它们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能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让它们来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特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引用,文中如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就运用了大量比喻,不仅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还使文章语言生动,表现力极强,仿佛我们正置身于春天之中。再如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不光运用大量的比喻说理,还运用大量排比手法,增强文章气势,说服力,给人无可辩驳的气势。再如现代着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中,作者运用了大量引用,一方面无形地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往事的厚重,同时也让人感知作者渊博的学识,学贯中西的学者风范。又如“就在这个夏天,奶奶重新笑着在家里忙碌的时候,我好像又生出了一只眼睛,看到了那么多平时我看不见的事情,我的心中充满了一阵一阵的感动,感动于空气中有炊烟的味道;感动于我能每天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感动于春天斑驳而泥泞的道路和北归鸟儿风尘仆仆的叫声;感动于翻书的声音和我的汗水;感动于一个陌生而的年轻母亲胸前的奶渍以及幼儿园里那些喧闹、稚气的小孩子的声音……”(20河南中考满分作文:《你是我的太阳》)就是运用排比手法写出奶奶康复后我内心的感动。可见,在文中能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能增加文章的容量的同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美观大方的的书写也是作文成功的重要载体
任何美好的东西,只有让人看清、读懂,其价值才会得到体现,很多考生往往因为时间紧,而忽略了书写,字迹潦草、混乱、模糊,这是考卷特别是作文最忌讳的问题。阅卷者每天面对上千份试卷,如果你的书写潦草,卷面混乱,面对你那模糊不清、还得靠猜测或推敲才能认出的字,往往心生烦躁,再好的内容恐怕也会被忽略,要想获得高分,恐怕只能是难上加难了。纵观历来,考场优秀作文,高分作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写人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人记叙文试笔指要
l.从不同角度,从忆海中觅取若干具体事件,从中提炼出若干精彩的富于情绪化的细节,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
2.选取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借以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3.专写人物的某种趣味,撷取其言行举止的典型材料,如潇洒、深沉、厚道、轻佻……以至写出其风度、气派或人情味来,文章的情感因素往往会活生生地流露于笔端。
4.从侧面写,描摹其待人接物的种种姿态、情性、习惯,如言语习惯、动作习惯等。这种浓入淡出寓浓于淡的写法,并非易作;而一旦出手,往往自成高格。
5.抓住规定情境氛围里人物的特定情绪,写情绪化了的种种细节,即对作者所把握的印象强烈的记亿片断,便全文笼罩在浓郁的氛围情调中,充满强烈的情趣。要懂得,有时写文章其实也是作者某种情绪的一种宣泄。
6.别忘了写出人物的机智与幽默,或者相反。这对于任何对象任何样式的写人散文,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写人,写活脱脱的人,是对人物心灵探测的报告,是将生活中可遇的知音人物的剪影活生生地移栽到稿纸上来的功夫。
7.写人的脾气。不同氛围的形态中各种情态的脾气,不同人物关系中所呈露的形态不一的脾气,形形色色人物所固有的或变态的种种样样的脾气,显示这脾气的事项、情景、场面,人物表演出来的种种细节及其某种嗜好,沉迷的程度,灵机的表现,情境中的角色意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趣味,价值取向,高尚的与庸俗的,不合群的与大众的等等。
8.人是大写的人,可是毕竟存在着天天想大写,其实又事事在小写自己的人物(这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写出这滑稽的一面来,应是人物习作中考验作者洞察力的项目。在这里,最忌讳的是,事无巨细囫囵平铺的写法。
9.写人且求精短者,绝不汲汲于人物的全貌,人事的全程。而是运用简单的材料,用极其简省的笔墨,而能写出人物鲜活生猛的精神来。
10.写熟悉的知情知性的知音人物,往往容易得手;而写照某一契机里头瞬间熟识的陌生人,也极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因为。初交的新鲜,识与不识的巨大反差,一拍即合的激情,或不打不交的经历本身,是人性最为裸露的时刻。
11.摄影的瞬间捕捉,漫画的形貌夸张,电影的特写慢镜,连环画的情节浓缩,剪纸的轮廓造型,油画的浓墨重彩,水墨画的形似神完,雕塑的姿势与动感,都可以作为人物素描技术技巧上的参考。
12.验证人物写得像不像、活不活,一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采气质。二看你在多大程度或层面上将理性的深层次里的认识,涂抹上了至情至性的情感色彩。三,最要紧的,看你是否寻觅到了刚好表现这“神采”与“色彩”的感性材料,情节性的,道具性的,戏剧性的,氛围性的,情绪化了的种种载体。
退一步说,如果能够将你对人物心灵、心思、情绪、习惯的深层把握予以相当情绪化的描写,那写人的文章,也就会基本成功。
二、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结构形式
引联式: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或一封书信等。
寻访式: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其中,“寻访经过”是记叙的重点。“寻访感想”部分应简洁,情和理并举。
转情式: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其中,“恨的淡化”和“爱的萌生”之间要有过渡的语句。
议论式:议论评价——具体叙写——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其中,“具体叙写”部分应分段形成并列式或层递式结构,展开记叙描写。
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叙事记叙文试笔指要
1.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从一件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①通过自己学习绘画,刻苦自励,认识到绘画犹如爬山,一步步必须付出特别的代价。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不太感兴趣,之后受到启迪,画泰山看到了挑山工,认识到学习犹如挑山工,要经过十八盘,才会成功。
②可以选取自己学习游泳、书法、钢琴等刻苦努力,思想变化的事实,来反映干一件事情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成功的道理。
③可选取生活中自己喜爱的事,如炒菜、看书、爬山、郊游、垂钓等方面,通过爱好的缘由,爱好的动摇,爱好的进取,来反映自己努力追求的精神。
④可以选取自己对体育项目的酷爱,来反映自己认识、思想的真谛。如写自己是个守门员,就要认识到足球的团体配合;如写自己是排球队员,可重点写“二传手”的作用,当好“二传手”;如写自己是游泳队员,可重点写练习憋气每天上百次,来说明训练的艰辛;如写自己是乒乓球队员,可写眼睛跟球的速度,眼晴里都是小小亮亮的球,来说明专心致志;如写练习长跑,可重点写每一步就是55公分,训练不管是在刺骨的寒冬,还是在酷热的暑夏。要写好一件事,重点不是在成功,不是在鲜花,而是在鲜花与成功的背后,那艰辛,那痛苦,那矛盾,那困惑,那分歧,那牺牲,那失去的欢乐,那不屈的挣扎,那才有意义,那才真实。
⑤要选取那些不平坦;不寻常的事,往往挫折才会吸引人,惨苦才会感染人。曲折是对人的意志的磨炼,痛苦是对人生的洗练,困总是对人生的考验。挫折、惨苦、曲折、痛苦、困憨,写得真切,写得具体,才会升华主题、思想的层次。所以选材时多选这些内容。
⑥要通过记叙事情来升华主题。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因小矛盾同学不说话,之后和好,认识到友谊是建筑在真诚基础上的道理。
⑦还可以选一次失误,一次误解,一次分歧,一次争吵,一次忍耐,一次觉悟,一次自责,一次不理解,一次好心未得好报,一次热心对冷漠,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
2.记叙多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去写。倘若是记叙文,必须写自己的事;倘若根据材料写记叙文,那就根据材料去写。
①写习惯,可以写爱管闲事的习惯,通过爱管闲事的几件事情,别人虽有不同看法,自己却自得其乐,来展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
②写责任,可以选取生活中展现自己有责任心的事例,如拾到了同学的钢笔主动交到了传达室,并不留名;大同学欺负小同学,自己主动上前劝解,还落了个没趣;看到缺斤短两的商贩与顾客争吵,自己也上前左右一番;母亲生病,爸不在家,自己也能端一碗热汤面送到妈妈身边;医院找错了零钱,竟能挤上前去退给人家,却落下了“加塞”的名声,等等,来展现自己作为当代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应抱有的正确责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把它付诸实践。
③写觉悟,可以选取生活中不觉悟到觉悟的两三件事,来展现自己觉悟的提高。
从同学日益相互封闭的现象中,认识到自己应去做点什么。(相互帮助)
从家长的日益操劳中,觉得自己应去做点什么。(报得三春晖)
从教师的苦口婆心中。觉得自己该去做点什么。(奉献)
从同学不幸的遭遇中,觉得自己该为同学做点什么。(同情)
从平凡无奇的交往中,觉得自己应该珍惜什么。(珍惜友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从同学的矛盾中,觉得自己应消除什么。(消除误解)
从原来初中同学的成绩中,觉得自己还缺少什么。(恒心、忍劲)
看到社会的不良现象,觉得自己该去做什么。(责任)
④写珍惜,可以选择一件事去写。也可选择儿件事,围绕“珍惜”去写。
可以是抽象的,如幸福、生命、时间、人格,也可以是具体的粮食、环境等。
从一个人短暂的生命中,体会怎样去珍惜生命;
从时间的短暂中,认识怎样去珍惜时间;
从人与人的交往中,体会怎样珍惜生活;
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体会怎样珍惜环境;
从植被的破坏中,认识到怎样珍惜自然生态平衡;
从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中,认识到怎样去珍惜情感;
从经历假冒伪劣的一次切身感受中,认识到怎样去珍惜人格;
从一次不爱惜粮食的现象中,觉得应当怎样珍惜劳动成果;
从同学的矛盾变化中,觉得应当怎样珍惜友情。
⑤写考验,可以选取的材料:军训对人格的考验;生存夏令营对生命与抗争的考验;父母不在家,自己怎样烧水做饭,面对生活的考验;班主任老师生病,学校要举行大型课间操比赛,自己是班长,面临特殊的考验;遇到一位老人晚上迷失了方向,自己面临心灵的考验;一只雏鸟不幸从树上掉下来,老鸟在树上着急地叫着、跳着,自己面临着要小鸟还是放小鸟的考验…
二、叙事的记叙文一般结构形式
横向展开式:在同一事件中同时写几个人的语言行动,表现某一集体的精神面貌或社会风尚。一般结构为,点明事件及其意义——顺叙+平叙事件——回应开头,深化中心。
纵向连贯式:在一件事情的记叙中,随时间的变化,通过事件的发展,逐一推出人物,表现某一集体的精神或社会风尚。一般结构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顺叙事件的发展过程——记述事件的结局——抒发感想,阐释事件的意义。
对照式:通过若干人在同一事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照、映衬,从而表现主题。一般结构形式为,简介事件,设置悬念——顺叙过程,对照描写——回应开头,点明意义。
篇15: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各类作文
首先文体。如今的作文,一般是“文体不限”,在文体上放宽了要求,让写作者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体的把握程度,选择自己最适宜的文体构思成文。议论说明文所重在理,记事叙述文所得在事,抒情文所重在情,应用文所重在用,各有侧重,各有旨趣,特色自然就出来了。
其次选材。尽量从别人没有关注处入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例如以《感动》为题作文:妈妈失去工作后笑着打给女儿的电话;老师弯腰捡起烟蒂和槟榔渣的身影;比赛摔倒时,竞争对手的搀扶;公共汽车上,腿残者给孕妇让座的一幕……还有的同学,能够跳出身边生活的圈子,从感动中国的大事与人物中挖掘材料。
又如以《柳》为题,怎样避开人人所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呢?可以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的“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白居易的“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几度春”等诗句中寻找素材;可以从柳长得越高,柳条垂得越低的形态入手,感悟出那是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还可以引用陈与义的贬柳诗:“柳送腰枝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以柳讽人,以奇出新。
第三构思。打开如今的作文杂志,创新之风,劲头正足。形式上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构思思路,就会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
以“初三的滋味”之题为例。一线穿珠式,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个画面写出初三生活的忙碌;剪辑镜头式:剪取四个女孩的生活片断为文,第一块,霜的谈话,第二块,雨的牢骚,第三块,雪的作文,第四块,霞的日记,四大块巧妙地拼合在一起,构成初三生活的代表;小标题式:以苦、辣、酸、甜四个字为四个部分的小标题,结构匀称,布局合理;铺陈辐射式: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陈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运用题记式、书信式、独白式、主持直播式……
第四主题。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仅仅做到主题正确是不够的,立意讲究新颖。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文章,选择主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都那么写,“站”的方位太一般,取的“角度”不新颖,主题也就不新颖了。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
第五角度。之所以把切入角度单独再进行分析,可见它对同题作文的创新是何等的重要。以《存折》为例,可以从本义的角度切入,如《爷爷的三本存折》,一本存入自己的劳动所得,叫勤劳;一本存入儿女的孝敬,叫孝顺;一本存入的是政府的田土补贴款,叫关怀。也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等角度切入,子女就是父母的存折,好人好事登记簿就是班级的存折…… 其实,同一件事情,也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例如,写一桩失窃案件,可以分别从“被窃者”、“偷窃者”、“处理者”、“旁观者”等不同的角度切入,甚至可以几条线索交错进行展开,全方位描述;同理,写一场球赛,也可以分别从队员、对手、教练、观众等不同角度切入。
公众号:点墨斋写作教室
篇16: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审题
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它的关键词是“从外打破”和“从内打破”。如果你准确玩味“打破”这个词语,就会发现从外是“打破”,从内是“啄破”。
这样说来,理解“打破”的涵义是关键。但要想清楚地理解“打破”的涵义,必须分辨蛋壳的含义。蛋壳可以是困境、束缚,也可以是保护、庇护。人的成长需要解决发展、超越两大问题,正与之相照应。
在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虽然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外因,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哲学基本原理上。因为任何话题一旦进入材料,就会有所限制,或者有所发明。因此,我们写材料作文时,哲学原理是基本思路,而重点却是材料“限制”“发明”这些部分上。从这个材料看,它的新颖部分在“食物”与“生命”的理解上。所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是说从内打破,是主动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从外打破,是外部势力的推动或者侵犯、压迫,生命被塑造、被操纵、被使用,异化为物,成为他人的工具。这个比喻说法把后果清晰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展现人的两种命运,激发人的尊严,因而具有新的意义。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会悲哀而沉重。不管是从外打破还是从内打破,生命都是要承受痛苦的。比如,鸡蛋从外打破,成为别人盘中餐,做了他人差役,失了尊严,失了自我价值,这是痛苦的;从内打破,需要打破自我惰性,打破猥琐的人生观念,打破性格上的怯弱,需要付出汗水甚至鲜血,这也是痛苦的。二者同样是痛苦的,可是人性大多还是选择被动,选择任人宰割,这是悲哀而沉重的现实。
好的议论文还要有层次,切忌在一个平面上滑行,如果材料内部隐藏一个层次,我们捕捉到了,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和材料具有同样“生理结构”,这是最贴切的了。此次作文材料内在就有一个层次:生命、成长、重生。如果材料没有直接的层次暗示,那么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一个结构层次。
审题提示:
将鸡蛋论中的相关因素联系社会现实社会生活人生经历等,解读其内涵或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意。
鸡蛋:自己(个人),集体,国家,民族……
蛋壳:艰难困苦,曲折坎坷,挫折失败,误解打
击……
打破:直面战胜,不屈不挠,顽强拼搏……
从内:积极主动,毫不畏惧,敢于拼搏……
从外:消极被动,畏惧退缩,得过且过……
立意提示:
一、从内从外打破:
1.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与被动);
2.突破束缚,才能不断成长;
3.活出自我(让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4.内因决定外因
二、蛋壳:
压力、困境、挫折、失败……
1.冲破人生的“蛋壳”才能看到广阔的天地
2.人生的“蛋壳”可以让人重生,也可以让人毁灭。
三、从内打破是重生:冲破“蛋壳”才能重生
二、向优秀作文学习写作
《破茧重生,绽放光明》
我们需要的从来只是破茧成蝶而不是作茧自缚;重生从来只是自我从内打破而不是从外被击碎。自我破茧方以重生,待人击茧终为沉沦。
等待别人开启牢笼是释放,自我奋力挣脱牢笼是解放。真正的自由不是他人授予的自由,真正的权利不是他人规定的权利,真正的生命不是他人催促的生命。中国的牢笼,华丽而坚实,繁紊而冠冕堂皇。中国人始终不愿意敞露自己,总是心甘情愿,安于本分地死死地把自己裹在一层又一层的密不透风的厚实中。纲常与名教,尊卑与贵贱。中国在金碧辉煌的君主专制下,在君王的虚荣与虚妄下,在宫墙的封闭与桎梏下,在天朝上国的幻象与美梦下,中国人,作茧自缚,自我铸牢,毫不愿意打破这千年枷锁,获一次解放。帝国的缓慢日晷时钟被格林尼治的时间体系瓦解。终究,在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下,牢笼被击破,却从此陷入黑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自我破茧才能获得新生。欧洲十三世纪的文艺复兴,勇敢地撕破了宗教神权的外衣,释放了自己,也解放了人性;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冲破一切压制人权,压抑人性的束缚,使人的思想得以更新,世界的希望得以重生。西方人是敢于袒露自我,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的。鞭挞自我,涅火重生。终究,茧衣破裂,阴霾散去,从缝隙开始
追问:
透入的曦微照亮并重生了世界。
新文化运动清洗和厘清了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打开中国阴暗的凝聚着浓厚霉味的地窖,虽不免泥沙俱下,终究使我们获得一次彻底痛快畅然的清新呼吸。
袒露自我是打破外在束缚的重要形式。袒露裸体不一定能展示出最美但却能重现生命的本真与纯净,自我与本我。朱耷画下那冷眼狂傲事物丑陋与畸形,一定程度上就是他自我内心的反映与自我灵魂的傲视袒露。以丑傲视甜媚,以丑傲视权贵。
李嘉诚说:“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诚然,自我的从内打破才能重生,从外打破将腐为淤泥。破茧重生,绽放光明。挣脱吧!扬起拳头!永远不要等待外人打破的击败。
例文一:屏障,靠自己打破
若没破茧的痛苦,蝴蝶便永远只是只爬虫;若没有等待的过程,花朵便永远只能是个小苞;若没有打破自身的屏障,我们便不会真正成为自己。是的',我们要靠自己打破屏障。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首先要学会坚强。倘若蝴蝶自己没有坚强的意志破茧重生,那它又凭什么成为一只蝴蝶呢?人若没有坚强的意志,便只能是懦夫。俞敏洪曾把成功的过程比喻成小草成长。在长成大树之前,它会被人忽视,被人踩在脚下,若不够坚强,它可能永远埋在泥土之下了;就算有人将它从泥中挖起,它又怎么能经历不住风吹雨打的痛苦。成功者无不都是坚强之人。史玉柱多次破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王石在绝症中坚强创立万科;而前两天被确诊为淋巴癌的李开复也在微薄中表现出了乐观向上的态度。学会坚强,是成为强者的必经之路。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还要积蓄力量。若是没有积蓄力量,花朵便不会昂首绽放。当一棵小草终于破土而出,它要做的便是让自己成长起来,要不断地从天地间吸取力量,让自己变得粗壮、挺拔。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我们才有机会触摸得到屏障外的世界。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无不是在从小就开始了残酷训练,积蓄着力量。如贝克汉姆,我们看到的只有他光鲜的外表,他精湛的球技,他那数不清的奖杯,却没看到他在球场上拼了命地疯跑至呕吐、抽筋,也没看到他在别人都离去后还会为自己默默地增加50个任意球。成功不是白来的,它的后面一定会有着一个不断积蓄力量的过程。它是我们破茧成蝶的基础,是成功最基本的元素。
靠自己打破屏障,我们要全力一搏。当我们有了坚强坚定的内心,有了敲开“蛋壳”的力量后,我们便要用尽力量搏上一搏,不畏艰辛与痛苦,打破那层加在我们身上的屏障,我们眼前的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他一定是经历了打破“蛋壳”的过程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复读生,我们都被套上了坚固的“蛋壳”,没有人能帮我们出去,只能是我们自己坚强,乐观地积蓄力量,在的那一天全力一搏,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17:怎么写好游记作文指导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游记怎样写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切忌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篇18:细节描写作文指导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先教师范读,然后同学点评,寻找并总结细节刻画的方法。)
④加上自己的体验
7、以以上四点做为参照,再完成一个一句话扩展练习,要求:通过细节上的描摹,表达出一种深挚的母爱。
一句话:放学回到家,刚坐到桌旁,妈妈就给我端来一杯牛奶。
8、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写作,写后进行交流。
9、教师总结:
三、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目标单一、明确,选题针对性很强。
无论是平时的学生习作还是高考时写作,学生大多选择记叙文来写作,但是学生的最大的缺憾是只有单一的框架而少细腻的刻画,以致于人物形象干瘪,缺乏应有的情点,激不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节课就是针对这一个缺憾而进行的专题性的指导,应该说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
2、将“搀扶”与“放手”巧妙结合,将“指导”与“评讲”前后勾连,构建出有层次的、环环相扣的作文训练序列。
本节课,先由老师“搀扶”,“指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名作中的细节刻画,然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训练一下,然后学生讨论点评,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提炼总结,“指导”学生寻找写作规律,这是将感性升华为理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认识偏差,形成共识,为下面再一次训练打下底子。这样,经过生读 生评 师总结,指出不足 生再写 生再展示这样的循环往复,学生写作认识与水平将呈螺旋型上升发展。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课,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先讨论、点评后归纳再呈现目标,是在诱导学生认识、了解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对示例的讨论与分析,不仅加强了作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使学生易于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旧训练内容的共同点,促进知识正向迁移。
总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进行的关于细节描写的刻画的作文指导课,遵循了学习内容要坚持适度、新颖的原则。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写道:“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的‘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指导课中学生的习作点评的随机性,选文的新颖性都满足了这个要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
篇19:细节描写作文指导
细节描写作文指导
二、课例过程:
1、一学生上讲台即席演讲。在该生演讲前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认真观察。
2、教师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形成了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和理解往往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和判断,或者是一些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人物和场景。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传达给读者,可供选择的途径大概有两种:记叙与议论。有人说议论文可见出一个人的才识,那么记叙文则能见出一个人的才情。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能够再现生活的原貌,生活的要素是人、事、景,如何再现这些生活原貌?我的建议是让形象去说话(板书),如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细节进行刻画。
3、旧知唤醒:
提问:我们学过很多很多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形象让你记忆深刻,感动深久?为什么?
学生A:《药》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接了,抖抖地放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文中的动作描写即表现了华大妈与华老栓的小心谨慎,也自然地表达出这些钱的来之不易;
学生B:《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语言很富代表性,他那句“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活画出了套中人的形象。
学生C:李清照的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回首”一个“嗅”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青春少女的娇羞心态。
……
4、教师小结: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作用,刚才,双双同学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情境再现出来。要求:
①分钟内完成;②要求运用细节描写;③以“铃声刚落,讲台上出现了一位女生……”为开头进行创作。
5、学生进行创作,然后个别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大家给予点评。
6、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细节刻画技巧:
①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去刻画;
②善于运用修辞使形象饱满;
例1、钱钟书《围城》中对一个小孩子的刻画: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个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③用形象的描摹代替平板的叙述;
例2、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先教师范读,然后同学点评,寻找并总结细节刻画的方法。)
④加上自己的体验
7、以以上四点做为参照,再完成一个一句话扩展练习,要求:通过细节上的描摹,表达出一种深挚的母爱。
一句话:放学回到家,刚坐到桌旁,妈妈就给我端来一杯牛奶。
8、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写作,写后进行交流。
9、教师总结:
三、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目标单一、明确,选题针对性很强。
无论是平时的学生习作还是高考时写作,学生大多选择记叙文来写作,但是学生的最大的缺憾是只有单一的框架而少细腻的刻画,以致于人物形象干瘪,缺乏应有的情点,激不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节课就是针对这一个缺憾而进行的专题性的指导,应该说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
2、将“搀扶”与“放手”巧妙结合,将“指导”与“评讲”前后勾连,构建出有层次的、环环相扣的作文训练序列。
本节课,先由老师“搀扶”,“指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名作中的细节刻画,然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训练一下,然后学生讨论点评,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提炼总结,“指导”学生寻找写作规律,这是将感性升华为理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学生认识偏差,形成共识,为下面再一次训练打下底子。这样,经过生读 生评 师总结,指出不足 生再写 生再展示这样的循环往复,学生写作认识与水平将呈螺旋型上升发展。
3、“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课,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先讨论、点评后归纳再呈现目标,是在诱导学生认识、了解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对示例的讨论与分析,不仅加强了作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使学生易于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旧训练内容的共同点,促进知识正向迁移。
总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进行的关于细节描写的刻画的作文指导课,遵循了学习内容要坚持适度、新颖的原则。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写道:“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的‘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指导课中学生的习作点评的随机性,选文的新颖性都满足了这个要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
篇20:怎样写好细节的作文
怎样写好细节的作文
一篇成功的记叙文,往往少不了细节的描写。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深化中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犹如荷叶上的露珠,可以使整个荷塘闪耀出异彩。有一篇题为《迟归》的短文,就非常重视细节描写:
她们走着,很快地走近了学校。校园是静寂的,在高大的杨槐树和教室楼宿舍楼间,弥漫着轻薄的烟雾。女孩子们放轻了脚步,谈话声也静了下来。当她们默默地站在校门口时,才意识到回来得太晚了。看门的老工友该已经睡熟了吧。她们几次举起手来想叩打门环,但是手却停下来了,怎么能惊醒一位辛勤的老人的睡眠呢!她们想起他那常常发红的眼睛,想到今天早晨出发时,他幽默的警告:谁的手上要不带回点劳动的纪念,就别进来……她们想着,在有月亮照着的'校门口迟疑地踱着步。不知谁轻轻叹了口气,低低地自语:“唉,我们回来得太晚了。”
随着话声,校门突然“咿呀”一声开了,露出老工友斑白的头发来。他揉了揉眼睛,轻轻笑了一下,慈爱地说:“快点进来吧,傻姑娘,别净在那儿数星星了,夜深风凉……”女孩子们互相望了一望,静静地走过他的身边,每双眼睛都充满了感激。老人发窘地揉着眼,不知为什么轻轻地说:“今晚,睡不好,出来看看天,看看月亮……”
……门锁好了,姑娘们默默站成一排,黑暗中压低了感激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谢谢您……”
呵,这老年人的心,当真喜爱这奶黄色的月亮?……
当一群女学生站在校门口意识到回来太晚时,作者精心描绘了“她们几次举起手来想叩打门环,但是手却停下来了”的细节,女学生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心理呢?作者以她们的回想形式,通过老工友“常常发红的眼睛”和“幽默的警告”这两个细节,对此做了回答。至此,老工友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已经得到了初步展示。
老工友开了门,“揉了揉眼睛”,对女学生们说:“快点进来吧,傻姑娘,别净在那儿数星星了,夜深风凉……”这些细节,虽然“细小”,却生动地表明:老工友一直没睡,在等着她们的晚归;他没有丝毫的埋怨,话语中充满着疼爱。通过这两个细节的描绘,一个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和蔼、慈祥的老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细节描写也应该显示出不平凡的思想深度。“揉眼睛”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但《迟归》中对老工友两次揉眼睛的描写,却不同一般。老工友第一次“揉了揉眼睛”,表现了他的困倦,同时也映衬出他等学生归来的不辞辛劳的精神。老工友第二次“发窘地揉着眼”,是前面一处描写的深化,不仅进一步表现了老工友对学生的热爱和关怀,而且显示出老工友憨厚的性格特征。
从《迟归》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细节描写不仅要“细”,而且要从刻画人物和表现中心思想出发,只有这样,它才会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
篇21:小升初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读后好查找重点之处。
篇22:小升初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叙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不符合要求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篇23: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游记作文
游记作文的写作指导
游记就是我们一起组织去玩了以后回来老师布置写一篇游记的作文,大部分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写游记作文主要抓住那些关键呢。那我们同学在游览之后,怎样把它写下来,而且有充实的、活泼的内容呢?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状物作文的写作指导植物篇
有的同学描写花草树木很呆板没有生气,常常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如“金秋公园的树美、花美,真是令人可爱……”这样写一点也不生动具体。那么如何让花草树木“活”起来呢?
一、写出姿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形状、姿态。如《秋菊》:“有的菊花像雪白的小绒球;有的花瓣狭长狭长的,犹如小姑娘的秀发;还有的花瓣飘洒自如,像是仙女们在翩翩起舞……”这段话用“小绒球”“秀发”“翩翩起舞”来比喻秋菊姿态各异,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二、写出动态。把静态的花草树木写成富有生命的物体,可巧用动词写出动态美,让花草树木栩栩如生。如《秋天的果园》:“那橘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有的高昂着头,有的两三个挤在一起,有的躲在绿叶中……”这里巧用“挂”“高昂着”“躲”等动词把静态的橘子写得活灵活现,富有动感。
三、描绘色彩。用色彩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各种颜色,犹如一幅鲜艳美丽的彩图。如《校园花坛》:“校园的花坛里种着许多花……五彩缤纷,鲜艳夺目,有的白如玉、有的黄如金、有的红似火、有的粉如霞……”这里用“白”“黄”“红”“粉”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像立体的彩色图。
四、描摹声音。用描摹声音的词语描绘出花草树木的响声,犹如悦耳动听的美妙歌曲。如《果园的秋色》:“……秋风吹拂着树叶‘沙沙沙’地响,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唱着歌……”这里用“沙沙沙” “叽叽喳喳”的摹声词语分别写出了秋风和小鸟发出的声音。
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作文是写人记事的,或多或少都要写到人,而那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如何才能写好呢?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回到教室,大家全都涌到郭枫面前,问:“坏小子,你捐一毛钱怎么能代表我们呢?”郭枫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其实我捐了100元!说捐一毛钱,那是逗你们玩的!”听了郭枫的话,同学们哭笑不得……”这一段话把细节描写得很好,“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哭笑不得”等词语把“郭枫”可气又可笑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 创建Win域和Win域之间的信任关系,Active Directory系列之十八
★ 古诗大全
★ 驾照考试技巧
★ 古诗70首
【玩转作文之十六--写好细节 作文指导(共23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看奥运比赛八作文2022-05-06
黄庭坚《砥柱铭》翻译2023-05-03
黄庭坚 砥柱铭2022-11-10
香之十德黄庭坚2022-09-10
快乐的寒假300字作文2022-07-27
黄庭坚砥柱铭2023-10-11
手把手教你写好个人简历2023-07-03
影响巨大的书籍:《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2022-05-07
名师考试方法精讲之十:网考答题技巧2022-06-16
催人奋进的人生格言【精选】2022-08-02